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血液北师大版

《血液》本节是在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的基础上,学习血量、输血和血型这三个密切关联的问题,并结合课本向学生做有义务献血的宣传。

血量的不稳定,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失血过多,就需要输血;而输血就要涉及血型的问题。

教材介绍了最常见的ABO 血型系统,并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血型鉴定”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输血一般应以输同血型为原则,对于献血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少量献血对献血者的健康无害,但对大量失血的人却十分重要,献血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也反映出公民投票的高尚品德。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3、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

4、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

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2、模拟血型鉴定。

【导入新课】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讲授新课】一、血液的组成师: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做一个小实验。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血液word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血液word教案

第一节《血液》第2课时: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正常人的血量②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③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二、能力目标:①培育学生实验探讨的能力②培育学生搜集处置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贵情操。

二、教学重点:①模拟血型鉴定②无偿献血的知识三、教学难点:模拟血型鉴定四、教学方式:场景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模拟实验法五、教学进程:教学环节多媒体演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救护车驶入的动画教师扮演主治医师(身着白大褂,手提医务箱)学生表演小品四位车祸受伤的伤员来到医院,被诊断要及时输血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问题引展示:问题1,2展示:问题答案师:看完了刚才的小品,请各位同学想一下:护士怎么判断这几位伤员需要输血?(1、一个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2、是不是每个失血的人都要输血?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学生阅读书本回答利用开头创设的情境以问题步步引导,让导介绍新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新知展示:问题师:哪些同学愿意给他们输血?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给他们输血?为什么?你知道自己及家人的血型吗?所以输血前要先怎样?学生踊跃报名学生回答学生自己回答出:ABO血型系统学生答:验血继续创设情境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探究动手展示:活动内容一一展示:四个伤员的血型师:好,现在我们的同学都是专家顾问团,请你们各个顾问团商量一下,根据课本29—30页的提示,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为这四位可怜的伤员鉴定血型。

签定好的专家团上台来交流一下(请学生上台交流)为学生揭开谜底。

知道伤者血型以后,进行输血为保险起见还要注意:除了ABO血型分类系统,其实还有很多血型分类,如果其他血型分类不和也会导致输血反应,因此,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学生讨论方案学生实验学生上台交流结果及实验方案学生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认识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加深印象和增加学习兴趣。

说课稿七年级生物血量输血和血型ppt

说课稿七年级生物血量输血和血型ppt
,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教学目标 确立如下:
3
第三页,共32页。
第一方 面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原则。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 000000000量的关系。
❖ 能力目标:通过模拟血型鉴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语
00000000 言表达的能力 ❖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 结规律,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6
第六页,共32页。
归纳总结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分析
第四方面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宣传知识 升华情感
模拟实验 感受新知
7
第七页,共32页。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8
第八页,共32页。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9
第九页,共32页。
受伤严重,需要 立即输血!!!
探索新知
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凝集原及凝集素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 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便会发生凝集反应。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 ,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 红细胞上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 没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O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B凝集素;
A A O B AB
19
第十九页,共32页。
大力提倡无偿献血
第四环节 宣传知识
升华情感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 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改进意识。此外,我还会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思考题答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血液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问题导向:提出与血液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血液知识的理解,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收获和不足之处,激发自我学习和改进意识。
5.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讲授新知清晰易懂,学生小组讨论活跃,总结归纳全面准确,作业小结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在生物学科中,血液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抽象,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以一个互动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血液循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组成和血细胞的功能,通过形象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提出了多个与血液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提出了“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小板是如何帮助伤口愈合的?”等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加深对血液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型与输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液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知识。

3. 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血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观看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ABO血型系统:介绍A型、B型、AB型、O型血的特点。

2. 讲解Rh血型系统:介绍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输血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如何判断和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第二课时五、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2. 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注意检查血型、避免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过程。

2. 引导学生掌握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型和输血的知识结构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血型和输血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血型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2. 掌握血型遗传规律。

3. 能够分析血型在家族中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及遗传规律。

2. 家庭调查法:调查家族中血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介绍血型基因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2.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血型遗传中的应用。

七、血型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不同血型的人群易患疾病。

3. 能够根据血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和思考,避免抄袭现象。
3.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直观地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设计动画和图解,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和血浆成分,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血型和输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血型配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同血型间的兼容性,加深对血型分类的记忆。
2.学生对血型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实验前的培训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献血等公益活动有一定了解,但参与度不高,需要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设计一个关于血型遗传的小研究,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血型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献血活动,记录参与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查阅资料,了解血液和血型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5.创设反思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
-设计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6.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知识掌握,也关注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第9章第1节血液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第1节血液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血液循环的动态图像,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多种功能。”
-重难点在于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真实的血液疾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血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流动和血细胞的动态图像,增强学生对血液组成的直观认识。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关于血液成分和功能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安全、规范地完成血液的采集、制备血涂片和观察血细胞等实验操作。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4. **研究性学习**:
-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关于血液健康的小研究,可以选择血液疾病、献血对健康的影响等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形成一份不少于500字的研究报告。
5. **反思日志**: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反思日志,回顾本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血液健康和献血的看法和感受。
6. **家庭作业**: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9.1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性及功能。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能识别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并了解它们在血液中的比例。
3.了解血液的类型,知道ABO血型和Rh血型,理解输血的原则和重要性。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血液捐献和志愿服务的认知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的分类及输血原则。
2.难点: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的操作技巧,对血细胞类型的识别和功能的理解。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与血液相关的图片,如血型标识、献血场景等,让学生对血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我会简要介绍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血液的组成:详细讲解血液的四大成分——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型等概念。
b)结合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c)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血液相关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血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 掌握人类血液中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 了解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对于血液安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A.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作用和功能。

- 血液的凝结机制及其在止血中的作用。

- 血浆中包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

B. 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 A、B、AB、O四种血型的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间的亲缘关系。

- Rh阴性和Rh阳性血型的遗传规律及其在输血中的影响。

C. 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

- 血型配对原则及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输血的步骤和操作规范。

-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3. 教学活动:A. 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血型的分布规律和遗传规律。

B. 讨论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型配对原则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C.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模拟输血的过程和操作规范。

- 学生观察和记录模拟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讨论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教学评价:A. 学生个人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血液基本组成及功能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 学生撰写关于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展示:-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其对于血型配对原则和输血安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C. 实验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模拟输血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教学延伸:- 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参观输血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了解实际输血操作和质量控制流程。

- 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血型与健康、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课题,并撰写科研报告。

北师大版教学案例 血量、输血和血型

北师大版教学案例 血量、输血和血型

新课程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课题出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教师:xxx 工作单位:xxx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1、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还想知道些什么?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段:印发学案及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由最近网上发起的“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情节:从战地送来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刚要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

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

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学习材料:教材及辅助资料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献血史话、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学案2]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资料、制作血液知识手抄报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血液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有义务关注输血安全,为他人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学习血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基本功能,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2.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医学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关爱血液健康,关注输血安全等。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匹配?” “血液中的不同细胞有哪些作用?”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问题意识。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汇报、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在评价过程中,注重鼓励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提升自己。

9.1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1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思考: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有哪些主要成分?
2.提问:血液的功能是什么?各种血细胞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3.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血液型别有哪些?它们在输血中有什么重要性?
4.引导学生探讨:血液粘度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如何降低血液粘度?
5.提出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血液疾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回顾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是什么颜色的吗?它由哪些成分组成?”引发学生的思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4.引入本节课的主题:“9.1血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五、案例亮点
1.创新的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流动过程和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血液的活力和功能,以及血液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针对血液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血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5.全面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血液知识,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型别、粘度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第1节血液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血液样本和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血液的形态和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途径。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如“血液有哪些成分?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血液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等。
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3.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血液样本和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血液相关的问题,如“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是如何流动的?”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生活实例:引入一些与血液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贫血、白血病等,让学生了解血液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并撰写一篇关于血液功能的小论文。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健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个人观点等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血量、输血和血型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血量、输血和血型

血量、输血和血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但它却是本文乃至整本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亮点, <<血量、输血和血型>>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些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有关血量、血型和输血的知识。

通过学生地自主学习和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促进其自身的成长,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一个典例,在全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特意归为单独的一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识记人体内的血量值。

(2)理解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3)了解血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

2、能力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

(2) 通过讨论感人事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对血量和输血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谈论小品、观看课件等来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重点与难点的确立1、教学重点:(1)理解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提倡无偿献血的意义2、教学难点:血型、输血与血型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血型的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它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讲解以外,验证实验也是解决这一难点的一个重要步骤.四、教学方法的确立本节教学主要从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及课堂环境的创设几方面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小品表演,听感人事迹看感人图片,做实验等,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去获取知识,同时得到一种情感的熏陶,浓郁的人文教育。

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排演小品、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

4.9.1血液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9.1血液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血液成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学会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2.通过对血液功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在评价方式上,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血液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血液相关问题,如贫血、止血等,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血液成分的功能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贫血患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贫血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4.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例如,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2.同伴评价: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给予同伴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4.9.1血液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9.1血液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设一些小的练习环节,如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口头报告,或者进行课堂讨论,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生物知识库、相关科研文章等。
4.教学手段:讲解、示范、实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提问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血液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血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血液的魅力或特点。
3.血液循环: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4.血型与输血:讲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以及输血的原则。
5.血液的健康问题:探讨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血液的重要性和功能,认识到生命体内的器官和组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血液疾病诊疗手册》:一本介绍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书籍,让学生了解血液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血常规报告: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血常规报告,了解自己的血液状况,加深对血液知识的理解。
家庭血液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简单的血液实验,如观察血液凝固过程,了解血液的凝血功能。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血液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血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量、输血和血型课题出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教师:xxx 工作单位:xxx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1、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还想知道些什么?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段:印发学案及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由最近网上发起的“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情节:从战地送来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刚要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

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

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学习材料:教材及辅助资料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献血史话、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学案2]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鉴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2、根据你所理解的知识,如病人需输血治疗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资料库:(1)ABO血型系统(2)血型鉴定[学案3]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辅助文字资料,教材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

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

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这是什么原因?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资料库:1、什么是无偿献血? 2、献血有损健康吗?3、《献血法》的有关规定三、理清脉络、构建框架四、讨论交流、提高认识要求学生根据结合在现阶段采供血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此提出解决的措施。

教师引导:每个健康的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五、延伸拓展、关注社会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曾无偿献过血,并向他们了解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调查你所在的地区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来源及储备情况,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如何?板书设计:(略)附:[学案1]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输血的历史1665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看到一条小狗出了意外,失血过多,小狗濒临死亡。

查理·罗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可能拯救小狗生命的方法。

他尝试着将一条健康狗的血管间接地与那条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连通,过了一会儿,奄奄一息的那条小狗神奇地起死回生了。

查理·罗尔的这种使血液得到补偿的有效方法,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不同个体间输血是可能的。

这个300多年前的实验是后来输血术发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国医生丹尼斯的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妇女恳求医生把羔羊的血输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体里,她的丈夫也很想通过输血,让羊羔温顺的性情改变自己暴戾的性格。

因为在古代,人们曾将血液视作是"灵魂的主宰"、"性格的象征",因此当时的人们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丹尼斯医生出于无奈,被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体输血的工作。

但是很不幸,就在为这名男子输人羊血时,悲剧发生了,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痛苦万分,最后在一阵歇斯底里的狂躁后死去了。

丹尼斯医生因此被人指控为"过失杀人"而人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采用输血的技术了。

1818年,有一天英国的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詹姆士·博龙戴尔医生接收了一位难产的孕妇。

在孕妇生产时突然发生了大出血,怎么办?如果不及时给孕妇输血,她就必死无疑。

善良的詹姆士医生为了拯救孕妇的生命,在征得孕妇丈夫的同意后,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为孕妇输血。

在丹尼斯医生输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的这一天,詹姆士将一名健壮的男子的血输给了那位失血过多的产妇,终于使她得救了。

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医生在伦敦医学年会的讲台上作了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

但随后的多次实验证明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

看来输血技术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进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

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

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发现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种:A、B、O。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了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N型。

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AB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

兰德斯坦纳也因贡献的意义重大,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学案2]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鉴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2、根据你所做的鉴定,如需输血治疗该血型应该输什么血型的血?资料库: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红细胞中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 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都有。

输血与受血关系凡是互为对抗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血液就会发生凝集,而导致受血者死亡。

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按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AB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

(如下表)[学案3]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文字报道,宣传品,教材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

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

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这是什么原因?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资料库:什么叫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不以追求金钱为目的,不计任何报酬,公民完全基于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献血的最高层次,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

献血有利于健康血液中的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白细胞为13天,血小板仅为5天。

也就是说,最多在120天,人体内的血液细胞要完全更换一次。

芬兰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提示,献血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危险;美国研究结果提示,献血和降低铁的水平可能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他们认为,铁储备量高可能损伤心肌,降低血浆抗氧化能力,并可能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壁中的脂质过氧反应。

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人体总血量的5%,而人体20%血液储存在脾、皮肤等“血库”内,献血后“血库”会代偿补充,对健康毫无影响,经常献血会促进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适量献血,有利于您的健康。

《献血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自愿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做表率。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出于自愿提供自身的血液成分而不收取任何报酬的人,称为自愿无偿献血者。

无论是现金或礼品都可视为金钱的替代,包括休假和旅游等,而小型纪念品和茶点以及支付交通费用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