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广东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30 年)二○来自三年十二月1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 3
一、基础和条件 ................................ 3 二、机遇和挑战 ................................ 5 三、重大意义 ..................................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7 三、战略定位 .................................. 8 四、发展目标 .................................. 9 第三章 空间布局 ................................. 12 一、构建组团式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 12 二、打造功能完善的八大发展组团 ............... 15 三、核心区与芙蓉新城空间布局 ................. 17 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20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 23 一、构建高效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 ............... 23 二、构建低碳清洁的能源体系 ................... 26 三、构建智慧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 27 四、构建健全优质的给排水体系 ................. 27
韶关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导则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导则(试行)韶关市城乡规划局目录附件2-1:附件2-2:附件2-3:附件4-1:附件4-2:附件4-3:附件4-4:附件4-5:附件4-6:附件4-7:附件4-8:附件4-9:附件5-1:附件5-2:附件5-3:附件7-1:附件7-2:附件7-3:附件7-4:附件7-5:附件7-6:附件7-7:附件7-8:附件7-9:附件7-10:附件7-11: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完善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韶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适用于本导则。
第三条根据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建立分级审查办理制度,即科室审查办理、局审查办理、规划委员会审查办理三种方式。
第四条科室审查办理的项目,由科室经办人初步审查,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准。
部分较为重要的项目,科室可征询局总工办意见,分管领导也可根据情况要求局总工办出具意见。
第五条局审查办理项目,由科室签署初审意见,报局总工办组织技术审查并签署意见后,转由科室报分管领导批准或提请局务会议审查。
局总工办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可以采取总工办负责人签署审查意见和组织技术审查小组集体讨论形成会议纪要等两种方式进行办理。
对于部分情况复杂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总工办可以要求召开技术审查扩大会议进行审查。
第六条规划委员会审查办理项目,科室提出初步意见后,由局总工办组织技术审查,经局务会议讨论后,报规划委员会审议,局总工办根据规划委员会审议结果签署意见,交由科室呈局长批准。
第七条规划审批流程图:注明:窗口指市行政服务中心城乡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
第八条对于情况复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需要提交技术审查鉴定或者规划委员会讨论的,主办科室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送交局总工办,同时通过办事窗口书面告知申请人,待申请人根据城乡规划局要求完善技术审查程序后重新报请行政审批。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粤府函〔2023〕194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4号韶关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韶府请〔2023〕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韶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韶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韶关市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粤北门户枢纽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北部生态发展区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将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新时代韶关城市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发展路线。
要着力增强韶关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携手共建生态宜居的北部绿色城镇组群,共筑粤北生态屏障。
要主动对接融入和支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统筹各类资源与要素配置,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要深化粤湘赣区域合作,共同促进生态共保共治,着力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建设商贸物流转运枢纽。
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编制目的 (1)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三、规划编制原则 (2)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5)一、土地利用现状 (5)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7)三、土地利用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与目标 (11)一、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11)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7)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一、耕地保护 (21)二、基本农田保护 (22)三、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力度,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24)四、实施耕地及基本农田动态监测 (25)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6)一、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26)二、提高地均产值 (27)三、控制人均用地指标 (27)四、降低经济增长耗地量 (27)五、加强土地市场及地类变化情况的监测 (28)六、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8)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一、允许建设区 (30)二、有条件建设区 (31)三、禁止建设区 (31)四、限制建设区 (32)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3)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33)二、一般农地区 (34)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4)四、独立工矿区 (35)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36)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36)七、林业用地区 (37)第九章中心城区及乡镇土地利用 (39)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二、其他镇土地利用 (44)第十章土地整治安排 (48)一、土地开发 (48)二、园地山坡地改造 (48)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49)四、“三旧”改造 (50)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 (51)一、交通项目 (51)二、水利项目 (51)三、旅游项目 (52)四、物流项目 (52)五、科教文卫项目 (52)六、工业项目 (53)七、新农村建设 (53)第十二章土地生态建设 (54)一、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54)二、生态用地格局 (5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7)一、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57)二、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59)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59)四、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60)五、落实全社会参与制度 (61)附表 (62)附图 (71)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落实《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用途导向及土地利用调控目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以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调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障重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点产业建设用地,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历程,广东许多小城镇经历过城市数量激增与规模扩大后,韶关的小城镇基本都步入了追求质量的新阶段,但也日益暴露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和提出对策,来促进韶关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本文以韶关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概括了韶关市小城镇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以其他地方的成功发展模式为例,最后提出了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的对策与创新。
关键词: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对策Abstract ]: This paper taking Shaoguan tow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 elaborated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planning, summed up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Shaoguan city planning situation, and to other parts of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mode for example,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towns in Shaoguan city planning and innovation.Key words: Shaoguan, small town, city planning, strategy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论断后,小城镇逐渐成为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和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问题。
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后,目前以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的小城镇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日益凸显出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新对策来促进发展与成长。
在韶关市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是在整个大都市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旅游规划的不足与思考——以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旅游规划的不足与思考——以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为例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是统领区域全局发展的法定规划,在现今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旅游规划的内容指导意义较弱,且与其他专项缺乏较好的融合,而这与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因此通过树立全域旅游与大旅游的理念、注重城市统领、提升与其他专项的融合等方面,切实发挥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全域旅游、大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系统、城市统领、阶段特点引言随着当今旅游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国家全域旅游规划战略部署的提出,旅游的对于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的认识。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全局性、战略型和综合性的规划,其规划重点在于确定城市及其行政区域内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而旅游规划在编制中常被作为其一个较为次要的章节来研究,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难以对旅游发展发挥较好的指导作用。
1.总体规划中旅游规划的不足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规划”)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全域旅游规划的大背景下开展、完成的。
规划很好的落实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全域旅游规划也有提及,但总体而言,未能摆脱总体规划一直以来在旅游规划方面指导意义极弱的状况,同时也存在对全域旅游的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就资源言旅游,形象定位存偏差形象定位上在总体规划中规划以“岭南风度、禅韵丹霞”作为韶关旅游形象,定位分别为韶关旅游的四处知名景点,均可以认为是韶关旅游的代表,但作为旅游形象定位而言却存在理解偏差,旅游形象内涵应该包含物质(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等)、行为(包括旅游规范制度、公共政策和市民及服务人员行为表征)、心理,其核心是旅游价值观,而文化是贯穿于形象主要线索。
根据彭华教授大旅游的观点,区域的旅游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具体旅游景点、旅游企业或单纯旅游行业的形象,而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1],即旅游形象具有综合性,而规划忽视了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多元因素,同时多项资源的并列,使得特点不够鲜明。
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初稿)委托单位:韶关市旅游局规划单位: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项目进行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04月项目负责人:陈南江总规划师、博士技术负责人:余颖规划师、硕士主要技术人员:相阵迎规划师、硕士黄宜良经济师梁江川规划师、硕士杨智涛规划师、硕士方泽君建筑师刘艳霞规划师、副博士康乐规划师、硕士目录战略篇 (1)规划篇 (4)第一章规划概论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期限 (4)三、规划依据与参考资料 (4)四、上层规划对韶关所作定位 (4)第二章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5)一、韶关市概况 (5)二、韶关市旅游发展现状 (7)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9)一、旅游资源类型 (9)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7)第四章地缘关系与区域竞合分析 (20)一、地缘关系 (20)二、韶关在广东省的旅游地位与竞争格局分析 (21)三、区域竞合分析 (21)第五章旅游市场分析 (25)一、韶关市历年旅游接待情况 (25)二、市场分析数据来源 (25)三、游客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25)第六章SWOT分析 (30)一、优势条件(Strength) (30)二、劣势条件(Weakness) (31)三、机遇(Opportunity) (31)四、挑战(Threat) (32)第七章旅游发展模式及目标 (32)一、旅游发展模式 (32)二、韶关旅游发展战略 (35)三、韶关旅游发展目标 (35)四、韶关旅游产业定位 (35)五、韶关旅游产业发展指标 (35)六、市场定位...................................................................................................................................... 35第八章总体布局与区域组团 (37)一、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原则 (37)二、“一核三轴”的空间布局结构 (37)三、“一个中心、四大组团”的功能布局 (37)第九章重点旅游产品规划 (39)一、产品开发指导思想 (39)二、观光旅游产品 (39)三、度假旅游产品 (40)四、专项旅游产品 (40)第十章重点旅游项目策划 (41)一、丹霞山 (41)二、大南华 (42)三、珠玑古巷——梅关古道 (42)四、南雄龙华山温泉 (43)五、世界恐龙地质公园 (43)六、始兴深渡水生态旅游区 (44)七、始兴总甫温泉 (44)八、乳源瑶族风情园 (44)九、南岭生态旅游区 (45)十、翁源四季花果生态旅游区 (45)十一、新丰云髻山旅游区 (46)十二、乐昌三龙谷生态旅游区 (46)第十一章韶关度假旅游发展规划 (48)一、开发条件及现状 (48)二、开发指引 (48)第十二章韶关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50)一、韶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0)二、韶关乡村旅游发展指引 (51)三、韶关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51)四、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规划 (51)五、案例借鉴——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开发 (52)第十三章韶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53)一、民俗民族文化资源 (53)二、宗教文化资源 (54)三、历史文化资源 (54)四、生物地质文化资源 (55)第十四章自驾车旅游发展与旅游线路规划 (56)一、自驾车旅游在广东省的发展 (56)二、自驾车旅游的特点分析 (56)三、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素 (56)四、韶关自驾车旅游发展策略 (57)五、韶关自驾车旅游发展规划 (57)六、精品旅游线路设计 (59)第十五章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60)一、旅游住宿业 (60)二、餐饮业 (61)三、娱乐业 (62)四、旅游商品规划 (63)五、旅行社业规划 (63)六、旅游交通规划 (64)七、旅游安全与环卫设施规划 (65)第十六章旅游形象与市场开拓规划 (67)一、韶关旅游形象策划 (67)二、旅游市场开拓规划 (67)第十七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1)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1)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71)三、旅游资源分级保护措施 (72)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73)五、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遵循的原则 (73)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4)第十八章分期开发规划 (76)一、近期规划(2008-2010年):产品升级,形象塑造 (76)二、中期(2011-2015):结构优化,形象升华 (77)三、远期(2016-2020):完善提高,全面发展 (77)第十九章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78)一、旅游管理体制规划 (78)二、实施旅游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79)三、大力开拓融资渠道 (79)四、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79)战略篇韶关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品位高,被公认为广东之首。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06•【字号】韶府办发函〔2024〕31号•【施行日期】2024.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3月6日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为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治理,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以及《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区划方案。
一、区划范围本区划范围为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的东河、车站、风采、新华、惠民、松山等6个街道,新韶、乐园、十里亭、犁市、西河、西联、龙归、大塘、马坝、白土等10个镇。
二、区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三)《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五)《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估工作方案》(环办便函〔2023〕98号);(六)《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八)《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韶关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三)超高层建筑的退让应在不小于本条款规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及城市设计等要求,合理确 定建筑退让距离。
(四)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大型医院、中小学校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 共建筑,其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在满足表 4-3 的基础上根据相邻道路的等级适当增加, 同时增设集散广场,并留出临时停车及回车场地。
(二) 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饭店、图书馆、展览馆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建筑,临城市道路 或广场一面不宜修建围墙。居住区围墙高度不得大于 2.2 米,并应透空设置,布置绿化,或以绿篱来代替 围墙。学校、医院等设置的围墙,高度不得大于 2.2 米;油库、水厂等对围墙设置有特殊要求的,围墙高 度原则上不得大于 2.5 米,并应当对围墙进行绿化、美化。
表 4-1 特殊建筑的间距规定
建筑性质 托儿所、幼儿园
建筑间距 南向建筑高度 1.2 倍
学校教学楼ຫໍສະໝຸດ 南向建筑高度 1.1 倍医院病房楼、休(疗) 养院住宿楼
南向建筑高度 1.1 倍
备注 两教室长向相对间距不
少于 25 米
-
(四) 高度超过 100 米的超高层非居住建筑应在不小于前面条款规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安全 及城市设计等要求,合理确定建筑间距。
(二) 当建筑临湖布置时,除特定的水利、水文、景观等建构筑以外,新建建筑最小退让距离,必 须满足蓝线控制要求。无蓝线控制的,依次以渠化岸线、自然水岸、常水位线为参照,自然水体不小于 8 米,人工湖面不小于 5 米。
第二十五条 建筑退让山体护坡 坡脚处建筑外墙与高度大于 1 米的护坡下缘的距离不得小于护坡高度的 0.8 倍,且不得小于 2 米;坡
第二十四条 建筑退让河湖水面
(一) 当建筑临河布置时,除特定的水利、水文景观等建构筑以外,新建建筑距离河岸的距离,必 须满足蓝线控制要求。无蓝线控制的,依次以渠化岸线、自然河岸、常水位线为参照,北江、武江、浈江 退让距离不小于 50 米;河面宽度超过 50 米的河流退让距离不小于 20 米,其它河流不小于 10 米;一般排 洪沟渠不小于 5 米。
韶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试行)
韶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工作规程(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程序,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及《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韶关新区、浈江区、武江区和曲江区行政区划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编制及审批管理工作适用本规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相关法规政策进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不适用本规程。
(一)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或上层次规划发生重大变更,对用地功能与空间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因重大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或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实施,对用地功能与空间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三)单次或多次累积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用地规模占所在片区总用地面积30%及以上或总用地面积在100公顷及以上的。
(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明显缺陷,经评估确有必要修编的。
(五)经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部门认定需要重新修编的其它情形。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修改(一)不符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等强制性内容的。
(二)取消或减少公共设施且不符合技术标准规范。
(三)经论证不满足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的。
(四)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应遵循优功能、保公益、扶产业和促实施等原则。
优功能是指规划修改应有利于优化片区土地利用和空间功能布局,提升整体城市品质;保公益是指规划修改应有利于保障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安全设施的建设,守住公益底线; 扶产业是指规划修改应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新型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促实施是指规划修改应有利于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实施。
第五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分为微调和一般修改两类。
微调是指遵循“保公益、扶产业、平总量”的原则,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的修改。
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详见附件: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附件:
附件1:韶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xls
附件2:韶关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xlsx
附件3:韶关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
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21.06.08
施行日期
2021.06.08
文号
主题类别
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规划条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5 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 年,规划远期为2021-2035 年。
第1.3条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 3 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 2 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 5 个县,面积为18412.53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 1555.21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3、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 国道,面积为562.88 平方公里。
第1.4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
(见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群融入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韶关未来的发展趋势
韶关未来的发展趋势
韶关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经济发展:韶关市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文化和旅游业、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2.城市化进程:韶关市将加快城镇化进程,计划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57%以上,城市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将不断提高。
3.科技创新:韶关市将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创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环境保护:韶关市将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5.文化建设:韶关市将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有韶关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说,韶关市将全面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城市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发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韶关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则
韶关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规则一、容积率的概念和意义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建筑物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合理计算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韶关市容积率计算规则1.容积率计算的基本原则容积率计算应当基于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遵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容积率计算的基本公式容积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3.容积率计算的要素(1)建筑物总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建筑面积。
(2)用地面积:指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不包括道路、绿地等其他用地。
(3)容积率的计算一般以整数值为准,可按照工程规划、建筑设计和用地性质的要求进行有序规划和建设。
4.容积率计算的特殊情况(1)未建设用地:对于未建设用地,容积率计算一般按照规划要求和土地利用政策进行合理规划,不得随意提高容积率。
(2)现有建筑物改造:对于现有建筑物的改造、加建等情况,容积率计算应当遵循建筑面积加总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临时建筑物:对于临时性建筑物,容积率计算一般不予计算在内。
5.容积率的规划控制要求(1)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容积率计算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保障城市的整体形象、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2)分区规划要求:容积率计算应当根据分区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控制,合理分配用地资源。
(3)街区控制要求:容积率计算应当根据街区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提高街区的利用效率和空间韵律。
6.容积率的调整与管理容积率的调整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要求,对于重点发展项目和特殊用地,可以适度提高容积率。
容积率的管理应当加强规划审查和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容积率监测和评估机制,确保容积率的合理执行。
三、总结韶关市建筑工程容积率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基本原则、基本公式、计算要素、特殊情况、规划控制要求和调整与管理等方面。
广东韶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编制原则 (1)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范围 (3)四、规划期限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一、土地利用现状 (4)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三、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2)一、土地利用战略 (12)二、土地利用目标 (13)三、土地利用基本策略 (1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8)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0)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5)一、耕地保护 (25)二、基本农田保护 (26)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配置 (31)二、挖掘内部潜力,盘活存量土地 (32)三、加强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33)四、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34)五、加强工业用地的管理与配置 (35)六、强化农村土地用地管理 (36)I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38)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8)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40)三、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4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50)一、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与规模 (50)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50)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3)四、中心城区土地用途管制 (56)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61)一、园地山坡地改造 (61)二、“三旧”改造 (62)三、农用地整理 (63)四、土地复垦 (64)五、土地开发 (64)六、现代标准农田建设 (65)第十章重点建设项目 (66)一、交通项目 (66)二、能源电力项目 (66)三、产业转移园及开发区项目 (67)四、工业项目 (67)五、水利项目 (68)六、旅游发展项目 (68)七、环保及其他项目 (68)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70)一、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70)二、生态用地类型 (70)三、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引导 (71)四、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72)II五、加强城市外围环城绿地建设 (75)第十二章近期规划 (78)一、近期土地利用目标 (78)二、近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8)三、近期土地利用控制要点 (80)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2)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调控 (82)二、完善规划实施管理 (82)三、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84)附表 (86)附图 (109)III第一章总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韶关市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6-2020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名单:组长:郑振涛(韶关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杨小明(韶关市人大副主任)尚伟(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剑鸣(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员:王青西(韶关市人民政府)李德军(韶关市人民政府)李步雄(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 胡书臣(韶关市环保局)李维员(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刘德泉(韶关市经贸局)林嘉(韶关市财政局)吴振华(韶关市建设局)李卫中(韶关市农业局)聂云祥(韶关市国土资源局)马水源(韶关市水利局)罗育平(韶关市林业局)周伟源(韶关市城市管理局)梁韶灵(韶关市城乡规划局)王晓梅(韶关市旅游局)潘萌(韶关市统计局)廖朝国(韶关市卫生局)何超常(韶关市法制局)王功荣(韶关市交通局)谢祥腾(韶关市委政策研究室)沈学柏(韶关市公路局)吴生祥(粤北工业开发区)刘卫东(浈江区人民政府)张中坚(武江区人民政府)吴春腾(曲江区人民政府)李安平(乐昌市人民政府)许志新(南雄市人民政府)吴玉环(仁化县人民政府)许红(始兴县人民政府)朱余旺(翁源县人民政府)范秀燎(新丰县人民政府)邓建华(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德军(韶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胡书臣(韶关市环保局局长)韩保新(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彬(韶关市环保局副局长)《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顾问组:总顾问:李子森(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顾问:温琰茂(中山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吴兑(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黄国锋(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博士、高工)胡勇有(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写组主要成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韩保新(研究员、副所长)李华(高级工程师)杨育青(研究员、室主任)李照勇(高级工程师、室主任)张恒军(工程师)何向红(研究员、中心副主任)郑伟(高级工程师)桑燕红(工程师、博士)郭梅(工程师、博士)刘伟民(工程师)孙娟(工程师、博士)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张彬(高工、副局长)向建成(高工、科长)邓向荣(高工、副所长)杨余宝(工程师)胡文伟(副科长)招文锐(高工、站长)目录前言 (1)一、现状与发展压力 (1)(一)发展现状 (1)1. 山区资源型经济一枝独秀 (1)2. 环保责任得到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2)3. 构筑了重要的生态屏障 (2)4. 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3)5.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4)(二)存在问题 (4)1. 地区协调发展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削弱 (4)2. 环境建设任务严峻,局部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加剧 (5)3. 环境管理建设任重道远 (8)(三)未来的压力 (9)1. 发展引起的环保压力剧增 (9)2. 迫切需要产业升级改造和发展新型主导产业 (10)3. 资源优势逐渐减弱 (10)4. 土地利用及相关规划对开发建设的约束力不强 (10)二、总体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三)基准年 (12)(四)规划目标 (12)三、主要规划任务 (15)(一)分类控制,保障环境安全,提升服务功能 (15)1. 构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与格局 (15)2. 以“三区”划分实施分类控制 (18)(二)环境功能分区,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目标 (21)1. 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控制目标 (2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质量控制 (28)3. 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质量控制 (28)(三)全面推进污染控制,确保环境质量改善 (36)1. 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 (36)2.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44)3. 完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49)4. 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53)5. 落实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58)(四)加强生态化系统建设,实现生态安全 (59)1. 建设区域自然保护体系 (59)2. 加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 (62)3. 强化水土流失生态保护 (63)4. 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64)5. 加强农业(农村)生态化建设 (67)6.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70)7.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71)(五)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文明 (73)1. 实施比较发展战略, 实现经济要素结构升级 (73)2. 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73)3. 从环境资源禀赋出发,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78)4. 倡导可持续消费,培育绿色生态文明 (82)四、实施保障措施 (83)(一)完善政策机制,强化环境管理 (83)(二)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85)(三)健全投资体系,完善经济政策 (88)(四)以科技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 (90)(五)加大环保投入,落实重点工程 (91)附图:附图1-1-1韶关市行政区划图附图1-1-2韶关市水系及流域分布图附图3-1-1 韶关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附图3-1-2 韶关市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引导利用区附图3-2-1 韶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附图3-3-1 韶关市污水处理厂及固体废物处理场规划附图3-4-1 韶关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及规划附图3-4-2 韶关市主要饮用水库集水区及水源涵养区附图3-4-3 韶关市规划新建森林公园附图3-4-4 韶关市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规划前言韶关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楔落在粤湘赣三省交汇处,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华南沿海地区连接长江、黄河流域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为广东省老重工业基地,中国山水名城和珠江三角洲重要生态屏障。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初探——以韶关为例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编 制初 探
S m p y S u y o h at rp a i r a ia i n i l t d n t e M se lnn ng O g n z to
— —
以 韶 关 为 例
—
—
Ta i h og a t o a p e k ng S a u n Ci f rEx m l y
京广铁路和京珠 高速公路两条南北 向干线贯穿全境 , 已经规划 立项 的武广铁路 客运 专线 、 韶赣铁路 、 韶赣高速公路也经过韶
关, 此外 1 6国道 、2 0 3 3国道 改 线 的 建设 , 更提 高 了韶 关在 国家
回顾 1 9 9 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 况 , 总体规 划的法
确定 基本准确 , 提出将 韶关建设 成为工 、 旅 中心城市 , 贸、 城市 用地规模控制及人 口规模预测 与韶关城市 发展也 比较 吻合。 ( 城市 用地 发展 方向的选取 比较合理 , 2) 明确提 出城市 用地
主 要 向西 联 和 龙 归 发 展 ,适 应 京珠 高 速 公 路全 线 贯 穿 给 城 市 提供 发展 机 遇 与需 要 , 今 后 城 市 中心 搬 迁 论 证 奠 定 了基 础 。 为 ( 城 市 道 路 双 环 道 的 提 出 比较 有 效 , 城 市 的 道 路 系统 规 3) 对
1城 市 总体 规 划 及相 关规 划 编 制情 况 , 韶 关市 曾 经于 1 9 9 0年 和 19 9 5年分 别 编制 和 修 编 了城 市 总体 规 划 ,0 3年 编制 了城 市 总 体 发 展 概 念 规 划 , 2 0 20 在 0 3年 与 20 0 6年 也 分 别 编 制 了新 的 一轮 近 期 建 设 规 划 。 2上 一轮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编 制 情 况 .
水源地保护区一览表
相应准保护区水域的两岸正常岸线向陆纵深500米内的陆域范围
Ⅲ类
浈江长坝至周田河段及其支流
浈江区
浈江区花坪镇西牛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Ⅱ类
西牛潭水库正常水位下的全部水域范围
取水口300米范围内的水域沿岸纵深200米范围内的陆域集雨范围
二级保护区
Ⅲ类
—
水库周边除一级保护区外第一重山山脊线范围内的陆域集雨范围
禁养区边界外延500米的区域
除禁养区、限养区外的其他区域
十里亭镇
韶关市区城市建成区
五里亭村以南的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中浈江区城市规划范围
无
无
靖村
全部区域
无
无
五里亭村
全部区域
无
无
韶关林场
武江岸线外延500米区域,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中浈江区城市规划范围
除禁养区外的其他区域
二级保护区
Ⅱ类
武江什石园至犁市河段及其支流。
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的两岸正常Fra bibliotek线向陆纵深500米内的陆域范围
Ⅲ类
浈江赣韶公路362km处至广乐高速北连接线南侧河段及其支流,韶赣铁路北侧至长坝河段及其支流。
相应二级保护区水域的两岸正常岸线向陆纵深500米内的陆域范围,除控制点坐标连接线包围的陆域
准保护区
Ⅱ-Ⅲ类
禁养区边界外延500米的区域
除禁养区、限养区外的其他区域
韶关林场
浈江岸线外延500米区域,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中浈江区城市规划范围
除禁养区外的其他区域
无
大陂村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中浈江区城市规划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规划条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第一章 总则第1.1条 编制目的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5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年,规划远期为2021-2035年。
第1.3条 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3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2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5个县,面积为18412.53平方公里。
2、3、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国道,面积为562.8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555.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1.4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
(见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群融入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2、产业融合战略: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配套珠三角发展装备制造、物流、农业和旅游业。
3、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人口城镇化,加快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
4、生态文明战略: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严控生态底线,保护粤北生态屏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
5、中心城扩容提质战略:推动新老城协调发展,彰显自然山水特色,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宜居水平。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2.2.1条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为36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第2.2.2条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1+2+5”、“两带三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个市级主中心:即韶关中心城区。
2个市级副中心:包括乐昌城区、南雄城区。
5个县域中心城市:包括始兴城区、仁化城区、乳源城区、新丰城区、翁源城区。
24个重点镇:包括花坪镇、乌石镇、樟市镇、沙溪镇、长来镇、坪石镇、廊田镇、梅花镇、黄圃镇、乌迳镇、南雄黄坑镇、珠玑镇、官渡镇、翁城镇、江尾镇、马市镇、顿岗镇、长江镇、董塘镇、周田镇、马头镇、回龙镇、大桥镇、大布镇。
两带:两条市域发展带,包括广佛肇-韶湘发展带、深莞惠-韶赣发展带。
三区:包括北部生态融合发展区、中部核心发展区以及南部先行融合发展区。
第2.2.3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1座市域中心城市(韶关中心城区)、2座市域副中心城市(乐昌城区、南雄城区)、5座县域中心城市、24个重点镇、57个一般镇(包括56个建制镇和1个铁龙林场)。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五级。
1座100万人以上的一级城镇(韶关中心城区),2座30-100万人的二级城镇(乐昌城区、南雄城区),4座10-30万人的三级城镇,24座1-10万人的四级城镇,57座1万人以下的五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类,包括综合型城镇、工贸型城镇、农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商贸物流型城镇、旅游型城镇。
第2.2.4条县城发展指引乐昌城区:打造粤湘开放合作先行区、粤北门户城市和韶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板块。
建设乐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韶关市重要的卫星城镇,武水流域地区信息加工与服务业基地和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农副产品集散地,是以区域性的加工工业和旅游商贸并重发展的生态城市。
南雄城区:打造对接江西的粤北门户城市。
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粤北赣南边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色的粤赣湘省际旅游服务中心之一,南雄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新丰城区: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粤中北经济节点,韶关南部工业生长极,新丰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
始兴城区:粤湘赣邻接区域的交通节点、商贸物流副中心和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韶关东部的旅游服务中心,始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生态型工业为主导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仁化城区:仁化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韶关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丹霞山旅游风景区的服务基地,是以加工业为主、旅游商贸并举发展的粤北山水风貌城市。
乳源城区: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韶关绿色生态示范区,韶关市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韶关西部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乳源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具有民族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翁源城区: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珠三角绿色食品的供应地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翁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第三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第2.3.1条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各项城市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审批,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第2.3.2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节水机制,制定节水灌溉政策法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实现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完善水工程体系,增加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建立以供定需管理为内容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严格保护饮用水源。
第2.3.3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完善“三防”体系建设,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适度开展森林旅游,完善公园旅游服务体系,保护游客安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第2.3.4条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保护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矿产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及现状,协调好矿业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
第2.3.5条环境保护与管理划定市域范围内水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功能区,分别严格执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大气、噪声、土壤、固废等污染综合防治,强化环境安全监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
第四节乡村振兴规划第2.4.1条乡村振兴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2.4.2条乡村振兴思路加大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鼓励农业与旅游业、制造业结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推进以“农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全面开展示范村、生态村等不同梯度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反哺力度,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2.4.3条乡村分类发展指引将乡村划分为“更新型”、“引导型”、“保育型”三类,并引导其分类发展。
(1)更新型村庄。
推进村庄改造,集中布局,建设花园小区。
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与周边城市地区相协调。
(2)引导型村庄。
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集中居住。
提高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
产业配合大型项目,集中镇级以上工业园区统筹安排。
重点改造市(县、区)重大项目及重点镇周边村庄。
(3)保育型村庄。
划定控制范围,允许在内部进行改建,严禁扩大规模。
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重点控制城市组团生态廊道内的村庄用地规模,改造空心村,逐步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
第三章中心城区规划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第3.1.1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为粤北门户,广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山水生态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
城市职能为对接珠三角、辐射粤湘赣的华南区域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韶关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服务和信息中心。
第3.1.2条城市发展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00万人;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45万人。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第二节空间布局第3.2.1条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1、发展方向城市主导向南、辅以向东发展,其他方向以完善建设为主。
2、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翼三心,一主七组团”。
“一带”:“三江六岸”滨江生活和公共服务发展带。
“两翼”:东翼产业发展区和西翼产业发展区。
“三心”:位于芙蓉新城的新城中心、位于小岛的老城中心和韶关南部城区(曲江城区)。
“一主”:主城区,立足芙蓉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新城建设促进老城功能、人口疏解,同时带动新城开发建设。
“七组团”:浈江产业组团、莲花大道组团、华南先进装备产业组团、沐溪-阳山-甘棠-龙归产业组团、白土-乌泥角产业组团、空港产业组团、南华寺-马坝人遗址公园旅游组团。
第3.2.2条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的管控至2035年,中心城区内有条件建设区占建设用地比例约4.7%,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用地范围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
在保障城市空间结构、组团主导功能、控制线及其他管控要素贯彻实施的前提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对具体用地形态布局和边界进行调整优化。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3.3.1条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重点构建由区域(市-区)级公共中心、片区级公共中心及专业服务中心组成的公共中心体系,考虑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结构与城市功能结构相呼应,将区域(市-区)级公共中心划分为主、次中心两个等级。
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多级”的城市公共中心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