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动驾驶技术概论第四章
自动驾驶技术解读
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 )汽车 :依靠人工智能 、视 觉计算 、雷达 、监控 装置和 全球定位系统协 同合作 , 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 人类主动操作下 ,自动安全地 操作机动车辆 。
无人驾驶汽车 :一种智能 汽车 ,也可以称之为轮 式移动机器人 ,主要依靠车 内以计 算机系统为主的智 能驾 驶 系统 来实 现无 人驾 驶 ,是高 层级 的 自动 驾驶 汽 车 。
邦 自动驾驶 汽车政 策 ”已统一采用 SAE分级 。
自动 化 等 级 NHTSA SAE
SAE分 类 和 定 义
主体
驾驶 周边
系统
操作 监控 支援 作用域
0
0 无 自动化 驾驶人完全控制 汽车 ,行驶过程 中可 以得 驾驶人
到警告和保护 系统的辅助
力 马口
无
≯叠≯ J Self—driving
第一部分 :定义与分级
1蓬 义 随着计算机 、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 发 展 ,越来越 多的计算机控制技 术被应用到汽车上 ,形 成了汽车 自动 驾驶技术 ,成 为了当前社会公众关注 的 热点 。汽车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 展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 程 ,汽车 电子 控制 、驾驶安全辅 助 、车联网等先进技 术接 连不断地应用 到汽车上 ,推动 自动驾驶汽车智能 化程 度的持续提高 。目前 ,汽车行业 内关于 自动驾驶 汽车 的定义主要包括 : 智能网联汽车 (ICV):搭载先进 的车载传感器 、 控制 器 、执 行器等装置 ,并融合现代通信与 网络技术 , 实现 车与 X (人 、车 、路 、后台等 )智能 信息交换共 享 ,具备复杂 的环境 感知 、智能决策 、协 同控制和执 行等 功能 ,可实现安 全 、舒适 、节能 、高 效行驶 ,并 最终 可替代人来操作 的新 一代汽车 ,具有 自动驾驶和 网联 功能 。
无人驾驶概况及技术简析可编辑全文
,然后对这些区域 提取特征,最后使 用训练的分类器进 行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目 框提取速度
标检测的热潮
CVPR 2014 R-CNN
NIPS 2015 Faster R-CNN
CVPR 2016 YOLO
SSD
SSD300: 74.3% mAP
63.4% mAP 46fps
DPM(HOG+SVM) 66% mAP 0.02fps
2011 年 , 柏 林 自 由 大 学 顺 利 完成拥堵交通流、交通信号灯 及环岛通行等诸多项目。
2015年,google无人车完 成美国加州公路测试。
21世纪
2007
2011
2015
2003
2003 , 清 华 大 学 研 制 成 功 THMR-V 型 无 人 驾驶车辆。
2009
2009年,Google已完成多款 无人驾驶样车,以及近100万 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
1月
7月
2016 年 1 月 , 初 创 公 司 Nauto 使 用行车记录仪实 现ADAS功能。
2016年9月,Uber 在匹兹堡市向公 众开放无人驾驶 汽车出行服务。
2016年12月, Chris Urmson成 立了自己的自动 驾驶创业公司。
2017年1月,Quanergy 公司的Solid State LiDAR S3获得了汽车无 人类的最高奖项。
25
2.2 关键技术:目标感知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和LiDAR数据融合方法
1) 显著提高识别分类精度以及收敛速度; 2) 采用车载NVIDIA TX1(15W)运算可达120帧/秒; 3) 物体识别率提高将近5%
26
2.2 关键技术:目标感知
27
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它将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赋予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其他事情。
本文将从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优势、挑战和未来进行探讨。
一、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自动驾驶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车辆自主驾驶的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分为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两种类型。
全自动驾驶是指车辆完全由计算机控制,不需要人类干预;辅助驾驶则是指计算机通过辅助设备,为驾驶员提供支持和帮助,实现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驾驶方式。
二、自动驾驶技术的优势自动驾驶技术具有多种优势。
第一,它可以提高道路安全性。
因为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包括酒驾、疲劳驾驶、分神驾驶等,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第二,它能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节省司机的工资和油费等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三,它可以提高驾乘者的出行体验。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行驶时间,从而让驾乘者享受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第四,它可以提高环保效益。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燃油消耗,从而降低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挑战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挑战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是技术瓶颈。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有高精度、高可靠和高实时性的传感器和算法支持,这需要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是安全问题。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在高速公路等复杂道路环境下运行,这就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是道路政策的配套。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道路规划等方面的进行政策制定,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政策环境。
四、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首先,自动驾驶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
在未来的十年,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普通消费者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将会进一步升级。
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加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
三、车载网络与互联技术
在车载网络与互联技术中,囊括了V2X通信技术、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 V2X通信技术实现车间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的通信保障机制,涉及移动自组 织网络技术、多模式通信融合技术等。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包括智能网联汽 车云平台架构与数据交互标准,云操作系统,数据高效存储和检索技术,大 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技术。
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二)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 2.定位技术面临的挑战
目前,定位技术面临的两大挑战是覆盖盲区和高昂成本。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考虑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的广阔发展前景,国 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高精度地图领域的规划与布局。我国主流图商也 都在积极开展面向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建设,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Beidou Ground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BGAS)的高精度定位 技术、多源辅助定位技术等已在我国内地范围内开展应用,将为自动驾驶汽车 提供成本更低、覆盖更广的高精度定位。
普通高等教育车辆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系列教材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网络与互联技术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动与能量回收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决策控制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 汽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
决策系统根据全局行车目标、自车状态及环境信息等,决定采用的驾 驶行为以及动作的时机。其中,全局路径规划依赖于高精度地图的目的地间 可选路径的规划过程;局部行为决策依赖于当前行车环境下感知信息和定位 信息,完成巡航、掉头、换道、转弯等决策,输出汽车自动驾驶应具备的速 度、加速度、车轮转向等指标信息。
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件第4章
4.1 模式识别概述
4.1.4 模式识别原理与过程
3.特征提取和选择
从大量的特征中选取出对分类最有效的有限特征,降低模式识别过程的计算复杂度,提高分 类准确性,是特征提取和选择环节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特征的维度,提高所选取的特 征对分类的有效性。
4.1 模式识别概述
4.1.2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3.有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模式识别的核心是分类器,在已经确定分类器模型和样本特征的前提下,分类器通过某些算 法找到自身最优参数的过程,称为分类器的训练,也称为分类器的“学习”。
根据训练样本集是否有类别标签,可以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 (1)有监督学习
1936年,英国学者Ronald Aylmer Fisher提出统计分类理论,奠定了统计模式识别的基础。 1960年,美国学者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机。 60年代,L.A.Zadeh(乍得)提出了模糊集理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得以 发展和应用。
4.1 模式识别概述
由于过分追求训练样本集中样本的分类的正确性,从而导致的分类器泛化能力降低,称为 分类器训练过程中“过拟合”。
4.1 模式识别概述
4.1.3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1.统计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原理: 1)根据待识别对象所包含的原始数据信息,从中提取出若干能够反映该类对象某方面性质的 相应特征参数,并根据识别的实际需要从中选择一些参数的组合作为一个特征向量。 2)依据某种相似性测度,设计一个能够对该向量组表示的模式进行区分的分类器,就可把特 征向量相似的对象分为一类。 统计模式识别是主流的模式识别方法,其将样本转换成多维特征空间中的点,再根据样本的 特征取值情况和样本集的特征值分布情况确定分类决策规则。 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主要方法包括线性分类、非线性分类、Bayes分类器、统计聚类算法等。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课件 - 第四章-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系统
• 知识回顾:高精度地图的生产
No.10008
其他形式的高精度地图
• 知识回顾:高精度地图的数据展示
No.10008
0
2
• 高精度定位系统
No.1000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种类
• 请说说什么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请说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球有哪几
种?
• 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一种在机器人领域广泛使用的地图构建与定位 技术。
• 可以使用激光、视觉、红外等传感器,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获取传感器检测的 环境特征,进一步识别行驶过程不同时刻环境特征中类似的部分,将检测到的 环境信息进行拼接,对行驶过的环境进行基于当前传感器信息的完整描述,即 高精度地图构建。
No.10008
高精度地图采集与生产
• 高精度地图生产过程
• 高精度地图与传统地图相 比,具有不同的采集原理 和数据存储结构。
• 传统地图依赖于拓扑结构 和传统的数据库,将各种 元素作为对象堆放在地图 上,将道路存储为路径。
• 高精度地图中,为了提高 存储效率和机器可读性, 地图在存储时分为矢量层 和对象层。
No.10008
高精度地图采集与生产
• (2)加工
• 加工的过程包括人工处理、深度 学习的感知算法(图像识别)等。 采集的设备越精密,采集的数据 越完整,就可以降低算法所需的 不确定性。收集到的数据越不完 整,就需要更多的算法来补偿数 据缺陷,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误 差。
• 采集的设备越精密,采集的数据 越完整,就可以降低算法的不确 定性;收集到的数据不完整,就 需要更复杂的算法来补偿数据缺 陷,且容易产生更大的误差。
•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导航系统需要提供更高 精度的路径,引导车辆达到目的地,需要将 环境中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提供给自动驾驶系 统。
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理论与实践pdf
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理论与实践pdf
1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理论与实践
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是人工智能领域里最新进展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在自动驾驶中开发和实施了多种技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
驾驶决策规划技术是模拟和推理自主车辆在现实世界中自动驾驶的整套方案,在自动驾驶实际操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仅要完成车辆的定位,还要结合复杂的自然环境,开发出更适合的个性化车辆模型,以及一些更高级的约束条件和路径规划等。
一般来说,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路径规划、道路感知和判断决策。
路径规划是将现实环境中的信息转换为路径层次的表达。
通过数学的方式计算最优的路径,计算路径的不同方面数据,如高度、范围、速度和动态空间等等所需的数据。
道路感知是指利用视觉传感器或激光扫描器,将周围的环境图像转换为机器可以识别的数据,包括行人、摩托车、路灯、路障等道路设施,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决定车辆的状态和行驶方向。
判断决策是指根据获得的环境信息,以及车辆自身情况,让车辆对未来状态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中,由机器人技术提供的规划和控制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理论与实践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应用涵盖着定位、路径规划、道路感知和判断决策等。
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准确使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多地实现自主驾驶车辆的高效率运行。
自动驾驶简介介绍
01
02
03
传感器类型
雷达、激光雷达(LiDAR )、摄像头、超声波等。
感知范围
识别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 、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 等。
感知精度
对障碍物的距离、速度、 角度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 。
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技术
路径规划
根据起点和终点,规划出 一条或多条安全、高效的 行驶路径。
决策控制
根据当前环境和车辆状态 ,选择最佳的行驶路径和 速度,确保行车安全。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助力发展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各国政府将逐步完善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自动驾驶的商 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改造
政府将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道路、交通信号灯等基础 设施,以适应自动驾驶的发展需求。
公共安全与隐私保护
政府将加强对公共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管,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安 全性和合规性。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进步,自动驾驶系统 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将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更高级别 的自动驾驶。
5G/6G通信技术助力
5G/6G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为自动驾驶提供更稳定、更快速 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实时性和安 全性。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将为自动驾驶提供更精准的 预测和决策支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跨界合作拓展应用领域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01
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与出行服务企业合作
02
自动驾驶技术将与出行服务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共享出行、智
能交通等应用场景。
与科技公司合作
03
无人驾驶技术
1 引言汽车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出现大大节约了人类的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汽车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这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交通事故频发, 给城市建设和提升带来了阻碍。
从汽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 尽管汽车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 但汽车的行驶模式从未发生过本质的变化。
在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通过视觉反馈了解道路的情况, 对行驶方向进行控制, 这就形成了一个“车-路-驾驶员”的闭环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驾驶员是控制的核心。
但在实际的车辆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会受到很多未知因素的干扰, 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传统的车辆行驶方式缺点日益突出, 这也是目前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同时不同驾驶员操作习惯和行为方式不统一也是造成车辆拥堵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 2017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6.3万人, 而且造成事故发生原因九成以上都是人为原因。
因此剔除驾驶员的不稳定因素成为提高驾驶安全和效率的一个发展方向。
无人驾驶技术应运而生, 无人汽车通过车辆上装备的传感装置感知周围环境,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的驾驶习惯和处理紧急事故的应对方式, 避免了人类在极端条件下心理压力对行为能力的影响的缺陷, 这使得汽车具有自主行驶能力, 让汽车的行驶变的安全可靠。
2 无人驾驶技术简介随着人工智能 (AI) 的发展, 人们也开始把眼光聚焦到无人驾驶技术领域。
汽车制造商、汽车出行服务商甚至是专业导航服务商都敏锐地意识到无人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
目前, 把无人车运营列入远期商业目标的公司包括巨头级别的企业如Google、滴滴, 初创型的企业如Pony.ai (小马智行) 、Roadstar.ai (星行科技) 等。
这些平台都试图及早占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市场, 在未来“去司机化”服务领域抢先占据有利高地。
美国谷歌公司是最先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 并且在2017年11月率先进行了不配备安全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架构精选全文
路由寻径模块产生的路径信息,直接被中游的行为决策模块所使用。行为决策接收路由寻径的结果,同时也接收感知预测和地图信息。综合这些输入信息,行为决策模块在宏观上决定了无人车如何行驶。
3.5.1 路径规划
局部路径规划以车辆所在局部坐标系为准,将全局期望路径根据车辆定位信息转化到车辆坐标中表示,以此作为局部参考路径,为局部路径规划提供导向信息。
3.2.4 超声波雷达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使得超声波雷达有着根源性的局限性: (1)对温度敏感。 (2)超声波散射角大,方向性较差,无法精确描述障碍物位置。
3.2.4 超声波雷达
图为自动泊车示意图
3.2.5 环境感知实例——车道线检测
车道线检测是智能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快速准确地检测车道线在协助自动驾驶路径规划和偏移预警等方面尤为重要。目前较为常见的车道线检测方案主要是基于摄像头及传统计算机视觉的检测,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发展,基于激光雷达等高精设备的车道线检测算法也被提出。
Chapter 3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架构
Outline
3.1自动驾驶汽车整体架构 3.2环境感知传感器技术 3.3定位系统 3.4高精度地图技术概述 3.5规划与决策系统概述 3.6V2X技术概述
3.1自动驾驶汽车整体架构
3.1自动驾驶汽车整体架构
自动驾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实现从A地到B地的驾驶过程,在无人车的实际使用中,需要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感知、决策、控制三大任务,如上页图所示。 本章将主要介绍感知系统中常用的感知技术及其原理、定位系统、高精地图以及V2X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介绍规划决策系统的相关技术与算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用激光雷达进行车道线检测。激光雷达的有效距离比传统视觉高,有效采样点多,并且可以穿透水面,具有突出的性能优势。 基于反射强度信息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激光雷达反射强度信息形成的灰度图,或者根据强度信息与高程信息配合,过滤出无效信息,然后对车道线进行拟合。
智能驾驶技术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培训ppt
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
路径规划
根据起始点和目标点,规 划出安全、有效的行驶路 径。
决策控制
根据感知数据和路径规划 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驾驶 策略,控制车辆按照预定 路径行驶。
障碍物避让
在行驶过程中,实时监测 周围环境,对障碍物进行 识别和避让,确保行车安 全。
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
高精度地图制作
地图匹配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场景拓展
城市出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出行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重点应用 场景,包括共享出行、公交、出租车等领域。
物流配送
自动驾驶卡车和配送车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运输成 本和提高配送效率。
农业应用
在农业领域,自动驾驶拖拉机和收割机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方案与建议
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强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通信和协同 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系统的 技术水平。
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
制定和完善适用于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系统的法律法规, 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秩序。
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包括对驾驶员的培训、 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处理、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措 施。
通过激光雷达、GPS等技术,制作出 高精度地图,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
将车辆实时位置与高精度地图进行匹 配,为路径规划和决策控制提供依据 。
车辆定位
利用GPS、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等传感器,实 现车辆的精准定位。
V2X通信技术
车与车通信
实现车辆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驾 驶,提高行车安全和交通效率。
法律与伦理挑战
自动驾驶概论完整版课件
台。2018年4月,宝马又正式启动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为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提供技
术支持。2018年5月14日,上海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为宝马颁发了
上海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2016年和2017年,通用陆续收购自动驾驶车辆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和激光雷
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发可区域师范运行的低速自动驾驶车辆环境感知系统、
。
驱动/制动/转向线控系统、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自动驾驶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
研究与实验。
2017年,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已举办了九届赛事。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睿龙号”无人驾驶车辆和北京理工大学“RAY”
➢ 长安车辆在2015年4月发布了智能化战略“654”,即建立6个基础技术体系平台,
开发5大核心应用技术,分4个阶段逐步实现车辆从单一智能到全自动驾驶。
➢ 北汽集团在2016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展示了其基于EU260打造的无人驾驶车
辆。
➢ 长城车辆在2012年成立了专业团队,对车辆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进行研发。目
2012年11月26日,由军事交通学院改
装的“猛狮3号”智能,从北京台湖收
费站到天津东丽收费站共114公里的
无人驾驶试验
2016年6月初,同济大学在上海车辆城无人驾驶测试基地的开园仪式上展示了
其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自动驾驶电动清扫车。该车在同济大学低速电动车自动
驾驶技术,上海司南导航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上海丁研三元锂电池组与管理
2016年5月,Uber无人驾驶车辆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Uber先进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法律法规分析培训ppt
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部分 地区已开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等公 共交通服务。
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L3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 功能,包括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市道路自 动驾驶等场景。
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物流、农业、工 业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驾驶技术将向更高级别的自 动化发展,实现完全无人化的自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法 律法规分析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自动驾驶技术概述 •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自动驾驶法律法规分析 •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自动驾驶技术概述
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
发展的合规性。
公众参与
公众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和信任 度也是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需要 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广泛 的社会调查和公众参与来了解公
众需求。
自动驾驶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监管机构
各国政府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 自动驾驶进行监管,包括对车辆 性能、驾驶员资质、道路测试等
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技术标准
制定统一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准是确 保安全性和互操作性的关键,监管 机构需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
责任认定
在自动驾驶发生事故时,如何
04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法律法规的关 系
法律法规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影响
法律法规是规范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 重要工具,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引导和规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方向和路径。
探索阶段
21世纪初,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开始 加大投入,研究如何提高车辆的自主导航和 驾驶能力。
自动驾驶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为培养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提升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力,我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开设自动驾驶相关课程。
本报告以某高校自动驾驶教学实践为例,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教学实践概述1. 课程设置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自动驾驶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驾驶概述:介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等。
(2)传感器技术:讲解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3)感知与定位:分析目标检测、场景理解、定位与地图构建等关键技术。
(4)决策与规划:探讨决策算法、路径规划、行为规划等核心问题。
(5)控制与执行:介绍车辆控制、动力系统控制、执行机构控制等关键技术。
(6)系统集成与测试:讲解自动驾驶系统的集成、测试与验证方法。
2.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自动驾驶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掌握自动驾驶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学生具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4. 学生在国内外各类自动驾驶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2)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快,部分实验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3)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够系统,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自动驾驶学习计划
自动驾驶学习计划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了解自动驾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时间:1个月学习内容:1.1 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1.2 自动驾驶的基本原理1.3 自动驾驶的技术分类和应用领域1.4 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道德问题学习方法:1. 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2. 参加相关研讨会和讲座3. 观看相关视频和讲座评估方式:1. 完成相关的笔记和总结2. 参与相关的讨论和答辩3. 通过相关的在线测试和考试第二部分:传感器和感知技术学习目标:了解自动驾驶中常用的传感器和感知技术时间:1个月学习内容:2.1 激光雷达2.2 摄像头2.3 雷达2.4 超声波传感器2.5 惯性测量单元学习方法:1. 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2. 参与相关的实验和案例分析3. 参观相关的实验室和生产基地评估方式:1. 完成相关的实验和报告2. 参与相关的小组讨论和项目演示3. 通过相关的实验考核和实践考察第三部分:决策与控制算法学习目标:了解自动驾驶中常用的决策与控制算法时间:1个月学习内容:3.1 路径规划算法3.2 避障控制算法3.3 车辆跟驰算法3.4 转向控制算法3.5 车辆感知和决策集成算法学习方法:1. 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2. 参与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3. 编写相关的模拟程序和算法代码评估方式:1. 完成相关的模拟实验和报告2. 参与相关的案例分析和项目演示3. 通过相关的编程考核和模拟实验第四部分: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目标:掌握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能力时间:2个月学习内容:4.1 自动驾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4.2 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和验证4.3 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优化和改进4.4 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学习方法:1. 参与实际的自动驾驶系统搭建和调试2. 参与实际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和验证3. 参与实际的自动驾驶系统性能优化和改进4. 参与实际的自动驾驶系统应用和推广评估方式:1. 完成相关的实际操作和项目任务2. 参与相关的实际操作和项目演示3. 通过相关的实际操作考核和项目成果展示第五部分:综合实践和继续学习目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动驾驶能力时间:持续学习学习内容:5.1 参与自动驾驶项目研发和实施5.2 参与自动驾驶竞赛和比赛5.3 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自动驾驶前沿技术学习方法:1. 参与相关自动驾驶项目的研发和实施2. 参与自动驾驶竞赛和比赛3. 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自动驾驶前沿技术评估方式:1. 完成相关的自动驾驶项目和研究任务2. 参与相关的自动驾驶比赛和竞赛3. 通过相关的继续学习考核和竞赛成绩总结:自动驾驶是未来交通出行的大趋势和重要方向,掌握自动驾驶技术知识和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驾驶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启示
自动驾驶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启示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交通系统,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
它通过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从而提高了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在学术研究中,自动驾驶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这些启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原理和机制,还有助于我们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一、自动驾驶技术的原理和机制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
计算机视觉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道路上的各种物体和交通标志,为车辆提供导航和决策依据。
传感器融合则将多个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获取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深度学习则通过训练大量的数据,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出规律和特征,从而实现对车辆的自主驾驶。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原理和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这包括对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和深度学习的研究,以及对自动驾驶算法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和适应性,以及如何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首先,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伤亡率。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出行服务,如无人驾驶出租车、共享汽车等,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环保的出行方式。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调度。
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将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的交通管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解决自动驾驶技术的法律、道德和社会问题,以确保其在未来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6 NVIDIA PX
硬件参考平台
计算平台
基于DSP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德州仪器的TDA2x SoC是基于 DSP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该 计算平台有两个浮点DSP内核 C66x和四个专为视觉处理设计 的完全可编程的视觉加速器, 可实现各摄像头应用同步运行 ,用于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 、目标检测等驾驶功能。同时 ,该计算平台也可用于摄像头 、雷达等感知传感器的数据融 合处理。图4.7为TDA2x SoC计 算平台。
图 4.4 摄像头
硬件参考平台
传感器平台:
雷达传感器在自动驾驶中应用最为广泛,类别最多,包括激 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 GNSS/IMU组合导航系统:GNSS通常辅助以惯性传感器(IMU )用来增强定位的精度。这两种传感器的数据通过卡尔曼滤 波技术实时融合,可以实现导航设备的优势互补,提高定位 精度和适用范围。图4.5为GNSS/IMU组合导航系统。
智能驾驶丛书(第一册)
智能驾驶技术丛书(第一册)
自动驾驶技术概论
本书思维导图
本章思维导图
Chapter 4 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平台
Outline
开发平台概述 硬件参考平台 软件开源平台 整体开放平台 安全解决方案
开发平台概述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智能控制 等众多自动驾驶功能模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涉及传感 、通讯、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车辆动力学等众多 技术领域。跨学科、多交叉的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需要相 关技术人员可以模块化并行开发各个子系统。
自动驾驶系统涵盖多个软件模块,如感知、规划、控制等, 同时整合了各硬件模块,如传感器模块、计算平台、线控车 辆等。软硬件资源的有效调配十分关键,需要一个稳定、可 靠的操作系统平台搭建自动驾驶软件模块。
ROS介绍:
ROS提供了一种发布和订阅的通信框架,实现简便快速地搭建 分布式计算系统;提供了大量简洁的工具,实现计算系统的 配置、启动、调试、可视化、测试;具备定位、控制、规划 、决策等功能开发资源;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社区。
组成:
线控车辆平台、传感器平台、计算平台。
图4.1 无人驾驶硬件示范平台
硬件参考平台
传感器平台:
组成:自动驾驶常用车载传感器包括雷达、车载摄像头、定 位定姿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种类多样,环境感知范围也有所 不同。根据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各传感器组合使用,功能 互补、互为备份、互相辅助。
硬件参考平台
硬件参考平台
传感器平台:
雷达传感器在自动驾驶中应用最为广泛,类别最多,包括激 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 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远,测速、测距精度高,可全天候工 作,成本较低。目前,毫米波雷达已经被广泛用于驾驶辅助 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前方碰撞预警和紧急辅助刹车等 。但是,毫米波雷达的可视范围较小,一般需要多雷达组合 使用。
图 4.3 毫米波雷达
硬件参考平台
传感器平台:
雷达传感器在自动驾驶中应用最为广泛,类别最多,包括激 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 车载摄像头:重要的自动驾驶车载传感器。摄像头的感知图 像信息覆盖内容丰富,成本较低。目前,车载摄像头分为单 目和双目。单目摄像头主要基于机器学习,对图像数据进行 训练和学习,用于环境感知。双目摄像头基于视差原理测量 驾驶环境,测距精度较高。
图 4.7 TDA2x SoC
硬件参考平台
计算平台
基于FPGA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Altera的Cyclone V SoC是基于FPGA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集 成了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处理器系统,具有有效的逻辑综 合功能。该方案可为传感器融合提供优化,可结合分析来自 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以完成高度可靠的物体检测。
基于ASIC的自动驾驶视觉芯片
Mobileye正在开发的Mobileye EyeQ5 是基于ASIC的自动驾驶 视觉芯片。Mobileye EyeQ5芯片装备了8枚多线程CPU内核, 同时搭载18枚Mobileye的视觉处理器。EyeQ5 SOC装备有四 种异构的全编程加速器,对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和机器传感器在自动驾驶中应用最为广泛,类别最多,包括激 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 激光雷达(LiDAR):具有较高的距离、角度、速度分辨率, 抗干扰能力强,点云信息丰富,不易受光照条件影响,可用 于全天工作。主流的多线激光雷达有4线、8线、16线、32线 和64线。
图 4.2 激光雷达
硬件参考平台
线控车辆平台:
概述:自动驾驶系统中除了根据感知传感器实时获取的数据 进行处理与决策,最终还要完成车辆动力系统及相关机械器 件的配合控制,实现驾驶操作的执行,这就需要提供稳定可 靠的车辆控制平台。
组成:线控车辆平台包括线控车辆和通信总线。
图4.8 线控车辆平台
软件开源平台
概述:
图 4.5GNSS/IMU组合导航系统
硬件参考平台
计算平台:
概述:自动驾驶系统各模块实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 数据。以感知传感器为代表,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因 此,需要选择强劲性能的计算平台完成实时大规模数据处理 任务。计算平台的性能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 性非常重要。
组成:目前主流的计算平台包括基于GPU、DSP、FPGA、 ASIC等方案的计算平台。
硬件参考平台
计算平台
基于GPU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NVIDIA的PX平台是基于GPU的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支持多路 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 达、定位等感知设备输入。基 于英伟达的CUDA GPU,Drive PX Pegasus内置四个AI处理器 ,其中两个为Xavier SoC芯片, 另外两个为独立GPU,用于强 化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图 4.6为NVIDIA PX计算平台。
自动驾驶开发平台是各驾驶功能模块的集中配置管理平 台,用于模块化开发和管理不同部件功能。这种基于开 发平台的模块化部署可以极大提高研发效率并节约成本 。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开发需要依赖接口友好的车辆开 发平台,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本章将就自动驾驶 汽车开发平台展开叙述。
硬件参考平台
概述:
自动驾驶硬件平台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感知能力、运算能力、 功耗强度、可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