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巴氏杆菌病
(2)急性型:本型最为常见。病初发生痉挛 性干咳,鼻流粘稠液体,有时混有血液。 而后变为湿咳,有痛感,触诊胸部有剧痛。 听诊有罗音。初便秘后腹泻。未期心脏衰 弱,皮肤瘀血和小点出血。最终卧地不起, 窒息而死。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3)慢性:主要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胃 肠炎症状。常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 鼻有少许粘脓性分泌物。皮肤可出现瘸样 湿疹,关节肿大,常有腹泻。极度消瘦, 病程2周以上,多衰竭死亡,病死率60~ 70%。
课后作业
禽霍乱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状特点及剖检 变化,如何确诊和防制。
4、诱发因子:不良卫生、通风不良、拥 挤、寒冷潮湿、长途运输、饥饿、营 养不良、其它疾病如猪流感等。 5、流行特点: (1)一般情况下,不同畜、禽间不 互相感染。 (2)本病在家畜中一般呈散发或地方 性流行。家禽中、特别是鸭群发病时 多呈流行性。 (3)本病多无明显的季节性。
三、症状与病变
猪肺疫(Swine pasteurellosis)
五、防制
猪牛:
1.注意饲养管理,尤其是应激时,增强 抵抗力,发病动物应隔离、消毒。 2.病死动物要无害化处理。 3.定期预防注射菌苗。 4.可用抗血清抗生素。
禽霍乱:
禽霍乱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 高的特点,重点应以预防为主。 1、注意诱发因素及发病前的预兆,如特 别闷热天气,鸡群长途运输,食量突然下 降,正常产卵鸡突然死亡等。 2.建立鸡群检疫制度,对突然死亡的正 常产卵鸡做仔细的检查。 3、疫苗免疫 4、抗生素治疗
牛巴氏杆菌病(Bovine pasteurellosis) 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败),特征:高热、肺 炎,间或呈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的广泛出血。 症状:潜伏期2-5天。 (1)败血型:高热、结膜潮红,鼻镜干燥,进入肠炎 期后,则腹泻,混有粘液、血液纤维素絮片,死前体温 下降,天然孔流血。病程半天至一天。 (2)(水肿型或)浮肿型:主要以颈部、咽喉部有 时其它部位的高度炎性水肿为特征,口粘膜潮红、流涎、 舌发绀,吞咽、呼吸困难,常因窒息而死。病程半天至 一天半。 (3)(胸型或)肺炎型: ①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流粘-脓涕,咳嗽、呼吸困难, 叩诊实音,疼痛;听诊罗音、摩擦音; ②肠炎:恶臭,混浊有血液、粘液的稀便。
巴氏杆菌病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多杀性巴氏杆菌
– 形态特性: • 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1-1.5 ×0.3-0.6μm,无芽孢,无运动性 • 革兰氏染色阴性 • 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两极杆菌(如:美兰) • 印度墨汁染色:清晰的荚膜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猪肺疫病料涂片:瑞氏或美蓝染色镜 检,可见菌体呈两极浓染(箭头)的 球杆菌或短杆菌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2.易感动物
• 易感动物
– 多种动物(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其中牛 (黄牛、水牛和牦牛)、猪、绵羊、家禽和家 兔易感。 – 巴氏杆菌病常见于其他一些传染病。 – 溶血性巴氏杆菌:多引起牛和绵羊肺炎,绵羊 羔败血症,对禽类也有致病性。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3.流行特点
• 季节性
– 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气候剧变、多雨、 潮湿季节多发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病鸡出血性卡他性肠炎、肠 腔充满血性黏液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病鸡肠黏膜肿胀,黏膜上有多 量黏液性分泌物和小点状出血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人工感染巴氏杆菌后病死鸡剖检 变化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二)猪巴氏杆菌病
• 1.病性:
• 2.临床症状: • 3.病理变化: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1.病性
• 本病又名“猪肺疫”,是由于猪的抵抗力 减弱而感染的一种散发性或呈地方性流行 性肺炎,可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者常 有:败血症病变。 • 本病的流行形式与机体的抗病能力及病原 菌的毒力有密切的关系。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2.临床症状
•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9天,人工感染的通 常在24-48 h发病。 • 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 三种类型。 • 1).最急性型: • 2).急性型: • 3).慢性型:
多杀性巴氏杆菌
– 形态特性: • 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1-1.5 ×0.3-0.6μm,无芽孢,无运动性 • 革兰氏染色阴性 • 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两极杆菌(如:美兰) • 印度墨汁染色:清晰的荚膜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猪肺疫病料涂片:瑞氏或美蓝染色镜 检,可见菌体呈两极浓染(箭头)的 球杆菌或短杆菌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2.易感动物
• 易感动物
– 多种动物(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其中牛 (黄牛、水牛和牦牛)、猪、绵羊、家禽和家 兔易感。 – 巴氏杆菌病常见于其他一些传染病。 – 溶血性巴氏杆菌:多引起牛和绵羊肺炎,绵羊 羔败血症,对禽类也有致病性。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3.流行特点
• 季节性
– 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气候剧变、多雨、 潮湿季节多发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病鸡出血性卡他性肠炎、肠 腔充满血性黏液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病鸡肠黏膜肿胀,黏膜上有多 量黏液性分泌物和小点状出血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人工感染巴氏杆菌后病死鸡剖检 变化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二)猪巴氏杆菌病
• 1.病性:
• 2.临床症状: • 3.病理变化: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1.病性
• 本病又名“猪肺疫”,是由于猪的抵抗力 减弱而感染的一种散发性或呈地方性流行 性肺炎,可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者常 有:败血症病变。 • 本病的流行形式与机体的抗病能力及病原 菌的毒力有密切的关系。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2.临床症状
•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9天,人工感染的通 常在24-48 h发病。 • 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 三种类型。 • 1).最急性型: • 2).急性型: • 3).慢性型: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10巴氏杆菌病
与牛、羊等其他家畜巴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
巴氏杆菌病在家畜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家畜的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03
CHAPTER
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动物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饲养管理
提供均衡的饲料和水源,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方向三
03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巴氏杆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基层兽医和宠物主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
感谢您的观看。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10巴氏杆菌病
目录
巴氏杆菌病的概述 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巴氏杆菌病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巴氏杆菌病的案例研究与最新进展
01
CHAPTER
巴氏杆菌病的概述
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定义
该病具有急性、败血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播的特点,可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多种疾病。
检疫与隔离
对新引进的动物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发现病畜及时隔离治疗。
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
及时诊断与治疗
对与患病动物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接触者追踪
对疫区进行封锁,对病死动物及其接触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
病原治疗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以杀灭病原体。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巴氏杆菌病,应尽早开始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
治疗原则
抗生素
巴氏杆菌病在家畜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家畜的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03
CHAPTER
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动物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饲养管理
提供均衡的饲料和水源,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方向三
03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巴氏杆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基层兽医和宠物主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
感谢您的观看。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3-10巴氏杆菌病
目录
巴氏杆菌病的概述 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 巴氏杆菌病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巴氏杆菌病的案例研究与最新进展
01
CHAPTER
巴氏杆菌病的概述
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定义
该病具有急性、败血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播的特点,可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多种疾病。
检疫与隔离
对新引进的动物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发现病畜及时隔离治疗。
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
及时诊断与治疗
对与患病动物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接触者追踪
对疫区进行封锁,对病死动物及其接触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
病原治疗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以杀灭病原体。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巴氏杆菌病,应尽早开始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
治疗原则
抗生素
巴氏杆菌病课件
易感人群
01
家禽:鸡、鸭、鹅等家禽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03
人类:接触家禽或野生动物的人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02
野生动物: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04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老人、儿童、孕妇等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疫苗研发挑战:疫苗研发难度大、疫苗研发周期长、疫苗研发成本高等
传播途径
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2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病畜、病禽等
3
食物传播:通过食物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4
水源传播:通过水源传播,如饮用被污染的水等
临床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不定
咳嗽:咳嗽频繁,痰液增多
头痛:头痛剧烈,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
流行地区
03
流行人群: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等
02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但夏季和秋季较为常见
01
主要流行地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04
传播途径:空气、水源、食物等
流行季节
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01
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
02
秋季气温下降,有利于细菌存活
03
流行季节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04
02
抗毒素治疗:使用抗毒素血清,如巴氏杆菌抗毒素血清
03
支持治疗:保持患者营养和水分平衡,防止并发症发生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畜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清洁、通风、干燥
02
01
家禽:鸡、鸭、鹅等家禽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03
人类:接触家禽或野生动物的人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02
野生动物: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04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老人、儿童、孕妇等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易感染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疫苗研发挑战:疫苗研发难度大、疫苗研发周期长、疫苗研发成本高等
传播途径
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2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病畜、病禽等
3
食物传播:通过食物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4
水源传播:通过水源传播,如饮用被污染的水等
临床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不定
咳嗽:咳嗽频繁,痰液增多
头痛:头痛剧烈,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
流行地区
03
流行人群: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等
02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但夏季和秋季较为常见
01
主要流行地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04
传播途径:空气、水源、食物等
流行季节
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01
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
02
秋季气温下降,有利于细菌存活
03
流行季节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04
02
抗毒素治疗:使用抗毒素血清,如巴氏杆菌抗毒素血清
03
支持治疗:保持患者营养和水分平衡,防止并发症发生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畜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畜舍清洁、通风、干燥
02
巴氏杆菌病
四、禽霍乱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症、禽霍乱,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的特征是急性败血症和炎性出血等变化, 慢性者则表现为皮下、关节以及各脏器的局灶性 化脓性炎症。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 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1、流行特点 易感性:鸭最易感,其次为鸡、鹅,青年鸡, 产蛋鸡、鸭多发,雏鸡有抵抗力很少发病,且 长势良好者易发; 传染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季节性: 四季均可发病,气候骤变,饲养管理 不良、营养不良、长途运输及其他疾病的诱因 促进发生。
3、培养特性 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加有血 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根据表面有无荧光及荧光的色彩,可 分为蓝色荧光型(Fg)、橘红色荧光型(Fo)和 无荧光型(Nf), Fg型菌对猪等畜类有强大 毒力,对禽类毒力弱; Fo型菌对禽类有强 大毒力,对畜类毒力弱; Nf型菌对畜禽的 毒力都很弱,在一定条件下, Fg和Fo可以 发生相互转化。
2、症状
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个别禽只,尤其是高产 禽和营养状况良好的禽常无明显症状,突然倒地, 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
急性型: 体温升高43-44℃,产蛋鸡产蛋停止,精神沉郁、 羽毛粗乱,食欲不振或废食,饮欲增加; 腹泻,排黄绿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浊; 呼吸困难,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常 做甩头动作,鸭子明显,故称“甩头瘟”, 鸡冠、冠髯发绀呈青紫色,有的肉髯水肿、发 热和疼痛。 最后衰竭而死,病程1-3d。
4、抵抗力
抵抗力弱:对热、日光敏感,阳光直射 10min,60℃ 10min即可杀死,干燥空气 中存活2-3d。 常用消毒剂短时间即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家畜、家禽和人均易感;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皮 肤、粘膜的损伤和吸血昆虫叮咬感染;健康带 菌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巴 氏 杆 菌 病ppt课件
24小时。
病变:浆膜、粘膜、内脏肿、肝炎,肺间质增宽,支气管、 肺泡含多量水肿液。
18
牛出败,肺水肿,中性白细胞浸润,肺泡间隔纤维素样变, 右上角为小叶间质水肿,淋巴栓塞形成
19
肺 炎 型
咳嗽,病初干咳,后转变为湿咳,呼吸困难。鼻 腔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听诊有啰音或摩擦音,叩 诊时动物有疼痛表现,肺区有实音,最后动物极 度呼吸困难,头颈伸直,大便带血病程2-3周。
3
形 态
新从自然病例分离的菌体形态比较均匀一致,绝
大多数为小型短杆菌,两端钝圆,或椭圆形或球 型。本菌无鞭毛,不产生芽胞。常用的染色剂都 可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以自然病料涂片、触 片染色镜检,多为杆菌,两端着色深,中间部分
着色极浅,又称两极杆菌,菌体周围可以隐约地
看到大约为菌体1/3宽的荚膜(发亮)。
15
一、牛巴氏杆菌病
(Bovine Pasteurellosis)
16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
特定血清型(6:E、6:B)多杀性巴氏杆菌 引起的。常以高热,肺炎、间或呈现急性 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
17
急性败血型
牛的巴氏杆菌病多呈急性败血型:体温40℃
以上,流鼻涕、淌眼泪,呼吸困难,病程12-
21
肠 型
动物发热、腹泻、大便带血,死亡率较高。
22
二、猪巴氏杆菌病
( Swine Pasteurellosis)
23
又称猪肺疫、“锁喉疯”、“喉疯”、
“大红颈”、“大舌肿”单纯发生巴氏
杆菌病较少,常继发,如继发于猪瘟、
气喘病、流感等。潜伏期1-5天。
24
舌根两侧扁桃体相夹处形成水泡
巴氏杆菌病
治疗
病猪隔离治疗,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 素、氟苯尼考、氟哌酸、磺胺类等药之一治疗 均有特效,按量使用,肌注,每天2次,连续 用药3天,多可全愈。
第二章 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败)
临诊以败血型呈出血性下痢;浮肿型呈颈部、 咽喉部及胸部水肿,呼吸高度困难;肺炎型呈 呼吸困难,胸腔有絮状纤维素沉积为特征。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 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和牛肺疫 进行鉴别。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每年 定期用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免 疫期6个月。 发生本病时,立即隔离牛和可疑病牛进行治疗, 对同群的假定健康牛可用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 种。对病牛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肺炎型:痛咳,排出大量鼻汁,先稀后浓, 胸部听诊有啰音或胸壁磨擦音,叩诊有浊音 区。后期呼吸极度困难,有血痢,最终衰竭 而死。病期较长的可达3~7天左右。 本病的病死率可达80%以上。痊愈牛可产 生坚强免疫力。 Nhomakorabea病变
败血型,呈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粘膜、浆膜以及肺、 舌、皮下组织和肌肉有出血点;心肌、肝和肾实质变性,淋巴结 显著水肿,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胃肠卡他性炎,有时见出血 性炎。 浮肿型:病变和猪的类似。 肺炎型: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整个肺有不同程 度的肝变期变化,小叶间淋巴管增大变宽,肺切面呈大理石状; 肠道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 著肿大,切面有出血点。
第一章 猪巴氏杆菌(Swine pasteurellosis) (猪肺疫或猪出血性败血症或锁喉风)
临诊特征为最急性型呈咽喉部急性肿胀,高度呼 吸困难;急性型呈呼吸困难,胸腔有絮状纤维素 沉积;慢性型表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死亡 率很高,有时可达95%以上。
巴氏杆菌病
除上述各型外,病兔还可能表现生殖器官感染、结膜炎和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脓肿。
病变
猪:最急性病例主要为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出血点,尤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最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时,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水肿可自颈部蔓延至前肢。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红色。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胃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皮肤有红斑。
禽:又名禽霍乱。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2~9天,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小时发病。
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常无前驱症状,有时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即归于死亡。
急性型者,最为常见。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全身症状明显。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稀粪。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图IV-03)。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天。病死率很高。
本菌按菌株间抗原成分的差异,可分为若干血清型。有人用本菌的特异性荚膜(K)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作被动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A、B、D、E和F 5个血清群。利用菌体(O)抗原作凝集反应,将本菌分为12个血清型。利用耐热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将本菌分为16个菌体型。一般将K抗原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将O抗原和耐热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因此,菌株的血清型可列式表示,如5:A,6:B,2:D,等(即O抗原:K抗原),或A:1,B:2、5,D:2……(即K抗原:耐热抗原)。我国对本菌的血清学鉴定表明,有A,B,D三个血清群,没有E血清群,如与O抗原鉴定结果互相配合,猪以5:A和6:B为主,牛、羊以6:B最多,家兔以7:A为主,家禽以5:A最多。近年来,国内有人用耐热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发现感染家禽的主要为1型,感染牛、羊的主要为2、5型,感染猪的主要为1型和2、5型,感染家兔的主要为1型和3型。
病变
猪:最急性病例主要为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出血点,尤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最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时,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水肿可自颈部蔓延至前肢。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红色。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胃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皮肤有红斑。
禽:又名禽霍乱。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2~9天,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小时发病。
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常无前驱症状,有时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即归于死亡。
急性型者,最为常见。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全身症状明显。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稀粪。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图IV-03)。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天。病死率很高。
本菌按菌株间抗原成分的差异,可分为若干血清型。有人用本菌的特异性荚膜(K)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作被动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A、B、D、E和F 5个血清群。利用菌体(O)抗原作凝集反应,将本菌分为12个血清型。利用耐热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将本菌分为16个菌体型。一般将K抗原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将O抗原和耐热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因此,菌株的血清型可列式表示,如5:A,6:B,2:D,等(即O抗原:K抗原),或A:1,B:2、5,D:2……(即K抗原:耐热抗原)。我国对本菌的血清学鉴定表明,有A,B,D三个血清群,没有E血清群,如与O抗原鉴定结果互相配合,猪以5:A和6:B为主,牛、羊以6:B最多,家兔以7:A为主,家禽以5:A最多。近年来,国内有人用耐热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发现感染家禽的主要为1型,感染牛、羊的主要为2、5型,感染猪的主要为1型和2、5型,感染家兔的主要为1型和3型。
3 巴氏杆菌病
治疗
立即隔离病猪,严密消毒。 控制传染源,病死家畜无害化处理。 链霉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
环素均有一定疗效。磺胺类药物对急性有效, 对慢性效不佳。
(二)牛巴氏杆菌病
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潜伏期2-5天。主 要由6:B、6:E引起。 俗称清水症,木舌症。
1、临诊症状
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常有泻痢现象。
2、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症变化。 咽喉部充血,水肿并有胶样浸润。 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脾有出血,但不肿大。肺脏急性水肿、出血。
最急性型猪肺疫肺脏表面点状或块状出血
最急性型猪肺疫肺脏表面点状或块状出血
3、猪巴氏杆菌的诊断
(1)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 ,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采取猪耳静脉血液(生前),败血型从心、肝、脾或体腔渗出物, 其它类型从有病变部位、渗出物、脓汁等处取材。涂片、触片、染色 镜检。如涂片镜检见到两极染色的卵圆形杆菌,接种培养基分离到该 菌,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分离培养:取病料接种在鲜血培养基上,如分离到巴氏杆菌,可 确诊。 动物接种:小白鼠接种。
肥胖高产的鸡 无前驱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发病 死在鸡舍内。
无前驱症状或仅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迅速 死亡,病程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急性型(常见)
消化道:腹泻,排出各色稀粪。
呼吸道: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
鸡冠和肉髯:青紫、肿胀、热痛
产蛋鸡:产蛋鸡停止产蛋。 病程:半天或1-3天,死亡率很高 体温升高到43~44℃,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
(一)猪巴氏杆菌病
又叫猪肺疫,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如5:A,6:B)引起的猪的急性散发性或继发性 传染病。在临床上以突然发病、死亡快、体温高、
第八节巴氏杆菌病_2023年学习资料
▣易感动物->各种家畜、野兽、禽类、人都有易感性。->其中以猪、牛、家禽、兔最常见。-口流行特征->一般无 显季节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好、营养-不良、离乳、长途运输、拥挤、寄生虫病等诱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一 为散发。水牛、牦牛、猪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家禽特别是鸭发病时,可呈流行发生。
猪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in 滑、圆整,半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折射光线下观察,菌落显示荧光。肉汤培-养 均匀一致浑浊,对小白鼠有一定致病力,称这-种菌型为光滑型。-口带菌者或慢性患病动物:粗糙、不透明的大菌落汤培养一致浑浊,对小白鼠致病力不强,称中间-口带菌动物:菌落干燥、粗糙,肉汤培养有颗粒状沉-淀物,对小白鼠 病力弱,称粗糙型。
一、概述-▣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nultocida引起的畜、禽、野生动 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皮下、关节和各器官的 灶性化脓性-炎症。-口人的病例罕见,且多呈伤口感染。
二、病原学-口部分健康畜、-禽的上呼吸道带有巴氏杆菌,属于弱-毒力或无毒力的Fo菌落型。它们的形态及生化特 -完全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征。-▣以出血性败血型出现的巴氏杆菌病,存在病体各组-织器官及分泌物、排泄物中
急性型-▣主要呈急性胸膜肺炎,病初高度呼吸困难,后气喘-鼻腔流出泡沫样浆液性渗出物,含血液。病猪为了-减轻 部疼痛,使腹腔器官向后向下,故取犬坐姿-势。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口病变: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 和淋巴结出血-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脾脏通常不-肿大。
慢性型-口时好时坏,关节肿大,咳嗽,呼吸困难,拉稀,消-瘦,衰竭而死亡。不及时治疗,多经过2周以上衰-竭而 ,病死率60-70%。-口病变:病程长,肺组织由肉芽组织代替,肺脓肿液-化而遗留肺空洞。
动物巴氏杆菌病课件
演讲人壹贰叁肆病原体介绍
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02
巴氏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04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
抗炎治疗:使用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减轻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脓肿引流、切除坏死组织等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
发现病畜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均衡
03
04
02
01
流行地区
4
3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播
临床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
01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
02
腹泻:粪便呈水样,可能带血
03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抽搐等
04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0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痰液、粪便等样本的细菌培养和鉴定
03
影像学检查:X光、CT等检查,观察肺部、气管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04
病理学检查:对病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病变情况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支持疗法:补充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等
04
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02
巴氏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04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
抗炎治疗:使用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减轻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脓肿引流、切除坏死组织等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
发现病畜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均衡
03
04
02
01
流行地区
4
3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播
临床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
01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
02
腹泻:粪便呈水样,可能带血
03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抽搐等
04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0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痰液、粪便等样本的细菌培养和鉴定
03
影像学检查:X光、CT等检查,观察肺部、气管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04
病理学检查:对病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病变情况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支持疗法:补充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等
04
八节巴氏杆菌病PPT课件
类毒力较弱。 无荧光型(Nf):对畜禽的毒力都很弱。
在人工培养或保存条件下,Fg和Fo可互变, Fg型可变为Nf型,毒力减弱。
5
血清型
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 根据荚膜抗原分5个群,分别以大写英文字母A、
B、D、E、F表示。 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分为16个血清型,以阿拉伯数
一、概述
巴 氏 杆 菌 病 是 主 要 由 多 杀 性 巴 氏 杆 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畜、禽、野生
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 慢性型表现为皮下、关节和各器官的局灶性化脓性
炎症。 人的病例罕见,且多呈伤口感染。
14
慢性型
时好时坏,关节肿大,咳嗽,呼吸困难,拉稀,消 瘦,衰竭而死亡。不及时治疗,多经过2周以上衰 竭而死,病死率60~70%。
病变:病程长,肺组织由肉芽组织代替,肺脓肿液 化而遗留肺空洞。
15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初 步诊断。
确诊要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本菌无鞭毛,不产生芽孢。以常用的染色剂都可着 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以自然病料涂片、触片染色镜检,多为杆菌,两端 着色深,中间部分着色极浅,又称两极菌,菌体周 围可以隐约地看到大约为菌体1/3宽的荚膜(发 亮)。
3
培养特性
急性死亡动物:菌落光滑、圆整,半透明的中等大 小菌落,折射光线下观察,菌落显示荧光。肉汤培 养,均匀一致浑浊,对小白鼠有一定致病力,称这 种菌型为光滑型。
9
猪巴氏杆菌病
(Pasteurellosis in swine)
10
一、概述
在人工培养或保存条件下,Fg和Fo可互变, Fg型可变为Nf型,毒力减弱。
5
血清型
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 根据荚膜抗原分5个群,分别以大写英文字母A、
B、D、E、F表示。 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分为16个血清型,以阿拉伯数
一、概述
巴 氏 杆 菌 病 是 主 要 由 多 杀 性 巴 氏 杆 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畜、禽、野生
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 慢性型表现为皮下、关节和各器官的局灶性化脓性
炎症。 人的病例罕见,且多呈伤口感染。
14
慢性型
时好时坏,关节肿大,咳嗽,呼吸困难,拉稀,消 瘦,衰竭而死亡。不及时治疗,多经过2周以上衰 竭而死,病死率60~70%。
病变:病程长,肺组织由肉芽组织代替,肺脓肿液 化而遗留肺空洞。
15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初 步诊断。
确诊要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本菌无鞭毛,不产生芽孢。以常用的染色剂都可着 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以自然病料涂片、触片染色镜检,多为杆菌,两端 着色深,中间部分着色极浅,又称两极菌,菌体周 围可以隐约地看到大约为菌体1/3宽的荚膜(发 亮)。
3
培养特性
急性死亡动物:菌落光滑、圆整,半透明的中等大 小菌落,折射光线下观察,菌落显示荧光。肉汤培 养,均匀一致浑浊,对小白鼠有一定致病力,称这 种菌型为光滑型。
9
猪巴氏杆菌病
(Pasteurellosis in swine)
10
一、概述
3.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 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 较多。体温失调,抵抗力降低,是本病主要的 发病诱因之一。另外长途运输或频繁迁移,过 度疲劳,饲料突变,营养缺乏,寄生虫等也常 常诱发此病。因某些疾病的存在造成机体抵抗 力降低,易继发本病。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或散 发,同种动物能相互传染,不同种动物之间也 偶见相互传染。
防治
•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遭受 应激时常发,一旦发作,则很难根除。 • 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发过 • 治疗时对病牛采用肌注敏感抗菌药物,配 本病的地区,每年接种牛出败氢氧化 合对症治疗,可在中加入止咳散、咳喘舒 铝菌苗 1次 等对全群牛进行早期治疗,并坚持足够的 疗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病牛和疑似病牛立即隔离治疗,畜舍 • 对刚引进的奶牛全群应用止咳散、咳喘舒 及场地、用具等用 5%漂白粉或10%石 拌料饲喂,能有效的预防了本病的发生。 灰乳或 3%热克辽林溶液消毒,粪便堆 也可在引进前、后全群用头孢噻呋钠或氟 积发酵。 苯尼考等各肌肉注射一次进行预防。也可 以应用接种巴氏杆菌灭活预防。
药敏试验结果
• 该细菌对头孢唑啉钠、头孢 噻呋钠、氟苯尼考、氧氟沙 星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 土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 素中度敏感;对替米考星、 磺胺六甲氧嘧啶低度敏感; 对痢特灵、氨苄西林钠、青 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根 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 行治疗。
治疗
• 对发病牛肌肉注射头 孢噻呋钠2.2毫克/千克, 2次/天,氟苯尼考20 毫克/千克,1次/天, 连用3~5天,并进行解 热、兴奋瘤胃蠕动等 对症治疗措施。全群 牛添加咳喘舒4克/千克, 止咳散1克/千克,连用 2天,观察疗效。
及死亡快等特点,易与炭疽, 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应注意 鉴别。
17第十六节巴氏杆菌病
第十六节: 猪巴氏杆菌肺炎 (Pasteurellosis)
一、 概念
猪巴氏杆菌病由多杀巴氏杆菌 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的呼吸 道传染病,又称猪肺疫。
二、 发病机理
(一)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i)为 革兰氏阴性球菌兼性厌氧。多杀性巴氏
杆菌由五个血清型A、B、C、D、E,其中A、 B、D感染猪。渗出性支气管肺炎。
巴氏杆菌:支气管中性细胞浸润
巴氏杆菌:中性细胞浸润
地方性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
四、鉴别诊断
(一)猪瘟 (二)放线菌性胸膜肺炎 (三)猪流感 (四)伪狂犬
(二)发病机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不是原发 性,而是继发于猪瘟、伪狂犬、 霉形体等病。感染后迅速引发 以嗜中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化 脓性病变。从而造成内毒素性 休克和呼吸困难。
三、病理变化
(一)咽喉及颈部的急性水肿 又称“锁喉风”。 (二)大叶性肺炎及胸膜肺炎 又称“烂肺病”。
Froth in trachea, enlarged lymphnodes
一、 概念
猪巴氏杆菌病由多杀巴氏杆菌 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的呼吸 道传染病,又称猪肺疫。
二、 发病机理
(一)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i)为 革兰氏阴性球菌兼性厌氧。多杀性巴氏
杆菌由五个血清型A、B、C、D、E,其中A、 B、D感染猪。渗出性支气管肺炎。
巴氏杆菌:支气管中性细胞浸润
巴氏杆菌:中性细胞浸润
地方性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
四、鉴别诊断
(一)猪瘟 (二)放线菌性胸膜肺炎 (三)猪流感 (四)伪狂犬
(二)发病机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不是原发 性,而是继发于猪瘟、伪狂犬、 霉形体等病。感染后迅速引发 以嗜中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化 脓性病变。从而造成内毒素性 休克和呼吸困难。
三、病理变化
(一)咽喉及颈部的急性水肿 又称“锁喉风”。 (二)大叶性肺炎及胸膜肺炎 又称“烂肺病”。
Froth in trachea, enlarged lymphnod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隔离,严密消毒, 发病禽群还应实行封锁。可用高免血清或疫苗 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发病群,可试用禽霍乱自 场脏器苗紧急预防接种。
• 4.治疗:病畜(禽)发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 效果良好。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 或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如将抗生素和高 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
• 传染源 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 染源。一般认为家畜在发病前已经带菌。当家畜饲 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 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长 途运输、诱因,而使其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乘 机侵入体内,经淋巴液而入血流,发生内源性传染。
• 传播途径
• 1.消化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 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巴氏杆菌病
病原
巴氏杆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 泄物里,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本菌对物理和 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
三、流 行 病 学
• 易感动物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 (家畜、野 兽、禽类)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牛 、猪发病 较多;绵羊也易感,鹿、骆驼和马亦可发病,但较少 见;家禽和兔也易感染。
间质性肺炎
五、诊 断
• 根据流行病学材料、临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 对病畜 (禽)的治疗效果,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败血症病例可从心、 肝、脾或体腔渗出物等,其他病型主要从病变 部位、渗出物、脓汁等取材,如涂片镜检见到 两极染色的卵圆形杆菌,接种培养基分离到该 菌,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 本病的败血型与浮肿型应与炭疽、气肿疽和恶 性水肿相区别,而肺炎型则应与牛肺疫相区别。
六、防 制
• 1.增强畜禽机体的抗病力:平时应注意饲养 管理,避兔拥挤和受寒,消除可能降低机体 抗病力的因素。
• 2.预防接种:我国目前有用于猪、牛、羊家 禽和兔的疫苗。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种 血清群,各血清群之间不能产生完全的交叉 保护,因此,应针对当地常见的血清型选用 相同血型菌株制成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 2.呼吸道: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传染。 • 3.吸血昆虫、皮肤、粘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 •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一般为散发
性,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家畜,特别是鸭群发病 时,多呈流行性。
四、病 变 (牛出败)
• 败血型:呈一般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 粘膜、浆膜以及肺、皮下组织有出血点。脾脏无 变化,肝脏和肾脏实质变性。淋巴结显著水肿。 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 浮肿型:在咽喉部或颈部皮下,有时延及肢体部 皮下有浆液浸润,切开水肿部流出深黄色透明液 体,间或杂有出血。咽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带 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高度急 性肿胀,上呼吸道粘膜卡他性潮红。
• 肺炎型:主要表现胸膜炎和格鲁布性肺 炎。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 液。整个肺有不同肝变期的变化,肺切 面呈大理石状。
• 4.治疗:病畜(禽)发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 效果良好。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 或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如将抗生素和高 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
• 传染源 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 染源。一般认为家畜在发病前已经带菌。当家畜饲 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 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长 途运输、诱因,而使其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乘 机侵入体内,经淋巴液而入血流,发生内源性传染。
• 传播途径
• 1.消化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 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巴氏杆菌病
病原
巴氏杆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 泄物里,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本菌对物理和 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
三、流 行 病 学
• 易感动物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 (家畜、野 兽、禽类)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牛 、猪发病 较多;绵羊也易感,鹿、骆驼和马亦可发病,但较少 见;家禽和兔也易感染。
间质性肺炎
五、诊 断
• 根据流行病学材料、临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 对病畜 (禽)的治疗效果,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败血症病例可从心、 肝、脾或体腔渗出物等,其他病型主要从病变 部位、渗出物、脓汁等取材,如涂片镜检见到 两极染色的卵圆形杆菌,接种培养基分离到该 菌,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 本病的败血型与浮肿型应与炭疽、气肿疽和恶 性水肿相区别,而肺炎型则应与牛肺疫相区别。
六、防 制
• 1.增强畜禽机体的抗病力:平时应注意饲养 管理,避兔拥挤和受寒,消除可能降低机体 抗病力的因素。
• 2.预防接种:我国目前有用于猪、牛、羊家 禽和兔的疫苗。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种 血清群,各血清群之间不能产生完全的交叉 保护,因此,应针对当地常见的血清型选用 相同血型菌株制成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 2.呼吸道: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传染。 • 3.吸血昆虫、皮肤、粘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 •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一般为散发
性,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家畜,特别是鸭群发病 时,多呈流行性。
四、病 变 (牛出败)
• 败血型:呈一般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 粘膜、浆膜以及肺、皮下组织有出血点。脾脏无 变化,肝脏和肾脏实质变性。淋巴结显著水肿。 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 浮肿型:在咽喉部或颈部皮下,有时延及肢体部 皮下有浆液浸润,切开水肿部流出深黄色透明液 体,间或杂有出血。咽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带 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高度急 性肿胀,上呼吸道粘膜卡他性潮红。
• 肺炎型:主要表现胸膜炎和格鲁布性肺 炎。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 液。整个肺有不同肝变期的变化,肺切 面呈大理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