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_背景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6新视野
我国自2002年开始广泛推进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工作,2005年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一、国外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与内涵
国外循环经济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几乎有着相同的思想起源和历史背景,其出发点都是基于破解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古代和近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都处于较低水平,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基本处于自然界容量能够承受的范围。自从1765年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并应用于经济活动以后,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石油化工、生物工程、核能发电、IT 技术和网络产业,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速运转的经济体系之中。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以来奉行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好转。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建设和
摘要: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论述了我国循环经济概念与国外的差异及其原因,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系,总结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伦理道德与社会文化是循环经济的三大支撑条件,从优先产业选择、优先地区选择以及区域层面、企业层面、农村层面上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政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内涵;途径;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5)06-0021-03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与对策
文/齐建国 尤 完
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日益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有识之士早已开始反思大工业化生产的二重性,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创造高速增长和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 1970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地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警觉环境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所揭示的问题和阐述的观点进一步引发人类对环境、生态、资源问题的重视。联合国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召开的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这是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在这三次全球性会议的呼吁和推动下,各国以对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采取实际行动。
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问题的哲学理念的话,那么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主张的“用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早期基础。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了实质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即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进行垃圾填埋和无害化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是当时环境保
护的主要措施。
但处理不断增长的大量垃圾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这些财力的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这使得环境保护的经济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人们开始寻求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出路。降低成本的出路有三条,一是充分利用可燃废弃物进行垃圾焚烧发电或供热;二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生产肥料;三是对废弃物中所有能够再生利用的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最终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大大减少了最终废弃物的处理量,降低了处理废弃物的总成本,同时获得了收益。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政府的参与下,通过法律、政策和市场机制来实施的。以德国为代表,这种处理废弃物的模式被称为“废弃物经济”。
在发展废弃物经济的同时,发达国家也认识到,废弃物经济比起单纯的末端治理要好得多,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出路也只有两条:一是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二是对产生的废弃物充分回收循环利用。如,德国制定了《物质闭合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该法被中国学者译为《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
总结国外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可把循环经济定义为,它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以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回收和循环利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005.6新视野
22
用与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涵,强调资源消耗的3R 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reduce, reuse 和recycle );在中观区域层次上,则强调构建产业链为载体,实现全社会范围的资源优化循环利用;在宏观层次上,它是在政府参与下,将废弃物与环境要素纳入市场并利用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利用。
从技术层面看,所有体现3R 原则的生产活动、消费活动都属于循环经济范畴,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这可以说是广义的循环经济概念的内涵。从经济运行层面看,广义循环经济中的相当一部分活动是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来运行的,这部分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循环经济活动,可以称为狭义的循环经济。
事实上,按照实践发展过程,不论是从强调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来看还是从其技术共有的特征来看,生态经济、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循环经济并没有本质区别,而区别在于作用机制上,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循环经济引入我国后之所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也是因为存在这一区别。
二、国内循环经济概念与国外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国外并不完全一致。总体来说,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在生产领域已基本实现,常规工业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在末端处理不能从根本上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的。因此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概念内涵重点在于解决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和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概念从国外引入后,很快得到国内环境保护部门和从事环境、生态、资源工作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我国具有的优良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循环经济之所以在人均GDP 仅12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被提到了国家战略这个层次,是由于中国
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压力,同时还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短缺压力。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石化能源折合成标准油当量只占世界的11%;中国能源的主要支柱是煤炭,但中国煤炭占也只占世界总量的16%,远低于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中国主要固体矿产储量占世界的比例也很低,其中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铬矿石只有0.1%,铜矿石不足5%,铝土矿不足2%,钾盐矿小于1%。与占世界21%的人口比例相比,中国已发现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都不丰富。与资源储量少相对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例如,火电单位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同纬度发达国家的2~3倍。中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1/4,但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灌溉系数仅为0.4,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城市供水管网损失率超过20%。
显然,资源短缺对中国的制约很大。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循环经济就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实践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在发达国家基于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被扩展了。这种扩展体现为,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次上,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与环境效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并把节约资源,即资源消耗的“减量化”置于了循环经济的首要地位。
因此,中国的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与废弃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而是在技术经济范式、生产与消费方式、制度安排、经济发展模式上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并且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战略意义上的定位。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相比较,在中国,建立节约型社会与从源头保护环境、预防污染,促进经济增长共同构成了发展
循环经济的总目标。
三、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
的关系
按照目前的理解,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在企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在区域层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国家社会层次,通过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改变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显然,建立节约型社会是针对资源短缺而提出的一种综合解决方案。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和部署,又要做好近期安排。短期内要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显然,节约型社会是以资源节约为初始动机,虽然这与循环经济从源头预防污染而强调的资源消耗减量化是一致的,但解决环境问题不是节约型社会的初衷。从这个角度看,循环经济是比节约型社会具有更广泛的视角和更高的目标追求。
从经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节约应该是企业的微观行为。价格竞争机制能够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政府没有必要去干预。因为资源节约本身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经济”的基本含义就是节约。但有四个原因促使中国政府把节约利用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核心资源储备不足,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此,资源效率也具有外部性。
第二,中国的大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尤其是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了国家总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需要政府从外部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增强资源意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