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及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研究材料]
体温的观察和护理教案

1. 解释概念:间歇脉、短绌脉、
达标检测 2.高热病员退热期提示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是( )
( 5 分钟) A.皮肤苍白、寒战 C.大量出汗,疲乏无力
B.脉搏细速,四肢湿冷,出汗 D.脉搏增快,面部潮红
布置预习 1、正常脉搏的评估 ( 2 分钟) 2、正常呼吸的评估
课后记
对体温的观察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体会,并不陌生,但要想正 确评估并能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就需要认真的观察并熟练掌握 并能灵活应用
分为测腋温法、测口温法和测肛温法 (五)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1、体温计的消毒 2、体温计的检测 相差 0.2℃以上或体温计有裂痕,即不能使用。
三、课堂小结
见首页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五、布置预习(指出具体要求)
4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过高
1、原因
2、发热过程
3、临床分度
4、常见热型
5、体温过高的护理
(二)体温过低
1、原因
2、体温过低的护理
三、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四、体温的测量方法
五、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副板书
5
2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及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利用设疑的方式,同学们有过体温高的时候吗? 知道体温的变化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进入本次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指 T P R BP (板书)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指机体内部的温度,相对恒定
F=C×9/5+发热程度的划分
达标教学
( 80 分钟)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是指人体内部的基本生理功能状态的反映。
它们可以提供关于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并帮助医护人员做出诊断和评估患者的情况。
因此,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是提供基本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和护理这些生命体征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体温是指人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热量产生和散发的平衡状态。
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并将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上。
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退热药物或保暖措施,以帮助恢复体温到正常范围。
其次是脉搏的观察和护理。
脉搏是指血液在动脉中通过的脉动。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并记录每分钟的脉搏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如果脉搏过快或过慢,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安抚患者、增加液体摄入或给予心脏药物。
第三是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呼吸是指氧气通过鼻子或口进入肺部,然后二氧化碳通过肺部呼出的过程。
护理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的胸部的起伏或听诊呼吸音,并记录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范围是12-20次/分钟。
如果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或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
最后是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
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降压药物或增加液体摄入。
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应具备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应善于沟通和交流,及时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是提供基本护理的重要环节。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和护理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的标准和步骤。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测量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耳朵或额头等部位进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清洁。
2.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范围因年龄、性别和测量部位而异。
一般成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C至37.5°C。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正常体温范围可能稍有不同。
3. 异常体温的判断异常体温的判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测量结果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0.5°C以上可被视为异常。
4. 异常体温的分类异常体温可分为以下几类:- 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伴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 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寒战、血压下降等症状。
- 高热:体温超过39°C,可能导致中暑、抽搐等严重后果。
- 间歇热:体温在正常范围和发热范围之间波动,可能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表现。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患者的护理- 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提供适当的环境温度和通风。
-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如扑热息痛。
- 提供舒适的床上用品,保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
2. 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提供温暖的环境,使用电热毯或暖气设备。
-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身体能量供应。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注意保暖措施,如给患者穿暖衣物、使用保温毯等。
3. 高热患者的护理- 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给患者冷敷、使用降温药物等。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观察患者的神志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防止脱水和体力消耗。
体温异常及其护理措施

体温异常及其护理措施引言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体温异常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一些内外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体温异常的一些常见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护理措施来应对这些异常。
体温异常的原因体温异常可以分为体温升高和体温降低两种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起体温异常的原因:1. 体温升高的原因•发热:感染、炎症等疾病可以导致体温升高。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暴露过久,身体无法有效降温,导致体温升高。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会导致机体温度升高,例如抗生素或抗癫痫药物。
2. 体温降低的原因•高原反应:长时间置身于高海拔地区,缺氧会导致体温降低。
•低体温症:在寒冷环境下暴露过久,身体无法有效保温,导致体温降低。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会导致机体温度降低,例如抗抑郁药物或镇静剂。
体温异常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体温异常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恢复体温平衡。
1. 体温升高的护理措施•保持清凉环境:将患者放置在清凉的环境中,如开启空调或使用风扇等,有助于降低体温。
•补充水分:提供充足的水分以补充流失的液体,并通过多饮水来帮助降低体温。
•退热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
2. 体温降低的护理措施•保暖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保暖措施,如增加室内温度、给予暖气垫或保温毯等。
•补充热量:通过摄入高热量食物或饮料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帮助提升体温。
•医疗干预:在严重体温降低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体温调节设备,如加温毯或体外循环等。
结论体温异常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以是体温升高或体温降低。
了解导致体温异常的原因对于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体温异常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保持清凉环境、补充水分、提供退热药物等措施来应对体温升高;通过保暖措施、补充热量和医疗干预等措施来应对体温降低。
必要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体温异常及其护理措施,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教案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教案教案标题: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异常体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3. 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正常体温范围,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体温范围。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观察和记录体温对于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教学主体:3. 解释异常体温的原因,如感染、炎症、代谢问题等。
4. 介绍不同测量体温的方法,如口腔、腋下、肛门等,并讲解每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
5. 演示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并强调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6. 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体温变化,包括测量时间、体温数值、测量部位等,并提供示例。
实践操作:7. 分组进行体温测量实践操作,学生互相观察和记录体温变化。
8.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讨论与总结:9. 引导学生讨论异常体温可能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根据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0.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异常体温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护理措施。
作业:1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家庭成员或亲友的体温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教学辅助:-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体温计- 教学板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方法的正确与否、观察和记录体温变化的准确性等。
-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观察和记录异常体温以及护理措施的理解程度。
拓展:-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疾病或病症引起的异常体温变化,并探索相应的护理方法。
- 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体温异常症状,如发热、低体温等,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案撰写时可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年龄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的监测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包括T、P、R、BP,神志和瞳孔。
因此,观察、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基本技能。
一、体温的观察与测量一、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撒热保持动态平衡。
<一> 正常体温的观察:体温的正常值不是一个具体的点,而是一个范围。
正常值:口温:36.3-37.2°C 直肠温度:36.5-37.7°C(比口温高 0.3-0.5°C)腋温:36-37°C(比口温低 0.3-0.5°C)生理变化:可随年龄、昼夜、性别、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在正常范围之内。
年龄:新生儿波动较大,儿童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昼夜: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点时体温最高,但波动不超过0.5°C。
性别:女性稍高。
其他:日常活动中的运动、沐浴、进食、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
<二> 异常体温的观察:1.发热:发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发热程度的划分:低热:37.3 -38 °C 中热:38-39°C高热:39-41°C 超高热:>41°C (2)发热的过程:体温上升期、发热持续期、退热期(3)热型:a、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C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不大于1°C,常见于急性传染病、伤寒等。
b 弛张热:T>39°C ,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1°C,最低仍高于正常,常见于败血症。
C、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且有规律、间歇数小时,一天或两天,常见于疟疾。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或者低于正常范围(36℃),通常是身体内部发生了某种疾病或者病理变化的表现。
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体温异常,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 口腔测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水银体温计,将温度计放置在口腔底部,嘴唇紧闭,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腋下测温:将温度计放置在腋下,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身体两侧,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耳温测量: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将耳温计插入患者耳道,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直肠测温:使用数字体温计,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直肠,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2. 体温评估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36℃-37℃。
- 低体温:体温低于36℃,可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低温症、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
- 高体温:体温高于37℃,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感染、发热性疾病、中暑等问题。
-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8℃以上,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炎症反应等问题。
- 高热伴寒颤:体温快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寒颤、头痛等症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败血症等问题。
3. 体温评估步骤- 确定测量体温的方法和频率。
- 在测量前,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 根据测量方法进行体温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 分析体温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 根据体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低体温的护理- 提供充足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使用电热毯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寒颤、乏力等。
- 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饮食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 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温度,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2. 高体温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敷、赋予退热药物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提示身体浮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定期测量体温: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可以选择口腔、腋下、耳温、直肠或者额温等测量部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
2. 记录体温数据:测量完体温后,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体温数值。
记录体温数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
3. 分析体温变化:根据患者的体温数据,分析体温的变化趋势。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者降低,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1. 降温护理:当患者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降温护理:- 赋予患者解热药物:根据医嘱,赋予患者适当的解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给药时间,避免过量或者过频使用。
- 体温调节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或者腿部,匡助降低体温。
- 注意水分摄入:赋予患者足够的水分,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可以赋予患者冷开水、温开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
2. 升温护理:当患者体温降低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升温护理:- 提供温暖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暖。
可以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等设备提供额外的温暖。
- 赋予热饮食物:赋予患者温热的饮食,如热粥、热汤等,增加体内热量的摄入。
- 注意保暖:给患者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的部位,避免热量散失。
3.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数据,观察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
如果体温仍然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1、了解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2、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3、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 4、熟悉常见热型 5、熟悉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6、掌握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7、掌握体温的测量及记录
1
生命体征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 是衡量机体身心情况的可靠指标。
• 2、发热临床分级:(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二、体温评估- 1 ℉) 37.3 ~38.0℃ (99.1~100.4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100.6~102.2℉) (102.4~105.8℉) (105.8℉以上)
T持续 > 41 ℃——永久性的脑损伤 T持续 > 42 ℃——休克 T> 43 ℃——很少存活
3 7
11 15 19 23 3
7
11 15
60/36℃
40/35℃
不 升
20/34℃
120/39℃
v
○
100/38℃
80/37℃
60/36℃
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 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 C.请医生处理 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E.立即饮水 (A)
4、常见热型
间歇热
特点: 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 小时或更长,然后 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 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 交替出现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一定规 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
异常体温的护理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肿瘤
E.疟疾
能力测试
X1型题:
马某,高热、昏迷,护士为其测量腋下温 度,检视读数为35 ℃以下,估计体温不升 的原因可能是
A.病情危重
B.测量时上肢未夹紧体温计 C.腋部汗液未擦干 D.体温表故障 E.测量时间少于10min
课后预习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 作用部位 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 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 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 要素三: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 作用结果 超过正常值的 0.5℃或一 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 昼夜波动在1℃以上。 高
能力测试
A1型题:
1.以口腔温度为划分标准划分低热范围是 A.36.0 ℃ B.36.8-37.3 ℃
C.37.5-37.9℃
D.38.0-38.5 ℃
E.38.5-39.0 ℃
能力测试
A1型题
2.适宜测量口腔温度的病人是 A.昏迷 B.婴幼儿腹泻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痔疮术后
E.精神病
能力测试
3.影响因素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
超过0.5-1.0℃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分级
理解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 (一)体温过高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异 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常 1. 定义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超过正 体 要素一:病因 常值的0.5℃或一昼夜波动在 1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 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 温 ℃以上。 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要素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引言概述: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异常体温可能是一种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身体问题的信号。
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我们需要了解其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异常体温的原因1.1 疾病感染: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异常体温的常见原因,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1.2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会导致体温升高或降低,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身体的温度调节机制产生影响,导致异常体温。
1.3 环境因素:极端的气温、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都可能导致体温异常。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会对身体的温度调节产生影响。
二、异常体温的症状2.1 发热:异常体温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即体温升高。
发热可以伴随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2.2 寒战:在异常体温降低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寒战的症状,即身体发抖。
2.3 皮肤变化:异常体温也会导致皮肤变化,如发红、出汗或干燥。
这些变化是身体对体温调节失调的反应。
三、异常体温的处理方法3.1 评估病情:对于出现异常体温的患者,首先需要评估其病情。
了解病史、体征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定异常体温的原因。
3.2 控制体温:根据异常体温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体温。
对于发热患者,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对于寒战患者,可以给予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或穿暖和的衣物。
3.3 密切观察:在处理异常体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记录体温变化、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4.1 维持水平衡:异常体温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水平衡,避免脱水或过度饮水。
适当补充水分,可以喝清水、果汁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4.2 提供适当的营养:异常体温患者需要摄入适当的营养,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 药物降温: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
施降温措施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
体温的测量
• 体温计的主要种类:水银体温计、电子体
温计、可弃式体温计、红外成像快速测温 系统
体温计的清洁消毒
• 常用消毒液:70%酒精、0.1%过氧乙酸 • 口表、腋表消毒方法: • 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中5分钟→甩表→第二盒浸泡
力降低。
三、异常体温的观察
• (一)体温过高 • (二)体温过低
异常体温的观察
• (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 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宇体温调节中枢或
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 常范围。
• 判定标准:腋温>37℃,口温>37.3℃或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
•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临床表现:体温不升,躁动、嗜睡、昏迷、
脉搏细弱、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颤 抖、肤色苍白、四肢冰冷,反应迟钝。常 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体温过低临床分度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致死温度
温度范围 32~35℃ 30~32℃ ﹤30℃ 23~25℃
异常体温的护理
所受的压力
•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动脉
所受的压力
• 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 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
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或1/3收缩压 +2/3舒张压
影响血压的因素
• 1、每搏输出量 • 2、心率 • 3、外周阻力 • 4、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血压的生理变化
• 年龄、性别、体型、情绪、运动、环境 • 昼夜节律:清晨最低,黄昏最高 • 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高于卧
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估
监测数据统计
防控措施评估
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了解疫情发展趋势 和防控效果。
对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完善防控策略。
社会效益评估
健康效益评估
评估防控措施对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等方 面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防控措施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为 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
04
异常体温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热患者的护理
01
02
03
高热定义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上限,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面 色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 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的食 物,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监测体温变化。
案例二:低温患者的护理
低温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常见于休克、严重营养不 良等情况。
低热等。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异常体 温观察和护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效果,以便学习者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展望
技术发展
介绍当前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 智能体温计、远程监测技术等,以及这些技术对异常体温 观察和护理的影响和推动。
未来挑战
分析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如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对异常体温观察和护理的需 求和挑战。
。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内水 分,预防脱水。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 录体温及其他相关症状。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护理效果评估
体温变化
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以及恢复时间。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或者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和关心。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耳道、直肠或者额温等方式进行测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
2.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范围是指在肃静状态下,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温度。
通常口腔测量法下,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
3. 异常体温的判断异常体温的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体温高于或者低于正常范围一段时间后,应警惕患者是否存在异常体温。
4. 异常体温的记录对于异常体温,应及时记录体温数值、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测量方法,并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发展进行关联,为后续的护理决策提供参考。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体温调控对于高热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冰袋敷贴等。
同时,保持室内环境适宜、衣物适度,以促进体温的调控。
2. 水分补充高热患者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液丢失。
因此,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的发生。
3.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异常体温,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例如,对于发热引起的异常体温,可以使用解热药物进行治疗。
4. 歇息与营养患者在异常体温期间需要充足的歇息和营养,以增强身体的反抗力和恢复能力。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5. 定期观察和评估对于患者的异常体温,需要定期观察和评估其体温变化、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四、结语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是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评估体温、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评估和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低于正常范围(36℃-37℃)的情况。
异常体温可能是身体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的信号,需要及时评估和护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主观评估主观评估是通过与患者交流和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等方式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体温。
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发热或寒冷,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色潮红、出汗、颤抖等症状。
2. 客观评估客观评估是通过测量患者的体温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体温。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耳道测温和肛温测温。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3. 体温记录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体温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体温记录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确定,一般情况下每4小时测量一次。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护理如果患者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出现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保持水平衡。
- 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
- 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应遵循医嘱使用。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降温护理如果患者体温过高且持续升高,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冷敷,可使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和腿肚子等部位。
- 给予患者冷饮,如冰水或冰淇淋,但应遵循医嘱使用。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 保暖护理如果患者体温过低,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保暖物品,如毛毯、暖宝宝等。
- 调整室温,保持室内温暖舒适。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四、异常体温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 饮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4.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下。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者低于正常范围(36℃-37℃)的情况。
异常体温可能是身体内部发生了某种问题的信号,因此对其进行评估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使用适当的体温计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口腔、腋下、肛门和额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并确保测量准确性。
2. 体温评估根据测量结果,将体温分为以下几个范围进行评估:- 低热:体温在37.1℃-38℃之间,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或者轻微的感染。
- 高热:体温在38.1℃-39℃之间,可能是中度感染或者其他疾病引起。
- 极高热:体温超过39℃,可能是严重感染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引起。
3. 体温变化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包括持续时间、频率和幅度等。
记录体温变化的趋势,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低热的护理- 观察患者的普通症状,如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 赋予患者足够的歇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
- 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内的水分。
2. 高热的护理- 确保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擦身、冷敷等,但应注意不要过度降温。
- 避免患者过度劳苦,保持充足的歇息和睡眠。
3. 极高热的护理- 即将向医生报告患者的体温情况,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
- 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冷水浴等。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赋予患者充足的液体补充,防止脱水。
四、异常体温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2. 避免长期处于极端温度环境下,如高温或者低温环境。
3.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反抗疾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17
4
峰谷书屋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 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
5
峰谷书屋
中文名 正常体温 特点 是一个温度范围 口腔舌下 范围36.3-37.2℃ 直肠
37.5℃ 腋下
36.5(范围36.0℃-37℃) 数据标准 听语音
6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 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
峰谷书屋
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
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
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
13
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
下降的情况。
峰谷书屋
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 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 使体温产生波动。
14
峰谷书屋
测量体温 听语音
峰谷书屋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
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
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
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
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
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
12
低。
昼夜因素
峰谷书屋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
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
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
峰谷书屋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儿童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
儿童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
儿童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
9
通过测量后,儿童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
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峰谷书屋
影响因素 听语音
人体正常体温的测量方法是在早晨 8点左右、午后3点左右、晚上8点左右 各测一次体温,连续测量几天,取其 最稳定的值即为正常体温。
15
峰谷书屋
体温测量计
测体温时,应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 甩到35℃以下,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 消毒。多数是把体温表挟在腋下试温, 年龄小或昏迷的小儿可采用肛门测温。
16
峰谷书屋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 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 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 常范围内。
10
峰谷书屋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 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 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 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 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11
年龄因素
2
峰谷书屋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 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 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 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 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3
峰谷书屋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 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 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 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 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 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 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 度为37℃(范围36.3-37.2℃),直肠温度 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 温度为36.5℃(范围36.0℃-37.0℃)。
8
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5℃左右。
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 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 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 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7.3_38℃是低热,39.1_41℃是高热。[1]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示意图
7
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 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 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峰谷书屋
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 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 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 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 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
峰谷书屋
正常体温及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1
峰谷书屋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 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三大营 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能量,其中50%左 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 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 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 机体利用。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需转化为 热能散出体外。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