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才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

在美国,1780~1840年的60年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从2.7%上升到8.5%。

1870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不过20%,而到了1920年,其比例骤然上升到51.4%。

从整个世界看,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13.6%,1950年为28.2%,1960年为33%,1970年为38.6%,1980年为41.3%。

所以,城市化过程是随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1、英国和美国哪个城市化更早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

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美国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城市化进程。

2、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美国独立后不久,首先在东北部开始了工业革命,经济首先发展于此,之后随着西部开发,经济呈推进性向西部发展。

近几十年南部经济迅猛增长。

与经济分区推进相对应的是,美国城市化也由东北部向中西部扩展,呈现出由东向西推进趋势。

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9世纪20一30年代之前,这时期是美国城市化的起始阶段,发展很慢。

特点是以沿岸城市化发展为主。

东北部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了本地区的繁荣,推动了城市化的起步。

1790年全国城市化率为5.1%,东北部区为8.1%。

到1830年全国为8.8%,东北部区为14.2%。

第二阶段从19世纪20一3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这个阶段美国城市网迅速向西扩展,一批城市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中心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先后形成。

这一时期的城市化是与中西部的开发、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面的改革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西部城市大规模兴起,是美国工业化向纵深发展的最直接反映。

西部开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没有遵循先农业至工业再到城市这一模式,而是直接以城市为先导带动西部的全面开发。

19世纪后期是西部开发的重要时期。

交通运输的改进使运费降低,“正是由于到外地去或把产品带回来的交通云输脊用士士降低.西部仗必广阔她区第一次具有了多济价值.吸引着移民到那里去”.从而为西部提供充足劳动力。

到1910年,西部城市化率为47.9%,中北部区为45.1%,东北部区已达到71.8%,而南部只有22.5%.
第三阶段,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西部和南部城市化速度远超东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崛起。

1920年东北部城市化率已达75.7%,属于高度城市化,此后城市化进程缓慢,而西部和南部一直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到70年代南部达到64.6%,西部则为82.9%,超过东北部。

美国的工业“有3/4的制造业集中于北至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西至密西西比河和南至俄亥俄河与南北分界线的这些地区的中间”。

近几十年政府实行投资倾斜,通过庞大的军事定货合同和资助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大大促进西部与南部的城市发展。

此外科技进步为西部和南部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众多移民的到来。

这个时期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美国的人口从市区向郊区转移,从东北部、中西部老工业区的大都市区迁往非大都市区的西部和南部地带,即人们常说的逆城市化运动。

到1970年,美国第一次出现郊区居民多于中心城市居民的现象,打破了工业过于密集的局面,使工业由集中走向相对分散,这也是城市化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3、1860~1920年是美国向城市化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
1860~1920年是美国向城市化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期。

其间,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8%跃至51.2%,而入境的外来移民达2895万,占历史上在册移民总数的48.6%。

这些移民中,绝大多数流入城市,到1920 年已占美国城市人口的62%。

显然,外来移民作为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其流向对区域性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文化构成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20世纪50年代促进了郊区郊区城市化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高出生率时代,家庭规模变大,房子成为“美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产生了对住房市场的巨大需求。

杰斐逊式的民主培养了人们强烈的乡村意识。

郊区生活被描绘为美国理想的生活方式。

推动郊区城市化的力量还包括其他一些文化价值的理念:如美国人对新事物的爱好,期望接近自然,自由迁徙,自由竞争等。

政策因素的影响也促进了郊区化。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抵押贷款保险政策、抵押贷款利息支付的联邦税收抵扣政策、减少定金和延长贷款偿付期限的政策等,既保证了信贷者贷款的安全,又为中高收入者购买住房(特别是新的住房)提供了十分优惠的条件。

另外,国防政策也是促进郊区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WPB)把大量的战时生产项目布局在郊区和“阳光地带”,也是推动郊区城市化的一个因素。

5、美国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美国曾经出现的
一些问题:如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混乱、环境恶化、失业增加等等。

依据美国经验,针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化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是城市与村镇有序发展的依据与保障,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不但要适度超前,而且要严格执行,否则就会沦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命运。

第二,城市规划要有综合性。

从城市区域在全球劳动地域分工的地位着眼,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单单考虑某一方面。

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的规划与零增长的规划都是不切合实际的。

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种需要,人们物质、精神、情感上的需求都要兼顾。

第三,关注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美国式的以小汽车交通为主的规划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完全是行不通的,但美国发达有效地高速公路系统却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要有机结合、量力而行。

不能借口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排斥民族的、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没有文化特色和内涵的城市只能是建筑物及建筑群的堆砌,缺少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