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 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速度
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按物理学的解释,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通过相同的距离中,运动越快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慢的物体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在动画中,物体运 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速度变化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 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在物 理学的分析研究中,为了使问题简化起见,通常用一个点来代替一个物体,这个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的点,称为质 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人物、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三部分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
谢谢观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 规律)
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01 动画介绍
目录
02 人物运动规律
03 动物运动规律
04 自然现象
05 其它因素
06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 奏的规律。
动画介绍
动画介绍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 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爬行两栖
爬行类可以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类 有足类运动规律是: 爬行时四肢前后交替运动,有尾巴的随着身体的运动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无足类运动规律是: 以蛇为例,超前运动时,身体向两旁作S型曲线运动。头部微微离地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随着动力的 增大并向后面传递。越到尾部摆动的幅度越大。 两栖类: 以青蛙为例,运动特点是: 陆地上以跳跃为主,水中时,以后腿的屈蹬作为前进的动力,注意脚蹼的变化和续力的时间掌握。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动画流程图。
教学难点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1.动画形成的原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
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钟之久。
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
举例:岩画野猪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旁批栏: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合。
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
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运动的运用。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
如果动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
作业: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
动画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动画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动画基础教程》的第二章“动画的基本原理”,详细内容包括动画的历史发展、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的种类及特点,着重分析动画的基本运动规律,如缓动、跟随、重叠等,并通过案例解析,加深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流程;2. 培养学生对动画运动的感知和表现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画的基本原理、制作流程、运动规律。
难点:动画运动规律的灵活运用及动画创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动画案例、黑板、粉笔;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制作流程、种类及特点,让学生对动画有全面的认识;3.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动画案例,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运动规律;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现场进行动画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互学,提高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动画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动画种类及特点2. 动画运动规律缓动跟随重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动画运动规律,创作一个简单的动画角色动作;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至少两种动画运动规律,角色动作流畅,表现力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更多经典动画作品,提高动画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动画制作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2. 学生的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例题讲解1. 精选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画案例,涵盖不同类型的动画运动规律,以便学生全面掌握;2. 深入剖析:对案例中的动画运动规律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原理、应用方法和效果;3. 实际操作:结合案例,现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4.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运动规律教案
运动规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运动规律教案目标:1. 了解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运动规律相关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运动规律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运动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投掷物体时,我们需要考虑抛物线运动规律?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知识讲解:3.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讲解抛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水平抛体和斜抛体的区别,以及抛体的运动轨迹。
案例分析:6.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如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小球的速度、加速度等计算。
7.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探究:8.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使用斜面和小车模拟匀变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9. 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所观察到的运动规律。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运动现象,如自行车行驶等,进行观察和研究,然后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所选择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中的运动规律。
总结回顾:1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与学生讨论运动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案评估:12. 提供一些与运动规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原理和推理过程。
13.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并评估他们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延伸:- 将运动规律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如物理学中的力学和数学中的运动方程等。
-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资源:- 运动规律的教材和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南安职业中专学校《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黄华明作业一: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1、临摹“垂头丧气”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五:1、临摹“踮着脚走”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六:1、临摹“跃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图014),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图015)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图016),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图017)较正常走路时大。
动画设计教学教案
动画设计教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动画设计》教材的第五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动画设计的表现手法、动画设计的工作流程以及动画设计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手法。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动画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动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画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表现手法、工作流程。
难点:动画设计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动画设计软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部精彩的动画片,让学生感受动画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材讲解:讲解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表现手法、工作流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设计的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进行动画设计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动画设计的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画设计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设计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表现手法、工作流程、创新思维。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部简单的动画作品。
答案:学生设计的动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表现手法、工作流程,但在创新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看更多的动画片,学习不同的动画设计风格,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表现手法、工作流程和创新思维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创新思维培养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理解。
一、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动画的时间原理、空间原理和运动原理。
动画运动设计授课教案
动画运动设计授课教案动画运动设计(1)授课教案第一章动画基本运动规律教学课时:课堂讲授10学时,实训32学时教学对象:动画专业二年级教学要求:通过对动画基本运动规律时的学习,增强对动画制作技能的感性认识,了解动画运动和基本原理及一般力学运动规律,学习并提高把握动画时间控制的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动画设计的时间把握及预备动作、追随动作。
教学难点:预备动作、追随动作教学内容:1.动画时间概念2.动画运动原理3.力学基本运动规律4.预备动作5.追随动作6.中间画技法基础练习题:1.设计小车加速运动及减速运动过程动画2.以惯性运动为主题,设计两个过程动画3.岩石从山坡滚落的过程动画4.设计预备动作过程动画两例5.设计追随动作原画两例6.中间画技法练习动画运动设计(2)授课教案第二章曲线运动教学课时:课堂讲授2学时,实训课8学时。
教学课时:课堂讲授2学时,实训课8学时。
教学对象:动画专业二年级学生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基本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熟练掌握中间画的画法,曲线运动中弧线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的规律与画法。
教学重点:弧形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的规律与画法教学难点:曲线运动中主体运动与追随运动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中间画的画法1.中间线的画法(1)中间线的概念指两根平行直线或不平行直线、交叉直线,两根平行弧线或不平行弧线,交叉弧线之间准确中间位置的线条叫作中间线。
(2)中间线的作用在两张关键动态(原画)之间,勾画出它的中间渐变过程。
2.中间画的画法a.中间画的概念b.中间画的作用3.中间画对位技法a.对位孔平行对位b.对位孔成角对位备注:二者均需找出定位点第二节曲线运动的分类1.弧线运动:动体以弧形抛物线的轨迹运动(图例讲解)2.波形运动:动体以波峰的循环传递的方式运动(图例讲解)3.S形运动:动体以S形的轨迹运动(图例讲解)4.特别提醒:所有的曲线运动都包含了两部分运动,(1)主体运动与(2)追随运动,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的先后关系,让动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
高中物理动画设计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动画设计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画设计原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学习使用动画软件制作物理实验、运动、力学等相关主题的动画。
3. 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到物理学习和实验中。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介绍动画设计与物理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画设计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动画设计原理
讲解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关键帧、时间线、动作路径等概念。
第三步:学习动画软件的基本操作
介绍常见的动画设计软件,如Adobe Animate、Toon Boom等,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动画制作。
第四步:动画设计实践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制作与物理相关的动画,如简谐振动模拟、运动轨迹展示等。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动画作品,并分享制作心得与经验。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动画设计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
1. 讲义:关于动画设计原理及应用的讲义。
2. 动画软件:提供学生进行动画设计的软件。
3. 实验材料: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物理实验相关的素材。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动画设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动画制作的质量和创意。
3. 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兽类】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奔跑 在快速奔跑过程中, 四条腿有时呈腾空 跳跃状态,身体上 下起伏的弧度较大。 但在极度快速奔跑 的情况下,身体起 伏的弧度又会减小。
THE END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2016)
二、动物的走路特征
5、走步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起伏。从俯视角度看, 肩部线和臀部线成交替向前的状态,身体也随之扭动。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四足动物的基本走路规律及绘制 狗走路步骤:
先画1、5,身体不变,前后两组脚对称。前两脚八字直开,后两脚一中直,一中曲 第3与1,前两组与后两组交换,1的两直脚左右交换。(1和3左右换前组) 在2与4中,一组脚中,一只登直,一只向前腾空弯曲,另一组前后弯曲,一只腾空,一只 着地。(2与4左右换后组)
《动画运动规律》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8课时
(2016)
前言
在动画片中,动物的出现频率无疑是非常高的,无论作为拟人化的角色,还 是原生态的配角。
从米老鼠、唐老鸭到小熊维尼;从《猫和老鼠》到《海底总动员》、《冰河 世纪》、《疯狂动物城》等等,可以说从动画的诞生到现在,动物们顶着动画片 的半边天。所以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对于动画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2、鬼鬼祟祟的走路 身体变化幅度大。动作较慢。
3、掂着脚走路 只有两只脚着地。身体形状大体不变;交叉成组。脚都是弯曲的,抬的较高,动作较慢。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4、嗅着走路 注意动态曲线的交替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动物奔跑动作 动物奔跑的基本特征为:
动物奔跑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的愈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愈不明 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伸,着地的顺序:前面两腿先着地。即前左、前右、 后左、后右。脚离地时只差一到两格。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动画的灵魂是运动,而且是以一种更纯粹、更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运动。
动画与电影的区别:电影-- 通过胶片把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的运动以连续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影片。
动画-- 动画不依赖于任何现实运动,它完全由人创造出来的。
一、动画的原理1、动画的基本原理人们在一张纸上绘画形象、动作,在下一张纸上画出另一个动作,这样连续画出数张,再快速的播放,在错觉的影响下静止的图片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传达给观众,动画片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2、动画片的制作流程二、动画运动中的力学1、力的概念(牛顿定律)物体不受外力—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力—改变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地心引力:所有物体都受这一力的影响自然体、人造体受外力而运动;人与动物大多爆发于自身。
摩擦力:取决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摩擦表面的光滑度。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该物体会对推动它的力产生一个相反的力,这就是反作用力。
(两者成正比)3、惯性:牛顿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刹车过程(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主观心理作用: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想想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物体的运动加以夸张或异化。
三、动画运动形态的决定因素1、格(帧)通常电影里每秒钟是24格。
电视是25格。
在动画中,格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代表1/24秒的时间长度,这比用秒来计算时间更精确。
2、拍数拍数指动画中绘制的每张画面所拍摄的次数。
按1/24秒来说:一拍一:一秒需要画24张(迪斯尼动画)一拍二:一秒需要画12张(日本动画)一拍三:一秒需要画8张(为降低工作量及成本)当然制作动画过程中,创作者根据时间节奏需要增加或减少拍数。
大多数动画片不会完全采用固定的拍数。
(停顿时、表现细腻动作时……拍数格不相同)3、张数指动画中要完成一个动作所需要绘制画面的数量。
(绘制数量越多画面越流畅)4、距离指运动所跨越的空间幅度。
☐距离相同、拍数相同;张数少、帧数少=速度快☐距离相同、张数相同;拍数少、帧数少=速度快☐拍数相同、张数相同;格数确定、距离越大=速度越快第二章运动原理一、运动途径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在空间中经过的路径,这就是运动途径。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原理教案
2.2.1动画的前期制作阶段
2.2.2动画的中期绘制阶段
2.2.3动画的后期合成阶段
2.3动画制作过程欣赏
(附详细教案、课件、讲稿)
课后分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第3章动画原理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间
第5/9周
星期五
3/4
节数
10
章节
第三章
授课者
江永池
授课系、班级
课后分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动画欣赏、知识复习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间
第16/17周星期五
3/4
节数
4
章节
授课者
江永池
授课系、班级
08计多
教学方法
动画片欣赏剖析、知识点讲解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通过多部典型的动画片的欣赏、剖析,了解动画创作过程的要领,结合课本的知识认真思考体会,以达到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
第4章“动”的设计与动画表现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间
第10/14周星期五
3/4
节数
10
章节
第四章
授课者
江永池
授课系、班级
08计多
教学方法
PPT知识点讲解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动画的设计本质是“动”的设计,本章讲解了动画设计过程“动”设计原则和方法,要求掌握动作设计与表演艺术的关系,运动与节奏的关系,角色的表情设计,掌握动画设计过程拟仿和夸张的手法,了解影视制作过程的镜头语言的运用。
4.1.7运动节奏设计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规律,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云、雾、雷、电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同学们说说家禽与飞禽运动规律中的异同点?
导入语:
家禽多以走为主,如鸡、鸭、鹅等。它们主要靠双脚走路,或在水中浮游,有时也能扑打着翅膀作短距离的飞行动作。飞禽以飞为主,一般只鸟类,分为阔翼类和雀类两种。(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家禽。(25分钟)
主要内容:
一、人的结构。(人的骨骼、肌肉、神经等)(15分钟)
二、影响人类运动的几个因素。(10分钟)
三、人物的动态练习。(15分钟)
四、人类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15分钟)
五、人类行走的循环画法。(30分钟)
1、循环动作的基本画法。
2、原地循环画法。
六、人物不同角度的走路。(45分钟
七、练习。(45分钟)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8)
授课内容
鱼类的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鱼类动物的动作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及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鱼类运动中的曲线运动。
2、教学难点:不同鱼类在运动过程中动作的特点与节奏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鱼类的身体结构一般分为哪些几何形状?
导入语: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鱼类按体型可分为纺锤形、侧扁形、棍棒形等。(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鱼的类型。(15分钟)
1、纺锤形鱼类。2、侧扁形鱼类。3、棍棒形鱼类。
三、惯性变形。(45分钟)
1、定义。
2、惯性变形中的细节表象。(实例讲解)
3、表现惯性的几个重点。
四、课堂实践练习,教师当堂指导。(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完成一套惯性变形的动画练习。
要求:1、惯性规律应用准确生动。2、造型要严谨,夸张变形合理,节奏分明。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3)
使用教材
学时分配
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什么是惯性?
导入语:
任何一种物体都具有一种企图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惯性。(5分钟)
主要内容:
一、惯性定律。(20分钟)
1、通过“前进中的小木快”这一实例具体讲解惯性定律。
二、惯性的表现。(20分钟)
1、惯性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2、通过“小汽车的惯性运动状态”具体讲解。(详见教材P9)
二、波形曲线运动。(25分钟)
1、波形曲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三、“S”型曲线运动。(15分钟)
1、物体本身在运动中呈“S”形。
2、物体运动的尾端质点的运动呈“S”形。
四、曲线运动的综合运用。(15分钟)
五、掌握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15分钟)
六、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列举各种“趾行”动物与“蹄行”动物。
导入语:
兽类的行走是通过四肢来完成的。进化为兽类的动物长有较长的四肢,所以善跑。由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兽类的四肢也向着各种类型演化,主要分为“蹄行”和“趾行”。它们的运动规律可分解为四条腿两分两合,做左右交替完成一步。(5分钟)
授课内容
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的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运动特点,运动的姿态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各类昆虫的运动特点。
2、教学难点: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有哪些动物既是两栖类又是爬行类动物?
授课内容
曲线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曲线运动的规律,掌握曲线运动的类型特征,并能够灵活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曲线运动的特征。
2、教学难点:绘制波形运动时,注意中间画的位置形态,避免运动的呆板 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鱼类的运动方式。(15分钟)
三、金鱼的运动特点。(10分钟)
四、飞鱼的运动特点。(15分钟)
五、弹涂鱼的运动特点。(15分钟)
六、海豚的运动特点。(15分钟)
七、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完成一套鱼类游动的动画。
2、绘制完成海豚的跳跃动画。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9)
安 徽 新 华 学 院
教 案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课 程 名 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 课 班 级:13数媒(网络)本 1班
主 讲 教 师:******************************
院 系 (部):动 漫 学 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人的走路与跑步动作有什么异同点?
导入语:
跑步和跳跃动作是动画片中最常见的动作。动画片中人物根据不同情节,不同的心情状态等,他的跑步和跳跃动作会有不同的画法。(5分钟)
主要内容:
一、跑步动作的运动规律。(10分钟)
二、有角度的跑步动作。(30分钟)
主要
参考
书目
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 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
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
授课内容
弹性运动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导入语:
从动作特点的角度,昆虫可分为飞虫、爬虫、跳虫为主的三种类型。两栖类动物既可以跳跃、爬行又可以游泳。爬行类可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种。(5分钟)
主要内容:
一、飞虫的运动特点。(15分钟)
1、蝴蝶的飞舞特点。
2、蜜蜂的飞行特点。
二、爬虫的运动特点。(实例:毛毛虫的爬行)(10分钟)
三、跳虫的运动特点。(实例:蟋蟀的跳跃)(1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注意影响人物运动的几个因素,准确刻画各个关节变化。
2、教学难点:人物的结构特征,细节上的变化处理及不同风格的走路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问:人的走路动作属不属于曲线运动?
导入语: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以说,人类的生活内容远比动物丰富和复杂。要研究人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了解人的生理结构。(5分钟)
四、青蛙的跳跃动作。(15分钟)
五、青蛙的游泳动作。(10分钟)
六、鳄鱼的运动特点。(ຫໍສະໝຸດ 0分钟)七、蛇的运动特点。(10分钟)
八、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1、绘制一套蜻蜓的飞行动作。2、绘制一套乌龟的爬行动作。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10)
教学后记: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