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鉴定及含量测定56页PPT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蒸汽蒸馏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熟悉陈皮、丁香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一般鉴别方法;3.熟悉挥发油的单向二次薄层层析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一)仪器挥发油提取器电热套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圆底烧瓶(500mL)移液管(10mL、5mL)(二)试药陈皮丁香三氯化铁氨性硝酸银 2,4-二硝基苯肼碱性高锰酸钾陈皮油和丁香油对照品茴香醛浓硫酸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硅胶 CMC-Na三、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1.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ianco的果皮。
性温,味苦、辛。
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橘的栽培变种的果皮亦作陈皮入药;其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亦入药,药材称为青皮,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化学成分含橙皮苷(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水芹烯(B-phellandrene)等。
含挥发油2%以上,油中主成分为柠檬烯,含少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和川陈皮素陈皮油外观:淡黄色液体,气味独特的陈皮香气,比重0.8381-0.8431。
2.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
辛,温。
入胃、脾、肾经。
能温中,暖肾,降逆。
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
《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烯(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其中丁香油酚约占总挥发油的64-85%。
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版_吴剑峰)课件第十二章-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
•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 其含氧衍生物,包括醇、 酚、醚、醛、酮、酯等, 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 分,其中含氧衍生物是 挥发油生物活性和香气 的主要成分 。 • 如薄荷醇、柠檬醛、樟 脑等。
结构组成
芳香族化合物(1)
结构组成
• 大多数为苯丙素的衍生物,多具有6C— 3C的基本碳架。在挥发油中所占的比例较 大,仅次于萜类化合物 。
测定理化常数
鉴定
• 物理常数: 先测折光率,合格后,再测比 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 化学常数: (1)酸值-指示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的 含量。 (2)酯值-指示挥发油中酯类物质的含量。 (3)皂化值-指示挥发油中游离羧酸、酚类 和酯类物质的含量。
官能团的鉴定
鉴定
• 酚 类 三氯化铁试剂 • 羰基化合物 银镜反应 羟胺试剂 2,4-二硝基苯肼 氨基脲试剂 • 不饱和化合物和薁类 氯仿溶液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红色褪去 (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试剂,若出现蓝色、 紫色、或绿色:含薁类
HC CH CHO
H2C CH CH2
OCH 3
桂皮醛 cinnamaldehyde
丁香酚eugenol
OH
芳香族化合物(2)
OCH 3
OCH 3
结构组成
H3CO
H3CO
CH3 H OCH 3 H
H OCH 3
H CH 3
α-细辛醚(α-asarone)
β-细辛醚(β
–asarone)
脂肪族化合物
薄层色谱鉴定
鉴定
• 吸附剂: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 • 展开剂: (1)石油醚或正己烷:含氧者留在原点。 (2)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不含氧 者展至溶剂前沿。 显色剂:(1)通用显色剂 (2)官能团专属性显色剂
中药化学课件挥发油ppt课件
(Essential Oil)
概述 挥发油的组成 挥发油的通性 挥发油的提取 挥发油的分离 挥发油的鉴定 挥发油研究实例 薄荷油、莪术、吴茱萸、陈皮
概述
挥发油: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具有 挥发性、芳香气味、能随水蒸气蒸馏 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也称精油。
二氧化碳:临界温度31.04℃;临界压力73atp。
挥发油的分离
冷冻法 分馏法 化学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
冷冻法:低温(0℃或-20℃)析出固体。
薄荷油
粗脑
薄荷脑
薄荷油→-10℃下放置12小时→第一批粗“脑” → 继续降温至-20℃(24小时)→ 第二批 粗“脑” → 粗“脑”加热熔融 → -0℃下放 置 得较纯薄荷脑。
分馏法
利用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单萜(双键):三烯>二烯>一烯 含氧单萜(官能团):醚<酮<醛<醇、酯<酸 沸点:
单萜烯, 150-200℃,35-70℃/1333.2Pa 单萜含氧物,200-230℃,70-100℃/1333.2Pa 倍半萜, 230-300℃,80-110℃/1333.2Pa
SUCCESS
挥发油乙醚液
10%盐酸萃取
酸水层
碱化,乙醚萃取 蒸去乙醚
乙醚层
水洗,5%NaHCO3萃取
碱性成分 碱水层
(挥发性生物碱)
毒藜碱
CH3
N
CH3
CH3 N
CH3
川芎嗪
通性
颜色: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奥有特殊颜色。 气味:大多具有芳香气味,主要来源于芳香族的含
氧物。 形态:常温下为油状液体,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干燥叶、茎、果[1]。
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
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HP5890气相色谱HP5972质谱联用仪。
挥发油分析
1.结构与分析
结构与组成
脂肪族
甲基庚烯酮 癸酰乙醛 例如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methylnonyl-ketone),松节油中的正庚烷(nkeptane),桂花中的正癸烷(dacane)等.
芳香族
大多为苯的含氧或不含氧的衍生物, 例如:
苏合香油中的苏合香烯(styrene) 丁香油中的丁香酚(eugenol) 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醚(anethole) 肉桂中的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
穿 心 莲 的 含 量 测 定
ELSD的原理
大分子的光散射
散射光的密度与溶液中大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散射光的密度与溶液中大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如果单体形成二聚物, 如果单体形成二聚物 一个单体的散射光与其他 单体的散射光有一定的相位关系. 单体的散射光有一定的相位关系 二聚物的光强度是单体的二倍. 二聚物的光强度是单体的二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收载的挥发油有
八角茴香油(Oleum Anisi Stellciti) 肉桂油(Oleum Cinnamomi) 桉油(Oleum Eucalypti) 薄荷油(Oleum Menthae) (Oleum 丁香罗勒油(Oleum Ocimi Gratissimi) 满山红油(Oleum Rhododendri Daurici) 松节油(Oleum Terebinthimae) 牡荆油(Oleum Viticis Negundo)
同样薄荷油中薄荷脑的含量与其凝 固点也成正比关系.
2.10 氧化聚合 挥发油在空气中 久置或光线照射,会逐渐氧化变质, 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并失去 原有的香气,形成树脂样物质,也 不能随水蒸馏了.因此挥发油应装 满于棕色瓶中,密塞并低温贮藏.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作者:————————————————————————————————日期: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干燥叶、茎、果[1]。
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
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挥发油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2.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又称微波协助萃取技术,是在传统的有 机溶剂萃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萃取技术, 这种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可以克服 传统的萃取方法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表现出良好的发 1 展前景和巨大潜力。微波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高选 择性、经济(能源、人力、溶剂等方面)、改善环境和 产品质量、受热易分解成分也可使用等特点。 微波提取法的操作方法是将切碎的物料,与适宜溶剂 混合,置于微波设备中,接受辐射10s~100s。然后,将 药渣除去,提取液再经进一步处理即得目的物。例如:将 粉碎的薄荷叶与正丁烷混合置于容器中,经波短时间处理 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叶面上的腺体和脉管破裂,说明微波 处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与传统的乙醇浸提相比, 微波处理得到的薄荷油几乎不含叶绿素和薄荷酮。
四 课 堂 互 动
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还可
用哪些方法提取挥发油?
2. 结晶法分离纯化挥发油的优缺点?
五 知识拓展
1.从薄荷中提取分离挥发油还可采用下列方法
薄荷全草 水蒸气蒸馏 薄荷油 0℃~5℃ 冷置 过滤 油状物 薄荷脑
常压分馏,收集202℃~212℃馏分
150℃以下 150℃~200℃馏分 200℃~220℃馏分 250℃以上 倍半萜 (乙醛、异戊酸、异戊醇) 单萜 0℃~5℃冷析 薄荷脑
二、色谱检识
成分 极性小的烃类化合物 极性大的含氧萜类衍生物 显色剂种类 1%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或 香草酸—浓硫酸试剂 挥发油类各功能及显色剂 展开剂 石油醚、正己烷
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 方法 105℃加热,挥发油中各成 分显不同颜色
与功能基检识相关
编号
1 2 3 4 5 6 7
挥发油(“挥发油”文档)共56张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薄荷油
-10℃放置12小时
析出粗脑 (第一批)
加热熔融
油
-20℃冷冻24小时
析出粗脑 (第二批)
0℃冷冻 较纯薄荷油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次序不同进
行分离的。 沸点规律:1.碳原子数:碳多→沸点↑
2.双键数:多→沸点↑ 3.官能团:极性大→沸点↑ 酸 > 醇 > 酮~醛 > 醚 4.反式沸点 > 顺式
乙醚液 回收醚
酸性成分
水液
碱水液
油液
HCl,乙醚萃取
水层
醚层
回收醚
酚或弱酸性成分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⑴醇类成分的分离
常用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酰氯、丁二酸酐等 试剂使醇酰化,转为酸性成分,用NaHCO3水溶 液提取,然后再皂化即可得到原来的醇。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R R'
N-NH-CO-CH2N+(CH3)3X-(水溶性缩合物)乙醚提出具羰基组分H+
分解复原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⑶其它成分的分离
酯类成分——精馏或层析分离 醚萜成分——加浓酸形成烊盐易于结晶 具双键成分——利用Br2、HCl、HBr等试剂与双 键加成(这种加成产物多为结晶状态) 挥发油的几种分离方法可用下列流程表示:
①亚硫酸氢钠法(NaHSO3) ②吉拉德法(Girard)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⑵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①亚硫酸氢钠法(NaHSO3) 酸 或 碱
挥 发 乙 油 醚 液 +( 3水 %N溶 aH液 SO) 3 ( 加 水 成 溶 物 性 ) 水 解( 原 乙 醛 醚 或 液 酮 )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实验⽬的1.掌握⽔蒸汽蒸馏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熟悉陈⽪、丁⾹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般鉴别⽅法;3.熟悉挥发油的单向⼆次薄层层析⽅法。
⼆、仪器与试药(⼀)仪器挥发油提取器电热套玻璃仪器⽓流烘⼲器电热恒温⼲燥箱圆底烧瓶(500mL)移液管(10mL、5mL)(⼆)试药陈⽪丁⾹三氯化铁氨性硝酸银 2,4-⼆硝基苯肼碱性⾼锰酸钾陈⽪油和丁⾹油对照品茴⾹醛浓硫酸⽯油醚(60-90℃)⼄酸⼄酯硅胶 CMC-Na三、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1.陈⽪:为芸⾹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ianco的果⽪。
性温,味苦、⾟。
能理⽓健脾,燥湿化痰。
⽤于胸脘胀满、⾷少吐泻、咳嗽多痰。
橘的栽培变种的果⽪亦作陈⽪⼊药;其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亦⼊药,药材称为青⽪,能疏肝破⽓、消积化滞。
化学成分含橙⽪苷(hesperidin)、川陈⽪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芹烯(B-phellandrene)等。
含挥发油2%以上,油中主成分为柠檬烯,含少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和川陈⽪素陈⽪油外观:淡黄⾊液体,⽓味独特的陈⽪⾹⽓,⽐重0.8381-0.8431。
2.丁⾹:为桃⾦娘科植物丁⾹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燥花蕾,⼜名丁⼦⾹,⽀解⾹、雄丁⾹。
⾟,温。
⼊胃、脾、肾经。
能温中,暖肾,降逆。
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腹冷痛,痃癖,疝⽓,癣疾。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油。
《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油中主要为丁⾹油酚(Eugenol)、⼄酰丁⾹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烯(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兰烯(α-Ylangene),其中丁⾹油酚约占总挥发油的64-85%。
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李素(Rhamnetin)及⼭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
挥发油的测定方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附录Ⅹ D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 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 (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
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挠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干燥叶、茎、果[1]。
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
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HP5890气相色谱HP5972质谱联用仪。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干燥叶、茎、果[1]。
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
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HP5890气相色谱HP5972质谱联用仪。
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及水分的含量测定
实验一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及水分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掌握生药中挥发油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1、仪器挥发油提取器冷凝管圆底烧瓶(500ml)分析天平烧杯电热套2、材料桔皮(80g)三、实验步骤挥发油量(ml)生药中挥发油的含量(%)= 100%样品量(g)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并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二生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化学检出法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2.熟悉药材鉴定中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
3.掌握生物碱,羟基蒽醌、鞣质类、氰苷类、黄酮类的理化性质和定性检识反应。
二、实验主要材料、仪器及试剂:黄柏(苦参)、黄连、大黄、秦皮、黄连乙醇液、黄芩(槐米)、五倍子、儿茶、苦杏仁水浴锅、荧光灯、蒸发皿、锥形瓶、试管、微量升华装置。
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碘一碘化钾试液、浓硝酸、5%NaOH、稀HCl、乙醚、氨水、1%盐酸奎宁试液、明胶液、铁铵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冰醋酸、镁粉、苦味酸试纸。
三、实验内容:1.显微化学反应法:(1)取药材粗粉加适当试剂浸出,将浸出液滴于载玻片上,滴加适当试剂,加盖玻片,镜检观察反应结果。
取黄连乙醇液1滴,加浓HN03 1滴,镜检,观察结果。
(2)取药材的切片或粉末滴加适当试剂,直接观察呈现的种种颜色作为鉴别特征。
取大黄饮片,加5%NaOH l~2滴,出现什么颜色?再加稀HCl 1~2滴,又出现什么颜色?2.微量升华法:是利用药材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具体方法:取金属片,安放在有圆孔(直径约2cm)的石棉板上,金属片上放一小金属圈(高度约0.8cm),对准石棉板上的圆孔,圈内加药材粉末一薄层,圈上放一载玻片,在石棉板下圆孔处用酒精灯徐徐加热(火焰距板约4cm)数分钟,至粉末开始变焦,并有气化物发生,去火待冷,则有结晶状升华物附着于覆盖的载片上,将载玻片取下反转,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并可加化学试液,观察其变化。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干燥叶、茎、果[1]。
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
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HP5890气相色谱HP5972质谱联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