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神奇的水》说课陈敬凤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科学《神奇的水》获奖教学设计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一、设迷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的课件上没有课题。
老师想考考大家,今天上课的内容就在下面的一个谜语里,有没有信心猜出来?2.好!请看(出示:一种好东西,无色又无味,用手抓不住,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这么多人猜出来了,好!一起说。
对,你们猜得没有错,就是水。
(课件出示:水)3.世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
如吃饭、洗澡等等。
谁愿意说一说你所认识的水是什么样的?4.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但老师想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神奇的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水有没有神奇的现象,好吗?(板书:神奇的水)二、探究新知。
实验一:(毛细现象)1.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说明水流的方向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会向低处流去呢?想不想做实验了解了解?2.好!实验的名称叫:会“爬”的水实验材料:一杯红色水,一张条形纸巾、一张报纸。
实验步骤:(1)从1号信封中拿出一张下面画有蓝线的条形纸巾。
(2)握紧纸巾的上部插入红色的水后,手保持不动。
(3)组内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实验结束后,把纸巾放在报纸中央,然后坐好。
温馨提示:为保证实验效果,把纸巾蓝色线以下的部位垂直放入水中,手保持不动。
3.我们先猜猜把纸巾插入带红色的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真的是这样吗?好!让我们一起开始做实验吧。
4.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把刚才做实验的纸巾上来给大家看看,讲一讲你看到的现象?请手比画一下,这位小老师非常帮。
谁还愿意上来再讲一讲?大家都看到了红色的水顺着纸巾往上爬,本来我们只把这么点纸放入红水中,可为什么上面这么多会潮湿呢?5.有同学说水是被“吸”上去的,我们换一个字更形象点“爬”,同意吗?粉笔一部分放入水中,水也能爬上去吗?那我们做实验看一看,请操作员从1号信封中拿出一支粉笔,实验要求和刚才一样,现在开始做。
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教案
学校: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三学科:科学
课题
神奇的水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有பைடு நூலகம்
精
讲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
1.情景导入,老师创设了一个魔术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魔术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或想研究的问题。
2.探究交流,首先是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红墨水的水,让学生想办法让水往高爬,一来是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来是为毛细现象的特征出现,作铺垫,当学生一时想不到让水自已往上爬时,教师适时出示餐巾纸,有了抓手,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唤醒,办法有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陈列给学生,充分给了学生的思维的空间,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3.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水的问题,让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
有
训
练
1、列举水的特性
2、关于水,我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
学
反
思
1、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6篇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6篇怎样的老师才能够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教案也可以用于老师之间相互分享教学心得,形容良好的教师之间的友谊。
一篇好的教案包括哪些要素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观看图片,提问: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2、你们觉得它们长的像吗?3、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小时候一个样,长大后又是一个样?二、幼儿欣赏图片、观察回答问题:1、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小时候像什么?长大后又变成了什么?3、幼儿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三、蚕宝宝的食物--桑叶教师: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是不是每种树叶都吃呢?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四、蚕的作用大1、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是做什么的呢?2、幼儿欣赏图片--蚕丝织物3、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那么多。
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蚕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五、幼儿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师布置任务,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
2、树立科学的观点,知道指纹的作用。
3、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教师)各种指纹图和有关指纹的资料、双胞胎照片、报纸一张、《黑猫警长》动画片片段三、活动过程1、观看动画片片段,引发幼儿兴趣⑴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朋友(出示黑猫警长的头像)黑猫警长正在调查一宗特大的盗窃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⑵观看片段,黑猫警长他们找到了罪犯留下的痕迹⑶出示幻灯片:指纹图片这就是罪犯留下的印迹?是什么?(指纹,并将汉字贴于黑板)对,黑猫警长就是通过指纹找到罪犯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流动性等。
2.探究水的化学变化,包括水的凝固、蒸发、溶解等。
3.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循环。
4.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活动材料:清水、食盐、蓝色食用色素、透明塑料瓶、冰块等。
2.展示材料:有关水的图片、课件、小视频等。
3.布置教室:教室要保持清洁,台面整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操作空间。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3.1 导入与热身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心目中的水。
引导学生讨论画出的水的颜色、形状、流动性等。
引人注意到水的物理性质,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也可以很有趣。
反思:本节课程的导入相对轻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3.2 实验探究3.2.1 “神奇”的水实验材料:蓝色食用色素、透明塑料瓶实验步骤:1.在透明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清水,加入蓝色食用色素,轻轻摇晃,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2.再加入适量食盐,轻轻摇晃,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实验表现:水的变化效应让学生感到惊奇,充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水的物理性质和水和其他物质的反应。
反思: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
3.2.2 探究水的凝固实验材料:冰块实验步骤:1.将冰块放置在透明塑料瓶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将瓶子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冰块的变化。
实验表现: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引导他们体验物质的冻结,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反思: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
3.3 知识巩固通过学生回归实验,总结归纳水的物理性质、水的化学变化和水的重要性及循环等知识。
同时展示有关水的图片、课件、小视频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水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学生在回归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巩固知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9神奇的水》-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 神奇的水_苏教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 神奇的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是继?观察水?一课之后 ,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认识的根底上 ,带着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外表张力等神奇现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拟完整的认识。
〔一〕认识毛细现象师: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大家想过没有水会不会从低处往高处爬呢?教师演示实验:〔出示一条白色毛巾 ,装有红色水的水槽〕把它白毛巾下端垂直放进水中 ,让学生观察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毛巾湿了。
生:毛巾一端入水时 ,水沿着毛巾的下端往跑。
师:看到这些 ,你想说些什么呢?生:水是怎么爬上毛巾的?生:水为什么会从低处往高处爬?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 ,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只有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 ,学生才会发挥出全部的主动性。
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 ,让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 ,质问自己和同伴 ,甚至是质问老师 ,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 ,你们还看见过哪些类似毛巾的现象呢?生:放入水中粉笔。
生:放入水中的衣服。
生:下雨时裤腿湿。
生:墙角的砖……师:你知道的真多!你们认为水沿着这些物体往上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猜测:这些物体也许有管道。
毛巾、衣服有孔。
问题明确后 ,要鼓励学生“敢想〞 ,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测。
所以教师要通过提前预测结果的活动等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师:〔重复学生的答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用桌子上的材料来做一做 ,试一试 ,看看我们会发现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实验一:以下材料中 ,水能沿着上升的打√ ,不能上升的打×材料名称粉笔玻璃面纸能否往上爬2、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引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如何上升;物体外表有什么不同;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引导3、汇报实验现象:师:刚刚 ,老师发现大家做的都非常认真 ,现在谁愿意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呢?生:有的放入水中水不会上升;有的放入水中水会上升生:玻璃放入水中水不会上升;粉笔、面纸放入水中水会上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水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1.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第二章:活动重难点2.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2.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的神奇变化。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物质准备:水、杯子、盐、糖、颜料、冰块等。
3.2 环境准备:宽敞的实验桌、充足的光线、舒适的座椅。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导入:教师出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4.2 探索水的神奇: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系列实验,如盐水、糖水、颜料水等,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4.3 分享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关于水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生活中的用水场景、尝试制作冰块等。
5.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水的神奇”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5.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水的神奇”实验角,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水的相关知识。
6.2 实验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水的神奇变化。
6.3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6.4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第七章:活动步骤7.1 第一步:教师出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7.2 第二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系列实验,如盐水、糖水、颜料水等,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7.3 第三步: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7.5 第五步:教师布置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1. 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两个透明杯子、水、盐、糖、色素、冰块、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操作区域。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两个透明杯子中的水,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等。
2. 实验一:水的溶解现象(1)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盐,邀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2)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糖,邀请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盐和糖加入水中后会消失?3. 实验二:水的颜色变化(1)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滴色素,邀请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2)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冰块,邀请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加入色素和冰块后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4. 实验三:水的流动(1)用吸管轻轻吹气,使第一个杯子中的水表面产生波纹。
(2)邀请幼儿用吸管尝试吹动第二个杯子中的水。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水会随着吸管的吹气而流动?1. 邀请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延伸: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水在其他场合中的应用,如植物浇水、洗手等。
3. 教学延伸: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水的其他性质,如水的蒸发、水的净化等。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水性质的理解,探讨水的三态变化。
2.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七、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两个透明水箱、水、冰块、热水、石头、树叶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实验操作区域,确保幼儿安全。
八、活动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特性和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活动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发现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透明容器、清水、各种颜料、滴管、实验记录表。
2. 材料:画纸、画笔、棉花、冰块、热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透明容器中的清水,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
2. 实验一:水的变色1) 向透明容器中滴入颜料,观察水颜色的变化。
2)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 实验二:水的过滤1) 将画纸放在容器上方,用滴管滴入颜料水,观察画纸上的颜色变化。
2) 邀请幼儿讨论:为什么画纸上会出现颜色?4. 实验三:水的凝固与融化1) 在容器中放入冰块,观察水的凝固过程。
2) 取出冰块,观察水的融化过程。
3) 邀请幼儿描述实验现象,并用词语“凝固”、“融化”表达。
5. 实验四:水的蒸发1) 在容器中倒入热水,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2) 邀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四、活动总结:1. 回顾本次活动的实验,引导幼儿总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
2. 强调实验过程中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在家中进行有关水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设立“水的秘密”展示区,展示幼儿作品的实验过程。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水的神奇”探究角,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六、活动目标:1. 加深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性、流动性、溶解性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七、活动准备:1. 教具:两个透明容器、清水、盐、糖、食用油、实验记录表。
2. 材料:小勺、滴管、搅拌棒、棉花。
八、活动过程: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幼儿关于水的性质。
2. 实验五:水的溶解性1) 在一个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发现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
2. 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水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塑料杯、一瓶水、一块橡皮泥。
2.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水的故事、图片等教学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2. 观察水的特性: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性等特征。
3. 实验一:漂浮实验(1)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幼儿将橡皮泥放在塑料杯上,将塑料杯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漂浮现象。
(3)教师提问:为什么橡皮泥能漂浮在水面上?4. 实验二:溶解实验(1)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幼儿将一些盐放入塑料杯中,加入水,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3)教师提问:为什么盐能溶解在水中?5. 分享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共同探讨水的奥秘。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关于水的主题墙饰,引导幼儿持续关注水的话题。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一些关于水的实验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水的认识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双雨靴、一个小水桶、一把铲子。
2. 教师准备一片泥地或者沙地,以及一个积水池。
3.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水循环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述一个关于水循环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观察水循环: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积水池中的水,引导幼儿发现水会流动、蒸发等现象。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猜一物质。
生:水。
师:对,你们猜得没错,就是水。
(师板书:水)如果老师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将板书填充为“神奇的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水有哪些神奇之处?生:水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来发现,看看水有没有神奇的现象,好吗?[看似普普通通的水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教师通过“神奇”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并带着问题投入研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师:看,现在我的手中拿着什么,一是杯子,二是硬币,通常我们会用杯子做什么?生1:用它来装水。
生2:用它装饮料。
师:如果要往杯子里装水,你们认为怎样才算把杯子装满呢?生1:平了杯口。
生2:让水从杯子里溢出一点。
(教师演示把杯子装满水)师:杯子能装水,你们认为硬币能装水吗?生1:能。
生2:不能。
师:你能说说不能的理由吗?生:我认为杯子是凹进去的才能装水,而硬币是扁平的,所以不能装水。
师:请赞成硬币能装水的同学举手(清点人数)现在就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我是怎样往硬币里装水的(出示自制滴管)这是一支我们平常喝果汁、牛奶时,使用的塑料吸管,但它的一端我们用透明胶缠住了。
使用时首先挤压吸管,放入水中松手,再拿出时吸管内已经有水,然后,把吸管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硬币上,这样硬币就能装水了。
看来硬币是能够装水的啰。
师:接下来你们又要作一个猜想,这样的五分钱硬币最多能装多少滴水?生1:五滴。
生2:最多八滴。
生3:十滴以下,五滴以上。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中最多的滴数记录在黑板上)〈板书:猜想:10滴〉[“怎样才算把杯子装满”为下面将开展的实验作了铺垫。
教师的示范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并没有几位学生相信硬币能装水,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老师怎样在扁平的硬币上装水。
老师只是做了一下示范,学生看得聚精会神的,一下子就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课堂内,并对“硬币装水”产生浓厚的兴趣。
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神奇的水》教学案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水的性质(语言、文字或图画)。
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细致观察、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2.在实验中,养成合作和交流的习惯;体验或分享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
教学难点:理解水“会爬”和水的“团结”。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滴管1支、布条、白粉笔、塑料直尺、棉签、报纸等。
教师准备材料:滴管、红水、红墨水、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杨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生:想。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巾和一杯被染成红色得水。
现在我把纸巾的下端放入水中,请你们仔细看,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演示。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水一下把纸巾染红了。
生:我发现水向上蔓延了。
生:我发现水沿着纸巾往上爬。
师:咦,以前我们只知道水往低处流,可今天这水怎么会向高处走呢?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生:想。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第三课,《神奇的水》师:看到纸沿着纸巾往上爬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我想知道水是怎样往上爬的。
生:我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生: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往上爬。
师:大家的问题真不少,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呢?生:做实验。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现在请组长很快地拿出材料和中的材料,让大家看看有什么?生:有布条、铁丝、粉笔、纸巾、棉签、直尺。
师:如果把这些材料也放入水中,能否出现和纸巾一样的现象呢?请大家很快的猜测一下,把认为能的放在左边,不能的放在右边,同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比一比,看哪一组的速度最快。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
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猜测的结果和大家分享?第三组:我们组猜测粉笔、布条、纸巾能让水往上爬,铁丝、直尺、棉签不能。
神奇的水公开课教案
2013年全县小学科学优质课竞赛教案设计《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执教:合水镇坪峨小学陈丽丽【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能用语言、文字和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试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
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纸巾、烧杯、红墨水、滴管、布条、细玻璃棒、粉笔、塑料尺、曲别针、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神奇的物体,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揭晓谜底:一朵神奇的花。
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水往哪里流?二、探究过程(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1、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
2、扩展思维:除了纸巾外,我们桌上的物体还有哪些也能使水向上“爬”呢?(1)学生猜测。
(2)学生用其它物品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
(3)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
(4)教师演示:把一滴红色的水滴入粉笔上,让学生观察。
3、师生小结:科学家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水的毛细现象)4、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水的毛细现象呢?(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
大班神奇的水教案
大班神奇的水教案大班神奇的水教案(通用15篇)大班神奇的水教案篇1设计意图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教育界共同重视的问题。
水——神秘宝贵的物质;动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爱之物。
出于孩子喜欢水的天性,在玩水时的情绪更加高涨,顽皮的孩子在洗手时也想方设法变着法子玩水。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利用玩水作为加强环保教育,萌发孩子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失为是一条良计,于是在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便设计了《神奇的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在体验玩水的乐趣的同时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创造性地将沉的物体变成浮,浮的物体变成沉。
2、提高孩子咨询、交流、上网等查找资料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
3、知道动植物及人类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管理不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4、通过了解水资源的短缺,萌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5、了解水污染,激发幼儿从小树立防治水污染的愿望。
活动准备1、师生自带各种无毒无害的玩具,例:充气泳具、皮球、各类积木、橡皮泥及各种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
2、大而深水桶两个以及可以改变物体改变沉浮现象的物品。
(泡沫、锁等)3、师幼分头查找资料。
4、视屏展示仪、大屏幕以及关于水的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一、玩水。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师:那大家做好玩水准备了吗?师:待会儿啊,玩水时你们会不会和好朋友讲讲玩水的感觉呢?师:好……带上你们自己喜欢的玩具出发吧!(孩子们体验、交流玩水的乐趣。
)二、引导孩子观察"沉"、"浮"现象,启发孩子改变"沉"、"浮"现象。
师:小朋友,玩水时我们都用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那你们有发现自己的玩具放到水里后,有什么不同呢?师:什么东西浮到水面上了?什么东西沉到水底下了呢?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将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让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东西让它浮起来,如果需要的话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东西。
(整理)小学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2.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
3.进一步训练科学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2.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科学的习惯。
2. 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玻璃杯若干个个、水、硬币、滴管若干、红墨水、蓝墨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我们上节课了解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水【板书:神奇的水】同学们都听说这样一句话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看看水总往低处流吗?看老师演示试验:拿一个玻璃杯,准备好一杯有颜色的水杯。
和一张纸巾。
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使水从低处往高处流?教师用粉笔吸墨水,墨水沿着粉笔细孔向上爬,最终吸干了滴下的墨水.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者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潮湿的墙根土坯或者砖头里面的细孔将地面积水或者土壤里的水吸上来,导致墙根潮湿。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的现象。
1、给植物浇水,2、砖块吸水,3、毛巾吸汗,4、粉笔吸墨水。
5、海绵吸水6.棉布吸汗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 教师出示一枚硬币,提问:这是一枚硬币,平时大家都用来买东西,今天我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学生讨论各抒己见】2. 如果我在硬币上滴水,你们猜滴多少滴,水不会漫到桌上?3. 学生猜测并记录下来。
师(出示:记录表)待会实验前请各组现将预测记录在表格中。
师:大家想不想也做这个实验呢?好。
4.教师演示并讲解:首先介绍一下习滴管使用方法,并先练习滴管取水和吸水。
5.师介绍具体方法:滴管离硬币近一些,慢慢地滴,要滴在中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一、导入
1、猜谜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好!请看谜面(课件1)
师:这么多人举手,一起说,谜底是什么?板书:水
2、复习旧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
如吃饭、洗澡你知道水是怎样的物体?
生:(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二、新授
(一)研究水的毛细现象
1、激趣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略)
师:自然状态下水是往低处流的,你有没有见过水往高处“爬”呢?(等待学生思考)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实验,能亲眼看到水往高处“爬”的现象。
想不想做这个实验?
2、实验指导
要先做这个实验,首先要知道做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请看课件(课件2)
实验材料:一张折叠过的餐巾纸
实验步骤:1.准备一杯水
(解释:这是一杯自来水,为了便于大家的观察,在里面加了点红墨水。
)
2.把餐巾纸垂直插入水中
3.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实验完成后把餐巾纸放在旧报纸上
3、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看到水往上“爬”了吗?
生:(略)
师:板书“爬”。
怎样“爬”给描述一下
生:(略)
师:这种现象神奇吗?
生:神奇。
师:板书“神奇的”。
(暗示学生齐读课题)
5、研究水往上”爬'的条件或原因
师:水能沿着餐巾纸往上爬,能沿着布条、粉笔、玻璃片往上爬吗?盒子里有材料,大
家试试。
学生实验
交流(水在布条、粉笔、餐巾纸上都能往上爬,而玻璃片却不行。
)
师:我们看到了水在布条、粉笔、餐巾纸上都能往上爬,而玻璃片却不行。
为什么呢?
找找原因吧!(提示:比较各种材料的结构)
师:个别指导:把布条展开对着光看看,把餐巾纸撕开看看,把粉笔折成两半看看。
师:你们有发现吗?
生:(交流)。
师小结:水之所以能够“爬”上去,秘密就在这些小孔、小缝隙上。
如果玻璃片上也有孔隙,水会“爬”吗?——你有没有办法使玻璃片有孔隙?
生:(用两片合在一起)。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我事先已在玻璃片上贴了胶带,把有胶带的一面合在一起,玻璃片
之间就会有空隙,水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吗?大家再实验一下。
生:实验,观察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什么?
生:(水能沿着……)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师做实验(在餐巾纸上滴一滴红色的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水向四周扩散)。
6、揭示“毛细现象”
师:水会沿着材料的孔隙往上爬,会沿着这些孔隙向四周扩散,科学上把水的这一神奇
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什么叫毛细现象呢?科学家是这样说的。
(出示课件3)齐读
7、应用
师:(出示课件4)没有下雨,墙根为什么会潮湿呢?你能用刚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
象吗?
师:(出示课件5)小明同学在写钢笔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漏出的一滴钢笔水在本子
上,你认为怎样处理最方便最科学呢?
师:桌子上有水了,用毛巾抹一抹,这也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请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过渡:上面,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想继续研究吗?
(二)研究“团结”的水
1、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一杯水,观察一下水面和杯口是否相平?如果往杯子里放2枚
回形针,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
生:(预测)
师:你们估计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看谁猜得最准。
学:(预测)
师: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2、实验指导(课件6)
研究内容:“团结”的水
实验材料:一杯水、回形针。
实验步骤:
(1)观察装满水的杯子,水面是什么样子。
(观察时注意视线和杯子的口在同一个水
平面上)如果水面没有和杯口相平,用针筒加水,直到水面和杯口相平。
(2)拿出回形针放到杯里,每次只能放一枚回形针,直到水溢出来为止。
(3)边放边数,能放了多少枚回形针,并观察水面的形状变化。
(老师强调一点,如果放10枚回形针水没有溢出来,放第11枚回形针水就溢出来,那
么,放回形针根数应该是10枚)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准确,所有同学不能摇晃桌子,以防水溢出。
(学生实验)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交流:
师:告诉我,你们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
生:(略)
师:有没有同学观察过在放回形针之前之后,水面形状的变化?(指名说)水都超出了
杯口上面了,还没有溢出来,说明什么?(暗示:指团结的水)生:(水很团结)
生:(表面呈弧形,好像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
)
生:(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
5、小结、板书:表面张力(课件7)齐读
6、应用
(课件8)、(课件9)解释一草叶上的露珠是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成为圆球状,
(课件10)解释一水邑在水上滑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支撑。
三、总结
1、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水的哪些神奇之处?
生:会“爬”、一(水的毛细现象
生: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