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展望

合集下载

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一)

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一)

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一)内容提要: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入了郊区化阶段。

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城市中心迁移出去,在城市外围的郊区重新定址。

郊区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郊区取代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美国社会经济重心也由城市移往郊区,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郊区化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教训深刻,值得后发展的国家认真汲取。

关键词:郊区化,经验,教训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入了郊区化阶段,郊区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吸引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大城市的郊区化现象日益突出,出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郊区化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1.城市化到郊区化的转变工业化之后,城市社会日益繁荣。

城市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尤其是博物馆似的百货商店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社会的富裕。

在城市聚集经济影响之下,制造业、服务业大规模地向城市聚集,提供了众多的经济机会,导致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

社会流动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但人口及机构大量集中也带来了众多的城市问题,即现代“城市病”。

19世纪晚期起,美国城市病日趋严重。

城市空气与水源污染是这一时期公众最为关心的事。

美国工业心脏钢铁城市匹兹堡素有“烟城”之称,市区无数烟囱吐出滚滚的浓烟,天空雾气沉沉。

中西部的城市工厂则把废料直接排入河里,使清澈透明的俄亥俄河变成了黑色的河。

此外,城市拥挤、贫民窟蔓延、交通拥塞、犯罪猖獗、土地价格高涨等问题也趋于恶化。

日趋严重的城市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恶化导致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袭;城市环境嘈杂,居民心理压力增加;犯罪猖獗,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居民离心力增加。

交通拥挤、地价高涨、劳动力价格上涨,城区制造业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聚集的不经济,迫使工厂向生产成本低廉的地区转移。

二战后,出现了技术与交通的一系列革命,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动郊区化的进程。

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

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

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经历着城市化的浪潮,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美国的城市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下面将会详细介绍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发展与演变。

一、美国的城市化历史美国的城市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新英格兰地区。

当时,欧洲移民和当地原住民开始在新英格兰地区进行交易和农业生产,并在附近建起了村庄和城镇,这是美国城市化的开端。

18世纪,印第安人被迫被驱逐到更远的地方,美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

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纽约市等城市开始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庞大和繁荣。

19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开始转向工业化,这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芝加哥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

同时,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吸引了更多的移民来到美国,这又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二、美国城市化的发展与演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城市不断地发展与演变。

下面是美国城市化的发展与演变的几个方面。

1、城市规模的增大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美国城市的规模不断增大。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到了20世纪后期,美国的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有影响力的巨型城市,其中纽约市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2、城市人口的多样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它的早期历史时期开始,这个国家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移民。

这对于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的城市里,不同的族裔聚集在不同的社区中,如意大利裔、华人等等,丰富了城市文化并形成了各自的聚居区,经济的和文化的联结也得以加强和扩大。

3、城市的经济结构变化美国城市的经济结构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19世纪时期,美国城市的经济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而到了20世纪,美国城市经济不断地向服务业转移,成为了一个以金融、体育、艺术等为主的城市经济。

美国的郊区化历程以及后郊区的特征

美国的郊区化历程以及后郊区的特征

同景 呈
要的借鉴意义 。

杉矶发生这种 重大的空 间变革 究其更深层的原因不是 因为小
汽车 的出现 ,而是 因为郊区化理念及其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
种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 ,郊区也在扩展。在中国郊 区 化发展的背景 、 推动力和形态都与美国的郊区化 发展 区别很 大, 纵然如此 , 研究美 国的郊区化也对我国的城 市发 展有 重 经典 的现代大都市的特征是高楼林立 , 高密 度和喧 嚣动 荡 。而郊 区化是城 市的要素转移或分散到郊区的过程 , 消除
并且具有 了商业和工业 的功能 , 越来越重要的服务业也开始
级认为不同社会地 位需 要地域上 的区别。 这种理念认为城市 是罪恶的大本营 , 市空 气是浑浊 、窒息的 ,人们大量的逃 城 离城市。 而这个年代 , 并不是所有的中产 阶级都居住在郊 区 ,
郊区仅仅作为居住 区而 已, 人们参加重要的活动需要到城市 去。这里把洛杉矶作为郊区化的典型 , 传统的大都市的城 市 结构是 同心 圆模式 的, 城市各个地 区之 间的联系需要通过市 中心 才能发生 。 而洛杉矶一开始就表现 出不同于传统大都 市
关系 ,他们想要强调的是空地 的计 划性 和景观维度 。 自二战以来 ,郊 区形态 、功 能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 。
民的共同记忆 。中心和 边缘 的混合 ,郊区对城市 中心 区的入 侵 ( 如最先在郊 区出现 的购物 中心在城市 中心蓬勃发展 ) 使
这种状况的出现导致了美国70年代和80年代的城市危机出现了很多种族和民族政治运动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善
美 国的 郊 区化 历 程 以及 后 郊 区 的特 征
马 栋

郊区化视角下的美国城市群发展及其启示

郊区化视角下的美国城市群发展及其启示

摘 要: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城市化转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郊区化浪潮下的城市群形成与发展。

美国城市群发展具有典型性,本文客观分析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1世纪初,中国城市化进入了转型阶段,中国大城市正向都市区方向演进,众多城市群正在形成之中,但中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美国;城市群发展;郊区化;启示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ization i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galopolises under suburbanization tide.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egalopolises are typical.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egalopolises,and study their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ese urbanization has entered a transformation stage.The megalopolises in China's are evolving towards metropolitan areas. Many megalopolises are forming. However, there are many very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galopolises in China,which needs to draw on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Key words:America ; development of megalopolis ; suburbanization ; enlightenment中图分类号:F12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9)-01-85(5)作者简介徐和平,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博士。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二战以来,美国城市人口以空前的速度向郊区转移,到70年代郊区人口已经分别超过了中心城和乡村人口,这是继1920年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另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美国不仅在人口方面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而且其经济活动的重心也在日益向郊区转移。

本文试图对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其动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原因美国之所以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既是社会的技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联邦城市政策的产物,同时也与美国的社会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1、科技进步为郊区化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三项技术的变革对城市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交通、通讯和能源技术。

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援建公路法》,计划在全国铺设4.1万英里的州际高速公路,其中有5000英里是位于城市地区的环城公路和辐射状公路,便利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流动。

与此同时,汽车也开始普及起来,到1978年美国拥有汽车1.4亿辆,平均每1.5人拥有一辆汽车。

(注:褚葆一主编:《当代美国经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第90页。

)由于汽车和公路的发展,美国的郊区化进程也以空前的速度展开。

1971年美国城市史学家约翰・B.雷(John B.Rae)评价道:“当代郊区是汽车的产物,如果没有汽车,郊区就不可能存在。

”(注:Kenneth T.Jackson,Crabgrass Frontier: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p.247.)通讯技术对于人口与机构的分布也有重大的影响。

在工业化初期,由于通讯技术落后,人口和工业不得不向城市聚集,同时,企业的经营部门也不能与生产部门分离,工厂的郊区化受到了很大限制。

电话的发明和使用打破了这种局限。

1920年,美国电话机总数为1327万多部,每千人拥有123.4部,拥有电话家庭的百分比为35.0%。

美国城市郊区化与都市区发展

美国城市郊区化与都市区发展
总第 12期 0
城市问题
20 年第 4 01 期
美国城市郊区化与都市区发展
张晓莲
一、 美国城市化扩散与都市区的形

1 美国城市郊区化过程 . 美国从 1 世纪末到 2 世纪初开始城市郊区化 9 0 过程, 这一阶段多为富人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而 在通勤铁路线上出现“ 卧城” 或称“ 乡村别墅区” 。在
3 对郊区本身带来的消极影响 .
人口和就业向郊区的扩展, 使郊区的交通状况 开始恶化, 教育资源短缺, 开阔的休闲空间以及生活 质量受到影响。 美国农村的行政管理与我国类似, 分县和乡两 级, 每个县有三、 四个乡。每个乡有一个中心镇。这 些农村小镇原居住人口规模很小, 人口规模从 1 千 人至 1 万人不等。目 这些小镇正面临增长, 前, 成为 美国未来 2 0年经济发展的热点。面对这一发展机 遇, 小镇居民的态度是矛盾的: 他们欢迎经济增长带 来的就业机会, 但拒绝增长给小镇带来的变化。本 土居民不希望由于发展而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 式, 从城市搬来的居民也希望小镇保持原有特色, 欣 赏小镇固有的文化氛围。因此,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 中保持农村小镇传统的文化特色, 已是当前一些美
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的。这种转变的实现是有一定 规则( 或曰“ 法律” 的。美国将实行“ ) 一层法” 即居 , 住结构必须或低于两层或为高层建筑, 以节约电梯 安装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讲, 在居住密度上有一 定的门槛。因此, 田向办公楼的快速转变必然 由农 应付出建筑成本。也就是说 , 在传统农村城市化的 过程中, 应当有资源约束这一限定条件。 4 城市化 的根本动力来 自于社会生产力的发 . 展。郊区化实质上是城市化的较高发展阶段。这种 分散型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在更大的地 域空间范围内的重新布局过程。从钢铁、 纺织机械 等传统制造业外迁、 到商业服务业外迁, 郊区功能日 益专业化。与此同时, 内城出现经济空心化, 并转向 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 成为信息服务、 旅游服务、 保 健服务、 金融服务中心。同时伴随着内城城市更新, 城市景观、 人居环境也大为改观, 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样 , 在更大的城市区域内形 成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也有利于集合城市在区 域间的产业分工。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更新时间:2010-1-14 14:31:33摘要:美国的城市化始于1690年,随后经历了酝酿期、初步完成期、郊区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内生的自我发展性、跳越性、流动性;总结了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启示美国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它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

工业化的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使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

如今,美国的城市化又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新趋势,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特点对我国的城市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的历史并不等同于城市发展的历史。

城市出现于早期社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

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

城市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市化。

若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市化的开始,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市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1.城市化酝酿时期(1690年—1830年)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内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状况对后期的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增长不稳定。

1690年,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市只有4座,其中波士顿拥有人口7000人,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在1690年至1820年这一百多年间里,城市数量从4座增加到61座,但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690年的8.3%降到5.1%,后又升至1820年的7.2%(见表1)。

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

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

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第一篇: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从城市化到城郊化——美国纽约百年变迁回顾到纽约来的国内朋友常会问起纽约市有多大面积和多少人口。

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是行政区域上的小纽约,如果按照纽约市政府的官方统计,纽约市面积为930平方公里,2000年的纽约人口为800.8万人。

二是人们概念中的大纽约,大纽约地区除纽约市所属的曼哈顿、布朗克斯、布鲁克林、昆士和斯坦腾岛5个区外,还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26个县市,面积为324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680万。

纽约作为世界特大都市之一,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

由于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所以纽约又自封为世界的首都。

同其他美国城市一样,纽约也是通过走城市化道路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的,其变迁过程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先实行城市化,然后再由城市化向城郊化过渡。

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纽约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纽约市是1898年由曼哈顿等五个区合并而成的。

其实,合并建市的设想早在1898年之前就已经萌发,但真正落实却等了很长时间,先是曼哈顿和布朗克斯合并,形成了人口最多的纽约市,随后又把美国当时第四大城市布鲁克林及昆士和斯坦腾岛一起并入了纽约市。

合并后的纽约市占地面积930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36万,仅次于英国伦敦。

纽约各区合并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可以说是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基本上是伴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化历程。

19世纪末,美国农业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食品,而且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纽约周边农村地区的农业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纽约市迁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纽约城市化的进程。

统计资料显示,1860年到1910年期间,美国城市人口增加了七倍,而农村人口仅增加了一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程度。

美国城市化过程及其经验借鉴

美国城市化过程及其经验借鉴

美国城市化过程及其经验借鉴[ 摘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城市化的历程,从动力机制、空间组织和要素流动等方面阐述了美国城市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关键词] 城市化动力机制空间组织一、美国城市化历程简要回顾美国城市化的基本脉络清晰,城市化历程基本上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美国基本城市化时期,这个时期到1920年为止,美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2%,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第二时期为美国大都市区时期,这时期从1920年始直到现在,美国的城市数量和质量都有大的提升,尤其是大都市区发展空前。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大都市连绵区,这种空间组织形式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呈现出“S”形曲线,这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城市化的共性,其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区域产业布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国城市化的特征1.工业化是美国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相对应。

美国的城市化主要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其郊区化则是20世纪交通、通讯发展和后工业革命的结果,郊区化是城市功能和城市建成环境在空间上的延伸和继续。

2.城市化空间形态呈现“分散—集聚—分散”的特点城市化初期,社会经济活动以聚集为主,当进入郊区化阶段时,空间组织又趋向分散状态,而美国有利于郊区化政策尤其是住房政策和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则加快了这一分散进程。

3.要素自由流动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美国城市化的典型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

在集中城市化阶段,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向城市,而在郊区化阶段,人口又从大都市区内的市区迁往郊区。

从区域间迁移来讲,美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多从东北部和南部地区迁往中北部和西部,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人口迁移使得人口在地区分布上趋于平衡。

4.大都市区或者大都市带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美国大都市区产业发展代表了产业转型的方向,由工业经济形态向服务业经济形态转变,同时,高科技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展望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展望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展望摘要:本文回顾了美国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城市化和郊区化历史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和重大社会经济变革主要发生在19世纪,而美国的郊区化则始于20世纪,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加速发展。

尽管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中国迟早也将经历先城市化,后郊区化的过程。

在未来中国的大都市地区,在城市化和郊区化两种力量的相互影响下,一个由便利交通和通讯基础结构设施支撑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必将最终形成。

关键词:城市化郊区化工业化移民都市区1引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又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在1776年宣布独立以后,美国经历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后工业革命。

美国城市化水平由179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

美国的城市发展从小到大,由集中到分散,最终形成了以都市区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带。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同美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其他因素息息相关。

尽管如此,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接着集中讨论影响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的主要因素。

最后,文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景进行初步的展望。

2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2.1美国城市化概况美国是世界上面积第4大的国家,总面积为938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

美国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从1776年宣布独立至今仅有226年的历史。

但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1996年不变价格计算)为$32,653美元。

1910年以后,美国人口普查局用2,500人口作为界定是否为城市地区(UrbanPlace)的标志,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更要求城市地区符合以下2项要求:第一,核心普查区内的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非核心普查区内的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大于500人。

根据这一标准,美国的城市化速度很快。

1790年时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家,13个独立州的总人口仅为390万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

当代美国城市化演变_趋势及其新特点

当代美国城市化演变_趋势及其新特点

当代美国城市化演变、趋势及其新特点The change,trend and latest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U rbanization in of US徐和平1ΠX U Heping 蔡绍洪2ΠCAI Shaohong(1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摘要】二战后美国城市化向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转变,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大城市中心迁移出去,在外围的郊区及小城镇重新定址。

在城市化演变过程中,由城市中心及郊区次级中心组成新型的大城市地区逐渐多中心化乃至无中心化,整个大城市地区支离破碎。

与此同时,城市系统趋于集群化,幅员辽阔的大城市地区经济经过分化与整合,城市化向非城市地区扩散与渗透,出现了新的城市化影响地区,对城乡地区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演变;趋势;新特点【Abstract】Urburnization entered the stage of suburbanization or disurbanization in America after the W orld War T w o.The population,factories,stores and all kinds of organizations m oved to g o out from the city center,and settled in suburbs and towns outside the city.In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metropolitan area constituted by urban center and suburbs has gradually become polycenteric,and even had any centers.The whole metropolis has become fragmented.At the same time,the urban system has become aggregative points.A fter broad metropolitan area has been divided and integrated,urburnization has been scattering and permeating through countryside.【K eyw ords】The change of urburnization; T rend;I ts new 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由聚集走向分散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给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吸引了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城市化历程回顾及经验启示

美国城市化历程回顾及经验启示

美国城市化历程回顾及经验启示作者:马先标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摘要:通过回顾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三大阶段,即城市化初步兴起或起步阶段、加速与基本完成、从基本实现到完全实现,阐述并主要分析了经济活动、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政府法律法规等对促进其各大区域有差异的城市化,乃至整个国家层面城市化的作用。

最后,就其作为已经成功实现城市化的大国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借鉴性,给予政策启示层面的解读。

关键词:美国城市化;经济活动;交通运输体系;政府法律法规;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1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9)04-0040-07Retrospect and Experienc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A Xianbiao(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three major stage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amely, the initial rise or start stage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ion and basic completion, and from basic realization to full realiz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role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govern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tc.; in promoting differentiated urbanization in all major regions, and even urbaniz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Finally, it gives interpretation of policy implications as a re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s a major country that h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urbanization.Key words: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 activities; transportation system; govern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雖然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而享有城市化故乡的美誉,然而曾经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也在其后稳健地走出一条健康城市化的道路,并长期保持世界经济中心乃至头号强国的地位。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二、美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征三、美国城市化的启示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五、City-on-Hill理念的影响一、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自20世纪初,美国逐渐进入城市化的进程中。

20世纪初期,美国城市化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30%。

但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人口比重迅速提高,196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了60%。

1980年代,美国城市化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城市人口占比达到了75%。

此后,尽管城市人口比重没有继续增长,但美国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停止,仍然在不断发展。

二、美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征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多个特点,其中一些典型特征如下: 1. 城市规模大:美国大城市数量众多,紧随日本、印度排在世界第二位。

其中,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其他大城市人口也在数百万至一千万之间。

2. 城市密度低:美国城市人口密度较低,居民房屋宽敞,散布于广阔的城市地区。

3. 城市交通便捷:美国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公交车运营规模也很大,可连接城市和郊区,方便通达。

4. 人口的多样性:美国城市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具有很强的多元文化特征。

5. 经济高度发达:美国大城市经济发达,如纽约是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之一,硅谷则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地之一。

三、美国城市化的启示美国城市化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借鉴意义,具体如下:1. 城市规划要有长远目光:美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数十年,与美国的长远规划有关,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有所考虑,城市规划需要考虑长远发展。

2. 鼓励多种生活方式:美国城市中有不同的居住方式和工作方式,如在城市中心居住和远程办公等。

鼓励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城市拥堵,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3. 投资基础设施:美国的城市化是基于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会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到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例如公共交通和公共空间等。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按照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以1920年为界,此前为近代郊区化时期,此后为现代郊区化时期。

美国近代郊区化以有轨交通为主要技术条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以近郊的发展为主。

而现代郊区化的主要技术条件是汽车和公路的发展,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以远郊的发展为主。

美国现代郊区化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到战后初期,是郊区化的加速发展和波动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战后初期与50-60年代,是郊区的爆炸式发展阶段,郊区人口在美国人口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为70年代至今,是后郊区化阶段,郊区的异质性逐步增强。

一、美国人口的郊区化进程1.美国现代郊区化的开端和波动阶段郊区化并非美国现代城市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早在近代时期就已出现并且势头日趋强劲。

但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近代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而1920年以后,由于私人小汽车的广泛应用、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经济结构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变、联邦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郊区对中心城兼并的抵制等原因,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迈进。

在20年代以前,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要高于郊区。

比如在1900-1910年和1910-1920年,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35.5%和26.7%,分别高于郊区的27.6%和22.4%,这说明美国人口仍以向中心城的集中为主。

然而在20年代,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为23.3%,而郊区为34.2%,后者超过前者近11个百分点。

此后,郊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中心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美国人口的分布开始由以集中为主转变为以分散为主。

所以20年代是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的开端。

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郊区化的速度放慢,但人口增长率仍然高出中心城8.7个百分点。

(注:DonaldN.RothblattandDanielGarr,Suburbia:AnInternatio nalAssessment(London:GroomHelm,1986),p.4.)到40年代,郊区化的速度回升并超过20年代。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对展望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对展望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对展望《国外城市规划》陈雪明在过去的200多年里,美国的城市发展从小到大,由集中到分散,最终形成了以都市区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带。

如果将城市化定义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话,那么郊区化的基本特征则是人口向郊区分散。

郊区化是城市化在地域上的延伸,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这里的郊区是相对于中心城市的一个地域概念,同中国的以农业为主的郊区概念不完全一样。

本节分析影响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美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1609年到1830年,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1830年时,一个城市系统已经初步形成。

19世纪时是美国城市化的最重要阶段。

影响美国城市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人口增长欧洲移民的快速增长是美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目标为大城市,而向西扩张使得美国的疆域从独立时的13个州在19世纪内变成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人口随之增长。

工业化19世纪初,美国的小规模工业化已经开始。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大规模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美东和五大湖地区为核心的制造业区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纽约和芝加哥成为最重要的城市,带动美国向西发展。

以蒸汽为能源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必须在地域上集中分布以便有效地利用能源,而原始交通工具的落后(例如,步行和马车)使得居住地点必须同工作地点靠近。

因此,早期的城市空间结构非常紧凑,土地使用呈同心圆向外扩展。

19世纪后期,美国的城市发展开始分散,郊区化逐步进行,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加速。

影响美国郊区化的主要因素1945年后的郊区化比1920年代的郊区化要快的多。

例如,1950年住在郊区的人口为4,000万,1960年时达到6,000万:1970年代时更达到7,600万。

1970年,15个最大的都市区内72%的居民在郊区工作。

郊区功能的多样化使得郊区形成新的城市,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巨型城市带在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形成。

美国城市发展的四大趋势

美国城市发展的四大趋势

(1)在高科技就业增长速度方面郊区快于城市。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中心城市高科技就业都有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不敌郊区,平均差距达30%。

其中,在东北部,郊区比城市快20%,在南部,快25%,在中西部,快60%。

在某些大都市区差距更大。

尽管高科技就业总量城市仍占优势,但郊区高科技就业的高速增长,预示着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可在高科技方面与城市分庭抗礼。

(2}在就业方面,中心城市失业率下降速度快于郊区。

1992年以来,中心城市失业的比例下降了3. 7个百分点,降到1999年的4. 8%;郊区下降3. 2个百分点降到1999年的3. 4%。

相应地,城市的工资增长速度超过郊区。

1992年以来,中心城市工资增长4. 8%,郊区为4. 3%。

在这段时期,中心城市贫困率也从20.9%降到18. s%(全国从14. 8%降到12.7% )。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人口贫困率的下降:西裔美国人贫困率己降到25. 6%,下降最快;非西裔白人降到8. 2%,速度稍‘漫;非洲裔美国人的贫困率降到26.1 %。

随着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城市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这使城市得以实施大量项目的同时还有能力清欠债务。

受“双重负担’,困扰的城市数量也略有减少。

1997年每7个城市之中有1个属此类城市,到1998年降为8: 1。

尽管城市经济己有所改善,但失业和贫困问题对城市影响依然大于郊区。

这段时期内中心城市居民贫困率依然是郊区的两倍,失业率比郊区高1/ 3,城市与郊区的贫富差距在加大。

城市居民中等家庭收入1998年仅相当于郊区的71% 。

(3)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制造业仍保持着自1970年以来开始的从城市向郊区转移的趋势。

1992年制造业在城市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己降为13.9% , 1997年再降至12. 1%。

而同时期郊区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7个百分点,1997年占郊区就业总人数的18% 。

制造业重心的迁移己成不可逆转之势。

另外,从1992到1997年,郊区的批发业比城市快6倍。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城市规划联系的解读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城市规划联系的解读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城市规划联系的解读一、城市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关系二、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三、现代城市规划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四、美国城市化的现状与挑战五、未来的城市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已成为全球的趋势。

其中,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城市化程度高,城市规划也得到了较大的关注。

本论文将对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城市规划进行解读,并列举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显得十分重要。

城市规划能够在城市化进程中保证城市的规模、构造、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过度拥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同时,现代城市规划能够使城市更具竞争力和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美国是世界上早期城市化国家之一,其城市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在19世纪,美国很快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大量的工业化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速度快。

同时,因为美国的土地面积较大,建立城市的空间很大,这种机会制度也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三、现代城市规划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规划进入美国,改变了美国城市发展的面貌。

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放缓,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拥堵、污染、贫民窟等。

同时,城市居民需要快速、准确、清晰的指路方式和公车运行时刻表等,城市规划帮助解决了这些问题。

同时,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新设计理念,如单用途、集中用户名、分形的排列和交通设计等,也带来了科技化的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美国城市化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化的普及,美国的公共交通网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在城市移动的重要选择之一,这增加了美国城市规划的难度。

同时,由于大量的城市居民仍然生活在劣质的公共交通节点附近,该地区的治安和环境质量都受到了影响,这也对美国城市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回顾及展望摘要:本文回顾了美国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城市化和郊区化历史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和重大社会经济变革主要发生在19世纪,而美国的郊区化则始于20世纪,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加速发展。

尽管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中国迟早也将经历先城市化,后郊区化的过程。

在未来中国的大都市地区,在城市化和郊区化两种力量的相互影响下,一个由便利交通和通讯基础结构设施支撑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必将最终形成。

关键词:城市化郊区化工业化移民都市区1引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又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在1776年宣布独立以后,美国经历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后工业革命。

美国城市化水平由179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

美国的城市发展从小到大,由集中到分散,最终形成了以都市区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带。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同美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其他因素息息相关。

尽管如此,美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接着集中讨论影响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的主要因素。

最后,文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景进行初步的展望。

2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2.1美国城市化概况美国是世界上面积第4大的国家,总面积为938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

美国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从1776年宣布独立至今仅有226年的历史。

但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1996年不变价格计算)为$32,653美元。

1910年以后,美国人口普查局用2,500人口作为界定是否为城市地区(UrbanPlace)的标志,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更要求城市地区符合以下2项要求:第一,核心普查区内的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非核心普查区内的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大于500人。

根据这一标准,美国的城市化速度很快。

1790年时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家,13个独立州的总人口仅为390万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

但在2000年时,全国的总人口高达2.81亿多人,城市人口的比例高达75%以上。

美国的城市化速度在1840年一1930年间呈直线增长,在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城市发展较慢,194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呈平稳增长,并且趋于饱和。

2000年美国最大的10个城市在1990年一2000年期间的人口增长情况清楚地说明,位于南部和西部的城市人口增长较快,而位于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城市人口增长较慢,甚至下降。

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大城市人口增长最快。

2.2美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在过去200年-300年里,美国在各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在政治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从东部的13个州发展成跨2大洋的国家;在经济上,美国从一个以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为特征的殖民地经济变成了最大的工业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美国从一个依靠欧洲的飞地变成了一个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在人口结构上,美国从一个相对单一的,以白人为主的人口结构变成了一个各民族的大熔炉。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美国的非白人人口比例已经高达25%。

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美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2.2.1第一发展阶段;殖民地到非殖民地(609年-1830年)第一发展阶段可以分成2个时期:1609年-1776年殖民地时期和1776年-1830年独立初期。

1609年—1776年:殖民地时期这是美国城市发展的开始。

1609年开始的欧洲移民使得城市在美国东海岸最早得到发展。

早期的城市发展特点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但城市的形成是以殖民地为目的的,并且经由契约组成的。

例如,波士顿是由所有居民签署契约的方式成立的,即使没有契约,也是经过详细的规划过程。

城市道路网一般呈网格状,主要沿袭欧洲的城市规划传统。

早期的城市功能包括;出口原材料,进口制成品,主要同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进行贸易。

早期的殖民地城市以港口城市为主,例如,纽约(1625年成立),波士顿(1630年成立),查尔斯顿(1680年成立)和费城(1682年成立)。

1776年—1830年:独立初期1776年,美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在经济上仍然同英国息息相关。

影响独立后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转型——将南方种植园经济转换成棉花经济,向英国出口棉花;开放西部——最初依靠天然河流,然后开通运河,最终是铁路。

棉花从南方运往英国,在纽约中转,使纽约的交通地位迅速上升。

1803年的路易斯安娜使得密西西比河流域加入美国,新奥尔良等南方城市通过密西西比河同中西部连接起来。

但是,真正使中西部变成居住地的是位于纽约州的伊利运河(Erie Canal)的开通。

1825年伊利运河通过哈得孙河(Hudson River)将纽约和五大湖地区连接起来,从而鼓励人们向纽约州和北俄亥俄州迁移,产生了布法罗(Buffalo)和其他小城镇,纽约成为无可争辩的商业中心。

中西部的新城镇分成2类:第一类城镇由新英格兰移民建造,他们旨在重新恢复在英格兰逐渐沉沦的文化传统:第二类城镇是由开发商和运河商建造。

1820年和1830年在第二类城镇居住的是建造运河的爱尔兰人。

1790年-1830年期间,美国人口从不到400万人增加到1,300万人。

1830年,美国2,500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为90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9%。

一个城市系统在美国初步形成。

2.2.2第二发展阶段;小规模到大规模工业化(1830年-1920年)这是美国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时期,尤其是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因此,以南北战争为界将这一时期分成2个阶段。

1830年—1865年:南北战争前1830-1865年期间的最重要交通建设为运河和铁路。

美国西部开发加快,首先得到开发的是中西部和五大湖区。

人口增长这一阶段,美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从90个增加到392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约9%增加到20%左右。

1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目从1个城市(纽约)增加到9个城市,总人口呈指数增长,1860年时达到3,200万人。

由于欧洲土豆的减产导致了饥荒,使得人口向美国大举迁移,特别是爱尔兰人。

1817年和1819年间,平均每年大约有3万人迁入美国。

1850年到1860年间,超过250万的爱尔兰人,德国人和其他欧洲移民进入美国。

1860年时,全美最大的50个城市人口的40%为外国出生的移民。

工业化和社会两极分化美国的工业化是从纺织业开始酌,工业化初期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

依靠移民的廉价劳动力和一些技术发明,美国的工业化逐渐开始,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工业化在南北战争后得到了加速。

与此同时,爱尔兰人和新移民成为新的劳工阶级,社会两极分化开始。

交通建设和中西部的兴起运河建设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已经基本完成。

1860年时,运河总里程约为4,250英里。

但是,运河随即被铁路代替。

1850年代,美国开始建设第一条州际铁路系统,整个1850年代完成了3万英里以上的铁路系统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运河和铁路建设使得中西部和东北部联合起来,中西部成为美国经济的第二中心,中西部和东北部的联合一方面造成了芝加哥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南北战争。

芝加哥的设市(1830年)和运河建设有关,但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铁路建设。

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最重要的铁路枢纽。

1865年—1920年:南北战争后1865年-1920年是美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美国的城市规划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人口增长1860年时,全美人口为3,100多万,其中20%为城市人口。

1920年,全美人口超过1亿,其中50%以上为城市人口。

在1860年至1920年间,人口增长的40%是由于移民引起的,大多数移民前往纽约等大城市。

1918年-1924年间通过的移民法使得移民的速度大大下降。

区域的重新组合1890年,美国的城市系统已经建成,西部开发已经完成,国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工业中心从东海岸延伸到中西部,形成所谓的制造业带,其他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城市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社会两极分化和现代城市规划1920年,25%的就业人口从事农业,40%从事制造业、建筑,交通和通讯,其余的从事商业和个人服务业,能源从蒸汽变成电力,大大地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贫富和社会差距越来越大,富人逐渐搬离市中心,穷人和少数民族住在市中心。

19世纪末,美国快速的商业社会和城市发展迫切要求完善城市设计,建造漂亮房屋,保护私有财产,实行功能分区,这些要求导致了所谓的城市美化运动(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这一运动以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07年的芝加哥伯纳姆规划(BurnhamPlan)为标志,美国现代城市规划从此开始。

而丹尼尔·伯纳姆(Daniel Burnham)被尊为美国现代城市规划之父。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城市结构已经定型:高楼大厦分布在市中心,仓库,交通位于市中心周围,居住区向外发展等。

城市呈多中心发展,用地沿交通线向外延伸。

2.2.3第三发展阶段;成熟的都市区形成和转型(1920年至今) 1920年至今,美国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为现代都市区的形成和转型。

这一时期郊区化十分普遍,城乡差别日益缩小,都市区成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在讨论都市区发展之前首先对其有关的概念进行定义。

在美国,城镇的最低入口限度为2,500人,而设市的最低人口限度为25,000人。

在20世纪初以前,城乡差距是很大的。

但是自1920年代城市向农村地区发展以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小。

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认识到大都市区的存在,定义了城市化的都市地区。

196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将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MSA)定义为50,000人以上的中心城市和周围与中心城市有密切功能联系的县(County),以县的边界为标准大都市统计区的边界,县的人口密度必须超过规定的最低限度。

最大的人口普查区为标准组团统计区(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CMSA),由2个以上标准大都市统计区组成,其中一个标准大都市统计区的人口必须超过100万人。

所谓郊区化指人口和城市向中心城市以外的都市区发展。

1920年至今,美国现代都市区的发展可以分成2个阶段;1920年-1950年(都市区的形成)和1950年至今(都市区变成巨型城市带)。

1920年—1950年:都市区的形成192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增长开始减缓,自然增长和移民日益减少。

城市人口增长趋于饱和,人口在地域上重新分布,人口迁移逐步变成城市之间的迁移,而非农村向城市酌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