t-DNA插入突变体检测
T-DNA插入鉴定实验报告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时明辉同组者:薛敏学号:201000220069摘要 Ti质粒是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
所以Ti质粒上的这一段能转移的DNA被叫做T-DNA。
将感兴趣的基因改造插入到T-DNA区段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得到含有突变的植株。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用PCR的方法检测所得植株是否为T-DNA的插入突变体。
1.引言T-DNA作为一种实验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在插入突变过程中,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上的位置是随机的。
如果T-DNA插入进某个功能基因的内部,特别是插入到外显子区,将造成基因功能的丧失。
所以利用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是获得植物突变体的一种重要方法。
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后,在获得的后代分离群体中,有T-DNA 插入的纯合突变体,杂合突变体,和野生型。
在突变体研究中,需要的材料是纯合突变体,所以必须从分离群体中将纯合突变体鉴定出来。
本次实验中,采用液CTAB(或者TSP法)提取拟南芥植株的DNA,然后PCR将所获DNA扩增,在之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处长度不一的DNA带,以确定样品是否为T-DNA插入突变纯和体。
PCR(Polymerase Chain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核算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
(PCR基本原理如右图)DNA含有PO43-基团,在pH8.0 Buffer(本实验中为TAE)中带负电, 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自由电泳时,由于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的电荷密度大致相同,各核酸分子难以分开;选用适当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作为支持物,使之具备一定的孔径,即可发挥分子筛效应,使大小不同的核酸片段迁移率出现较大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样条件对Marker电泳;起到鉴定的作用。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遗传学实验报告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植物DNA的CTAB提取法,掌握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2、了解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原理,掌握其方法。
二、实验原理1、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十字花科,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
植株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生长周期快,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8周左右;种子多,每株可产生数千粒种子;形态特征简单,生命力强,用普通培养基就可作人工培养;遗传转化简单,转化效率高;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125MB;在2000年,拟南芥成为第一个基因组被完整测序的植物。
2、突变体突变体是遗传学研究的最重要材料。
突变体可以通过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
拟南芥诱变常用方法有EMS诱变、T-DNA插入突变、激活标签。
由于T-DNA插入突变体便于对突变基因进行追踪,目前拟南芥、水稻中已经有大量的T-DNA插入突变体;SALK中心提供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超过十万种。
3、T-DNA插入突变原理T-DNA,转移DNA(transferred DNA ),是根瘤农杆菌Ti质粒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基因组。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获得转基因植株。
除用于转基因以外,T-DNA插入到植物的基因中可引起基因的失活,从而产生基因敲除突变体,T-DNA大多为单拷贝插入,使其利于进行遗传分析。
4、T-DNA插入突变体PCR鉴定图 1 结果鉴定图 2 PCR引物设计三、实验材料1、材料:T-DNA插入的突变拟南芥植株;2、仪器:离心管,离心机,水浴锅,移液枪,PCR仪,电泳槽等;3、试剂:液氮,CTAB提取液,氯仿/异戊醇(24:1),无水乙醇,70%乙醇,10xTaq buffer,MgCl2,引物,琼脂糖,溴化乙锭(EB)。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09生工吴超 200900140129一、实验原理T-DNA插入法是反向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T-DNA是农杆菌的一个大质粒,长度在25kb左右。
野生型农杆菌的T-DNA上带有激素合成基因,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物细胞快速增殖形成愈伤组织,失去分化能力。
所以一般实验使用改造后的农杆菌——T-DNA中导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
因此在农杆菌感染植物后可用除草剂来筛选转化子。
在转化子培养到F2代出现分离后,就需要对其基因型进行鉴定。
T-DNA插入突变体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三引物法和双引物法。
在本实验中使用三引物法。
三引物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即采用三引物(LP、RP、BP)进行PCR扩增。
野生型植株目的基因的两条染色体上均未发生T-DNA插入,所以其PCR产物仅有1种,分子量约900bp(即从LP到RP);纯合突变体植株目的基因的两条染色体上均发生T-DNA插入,T-DNA本身的长度约为25kb,过长的模板会阻止目的基因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形成,所以也只能得到1种以BP与LP或RP为引物进行扩增的产物,分子量约为400-700bp;杂合突变体植株只在目的基因的一条染色体上发发生了T-DNA插入,所以PCR扩增后可同时得到两种产物。
上述3种情况的电泳结果差异明显,能有效区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
此法优点是可同时鉴定出纯和突变体并确证T-DNA的插入情况。
图1 T-DNA插入示意图CATB,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并且CATB可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里与蛋白质和大多数多聚糖形成复合物进而形成沉淀,但不沉淀核酸。
本实验使用CATB抽提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性高、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几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
突变体鉴定

④ 4 ℃, 14000rpm离心8分钟。
⑤取上清至新的EP管中,加300 µl 三氯甲烷, 用手轻轻震荡20s。 ⑥4 ℃, 14000rpm离心8分钟。
⑦取上清至新的EP管中,加250µl异丙醇,混 匀,冰上20分钟。 ⑧4℃,12000rpm离心8分钟。
弃 上 清 , 加 6 0 0 µl 7 5 % 的 乙 醇 , 4℃ , 12000rpm离心8分钟。 室温下干燥(一般干燥5—10分钟)后,加
(1)以所提的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的DNA为模板,以F、 R、LBb1为引物两两配对成3对引物对,进行PCR扩 增,20 µl反应体系如下: 10×Buffer 2 µl dNTP 0.4µl 引物 0.4µl 模板 1µl Taq 酶 0.2µl 蒸馏水 16µl (2)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分析。将PCR产物 中加入loading buffer,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 (3)根据电泳条带的分布与数目,初步判断突变体的 纯杂性
2.PCR鉴定突变体纯合体、杂合体
批注:+表示有条带,-无条带
结果与分析
• 根据PCR鉴定凝胶电泳的成像图,分析材 料中突变体植株的纯、杂合性。
实验原理
• T-DNA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上的什么位置以及 怎样插入都是随机的。外源DNA插入到目的 基因后,引起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组成成 分发生变化。三引物法PCR(F、R、LBb1) 鉴定突变体植株的T-DNA整合的纯、杂合性。
• 材料和试剂
野生型拟南芥、T -DNA插入突变体植株。 液氮、 无水乙醇、 酚氯仿溶液、三氯甲A突变体的鉴定
T-DNA突变体的鉴定 T-DNA突变体的鉴定
• 实验目的 •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DNA的提
1、了解植物DNA的提取。 取。 2、掌握T-DNA插入突变体中纯合体、杂合 2、掌握T-DNA插入突 体的鉴定方法。 变体中纯合体、杂合
T-DNA插入鉴定实验报告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时明辉同组者:薛敏学号:201000220069摘要 Ti质粒是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
所以Ti质粒上的这一段能转移的DNA被叫做T-DNA。
将感兴趣的基因改造插入到T-DNA区段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得到含有突变的植株。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用PCR的方法检测所得植株是否为T-DNA的插入突变体。
1.引言T-DNA作为一种实验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在插入突变过程中,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上的位置是随机的。
如果T-DNA插入进某个功能基因的内部,特别是插入到外显子区,将造成基因功能的丧失。
所以利用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是获得植物突变体的一种重要方法。
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后,在获得的后代分离群体中,有T-DNA插入的纯合突变体,杂合突变体,和野生型。
在突变体研究中,需要的材料是纯合突变体,所以必须从分离群体中将纯合突变体鉴定出来。
本次实验中,采用液CTAB(或者TSP法)提取拟南芥植株的DNA,然后PCR将所获DNA 扩增,在之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处长度不一的DNA带,以确定样品是否为T-DNA 插入突变纯和体。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核算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
(PCR基本原理如右图)3-基团,在pH8.0 BufferDNA含有PO4(本实验中为TAE)中带负电, 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自由电泳时,由于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的电荷密度大致相同,各核酸分子难以分开;选用适当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作为支持物,使之具备一定的孔径,即可发挥分子筛效应,使大小不同的核酸片段迁移率出现较大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样条件对Marker电泳;起到鉴定的作用。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纯合体的鉴定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纯合体的鉴定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级生技1班、200900140156、2011/12/14摘要本实验通过CTAB法提取目的拟南芥的DNA,再用三引物法PCR扩增所需的目的基因后,用电泳检测该拟南芥是否为转基因的拟南芥,并判断其是纯合突变还是杂合突变。
关键词拟南芥;T-DNA;突变纯和体1.引言T-DNA是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它能稳定地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稳定地表达。
T—DNA在植物中一般都以低拷贝插入,多为单拷贝。
单拷贝T-DNA一旦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就会表现出孟德尔遗传特性,在后代中长期稳定表达,且插入后不再移动,便于保存。
T—DNA插入突变在反向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DNA插入突变能方便地进行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研究,因而受到重视。
同时,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使得从位点到表型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成为可能,从而使通过T—DNA插入技术构建突变体来研究功能的反向遗传学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诱变、图位克隆等技术。
借助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T—DNA插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突变体库构建中。
以T—DNA作为插入元件,不但能破坏插入位点基因的功能,而且能通过插入产生的功能缺失突变体的表型及生化特征的变化,为该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
由于插入的T—DNA序列是已知的,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外源基因序列,利用反向PCR、TAIL-PCR、质粒挽救等方法对突变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对比突变的表型研究基因的功能。
还可以利用扩增出的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建立侧翼序列数据库,对基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由此可见,T—DNA 插入标签技术已成为发现新基因、鉴定基因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CTAB法提取植物叶片中的DNA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实验十、模式植物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23页精选文档

模式植物拟南芥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又称为阿拉伯芥,是一种十字花 科植物,广泛用于遗传、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典 型的模式植物。该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植株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1个茶杯可种植好几棵; 生长周期快,每代时间短,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8周左右; 种子多,每株可产生数千粒种子; 形态特征简单,生命力强,用普通培
养基就可作人工培养; 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 拟南芥是严格的闭花自花受粉植物,
基因高度纯合。易获通过理化处理 获得各种功能的突变体。
外成像仪
实验步骤-拟南芥的栽培
一.在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置于4℃冰箱中,使 种子在湿润条件下春化2至3天。
二.将春化好的种子播种于有麦氏培养基(MS培养基)的 培养皿中,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三.待幼苗长出后,再选择茁壮的幼苗移栽到土壤中,置 于培养室内培养。
实验步骤-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PCR鉴定法
1. CATB法提取DNA:液氮、2×CTAB抽提缓冲溶液、氯仿:异戊醇 =24:1、无水乙醇、70%乙醇、TE
2. PCR:ddH2O、Buffer、MgCl2、dNTP、引物(LP、RP、BP) 、DNA模版、Taq DNA聚合酶
3. 电泳:琼脂糖、Maker、Buffer、EB、TAE
❖ 仪器:离心机,水浴锅,移液器,PCR仪,电泳槽,紫
每小组按10倍准备混合体系; 每个同学需做一颗植株的鉴定(两管PCR)。
LP: JDM17-1NR2 RP: JDM17-1F2 BP: LBb1.3
粳稻中花11T—DNA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和鉴定

I e tfc to n e r g to fc a a tr o uan si u e r m o g u d n i a i n a d s g e a i n o h r c e fm t t nd c d f o Zh n h a 1 i 1
10 8 ,hn ) 005 C ia
A src:- N a eis t d i f i c noh eo fh :evr  ̄ Zogu l O ̄astaL )w i O t nf m dU. btatTD A Clb ne e vt hg e c nyittegnme te, ai " hnha1( r i . ,hc Sr s r e S l rd h h f e i o i c e . av hW a o
( yast a L.u s . p nc Orz ai sb pj o ia)b - N isrin v a yT D A et n o
H AO n Y&N S u n —o g , U n .u X1 Ju c e g , i.in .. IS ig i・ Mig一, h a gy n ' F Co gy n~, A i.h n 1 MA Bnt 一 L h—u a
m r, n t fEuao ,S h a a n 65 1 , hn ; . aenn ^ c 】 Rsac cdm fSi c n eho g , eig etMis yo dct n i un Y ’ 2 04 C ia 3 Db i g 山n i ir i e a o eer A ae y o ce ead Tcnl y B in h n o j
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鉴定及应用

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鉴定及应用拟南芥是一种模式植物,因其具有小型、短周期、基因底子丰富等特点,成为了植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工具。
通过突变体的筛选,拟南芥成为了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
在拟南芥突变体筛选中,以T-DNA插入技术为主,通过敲定不同基因,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挖掘新的生物学机制。
拟南芥突变体是利用突变体筛选技术,自然形成的或通过基因操作人工获得,产生了某些特殊表型的植物。
以T-DNA插入技术为例,将T-DNA随机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导致部分基因的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表型表现。
因此,拟南芥突变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基因型资源,也是研究基因功能、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材料,其发现和应用有直接联系。
因此,如何鉴定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尤为重要。
目前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表型分析、基因克隆、启动子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
表型分析是首先考虑的鉴定方法,通过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表型差异,筛选出表现异常的突变体。
对鉴定有难度的突变体,使用其他鉴定方法,如基因克隆,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中,启动子元素克隆有助于探究基因表达特异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有用于探究基因调控网络方式。
分子标记在表型特征不明显时,如果phentoype特征无法激活突变体,可以发现突变原因及搜索对应的遗传切口。
同时,拟南芥突变体在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研究花器官发育中的关键基因,通过拟南芥突变体突变鉴定方法,筛选出相关基因,进而探究开花的分子机制。
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进行耐盐性、耐旱性等方面的研究。
在探究植物防御基因的调节网络时,拟南芥突变体也广泛地使用。
此外,还可用作药物和环境污染物筛选的生物传感材料,如zinc、生物染色体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拟南芥突变体是全面了解植物生物学机理的重要材料,是揭示生长发育和基因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逆境应对、营养吸收、发育调控等方向的研究的深入,对拟南芥突变体的催生和应用必将愈加广泛。
实验五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纯合体的鉴定

0.5 ml dNTP〔10 mmol/L〕
1 ml 046 5’引物〔10 mmol/L〕
1 ml 046 5’引物〔10 mmol/L〕
1 ml LBa 引物〔10 mmol/L〕
1 ml LBa 引物〔10 mmol/L〕
135号突变体的鉴定〔7-11组〕
30ml反响体系1:
30ml反响体系3:
实验五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 纯合体的鉴定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植物基因组DNA快速提取的方法; 2.掌握利用PCR方法鉴定拟南芥T-DNA插入突
变体的方法。
T-DNA插入鉴定的原理
突变体鉴定的步骤
1. T-DNA插入基因的基因组序列; 2. T-DNA插入方向确实定; 3. T-DNA插入位置确实定; 4. 引物设计; 5. PCR扩增; 6. 电泳检测。
条件下,离心5分钟; 〔6〕弃上清后,用70%乙醇润洗沉淀,并在室温下枯燥沉淀; 〔7〕100 ml TE溶解沉淀,将制备好的样品在4℃保存备用。
〔此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只适用于PCR的鉴定,不适合酶切和大片段基因的扩增〕
PCR鉴定
30ml反响体系: 2ml 植物基因组DNA样品 3ml 10×扩增缓冲液 ml Taqase 〔5U/ml〕 0.5 ml dNTP〔10 mmol/L〕 1ml 引物1〔10 mmol/L〕 1ml 引物2〔10 mmol/L〕
1ml 135 5’引物〔10 mmol/L〕
1ml 135 3’引物〔10 mmol/L〕
1ml 135 3’引物〔10 mmol/L〕
30ml反响体系2:
30ml反响体系4:
2ml 植物基因组DNA样品〔WT〕 2ml 植物基因组DNA样品〔111〕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1)
电泳流程
TAE-配方
PCR产物中加入适量的londing buffer,加入点 样孔。
电压:150V 电流:30mA 功率: 45W
30cycle
PCR-体系
10*buffer dNTPs 2 0.3 0.3*2 0.2 13.9 3 *20=40 6 6*2 4 278 单加
20ml
Primer Taq dd H₂O DNA
PCR-产物
用LP+RP产生大片段:1107bp 用LB+RP产生小片段:560-860bp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T-DNA插入鉴定的原理
(以拟南芥为例)
叶片 研磨
离心 冰浴 离心
DNA 提取液
上层溶 液
洗涤 干燥
细胞裂 解
异丙醇 沉淀
DNA 溶液
具体步骤
提取缓冲液:200mM Tris-Hcl(PH7.4);
25mM
EDTA(PH8.0); 250mM Nacl; 0.5%SDS (1) 取拟南芥两片叶子,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700ml 提取缓冲液; (2)用研磨棒研磨植物材料,直至缓冲液变为绿色;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实验目的
•
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 PCR操作方法 琼脂糖凝胶分离核酸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鉴定纯合子为进一步实验做准备
Ti-质粒与植物基因组的相互作用
Ti质粒和T-DNA
Ti质粒毒性区基因激活及 T-DNA复合物生成
1: a:农杆菌结合到宿主细胞壁; b:ChvE/VirA识别植物源信号,并形成大量 VirG—P蛋白: 2:VirG—P激活毒蛋白基因的转录; 3:转移底物和VirB复合物的形成; 4:转移底物与VirB复合物的结合及转移至植物细 胞: 5:T一复合物形成及转移至细胞核整合到基因组 6:T—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 7:VirB复合物
水稻T-DNA插入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筛选及侧翼序列分离

水稻T-DNA插入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筛选及侧翼序列分离水稻T-DNA插入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筛选及侧翼序列分离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与充分利用光能密切相关。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呈现物质,其在叶片中的积累量与光合速率直接相关。
因此,研究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突变体对于优化光合作用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T-DNA插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获得植物突变体的方法,本文旨在通过该技术筛选出水稻T-DNA插入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并分离侧翼序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水稻品种Nipponbare进行实验,使用T-DNA插入工具将T-DNA引入水稻种子后,进行大规模筛选。
首先,利用PCR方法筛选出T-DNA插入的阳性植株,以验证插入是否成功。
然后,利用绿色荧光素X(GFP)筛选出具有叶绿素缺失突变的阳性植株。
接下来,使用基因定位技术确定T-DNA插入的位点,并进行全长侧翼序列的分离和测序。
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侧翼序列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解读,并将结果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和验证。
结果与讨论:通过PCR筛选,得到了150个T-DNA插入阳性植株,其中20个表现出叶绿素缺失的特征。
进一步使用GFP筛选方法,最终筛选出5个具有叶绿素缺失突变的阳性植株。
经过基因定位,探究了这5个阳性植株的T-DNA插入位点,并分离出了全长侧翼序列。
通过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侧翼序列与已知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
进一步的功能预测分析发现,这些侧翼序列可能参与了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活性和调控。
结论:本研究通过T-DNA插入技术成功筛选出了5个水稻T-DNA插入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并分离获得了全长侧翼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这些侧翼序列可能在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水稻叶绿素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拟南芥β-罗勒烯合成酶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2 ‘ 置 2 n ,400rm 离 心 1 n 吹干 , 于 0C放 0mi)1 0 p 0mi, 溶
灭菌 的超 纯水 中后作 为 P R扩增 的 D C NA模 板 。
1 2 3 DNA 的 P R 扩 增 . . C
相 似 基 因组 成 的 家 族 命 名为 At P T S家 族 。 t PS 3 A T 0
1 2 2 单株 植物 总 DNA 提取 ..
类 化 合物 都 具 有 环状 结 构 。单 萜 合酶 分 布 于 TP — , Sb
TP — , P — 和 T S g4个 亚家 族 。单 萜 合酶 基 因表 Sd T Sf P — 达 受 生物 钟 调节 , 表达 量 随 昼 夜周 期 交替 变换 而 出现
f罗勒烯 (-cmee 是 近 年 来 发 现 的 , 植 物 防 } -  ̄oi n ) 与 御 相 关 的 植 物 通 讯 (ln—o pa tcmmu i t n) 号 分 nc i 信 ao 子 [, 自然 界 中包 括 两 个 同分 异 构 体 : 式一 勒 1在 ] 顺 罗
烯 ( i一 c n c  ̄o i e)和 反 式一- 勒 烯 ( rn — s me f罗 }  ̄a s o i n ) 罗勒 烯 是 一 种 单 萜 ( n tre e ) 合 c me e 。 mo oep n s 化
su yterl o  ̄o i n c a i td oe f c h me emeh ns h moy o smua t i -c n y tae e eepes nse c s b o . m・ o zg u tn t oi esnh s n x rsi i nemu t eg t w h ̄ me g o l
R 0 1 L, d H2 补 足至 1 L。 . 用 d O 5
模式植物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T-DNA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上的位置是随机的。如果T-DNA插入某个功 能基因的内部,特别是插入到外显子区,将造成基因功能的丧失。利用 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是获得植物突变体的一种重要方法。
2012.11.28
4
模式植物拟南芥
拟南芥全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每个单倍染色体组 (n=5)的总长只有7000万个碱基对(只有小麦染色 体组长的1/80),预测共有29,454个基因。这样科 学家就可以准确定位插入DNA的位置。
DIFF_TM 0.55 LP TCTAGGAAATCGATCGGGTTC
Len 21 TM 60.40 GC 47.62 SELF_ANY_COMPL 0.55
3'_COMPL 0.00 RP GAGAGCATGTAAGGATGCTGG
Len 21 TM 59.85 GC 52.38 SELF_ANY_COMPL 0.55
模式植物拟南芥T-DNA插 入突变体的鉴定
201L2.O11G.2O8
目录
实验设计思路和原理
拟南芥的栽培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 的PCR鉴定
2012.11.28
1
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原理
经典遗传学是从生物的性状、表型到遗传物质来研
究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反向遗传学则是是在获得生物体基因组全部序列的
打开NCBI主页: http://www.ncbi.nl / 打开的页面如下: 在上面的search内查找 基因名称APETALA1:
从上面可以看到一共有19 个结果,其中第一个是拟 南芥中的,点击AP1:
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
得到基因在拟南芥内的系
统名称:AT1G69120
水稻T-DNA插入群体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

表 型 的 观 察 和 接 种 试 验 , 发 现 突 变 体 2 8个 , 变 率 为 l .% , 型 涉 及 株 高 、 片 、 型 、 育 期 、 花 、 壳 着 色 、 共 0 突 13 表 叶 穗 生 颖 颖
抗 病 性 等 。 这些 突 变 体 不 仅 创 造 了具 有 优 良农 艺 性 状 的 水 稻 育 种 材 料 , 水 稻 育 种 提 供 新 的 基 因 资 源 , 且 为 水 稻 为 而 功 能基 因 组 研 究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 关 键 词 : 稻 ;- N 插 人 突 变 ; 基 因 水 TD A; 转 中 图 分 类 号 :5 105 3 ¥ 1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0— 0 12o )2— 0 1 4 10 79 (0 9O 0 5 —0
( e a f r eei a dB edn f eat et f g n m ,i j g cl r K yLbo Co G nt n reigo D p r n o r o yTa i A r ut a p c m A o nn i u l U i r t, i j 3 0 8 ,hn ) n e i Ta i v sy n n 0 3 4 C ia
^ C T n a R C LU A e I UT R E B R A I SH ∞ O E L II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9, 4 2 : 1 5 2 0 2 ( ) 5 .4
水 稻 T D A 插 入 群 体 的建 立及 突 变 体 筛 选 .N
李子芳 , 东颖 , 宋 张红 影 , 忠 有 裴
( 津农学 院 农学系 , 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 室, 津 天 作 天 30 8 ) 034
摘 要 : 了 给水 稻 功 能 基 因 组 学 研 究 提 供 材 料 , 用 农 杆 菌 ( goatim t e c n) 导转 化 法 转 化 水 稻 品 种 日 为 利 A rbcr mf i s介 eu u a e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遗传学实验报告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植物DNA的CTAB提取法,掌握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2、了解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原理,掌握其方法。
二、实验原理1、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十字花科,植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
➢植株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生长周期快,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8周左右;➢种子多,每株可产生数千粒种子;➢形态特征简单,生命力强,用普通培养基就可作人工培养;➢遗传转化简单,转化效率高;➢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125MB;➢在2000年,拟南芥成为第一个基因组被完整测序的植物。
2、突变体突变体是遗传学研究的最重要材料。
突变体可以通过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
拟南芥诱变常用方法有EMS诱变、T-DNA插入突变、激活标签。
由于T-DNA插入突变体便于对突变基因进行追踪,目前拟南芥、水稻中已经有大量的T-DNA插入突变体;SALK中心提供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超过十万种。
3、T-DNA插入突变原理T-DNA,转移DNA(transferred DNA ),是根瘤农杆菌Ti质粒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基因组。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 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获得转基因植株。
除用于转基因以外,T-DNA插入到植物的基因中可引起基因的失活,从而产生基因敲除突变体,T-DNA大多为单拷贝插入,使其利于进行遗传分析。
4、T-DNA插入突变体PCR鉴定图 1 结果鉴定图 2 PCR引物设计三、实验材料1、材料:T-DNA插入的突变拟南芥植株;2、仪器:离心管,离心机,水浴锅,移液枪,PCR仪,电泳槽等;3、试剂:液氮,CTAB提取液,氯仿/异戊醇(24:1),无水乙醇,70%乙醇,10xTaq buffer,MgCl2,引物,琼脂糖,溴化乙锭(EB)。
t-dna插入失活技术原理

t-dna插入失活技术原理t-dna插入失活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利用外源DNA片段t-DNA 插入到目标基因中导致目标基因的失活从而研究基因功能的技术。
本文将分别从t-DNA插入原理、插入失活原理和t-DNA插入失活技术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t-DNA插入原理t-DNA插入原理是指将来自农杆菌的具有植物感染活性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或农杆菌样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分泌出来的Ti质粒或Ri质粒中的t-DNA随机插入到植物基因中,从而导致基因的失活或突变。
t-DNA(转移DNA)是一种由病原细菌通过T型四边形转移机制将其质粒中的特定DNA片段转移至植物细胞中的DNA。
t-DNA的大小和形状有很大的差异,但一般都包含左右边界(LB和RB)和一定的非编码序列。
通过LB和RB,t-DNA片段可以在植物基因组内随机插入到目标基因的某个位点中,从而会导致基因的失活或突变。
二、插入失活原理通常来说,t-DNA插入至基因区之下或之上才可能导致基因的失活或突变。
一旦t-DNA 片段成功插入至植物基因组的不适当位置上,将会导致基因的失活或突变。
在植物细胞中,t-DNA的LB和RB片段会被发现和被绑定到某些植物基因组中的端粒Repeat(telomeric repeat)上。
然后,t-DNA将和相邻的组织特异启动子、转录子或其他基因序列合并在一起,形成插入位点。
一旦t-DNA插入到目标基因中,其对目标基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是t-DNA插入至基因区之下,从而导致基因沉默或失活。
第二种是t-DNA插入至基因区之上,从而产生空穴(null alleles)或欠表达的突变形式。
三、t-DNA插入失活技术操作方法t-DNA插入失活技术是一种通过肆意插入t-DNA片段的方式探究植物基因功能的方法。
t-DNA的插入通常是随机发生的,因此需要通过重复筛选最终获得所需的突变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7.取出凝胶,放入EB(溴乙锭,强突变剂,剧毒慎碰)染液中染色10-15分钟;
2.2.3.8.之后放入凝胶成像仪中,观察DNA跑胶的情况。
3.结果
3.1.第一次
TPS法提取44号样品DNA,以DL2000为Marker。
DNA含有PO43-基团,在pH8.0 Buffer(本实验中为TAE)中带负电, 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自由电泳时,由于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的电荷密度大致相同,各核酸分子难以分开;选用适当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作为支持物,使之具备一定的孔径,即可发挥分子筛效应,使大小不同的核酸片段迁移率出现较大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样条件对Marker电泳;起到鉴定的作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对应线状DNA分子分离范围不同。(如下图)
本次实验中,采用液CTAB(或者TSP法)提取拟南芥植株的DNA,然后PCR将所获DNA扩增,在之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处长度不一的DNA带,以确东样品是否为T-DNA插入突变纯和体。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核算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PCR基本原理如右图)
4.2.实验分析
4.2.1.加液氮碾磨叶片时,最好保持离心管中始终有液体氮存在,如果碾磨一段时间后中途要加液氮继续碾磨,一定注意,液氮沸腾时极易将已经碾磨好的叶片吹走;另一点,碾磨时要迅速,避免空气中的水汽在离心管上凝结。
4.2.2.DNA有一定的物理脆性,所以在提取过程中混匀时一定要缓慢的摇晃,切忌剧烈震荡。
图1
从上图这个结果看,完全看不到特异性的DNA带,全都是非特异性的小带,长度甚至小于Marker DL2000最短的带(100bp),无法判断所测样品的纯合与否。
3.2.第二次
CTAB发提取44号样品DNA,以Lambda DNA/EcoRI+为Marker。
图2
与第一次相比,有显著的提升。此次用的DNA Marker为Lambda DNA/EcoRI+,每条带所对应DNA片段的大小已在图中标注。在Lp、Rp的引物下扩增,电泳可得到长度约1100 DNA大带,Bp、Rp引物扩增,电泳可得到800~900小带,故可以确定该样品(44号)为杂合突变体。
2.2.3.2.将加热溶解的琼脂糖凝胶稍冷却,大约到50℃,将所得溶液移入琼脂糖槽中,使之冷却成型;
2.2.3.3.将冷却凝固的琼脂糖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TAE电极缓冲缓,直到液体稍浸没凝胶;
2.2.3.4.向所得的25ul PC体系中加入5ul 6×loading buffer,轻摇混匀;
2.2.3.5.以此向点样空中滴加样品,marker DNA滴加约6.5ul,其他的样品,每个点样空滴加20ul;
1.引言
Ti质粒是土壤农杆菌的天然质粒,该质粒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Ti质粒上的这一段能转移的DNA被叫做T-DNA。若将Ti质粒进行改造,把感兴趣的基因放进T-DNA序列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T-DNA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上的什么位置,是随机的。如果T-DNA插入进某个功能基因的内部,特别是插入到外显子区,将造成基因功能的丧失。所以利用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是获得植物突变体的一种重要方法。农杆菌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后,在获得的后代分离群体中,有T-DNA插入的纯合突变体,杂合突变体,和野生型。在突变体研究中,需要的材料是纯合突变体,所以必须从分离群体中将纯合突变体鉴定出来。
2.2.2.PCR步骤
2.2.2.1.配置反应体系:主要包括DNA模板,引物,反应缓冲液,dNTP,ddH2O,耐热聚合酶。
2.2.2.2.25ul体系:ddH2O 16ul,缓冲溶液2.5ul,镁离子2ul,dNTP 0.5ul,引物1ul,DNA模板2ul,taq酶0.2ul。
2.2.2.3.配好体系,轻摇混匀,4000rpm离心10秒钟。
3.3.第三次
CTAB法提取44号样品DNA(同第二次),以BenchTop 100bp DNA Ladder为Marker。
图3
此次的结果与第二次所得结果基本相同,也可以得到同3.2的结论。
4.分析
4.1.结果分析
4.1.1.在图1所示实验结果,是不成功的:所有DNA模板的扩增结果都显示只有非特异性小带,完全没有特异性带的痕迹;初步分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PCR扩增体系没有混合均匀,所加试剂附在离心管的内壁上;另一原因考虑到DNA的物理脆性,我们在电泳前,加上样缓冲液(6×Loading Buffer)之后,为了混匀,我们用了电动震荡仪,由于震荡剧烈,可能将DNA特异性带震碎。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实验时间:2012年5月18日
摘要Ti质粒是上有一段特殊的DNA区段,当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该DNA区段能自发转移进植物细胞,并插入植物染色体DNA中。所以Ti质粒上的这一段能转移的DNA被叫做T-DNA。将感兴趣的基因改造插入到T-DNA区段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对植物的遗传转化,得到含有突变的植株。本实验即检测所得植株是否为T-DNA的插入突变体。
4.1.2.图2所示结果整体效果不错,但是DNA Marker选择不是很好,能够指示目标带的Marker都挤在一起,而且1500bp以上的Marker很多,对于本实验没有指示作用。
4.1.3.图3所示结果,从DNA Marker的选取上,比图2要合适:各长度的Marker分布比较均匀,目标长度差不多在所有指示长度的中间;从DNA跑胶距离看,也比较好: 100bp左右的非特异性带接近凝胶边缘但没有跑出,而且目标带所在位置在1/2到2/3处,适合观察。
2.2.1.4.向上清液中加入2倍无水乙醇或等体积的异丙醇,小心混匀,-20 ℃ 下30 min ,12000 rpm离心15 min,弃上清。
2.2.1.5.用70%乙醇洗涤沉淀一次,12000 rpm稍离心,弃上清。
2.2.1.6.将沉淀晾干,加20-50 μl TE (pH 8.0), 65℃水浴30 min溶解DNA。
2.2.实验步骤
2.2.1.CTAB法提取DNA
2.2.1.1.用液氮100mg幼嫩叶片研磨成细粉,置于1.5 ml 离心管中加入预热至65℃的600 μl 的2×CTAB提取液,轻摇混匀。
2.2.1.2.65℃水浴30min,其间轻摇混匀。
2.2.1.3.向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室温下轻轻混匀10 min,12000 rpm离心15 min,再转移上清液入新管。
4.2.3.DNA模板中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会抑制PCR反应;模板降解会导致PCR扩增无产物;模板加量过多也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增加。引物的长度要适当、避免二级结构和二聚体;避免反复冻融;浓度适当,过高导致非特异性增加,过低则无扩增产物。Mg2+浓度过高,非特异性增强,过低无扩增产物。
4.2.4.PCR中所需2.2.4.设定反应程序:
1)预变性:94℃,5min;
2)循环部分:变性解旋94℃,40sec;退火53℃,50sec;延伸72℃,80sec,循环35次;
3)延伸部分:72℃,10min;
4)保存:4℃下可以保存1-2天 。
2.2.3.琼脂糖凝胶电泳
2.2.3.1.配置40ml1.6%的琼脂糖凝胶:称取0.640g的琼脂糖放入锥型瓶中,加入40mlTAE加热使其溶解,注意不要使其暴沸;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
待检测拟南芥植株;
液氮,CTAB提取液,氯仿/异戊醇(24:1),无水乙醇,70%的乙醇,TE;
引物(Lp、Rp、Bp),反应缓冲液,dNTP,ddH2O,耐热聚合酶;
琼脂糖,TAE缓冲溶
离心机,恒温槽,PCR仪,电泳仪,电子天平,冰块;
离心管(0.2ml、0.5ml),移液枪等必要的实验器材。
4.2.5.电泳电压的确定一般是按照5V/cm来确定,此次实验中所有电泳槽长约20cm,计算的电压为100V,但是根据第一次实验结果看,30min、100V电压的电泳,DNA跑胶距离不够,所以为了提高实验速度,在DNA承受范围内,将电压提高到110V。
4.2.6.再次强调EB(溴乙锭)是一种荧光染料,能嵌入到双链核酸碱基对平面之间,250~310 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橙红色光,常用于检测核酸分子。因此它也是一种强诱变剂,有致癌作用。染色时一定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