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附乘法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6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含答案及解析)|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6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含答案及解析)|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2731dbab14e852459fb570a.png)
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同步练习1、我知道,我会填。
(1)30是()个十3个十乘4得()个十就是()。
(2)600是()个百6个百乘5得()个百就是()。
(3)表示6个80的算式是()结果是()。
(4)计算200×8时想法是:2乘8得16在末尾添写()个0就得到200×8的积了积就是().2、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00×8= 110×5= 60×3= 30×9= 2000×4=2×40= 50×2= 300×6= 70×4= 200×6=3、口算我最棒。
12×4= 33×3= 21×2 = 42×2 = 32×3=41×2= 12×4= 22×4= 13×3= 21×4=13×2= 31×3= 11×9= 24×2=23×3=4、比一比算一算。
5、在()填上<、>、=。
30×3()40×2 500×3() 3×500 200×4()300×360×6()600×2 21×3()3×12 24×2()10×66、(1)4篮橙子有多少个?(2)买两篮桃子需要花多少钱?(3)买2篮橙子和3篮桃子一共花多少钱?7、(1)买11个水杯需要多少钱?(2)用40元买2个水壶还剩多少钱?8、6头这样的大象能运多少根木头?9、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10、东东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90米,他来回一趟要走多少米?拓展延伸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8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参考答案1、【答案】(1)3、12、120 (2)6、30、3000 (3)6×80、480 (4)2、1600 2、【答案】6400,550,180,270,8000,80,100,1800,280,1200【解析】整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另一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几个“0”。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及答案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6a2d8915f804d2a16c1b0.png)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一: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计算方法:捂0大法(把末尾的0全部捂住,得到一个新的乘法算式,算出结果,再把末尾的0放出来.)2.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四舍五入找到与两、三位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典型例题】1.口算下面各题.30×3=20×4=5×60=7×70=2×900=800×3=100×4=6×600=10×8=700×9=2×500=4×50=2.列算式计算.8元7元2元(1)张老师买了300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2)三年级有198人,给每人买一个订书机,1400元够吗?(3)王老师要买43本作业本,准备了320元,够吗?3.餐厅里有三种套餐,价格如下:A套餐B套餐C套餐每份196元每份415元每份309元妈妈买三份同样价格的套餐,付给收银员1000元.她买的是哪一种套餐?请你估一估.知识点二:倍的认识1. “倍”: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典型例题】 1. 看图填空. (1)小猪有( )只,小老虎有( )只,小老虎的数量是小猪的( )倍. (2)可乐有( )瓶,雪碧的数量是可乐的( )倍,雪碧有( )瓶. 2. 比20的8倍少9的数是( ),比400的5倍多5的数是( ). 3. 50的3倍是( ),72是9的( )倍.4. 小明买了8个苹果,小可买的苹果个数是小明的3倍.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5. 艾迪今年9岁,博士今年的年龄是艾迪的7倍. (1)博士今年多少岁?(2)15年后,博士比艾迪大多少岁?可乐 30瓶雪碧?瓶1.乘法竖式:①多位数在上;②数位对齐,个位算起;③用下面的一位数分别去和上面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乘得的结果对齐着写下来.2.注意点:①竖式得出的结果要写在“=”的后面;②横线要用直尺画.【典型例题】1.笔算34×2的方法是:先用2乘34个位上的(),在积的个位上写(),再用2乘34()位上的(),在积的()位上写(),最后得到积是().2.列竖式计算.12×4=23×3=2×44=321×3=2×443=212×4=3.服装厂批发回350米布做运动服套装,一套运动服用布3米,服装厂一共做了112套,还剩下多少米布?4.商店里有两种水壶,大水壶43元一个,小水壶24元一个.(1)艾迪买了2个大水壶和1个小水壶,一共花了多少钱?(2)如果艾迪付的都是20元,最少要付多少张?1. 进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2. 注意点: ①乘法竖式计算结果时,每一位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有进位,再把进位加上.②往前进位时,如果前面什么都没有,可以把进位的数字直接落到结果上.【典型例题】 1. 列竖式计算.58×7= 3×243=45×6=217×4=39×5= 293×3=5×125=6×551=2. 李爷爷家有8只鸭子,羊的数量是鸭子的12倍,牛的数量是羊的8倍,李爷爷家有多少只牛?3. 一支钢笔的价格是5元,小明买了27支钢笔.27535101354. 要使223( ),( ). 5. 薇儿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5天,每天看29页. (1)薇儿已经看了多少页?……( )支钢笔的价格……( )支钢笔的价格还剩37页没有看.(2)第6天从哪一页开始看?这本书一共多少页?6.李老师在山西路停车,停车场收费标准:第一个小时收费9元,以后每个小时收费16元.他停车5小时,一共要交多少元停车费?知识点五: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0乘任何数都等于0.2.乘数中间有0:多位数在上,数位对齐,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进几.3.乘数末尾有0:捂0大法(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典型例题】1.列竖式计算.207×8=403×3=5×505=690×4=6×350=440×9=2.402×3的积的()位上是0.3.250×4的积的末尾有()个0.4. 将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 )里.(1)980×2×3的结果与算式( )的结果相等. A. 980×2+3B. 980×5C. 980×6(2)下列算式的积在3000~4000之间的是( ). A. 403×6 B. 403×7C.403×85.艾迪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薇儿中午回家吃饭.每天上学和回家,谁走的路多?6. 学校图书室有5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有50本图书.图书室一共有多少本图书?810米 390米薇儿家学 校艾迪家参考答案及解析知识点一: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1.30×3=9020×4=805×60=3007×70=490 2×900=1800800×3=2400100×4=4006×600=3600 10×8=80700×9=63002×500=10004×50=200 2.(1)2×300=600(元)答:一共花了600元.(2)198≈200200×7=1400(元)198×7<200×7答:够.(3)43≈4040×8=320(元)43×8>40×8答:不够.3.C套餐知识点二:倍的认识1.(1)3 ;9 ;3(2)30 ;7 ;2102.151 ;20053.150 ;84.8×3=24(个)8+24=32(个)答:他们一共买了32个苹果.5.(1)9×7=63(岁)答:博士今年63岁.(2)63-9=54(岁)答:15年后,博士比艾迪大54岁.知识点三: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1. 4 ;8 ;十;3 ;十;6 ;682.竖式略.12×4=4823×3=692×44=88321×3=9632×443=886212×4=8483.3×112=336(米)350-336=14(米)答:还剩下14米布.4.(1)43×2=86(元)86+24=110(元)答:一共花了110元.(2)110÷20=5(张)……10(元)5+1=6(张)答:最少要付6张.知识点四: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竖式略.58×7=4063×243=72945×6=270217×4=868 39×5=195293×3=8795×125=6256×551=3306 2.8×12=96(只)96×8=768(只)答:李爷爷家有768只牛.3.7 ;204. 4 ;55.(1)5×29=145(页)答:薇儿已经看了145页.(2)145+1=146(页)答:第6天从146页开始看.145+37=182(页)答:这本书一共182页.6.5-1=4(小时)16×4=64(元)64+9=73(元)答:一共要交73元.知识点五: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1.竖式略.207×8=1656403×3=12095×505=2525 690×4=27606×350=2100440×9=39602.十3.34.(1)C(2)C5.艾迪:810×2=1620(米)薇儿:390×4=1560(米)1620>1560答:艾迪走的路多.6.6×50=300(本)5×300=1500(本)答:图书室一共有1500本图书.。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同步练习(附答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6bd4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f.png)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1.用竖式计算。
27×2= 19×3= 17×5= 64×2= 27×3=2.比较大小。
55×2 36×272××2 39××365××2 25××73.实验小学为支援贫困山区儿童举行了捐书活动,三年级一班共有24人捐书,平均每人捐4本书,一共捐了多少本书?4.一辆大客车准乘46人,2辆这样的大客车准乘多少人?5.小雨以每分钟65米的速度向家走去,9分钟后到家,小雨走了多远?答案提示1. 54 57 85 128 812. > < > < > <3.24×4=96(本)。
答:一共捐了96本书。
4.46×2=92(人)答:2辆这样的大客车准乘92人。
5.65×9=585(米)答:小雨走了585米。
有关0的除法1.看图填一填。
(1)□÷3=□(个)(2)□÷2=□(条)2.算一算。
0+8= 0×6= 0÷3= 8×0= 0÷9= 0÷1=3.在○里填上“>”“<”或“=”。
6÷3○5 2○0÷2 0×4○00÷8○8 0○1×2 0÷6○14.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共捉了40只害虫,青蛙妈妈捉的害虫只数是小青蛙的4倍,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各捉了多少只害虫?答案提示1.(1)15 5(2)0 02.8 0 0 0 0 03.< > = < < <4.(1)4+1=5 40÷5=8(只)8×4=32(只)答:小青蛙捉了8只,青蛙妈妈捉了32只。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ac8727e052d380eb63946dda.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减乘除计算过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减乘除计算过关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0d911467ec102de2bd8976.png)
1.有乘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有乘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有除法又有加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4.有除法又有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5.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一、填空题。
1.在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算(),再算()。
2.56-7×7这道题,要先算(),再算(),结果是()。
3.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的顺序进行计算;只有乘、除法,按()顺序进行计算: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二、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2×8=163×7=2131-16=1521+18=39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三、脱式计算。
29-2×86×5-939+5×423+6×765-28÷481÷9+3154÷9+7850-24÷650-2×96×7-3046+6×739-5×725-20÷436÷9+1740÷8-524-24÷6四、解决问题。
1.4个小朋友做风车,每人做5个,再做几个才够44个?2.小红买了5支钢笔,一共花20元,小强买了6支钢笔,一共花了36元,谁买的钢笔便宜?每支便1.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话,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一、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计算时应先算()。
2.算式“8×(35-29)”应该先算()。
3.算式“(45+19)÷8”应该先算()。
二、比一比,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4+8÷4(24+8)÷440÷5+340÷(5+3)6×7-26×(7-2)3+6×7(3+6)×7三、算一算。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33e5a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2.png)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一、知识框架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66÷672÷347÷7(2)口算:36÷360÷268÷290÷3(3)列竖式计算:39÷389÷467÷2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84÷395÷481÷3(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混合运算(含详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混合运算(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7d22ec77232f60ddcca1d7.png)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混合运算【知识点归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商.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2.方法点拨: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典例分析】例1: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选择()A、72-4×6÷3B、(72-4)×6÷3C、(72-4×6)÷3分析:72-4×6÷3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要把减法提到第一步,需要只给减法加上小括号.解: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为:(72-4)×6÷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看清楚运算顺序,是把哪一种运算提前计算,在由此求解.例2:由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A、100-62+56÷7;B、100-(56÷7+62);C、不能组成分析:由于56÷7=8,8+62=70,则将两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为56÷7+62=70,又100-70=30,则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将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100-(56÷7+62).解: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知,将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100-(56÷7+6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分式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的能力.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4+16÷8,要先算()A.24+16 B.16÷8 C.24+82.把3×6=18,18+2=20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是()A.3×6+2 B.3×(6+2)C.(3+2)×63.与280÷(2×4)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A.280÷2×4 B.280÷4×2 C.280÷2÷44.下列算式的结果是600的是()A.80×6+120 B.370+530﹣200C.640+160÷4 D.640+160÷45.250先减去70,再加上60,结果()A.大于250 B.小于250 C.等于2506.下面四个算式,()应该先算除法.A.(210﹣154)÷7 B.10×8÷4C.210﹣154÷7 D.40÷(4×2)7.把35÷5=7,40﹣7=33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A.40﹣35÷5 B.35÷5﹣40 C.35÷5﹣78.下题中和27+8×6运算顺序一样的是()A.64÷8×6 B.96﹣80÷8 C.45﹣30+17 D.(53﹣25)×69.不改变计算结果,下面各题中的小括号不能去掉的是()A.(12.45﹣1.96)﹣0.8 B.(56÷7)﹣4C.102÷(52﹣35)10.从2600除以10的商里减去12与15的积,差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A.10×2600﹣12×15 B.2600÷10﹣12×15C.10÷(2600﹣12×15)二.填空题(共8小题)11.计算45+10×2,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12.在横线上填上“>”“<”或“=”.30﹣15+934(25+7)÷41018+8×23213.在18×3÷6中应该先算法,在45÷(12﹣3)中应该先算法,在42÷7+28中应该先算法.14.计算33+8×4时,应该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15.100+20×3,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16.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17.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写出综合算式综合算式:.18.要使600+15÷40﹣25先算加减法,最后算除法,需要添上两个小括号,添上小括号的算式是.三.判断题(共6小题)19.38﹣8×3=90.(判断对错)20.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判断对错)21.60×6÷3和60×(6÷3)的运算顺序相同..(判断对错)22.算式中只有加、减运算的,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判断对错)23.221﹣21×4=200×4=800.(判断对错)24.27÷(3+9)=27÷3+27÷9.(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5.直接写出得数.400÷5×3=40+40÷5=6×(5+4)= 2.8×2=2.1÷7=20﹣20÷4=8.9﹣5= 5.5×0=26.脱式计算.①322+168﹣274②168+72÷8③(238+162)×9④7×(66﹣53)五.解答题(共4小题)27.在〇里填上“>”“<”或“=”.450÷30÷3〇450÷(30÷3)210+30×6〇(210+30)×635×99+35〇35×100(21×A)÷(3×A)〇7(A≠0)28.先填数,再列综合算式.(1)综合算式:.(2)综合算式:.29.列式计算.①58与75的积减去644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②17减去68除1020的商,所得的差再缩小1000倍是多少?30.森林医生,(将不对的改正过来)126﹣96÷3=30+3=10381+120﹣272=400﹣272=128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除法,再算加法即可.解:24+16÷8=24+2=2624+16÷8,要先算16÷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2.【分析】先用3乘6求出积,再用求出的积再加上2即可求解.解:把3×6=18,18+2=20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是3×6+2.故选:A.【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分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式求解.3.【分析】280÷(2×4)根据除法性质进行计算,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解:280÷(2×4)=280÷2÷4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4.【分析】根据整数四则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结果再进行选择即可.解:80×6+120=480+120=600370+530﹣200=900﹣200=700640+160÷4=640+40=680所以下列算式的结果是600的是80×6+1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5.【分析】先算250减去70得出差,再用差加60得解,用其解与250进行比较,据此判断.解:250﹣70+60=180+60=240240<250所以250先减去70,再加上60,结果小于250.故选:B.【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6.【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逐个进行分析即可判断.解:A:(210﹣154)÷7,先算减法,再算除法;B:10×8÷4,先算乘法,再算除法;C:210﹣154÷7,先算除法,再算减法;D:40÷(4×2),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四个算式,210﹣154÷7应该先算除法.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7.【分析】先用35除以5求出商,再用40减去求出的商即可.解:把35÷5=7,40﹣7=33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40﹣35÷5故选:A.【点评】整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8.【分析】27+8×6是先算第二级运算乘法,再算第一级运算加法,找出选项中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的算式即可.解:64÷8×6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96﹣80÷8是先算第二级运算除法,再算第一级运算减法;45﹣30+17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53﹣25)×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故选:B.【点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9.【分析】观察算式,看去掉小括号前后计算顺序是否变化,计算顺序不变的,小括号可以去掉,计算顺序变化的小括号不能去掉,由此求解.解:A:(12.45﹣1.96)﹣0.8是按照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的顺序;去掉小括号后变成12.45﹣1.96﹣0.8,是先算左边的减法,再算右边的减法,计算顺序不变,小括号可以去掉;B:(56÷7)﹣4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去掉括号后变成56÷7﹣4,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顺序不变,小括号可以去掉;C:102÷(52﹣35)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括号后变成102÷52﹣35,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顺序变了,小括号不可以去掉;故选:C.【点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10.【分析】先用2600除以10求出商,再用12乘15求出积,最后用求得的商减去求得的积即可.解:2600÷10﹣12×15=260﹣180=80答:差是80.故选:B.【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解答.解:45+10×2=45+20=65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得65.故答案为:乘;加;65.【点评】此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12.【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出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即可.解:30﹣15+9=15+9=2424<34所以30﹣15+9<34;(25+7)÷4=32÷4=88<10所以(25+7)÷4<10;18+8×2=18+16=3434>32所以18+8×2>3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13.【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解:在18×3÷6中应该先算乘法,在45÷(12﹣3)中应该先算减法,在42÷7+28中应该先算除法.故答案为:乘,减,除.【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4.【分析】计算33+8×4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解答.解:33+8×4=33+32=65计算33+8×4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结果是65.故答案为:乘,加,65.【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15.【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据此解答.解:100+20×3=100+60=160;100+20×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结果是160.故答案为:乘、加、16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应用.16.【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17.【分析】先用68加上112求出和,再用求出的和除以6即可.解:填数如下:综合算式:(68+112)÷6.故答案为:(68+112)÷6.【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先找出计算的顺序,再合理利用小括号写出综合算式.18.【分析】600+15÷40﹣25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要使算式先算加减法,最后算除法,就分别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由此求解.解:要使600+15÷40﹣25先算加减法,最后算除法,是把加减法提前;需要添上两个小括号,添上小括号的算式是(600+15)÷(40﹣25).故答案为:(600+15)÷(40﹣25).【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运算顺序的变化,看哪一步运算顺序提前,然后合理利用小括号求解.三.判断题(共6小题)19.【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即可.解:38﹣8×3=38﹣24=1414≠9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20.【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直接判断即可.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分析】算式60×6÷3,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60×(6÷3),是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解:60×6÷3=360÷3=120;60×(6÷3)=60×2=120;所以60×6÷3和60×(6÷3)的运算顺序相同,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明确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22.【分析】算式中,只有加减法的,要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算式中,只有加减法的,要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所以,算式中只有加、减运算的,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只含有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3.【分析】221﹣21×4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由此求出算式的结果,再与800求解.解:221﹣21×4=221﹣84=137≠800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24.【分析】27÷(3+9)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求出结果;27÷3+27÷9先同时计算两个除法,再算加法求出结果,然后比较即可判断.解:27÷(3+9)=27÷12=27÷3+27÷9=9+3=12<12,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计算的顺序,不要错用运算定律.四.计算题(共2小题)25.【分析】根据小数减乘除法和乘法计算法则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即可.解:400÷5×3=24040+40÷5=486×(5+4)=54 2.8×2=5.62.1÷7=0.320﹣20÷4=158.9﹣5=3.9 5.5×0=0【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6.【分析】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②先算除法,再算加法;③先算加法,再算乘法;④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解:①322+168﹣274=490﹣274②168+72÷8=168+9=177③(238+162)×9=400×9=3600④7×(66﹣53)=7×13=91【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五.解答题(共4小题)27.【分析】(1)(2)根据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3)根据乘法分配进行比较;(4)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A即可求解.解:(1)450÷30÷3=15÷3=5450÷(30÷3)=450÷10=455<45所以:450÷30÷3<450÷(30÷3);(2)210+30×6=210+180(210+30)×6=240×6=1440390<1440所以:210+30×6<(210+30)×6;(3)35×99+35=35×(99+1)=35×100即:35×99+35=35×100;(4)(21×A)÷(3×A)=(21×A÷A)÷(3×A÷A)=21÷7=7所以:(21×A)÷(3×A)=7(A≠0).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注意找清楚算式的特点,根据算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28.【分析】(1)先用34乘5求出积,再用230加上求出的积,得到和,最后用905减去求出的和;(2)先用371减去221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25求出商,最后用130乘求出的商即可.解:图如下:(1)综合算式:905﹣(230+34×5);(2)综合算式:130×[(371﹣221)÷25].故答案为:905﹣(230+34×5),130×[(371﹣221)÷25].【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计算的顺序,合理利用括号进行求解.29.【分析】①先用58乘75求出积,再用644除以4求出商,最后用求出的积减去求出的商即可;②先用1020除以68求出商,再用17减去求出的商,最后再除以1000即可.解:①58×75﹣644÷4=4350﹣161=4189答:差是4189.②(17﹣1020÷68)÷1000=(17﹣15)÷1000=2÷1000=0.002答:再缩小1000倍是0.002.【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30.【分析】①先算除法,再算减法;②先算加法,再算减法.解:126﹣96÷3=30+3=10 (×)改正:126﹣96÷3=126﹣32=94②381+120﹣272=400﹣272=128(×)改正:381+120﹣272=501﹣272=229【点评】此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82896581b6bd97e19ea87.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9a939c5b90c69ec3d5bb7589.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dec8fed5bbfd0a79567350.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4、用排除法确定正方体的对面.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比少”:“比”字前面的少,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边长+边长+边长6、长=长方形周长÷2-宽=(长方形周长-2×宽)÷2宽=长方形周长÷2-长=(长方形周长-2×长)÷2边长=周长÷47、平移法巧求周长.六、《乘法》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的的积依次写在对应的数位上.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有进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0乘任何数都得0.4、笔算乘法时,注意0的位置:(1)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写法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相同,乘得时候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多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在积的那一位上写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这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5、连乘法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估算或简算时,凑整先算.6、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七、《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2、记忆一年中各月天数,可按以下儿歌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注:“腊”是指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平年二月二十八”言外之意“闰年二月二十九”.)3、2月份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4个季度.4、特殊的节日要了解,知道它们分别在第几季度.5、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判断平年、闰年的时候,年份不是整百数的,可直用年份的末两位数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年份是整百、整千数的,用年份除以400.6、周期问题:周期个数(星期问题,除数为7),看余对号.7、1个星期是7天,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8、24时记时法是从中午12点后,即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9、经过的时间:(1)同一天内,将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终止时间减起始时间.(2)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不在同一天内,先分段求出每天的时间,再求它们的和.八、《认识小数》1、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2、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是由它的小数部分决定的,小数点后面有几个小数数位,就是几位小数,与前面的整数部分无关.3、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方法来读写;再读写小数点,最后依次读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4、小数点前面是0时,在改写成元角分形式时,0元省略不写;小数点前面是除零外的整数,小数点后第一位和第二位都是零的都可省略不写;小数点后第一位是零而第二位不是零时,第一位的0角写作零.(点前是“元”,点后第一位是“角”,点后第二位是“分”.)5、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不管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或写)出来.6、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小数部分第一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小数部分第二位,依次类推.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8、小数加(进位、不进位)、减(退位、不退位)法的计算法则.9、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前面表示“米”,点后的第一位表示“分米”,点后第二位表示“厘米”.10、了解: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相应数位的计数单位为0.1,0.01,0.001.例如:2.35中3在十分位,表示3个0.1;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0.12中有12个0.0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5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习题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5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bf45d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4.png)
3.(选题源于教材P64第8题) 每个学生发6本练习本。 三(1)班有32名学生, 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册?
32×6=192(本) 答:一共要发192本练习册
4. (1)买7台 ,一共多少钱?
78×7=546(元)答:一共546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买3 盒中国象棋,一共多少钱? 12×3=36(元) 答:一共36元。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选题源于教材P64第9题)
5.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 电影。每天最多能有 多少人看电影?
278×4=1112(人) 答:最多能有1112人。
(选题源于教材游。前6辆车各 坐57名学生,第7辆 车要坐多少名学生?
(328-260)×8=544(元) 答:共盈利544元。
6.填一填。 123+124+125+126+127
=125×( ) =( ) 5
625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5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RJ 3年级上册
教材习题
1.
这栋楼房共有6个单位,每单元住 18户。一共可住多少户?
18×6=108(户) 答:一共可住108 户。
(选题源于教材P63第4题)
2.身长5厘米的蚱(zha)蜢 (meng)一次跳跃的距离是 他身长的75倍。蚱蜢一次能 跳多远? 略。
57×6=342(名)400-342=58(名) 答:第7辆车要坐58名学生。
(选题源于教材P65第14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知识点 1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1.列竖式计算。
35×7=245 68×6=408 59×8=472 76×9= 68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aaeb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8.png)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同步练习姓名:班级:学号:一、填一填。
1、有9个苹果,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个。
2、有9个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梨有()个。
3、计算31×2时,先算1×()=(),再算30×()=(),最后算()+()=()。
4、估算197×6时,可以把197看作(),所以197×6≈()。
5、写出4道整百数乘一位数,积是1800的算式。
()×()=1800 ()×()=1800 ()×()=1800 ()×()=1800 6、看图填空。
()×()+()7、计算521×4时,先算1×4=(),接着算()×()=(),再算()×()=(),最后算()+()+()=()。
二、列竖式计算。
27×2= 51×5= 512×4=72×4= 421×3= 213×4=93×2= 192×2= 318×3=41×8= 284×2= 321×4=53×3= 12×8= 713×2=13×7= 61×6= 6×411=三、解决问题。
1、一栋楼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能住32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人?2、某小学三(1)班有41名同学,每人发6个作业本,一共要发多少个作业本?参考答案:一、填一填。
27; 3; 2,2,2,60,60,2,62; 200,1200;3,600,2,900,300,6,200,9; 6×3,10×3; 10×5+20;4,20×4=80,500×4=2000,2000+80+4=2084二、列竖式计算。
54,251,2048,288,1263,852,186,384,954,328,568,1284,159,96,1426,91,361,2466三、解决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乘法和除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乘法和除法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2d0ac3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9.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乘法和除法运算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乘法和除法运算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内容。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将开始接触和学习乘法和除法运算,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小学三年级学习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1. 乘法运算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的运算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将从简单的乘法表开始学习,逐渐掌握更复杂的乘法运算。
首先,学生需要记忆乘法表。
乘法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计算乘法。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默写乘法表,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多位数的乘法计算。
对于两个多位数相乘的情况,学生可以使用“竖式乘法”进行计算。
竖式乘法的步骤如下:- 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乘,并写下结果。
- 将两个数的十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十位数的左边。
- 依次将两个数的其他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 最后将所得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的乘法计算结果。
学生在进行乘法计算时,需要注意进位和补零的操作,确保运算的准确性。
2. 除法运算除法是一种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将开始学习整除和带余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学习整除的概念。
整除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而没有余数。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整除的规律和方法。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带余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带余除法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商不是整数而有余数的情况。
学生需要学会进行带余除法的计算,并理解余数的意义和计算结果的含义。
在进行除法计算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被除数和除数,明确计算的目标。
- 使用除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部分,并逐步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
- 检查计算结果,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3. 乘法和除法联合运算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将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联合运算。
乘法和除法的联合运算涉及到两个运算的结合和相互应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乘法口诀计算(六位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乘法口诀计算(六位数)](https://img.taocdn.com/s3/m/18c2f9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4.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乘法口诀计算(六位数)一、计算题1. 456789 × 2 = ________2. 123456 × 3 = ________3. 987654 × 4 = ________4. 741852 × 5 = ________5. 369258 × 6 = ________6. 582649 × 7 = ________7. 951357 × 8 = ________8. 246813 × 9 = ________9. 864209 × 2 = ________10. 357924 × 3 = ________二、解答题1. 请使用竖式计算方法解答以下乘法算式:9876× 32________2. 请使用横式计算方法解答以下乘法算式:43× 217______三、填空题1. 五位数 × 2 = 540528,这个五位数是_______。
2. 三位数 × 3 = 398256,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
3. 六位数 × 4 = 231792,这个六位数是_______。
4. 四位数 × 5 = 459852,这个四位数是_______。
5. 九位数 × 6 = 3287554,这个九位数是_______。
四、连线题将乘法算式与计算结果连线876 × 5 = ________981 × 2 = ________265 × 3 = ________437 × 4 = ________732 × 6 = ________589 × 9 = ________a. 1752b. 4370c. 2943d. 440e. 5295f. 4905五、判断题判断以下乘法口诀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知识点
一、口算乘法
1、乘法算式的意义:
例:25×4读作:“二十五乘以四”;“表示4个25的和是多少;或25的4倍是多少”。
2、口算方法:
例:①200×4= ;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即200×4=8 。
②25×4= ;想:把25分成20和5;20×4=80;5×4=20;80+20=100。
3、口算都是从高位算起。
二、笔算乘法
(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两条: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掌握计算法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乘的顺序:从个位乘起;③、积与多位数的对位方法:从低位对齐;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④、进位问题:将进位数字变小写在所进位数的横线上;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也有0:203×3= ;704×2= ;1502×3= 。
②、一个因数中间有0;而积中间没有0:407×4= 。
③、一个因数中间没有0;可是积的中间有0:243×7= 。
判断: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就有0。
( ×)
2、一个因数中末尾有0的乘法:
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200×4=800;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②、积末尾的0的个数与一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A、一个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
250×7= ;60×9= ;1110×5=
B、一般积末尾的0多于或等于一个因数末尾的0:多于1500×6= ; 等于2700×3= 。
(三)、估算与连乘
1、估算只是求近似数;不算精确结果;
2、估算的方法:先把多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3、估算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198×5≈(把198看成200);
308×7≈(把308看成300);147×2≈(把147看成150);998×6≈(把998看成1000)。
4、连乘时要一步一步细心地计算。
45×4×7 20×8×5 125×8×7 360×(2×5)
乘法用竖式计算题
207×8= 402×8= 374×7= 468×6=
83×7= 340×5= 508×5= 405×4=
148×5= 84×8= 63×9= 459×2=
217×6= 750×4= 37×9= 302×8=
74×3= 91×2= 208×4= 29×6= 139×9= 362×9= 52×4= 215×7= 59×3= 98×4= 217×6= 37×9= 430×6= 2070×3= 95×3= 66×7=
33×8= 72×9= 206×5= 153×6= 35×7= 305×3= 274×6= 69×5= 137×4= 66×6= 408×9= 92×4= 47×5= 506×4= 416×4= 374×4=
413×7= 105×3= 254×6= 157×9= 427×6= 512×4= 316×8= 364×8= 455×7= 805×3= 234×6= 357×9= 78×8= 54×9= 456×5=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