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外国文学概论 第七章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艾米莉·勃朗特
五、人物、情节、结构
林敦 洛 克 伍 德 内 莉 凯瑟琳· 恩肖 希思克利夫 伊莎贝拉
小希思克利夫
小凯瑟琳· 敦 哈里顿· 恩肖
老恩肖
亨德莱
亨德莱的妻子、约瑟夫 画眉田庄
地点:呼啸山庄
五、怎样看待《呼啸山庄》中很多无法解释的神秘性
1、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贵族姓氏的恩肖家族,为什么 自希思克利夫到来之后家道却日渐衰落了呢?
艾米莉· 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为什么在当时不受“欢迎”?
1、把一个平民、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复仇狂当成主 人公来描写,人们难以接受;
2、作品的反宗教情绪;
3、人鬼之恋的阴厉之美,也难以令人接受。
二、艾米莉· 勃朗特的生平与创作
艾米莉· 勃朗特1818年7月30日生于英国一山区小镇 桑顿。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曾就读于苛恩桥学 校和伍勒小姐学校,还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时布鲁 塞尔的埃热夫人学校学习,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哈沃 斯的家中自学。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十二岁时就 开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创作贡达尔史诗,还写了大量 的抒情诗。她们三姐妹用笔名在1846年出版了《柯勒、 埃利斯、阿克顿· 贝尔诗集》,就是在夏洛蒂偶然发现 了艾米莉的诗稿后,才决定最后结集出版的。接着, 艾米莉写成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且继姐姐夏洛 蒂的《简· 爱》之后,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 格雷》 一起,在1748年12月出版。可惜,仅仅一年之后,艾 米莉就于1848年12月19日病逝,时年30岁。
4、作品都运用了梦幻、象征等创作手法;
5、作品双环式的结构布局上。
四、《呼啸山庄》诞生之迷
人们怀疑的是:一个蜗居山乡,从不接触异性的二 十多岁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得这么深、恨得这么 透的爱情和复仇小说呢?她的体验从何而来? 确实,三十年来,艾米莉除了求学和短期任教外出 总共不到两年外,全部时间都是在哈沃斯那座牧师住 宅里度过的。她离不开自己那间冥想的小小幽室,离 不开她所热爱的可供她自由翱翔的荒原。通过耳濡目 染,她了解家乡和家乡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不少 那些荒凉村落中的奇闻轶事和民俗传说,了解他们的 性情狭隘和感情不羁的生活。另外,她本人虽未涉足 爱河,可是,她的姐妹兄弟都有爱情的痛苦经历。如 她的姐姐夏洛蒂和弟弟勃兰威尔等。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主要特征是叙写人情风俗史,强调客观真实性,描写典型环境,描写普通人。
重要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狄更斯、果戈理。
一、形成的原因1.政治经济结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确立2.特定的社会心理--冷静、务实3.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实证主义哲学盛行--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孔德4.自身发展规律--“模仿说”、人文主义作家、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二、发展20世纪高尔基发明“批判现实主义”一词。
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出现,指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这一名词在欧洲影响不大,同时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称呼。
不平衡,可以以1871年巴黎公社斗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法国是发源地,是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曾经经历过浪漫主义创作时期。
《欧那尼》和《红与黑》都在1830年出版。
40年代达到高潮。
50-60年代以福楼拜为主的创作已经略逊一筹。
最精确的现实主义。
•艺术上比较成熟,尤其是结构方面堪称典范,长于探索,较少因袭传统。
英国在40年代出现,已经开始出现劳资矛盾。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
有劝善、道德说教、温情脉脉的特点,同时关注下层人民、小人物。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20-30年代萌芽,独特主题是批判农奴制。
•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搅在一起,叫做“自然派”。
作家大多是贵族出身。
人物也多是贵族。
挥之不去的哀愁。
沉重感、历史感,气势庞大,巴黎公社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占主导地位。
三、特征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社会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1、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指对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批判和分析的一种学术观点和方法。
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真实、客观地描写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旨在探讨现实主义文学的局限性和缺陷,并提出对其进行批评和改进的观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反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批判现实主义的一大观点是其过于片面地描绘社会现实,忽略了人类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层面。
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将现实的表象作为主要关注点,但忽视了个体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的复杂性。
批判现实主义倡导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更广阔的主题和更深刻的内涵相结合。
2. 社会批判的深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还反思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问题的描绘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常常以强调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为基础,但其描写方式往往过于表面和简化,无法真正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本质。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倡导更加深入的社会批判,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3. 叙事形式的创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还关注现实主义文学中叙事形式的限制和局限性。
现实主义往往采用传统的线性故事叙事方式,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倡导对叙事形式进行创新和实验。
通过采用多重叙述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等手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试图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的现实世界。
4. 后现实主义的崛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观点和方法也为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后现实主义文学试图超越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观点与其他文学流派和理论相结合。
后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对权力、语言、身份和认同等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叙事形式和文学语言的反思和创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多样和丰富的文学表达方式,以及更加深入的社会批判和思想探索。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ritical Realism
高尔基说: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者, “都是本阶级的叛逆,‘浪子’,被资产 阶级毁灭了的贵族,或者是从本阶级的窒 息人的氛围里突破出来的小资产阶级子弟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危机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化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科学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理性王国”的破灭(恩格斯的论述) 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与发展
《马蒂奥·法尔戈纳》
马蒂奥·法尔戈纳是科西嘉岛上一个强悍粗犷的农 民,为人豪爽,重侠义,在当地有神枪手的美誉,同乡 人都钦佩他。同岛上其他居民一样,他认为法律和官府 不讲公平与正义;他同情那些因犯了案而逃到丛林里躲 避的所谓“强盗”。有一天,他有事外出,只留下他的 10岁的儿子在家。一个被官兵追捕受了伤的“强盗”到 他家要求避难,孩子得了“强盗”的钱就将他藏了起来 。官兵赶到,用一只金表引诱其说出“强盗”的躲藏处 。“强盗”被捕了。马蒂奥·法尔戈纳回家后得知这事, 为了伸张正义,亲手处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反映普法战争
• 《羊脂球》 • 《菲菲小姐》 • 《米隆老爹》 • 《蛮子大妈》 • 《两个朋友》
反映资产阶级社会的风俗
• 《项链》 • 《遗产》 • 《我的叔叔于勒》 • 《珠宝》 • 《伞》
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歌颂劳动人 民品德的高尚
《瞎子》 《散步》 《归来》 《西蒙的爸爸》
• 巴尔扎克
转向阶段:对客观、科学原则的强化
• 福楼拜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理论与创作上的奠基作 皆出于法国。
一定时期内与浪漫主义并行不悖,互为融合。 批判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小说批判了拜金主义的罪恶.
首先,通过鲍赛昂夫人被迫退出社交界的经过,揭示 了贵族在资产阶级金钱力量的威逼下退出历史舞台的 必然趋势;
其次,通过伏脱冷的形象揭露了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 对社会风气的腐蚀和败坏;
第三,通过高老头与两个女儿的关系,揭示了拜金主 义对亲情和传统伦理道德的破坏;
第四,通过拉斯蒂涅的变化,揭露了拜金主义如何使 纯洁的青年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
长篇小说《红与黑》
1830年出版,副标题为 《1830年纪事》。小说通过平 民子弟于连索黑尔个人奋斗失败 的经历,广阔描写了法国王政复 辟时代的生活和社会斗争;小说 塑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于连 的形象,于连既不同于只求温饱 的青年,也不属于甘愿出卖灵魂、 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一类。他 的失败是时代的必然。
《红与黑》的多种译本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玛修道院》
出版于1839年,受意大利手抄本中16世纪的《法尔耐 斯望族创业史》启发写成。描写贵族青年法布利斯在进 步的姑妈吉娜的支持下投奔拿破仑军队,法国大革命失 败后,在巴玛宫廷参与政治斗争的经历,爱情与政治冒 险结合在一起,对法国王权复辟时代的社会给予深刻批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画家库尔贝(1819— 1877),是十九世纪中 叶法国写实主义美术的 杰出代表。油画《断 崖》,描绘风暴后的埃 特雷塔峭壁的自然景色. 这种写实主义风格与文 学上的现实主义思潮是 一致的。是欧洲19世 纪的主要艺术思潮。
第一节 法国文学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30年司汤 达发表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诞生。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 创作总集,收入小说共90多 部,分为“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三大部分,“风俗研究”中 含有“私人、外省、巴黎、 政治、乡村”六个“生活场 景”。作品广泛反映了19世 纪法国的社会生活,描写了 2000多个人物形象,塑造出 数十个典型形象,将小说写 作提高到社会研究的水平。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章教学内容:1.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3、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本章教学重点: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本章教学难点: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一节概述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19世纪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
⑵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作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由金钱孽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对下层人们的困难表示同情,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反人性的弊病,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艺术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的真实。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准确性。
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他们反对在作品中直露的表现“自我”,从而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
⑵其次,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作家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全面真实的展示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反映整个时代的风貌。
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二、法、英、俄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法国: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2、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扩大了文学题材, 反映底层生活,同情被压迫阶级。人道主义 作为辨别善恶、解释社会矛盾的最高标准。 他们描写底层阶级,反映小人物的思想和遭 遇,同情弱者,批判暴力、强权。底层人物 成为主角,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反对一切暴 力,抹杀了革命与反革命的区别。同情任何 意义上的倒霉者,既同情劳动者又同情没落 贵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既是批判的动力也 是前进的羁绊。
❖ 3、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形象。两 层:典型本身价值,如何塑造典型的方法。于连、 拉斯狄涅是个人奋斗的典型,简爱是小资产阶级 新女性要求平等地位的典型,还有个人野心家的 典型,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反映通过个性表 现了这个时期这类人物的共性。
❖ 塑造的方法:“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使人物和环境达到高度 统一,个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物,是社会关系的总 和。古典现实主义不能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批 判现实主义意识到性格是环境的产物,把人物性 格的产生发展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注意环境 本身的典型性。作品中的环境往往是社会矛盾聚 集点的城市,即使是农村,也表现了农村的阶级 斗争。
❖ 2、思想基础: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 学说,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其产生有影响。特 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转化、进化 论),是一项伟大的自然科学革命,直接结果,从根本 上否定了上帝创世说,确立了唯物唯物主义的发展。费 尔巴哈(德)以唯物主义为武器冲击了德国唯心主义的 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他 们的唯物主义又叫“人学”,他研究的对象一个是人, 一个是自然。把上帝现实化、人化,把神学融解到人类 学中,用人代替神,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哲 学化,使得资产阶级民主派用人道主义作为思想武器, 唯物论和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有力武器。 使得作家们用唯物的、整体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 研究社会,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写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真实、逻辑、严密关系)。
外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文学: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
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批判现实主义:一法国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梅里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二英国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7-1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法)
• 马拉美(1842-1898) • 诗人、作家。 代表作 诗集《徜徉集》。长 诗《希罗狄亚德》《 牧神的午后》(德彪 西改成前奏曲) 最为 著名。 • 诗歌特点:幽晦、神 秘,将世态的坎坷、 变故转化成飘逸的语 言,心灵甘苦演变成 音韵意趣。
• 魏尔伦(1844-1896) • 象征派“诗人之王”, 具有叛逆特征。1871年 结识兰波,创作《无言 的浪漫曲》。作品注重 音乐性,将诗歌的情、 景、乐完美融合。 • 1881年、1894年出版 诗集《智慧》、《死后 书》,通过一个豪饮者 的形象,表达苦闷难言 的主题。
使作家声名显赫的音乐家比才
•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7—1880) •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65)。通过主人 公不幸的婚姻、爱情经历,揭示了一个充满 激情的灵魂之所以毁灭的社会原因,同时揭 示了丧失进步意义的市民阶层,自私、鄙俗 、狭隘空虚的精神世界。 • 其它创作:《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 (1869)和《三故事》(1877)等作品。 • 严格写实,谨严的结构,细腻的描写,精致 的文本,在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人物不平静的 心灵,构成了作家独特的风格。
• 二是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歌颂法国人 民的斗争精神。 • 如《米隆老爹》、《两个朋友》,皆充满了 爱国激情。 • 莫泊桑的长篇共有6部,《一生》、《俊友 》、《温泉》、《皮埃尔和若望》、《象死 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1890)前两部 作品最为有名。
•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 • 17岁发表诗集《女恋人》,1870年普法战争 爆发,作家应征入伍,并获得宝贵的人生经 历。战后与左拉、龚古尔兄弟等交往甚密, 受他们的影响及支持开始长篇小说创作。 • 共有13部作品,著名的有《雅克》(1876) 《萨福》(1884)、《小东西》(1968)《 达拉斯贡的达达兰》(1867)等。 • 都德短篇小说最为成功,代表作为短篇集《 模仿信札》(1886)和《星期一的故事》( 1873)。
第七章 1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作家(二)
•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景, 宣言“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盾,解 决社会问题。
• “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 “勃朗特峭壁”现象。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描述平民女子追求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艾 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情欲中 善与恶的斗争。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 描写一个女家庭教师受尽磨难而终于如愿以偿的 故事。
• 5、北欧文学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为北欧文学赢 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 丹麦文学理论家勃兰兑斯,法国《大百科 全书》称他为“比较文学之父”。他的《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系统研究了19世纪 欧洲文学,对后世文学史研究和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 挪威易卜生以“社会问题剧”享誉欧洲文 坛,《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普柳什金形象
• (1)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是 一个完全失去了人性的吝啬鬼、守财奴, 在他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特出的特征:贪 婪、吝啬、保守、没落和腐败。
• (2)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毒瘤。
• 自然派 是19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 别。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为忠 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 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 “小人物”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为 主。自然派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6、俄国文学
• 后起之秀俄国文学在十九世纪呈现出群星灿烂的壮观 景象。
•
特征
• A、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主要批判沙皇专 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黑暗腐朽。
• B、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 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 思想。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七版 (6)[37页]
• 普罗斯培尔·梅里美(1803—1870)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
他从浪漫主义盛行的19世纪20年代开始创作,以中世纪为 题材的历史剧《雅克团》(1828)和长篇历史小说《查理九 世时代轶事》(1829),表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但真 正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他的中短篇小说。早期的如《马蒂
奥·法尔戈纳》(1829)、《塔曼果》(1830),后期的如《高 龙巴》(1840)、《嘉尔曼》(1845)等,都以其强烈的叛逆精 神、浓郁的异国情调、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新颖的艺术构思
• 俄国
•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废
除农奴制,进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也构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独特主题。
• 继普希金之后,果戈理以其讽刺性极强的作品确定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但也遭到了反动文人的
抨击,称他的作品只写黑暗不写光明,轻蔑地贬之为“自然派”。文艺批评家维萨里昂·格里哥里也
著称于文坛。
• 英国
•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展比较成熟,贫富悬殊已成为众人
瞩目的社会问题,加之宪章运动的规模宏大,影响广泛,这
样,英国的小说家们就最先接触到劳资矛盾,并把它反
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尽管这种反映还有着许多局限和不足, 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开拓了这样重要的题材领域,提出了这 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狄更斯的《艰难 时世》、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谢利》(1849)、盖斯 凯尔夫人(1810—1865)的《玛丽·巴顿》,都是在不同程度上 反映了尖锐的劳资矛盾的优秀之作。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一、法国文学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
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1、法国的: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外国文学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是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同时吸纳了浪漫主义的元素。
“现实主义”名称产生于50年代以后,那时现实主义才真正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欧美的现实主义文学分为两个时期:以巴黎公社为界,(1)前期: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
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
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现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一批“自然派”作家,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
(2)后期: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
这一时期,西欧现实主义者虽然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客观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而在俄国,由于反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有很大发展,产生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汪涛老师课件版:(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法国七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波旁王朝;1832英国国会通过改革法案(工业革命的发展);海外殖民主义加速发展。
(2)社会矛盾复杂进一步激化(3)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社会思潮纷纭变化:自然科学推出三大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实证主义、人本学说、人道主义(基督教博爱思想)。
(5)各国各有不同:英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法国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德国与意大利实现了民族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俄国正在进行解放运动;东欧各国正在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也遭遇国内矛盾,南北爆发。
19世纪欧洲文学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可数的几个黄金时代之一。
出现了一大批属于该时代又属于一切时代的文化巨人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狄更斯、哈代、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德莱塞等灿若星辰的作家,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数量之多、整体水平之高,可以说前代不可与之比肩,后代也难以再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后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广阔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并注意从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典型性格,具有较大的认识作用和艺术借鉴价值,对后代欧洲文学有很大影响。
由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西欧和俄国、东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现实主义在此不作为写作方法,而是指文学思潮。
30年代之前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起点一般认为是在法国。
作为策源地,法国的现实主义开始并不是在文学领域,而是在绘画上。
离枫丹白露不远的巴比松,风景优美,在此聚集了一大批画家,他们描绘最庸常的生活,既没有浪漫主义的浓烈的色彩,没有浪漫主义选材的传奇性,也没有古典主义的庄重、严谨。
代表作品有米勒的《拾穗者》、《播种者》及为库尔贝的《石匠》。
他们形成了一个画派,学院派对这个画派非常反感,就给了他们一个蔑称:“现实主义”。
当时在法国召开的博览会根本不接纳他们,他们便自己在展览会外(后)挂上横幅:现实主义,自己展览自己。
这时已是50年代,文学家们也开始探讨文学,发现在文学上已有了现实主义,如此时已不在世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还有福楼拜,他们的作品中早已有了现实主义,这样,在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地位逐渐有了提高。
浪漫主义在还没有创作时,就已有了宣言,它是喧嚣地登上文坛,而现实主义则是静悄悄地出现。
第一节概述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1871年巴黎公社后,日趋衰落。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
库尔贝的现实主绘画
库尔贝在画展目录上发表宣言:“像我所见 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 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 我的目的”。
《奥尔南的葬礼》
库尔贝在自己的 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 以生活的真实为创作 的最高原则,他的作 画特征是大胆地、赤 裸裸地描绘自己时代 的生活,肯定平民的 重要性和巨大意义, 以此反对虚伪的官方 艺术和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的模仿者。为 此库尔贝受到了批评 界的攻击。
比才歌剧《卡门》(Carmen ,1875)
法国作曲家比才(Bizet ,1838-1875)根 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了歌剧《卡门》,音乐 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 班牙色彩。音乐率直甜美,充满阳刚气质和朝气。 它是西方歌剧中的奇葩,经典中的经典,是所有 歌剧中上演率最高的歌剧。 《卡门》最著名的舞曲是斗牛士进行曲。歌 剧开始的卡门序曲中的第一个主题来自歌剧第四 幕斗牛士进场时的合唱旋律,曲调欢腾热烈,指 挥的手势、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刚健有力,激情 昂扬。
五、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概况
(一)、法国文学 策源地,形成于30年代,40-50年代达到高峰; 主要特征: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贵族与大资产阶 级,揭露了贵族的腐朽反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取 代封建贵族的历史进程,暴露了资本家丑恶的发 家史与金钱的罪恶作用。
作家
代表作品
评价
斯丹达尔 (司汤达 ) 梅里美
现实主义文艺流派
作为文艺流派,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欧洲 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它的形成有一个由自发到自觉 的过程。一些为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道路的作家,如: 梅里美、巴尔扎克、霍夫曼、普希金、果戈理等,都是 由早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
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
B心理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 司汤达因在《红与黑》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心 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理描写天才,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心理机制中有严重的自卑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心理机制中有严重的自卑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严重的自卑感 无意识深处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力量,补偿内心自卑、焦虑、 无意识深处有意识地寻找一种力量,补偿内心自卑、焦虑、 心自卑 不安全感以维持心理平衡——即 权力。 不安全感以维持心理平衡——即,权力。 所以,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 所以,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 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 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
3、关于红与黑
原取名《于连》 后改为《红与黑》 原取名《于连》,后改为《红与黑》,副标题 1830年纪事 年纪事” “1830年纪事” 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 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 , 从根本上说, 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从根本上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
1、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社会矛盾突出;
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 ; 贫富的矛盾日益明显 ,劳资矛盾渐趋突出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马克思) 的关系”(马克思)
2、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启蒙运动“理性王国” 幻灭;
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小说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小说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主人公于连形象的塑造; 对时代敏锐而准确的反映; 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方位的真实感
• • • • • 从整体到局部 从人物到场景 从外在行动到内部心理 从时间到空间 从现象到本质
提示:真实的相对性
细节真实
• 包括社会生活细节、人物活动细节、物 质经济细节。 • “在那全盛时代,小说人物真是享有一
切荣华富贵,得到各种各样的供奉和无 微不至的关怀。他什么都不缺少,从短 裤上的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的脉络暴露的 肉瘤。”(纳塔丽•萨罗特在《怀疑的时 代》)
• “社会类似自然”,自然中有许多“动 物种类”,社会中也有许多“社会种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 • “在每一点上我都要把贝尔纳做靠山。 我一般只能把‘小说家’这个名词来代 替‘医生’这个名词,以便把我的思想 表达清楚,使它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左拉 《实验小说》)
达尔文进化论对现实主义的影响
•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 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 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 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 ’,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 ——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论》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胜利、工业化 • 科学、哲学基础: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哲学、人本主义学说、实证主义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文学基础:欧洲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 发展(文艺复兴、启蒙),对浪漫主义 的辩证否定
工业化带来的直接后果
• 贫富两极分化。 • 社会走向机械化和一律化。 • 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金钱成 为社会的杠杆。 • 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
科学带来的直接后果
• 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 • 提供观察现实的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 进化论。 • 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
客观性
主张真实反映现实
• • • • 司汤达:“文艺应像一面镜子” 福楼拜:“取消私人性格主义” 左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契诃夫:“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
反对虚构和想象
• “我坚持降低想象力的地位,因为我因 此看到了现代小说的基本特点。” • “作家整个努力方向是,以现实铲除想 象。” ——左拉
现实主义理论溯源
• 亚里士多德:“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 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 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 ,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 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 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 古罗马西塞罗:“戏剧是生活的一面镜 子”。 • 文艺复兴达芬奇、莎士比亚:“镜子” 说
• 关怀小人物命运,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 活史,歌颂小人物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力 量。 • 社会问题小说占较大比例,触及当时敏 感话题。 • 劳资矛盾和阶级对抗主义得到表现,改 良主义色彩较浓。
3.俄国(30年代—50年代—70年代)
• 普希金:《叶普盖尼· 奥涅金》——俄国批判现 实主义的里程碑 • 果戈理:《死魂灵》《钦差大臣》 •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列夫· 托尔斯泰 • 契诃夫:
真实性
• 巴尔扎克: 写一部“许多历史家们所遗忘了的历 史,即人情风俗的历史” 。(《人间喜剧》序 言) •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一个家族的 自然史和社会史”。 》 •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外省风俗”》 • 司汤达:《红与黑——“1830年纪事” 》 • 狄更斯:再现英国的“艰难时世” • 哈代:复活了古老的威塞克斯王国 • 托尔斯泰:写“人民的历史”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描写“美国梦”,美国理想、美国神话 的存亡, “靠个人奋斗而成功”是美国 梦的一个突出方面,19世纪后期出现美 国梦幻灭的主题。 • 描写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文明、虚 假民主、虚假繁荣。
批判性与揭露性
• 法国现实主义揭示了新旧政治力量之间的斗 争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英国现实主义接触了劳资矛盾; • 俄国现实主义矛头指向农奴制及其残余; • 美国现实主义对虚伪的民主自由作了谴责。
个人奋斗与社会批判
• 描写了普通人的个人奋斗,个人反抗, 命运的沉沦升迁,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对 立冲突批判社会。 • 狄更斯的苦儿,哈代的工人,莫伯桑的
描写典型环境
• 注意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再现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 • 巴尔扎克:“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 上的主要事件,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 • 托尔斯泰:“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性格 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人物 的性格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 本身来的。”
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法国 • 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法国批判现 实主义的高峰 • 左拉、福楼拜:自然主义——法国批判现 实主义的分化 • 莫泊桑:《羊脂球》
坚持人道主义
• 根据人道主义观点,分析评判一切社会 关系和阶级关系,认为人性是普遍存在 的,把人性中的善与恶作为评论事物的 标准,把人性的博爱作为人类的最高理 想。 • 改良主义:企图通过改良主义改善下层 人民生活,革除弊端,调和阶级矛盾, 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 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 自我完善” • 狄更斯:仁爱战胜邪恶。 • 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挽歌。 • 哈代:抗议恶毁灭善。 • 陀思妥耶夫斯基:热爱苦难。 • 马克•吐温:呼吁平等。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批判矛头指向专制农奴制及其残余。 • 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占大量比 例,分平民知识分子和贵族知识分子。 • 宗教色彩浓厚,宗教道德力量成为批判 现实主义的主要依据和获救途径。
4.美国(80年代—20世纪初) • 马克· 吐温:《汤姆· 索亚历险记》《哈克 贝里· 芬历险记》 • 欧· 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 诗》 “欧· 亨利手法”: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 乐 • 德塞利:《嘉丽妹妹》《美国的悲剧》
• “他越来越瘦,腿肚子掉了下去;从前因心满 意足而肥胖的脸,不知打了多少皱褶;脑门上 有了沟槽,牙床骨突了出来。他到圣•日内维 新街的第四年上, 完全变了样。六十二岁时 的面条商,看上去不满四十,又胖又肥的小财 主,仿佛不久才荒唐过来,雄赳赳气昂昂,叫 路人看了也痛快,笑容也颇有青春气息;如今 忽然像七十老翁,龙龙钟钟,摇摇摆摆,面如 死灰。当初那么生气勃勃的蓝眼睛,变了黯淡 的铁灰色,转成苍白,眼泪水也不淌了,殷红 的眼眶好似在流血。” • ——《高老头》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 1856年,批评家杜朗蒂(1833——1880) 创办了名为《现实主义》的杂志,主张作 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 常生活,“不美化现实”。 • 现实主义是“扔向每个明智人士脸上的令 人作呕的侮辱,为凡夫俗子指示琐事描写 而非新颖创作法的模糊、多变的术语。” ——波德莱尔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主题: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冲突;个 人主义的泛滥和拜金主义带来的道德沦 丧和人情淡漠 • 描写对象:前期中上层人物,后期下层 民众
2.英国
• • • • • • 狄更斯 勃郎特姐妹 萨克雷:《名利场》 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 哈代: 高尔斯华绥:《福尔塞世家》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左拉受遗传理论的影响,《卢贡——马 卡尔家族》副标题是“一部家族自然史和 社会史” 。 • 哈代把小说定名为“性格与环境小说” ,强调人的本能冲动,个人悲剧的发生 由性格与环境冲突造成,也跟遗传有关 。
批判现实主义的总体特征
1、思想特征:对严酷现实的理性反抗和道 德批判。 • 客观性和真实性 • 批判性和揭露性 • 理性反抗 2、艺术特征:全方位的真实感
被损害的女性,俄国文学中的小职员、 小知识分子等。来自理性反抗与现代主义相区别
• 现实主义:以理性主义、实证主义、人道 主义为基础,抨击社会,寻找救世良方( 人道主义、改良主义、道德感化)。 • 现代主义:以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为基 础,否定一切,社会被抽象为外在的压迫 人的异己力量或严酷荒诞的生存境遇。
• 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 “在西欧资产阶级文学中还必须区分出两派作家 :一派是赞扬和娱乐自己的阶级的……另一派为 数不多,只有几十个,是批判的现实主义和革命 的浪漫主义的伟大的创造者。他们都是自己阶级 的叛逆者,自己阶级的‘浪子’,被资产阶级毁 灭了的贵族,或者是从自己阶级的窒人的氛围里 突破出来了的小资产阶级子弟,这一派欧洲文学 家的著作对于我们有着双重的、无可争辩的价值 。第一,是技术上的模范的文学作品;第二,是 说明资产阶级的发展和瓦解的过程的文献……必 须理解:批判的现实主义是作为‘多余的人’的 个人创作而产生的,这些人不能为生活而斗争, 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 ——高尔 基《苏联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