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的应用
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Kan)
生长
第三节
丝状真菌中的转座因子
一、丝状真菌中的转座现象 真菌转座因子的鉴定方法: 1.克隆真菌中的重复序列,然后与其他生物中的已知转座因 子进行比较来确定。 2.根据真菌的缺陷型表型来鉴定转座因子。
3. 通过同源杂交,即以别的生物中的转座因子为探针进行杂
交筛选。 4. 通过DNA序列分析。
长度kb 9.3 5.7 3.1 2.5 2.08
遗传标 末端特 记 征 TetR KanR KanR CamR 胞外肠 毒素 IS10R IS10L IS50R IS50L IS903 IS1 IS1
末端两 IS排向 反向 反向 反向 同向 反向
IS关系 2.5%差异 1bp差异 相同 相同 相同
二、细菌转座子
带有抗性基因并能在不同的DNA分子之间移动的遗传单位 叫做细菌转座子(bacterial transposon,Tn)。
细菌抗药性转座子一般可分为两类: 复合转座子 (composite transposon) 复杂转座子 (complex transposon)
1. 复合转座子
转座子 Tn10 Tn5 Tn903 Tn9 Tn1681
2. DNA转座子 结构特征与细菌转 座子类似,两端具 有反向重复序列, 中间有编码转座酶 的ORF,在靶位点 两端形成正向重复 序列。
第四节
酵母中的转座因子
本章思考题
1、转座因子分哪几类?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2、何谓复合转座子、复杂转座子?各有何特点? 3、根据复制机制,将转座子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第一节
细菌转座因子的类型和结构
细菌转座因子分为四个类型: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 IS) 转座子(transposon Tn) 接合型转座子 转座噬菌体(Mu)
转座子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应用
转座子(transposon)又称跳跃因子,其实质是基因组上不必借助于同源序列就可移动的DNA片段,它们可以直接从基因组内的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
自1951年美国Mc-Clintock在玉米中首先发现了DNA转座子(DNAtransposon)以来,转座子已成为各种生物的基因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
不仅利用转座子诱变已找到原核生物的单性生殖基因[3];而且在真核生物中,P-转座子的发现和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果蝇遗传学的发展。
近来,一些其他的转座子元件,如hermes,hobo,mariner,minos和piggyBac已成功在Ceratitis、Aedesaegypti、Anastrephasuspense、Drosophilavirilis、家蚕(Bombyxmori)以及包括鱼类、禽类在内的多种生物转基因中获得应用,2005年7月复旦大学的丁昇在《cell》杂志上发表关于运用pig-gyBac转座子作载体成功制作转基因脊椎动物———小鼠,更加显示了转座子作为转基因载体的优势与潜力。
1转座子的类型和基本结构1.1DNA转座子DNA转座子是以DNA-DNA方式转座的转座子,可通过DNA复制或直接切出两种方式获得可移动片段,重新插入基因组DNA中,导致基因的突变或重排。
但一般不改变基因组的大小。
根据转座的自主性,DNA转座子又分为自主转座子(autonomouselement)和非自主转座子(nonautonomouselement),前者本身能够编码转座酶而进行转座,后者则要在自主转座子存在时才能够实现转座。
玉米的Ac/Ds体系就是典型的一例。
活化子Ac(Activator)属于自主转座子,解离子Ds(Dissociation)属于非自主转座子,只有在Ac存在时,Ds才能转座。
1.2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转座子不同于转座子,是以DNA-RNA-DNA的途径来实现转座的,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新生成的以DNA状态存在的反转录转座子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转座子(真核).
2.非复制型转座(non 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根据在转座过程中有无交叉结构,而分为下面两种不同的 类型。
(1)剪-贴型转座(cut-and-paste transposition)
这类转座又叫简单插入,是一种非复制型转座过程。 * 在该过程中转座酶识别转座因子的末端,在转座因子的末 端进行双链切割, * 同时转座酶在受体的靶部位交错切割,然后转座子与靶部 位的切口末端相连接。而且,在转座子过程中,转座因子并 不与受体形成共整合体。这种类型的转座只需要转座酶。 * 很多插入序列(IS)和复合型转座子,如IS10、IS50、Tn5、 Tn10等就是以这种途径进行转座的。 图12
2.转座子插入带有与突出单链末端的切口之间,二者共价连接 起来, 3. 由此形成的两段靶序列单链区由 DNA 聚合酶Ⅰ或其它类似 的酶填充,再由连接酶将端口连接起来。交错末端的产生和 填充解释了在插入部位产生靶DNA正向重复的原因。
二、转座模型
根据转座因子在转座过程中是否有共整合体及转座因子是否有 复制而分为二种类型:复制型转座和非复制型转座;又可根据 转座过程的不同,而分为剪- 贴型转座、保守型转座和复制型 转座等。 1.复制型转座(replicative transposition) (1) 供体分子上的转座子首先被转座酶在其两端被交错切开, 使转座子的两个DNA链都带有游离的3’末端OH基。 (2) 转座酶在转座子两端进行切割的同时也对靶部位的两个链 进行交错切割, (3) 供体和靶链在切口处连接,转座子的每个 DNA 链的 3’ 末端 OH 基与靶位点切割后产生的突出单链 5’ 末端磷酸基团共价连 接,从而产生一种交叉结构。
•由于转座作用,使一些原来在染色体上相距甚远的基因组合 到一起,构建成一个操纵子或表达单元,也可能产生一些具 有新的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和新的蛋白质分子。
遗传学: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
P因子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mRNA加工剪切存在差异,产生 不同的蛋白(转座阻遏蛋白和转座酶)
M雌× P雄杂交F1出现杂交劣育的机制:
M品系雌性细胞质内缺失转座阻遏蛋白,P品系雄性细胞核存
在P因子,F1代生殖细胞P因子自由转座,F1劣育
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不含宿主基 因,但都含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
一个细菌常有多个IS,都可以自主转座,因为自身带有转 座酶
已 知 IS 有 10 余
种 , 长 7685700 之 间 , 两 端有反向重复 序列
图11-7
2.2 转座子(transposon Tn) 较大,一般2000-25000bp 除含转座有关基因外,还带抗药基因和其它基因 复合转座子:两端带有IS 简单转座子:两端没有IS而有简单重复序列IR
被切离而缺失,DR只留下一个 如重组发生在IR之间,结果IR之间的DNA发生倒
位
图11-31
5.2 诱发基因突变与启动外显子混编
转座子插入某个基因往往导致基因失活:
转座子插入所在基因转录方向相同,转录终止在转座子的 多聚A信号位点,形成半截mRNA 有时也能正常表达—渗漏突变 转座子插入与所在基因的方向相反,前体RNA中的转座子 序列在转录后加工切除,编码正常
有的后代完全是有颜色
麦克林托克的伟大发现
1940-1950,McClintock研究玉米胚乳紫色、白色 以及白色背景上带紫色的遗传
1951, McClintock提出了生物基因组中存在转座 因子学说(就是Ac-Ds系统 )(下图)
这些转座因子可沿染色体移动,也可以不同染色 体跳跃
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中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转座子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斑马鱼 Danio rerio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血红丛赤壳菌 Nectria haematococca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水稻 Oryza sativa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大豆疫霉菌 Phytophthora sojae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家鼠 Rattus spp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海胆 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1
反转录转座子不同于转座子,是以DNA-RNA-DNA的途径来实现转座,在整合酶的作用下,将新 生成的以DNA状态存在的反转录转座子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这样,反转录转座子在宿主基因组中的 拷贝数得到不断积累,从而使基因组增大。由于反转录转座子带有增强子、启动子等调控元件,所以 会影响宿主基因的表达。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反转录转座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是否具有编码 反转录酶的能力,反转录转座子可分为两个家族: 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和非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按 照序列结构中有无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又可分为有LTR反转录转座子和无LTR反转录转座子。自主 性反转录转座子包括内源性反转录病毒(ERV) 、LTR反转录转座子及长散在元件(LINEs);非自主性反 转录转座子包括短散在元件(SINEs) 及修饰性反转录假基因(刘冬,2008)。
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银锭夜蛾 Macdunnoughia crassisigna
同源克隆
表 1 来源:王建军,等,2009。
与其他转座子相比,piggyBac 转座子在昆虫纲中分布较少,但其却能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中发
挥作用。目前,利用 piggyBac 转座子已经成功获得了多种转基因昆虫(表 2)。
转座子标签技术是利用转座子作探针克隆出突变基因
转座子标签技术是利用转座子作探针克隆出突变基因,再用突变基因做探针,从野生型个体中分离并克隆出野生型基因,最终得到完整的基因的技术方法。
转座子标签(transposon tagging)技术是研究功能基因的有效的工具之一。
转座子标签法不但可以通过上述转座突变分离基因,而且当转座子作为外源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等方法导入植物时,还会由于T-DNA整合到染色体中引起插入突变,并进而分离基因,因此大大提高了分离基因的效率。
转座子标签(transposon tagging)技术是研究功能基因的有效的工具之一。
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基因的基本原理:转座子是染色体上一段可移动的DNA片段,它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
当转座子跳跃而插入到某个功能基因时,就会引起该基因的失活,并诱导产生突变型,而当转座子再次转座或切离这一位点时,失活基因的功能又可得一恢复。
遗传分析可确定某基因的突变是否由转座子引起。
由转座子引起的突变便可以转座子DNA为探针,从突变株的基因组文库中钓出含该转座子的DNA片段。
并获得含有部分突变株DNA序列的克隆,进而以该DNA为探针。
筛选野生型的基因组文库,最终得到完整的基因。
根据转录因子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二类;第一类为普遍转录因子它们与RNA聚合酶Ⅱ共同组成转录起始复合物,转录才能在正确的位置开始。
TFⅡD以外,还发现TFⅡA,TFⅡF,TFⅡE,TFⅡH等,它们在转录起始复合物组装的不同阶段起作用。
第二类转录因子为组织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这此TF是在特异的组织细胞或是受到一些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或其它刺激后,开始表达某些特异蛋白质分子时,才需要的一类转录因子。
人类Ⅱ型基因的转录因子因子分子量功能RNAPolⅡ≥10K依赖模板合成RNATFⅡA 12, 19, 35K 稳定TFⅡD和DNA的结合,激活TBP亚基TFⅡB 33K 结合模板链(-10~+10),起始PolⅡ结合,和TFⅡE/F相互作用TFⅡD (TBP, 30K) T BP亚基识别TATA,将聚合酶组入复合体中,TAFs识别特殊启动子TFⅡE 34K(β),57K(α)结合在PolⅡ的前部,使复合体的保护区延伸到下游TFⅡF 38, 74K 大亚基具解旋酶活性(RAP74),小亚基和PolⅡ结合,介导其加入复合体TFⅡH 具激酶活性,可以磷酸化PolⅡC端的CTD,使PolⅡ逸出,延伸TFⅡI 120K 识别Inr,起始TFⅡF/D结合TFⅡJ 在TFⅡF后加入复合体,不改变DNA的结合方式TFⅡS RNA合成延伸TBP作为第一个和DNA接触的因子十分引人注目,有是它被看成是一种“束缚”因子(commitment factor)其实是和RNA pol Ⅱ结合,使启动子转录,它起到介导的作用。
转座子概述
末端11bp的IR和8bp的DR,DR是由靶位点重复而成。
Ds:
各种Ds因子的长度和序列都不相同,但和Ac相关。其末端同样 有11bp的IR。
Ds比Ac短,其缺失的长度不同,一个极端的例子是Ds9因子仅 缺失194bp,另一个例子是Ds6因子长仅有2.5kb,相当于Ac两端 各1kb。
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
当复制性转座发生在宿主DNA原有位点附近时,往往导 致转座子两个拷贝之间的同源重组,引起DNA缺失或倒位。 若同源重组发生在两个正向重复转座区之间,就导致宿主染 色体DNA缺失;若重组发生在两个反向重复转座区之间,则 引起染色体DNA倒位。
正向重复之间的互 惠 (Reciprocal) 重 组 会将它们之间的序 列切除,中间区域 会以环状DNA 的形 式被切除(从细胞中 消失);染色体仍保 留正向重复的一个 拷贝。
转座子概述
主讲内容
一、转座子的概念 二、转座子的分类 三、转座发生的机制 四、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
一、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转座子(transposon,简称Tn), 又称易位子,是指存在 于 染 色 体 DNA 上 可 以 自 主 复 制 和 移 位 的 一 段 DNA 序 列 。
转座子可以在不同复制子之间转移,以非正常重组方式 从一个位点插入到另外一个位点,对新位点基因的结构与表 达产生多种遗传效应。
dSpm(defective Spm): 非自主性因子,所有dSpm都是功能性Spm的缺失突变体; Spm-dSpm系统在功能上与Ac-Ds系统相似,也可以引入基因的
插入突变,影响结构基因表达,还能导致染色体断裂。
Spm/En有两个基因,tnpA 有11 个外显子,经转录拼接产生2500bp 的 mRNA,tnpB 的6000bpmRNA中包含ORF1和ORF2。
鸡白痢沙门氏菌Mini-Tn5转座子插入突变
进行筛选,获得大量在不同位点插入突变的突变体,从中筛选鸡白痢沙门氏菌某功能缺陷型突变株。通过对突变
株的基本特征以及PCR鉴定后,再进行插入基因定位。结果表明,Km和Cm抗性基因已成功转座至鸡白痢沙门
氏菌基因组上;基因定位显示突变株均有且只有1个插入位点,插入位点的位置不尽相同。这为研究鸡白痢沙门
氏菌功能基因和筛选特定突变株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失,并对其某种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如肠内黏 附、细胞内生存等),最后通过基因定位鉴定突变株 插入的功能失活基因,从而获得诸多与此功能相关 的突变株[3]。因此突变株的获得对研究细菌的感染 与致病的分子机制十分有用[4-5]。为此,本研究利用 自杀性质粒pUT 携带的mini-Tn5转座子对鸡白痢 沙门氏菌进行转座突变[6-8],构建并鉴定突变株,以
表1 试验用的细菌和质粒 Table 1 Bacteria and plasmids in the research
应条件:94℃5min;94℃5个循环;72℃10min。PCR产物预期大小约
为1.0kb。回收PCR产物连接至pUC18载体中,
转化至E.coli DH5α,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 pUC-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氏菌;基因转座;突变;基因定位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6-6964(2008)05-0621-06
Insertion Mutagenesis in Salmonella pullorum by Mini-Tn5 Transposon
GENG Shi-zhong,JIAO Xin-an*,CHEN Xiao-iuan, PAN Zhi-ming,ZHANG Hui,CHEN Xiang
Cm,经鉴定后送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测序。
转座子综述
转座子小综述09生物技术一班汪晨皓 200915070123摘要转座子又称跳跃因子,其实质是基因组上不必借助于同源序列就可移动的 DNA片段,它们可以直接从基因组内的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
自 1951年美国McClintock在玉米中首先发现了 DNA转座子以来, 转座子已成为各种生物基因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 1]不仅可利用转座子诱变找到原核生物的单性生殖基因, 而且在真核生物中, 转座子的发现和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果蝇遗传学的发展。
人们已经应用各种方法, 在生物界各个领域证实了转座子系统的广泛存在[ 2]。
利用转座子特有的转座功能, 将带有标记的转座子插入目的基因或基因组,产生了转座子标签技术、转座子定点杂交技术、转座子基因打靶技术和非病毒载体基因增补技术。
人们利用这些技术, 可以确定基因组的功能、基因组间的功能差异;可以改变目的基因的活性, 获得转基因生物; 可以阻断毒力基因, 获得基因疫苗; 可以促进基因整合, 进行基因治疗等。
转座子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基因组序列稳定性的认识, 打破了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呈线性固定排列的传统理论。
转座子插入新的位点后, 该位点附近的基因即受到抑制而呈现隐性的睡美人表型。
一旦转座子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这一位点上转走, 该位点的基因隐性表型又恢复为显性表型, 即睡美人苏醒。
调控转座酶和转座子活性的系统称为青蛙王子( Frog Pri nce) [ 3]。
目前,认为多数生物体有自发突变且有重要表型效应出现都源于转座子的可动性, 并且可以导致宿主基因组发生从点突变到染色体重排的一系列变化。
转座子在进化上为建立宿主基因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用特异的开放阅读框捕获技术, 可以使自然散在的转座酶编码基因高度表达,人为催化激活转座子使其苏醒 , 执行插入、黏贴、切除等任务。
目前已经应用于微生物、昆虫、植物、动物及人类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2], 例如蛙类基因组含有水手转座子超家族, 呈自然失活状态, 转座酶与转座增强子序列末端结合,在蛋白协助下, 激活转座子, 使睡美人转座子苏醒[ 4]。
基础分子生物学Chapter16 转座子
P因子有4个外显子, 前3个剪接到一起在 体细胞中表达, 所有 4个剪接到一起则在 生殖细胞中表达.
决定杂种败育 的是基因组中P 因子与一个 66kDa的阻抑 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
复习题
• 什么是转座子及类型? • 什么是杂种不育(细胞型)?
IR
any gene
IR
IS
IR
IR transposase
any gene
IR
16.4 Transposition occurs by both replicative and nonreplicative mechanisms. 转座可通过复 制和非复制机制产生. • 所有转座子使用一种共同的机制: 在靶 DNA上造成交错切口, 转座子与突出的末 端相连, 填补缺口. • 转座子与靶DNA之间连接事件的顺序与确 切的性质决定了是复制型转座还是非复制 型转座.
16.12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m families of transposons. 控制元件形成转座子家族. • 玉米的每一转座子家族都有自主的和非自 主的控制元件.
• 自主控制元件编码使其转座的蛋白质. • 非自主控制元件有使它失去催化转座能力 的突变, 但当自主元件提供必需的蛋白质之 后, 它们也能转座. • 自主控制元件可以发生相变, 这时, 甲基化 状态改变了它们的特性.
பைடு நூலகம்
两个反向重复序 列的相互重组将 二者之间的序列 反向排列.
16.11 Controlling elements in maize cause breakage and rearrangements. 玉米的控制 元件会引起链的断裂与重排.
• “控制元件”的转座产生染色体断裂效应, 从而发现了玉米中的转座. • 断裂产生含有着丝粒和断裂末端的染色体 以及无着丝粒的片段. • 无着丝粒片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 • 染色体断裂之间的融合产生双着丝粒染色 体, 它会进行进一步的断裂和融合循环. • 断裂-融合-桥循环造成体细胞斑驳出现.
转座子
转座子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转座子英文名称:transposon;Tn定义1:转座元件中的一种,具有完整转座元件的功能特征并能携带内外源基因组片段(单基因或多基因)。
在基因组内移动或在生命体之间传播并可表达出新的表型。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定义2:转座因子中的一种。
除含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外,还含抗药基因、抗重金属基因和接合转移基因等,可赋予受体细胞一定的表型特征。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Ac-Ds转座元件转座因子或转座子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DNA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
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可分插入序列(Is因子),转座(Tn),转座phage。
目录编辑本段简介Transposona segment of DNA that can become integrated at many different sites along a chromosome (especially a segment of bacterial DNA that can be translocate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d as a whole)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S),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转座(因)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
复合型的转座因子称为转座子(trans—poson,Tn)。
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的应用
下了一个双链缺口。
供体被释放
Tn 连接到靶上
图 23-43 Tn 的两条链先后被切割,然后转座子与切开 的靶位点连接。
(二)复制 型转座
特征:
1、转座后原 来位置上的 转座因子保 持不变;
2、转座过程 中有一共整 合体。
Tn 靶 单链交错切割
转座子被切开的 末端和靶被切开 的末端连接 交叉结构(单链转移复合
2、构建突变体库
正因为以上转座子的特征,转座子才 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插入突变体库,现 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研究和应用得较多的有Tn10、 Tn5、Tn3和Mu噬菌体 。
3、鉴别菌株及群体多样性
转座子通常限制性地分布于特定的真 菌菌株或群体中,可以作为特定菌株 的诊断工具,已用于丝状真菌群体多 样性分析。在医药工业方面已用于有 益菌株的鉴别, 在植物病理学方面已 用于鉴别特定的病原 。
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 的应用
主讲人:杨长友 本组成员:杨菊 孙青芝 陈骊君 陆朝军 杨长友
内容提要
一、转座子的发现 二、转座子的分类 三、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四、转座子的遗传效应 五、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方法 六、转座子的应用
一、转座子的发现
转座子(transponson,简称Tn), 又称易 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 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序列。
从 3’ 末端复制 产生共合体
重组
共合体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 (1)插入突变失活或改变基因表达的 模式。
插入突变失活是转座的最直接效应,但 转座也可以通过干扰宿主基因与其调控元件 之间的关系或改变DNA的结构而影响基因的 表达。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基因工程 植物转座子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7卷第3期第20页J OURNAL OF HANDAN AGRICULTURAL COLLEGE2000117(3):20植物转座子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蔡玉红 邢少辰(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永年057150) Ξ 摘 要: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植物中转座子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在基因转化、基因克隆等方面的应用新进展,同时也详细介绍了类copia逆转座子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植物;转座子;进展 转座子(transpos on)又称转座因子或者跳跃因子,这类因子实际上也是DNA片段,它可以在生物的染色体组中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跳”到另一个位点,还可以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基因功能的改变。
转座子是1951年美国玉米遗传育种学家Mcclintock最早发现的,她是针对玉米籽粒中色斑不稳定现象而提出来的。
当时这是一个新概念,它突破了以往人们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认识,所以一开始并不被大家接受,直到1967年在大肠杆菌(E.coli)的半乳糖操纵子研究中发现了这类插入序列,才得以被普遍认同。
现在的研究说明,在生物界中转座子是普遍存在的,并认为在生物的遗传进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1 转座子的种类根据DNA的结构和转座的机理,可以将转座子分成二个大家族(superamil)。
第一类是转座子(transpos on),这类因子是基于DNA—DNA的转座过程,是最早发现的一类转座因子。
目前应用最成功的当属玉米中的Ac/Ds系统,除此之外,还有玉米中的spm因子,金鱼草中的T am因子等;第二类是逆转座子(retrotranspos on),这类因子的转座过程是基于DNA—RNA—DNA的转录和逆转录过程,因为和研究的比较清楚的逆转录病毒过程十分相似,故归为一类,属于这一类的因子有果蝇中的copia因子,酵母中的T y因子,烟草中的类T y1因子。
细菌转座因子的插入机制
Tn5 5700bp
CamR Tn9 2638bp
IS1
IS1
( C) IS10
TetR Tn10 9300bp IS10
2.复杂转座子(TnA转座子)
• TnA转座子广泛存在于细菌中,从不同地区不同菌种分 离到的质粒都携带有TnA转座子。 • 尽管这些质粒互不相关,复制系统和转移系统都差异很 大,但每个质粒都带有TnA转座子。 • TnA能转座到大多数质粒、噬菌体及革兰阴性菌的染色 体上。
TnA转座子的基本特征见表
转座子 Tn1 Tn3 Tn21 长度/bp 5000 4957 19600 遗传标记 Amp Amp Mer Str Sul 末端反向 重复/bp 38 38 38
两侧靶点正向 重复/bp
来源 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 志贺菌
5 5 5
Tn501
Tn1000 Tn551 Tn4430 Tn4451 Tn4456
插入序列的结构
两个IR之间仅含有编码转座酶(Transposnase 简称Tnp) 的基因,该酶是转座所必需的,并能准确识别IS两端的序 列。
转座插入的靶位点:IS插入时,在靶DNA位点产生一个39bp的正向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 sequence,DR) 。
IS插入目标DNA的靶序列(5bp)以及 在IS两端的同向重复序列(蓝色阴影)
37kb
1kb
Mu DNA包装
第二节 细菌转座因子的遗传效应和应用 一、转座因子的遗传效应
插入突变、基因重排、极性效应
1.插入突变
当 IS 、 Tn 插入到一个基因时,该基因的功能受到破坏, 其表型和一般突变体相同,如营养缺陷型、酶活性丧失等; 另外,由于Tn总是带有抗药性基因,所以转座子插入后 使该基因具有抗药性。
转座子概述
杂种不育:
当P品系雄果蝇和
M品系雌果蝇交配
时,可能由于雄果
蝇 DNA 的 进 入 而
突然生成了转座酶,
结果使很多的P因
子发生转座,造成
插入突变。这样杂
交生下的子代出现
染色体畸变和生育
力下降。
杂种不育是不对称的,它是由P品系的雄果蝇和M品系的雌果蝇杂 交产生的,但M品系的雄果蝇和P 品系的雌果蝇不会产生杂种不育。
IS1 IS2 IS4 IS5 IS10R IS50R IS903
IS序列的结构特征比较
长度(bp)
768 1327 1428 1195 1329 1531 1057
两段倒置重 靶位点正向 复区(bp) 重复区(bp)
靶位点
23
9
随机
41
5
有热点
18
11或12
AAAN20TT
16
4
有热点
22
9
NGCTNAGCN
Ac-Ds转座元件
❖ 1951年McClintock-麦克林托克提出转座(Transposition) 和跳跃基因(jumping gene)的新概念;
❖ 1967年Shapiro才在E.coli中发现了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Barbara McClintock(1902-1992)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3
二、转座子的分类
1、插入序列(insertional sequence IS)
特征: ❖两端都有短的4-15bp的正向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s, DR) (靶序列); ❖末端有略长的15-25bp的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s, IR); ❖1kb左右的编码区,它仅编码和转座有关的转座酶。
诸葛健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2.在体外(如试管中)利用DNA聚合酶进行DNA合成时需要添加哪些成分。
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模板链。
3.大肠杆菌的转录终止子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蛋白质翻译的终止密码子有哪几种?大肠杆菌存在两类终止子:(1)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或称为简单终止子。
能形成发夹结构外,在终点前还有一系列(6个)尿苷酸;回文对称区通常有一段富含G-C的序列寡聚U序列可能提供信号使RNA聚合酶脱离模板rU-dA组成的RNA-DNA杂交分子具有特别弱的碱基配对结构;当聚合酶暂停时,RNA-DNA杂交分子解开,转录终止。
(2)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
回文结构不含富有G-C区;回文结构之后也没有寡聚U,必须在ρ因子存在时才发生终止作用,ρ因子结合在新合成的RNA上,借助水解NTP获得的能量沿RNA链移动。
RNA聚合酶遇到终止子时发生暂停,ρ因子追上酶,ρ因子与酶相互作用,造成RNA释放。
ρ因子与RNA聚合酶一起从DNA上脱落,转录终止。
蛋白质翻译的终止密码子有UAA、UAG、UGA4.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一个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的阻遏蛋白基因敲除后,这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高水平的转录。
不是,乳糖操纵子不仅有反式作用元件(乳糖阻遏子)还受顺时作用因子(DNA 序列如启动子等)的调控。
LAC子CAP是一个积极的乳糖阻遏蛋白的调节是一个负调节因子,两个调整机构调整的基础上存在的碳源性质和协调乳糖操纵子的表达水平。
5.基因发生移框突变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一般是变得更短还是更长,为什么?移框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其后果是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这个不一定。
如果移码后,出现了新终止子,就变短了。
如果没有了终止子,就变长了。
无论变长或变短,都不一定有活性。
6.请设想一种利用转座子向工业微生物菌种中导人外源基因的方案.转座子(Transposon),又名转位子、跳跃基因是一类DNA序列,它们能够在基因组中通过转录或逆转录,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现。
转座子自主学习
转座子自主学习
DNA的转座,或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接到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转座依赖于DNA复制。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特点:频率低,依赖于DNA的复制。
1、转座子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
(1)插入序列是最简单的转座子,它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
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2)复合型转座子是一类带有某些抗病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表明IS插入到某个功能基因两端时就可能产生复合型转座子。
2、真核细胞转座子
○1自主性转座子:自主具备剪接和转座
○2非自主性转座子:与同家族的自主性转座子一起时具有剪接和转座功能。
(内部缺失内源序列,两端是完整的,只
有在细胞内出现相应的转座酶活性,才能恢复其转座性能)3、转座作用机制
复制性和非复制型两大类,转座酶和解离酶分别作用于原始转座子和复制转座子。
4、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
○1转座引起插入突变
○2转座引起新的基因
○3转座引起染色体畸变
○4转座引起的生物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粒拯救法
质粒拯救法是转座子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后 应用最广泛的转座子插入位点周围序列鉴定的方 但这种方法实验周期比较长, 操作相对繁琐, 法。但这种方法实验周期比较长, 操作相对繁琐, 为保留选择标记, 为保留选择标记, 有时适宜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选 取非常困难。 取非常困难。对于一个突变体中有多处转座子插 入的研究以及需要鉴定的突变体数量众多的研究 而言, 这种方法不是一个理想方法。 而言, 这种方法不是一个理想方法。
二、转座子的分类
(一)简单转座子(插入序列,IS) 简单转座子(插入序列, ) 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1、含短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15-25bp); 、含短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 2、含编码转座酶的基因; 、含编码转座酶的基因 3、靶位点存在 5-9 bp 的短正向重复序列。 、 的短正向重复序列。
转座子的插入突变及转座子 的应用
主讲人:杨长友 主讲人 杨长友 本组成员:杨菊 本组成员 杨菊 孙青芝 陈骊君 陆朝军 杨长友
内容提要
一、转座子的发现 二、转座子的分类 三、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四、转座子的遗传效应 五、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方法 六、转座子的应用
一、转座子的发现
转座子( 简称Tn) 转座子(transponson,简称 ), 又称易 简称 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 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 上可以自主 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序列。 序列。 复制和位移的一段 序列 转座子可以在不同复制子之间转移, 转座子可以在不同复制子之间转移,以非 正常重组方式从一个位点插入到另外一个 位点, 位点,对新位点基因的结构与表达产生多 种遗传效应。 种遗传效应。
一、转座子的发现
• 转座子是1951年美国玉米遗传育种学家 转座子是 年美国玉米遗传育种学家 Mcclintock最早发现的,是针对玉米籽粒 最早发现的, 最早发现的 色斑不稳定现象而提出来的 而提出来的。 中色斑不稳定现象而提出来的。 • 当时这是一个新概念,它突破了以往人们 当时这是一个新概念, 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认识,所以一开始并不被大家接受, 认识,所以一开始并不被大家接受,直到 1967年在大肠杆菌 .coli)的半乳糖操纵 年在大肠杆菌(E. 年在大肠杆菌 的半乳糖操纵 子研究中发现了这类插入序列,才得以被 子研究中发现了这类插入序列, 插入序列 普遍认同。 普遍认同。
转座子末端被交错剪切
另一条链也被切
受体也被交错切割
供体被释放
Tn 连 接 到 靶 上
43 T n 的 两 条 链 先 后 被 切 割 , 然 后 转 座 子 与 切 开 的 靶 位 点 连 接 。
(二)复制 型转座
特征: 特征: 1、转座后原 来位置上的 转座因子保 持不变; 持不变; 2、转座过程 中有一共整 中有一共整 合体。 合体。
4、生态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
由于基因的可变性及转座子的遗传调 由于基因的可变性及转座子的遗传调 控, 许多微生物能够利用人工合成的 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与微生物分解代谢相关的 基因往往与插入元件相连。 基因往往与插入元件相连。当环境污 染时,子转移频率提高,增加了 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降解潜力。 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降解潜力。
三、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据转座子的移动机制,转座可分为: 据转座子的移动机制,转座可分为: (一)复制型转座 (二)非复制型转座
转 座 酶 结 合 在 Tn 两 端
(一)非复 制型转座
特征 1、断裂和重 、 接反应使靶 重构。 重构。 + 2、供体保持 、 裂缺。 裂缺。 3、不形成剪 切 释 放 交换结构经 共 、不形成共 后导致非复制型转座子插入到靶 整合体。 整合体。 供 体 留
Tn
从 3’ 末 端 复 制 产生共合体
靶
单链交错切割
共合体
重组
转座子被切开的 末端和靶被切开 的末端连接 交 叉 结 构 (单 链 转 移 复 合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1)插入突变失活或改变基因表达的 ) 模式。 模式。
插入突变失活是转座的最直接效应, 插入突变失活是转座的最直接效应,但 转座也可以通过干扰宿主基因与其调控元件 之间的关系或改变DNA的结构而影响基因的 之间的关系或改变 的结构而影响基因的 表达。 表达。
一、转座子的发现
• 现在的研究说明,在生物界中转座子 现在的研究说明, 是普遍存在的,并认为在生物的遗传 是普遍存在的,并认为在生物的遗传 进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有重要作用。 进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转座子从一个 位置转座到另一个位置的转入和切出 过程,改变了原有基因的结构和排序 原有基因的结构和排序, 过程,改变了原有基因的结构和排序, 从而产生了突变。 从而产生了突变。 • 目前生物体中所发现的 %的突变是 目前生物体中所发现的10% 由于它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而形成的。 由于它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而形成的。
2、构建突变体库 、
正因为以上转座子的特征, 正因为以上转座子的特征,转座子才 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插入突变体库 插入突变体库, 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插入突变体库,现 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研究和应用得较多的有Tn10、 目前研究和应用得较多的有 、 Tn5、Tn3和Mu噬菌体 。 、 和 噬菌体
3、鉴别菌株及群体多样性 、
转座子通常限制性地分布于特定的真 菌菌株或群体中, 菌菌株或群体中,可以作为特定菌株 诊断工具, 的诊断工具,已用于丝状真菌群体多 样性分析。在医药工业方面已用于有 样性分析。在医药工业方面已用于有 益菌株的鉴别, 在植物病理学方面已 益菌株的鉴别, 用于鉴别特定的病原 用于鉴别特定的病原 。
反向PCR法
•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为,提取转座子插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为, 入形成的突变体的染色体, 入形成的突变体的染色体,用适宜的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消化后, 连接酶进行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用连接酶进行 酶切片段的分子内自连, 酶切片段的分子内自连,然后用一对 位于转座子上的外向型引物进行PCR 外向型引物进行 位于转座子上的外向型引物进行 扩增, 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在T 扩增, 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在 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在 载体上测序, 载体上测序, 获取转座子插入位点周 围序列的信息。 围序列的信息。
2、构建突变体库 、
转座子具有可选择的抗性标记而容易在体 转座子具有可选择的抗性标记而容易在体 可选择的抗性标记 内鉴定突变, 内鉴定突变,经转座子诱变的突变子含有 已知的DNA片段,可以通过转座子序列的 片段, 已知的 片段 杂交来鉴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杂交来鉴定突变基因的位置,经转座子诱 变的突变体具有高度的极性 高度的极性, 变的突变体具有高度的极性,使得被诱变 的基因以及同一操纵子内的下游基因完全 丧失功能。 丧失功能。
5、转基因生物的克隆 、
在细胞工程中, 在细胞工程中,转座子可作为有力的工具 和基因载体系统用于克隆转基因生物。 和基因载体系统用于克隆转基因生物。基 因组插入质粒P因子已成功克隆转基因果蝇 因子已成功克隆转基因果蝇。 因组插入质粒 因子已成功克隆转基因果蝇。 通常认为, 通常认为,转座子的插入能引起新的突变 体形成, 体形成,但其副作用也许会抵消由转基因 提供的任何优势,以可移动DNA片段作为 提供的任何优势,以可移动 片段作为 载体尚存在转移基因结果的不稳定现象和 内源跳跃基因的相互影响。因此, 内源跳跃基因的相互影响。因此,这方面 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1、基因的标定 、
若要获得引起新突变的未知基因, 若要获得引起新突变的未知基因, 未知基因 随机诱变策略(非目的诱变 则用随机诱变策略 非目的诱变), 则用随机诱变策略 非目的诱变 ,即将 带有功能性转座因子的显性纯合系植株 与不带转座因子的同种植株杂交, 与不带转座因子的同种植株杂交,产生 子代再自交, 的F1子代再自交,在F2代中就可筛选到 子代再自交 代中就可筛选到 转座子随机插人引起突变表型的突变株, 转座子随机插人引起突变表型的突变株, 然后选择感兴趣的新突变株进行研究。 然后选择感兴趣的新突变株进行研究。
二、转座子的分类
(二)复合转座子 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1)中间区域含编码转座酶以外的标记基因; (1)中间区域含编码转座酶以外的标记基因; 中间区域含编码转座酶以外的标记基因 (2)两端具有插入序列; (2)两端具有插入序列; 两端具有插入序列 (3)两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3)两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两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 (4)靶位点存在短正向重复序列。 (4)靶位点存在短正向重复序列。 靶位点存在短正向重复序列
五、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方法
质粒拯救法
反向PCR法 法 反向
质粒拯救法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为,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为,将转座子插入后形 成的突变体的染色体或质粒DNA用限制性内 成的突变体的染色体或质粒 用 消化, 切酶消化 凝胶电泳分离后, 切酶消化,凝胶电泳分离后,以转座子上的片 段为探针, 杂交, 段为探针, 进行 Southern杂交, 确定转座 杂交 子插入位点所在片段的大小, 子插入位点所在片段的大小, 即在电泳分离 条带上所处的位置。 条带上所处的位置。 然后将这一部分DNA回收, 连接在如 回收, 然后将这一部分 回收 pUC18等克隆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 并根 等克隆载体上, 等克隆载体上 转化大肠杆菌, 据一定的基因标记 基因标记筛选克隆有转座子插入位点 据一定的基因标记筛选克隆有转座子插入位点 的片段的菌株。 的片段的菌株。
六、转座子的应用
基因的标定
构建突变体库 鉴别菌株及群体多样性 生态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转基因生物的克隆
1、基因的标定 、
所要分离和克隆的基因不同, 所要分离和克隆的基因不同,在定 位和标定时所用的方法也不同。 位和标定时所用的方法也不同。若要获 得感兴趣的己知目的基因 则采用目的 己知目的基因, 得感兴趣的己知目的基因,则采用目的 诱变策略, 诱变策略,即用一个稳定遗传的隐性纯 合体与一个带有活跃转座子的显性纯合 体杂交,可以在F1代标定目的基因 代标定目的基因。 体杂交,可以在 代标定目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