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附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公式(或释义)要求三级综合医二级综合医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院院)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5≤35≤35≤35≤50≤10≤40 同一通用名称抗注射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菌药物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3个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4个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4个规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量(累计DDD数)×100% 百分率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数)3 抗门诊门诊患者使用=门诊患者≤≤≤≤≤≤≤菌药物使用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同期门诊总人次2%2%2%10%25% 5% 20%急诊患者抗菌急诊患者使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100%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同期≤4≤4≤5≤10%≤50%≤10%≤20%药物使用率急诊总人次%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使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抗菌药物的百分率同期出院总例数≤6%≤6%≤7%≤40%≤60%≤5%≤60%率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累计DDD数)×100使用强度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4DDDs≤4DDDs≤4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5DDDs≤40DDDs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剂量标准计算)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100%抗菌药物百分率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z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v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 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
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是一份由临床专家、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选用不当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选择抗菌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靶点、抗菌谱、抗生素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治疗抗菌药物所需遵循的步骤和原则。
首先,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使用。
如果在临床上不能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学检查,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
其次,对于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剂量和疗程。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该指南还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给出了治疗方案的建议。
例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应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呼吸喹啉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在败血症治疗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细菌菌株的分离率,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此外,该指南还提醒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副
作用和注意事项,以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提醒医生注重抗生素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这一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版
附件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公式(或释义)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50 ≤35 ≤35 ≤35 ≤50 ≤10 ≤40 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3 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0%≤20%≤10% ≤25% ≤5% ≤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40%≤50%≤10% ≤50% ≤10% ≤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60%≤70%≤40% ≤60% ≤5% ≤60%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40DDDs≤40DDDs≤40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5DDDs≤40DDDs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10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8 静脉输液使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10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50%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80%本)检查百分率11 处方点评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说明: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小结(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为细菌、真菌感染依据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与住院病人统一 为“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取代“应”留取相应合格的标本,尤 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从旧版第二条单独分离出) 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 一步诊疗措施。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1)品种选择: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2)给药途径:增加了“中度”感染的应以口服治疗,并列出了可先以 注射给药的六种情况 (3)给药次数:删除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 者例外”的注释;“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替代 六、联合用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取代“一抗菌药物不能 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 强、窄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 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
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 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引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护患者免受感染,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评价指标和要求。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2. 根据感染疾病的病情选择药物:轻、中、重度感染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坚持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原则:合理诊断、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学证据,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避免滥用和误用。
4.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使用抗菌药物:了解当地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充分利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1. 医院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完善程度: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制定和更新、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2)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评价:根据标准化指南对医生临床用药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是否按照指南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联合用药等。
(3)抗菌药物的目标使用率:通过对医院的病历进行审核、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计算合理使用率。
2. 科室级指标:(1)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科室需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责任和考核指标。
(2)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和汇总:收集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数据,并定期向医院进行报告,供上级部门评估。
(3)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估:分析科室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是否符合指南要求,是否有滥用和误用情况。
3. 医生个人级指标:(1)医生抗菌药物的合理开具情况:评价医生个人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指南要求。
(2)医生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积极性:评估医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参加培训、学习和更新指南、参与病例讨论等。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04版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患者;不宜常规使用
2015版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 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 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口)患者。(新增)
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0%) •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 心脏手术等;
(三)给药途径(新增)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给药次数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时间依赖型 应一日多次给药 浓度依赖型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等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新增)。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脑外科手术 (经鼻窦、鼻 腔、口咽部手 术) 脑脊液分流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球菌属,口咽部厌氧 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菌(如消化链球菌)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 甲)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特制订“术前其他部位感染 及术后切口感染需使用抗菌 药物的I类切口患者统计表” 内网—药剂科—2015年I类 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心血管手术 ( 腹 主 动 脉重建、下肢手术切 Ⅰ 口涉及腹股沟、任何 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 体或异物,心脏手术、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
2.2.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外科
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 抗菌药物选择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 Ⅰ
瘤,不经口咽部黏膜)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细菌性感染 取标本培养 经验治疗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无法取标本 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 药史及其治疗反 应 当地细菌耐药 性监测数据
+
治疗反应
调整方案
2.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
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药水滴眼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当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内容:一、指标1.临床应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药物种类、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等。
临床应用指标应根据不同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2.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
临床疗效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包括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能够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4.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预防措施等。
不良反应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
二、要求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药物种类,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治疗应以靶向治疗为原则,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
应根据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确定使用途径,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
3.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及时调整临床应用策略。
应建立完善的细菌敏感性监测系统,进行定期的药敏试验,及时获取相关数据。
4.严格监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监测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了解和处理不良反应。
5.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培训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具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指南和规范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于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标和要求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解读与实施要点(11.17)
二、 2015版指导原则主要修改内容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 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 防用抗菌药。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 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 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 不良等患者。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 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 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 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 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 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 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炭疽 破伤风 气性坏疽 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布鲁菌病 钩端螺旋体病 回归热 莱姆病 立克次体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 基于两个方面
1.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一、起草背景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 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 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 用抗菌药物治疗;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一、起草背景
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 拉宁、利奈唑胺等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 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 脂制剂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得抗菌药物品种与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走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
表格中得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走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得统计、分析工作。
3 .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就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 /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与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就是指所有药物得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得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 1序指标号抗菌药物品种、1品规数量要求特殊使用级抗菌2药物使用量占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要求公式(或释义)三级二级肿瘤儿童精神病妇产医院(妇综合口腔综合医院医院医院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 =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 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50≤ 35 ≤ 35≤ 35≤ 50≤ 10≤40因、青霉素 G、苄星青霉素、5- 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 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 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口服剂型≤5 个剂)类抗菌药物品规注射剂型≤8 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 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 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 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 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累计DDD 数)占抗菌药物使用量=×100%同期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量(累计DDD 数)门 诊 患 者门诊患者使用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抗 菌 药 物抗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菌 使用率同期门诊总人次药急 诊 患 者 急诊患者使用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3 物抗 菌 药 物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使 使用率同期急诊总人次用 住 院 患 者 住院患者使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率抗 菌 药 物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使用率同期出院总例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住院患者抗菌药抗菌药物=(累计 DDD 数)×1004使用强度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 ×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I 类切口手术预 5 防用抗菌药物比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例数×100%=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总例数例抗菌药物百分率I 类 Ⅰ 类 切 口切手 术 预 防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口 用 抗 菌 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 24 小时的例数 ×100%6疗程 ≤ 24 小时百分率=手 物 疗 程 ≤ 同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术 24 小时的 用药总例数预百分率≤ ≤ ≤ ≤ 10%≤ 25%≤ 5%≤20%20% 20% 20%≤ ≤ ≤ ≤ 10%≤ 50%≤ 10%≤20%40% 40% 50%≤ ≤ ≤ ≤ 40%≤ 60%≤ 5%≤60%60%60%70%≤20DDDs≤ 40 ≤ 40 ≤ 40≤ 30(按照成 ≤ 5 ≤40 人规定日 DDDs DDDsDDDs DDDsDDDsDDDs剂量标准计算)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
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
.
同期出院患者.
.
.
.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版
物 使 用 率
急诊患者 急诊患者使用 =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使用率 住院患者 住院患者使用 =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 同期出院总例数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100% 同期急诊总人次 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 ×100%
≤ 40 % ≤ 60 %
每月接受 处 1 方 1 点 例 评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不少于 50 份处方(或 50 条医嘱) 的医师比 的医师比率 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人次 处方点评 100% ≥25%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 =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人次 ×
说明: 1. 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 个/低倍视野) 、肺泡 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防用抗菌药物比 例
抗菌药物百分率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总例数
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 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 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I 类 切 口 手 6 术 预 防 使 用
Ⅰ类切口手 术预防用 抗菌药物 疗 程 ≤ 24 小时的百 分率 Ⅰ类切口手 术预防用 抗菌药物 I 类切口手术前 I 类切口手术预防 = 0.5-1.0 小时内给药例数 用药时机合理率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预防 ×100% 100% 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疗程≤24 小时百分率 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24 小时的例数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预防 用药总例数 ×10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序号
指标
公式(或释义)
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口腔医院
肿瘤医院
儿童医院
精神病医院
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
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
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
≤0
≤35
≤35
≤35
≤50
≤10
≤40
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
注射剂型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口服剂型
≤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
≤2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