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是寄生于人体最小 的一种线虫。 其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同 一宿主的肌细胞内。
形态
成虫:
成虫细小呈线状 ♀:3.0~4.0mm ♂:1.4~1.6mm
咽管约占体长的1/3~1/2
形态
幼虫:
1)新生幼虫: 生殖方式为卵胎生(ovoviviparous),雌虫直接 在肠腔内产出幼虫,大小约为124×6μm
诊断
临床表现 询问病史:食生肉或半生肉类,聚餐史 肌肉活检:检出率低,有创,用于肉类检验检疫 免疫学检测:ELISA、IFA检测血清旋毛虫抗体或循环抗 原
流行
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我国西南、中原及东北地区猪的旋毛虫感染率较高 1964-2008年我国12个省、市、区发生过580多起暴 发,发病25000多人,死亡257人 人类旋毛虫病流行具有地方性、群体性和食源性特 点,与猪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而感染。
致病
2. 幼虫移行期(肌型期,感染后2周-2个月) 新生幼虫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
1)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浮肿/水肿、发烧、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肌组织损伤:全身肌肉酸痛、压痛、吞咽困难、语 言障碍 3)其它器官、组织损伤:肺、心、中枢神经系统
致病
3.囊包形成期(恢复期,感染后第4-16周) 此期为囊包形成、受损肌细胞修复阶段。
生活史幼虫囊包肉类胃酸和消化酶数小时后幼虫生活史幼虫脱囊而出钻入肠粘膜48小时蜕皮4次新生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小静脉随血循环全身各组织器官横纹肌细胞幼虫囊包个月囊包钙化生活史幼虫囊包肉类胃内在消化酶作用下数小时后脱囊67个月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无需在外界发育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宿主种类广泛动物源性寄生幼虫成虫新生蚴生活史特点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
旋毛虫
(二)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 , 长 约 1mm , 在 宿 主 中以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形式 中以 幼虫囊包 形式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 一个囊包内通常含 条幼虫。 有1~2条幼虫。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幼虫在囊包内(肌肉切片)
二、生活史
(一)生活史过程 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的肉 ①当人或动物宿主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类后,幼虫在胃中从囊包内逸出,侵入小肠粘膜内, 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经一段时间后返回肠腔内并发育为成虫。 ②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并 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重新侵入肠粘膜内, 产出幼虫。 产出幼虫。 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 ③新生幼虫只有到达横纹肌内才能继续发育,形成 幼虫囊包。 幼虫囊包。 ④肌肉组织内的幼虫囊包必须进入另一个宿主才能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继续发育,否则逐渐钙化并死亡。
(二)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①旋毛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哺乳动物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可作为保虫宿主,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 传染源:主要是猪, ②传染源:主要是猪,人的感染主要与人的饮食 习惯有关, 习惯有关,最主要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含有活囊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包的动猪肉而感染。 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 ③幼虫囊包的抵抗力强,腌制、曝晒或熏烤和冷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冻等方式均不能杀死幼虫。 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 ④猪的感染主要是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屑、鼠类 或污染的饲料。 或污染的饲料。
六、防治
预防: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预防 : 主要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 不吃生的或半生 的肉类。另外,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的肉类 。 另外 , 要加强肉类检疫制度 , 防止病兽肉 上市。 上市。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治疗:阿苯哒唑是首选药物,其次可用甲苯咪唑。
旋毛虫
肌肉切片中囊包幼虫成虫体小,向前端渐细,雌虫长3-4mm,雄虫不及2mm。人因食入含有旋毛虫囊包的生 哺乳动物(主要为猪)肉而染病。含旋毛虫囊包的碎肉屑也可被猪、狗、猫、鼠等食入,因此,本病也可在这些 动物中传播。本病预后一般较好,少数死于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肺炎、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一般食入的 囊包多达每公斤体重 5个时可致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所有食用猪肉或猪肉制品的地区均有人体感染的报告。 据20世纪70年代初的资料估计,美国约150万人肌肉中带有旋毛虫囊包,每年新感染的人数达15~30万。中国自70 年代以来曾先后在云南、河南、西藏、辽宁、黑龙江等地发现病人。人的感染率与当地疫源地的存在及生食肉类 的饮食习惯有关。食牛、羊肉之所以会受染,可能因牛、羊等食入受污染的饲料、野草所致。
临床表现
旋毛形线虫囊包幼虫(肌肉压片)旋毛虫(6张)人食入活旋毛虫囊包后,囊包经胃液消化,在十二指肠释出幼 虫,约经5~7天,幼虫蜕皮4次后发育为成虫。小肠粘膜受幼虫侵袭而充血、水肿,病人可有腹痛、腹泻、恶心、 呕吐等症状,持续3~5天自行缓解。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钻入肠粘膜产出大量幼虫。除少数附于肠粘膜表面的 幼虫由肠道排出外,绝大部分幼虫沿淋巴管或静脉流经右心至肺,然后随体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及体腔。 但只有侵入横纹肌的幼虫才能继续发育,在肌纤维间形成纵轴与肌纤维平行的梭形囊包。幼虫进入血循环后可引 起异性蛋白质反应,病人出现持续性高热、荨麻疹、斑丘疹、眼睑和面部浮肿等症状,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也明 显增多。因幼虫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横纹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间质发生炎性反应,病人感到肌肉疼痛,以四 肢肌肉为著。重者出现咀嚼、吞咽及发音困难。若幼虫侵及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包炎、抽 搐和昏迷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可持续1~2个月,肌肉疼痛有时持续数月。幼虫在肌纤维间卷曲呈“U”形或螺 旋形,其所在部位的肌细胞膨大,形成梭形肌腔将虫体包围。随着囊包的逐渐形成,急性炎症消退,症状缓解,但 病人仍消瘦、乏力。体力恢复约需4个月。
旋毛虫
一、形态
1.成虫
线状,微小, ♀3-4mm ,♂1.4-1.6mm 咽管长,占体长1/3~ 1/2,其背侧有一串杆细 胞组成的杆状体,杆细胞 呈圆盘状,每个杆细胞内 有核1个,位于中央
2.幼虫囊包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1mm,卷 曲于梭形的囊包中,称之为幼虫囊包,其纵轴与 肌纤维平行。一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
二、生 活 史
学习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 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吃了活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 致病阶段:幼虫、成虫 诊断阶段:幼虫及囊包 成虫寿命:♀1~2个月 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生活史过程 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必须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 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 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 狼、狐等野生动物。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
简介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 旋毛虫(Spiralworm) ,由其引起的旋毛虫 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osis )是人 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 严重感染常致人死亡。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 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多种 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
六、预防治疗
1 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及野 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 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 及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 兼有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 尚有防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 )
六、防治
1、卫生教育,不吃生或半生肉类,加强肉类检疫, 捕杀保虫宿主,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 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 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 是防止人群感染重要环节。 治疗: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 抑制雌虫产蚴作用,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 镇痛、消炎功效。如在感染后第1周内用药,尚有防 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
3.包囊形成期期
包囊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 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幼虫 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 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 续数月。
三、致病
总结:分为三期 侵入期(1周内):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
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
移行期(2~3周):侵入血管、肌肉等
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 3%因并发症而死亡
包囊形成期(4~16周)
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四、诊断
1.询问病史. : 有无吃生肉 2. 病原诊断: 肌肉活检、 检查吃剩肉品 3. 免疫诊断: 皮试、ELISA、IEST(免疫酶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幼虫同在一宿主体内,无需体外发育 (生物源性 线虫),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2. 人因吞食幼虫包囊而受感染(经口) 3. 有多种保虫宿主 4. 人可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三、致病
1、侵入期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阶
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
旋毛虫
三. 致病
2.幼虫移行期(肌肉期)病程二周至两个月以上
病因: 指新生蚴移行、侵入肌组织,引起血
管炎和肌炎的过程,肌纤维变性、肿 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虫体附近 的肌细胞坏死、崩解,肌间质呈现水 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高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管炎:病人可出现浮肿或水肿、发热以及血 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感染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发病以节假日多见
流行特点
-具有地方性、群体性和食源性特点。
六. 防治
防治原则
科学养猪、加强肉检、卫生宣教、 治疗病人 预防的关键措施:不吃生的或半生 熟的肉类。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是目前治疗旋 毛虫病的首选药物.
成虫产出的为幼虫(卵胎生) 单管型生殖器官,子宫长
肌 肉 压 片 图 ( 幼 虫 囊 包 )
旋 毛 虫 脱 囊 期 幼 虫 钻 入 肠 粘 膜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
旋 毛 虫 幼 虫 在 肌 肉 内 形 成 囊 包 的 过 程
我国旋毛虫病的地理分布
检查头数
约感染后1周,消化道症状 2、幼虫移行、寄生期 (肌型期) 约感染后2-4周,全身性症状明显 3、囊包形成期 (恢复期) 约感染后4-16周,病情好转 Nhomakorabea 三. 致病
1.侵入期 (第1周,病程约一周) 消化道症状 病因: 脱囊幼虫、成虫寄生钻入肠壁
成虫可以肠绒毛为营养 肠粘膜 炎症
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
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
①寄生部位: 成虫— 小肠,幼虫— 骨骼肌细 胞 ②感染期及感染途径:经口误食含幼虫囊包 的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肉类而感染 ③整个生活史都过寄生生活 ④宿主: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多种 哺乳动物作为保虫宿主(猪、犬、狼等)
10 旋毛虫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可寄生于人和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幼虫寄生在肌肉组织,是主要的致病阶段。
人可因食入不熟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而受到感染。
一、形态(Morphology)1、成虫(adult)形状:线状。
大小:细小,雄虫长1.5 mm左右,雌虫3~4 mm。
颜色:乳白色。
结构特点:咽管很长,约占体长的1/3 -1/2 。
2、幼虫(larva)新生蚴虫体极小,长度100μm左右。
寄生于宿主肌肉中的成熟幼虫长约1mm,卷曲于梭形的囊包中,又称囊包蚴。
二、生活史(Life cycle)二、生活史1、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方式:经口食入含旋毛虫的肉类。
2、寄居阶段及部位: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横纹肌(咬肌、胸肌、腓肠肌、膈肌等)寿命:雌虫1-2个月,肌肉囊包内幼虫约为数年,但最长可达30年。
3、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可生活在同一宿主(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必须有宿主更换;为卵胎生(ovoviviparity)寄生虫;无自由生活阶段和离体阶段;为唯一寄生于细胞内的线虫。
三、致病(Symptomatology and pathology )1、致病阶段: 成虫、幼虫(主要)2、致病过程: 分为三个时期虫体侵入期:引起消化道炎症和溃疡,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
幼虫移行和肌肉受累期:肌肉损害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导致过敏症状和全身肌肉疼痛,严重者可累及心脏导致心衰而死亡。
囊包形成期:导致慢性肌肉病变,导致慢性肌痛。
四、实验诊断(Diagnosis)1、病原学诊断肌肉活检查囊包2、免疫学诊断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五、流行(Epidemiology)1、地理分布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猪等动物感染较普遍,人体病例也见于全国各地,并且近年有增多趋势,在云南、西藏和河南还曾有过局部流行。
旋毛虫课件
动物。 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
的动物尸体而感染。
旋毛虫生活史
Pathogenesis
➢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
➢ 旋毛虫病死亡率较高。
致病过程可分为3期:
(1) 侵入期(肠型期) (2) 幼虫移行期(肌肉期/肠外期)
分泌物具有消化功能, 其抗原性很强。 • ♀♂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2. 幼虫囊包
•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 新生蚴:大小约124 m × 6m 幼虫囊包:大小约(0.25~0.5) ×(0.21~0.42)mm 内含成熟幼虫长约1mm
Life cycle
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不需要 外界发育,但必须转换宿主才能继续下一代 生活史。
(3) 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1)侵入期(肠型期):
a. 病变: 肠粘膜炎症。 b. 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
可同时伴有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2)幼虫移行期(肌肉期/肠外期):
a. 病变:毒性代谢产物 → 全身中毒症状及过敏反应 → 血管炎、肌炎。
b. 临床表现:发热、水肿、肌痛、过敏性皮疹、外周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属于生物源性线虫, 保虫宿主甚多
寄生人体引起:旋 毛 虫 病
( Trichinelliasis ) -- 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 -- 危害严重、重度感染可致人死亡。
hology
1. 成虫 • ♀ (3~4) mm ×
(0.05~ 0.06)mm
• ♂ 1.4~1.6mm • 杆状体由杆状细胞构成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04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杀死旋毛虫。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摘除包囊或排出幼虫。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特别是猪肉、牛肉和羊肉等。
加强肉类检验和加工
媒介传播
某些昆虫或鼠类可能携带旋毛虫幼 虫,成为传播媒介。
旋毛虫病的流行特点
地区分布
旋毛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与当地 饮食习惯和卫生条件有关。
人群分布
人群对旋毛虫病的易感性存在差 异,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和 职业等因素有关。
季节性
旋毛虫病的流行季节与当地的气 候条件和饮食习惯有关,通常在 温暖潮湿的季节更容易传播。
严格执行肉类检验标准,对不合格的肉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个人防护
避免与可能感染旋毛虫的动物接触,尤其是处理肉类时要注意手 部卫生。
提高公众对旋毛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1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旋毛虫病的危 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防范 意识。
培训和指导
02
03
监测和监督
对肉类加工、餐饮等行业的从业 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 了解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旋毛虫的分布和宿主范围
分布地区
旋毛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 美洲的部分地区。
宿主范围
旋毛虫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 猪、鼠、狗、猫等多种动物,也 可感染人类。
02
旋毛虫的致病性
旋毛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症状
感染旋毛虫后,早期可能 出现发热、头痛、乏力、 恶心、呕吐等症状,类似 于流感。
中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 肌肉疼痛、肿胀,特别是 面部、颈部和大腿肌肉。
下列关于旋毛虫的描述
下列关于旋毛虫的描述旋毛虫是一种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存在的有机体,它们也被称为囊毛虫、茎毛虫、漩涡虫或波状虫。
旋毛虫是一种叶夹虫,由一对相对的半环结构组成,像旋涡一样环绕着一根柔软而弹性的柄。
这种叶夹虫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形态,有说一句话,这种虫子可以适应多种环境,以及给人们景观设计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旋毛虫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它们可以捕食吸收全部的植物种子,因而有助于延长植物的生命周期。
旋毛虫有着非常强大的酶活性,可以分解复杂的植物组织,从而帮助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吸收。
此外,由于它们的持久的和节奏的蹦跳行为,它们还可以帮助种子的传播,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天然肥料的生产。
旋毛虫的形态千变万化,有时可以长达几十米,有时又可以缩小到只有几毫米长。
它们可以控制他们的形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从潮湿海岸到干燥的沙漠,都能找到旋毛虫的身影。
它们的皮肤是光滑的,无毛的,可以减慢水的蒸发,保护它们免受暴晒。
它们的柄都可以折叠,使它们更容易爬行,更容易运动。
旋毛虫可以栖居在水中,它们能通过摆动身体来捕食,去搜寻食物,并利用周围的物质来进行脱水和淡化。
它们用身体中央的孔和膨大的贝壳来抓住和把食物吞进去,然后利用水中的力量移动自己,以逃离天敌或捕食其他小动物。
旋毛虫的身体还可以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从红色到绿色,从黑色到蓝色,它们的个性也各不相同,有的会躲藏,有的会在空气中飞舞,有的甚至会把它们的柄变成枪,可以吓跑入侵者。
旋毛虫科是世界上最大的叶夹虫,它们存在着大量的程度,从南极到北极,从深海到山脉,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这种可爱而多样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也可以从中获益,受其启发来进行自然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季节性
旋毛虫病的发病高峰期通 常在温暖的季节,因为幼 虫在温暖环境中的活力更 强。
02
CATALOGUE
旋毛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眩晕、肌肉疼痛、发热 等。
其他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粪便或血液检查,找到旋毛虫的 包囊或幼虫。
04
CATALOGUE
病例研究
病例一:感染途径与症状
感染途径
食用被旋毛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猪肉和鼠肉。
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后期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发热和全身 无力。
病例二: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肌肉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主要采用阿苯达唑进行治疗,需要连 续治疗2类是其终末宿主之一 。
感染途径
摄入感染期幼虫
人类通过摄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 肉类食物而感染。
直接接触
与感染旋毛虫的动物直接接触也 可能导致感染。
流行病学
地区分布
旋毛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 。
人群分布
人类旋毛虫病主要发生在 肉类加工、屠宰和销售人 员中。
临床应用与转化研究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
针对旋毛虫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动医学寄生 虫学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旋毛虫抗体,如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
(培训班)旋毛虫课件
目录
• 旋毛虫简介 • 旋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 • 旋毛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1
旋毛虫简介
旋毛虫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旋毛虫成虫
成虫寄生在肠内,外观呈 细长状,大约2-3毫米长, 白色半透明。
旋毛虫幼虫
幼虫称为囊包幼虫,呈囊 状,约0.5毫米大小,肉眼 不易观察。
疫情追踪
对确诊病例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防控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虫幼虫的感染 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约0.2-0.4毫米,囊内 含有幼虫囊包。
旋毛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
宿主摄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肉类 后,幼虫在肠道内脱囊而出,进 入血液并随血流到达全身各组织
器官。
发育阶段
幼虫在组织器官内发育为成虫,并 产卵繁殖。
感染期幼虫
感染期幼虫在肠道内形成包囊,随 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实验 室检测等方法,了解旋毛虫病的
流行情况。
调查内容
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史、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调查目的
了解旋毛虫病的分布范围、感染 人数、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特点
05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象
针对大众、食品从业人员、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
普及旋毛虫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对 旋毛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宣传教育方式
旋毛虫
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是人兽
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以
胃肠道症状、浮肿、高热、剧烈
肌痛为特征。
• • • • • •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 防治
教学要点
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
㈡幼虫
寄生于横纹肌细胞内,形成梭 形囊包,囊内多含1~2条幼虫。成 熟幼虫的咽管结构与成虫的相似。 成熟幼虫具感染性,长约1mm。囊 壁有炎症细胞浸润;寄生的肌细胞 透明变性。
一、形态(Morphology)
㈡ 幼 虫
Larvae of Trichinella, freed from their cysts, typically coiled; Length: 0.8 to 1 mm.
约经半年后,囊两端开始钙
化,幼虫可随之死亡,最后整个 囊包钙化,但有时钙化囊包内的 幼虫可存活数年以上,最长可达 31年。
17
三、致病(Pathogenesis)
旋毛虫病是因成虫寄生肠 部,幼虫寄生于横纹肌,而以 损害横纹肌为主的一种全身性 疾病。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
14
三、致病(Pathogenesis)
人旋毛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 猪、狗。
8
五、流行(Epidemiology)
(一)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 欧洲、北美洲发 病率较高 我国15个省有病 例报道,其中以 云南省最为严重 有地方性、群体 性和食源性的特 点
我国旋毛虫病的病例分布
7
我国旋毛虫病例分布
省(区、市) 暴发次数 病例数 死亡数 死亡率% 合计县(市)数
旋毛虫
摘要旋毛虫病因具有公共卫生意义而显得非常重要。
旋毛虫的成虫可见于人、猪、小鼠、熊和其他食肉动物的小肠内,也见于喂食含有受感染啮齿动物尸体饲料的马属动物。
其幼虫寄生于宿主的随意肌内形成包囊。
猪旋毛虫的诊断方法可分两类:①直接检查横纹肌组织中一期幼虫包囊。
②查特异性抗体,问接测定寄生虫存在。
宰前检验时,血清学诊断方法比活体检查更适宜。
血清学方法的灵敏度与直接检查法相同或更好,但在轻度感染或中度感染猪中,在肌幼虫具有感染性后3周或更长时间血清学仍检不出反应,这样的病例可能呈假阴性结果。
.然而,按照传统直接检查方法是检不出每克组织感染3个以下幼虫的。
有报告说,血清学试验有小部分假阳性结果。
病原鉴定两种普通方法即压片法或肌肉组织消化法用于直接检查猪的旋毛虫感染。
两种方法均用于检验严重感染肌肉中的旋毛虫,肌组织感染程度的顺序为膈(肌)脚、舌、咬肌及腹肌;另外,与组织的感染程度还有一定的关系。
在马属动物中成虫主要感染舌肌、咬肌,严重者还可感染隔脚和颈部肌肉。
选择直接检验肉中旋毛虫的方法,取决于设备及待检样品数量。
第一种方法是借助于肌肉组织压片,检查组织内幼虫的存在。
这需设一台专门的显微镜,即旋毛虫镜,这种显微镜估计检测效率为每克组织中至少3~5个左右的包蚴。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一个胴体要查几个样品,耗费时间太多。
另外这种方法很难测出在肌细胞中不存在的拟气门旋毛虫幼虫。
近年来,几个国家在猪、野生猪和人中报告发生这种旋毛虫。
第二种方法是消化一份或多份肌肉组织样品,再进行选择性筛选,过滤或沉淀程序,最后,用显微镜检查样品中幼虫。
消化方法可借助于机械性搅拌匀浆处理消化物。
消化方法的检验效率约为每克组织3个包蚴。
血清学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是宰前诊断旋毛虫病的最佳方法。
其敏感性可与最好的直接法相比,能检出100g组织只有一个幼虫的感染。
ELISA诊断旋毛虫病的特异性,与试验中使用的抗原类别及性能直接有关。
收集体外短期保存的旋毛虫包蚴的分泌性抗原,能普遍提供最特异最廉价的抗原来源,尽管存在低比例的假阳性结果,已知使用这类抗原不会发生交叉反应。
旋毛虫病讲课PPT课件
中期症状
肌肉疼痛: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肌肉炎症和损伤,导致肌肉疼痛和无力。 肿胀: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肿胀和硬结。 发热: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胃肠道不适:由于旋毛虫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晚期症状
肌肉萎缩:由于旋毛虫病影响肌肉,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呼吸困难:由于肺部受累,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 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 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 猪肉和野猪肉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者男性,因 发热、咳嗽就诊,经检 查确诊为旋毛虫病,经 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病例二:患者女性,因 呕吐、腹泻就诊,经检 查确诊为旋毛虫病,经 过治疗病情好转。
病例三:患者儿童, 因呼吸困难就诊,经 检查确诊为旋毛虫病, 经过治疗病情稳定。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对于寄生在心脏的旋毛 虫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 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输液、补充 营养等
预防措施:加强肉类检验,避免食 用未煮熟的肉类;加强个人卫生, 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可能的感 染源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和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勤 洗手、洗澡
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传 播途径
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 施旋毛虫病对人类和动物健 的影响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旋毛虫病的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 有效的方案。
加强旋毛虫病与其他 寄生虫病的比较研究, 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 识和防治水平。
探索旋毛虫病与其他 疾病的关系,为相关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旋毛虫》ppt课件
诊断标准
⒈疑似病例
⑴有流行病学史:询问病史,多数患者在发病 前3~40天内有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类史,尤其是多人同时 发病;⑵有一般临床表现如发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症状,继之或同时出现发烧,常呈持续性高热; ⑶或无明显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典型发热、眼睑和面部 水肿、四肢及全身性肌肉酸痛等。 ⒉临床诊断病例 ⑴有流行病学史并有典型临床表现;或⑵无 明显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典型和血清学检测抗体性。 ⒊确诊病例 病原镜检阳性,或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 血清学检测抗体恢复期4倍升高。
囊包
•
成熟幼虫卷曲于横纹肌内的梭形囊包中。 囊包大小为 (0.25~0.5)mmX(0.21~0.42)mm; 其长轴与横纹肌纤维平行排列。一个 囊包内通常含有1~2条幼虫,也可多达 6~7条。囊包壁厚,分内外两层,内厚 外薄是成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的 产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抵抗力
⒈耐低温 旋毛虫囊包内的幼虫耐低温,在一15℃ 下可存活20天,在一12℃时可存活57天,腐肉中 可存活2~3个月。在我国长春市曾发生一起9人因 摄入室外冰冻(一l5℃~一22℃)保存11~33天的 狗肉而患旋毛虫病。乡土旋毛虫对低温的抵抗力 特别強,在一18℃可存活4年,在一20℃可存活 20个月。 ⒉熏烤、腌制及曝晒等常不能杀死囊包内的幼虫。 ⒊旋毛虫幼虫不耐热,在肉块中心温度达到71℃时 囊包内的幼虫即可被杀死。
成虫形态
幼虫形态
幼虫形态
新生幼虫:产出的幼虫称为新生幼虫 ,大小 124µmX6µm。 感染性幼虫:在横纹肌内发育为成熟的幼虫,亦称 称之为囊包幼虫、成囊期幼虫 或肌肉期幼虫 大小为1.OmmXO.03mm。由于在幼虫假体腔内含 有血红蛋白,幼虫呈淡橙红色,尤其是当大量幼 虫集中在一起时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囊包幼虫头 端较细,尾端钝圆,咽管结构与成虫似。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旋毛虫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旋毛虫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旋毛虫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要点解析】1.生活史旋毛虫是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小肠和肌肉组织内的寄生虫。
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体内,但完成生活史(自幼虫发育为成虫)必须更换宿主。
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包的肉类时,幼虫脱囊,钻入肠粘膜中,再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
雄虫死亡,雌虫产出幼虫,后者随淋巴和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组织器官。
侵入横纹肌的幼虫形成囊包。
囊包或者钙化,或有机会进入其他肉食动物继续发育。
近年认为旋毛虫属分为8个种和3个分类地位未确定的基因型。
其中伪旋毛虫、巴布亚旋毛虫及津巴布韦旋毛虫的肌肉期幼虫无囊包。
2、要点(1)成虫和幼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动物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各种动物则通过相互残杀并捕食含幼虫的尸体或食用了含幼虫的动物肉类而感染。
(2)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在横纹肌细胞内。
(3)囊包抵抗力较强,能耐低温,一般熏烤、腌制和暴晒不能杀死幼虫。
(4)感染阶段:囊包(含幼虫);感染途径:经口感染;传播途径:经肉食品传播。
(5)保虫宿主:猪、鼠、猫、犬等多种哺乳动物。
(6)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亦是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7)临床病程分为侵入期(肠道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幼虫移行、寄生期(肠外期,以肌肉病变为主)和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重症患者可因心肌炎、肺炎或脑炎等而死亡。
(8)病原诊断困难,病史、食剩肉类检查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肌肉活检(常取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在半数患者可获肯定的结果;免疫血清学检测有助诊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是重要的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9)流行病学特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毛虫病的诊断
• 流行感染史 • 病原学检查• 流行概况 • 流行因素
– 动物肉是人的传染源 – 感染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 发病以冬季和节假日多见
• 防治原则
– 科学养猪、加强肉检、卫生宣教、治疗病人
急性期旋毛虫病的临床特征
• 发热(38-40℃) • 颜面部水肿 • 全身肌痛 • 心肌炎、脑炎等多脏器损害症状 • 过敏性皮疹 •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旋毛形线虫
(旋毛虫)
旋毛虫形态
• 幼虫形态
– 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囊包 (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 囊包长梭形,其长轴与肌肉纤维相 平行
– 囊内卷曲有1-2条幼虫
(切片)
(压片)
肌肉内旋毛虫幼虫囊包(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旋 毛 虫 脱 囊 期 幼 虫 钻 入 肠 粘 膜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
旋 毛 虫 幼 虫 在 肌 肉 内 形 成 囊 包 的 过 程
旋毛虫生活史
(猪、鼠、熊等)
成虫(小肠壁) 幼虫(肌肉内形成囊包)
(人、猪、鼠等)
被感染者
肌肉内幼 虫囊包
(感染阶段)
经口 感染
旋毛虫生活史
• 成虫和幼虫均营寄生生活,寄居于 同一宿主体内,无体外发育
– 成虫寄生部位、寄生状态 –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无虫卵期(卵胎
生) – 幼虫的移行与定居 – 成虫与幼虫的寿命
旋毛虫生活史
• 生活史特点
• 成虫与幼虫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
– (成虫
幼虫)
• 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
– (幼虫
成虫)
• 卵胎生
• 幼虫囊包为感染阶段
• 生食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而感染
旋毛虫致病
•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 侵入期(肠道期):
– 约感染后1周,消化道症状
•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
– 约感染后2-3周,全身性症状明显
• 成囊期(恢复期):
– 约感染后4-6周,病情好转或恶化
河南旋毛虫病的临床特点
• 肠道期症状不明显 • 低热(T 37.5 - 38.5℃) • 眼睑及颜面部浮肿多见 • 全身酸困、乏力,剧烈肌痛不明显 • 死亡率低,预后较好
• 原因与感染度较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