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焦寒伟王红均赵宇伍莉帅学宏陈吉轩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02期摘要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将受损的细胞器、废弃细胞质和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转运至溶酶体(Lysosome),并进行酶解的一个生物学过程。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过程,而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维持了细胞内稳态。

自噬在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神经性疾病、癌症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该文综述了细胞自噬与多种疾病的研究进展,提示了细胞自噬在免疫相关性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细胞自噬可能作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突破口,为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做铺垫。

关键词细胞自噬;溶酶体;真核生物;疾病中图分类号Q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2-0010-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2.004细胞自噬(Autophagy or autophagocytosis)是真核生物中细胞将自身胞浆蛋白或损伤细胞器包裹形成囊泡,并在溶酶体降解回收再利用的代谢过程。

早在1963年,自噬被比利时科学家 Christian deDuve 在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1-2],随着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确定,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维持机体内代谢平衡自我保护机制[3],大多数自噬是非特异的,也有部分自噬过程具有特异性,如当细胞器发生损伤或功能缺失时,细胞器某些部分将会被自噬体吞噬,再与溶酶体融合发生降解,这一过程被称为选择性自噬(Selective autophagy)[4] 。

通常细胞自噬被分为巨型细胞自噬(Macroautophagy)、微型细胞自噬(Microautophagy)、分子伴侣介导的细胞自噬(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m,CMA)这3种类型[5],如图1所示。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分析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通过将细胞内部的无用或异常蛋白、细胞器和受损DNA,通过形成膜囊结构并将这些物质运输至溶酶体内部被降解的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稳态,抵抗各种细胞内外压力的影响,从而维持细胞的健康。

本文主要讨论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一、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主要组成及调控机制细胞自噬途径是由特定的基因编码的分子机器来实现的。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被分为两类,一类是ATG(Autophagy-related genes),包括ATG1-ATG14和ATG16L1,这些蛋白质参与了自噬小体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另一类是UBQLN-1,这些蛋白质与ATG相互作用,调节自噬小体的降解过程。

在肝脏中,有多种信号通路可以调控细胞自噬途径的启动和执行。

例如,糖原水解酶PACBS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来启动细胞自噬途径;高脂饮食和肝癌细胞中的STAT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细胞自噬途径;而HSL蛋白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来调节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执行。

二、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在肝病的作用(一)脂肪肝病脂肪肝病是由于肝脏脂肪吸收过多,并且不能及时代谢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在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脂肪肝病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启动和执行被抑制。

相对应的,细胞自噬抑制体mTOR的活性却被增强。

通过抑制mTOR活性,可以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自噬途径来改善脂肪肝病患者的症状。

(二)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在肝脏受到损伤后,活性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紊乱,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患者的细胞自噬途径被抑制,而导致异常蛋白留存在肝脏细胞中,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和纤维化。

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症状。

细胞自噬与肝脏生理和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肝脏生理和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肝脏生理和疾病的关系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重要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机制。

它通过内质网形成的双层膜囊泡,将细胞内的蛋白质、膜和细胞器等有害、老化或异常的物质包裹成囊泡,在溶酶体内降解,进行再利用。

而人体的内脏器官之一——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参与人体的代谢、解毒、免疫等重要生理过程,而细胞自噬与肝脏的生理和疾病间也存在着重要关系。

1. 细胞自噬在肝脏生理中的作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脂肪代谢、糖代谢、胆汁分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代谢、解毒等都有重要作用。

细胞自噬在肝脏生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清除肝脏细胞内的有害、老化或异常的蛋白质、细胞器等物质;通过消耗细胞内的脂质物质来维持肝细胞的营养平衡;并且在缺氧等应激状态下,启动细胞自噬以保持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和功能。

2.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关系2.1 肝脏炎症大量证据表明细胞自噬在肝脏炎症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慢性肝炎时,患者的肝细胞内出现严重的损伤和坏死,造成肝脏功能减退。

研究发现,肝炎病毒感染之后会抑制肝细胞的自噬,并促进有害物质的积累,加剧疾病的病程。

因此,细胞自噬的增强可以通过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来保护肝脏,改善慢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2.2 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在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时引起的一种可逆的疾病,是慢性肝炎后肝脏逐渐失去自愈能力,肝细胞逐渐被不断积累的胶原所代替的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明显的作用。

肝细胞失去自噬功能后,肝纤维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3 肝癌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肝癌的病死率很高。

研究表明,肝癌与细胞自噬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细胞自噬能够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和细胞DNA的损伤;另一方面,肝癌细胞自身的自噬能力增强,能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阻碍治疗效果。

3. 细胞自噬的潜在治疗方案随着细胞自噬与肝脏生理和疾病关系的加深认识,细胞自噬已成为开发肝脏治疗药物的重要方向。

单核巨噬细胞自噬在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单核巨噬细胞自噬在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21Vol.40,No.5・319・单核/巨噬细胞自噬在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李敏,沈琴,王晓萍,强磊(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要:肝脏是机体重要器官之一,其免疫功能对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

病理状态时,不同来源的巨噬细胞表型会发生改变,继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影响肝脏正常功能。

大量研究揭示巨噬细胞几乎所有的功能都与自噬有密切联系:巨噬细胞分化和诱导极化、细胞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等。

巨噬细胞自噬在肝病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逐渐成为预防和治疗肝病的潜在重要靶点,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自噬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讨论。

关键词:单核/巨噬细胞;自噬;肝损伤;肝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21)05-0319-005doi:10.13506/ki.jpr.2021.05.008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monocyte/macrophage autophagy in liver diseasesLI Min,SHEN Qin,WANG Xiaoping,QIANG Lei(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Pharmac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3China)Abstract: The immune function of liver is crucial to maintain the homeostasis of the whole body.In a pathological state, macrophages from various sources in liver play different roles,affecting the normal function of liver.Numer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lmost functions of macropha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utophagy,such as differenti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release of cytokine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It is current hotspot to research the role of macrophage autophagy in liver diseases, and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liver disease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ffect of monocyte/macrophage autophagy in liver disease.Key words:Monocyte/macrophage;Autophagy; Liver injury;Liver fibrosis肝脏作为机体重要器官之一,发挥着代谢调控、营养储存和解毒作用,肝脏的免疫功能对维持组织和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黄兰蔚 综述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黄兰蔚 综述
[ 9 ] [ 8 ] [ 7 ]
1 7 ] 究发现 [ , 必须有自噬活性激活 H S C , 使用非特异性自噬活性
抑制剂可抑制 H S C产生胶原, 但不影响其细胞活力或存活。 激活的 H S C能大量增殖并产生胶原纤维, 故能量需求大大增 加, 也须通过自噬产生能量以维持能量稳态, 从H B V患者肝脏 S C , 也同样发现其自噬表达上调, 抑制自噬在纤维 分离的人 H 化进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相反地, 有报道自噬诱导剂卡马西平 对遗传性疾病 α 1抗胰蛋白酶 ( 1-A T )缺陷所致的肝纤维 α 1-A T缺陷小鼠肝细胞 α 1抗胰 化具有明显疗效, 能够减轻 α
目及 H B V感染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细胞, 说明 H B V基因组转染细胞后, 促进了细胞自噬的发生。蛋白印迹 B V转染细胞后, L C 3 脂酰化水平增强, 进一步说明了 H B V 检测 H 转染细胞后增强了细胞的自噬。近几年研究发现, H B V感染后可
黄兰蔚, 等.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A b s t r a c t : 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h a v e f o u n dm o r ea n dm o r e e v i d e n c e t h a t a u t o p h a g y p l a y s 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p r o g r e s s i o no f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4 . 0 2 . 0 2 2 收稿日期: 2 0 1 3- 0 5- 0 2 ; 修回日期: 2 0 1 3- 0 5- 2 1 。 作者简介: 黄兰蔚 ( 1 9 8 0 - ), 女,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肝病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徐列明, 电子信箱: x u l i e m i n g @1 2 6 . c o m 。

细胞自噬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自噬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3细胞自噬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代倩兰,刘绍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053摘要:自噬是指真核细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在溶酶体中被降解及其降解产物被重新利用的过程,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预自噬也许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总结了自噬的过程、功能及在肝纤维化中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自噬对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也启示未来需要找到干预自噬更加可靠、确定的机制和靶点,进而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自噬;肝硬化;肝星状细胞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6-1440-05RoleofautophagyinliverfibrosisDAIQianlan,LIUShaoneng.(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Abstract:Autophagyreferstotheprocessinwhichorganellesandproteinsineukaryocytesaredegradedinlysosomesandtheirdegradationproductsarereused,anditplaysanimportantroleincell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ndhomeostasis.Inrecentyears,theroleofautoph agyinliverfibrosishasattractedmoreandmoreattention,andinterventionofautophagymaybecomeanewmethodforthetreatmentofliverfibrosis.Thisarticlesummarizestheprocessandfunctionofautophagyanditsroleinliverfibrosis.Thesedatarevealthecomplexmechanismofactionofautophagyinliverfibrosisandpointouttheneedtofindmorereliableanddefinitemechanismsandtargetsforautophagyinterven tioninthefuture,soastoprovidenewwaysforthetreatmentofliverfibrosis.Keywords:Autophagy;LiverCirrhosis;HepaticStellateCell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46收稿日期:2020-11-23;修回日期:2020-1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32)作者简介:代倩兰(1991—),女,主要从事肝纤维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通信作者:刘绍能,liushaoneng@126.com 自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合蛋白示关于踪细胞H自e噬L研a究进展cells自噬的形成 18
自噬的研究现状
1、维持细胞稳态 2、应激功能 3、防御功能 4、延长寿命 5、控制细胞死亡及癌症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生理意义
自噬的研究现状
干预方式
➢ 诱导自噬:二甲双胍、雷帕霉素、白藜芦醇和饥饿
➢ 抑制自噬:3-MA(3-甲基腺嘌呤)、wortmannin、
10
自噬的研究现状
✓自噬上游调控
调控方式
✓自噬过程调节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11
自噬的研究现状
检测方法
1电镜技术 普通透射电镜技术 免疫电镜技术 2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法 基于自噬标记蛋白的检测方法 标记自噬溶酶体结构的检测技术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12
自噬的研究现状
检测方法
普通透射电镜技术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自身、phagy是吃的意思,autophagy意为自
体吞噬,简称自噬。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5
自噬的研究现状
基本概念
自噬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 胞器并使其包被进入囊泡(自噬体),并与 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 裹的内容物的过程,藉此实现细胞本身的 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
关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6
自噬的研究现状
基本概念
自噬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从酵母、果蝇到脊
椎动物和人都可以找到参与自噬的同源基因。目前
至少已经鉴定出34种参与酵母自噬的特异性基因。其 命名从最初称为APG,AUT和CVT,现已被统一命名
为酵母自噬相关基因ATG(autophagy-related gene,ATG)。哺乳动物自噬基因的命名和酵母相 似,但也有个别差异,如酵母的ATG1,6和8在哺 乳动物中分别称为ULK1, Beclin1 和LC3。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其细胞数量众多,功能复杂。

由于长期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肝脏细胞很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此时,细胞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自噬的概念细胞自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器或细胞成分,并将其在细胞溶酶体内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细胞自噬可分为微自噬、宏自噬及受体介导的自噬等几种类型。

其中,微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成分,将其包裹成自噬体并把它们降解成营养物姜再利用的过程。

宏自噬则是指细胞通过吞噬长膜结构(如高尔基体、线粒体等)产生、成熟、吞噬自身的自噬体,然后通过运输与溶酶体融合进行降解、再利用的过程。

而受体介导的自噬是由一类叫钙调蛋白素的细胞膜蛋白作为配体与目标正在崩解的细胞成分进行结合,随后形成受体介导自噬小体进入到细胞内进行降解的过程。

二、细胞自噬的过程细胞自噬过程可分为自噬发生前、自噬体形成、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和自噬体-内吞体的脱离四个阶段。

(1)自噬发生前自噬发生前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酵母物质紊乱,进而导致肝细胞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如氧化应激。

这样会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造成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致使自噬相关蛋白被激活,从而进入到自噬体形成阶段。

(2)自噬体形成细胞自噬体形成包括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

自噬小体的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各种类的蛋白质依次参与其中,直到最终形成酵素能够降解的完整小体。

自噬体形成发生时,高尔基体直接与溶酶体相连,从而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自噬体的合成。

(3)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形成的自噬体顺着微管型结构向细胞质形成的自噬小胞移动。

这时,自噬体会把它吞噬到自噬小胞内、变成自吞体。

此时,自噬体-内吞体的性命储存时期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选择素的分子,来判断哪些内吞体会被保持下去进一步降解,哪些内吞体则会被通过外流排出。

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细胞自噬途径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在日益深入。

其中最为瞩目的莫过于细胞自噬这一研究领域。

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可以将细胞内过多或过老的蛋白质、细胞器等有机物分解并回收利用,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定义开始介绍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细胞自噬的定义及其发现历程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自身的溶酶体对胞质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回收利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分解产物由自身形成的胞质体按照宿主细胞的代谢需求被再次利用。

细胞自噬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克里斯蒂安·德杨等人提出的。

自那时起,这一生物学领域就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细胞代谢研究的热点。

今天,细胞自噬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较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二、细胞自噬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细胞自噬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愈加普遍。

因为这一过程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许多慢性疾病中。

下面,本文将介绍细胞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肝炎和多重颅和癌症方面的应用。

1.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普遍的老年病,主要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

临床上病人的神经细胞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退化、折叠和积聚现象。

毒积累物质也会因此而致病。

由于细胞自噬在分解和回收有机物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逐渐认识到,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细胞自噬水平低下密切相关。

目前生科专业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探索细胞自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

2. 肝炎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感染病毒和药品过量等原因造成的。

肝细胞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在肝炎的病原体入侵下,细胞自噬的水平却会被抑制。

这一过程在肝脏细胞代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改善肝脏功能逐渐成为了肝炎疗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3. 多重颅和癌症多重颅和癌症是一种由细胞自噬水平异常引起的疾病。

临床医生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进而促进癌细胞的死亡。

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自身的膜系统将无用或损坏的细胞器等细胞成分进行包涵和降解的生物学过程。

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自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参与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同时也是机体在抗击胁迫和环境变化中的重要适应性反应。

不断深入的细胞自噬研究使我们对该过程的理解越发深入,尤其是在其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关联研究中,细胞自噬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细胞自噬的基本机制及研究进展细胞自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包涵、内向吞噬和降解。

包涵是指细胞膜在无菌部位向细胞内部闭合并形成自吞噬囊泡;内向吞噬是指囊泡被运动到溶酶体中,囊泡和溶酶体膜融合并向细胞内部释放其内容物;降解是指溶酶体内部的蛋白酶和酸性酶使包涵物质被降解成小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基因和蛋白质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蛋白质LC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既是包涵囊泡膜的结构蛋白,也是细胞自噬的标志物;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 or 2α (eIF2α)、mTOR调节相关蛋白、ATG(autophagy-related)蛋白等也是重要的调节因子。

虽然细胞自噬已经被发现数十年,但目前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例如自噬细胞膜的生成和分解、自噬体的运输和合并、自噬信号和调节之间的交流等。

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细胞自噬的全部过程。

2. 细胞自噬在多种疾病中的关联及其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多种疾病有关。

例如,Alzheimer 的病人大脑中的 Tau 蛋白纤维能刺激自噬并形成证据性的分子间电子传输,从而对细胞的稳定性和信号传递产生影响。

肝病及与脂质腺体相关的疾病研究表明,自噬能够对脂质代谢紊乱产生积极的调解作用。

结直肠炎是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和自噬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各种类型的癌症也与自噬有关,其中的确诊与治疗方案可进一步依靠自噬水平提供支持。

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吞噬和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有机物和细胞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一个复杂的细胞机制来实现,其中包括了靶标膜的选择、吞噬囊泡的形成和递送到溶酶体的过程。

自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内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

它对于保护细胞免受外部损伤、清除代谢蛋白和DNA碎片,以及应对环境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知道的还有一些疾病和自噬的关联。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一. 肝硬化肝是我们身体内的过滤器之一,负责过滤大量的毒素和废物。

但是在肝硬化的情况下,肝脏会受到重大损害,导致它无法正常工作。

这种情况可以导致肝内细胞自噬的紊乱,这可能会让细胞无法正确清除代谢产物。

二. 癌症许多研究表明,自噬可能对于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自噬可以帮助细胞摆脱癌变的过程。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自噬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癌变过程。

因此,对于抑制自噬的研究可能在治疗某些癌症方面发展出新的疗法。

三. 神经系统疾病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与自噬的异常有关。

在这些疾病中,细胞降解机制发生故障,导致细胞无法有效清除有害的代谢产物。

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并在疾病进展期间加重症状。

四. 心脏病自噬可能在心脏病的发生和进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心脏病的情况下,心脏肌细胞会遭受损伤,这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的收缩和放松。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自噬机制紊乱,进一步加重疾病进展的程度。

总之,自噬与促进核酸结构的合成和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疾病的发生进程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探索自噬的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6-8147(2018)01-0087-04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863)(2012A A021001);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9);天津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ZXLCSY00070)作者简介宋虎(1992-),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肝癌的相关研究;通信作者:张建军,E-mail :zhangjianjun99@ 。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宋虎1,王振1,杜晨阳1综述,张建军2审校(1.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移植科,天津300192;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科,天津300192)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TG )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 )是肝脏手术及失血性休克后肝功能障碍和衰竭主要的致病因素,而且也是早期肝移植失败以及移植排斥反应增加的原因。

目前临床上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DCD ,但由于移植供肝的短缺,使得边缘供肝使用的增加,更加重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因此,怎样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改善移植物功能的关键问题。

大量文献研究表明,自噬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就近年来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关键词自噬;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双向调控;非编码RNA ;线粒体自噬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志码A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RI )是肝脏外科实践中常见的一种组织器官损伤,对肝脏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临床上移植供体主要来源于心脏/循环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 ),但由于移植供体的短缺使得边缘供体使用的增加更加重了这一损伤,从而增加移植后供体原发性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风险。

细胞自噬对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细胞自噬对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细胞自噬对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细胞自噬这一生物学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分解细胞内部物质的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自噬还与肝脏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细胞自噬和肝脏脂质代谢这两个角度,阐述细胞自噬对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一、细胞自噬的基本过程细胞自噬是生物细胞内部一种自我修复、自我代谢的重要机制。

通俗的说,细胞自噬就是小分子有利于生存的物质通过噬菌体体系和溶酶体体系代谢转换成有机物质,然后再利用这些物质进行新的代谢活动。

在细胞内,自噬作为一种失控是适度,自动消化细胞内部不适宜的蛋白质、代谢产物或细胞器的机制。

细胞自噬的具体过程有三个步骤:引导、分解和代谢。

首先,需要引导细胞自噬的复杂网络信号,并形成噬菌体或小体;其次,在噬菌体里面裹装细胞内不需要的蛋白质、代谢产物等,采用紧密束缚的方式将其封闭,形成许多小的囊泡;最后,噬菌体与溶酶体相互融合,产生酸性环境,从而促进囊泡的颗粒化和细胞内不需要物质的分解。

二、细胞自噬调控脂质代谢的意义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对于脂质代谢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细胞自噬在肝脏脂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则更加值得探索。

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可以通过调控清除脂质的过程,减少肝脏内脂质堆积,从而预防和治疗一系列代谢性疾病,比如肝纤维化、肝脏癌等。

另外,细胞自噬还能够通过协同作用调控肝脏内脂肪代谢物,从而均衡肝脏内脂质的代谢水平,更好地抵御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三、细胞自噬如何调控肝脏脂质代谢上面我们已经概括性介绍了细胞自噬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细胞自噬如何具体调控肝脏脂质代谢。

首先,细胞自噬在调节脂质代谢时可以通过清除肝脏内过多的脂质物质,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肝纤维化的积极病因。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时,细胞内脂质代谢失调,常会出现肝细胞内过多脂肪沉积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细胞自噬的清除过程可以有效防止过度脂肪沉积,从而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负责体内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是体内物质代谢、解毒和排泄的主要场所。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原因,肝脏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物质的重要生理途径,其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对抗细胞内外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与细胞自噬有关的分子机制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肝脏疾病的发生和细胞自噬的关系肝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常见的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肝脏疾病的发生过程极其复杂,其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脂肪肝等各种因素。

具体的病理过程是综合多个因素引发的结果。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可通过代谢调节维持肝脏健康状态,保持肝细胞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它还能清除细胞内异常和损伤的蛋白质,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

因此,细胞自噬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1. 维持肝脏的代谢调节肝细胞是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肝脏疾病往往导致肝细胞代谢障碍。

细胞自噬可通过清除异常代谢物、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来调节肝细胞的代谢稳态,从而对抗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清除细胞内异常蛋白细胞自噬不仅能够清除细胞内的非功能性蛋白质,还能调节核酸代谢,扰动不规则蛋白的清除,防止其对病毒的复制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病毒感染、肝细胞严重损伤等情况下,细胞自噬可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起到重要作用。

3. 调节细胞死亡肝脏疾病时容易发生细胞凋亡,而细胞自噬可以对抗凋亡。

细胞自噬可通过调节细胞的死亡程序,抑制细胞凋亡,从而防止肝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肝脏疾病发展中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细胞自噬是一个由多种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过程,其调控机制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存在差异。

细胞自噬对肝脏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对肝脏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对肝脏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肝脏疾病广泛存在,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它们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目前,尽管已有多种治疗肝脏疾病的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与肝脏功能紧密相关,并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细胞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指的是细胞自行降解损坏细胞器或内部蛋白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被降解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会被封装成囊泡,再被运输到溶酶体内被降解。

这个过程既可以维持细胞的代谢平衡,也可以清除不必要的或不健康的细胞组分,保持细胞清洁。

在肝脏疾病中,细胞自噬机制被破坏,进而导致细胞代谢降低并累计许多垃圾性细胞组分。

这种状况不仅会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还可能导致炎症、肝细胞坏死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两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细胞自噬的受损和失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从肝纤维化说起。

在肝脏受到长时间的某些损伤刺激后,会产生一定的炎症反应,使得肝细胞受损、坏死,大量的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性分子便会在炎症反应的刺激下被合成并堆积在肝脏内。

肝纤维化的脂肪积累使得肝脏皮肤变重、颜色暗沉,更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肝功能退化,因为肝脏堆积的这层层废物阻塞了原来排它的道路,某些特定细胞无法正常活动,因此其他细胞会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而放大并死亡,这个过程伴随着细胞自噬的加强和失衡。

因此,维护细胞自噬表达的平衡状态对于延缓和治疗肝纤维化十分关键。

而肝硬化是由于肝纤维化持续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特征就是肝内组织发生了结构上的破坏,肝细胞逐渐死亡,最终导致肝脏功能衰竭。

肝硬化在病理学上显示这些坏死细胞以及肝内血流受阻后的贫困,这使得散乱的节段间基质变得更严重。

如果细胞失去了一定比例的核酸,或者肝脏受到了持续损伤,大量细胞得以上升,这个过程表现在细胞自噬方面就会显得十分明显。

肝脏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

肝脏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

肝脏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肝脏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是肝脏代谢稳态和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

在肝脏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紊乱往往会导致肝细胞的凋亡和功能的丧失。

因此,对于肝脏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细胞自噬(autophagy)指的是通过溶酶体噬食损伤、老化或异常蛋白质物质的过程。

作用在细胞膜的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 (PI3K)复合物产生的fy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 (PI3P)能够诱导ATG9前往membrane assembly site (PAS) 成熟,这个复合物是酿酒菌(Pichia pastoris)的细胞自噬相关基因1 (Atg1)的诱导基因。

PI3P在PAS的磷酸酰胺上被ATG2和WDR45结合,二者纠缠招来ATG16L1和其他ATG12-ATG5同源体系。

该复合物能够引导ATG3催化ATG8前蛋白到小泡膜结构上,ATG4蛋白裁切前蛋白,ATG7能够在前蛋白上结构化的两种方式上帮助ATG8加热。

关键在于,在ATG5的介导下,ATG8与小泡膜上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种促成封闭小泡膜的局部Membrane fusion(局部膜融合)作用。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与肝癌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

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肝细胞自噬途径的紊乱有很大关系。

笔者了解到,肝癌细胞多数存在自噬增强现象,而这种现象与肝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抑制肝癌细胞自噬途径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因此肝脏中细胞自噬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对于肝癌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肝脏细胞自噬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脏细胞自噬途径受到一系列分子调控。

例如,细胞的ATG5、ATG7、ATG12和ATG16L1等自噬反应的关键分子参与了肝脏细胞的自噬途径。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自噬机制及其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自噬机制成为了研究的新热点。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膜系统进行的细胞内垃圾清除过程,其通过吞噬细胞内垃圾并将其溶解为基本物质,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自噬的兴起不仅是由于其在物质环境上对细胞健康的支持,而且在许多形式的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

细胞自噬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研究人员意识到一些嗜食细胞可以通过吞噬大分子物质来清除垃圾,并将其打碎为小分子物质。

并且发现该系统也可以用于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生理的发展。

早期的研究显示,自噬系统与细胞凋亡和细胞代谢有关,这为后来的疾病治疗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噬的生理学功能不仅涉及生物化学机制,而且涉及对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调节。

例如,自噬保持心脏和肝脏细胞的健康,防止组织坏死和脂肪沉积,以维持正常代谢和能量平衡。

另外,自噬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此机制来修复受损DNA的细胞,以及清除即或置换不必要或老化细胞,以便维持正常细胞的纪律。

研究表明,细胞自噬系统的异常活化与多种疾病,如肿瘤、神经性疾病、肌肉萎缩症、囊性纤维症、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关。

因此,利用自噬的调节措施来控制、治疗或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课题。

以药物为例,本文重点介绍了自噬在药物治疗上的应用。

自噬是目前治疗多种难治疾病的有前途的新模式,自噬兴起的过程也催生了自噬调节剂作为治疗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领域。

药物调节自噬机制的通用性是它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的潜在意义。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自噬调节剂作为单独的药物或联合药物可能对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噬机制的调节还涉及到对于其他的信号通路的干预,药物研究应当兼顾自身的生产方案。

以下分别就药物治疗多种疾病的情况作一些具体的介绍:1. 肿瘤的治疗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经愈加成熟,在目前面临的治疗难题中,尤为显著。

例如,药物对于多数肿瘤细胞都具有突出的细胞毒性,但是对于治疗后残余的肿瘤干细胞(TSCs)却存在着相对的耐药性。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重要生理过程,它通过将细胞内的有害或老化的组分进行降解和回收,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出现异常或受到干扰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疾病治疗的潜在影响。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清除细胞内的垃圾和异常蛋白质,维持细胞内的代谢平衡。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受损时,这些垃圾和异常蛋白质就会在细胞内积累,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甚至引发疾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阻止细胞发生癌变。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受损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在细胞内积累,增加了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

因此,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

除了肿瘤外,细胞自噬功能异常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有关。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细胞自噬功能受损,导致异常蛋白质在细胞内积累,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因此,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功能,有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此外,细胞自噬功能异常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受损心肌细胞会通过细胞自噬来清除受损的细胞组分,促进心肌修复。

然而,当细胞自噬功能受损时,心肌细胞无法有效清除受损组分,导致心肌修复受阻,最终导致心肌功能的损害。

因此,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功能,有望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关系不仅仅限于上述几种疾病,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都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细胞自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自噬与机体代谢的关系研究

细胞自噬与机体代谢的关系研究

细胞自噬与机体代谢的关系研究细胞自噬被誉为“细胞中的垃圾处理机”,它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

自噬作用能够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如蛋白质的沉积物、老化的细胞器和膜蛋白等等。

同时,在发生从食物缺乏的压力时,细胞会通过自噬拆解细胞内的基质物质得到营养。

细胞自噬对身体和健康的重要性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对身体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

代谢是指维持生命正常进行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

代谢过程涉及到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化学反应,包括物质分解、合成和消耗。

而细胞自噬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人们认为细胞自噬主要是一种应对食物匮乏的生存反应,细胞将分解废弃物并产生营养物质,以维持适当的代谢水平。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细胞自噬还在许多代谢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最近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是决定肝脏代谢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食物的消化到营养的吸收都发生在肝脏中,而肝脏细胞的健康和细胞自噬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缺乏细胞自噬会影响肝脏中的脂质代谢过程。

这一途径主要通过调控肝脏细胞中脂质酶来实现,这些酶负责将脂肪分子中的三酰甘油转化为葡萄糖和其他生物物质。

如果细胞无法正常进行自噬,则脂肪酶的活性将降低,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肝脏脂肪酸积聚和脂肪肝的风险。

此外,细胞自噬还与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与食物中的糖分过多有关。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细胞自噬水平和能力较低,可能与代谢紊乱和身体内脂肪酸的人为堆积有关。

在糖尿病发展的早期,细胞中的自噬过程会被增强,以消除过多的葡萄糖和内源性蛋白质。

但在疾病的后期,细胞自噬能力下降,导致代谢过程紊乱。

许多疾病都与细胞自噬和代谢的紊乱有关。

例如,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自噬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自噬在适应节食的环境下,能够加速脂肪的氧化,减少脂肪酸的堆积和代谢微环境的恶化。

同时,在适应长期暴露于高脂肪的环境中,自噬也能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水平,减轻脂肪细胞的炎症反应和胰岛素耐受性。

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

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

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细胞自噬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能够促进细胞对有害物质的清除及低落能量状态下自身代谢的维持。

细胞自噬机制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进行探讨。

一、细胞自噬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自噬是指细胞内部的一种主动维持和更新机制,通常被称为细胞自我消化。

它由细胞质内的包裹体、囊泡形成,并将包含了细胞多余物质、损伤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囊泡带入溶酶体进行降解。

根据细胞自噬的不同过程和目的,可将其分为三类:微自噬、随体自噬和自噬体调节。

微自噬是指细胞利用各种酶断裂和降解自身内部有害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

随体自噬是指细胞内部产生的膜泡包裹一些细胞器、蛋白分子等大分子物质再将其转运到溶酶体等酶体内部消化。

自噬体调节是指细胞在受到一些生理或外界刺激时,自我产生自噬体,来平衡营养等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适应调节反应。

二、细胞自噬机制的相关分子机制微自噬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自噬起始复合体(VPS34、Beclin-1、ATG14L等)的形成、自噬囊泡膜的形成、自噬体的消化与降解等步骤。

随体自噬主要与Atg5、Atg7、Atg8、Atg12等分子的作用密切相关,这些分子通过蛋白裂解酶等酶将一些无用的、损伤的或者长时间未使用的细胞部分包裹成随体进行消化和降解。

自噬体调节修饰相关分子包括AM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以及多种基因的表达调节等,这些分子作用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内部的平衡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细胞自噬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自噬在各种疾病中的确切作用,至今仍有待深入探讨。

其中,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常见疾病都和细胞自噬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细胞自噬状态明显下调的情况。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自噬的下调导致了胰岛素阻断放大序列抑制,而该信号通路对于糖代谢和脂肪酸代谢都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孙广涛,陈皓,邱伟华.自噬在肝癌中的 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外 科杂志,2010,27:679-680.
You M,Matsumoto M,Pacold CM,et a1. The role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of ethanol in the liver.Gas—
一、细胞自噬的定义及过程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 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它可以调节 细胞内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降解,降 解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根据底物进 入溶酶体途径的不同可以将自噬分为3 种类型:微自噬、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 的自噬。在微自噬形成中,溶酶体膜自 身变形,包裹吞噬底物进行降解加工。 巨自噬的形成与微自噬不同,其底物被 非溶酶体来源的双层膜结构包裹,即自 噬泡,然后由自噬泡将其携带到溶酶体
[81
in the action
troenterology,2004,127:1798—1808.
[9]
Aplin A,Jasionowski T,Tutfle DL,el a1. Cytoskeletal elements
are
required of
for the
formation
466.
and
maturation
中降解加工,是真核生物细胞代谢过程
中的主要方式胆-。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 噬中,底物选择性的结合于溶酶体膜表
DOI:10.3760/cma+j.issn.1001舶30.2012.
10.08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 172326、3087251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10ZRl419400)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 通信作者:邱伟华,Email:drqwh2003@ya—
autophagic
vacuoles.J Cell Physiol,1992,152:458—
[10]Kcjchl and
[3]Doroart
and
MC,Esposfi
DD,Sebagb
M,et al,
Concurrent induction of necrosis,apoptosis, autophagy in ischemic preconditioned
human livers formerly treated by chemotber- apy.J Hepatol,2009,51:881-889.
[1]Tsuceils S,Esumi H.Autoph- 2 Mizushima N,Levine B,Cuervo AM,et a1. Autophagy fights disease through cellular self-digestion.Nature,2008,45 l:1069— 1075.
噬机制可能无法辨认HCV。(2)HCV感
染的肝细胞内,自噬溶酶体是缺乏的,这 表明HCV有可能阻止自噬体向自噬溶 酶体的转化。(3)有研究结果证实在
HCV
RNA转运及翻译的过程中,某些自
噬相关蛋白是必须的,这表明HCV可能 把自噬相关的某些物质用于自身复制, 从而抑制了自噬对病毒的清除。 HBV感染同样可以引起肝细胞内自 噬泡的增加,HBV编码蛋白HBx起着重 要作用。与HCV不同的是,HBV并不阻 碍自噬体向自噬溶酶体的转化。感染 HBV致肝癌风险为非感染者的100倍以 上【引。 四、自噬与dl—AT缺乏性肝病 理1一AT缺乏性肝病是常染色体隐性 方式遗传伴等显性表达的代谢性肝脏疾 病。d1一AT缺乏能导致肝炎、肝硬化和 肝癌的发生。dI—AT缺乏性肝病的病理 机制还不是很清楚,d1一AT缺乏会引起 变异蛋白集合体取代野生型蛋白积聚在 细胞内质网内,严重影响细胞功能。细 胞主要通过蛋白酶体和自噬两种途径将 其降解,前者主要作用于可溶性变异蛋 白集合体,后者主要作用于难溶性变异 蛋白集合体M J。 otl—AT缺乏通过何种机制诱导自噬 目前还未完全了解。在ctl.AT缺乏患者 的肝细胞内检测到G蛋白调节子16 (RGSl6)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GSl6与 自噬抑制性蛋白G蛋白异三聚体(Gi3) 合并调节其功能,这表明RGSl6可能是 自噬抑制因子。 五、自噬与乙醇性肝病 长期太量乙醇摄人可以引起多种肝 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 和乙醇性肝炎等。研究结果表明乙醇会 抑制肝细胞内自噬。乙醇性脂肪肝患者 肝细胞内检测到大量Mallory.Denk小 体,它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成分为细胞 角蛋自8和18。由于在自噬泡中发现有 细胞角蛋白8和18,而且用雷帕霉素人 工诱导自噬可以降低细胞内Mallory— Denk小体含量,由此认为自噬参与Mal. 10ry—Denk小体的降解,从而进一步推论 Mallory—Denk小体的大量形成是由自噬
hoo.corn.
万方数据
・2098・
史堡塞墅处珏苤查兰!!!生!Q旦筮!!鲞箜!Q塑g!垫』垦翌!!臻:Q!!!!里!Q!兰:!!!:垫:盟!:!壁 内的自噬水平低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内的 自噬水平。1…。肿瘤的发生被认为与自噬 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研究证实了自噬 对肝细胞性肝癌(HCC)有抑制作用。首 先,自噬相关基因Beclin一1为杂合的、不 能正常表达的小鼠,更容易患肝细胞性肝 癌;人工敲除Beclin一1后的小鼠,感染 HBV后,肝细胞更容易发生恶变。其次, 与正常肝细胞比较,肝癌细胞内自噬特 异性相关基因(At95、ATG7和Beclin一1) 的表达以及自噬活性是降低的。第三, 恶性程度高的肝癌细胞和肿瘤复发后的 HCC组织内自噬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程度 低的细胞或组织。 肝癌细胞内自噬降低的机制尚未明 确阐明,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可能与跨膜 糖蛋白HAbl8G/CDl47的高表达有 关【1”。我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显 示自噬的诱导和功能与肝癌细胞对索拉 菲尼靶向治疗和奥沙利铂化疗耐药机制 密切相关H“。此外,肿瘤微环境和TACE 治疗常导致肝癌组织内存在较为明显的 缺血缺氧状态,此时自噬是肝癌细胞代偿 性异常增殖的重要机制,因此自噬在肝癌 中表达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能够为肝硬化 和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八、结语 自噬的作用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 以保护细胞,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的条件 下又可以导致细胞死亡。在各种肝脏疾 病中,自噬更多表现出对细胞的保护作 用。随着对自噬的机制及其功能全面而 深入的研究,在自噬水平上探索肝脏疾 病的治疗策略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水平降低引起的。 自噬水平降低引起Mallory—Denk小 体积聚的机制可能有两种:第一,AMPK 引起的自噬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而促进 细胞生存一j,乙醇降低肝细胞内AMPK 的活性’8 J,这会激活mTOR通路,进而抑 制自噬;第二,乙醇干扰细胞微管和微丝 系统,两者在自噬泡的形成和运输以及 融合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9。1…。此外, 乙醇还会直接损伤线粒体,细胞能量利 用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六、自噬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 目前对于自噬在肝细胞脂类代谢中 的作用已有一定了解…J。除了脂肪酶 处理脂质外,自噬还能通过一种被称作 巨噬脂的方式处理加工细胞内脂质。自 噬泡捕获部分或整个脂滴,将其运送到 溶酶体,脂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为脂肪 酸。与脂肪细胞比较,肝细胞内脂肪酶 含量较低,然而可以快速处理大量脂类 物质,应该与上述旁路的作用有关。 巨噬脂的作用效率是随着脂质含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研究结果证实,当细 胞内脂质含量短时期内迅速提高时,自 噬水平也快速提高,将大量脂质降解为 脂肪酸,用于氧化产能或其他用途。敲 除自噬特异性相关基因ATG7抑制自噬 活性后的小鼠肝细胞内脂质含量比敲除 前明显增加。 然而在基因型为ob/ob以及有胰岛 素抵抗的肥胖小鼠体内,随着脂质水平 的提高,肝细胞内的自噬水平是降低的。 在肥胖小鼠体内,内质网功能常会受到 营养和能量过剩的影响,人工诱导自噬 表达后,内质网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机 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提高,由此可 见自噬与肝细胞脂类代谢关系密切。 七、自噬与肝细胞性肝癌 早在1977年,人们就发现肿瘤细胞
生垡塞坠处型苤查!!!;生!!旦筮!!鲞筮!!塑璺堑!』垦翌!!强,Q!垫!望!Q!圣,!尘:!!:№:!Q
・2097・
・综述・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佟辉杨卫平邱伟华
细胞自噬又称细胞自我消化,在细胞 生长、分化、存活以及维持机体稳态中起 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多种肝脏疾病中均有自噬的参与。在肝 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有保肝作 用,而在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自噬可能有 保护和损害双重作用。在肝炎病毒B或 C感染过程中,病毒可以诱导自噬增加, 还可以逃逸自噬对病毒自身的清除。在 0Ll抗胰蛋白酶(d1一AT)缺乏性肝病患者 中,细胞内质网内出现q1一AT突变z基因 (ATZ)的积聚,进而出现变异蛋白体的积 聚,从而激活旨在消除ATZ的自噬反应。 在乙醇肝患者中,肝细胞内自噬水平是降 低的,可能与细胞内腺苷单磷酸盐蛋白激 酶(AMPK)的缺乏有关。在肥胖、脂肪肝 患者体虑,肝细胞自噬是有缺陷的。提高 自噬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细胞性肝癌的治 疗。目前对自噬的确切生物学功能及其 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探讨肝脏疾病 与自噬的关系i 面的受体,进而进入溶酶体腔中降解加 工。 自噬过程首先是内质网、线粒体等 来源的膜结构脱落,形成分隔膜包饶在 细胞质中底物周围形成自噬体。然后, 自噬体外膜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 体,进而降解加工底物。底物被降解加 工后形成的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重新返 回细胞质中,用于循环利用或产生能量。 二、自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和急性 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在肝移植、肝外伤、休克及选择性肝 脏切除术过程中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对 肝脏的损伤。通过对自噬特异性标志物 LC3一II的检测,发现在肝脏缺血再灌注 后,自噬水平明显增加∞J。临床人工营 造缺血再灌注条件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所提高,表明自噬水平的增加可以抑 制肝细胞的死亡。 内皮细胞是肝脏组织中对缺血缺氧 反应最敏感的细胞,然而至今没有一项 研究结果明确揭示内皮细胞自噬水平在 各种条件下的变化曲线,这限制了在缺 血再灌注条件下对自噬作用的认知。 在神经性厌食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患 者肝细胞内,自噬可能具有保护和损害 细胞的双重作用。在患者体质量下降前 期,代偿的肝功能提示自噬可以抵御营 养缺乏对肝细胞的损害;当患者体质量 指数下降到13或更低时,肝细胞则出现 明显的自噬性死亡(又称Ⅱ型程序性细 胞死亡)。 三、自噬与病毒性肝炎 除了生理状态下维持机体稳态外, 自噬还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固有免 疫应答功能。研究结果证实丙型肝炎病 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保护 自身的过程中会对自噬产生抑制作 用‘…。 通过对自噬特异性标志物LC3、自 噬相关基因5(At疹)、Beclir;一1的检测, 发现在被HCV感染的肝细胞内有大量 的自噬泡产生,然而这种增加的自噬并 不能有效清除病毒。HCV可能通过3种 途径逃逸自噬:(1)自噬泡内没有或仅有 极少量的HCV相关蛋白存在,这表明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