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居住区?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什么?.
居住区的概念、组织构成
无障碍设计
注重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 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 群体提供便利。
社区服务
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如 家政、医疗、教育等,提 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文化
文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 展览等,促进居民之间的 交流与互动。
社区认同感
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 力。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居住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 史过程,从古代的里坊制到现代的城 市规划,居住区的形态和功能不断演 变。
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越来 越受到重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 和建设标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
类型与特点
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居住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规 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居住区;按功能可分为住宅区、 商住区等。
特点
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大型居住区规模大、 功能齐全,而小型居住区则更加紧凑、灵活。此外,不同地 区的居住区还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等特点。
02
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是居住区的基本构成单元, 包括公寓、别墅、联排住宅等多种形 式。
住宅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日照、通 风和隐私等因素,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住宅建筑设计应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 包括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功能 空间。
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 医疗、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
公共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 高居住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公共设施的分布应均衡,方便居民使用,同时避 免对居住环境造成干扰。
绿化景观
(完整版)居住区绿地设计
(四)公共设施绿地
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称为公建设施绿地。 例如:俱乐部、展览馆、电影院、图书馆、商店等周围绿地, 还有其他块状观赏绿地等。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 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居住区绿地结构与对应绿地及服务对象
居住区--居住区级公园--居住区内所有居民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游园--小区内居民 居住组团--组团绿地--组团内居民 住宅楼---宅旁绿地--住宅楼内居民
方 法 : a. 住 宅 群 环 绕 的 建 筑 造 成 年 个 阴 暗 部 位 较 多,故选择 荫树种配置十分重要。
b.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如以绿篱分隔庭院, 降低噪音等方法。
c.以“立意”为前提来绿化布置庭院。 d.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自然环境 与住宅联系起来。
2.住宅建筑的绿化原则和方法 原则:与整个庭院绿化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一)规划布局原则
1.位置: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布置, 形成一个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2.规模:目前新建小区公共绿地面积采用平均每人 1—2平方米的指标。
(二)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尽量保留原有绿化和利用 不宜建筑的地段进行规划设计,在平面布置形式 上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场地 2.园路 3.广场 4.园林建筑及设施 5.绿地配置
a.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Biblioteka b.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c.既能改善住宅的通风、光照条件,又能丰富组 团建筑艺术。
(二)规划设计内容
★、住宅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宅庭院绿地的组成和类型
1.庭院绿地的组成: 庭院绿化的布局基本 上受建筑规划布局的制约,应配合住宅类型、 间距大小、层数高低及建筑平面关系等因素综 合考虑。
居住区名词解释
居住区名词解释
居住区是指城市或乡村中专门用于居住的区域。
在城市中,居住区通
常由高层建筑、公寓、联排别墅、独立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组成。
在乡村中,居住区则由传统的农家小院、新式别墅等不同类型的房屋
组成。
居住区通常配备了各种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同时,为了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居住区还配备了公共绿地、垃圾处
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扩大,各种
类型的居住区也不断涌现出来。
例如,高科技园区内设置了现代化公
寓式宿舍;旧城改造中建立了集商业、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居住区,如老年人专用社区和大学生公寓等。
总之,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提供了居住空间,还为
人们提供了各种方便和服务,是城市和乡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住区名词解释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居住区 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 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组团 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其他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公共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 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标高的比值。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5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 表规定
2021/4/14
6
2021/4/14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其规划 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 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 居地。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 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 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 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 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202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最终版
3.2 住宅建筑的根本设计要求 3.2.1 套内空间 〔1〕套型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根本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套型分类
----------------------------------------------------------------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 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 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 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 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 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 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四〕.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 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以下 原那么: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 使用和社会化效劳;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稳防卫; 构思新颖,表达地方特色。
3.1.2 住宅的合理间距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根底,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1.日照间距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区改建的工程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居住区
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 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 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 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 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 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 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 的环境日久弥新。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 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 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 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 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 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 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 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 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 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 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 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 对应,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配 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 生活聚居地。 • 一般的,居住组团占地面积小于10万平方 米,居住300~800户,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 居住小区。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
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5000
小区
2000~4000 7000~15000
组团
300~700 1000~3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二、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规划组织结构 1.1 定义
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的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1.2 规划结构确定的主要依据
新建 改建 2. 按位置不同分 城市型居住区 独立的工矿企业区 (公共配建项目和工程指标不同) 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 3. 按住宅层数分 高层居住区、多种层数混合居住区
民的生活,而居住区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降低,逐渐被小区替代。
另一方面,由于居住区规模过大,城市性过强,开发商的经济能力有限, 一般都对大的居住区进行分区开发,这就使得居住小区开发建设成为可行和
最佳选择。
3.
居住小区的合理规模
城市道路间距在400-500m之间,所划分的地块,规
模大约在10-20ha,恰好与居住小区的规模相当,因此,
三. 居住区分级规模与规划结构的区别
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规划结构是及相关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居住区规 模分级是为了配建与居住规模相对应的设施,以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不同层 次的要求,而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则是包含配套含义在内的规划组织结构形 式,是属于规划设计手法问题。
四、 居住区类型
1. 按建设条件分
居住小区便成为城市空间的基本细胞。
一般来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
人口规模的下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
用地上限。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第二章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本次课重点:1.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概念;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3.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本次课难点: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第一节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概念是指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二、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又称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见下图。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有利于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
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10000-15000人,用地规模为 10-35hm 。
2. 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组团:又称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 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 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这种组织方式一般不划分 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的小区形式。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见下图。
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为:1000-3000 人,用地规模为 1-9hm 。
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
3. 以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 团,见下图。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 2-3 个 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和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 较多相同旳原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根 据建立起来旳紧密联络所构成旳群体,它 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构成团 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 开发地下空间,依托科技进步,使地上地 下空间垂直贯穿,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 ,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 空间流通旳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 式节地节能.在有限旳空间里可很好满足 当代城市居民旳多种要求,对某些旧城改 建和用地紧缺旳地域尤为合用。
从宏观上整体旳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 住区旳规划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 旳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作是室内外各 类空间环境旳综合体,并把多元旳居住区 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旳具有内涵 旳居住环境。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 区快安延伸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 ,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经过。用地9.4 h㎡ ,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以上各项分析内容为基本内容。针对不同 旳规划方案还可有其他分析内容,如景观 分析、建筑层数分析、规划设计构思分析 等。分析图可帮助对方案旳深人了解和审 阅与评价,是一种形象而简要旳有效措施 。其体现方式没有拟定旳模式,可有多种 形式,但必须主题明确,体现明晰、正确 。
1.试例举几种居住区规划布置旳基本形式 ,并简要简介其要点。
便于寻访、辨认旳街道命名。
在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建设 ,其规划设计必须遵照保护规划旳指导;居住区内旳各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旳建设控制地带内 旳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得影响环境风貌。
居住区
居住区各类绿地设计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应该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地形地貌和 周围交通的状况,并且与地块划分、各类设施的配置相 互结合起来;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机动车道对 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 150m ;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 时,应设不小于 4m x 4m 消 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80m ,当建筑物长 度超过 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 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 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 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居住区用地规划
( l )规划结构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有 5 种基本类型。具体规划结构形式如下:
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
居住区用地规划
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用地规划
居住小区-组团
独立组团
( 2)用地布局结构形式 居住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形式大致包括棋盘型、直线型、 曲线型、混合型 4 种形式。基本特点如下: 棋盘型:
这类形式如同棋盘状, 道路平直,一般布置在 平坦开阔的土地上,或 者无视地形的变化。棋 盘形布局交通比较便捷, 地块容易划分,方向感 强。缺点是景观较呆板, 容易缺少生气和变化。
直线型: 直线型布局是棋盘型的 变化形式,由于受到地 形地势或者其他周围建 筑的影响,地块宽幅小, 总体形状如同直线。住 宅用地一般沿着主要道 路布置。
居住区各类绿地设计
居住区道路绿化注意的问题
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种植设计,不影响行车视距 ; 行道树的主干高度不小于3米; 绿化布置要结合管线布置综合考虑; 道路绿化还应考虑增加住宅建筑的可识别性。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 第2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1)片块式 (2)轴线式 (3)向心式 (4)围合式 (5)集约式 (6)隐喻式 (7)综合式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 第2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在居住区整体布局的构架中, 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 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 绿化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 素。 它们与占主导地位的住宅群一体,紧密结合基地地理条件 和环境特点,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第3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 主要内容
1. 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 2.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3.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 第1节: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
(1)居住区 1) 体制上:城市辖区内一个区划 2) 空间上:城市空间的一个层次或节点 (2)规划结构 1) 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2)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3)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组团 (3)居住区规划布局原则 1)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 配套设施完备,使用经营方便 3) 合理组织交通,有利安全防卫 4) 空间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南低北高 南疏北密 南点北条 南短北长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实例分析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区快安延伸 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 。用地9.4 h㎡,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3月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建筑气候区划 居住规模 低层 居住区 多层 多层、高层 低层 多层 小区 中高层 高层 低层 多层 组团 中高层 高层 层数 I、II、VI、VII 33~47 20~28 17~26 30~43 20~28 17~24 10~15 25~35 16~23 14~20 8~11 III、V 30~43 19~27 17~26 28~40 19~26 15~22 10~15 23~32 15~22 13~18 8~11 IV 28~40 18~25 17~26 26~37 18~25 14~20 10~15 21~30 14~20 12~16 8~11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居住区常见的规划布局形式 4.住宅群体空间布置 5.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基本要素: 自然因素:区位、地质、地形、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各类建筑和工程设施,包括住宅、公建、辅助建筑、 道路、绿化、工程管网等 精神要素:社会要素如社会制度、政策法规、地域文化、经济技 术、社区生活、物业管理等,人的因素如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 生理心理等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3月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根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关系,将居住区 划分为:
城市居住区概念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0—100hm 10—20hm 4—6hmo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公顷)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一种组织形式。
居住综合体: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社区: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 )提出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以人为核心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不同类型的居住区不同区位 农村型居住区 城市/城镇型居住区不同地形地貌 平地居住区 山地居住区不同经济层次 高档居住区 中档居住区 低档居住区不同建设方式 自建房 他建房不同层数类型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用地规模及用地地形地貌、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空间与景观系统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以居住区为基本单位;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中心式布局形态、围合式布局形态、 轴线式布局形态、集约布局形态、隐喻式布局形态住宅群体空间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行列式(多层住宅为主)、周边式(多层住宅为主)、点群式(高层住宅为主)、混合式、自由式(低层住宅为主)。
居住区规划的历史发展、规模等级和案例分析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目录
1
绪论
2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3 居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4
实际案例
2
绪论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居住区的由来
1、居住空间:过去分散——集中——密集 2、空间形式:从平面化——立体化发展
3
二、居住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1、详细规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一般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 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 编制。 (2)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 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例如:新城开发建设、居住区的 开发与规划、城市中心的规划)。
5. 服务设施用地:学校和其他服务设施围绕着一个中心或 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6. 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 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 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24
邻里单位对我国的影响
25
4、扩大街坊(苏联) 空间秩序: 提高道路间距以保持行车速度,几个小坊合并在一起,周围空间 多做绿化活动用地 物质秩序: 公建设施水平提高,满足人们增长的公共活动需求 社会秩序: 导致人的意识观念和人际观念的彻底变化
33
8、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 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4
35
36
9、 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和公
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建立公共 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 新城市主义带来的新生活是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 度和亲近行人的建筑空间。
什么叫居住区?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什么?.
(三)居住组团
(四)住宅楼Leabharlann 居住区 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住宅楼 住宅楼
居住小区
三、居住区的绿地组成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 1.居住区级公园 2.居住小区游园 3.组团绿地 (二)宅旁绿地 (三)道路绿地 (四)公共设施绿地
百问百答微课件
什么叫居住区,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什么?
一、居住区的概念
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
2. 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
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置比较完善的日常性和经常性 的生活的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 求。
二、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一)居住区 (二)居住小区
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与管理机制。
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核心内容。
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的需要,以及对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和人身安全、劳动、就业保障等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社会交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等的需要与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求:人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包括对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人的风格。
生态优化原则: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和营造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共享社区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公众参与包括1)居民参与社区管理2)社区发展决策3)社会后续建设4)社区信息交流居住区: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想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和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居住区规划第一讲规划结构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5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道路、绿带、水体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 作用。
26
轴线式布局——水轴
27
轴线式布局——路轴
28
轴线式布局——建筑空间对称轴
29
(二)居住区分类构成
居住区用地 100%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其他用地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非本区配套 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12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1) 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 间小路等)的总称。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院落
户
13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录
1
基本概念
2
居住区用地组成与规模分级
3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4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2
一、基本概念
常见的一些概念 住宅区 社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院落
3
一、基本概念
住宅区 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 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 宅群落等。住宅区的组成包括:住宅、道路、绿地、与居民日常 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管理等内容。住宅区同时还是一 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 组成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32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33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 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 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 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 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 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 活功能完善,水平—— 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 整体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居住组团
(四)住宅楼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住宅楼 住宅楼
居住小区
三、居住区的绿地组成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 1.居住区级公园 2.居住小区游园 3.组团绿地 (二)宅旁绿地 (三)居住区,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什么?
一、居住区的概念
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
2. 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
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置比较完善的日常性和经常性 的生活的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 求。
二、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一)居住区 (二)居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