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与家长、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设计一份血型遗传规律的调查问卷,采访家人或朋友的血型,分析血型遗传规律,并撰写调查报告。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血型和输血的相关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针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集有关无偿献血的资料,了解我国无偿献血的政策及意义,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此外,学生在思维发展、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各自功能,为学习血型知识打下基础。
2.详细讲解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Rh血型系统等其他血型系统。
3.阐述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强调同型血输血的重要性,介绍输血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4.结合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血型鉴定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6.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答案:
-如果你是血站的工作人员,如何向公众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需要输血,你会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型?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述清晰。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课目的】1.经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有关素材,能够列举ABO 血型的种类。
2.经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有关素材,能够概括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之间的关系。
【教课要点】说出 ABO 血型的种类及输血的原则;认可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教课难点】说出 ABO 血型的种类及输血的原则。
【教课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 PPT 课件、有关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课内容】(一)情形导入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导,某地发生一同车祸,多人受伤,此中两人因为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思虑,为何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保持生命活动所必要的各样物质的运输。
假如失血过多,各样生命活动就会遇到影响,甚至不可以正常进行。
师:关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能够采纳的针对性的紧抢救治举措应当如何,能够减少人员死亡?生:输血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能够输,仍是需要考虑哪些要素?生:要注意血型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认识。
(二)血型与输血1 / 3生:以小组的形式,睁开学习议论和沟通。
师:联合议论题,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种类: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能够遗传的。
(血型的发现)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 年发现的。
可是兰德斯坦纳最先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种类,没有AB 型,以后代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
直到1928 年,全球的血型名称才被一致。
生:兰德斯坦纳最先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代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
我们以为前人提出的看法其实不必定就是十分完满的,可能存在着不完美,甚至是错误的,后代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古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敬科学,但又不可以迷信科学,在尊敬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思疑,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
生: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成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获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现在的 10 年所获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
2.学习并掌握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了解Rh血型系统。
3.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血型鉴定实验,并解释实验结果。
5.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1.学生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强化知识点。
2.学生对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的认识较为模糊,教师应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操作技能。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验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的组成、功能、血型分类、输血原则以及血型鉴定实验等知识点。
2.强调血型匹配在输血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关注血型知识,关爱他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血型是如何影响输血过程的?
b.输血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避免输血反应?
c.如何进行血型鉴定实验?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鉴定实验操作手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血液组成、血型鉴定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血型的分类及输血的原则,掌握血型检测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血型,并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3.讲解血型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血清学试验等,为学生后续实验操作做好理论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血型是如何遗传的?
b.输血时为什么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c.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该怎么办?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过程,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能够判断输血时的血型选择。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提高观察与分辨能力。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血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血型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型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b.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有哪些替代方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输血的原则,以及成分输血的意义。
2.通过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运用不同血型之间凝集的规律鉴别迷信和伪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输血原则。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国人丹尼斯把羊血输给病人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资料,提问:这则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随意输血,输血与血型有关。
)教师追问:如何输血才能真正救人性命?安全输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输血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A型血和B型血混合以及A型血与A型血混合的视频,提问: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怎样?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结合这两个视频,你认为输血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不同血型混合会发生凝集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而输入同型血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输血应该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
)进一步追问:不同血型混合一定都会发生凝集吗?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颜色的墨水和清水,红色的墨水代表A型血,黄色的墨水代表B型血,橙色的墨水代表AB型血,清水代表O型血。
接着教师说明:当墨水的颜色种类发生改变的时候代表血液凝集。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1)将代表O型血的清水分别少量加入其他血型的墨水瓶中,你会发现什么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猜测?(加入少量清水时颜色无明显变化,从而得出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2)将少量代表A型血和B型血的墨水加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大量代表A型血的墨水倒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少量加入时仍为橙色,大量加入后颜色变化明显,因此AB型血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少量输入A型血或B型血,但需要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并填写下面表格。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输血案例,如影视剧中的输血场景、新闻报道中的献血活动等,引发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输血时为什么要注意血型的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多元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b.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掌握知识。
5.能够运用所学的血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输血反应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血型与健康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型与输血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 了解输血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不同血型及其特点;3. 了解输血的分类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输血的定义和原理;2. 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1. 输血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初中生物》;2. PPT课件;3. 实验器材:血型鉴定试剂盒、玻璃仪器、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的血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于血型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输血定义和原理(10分钟)1. 输血的定义:将血液或其部分置入另一人体内,称为输血。
2. 输血的原理:不同血型的人体内存在着不同的抗体和凝集素,输血时需要避免发生凝集反应。
三、讲解血型的分类及特点(15分钟)1. 血型的分类:ABO血型和RH血型。
2. 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不同血型的抗体和凝集素的特点。
3. RH血型:Rh阳性和Rh阴性。
4. 血型的遗传规律。
四、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10分钟)1. 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2. 注意输血时的无菌操作;3. 输血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根据实验器材进行血型鉴定实验;2. 学生自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2. 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自行了解其他血型及其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输血与血型的知识,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了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置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生物学的理解。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A型血的红细胞抗原和B型血的抗体模型教法:讲述、讨论学情分析:输血、献血所涉及到的血型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发生交通事故后,伤者需要紧急输血,请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有关输血方面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三、讲授新课1、血量(学生阅读P31)1)一个正常成人有多少血液?2)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多少不会损害健康?3)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危及生命?2、输血(出车祸的人现在失血超过10%,需要干什么?)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的急救常识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才得来的,一起来听听有关献血技术诞生的故事献血史:1)1665年狗——>狗活萌芽2)1668年羊——>人死沉寂3)1818年人——>人活;之后人——>人死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ABO系统血型不符输血——>红细胞凝集成团解释:血型 A B O AB血清抗B 抗A 抗A抗B 无模拟血型鉴定:赵钱孙李的血型(车祸后不醒人事)引出下一步急救措施输血:受血者血清中抗体是否和献血者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完成表格老师给出答案核对小结: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无偿献血(血库中的血不够,血液从何而来?)回忆汶川地震时献血场景学生讨论:让你献血时你会有哪些顾虑?——>引出献血常识播放动漫《献血歌》四、本节内容小结1、人体血量约占体重7%——8%2、ABO血型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血型系统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大力提倡无偿献血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正常人的血量②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③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尚情操。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教案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掌握如何确定血型,并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互相关系。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用具:玻璃管、凝集试剂、酮康唑纸片等。
3.教学素材:有关血液的图表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有关血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二、讲解
1.介绍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讲解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
1.进行血型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2.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互相关系。
四、讨论和总结
1.让学生讨论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写一份关于输血与血型的小结。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输血中心,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血液和输血的知识。
教学资源:
1.《生物课本》
2.有关血液和血型的图表和视频资料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输血与血型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血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掌握输血的原理及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对生命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输血与血型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系统中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思维: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血型与输血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解释。
科学探究:通过参与输血与血型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社会责任:认识安全输血的重要性,理解献血的意义,树立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血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输血的原理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理解。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输血。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血型的血液样本或图片。
准备血型鉴定实验器材和试剂。
准备输血过程的示意图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个关于紧急输血的短视频,展示一个因血型不匹配导致的输血失败案例,以及一个成功输血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血型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血型不匹配会导致输血失败吗?”引导学生思考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过渡: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了解血型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输血。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血型的概念与分类(5分钟)定义血型:向学生解释血型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不同血型的红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抗原。
介绍ABO血型系统:使用PPT展示A型、B型、AB型和O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特点,并解释每种血型的命名来源。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3.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4.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提出问题: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输血与血型)二、讲授新课【教师】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 mL),对健康没有影响;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 mL),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学生】听讲,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
【教师】课件展示:输血技术的探索。
【学生】直观地发现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故事中提到的ABO血型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教师】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教师】课件展示: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
【学生】聆听。
【教师】课件展示: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初中输血和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和血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掌握输血的原则。
2. 掌握ABO血型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3. 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
教学重点:1. 输血的原则。
2. ABO血型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2. 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1. 血液成分和功能的相关资料。
2. ABO血型鉴定卡。
3. 无偿献血宣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成分和功能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血液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输血时需要注意什么吗?血型不符会导致什么后果?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强调输同型血的重要性。
2. 介绍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3. 演示ABO血型的鉴定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四、无偿献血(10分钟)1. 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展示无偿献血的宣传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
3. 组织学生填写无偿献血志愿者申请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能总结一下输血的原则和ABO血型的特点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输血原则和ABO血型的小册子。
2. 调查家庭成员的血型,了解家族血型遗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输血的原则和ABO血型的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无偿献血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此外,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家庭中了解家族血型遗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各种血型的特点,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型知识。
2.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同型输血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以及输血不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型的分类及特点,了解输血的原则和方法。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不同血细胞,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输血在救治伤病员中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培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价值观。
三、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血型知识、输血原则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血涂片实验中的表现。
3.课后作业:布置与Biblioteka 型、输血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血型及输血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相关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常见的血型及其遗传规律。
2.理解血型不匹配会引发的输血反应。
3.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血型的概念和分类。
2.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教学难点:
1.理解血型遗传规律。
2.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含血型分类和输血原理的PPT。
2.实验工具:玻璃管、不同血型的血液模型。
3.实验材料:血型配型板、输血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血型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
二、学习血型
1.呈现不同的血型图示,让学生了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2.讲解不同血型对输血匹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血型配型。
三、探究输血原理
1.介绍输血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输血的目的和过程。
2.示范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血型之间的反应。
四、总结与讨论
让学生总结血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输血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输血相关的问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血型与输血的小结,包括血型的分类、输血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反馈:
结合学生的作业、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深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
邀请专业医务人员或献血者来校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输血过程,加深对血型和输血的认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答辩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2. 掌握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掌握安全输血的原则,认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无偿献血。
2.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血型配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输血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输血失败的情况?输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学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重点讲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让学生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3. 学习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血型。
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ABO血型系统的形成过程。
4. 理解输血原则讲解输血原则,强调输同型血为原则。
介绍紧急情况下,其他血型的输血原则。
5. 学习血型配型方法讲解血型配型方法,重点介绍交叉配血实验。
让学生理解血型配型的意义。
6. 了解无偿献血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输血与血型的重要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血型与输血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讲解、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理解了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真实性:本案例通过展示输血抢救现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输血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血型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本案例中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血型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发现、提出和解决的能力。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输血抢救现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输血的重要性。
2.创设医院输血科实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进行模拟输血操作。
3.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输血新闻,引发学生对血型知识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血型的分类、特点以及输血的原则。
5.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本案例涵盖了血型的分类、特点、输血的原则以及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内容全面,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血型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情景创设的真实性、问题导向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实践性、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这些亮点使本案例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一)、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四、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
五、课时分配1课时。
六、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
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生:输血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要注意血型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
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
(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二.新授生: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
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1.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2.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方法】依照“情景—问题—活动—概念”的教学模式,设计了“情景激发—问题点拨—活动探究—概念建构”的教学总体思路。
【教学准备】1.血型鉴定视频2.献血的好处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中在县城附近,截止至24日17时,地震已造成2203人死亡,73人失踪,12135人受伤,在受伤人员中有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的这些人员怎样抢救呢?学生回答:输液、输氧、手术、包扎、输血等等。
对于输血又怎样输呢?进入《输血与血型》的课题。
二、授新过程(一)血型的发现1.学生讲述关于血型发现的故事。
2.学生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过渡:)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人类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
(二)输血导语(设疑):输血应怎样输呢?当病人需要输血时,只要有血就行了吗?学生回答:(不是,给予鼓励)(如果回答:是,马上要求快速看书,然后再回答)1.血型鉴定(播放血型鉴定的相关视频)2.分析血型鉴定(教师总结)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2.输血原则(1)学生根据鉴定结果,谈谈该给病人输入哪种类型的血液。
(2)出示“输血关系表”,学生观察归纳出输血原则。
(3)输入不同血型的血后,血液会发生什么变化?结论:输血的时候,应以同型血相输为原则。
3.输血的方式(1)输全血:一般的失血过多我们就采用输全血的方法(2)成分输血:针对某些疾病采用成分输血的方法,成分输血可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例如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应输入血浆,严重非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应输浓缩的红细胞,严重流血不止患者应输入血小板。
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输血与血型》这节课人教2011版《生物学》教材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本课的重、难点为:(一)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二)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就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意识。
在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内容后,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加深理解,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设计了情景剧环节,具体如下:1、课前准备:准备四张20CM*20CM的纸板,纸板上一面写上献血者的血型,另一面写上献血者的个人信息。
献血者1的信息:B型血,45岁,男性,刚刚患上流感,还没有好。
献血者2的个人信息:B型血,16岁,男性,高中生,身体健康。
献血者3个人信息:B型血,23岁,女大学生,身体健康。
献血者4的个人信息:O型血,44岁,男性,农民工,健康。
还要自制4张爱心卡片和2张自制献血证道具。
2、课上选演员:选7名学生,其中1名学生扮演病人,4名学生扮演献血者,2名学生扮演医生。
教师旁白。
3、表演内容:(1)教师旁白(同时展示背景图片):一名汽车修理工不幸受伤失血过多被紧急送到医院。
(2)病人出场,两名医生检血,取血,确定病人是B型血,由于当天手术很多,血量需求大,造成血液短缺、告急。
电台播出血库缺血的消息。
(出示课件)(3)最先赶来了四个献血志愿者,经检血和核对个人信息如下,四个献血志愿者展示纸板并说出自已的个人信息,下面的学生分析是否能献血,是否能给该病人输血。
(同时播放《感恩的心》音乐)(4)最后,献血者3为病人输血,发献血证。
献血者4血液送至血库。
献血者1和2未能献上血,各发一个爱心卡片。
(5)病人苏醒,感谢大家。
(6)教师旁白:感谢大家的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7)让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
情景剧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量与输血 1) 、约 4800 毫升(占体重的 7%-8%) 2) 、一次失血 1200—1500 毫升——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 800—1000 毫升——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 400 毫升——2-3 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二、血型 1) 、发现: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2) 、血型:ABO 血型(A 型、B 型、AB 型、O 型) 三、输血的原则 同型输血为前提; 紧急情况下,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 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做到有目的使用血液。 四、无偿献血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 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 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故本人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性播放相 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知识要点,教师适时作出点拨,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环境设计本人选择了多媒体教室。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导入 新课 教师的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69 页“想一想,议 一议”提出问题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ABO 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 通过视频资料和小游戏形象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 血的原则 理解,加深他们的记忆。 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
教学难点
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 偿献血的意识。
通过视频资料进行形象教学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预习课本第 69-71 页的内容,收集一些关于输血和血型的知识,记录一下自己关于 这方面内容的一些疑问。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先自主阅读课本 69 页“想 用“畅言”交互式 把学习过程设计成 一想,议一议”然后小组 多媒体教育系统展 探秘之旅,极大激 讨论各自发表想法 示课本本节内容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展示课文内容, 等学生阅读课文后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说出血量与输血的 并找到关键信息的 关系,再利用多媒 能力 体总结归纳展示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 视频资料能更直观 频教学资料 生动的教授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 学习和应用知识的 频教学资料 能力
课
章节名称 学科 依据标准
堂 教
学
设
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生物学(人教版) 授课年级 七年级(下册) 授课时数 一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知道 ABO 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 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育技术标准:能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 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 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 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 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的 意义。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2、了解 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的 ABO 血型知识,通过“献爱心”游戏,加 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4、通过对游戏结果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1、通过播放“血型介绍”的视频,让学生了解 ABO 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 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通过公益广告,让 学生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2、树立健 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 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构建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 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大多连自己的血型都不知道,生活中也几乎没有接 触过无偿献血的人,更没见过献血站或流动献血车,故对输血和血型缺乏生活经验。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1 学习目 标层次 了解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 3 4
了解 运用 运用
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学会运用所学的 ABO 血型知识,通过“献爱心”游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 用。 通过对游戏结果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畅言” 交互式多 媒体教育 系统 “畅言”
1
了解
文字
展示课本内容
B
B
清晰明确
2
2
了解
文字
展示课本内容
A
F
清晰明确
8
交互式多 媒体教育 系统
3 4 5
运用 运用 运用
视频 视频 视频
展示发现过程 展示知识要点 展示献血活动
H C I
G F H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
3 12 5
网络 网络 网络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 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 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 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 学习;J.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