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读取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熟练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3.熟练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特征。
四、教具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
2.计算器。
3.投影仪,电脑(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知识讲解
通过投影仪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详细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距、海拔高度、峰、坡、谷等。
3.知识运用
(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取和分析,给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图,并提出问题:这个区域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是高原?
(2)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并写出分析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及改正自己分析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4.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请学生分组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5.作业
请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与等高线地形图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防止学生玩手机等行为分散课堂注意力。
2.要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课设计授课人:安静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观点;(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出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利用自己身旁的事物(比方: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经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读图、自己着手制图、剖析地图,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觉科学知识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2、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署名笔、直尺教课方法:解说法、演示法、实践学习教课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检测1、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导入新课察看我们四周的山,有的高有的低,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怎样把高低起伏表此刻平面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三、解说新课学生以《学法大视线》 P18 课前预习一为基础,预习书籍第 24 页至 25 页。
(一)地面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
算一算: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 米,新疆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55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8844-( -155)= 8999米(二)等高线学生阅念书籍第25 页图 1.36 等高线表示图,思虑并回答:1、等高线:(1)观点:在地图上,把海拔同样的各点连结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读取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等高线地形图实例、白板、彩色粉笔、教案;2.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谈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2. 教师使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划分方法;3. 教师讲解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 教师发放每组一份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尝试读取地形特点;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地方地势比较陡峭?哪个地方地势相对平缓?”等;3.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彩色粉笔和白纸,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并标注不同的等高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并讲解他们的观察结果;2.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材中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进行观察和绘制,并写出自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2. 提醒学生注意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要求。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并进行解读和绘制;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地形的立体模型制作,以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等高线地形图 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总结等高线的特点;2.学会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4.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等高线的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2.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
五、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2.相关概念理解:海拔: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等高线地形图: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线的特点:①同线等高;②同图等距(全图的等高距须一致);③闭合,不相交,重叠为陡崖;④密陡疏缓;⑤凸低为脊,凸高为谷;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4.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练习: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甲、乙两图均有错误。
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计算:①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读出数值,直接相减即可。
②非等高线上点的海拔及相对高度:(n-1)d < H <(n+1)d,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两点相对高度。
③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相关符号的含义;3. 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势高低;4.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图上连续连接等高点的线,它可以反映出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特征,对规划、建设、农业生产等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符号解析(15分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常用符号,如等高线、斜面等,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 绘制实例(2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课桌上绘制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地形特征分析(20分钟)展示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分析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特征,并学会利用地形图寻找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3. 实际应用(20分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意义。
4. 拓展延伸(15分钟)展示一些真实的等高线地形图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地形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地势高低。
四、教学设计理念1. 本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通过提问、探究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符号解析和实际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3. 通过地形特征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4. 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地理学科的拓展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地理概念,明确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2. 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3. 能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用途,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对该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含义。
教师向学生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使用等高线将地理高度描述和表示的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以及地形的特征。
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和解读地形图上的不同地貌特征,并讲解各种地貌特征所代表的含义。
4.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际地形图,教师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地形图为例,引导学生用绘图工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数据,进行实际绘制操作,检验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方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军事、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其他可能应用。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认识。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理数据,绘制一副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总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例为引导,使学生在观察地图的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掌握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我国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等高线地形图是描绘地形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地形、地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人教版》教材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形地貌;(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热爱与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判断和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4)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示范法:教师示范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3)实践法:组织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地理知识,然后以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地貌。
2.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5分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中的地形地貌,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观察地形、确定等高线间隔、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教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3. 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2.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等高线地形图的样本。
2.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工具:尺子、铅笔、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用途。
2.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包括地形起伏、地势陡缓等。
3.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例子,如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等。
三、练习(30分钟)1. 让学生练习读取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一个地形剖面图,注意标明地形起伏、高度差等。
四、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几个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的问题。
2. 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读取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信息。
但是,学生在绘制地形剖面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进行练习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引言地形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地形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起伏和地理特征。
而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等高线的方式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山脉、河流、高地、低洼等地形特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认知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这一重要的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引言等高线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示方式的地形图,它通过线条的连接来描绘出地表的起伏变化,使得地形特征一目了然。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常被用于展示地型高低、坡度陡缓等情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表地形。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势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形图的概述、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的作用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上地理特征的可视化表示。
它以图形和符号的形式展示了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岗地等地形特征。
地形图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还可以为地质勘查、土地利用规划、军事战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在地形图上,各种地形特征都会以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标示。
山脉通常用棕色或灰色表示,河流则用蓝色表示。
地形图的比例尺通常比较大,能够清晰地显示地球表面的细节。
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了解地势的起伏、山脉的分布、河流的走向等信息。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作用。
(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展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通过实地观察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概念讲解与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价值。
2. 观察实地地形: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观察地形,可以选择校园内的一个区域,或者选择周边的一个公园等。
学生需要观察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有关地形的特征,如山丘、沟壑、湖泊等。
这一过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观察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地实践能力。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 学生返回教室后,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 在黑板上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3) 学生根据实地观察所得的资料,尝试绘制简单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小组内进行比较与讨论,最后选择一份较好的地形图向全班展示。
4. 练习与巩固:(1) 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练习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可以选择不同的地形进行绘制,如平原、高山等。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老师也可以提供范例进行比较与指导。
5. 总结与答疑: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与技巧,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困惑,老师进行解答与指导。
三、教学资源及评价:1.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用于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与作用。
(2) 实地观察地形的场地。
(3) 基本绘图工具: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2. 教学评价:(1) 观察实地地形的记录与报告。
1.4.1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直线B.波浪线C.折线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简述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请简述等高线的判定方法。
(3)请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4.应用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请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和地形类型。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与解读,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在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和判断地形特征,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素质层面,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
-科技工具:利用地形建模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尝试制作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地形图和解码相关的书籍,如《地形图解码指南》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
-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形区域,利用地图册和实地考察资源,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研究和解读。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通过连接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的地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规划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人教版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起伏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作用和表示方式。
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根据地形图上的特征画出等高线、如何判断地形的变化等。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阅读、定位导航、山地旅行等。
让学生认识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地形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绘图、分析、判断等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与过程: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堂讨论。
问题为:“你们小时候去过哪些地方的山区?山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山区的地貌特征,并提出可能在地图上看到的地形线索。
(2)呈现:通过显示图片或模型图等形式展示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同时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询问:老师请学生依次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到了哪些线条?B. 你能看出这些线条的作用是什么吗?C. 你能猜测出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想法,并向全班展示。
(5)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给每组一副等高线地形图,要求:A. 在地形图上找出10个明显的等高线。
B. 标出其中两个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C. 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判断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征。
(6)展示:请学生把自己的地形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并比较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
(7)概念解释: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等高线的间隔、密集程度和形态特征等。
(8)操作训练: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等高线地形图,包括选择合适的间隔、观察地形线索、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9)总结:请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10)拓展:通过展示更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对不同地形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更独立的地形分析。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1)等高线地形图图片或模型图;(2)小组练习的等高线地形图;(3)学生的笔记和作业。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高度和地形变化的地图。
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曲线,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形平缓。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分析和地形测量的重要工具。
2.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实地测量地面高度,然后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简单、高度变化不大的地区。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地面上某些物体的高度,然后计算出地面高度,再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高度变化大的地区。
(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地形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地面高度,再绘制等高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非常复杂、高度变化极大的地区。
3.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分析地形的特征和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形高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度变化。
(2)地形坡度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计算出地形的坡度,通过等高线的间距和距离可以计算出地形的坡度。
(3)地形形态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的形态,通过等高线的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地形的形态特征。
(4)地形变化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反映地形的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特征。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讲授讲授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形变化。
2. 演示通过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在实地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测量和绘制,让学生亲身体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掌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一段: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记录了地球表面的形状变化。
它是利用地形和物化特征来表示地球表面形状变化的空间分布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观察和研究地形变化的重要工具。
第二段: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游戏等形式深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指导旅游、指导航行、识别地质构造等。
第三段:设计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实践活动。
从理论上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并对地形图的构成元素和读图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完成实际问题,比如绘制路线图、分析地形变化等;通过地形实景、模拟地形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第四段: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还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用当今最新的等高线地形图数据来展示地形及其变化,并通过比较不同地形图,突出地形变化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形、表格、模型等,充分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信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段:总之,设计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实践活动,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丰富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最终,学生能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识别常见的山体部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形照片与等高线地图的观察、对地形的模拟,能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在地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三、教学方法:指导自习法演示法比较法四、教学过程:[视频导入] 通过观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从而思考我们如何将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表现在地图上,那就要用到等高线地形图。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怎们绘制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
(一)相关概念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关系。
讲解: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也就是说,海拔是一个高度值。
在这幅图上,A点的海拔有多高?B点的海拔呢?答:A点海拔2000米,B点海拔1500米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那么这幅图上AB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多少?如何计算?答:用A点的海拔减去B点的海拔,等于500米。
也就是说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想一想:地图是平面的,我们怎么能在地图上看出地表的高低不平呢?我们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表的高低不平。
什么是等高线,它是怎么来的?提问后出示动画并讲解等高线的定义:1.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都是相等的,我们叫它等高距。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等的。
3.接下来我们用等高距相同的几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线垂直落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出示:地形与等高线疏密关系的图片,说明同学们看右边的山峰,又高又陡,它的等高线就比较密集;而左边的山峰,比较低缓,它的等高线就比较稀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
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
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
集水线。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 ×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