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_背景与对策
中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困境与对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 困境与对策
◇ 王 治明 方艳平
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 “ 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 ,实 现经济 、社 会和环境 三维 协调 发展 的新 经济发展模 式 ,它 要求 把社 会经济活动组 织成 “ 资源一 产 品一 消费一 3 再生 资 源 ”的反馈 式模 式 ,提高 资源利用 率 ,最 大限度地 利用 资 源 ,减少废 弃物 的产 生和排 放 。我国政府 高度重 视发展 循 环 经济 ,并将其作为 国家 的一项 发展 战略 。但是 中国现 阶 段 在 循 环 经 济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却 遇 到 重 重 困 难 。 本 文 试 图 分 析 产 生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并 提 出 相 应 的对 策 ,从 而 保 证 循 环 经 济 在 我 国顺 利地 发展 。 我 国循 环经 济发 展 现 状 我 国 近 年 通 过 设 立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来 推 行 循 环 经 济 的 发 展 , 在 不 同层 次 上 逐 渐 展 开 了 循 环 经 济 的探 索 。 国 家 发 展 和改革 委员会 于2 0 年公 布 了8 个第一批 循环经济 试点单 05 2 位 ,包括有综 合性 、冶金 、有色 、化工 、煤 炭等行 业 ,初 步建 立了部分 有示范 作用 的 由共生 企业群组 成 的生 态工业 园区。这些 园区都是 根据生 态学 的原理组 织生产 ,使上游 企业 的 “ 废料 ”成为 下游企 业的原 材料 ,尽 可能减 少污染 排 放 , 以期 取得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效益 三 者 的统 一 。另 外 ,还 在 部 分 城 市 ( 区 ) 省 开展 了 区 域 层 面 的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工 作。 二 、现阶段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初始 阶段 ,在发展 过程 中存在着 许多亟需解决 的问题 。 1 、循环经济 的发展不到位 。当前我 国的循环 经济发展 涉及 领域少 ,覆盖面 小 。主 要是通 过国家设 立的试 点来进 行 ,显示 出其 发展 空间狭窄 的状 况,还没有 形成一 定的声 势 ,未能适 应我 国发展循环 经济 的实际需要 。许多 资源型 企 业 和 城 市 仍 然 处 于 观 望 的状 态 , 或 者 表 现 出 “ 有 余 而 心 力 不 足 ” 的状 况 。 2 循 环 经 济 的 发 展 尚未 形 成 规 模 效 益 。 循 环 经 济 应 当 、 是一 种规模 经济 。但 实 际上 ,现 阶段我 国还缺乏真 正意义 上 的大规模 企业 ,市 场上存 在更多 的是 中小企 业 ,规模不 够大 ,产生 的废弃物 的数量 不足 以达到规模 化处理 的最小 规模 ,它们内部独立循环 利用资源在经济上没有可行性 。 3 、循环经济 的发展动力不足 。首先是外部 动力不足 。 要把 循环经 济切实 发展成为 一 国的经济发展 模式 ,除了政 策 上 的 高 度 重 视 ,更 重 要 的 是 社 会 成 员 ( 业 、 公 众 ) 认 企 的 同。企 业和 民众作为 循环 经济发展 的主要 主体 ,大 多对发 展循 环经济持 有一种 观望 或者 抗拒 的态度 ,严 重表 现 出发 展循 环经济 的外部动 力不足 。 由此 可见 ,循环 经济 在我 国 的发展远远未能达 到应有的水平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的经济模式。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制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法律,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刺激。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参与度。
3.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废物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通过引导投资和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包括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机制、废物分类处理的系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整等。
通过建立这些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循环经济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
对于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奖励、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增加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7.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循环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促使企业更加遵守循环经济的规则和要求。
8. 提高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技研究。
尤其是开发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再利用能力。
9. 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建立循环经济数据库,共享循环经济的最新经验和技术,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和合作。
10. 培养循环经济人才: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循环经济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一:资源利用不充分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仍然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某些企业仍然在传统的“取之、用之、弃之”的生产模式下运作,无法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仍然不强,对资源浪费问题缺乏有效监管。
问题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垃圾分类、再制造、废物回收等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相关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管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监管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对策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资源保护的意识。
其次,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同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策二: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其次,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使用、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处理与再利用相融合,从而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整体上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就,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2019年,“十三五”全国节能减排工作总体目标顺利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8.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也有所增加。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循环经济仍然存在不少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还不健全。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由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以及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三大部分组成,但我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还较为薄弱,缺乏全产业链的协同机制。
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对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技术还有待提升。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利用领域。
我国在一些领域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3.政策支持体系亟待完善。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政策支持能更好地带动企业增加投入和研发。
当前我国对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加强。
二、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政策支持。
国家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的最小化。
同时,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开展指导,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领域的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应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特别是开发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环保等新型产品和装备。
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再利用率,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通过循环经济的实践,可以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中,资源的采集、生产、消费和废弃呈现出单向线性流动的特征,这种模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而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1. 综合利用资源循环经济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浪费和损失。
通过提高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2. 延长产品寿命周期循环经济强调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考虑到产品的寿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要注重产品的易修复性、可升级性和可再利用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 倡导绿色生产循环经济鼓励企业使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强调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再加工利用。
通过建立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回收、再生利用等环节,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三、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1. 城市垃圾处理在城市垃圾处理中,循环经济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处理,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再加工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处理量和排放。
2. 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在循环经济的推动下,农业废弃物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如将农作物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或发电;将畜禽粪便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3. 电子废弃物回收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价值的金属和稀有资源,通过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同时,电子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也可以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举措
(3)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 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 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与未来举措
目录
01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
03 济的优秀案例及未来 发展方向
02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未来举措
04 参考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农业循环经济 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农 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状,提出未来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条件较好的地 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示 范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技术和经 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实 现跨越式发展。
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
尽管中部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困难等问题。此外,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 需求。最后,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 策引导。
循环经济历史背景论文
循环经济历史背景论文循环经济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一起,成为国际上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搞清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界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人们因此而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似乎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由于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认识,人类在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和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生态难民。
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这些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是这一新发展观形成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献的签署,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也是产业链的有机延伸。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政策问题1.政策缺乏针对性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缺乏针对性。
例如,很多地方将废弃物回收作为主要任务,却忽略了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
2.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些地方制定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但执行不到位。
例如,“禁塑令”虽然已经出台多年,但塑料袋仍然大量存在于超市等场所。
3.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的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支持。
三、技术问题1.技术水平落后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
2.技术推广难度大虽然有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推广难度大,很多企业不愿意采用。
例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但很多企业仍然选择将其直接处理掉。
四、产业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例如,在废弃物回收领域,各地回收方式和标准不一致。
2.企业发展难度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很多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面临困难。
同时,政府对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也还不够。
五、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同时,在法规体系方面也需要加强完善。
2.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力度我国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
3.完善产业链和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和协调,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六、结论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缺乏针对性、执行不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落后、推广难度大;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发展难度大等。
浅谈中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困境与对策
浅谈中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困境与对策1. 引言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政策支持和投资逐渐增加,但循环经济仍然存在许多发展困境。
本文将从各方面分析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特点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改变产品生命周期、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加再利用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具有环保、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点。
3.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整体上仍存在以下几个现状:3.1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中国当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的浪费严重,并且大量的资源还在向发达国家出口,违背了环保经济的初衷。
3.2 循环产业链不完整在循环经济中,产业链是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但目前中国的循环产业链不完整,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间缺乏良性合作关系。
3.3 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循环经济产业的准入条件和发展规划缺乏明确性。
4. 困境与对策4.1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和减少浪费将是解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该从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循环产业链不完整为了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政府应该增加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4.3 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政府应该推出更明确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监管体系,从政策、法律和财政等方面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5. 总结循环经济是当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仍然面临许多困境。
解决当前循环经济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和创新,加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为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循环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实施路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监管和奖惩机制,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循环经济。
2.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循环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提高循环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完善循环经济资源调查评估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资源的数据库,编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和结构,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保护水平。
4.推动循环经济教育与培训。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急迫性。
加强循环经济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循环经济人才,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广泛参与。
5.引导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
通过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循环经济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鼓励消费者选择循环经济产品,推动市场对循环经济产品的需求增加,形成供需的良性循环。
6.建立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
建立全面、系统的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进。
7.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和经验,推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引进与合作,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实现资源再利用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下是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规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可以推出奖惩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的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并惩罚那些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企业。
2.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标准和绿色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考虑循环经济的原则。
3.加强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对废弃物的管理力度,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技术,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活动。
4.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升级。
5.提高公众和企业的意识和参与度:公众和企业的参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众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循环经济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7.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成效,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账目和报告,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总之,实现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要加强创新和转型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公众要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1. 实施政策法规国外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鼓励循环再制造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等方面。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为企业提供合规的环境,为循环经济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加强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加强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这些国家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鼓励企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推广循环再制造和回收利用技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 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国外一些国家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他们通过资金支持、税收激励和技术创新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
同时,这些国家还加强与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循环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创业。
4. 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国外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市民进行绿色消费和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他们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提升市民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意识,推动市民购买绿色产品和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5. 强化国际合作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他们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循环经济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开展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推广,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挑战。
6. 增加投资和创新国外一些国家重视循环经济的投资和创新。
他们通过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基金和奖励制度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投资和创新。
这样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总结: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包括实施政策法规、加强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强化国际合作以及增加投资和创新。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1. 理念推广不足: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目前我国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还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3. 政策支持不够:循环经济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
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还不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 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善: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完善,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
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促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增
加资金投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 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政府需要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合
和优化,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政府需要加强
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引言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再利用资源,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循环经济的发展遇到了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推动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技术制约因素1.1 缺乏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目前,循环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标准化和成熟性。
这限制了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并鼓励企业参与技术创新。
•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共享和转让。
•鼓励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促进行业发展和合作。
1.2 技术更新周期长循环经济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更新周期较长。
这使得企业在实现循环经济转型时面临技术升级的困难。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支持。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速度。
2. 经济制约因素2.1 高投入成本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投入成本,包括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
对策:•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补贴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的投资负担。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
2.2 缺乏市场需求循环经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有市场需求的支撑。
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循环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对策:•建立循环经济产品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采购政策等方式,带动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需求。
•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3. 政策制约因素3.1 缺乏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然而,目前很多国家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和明确。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面临着极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探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200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各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循环经济的示范项目和企业,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循环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整。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领域,而在废弃物的减量、分类、处置等环节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其次,循环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另外,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减量、分类、处置体系,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和再生利用水平,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闭合循环。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修订。
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的监管,确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循环经济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宣传教育,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意义循环经济,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资源,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它强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以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减少资源损耗、降低环境污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等。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循环经济有助于节约资源。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供应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
传统的经济模式往往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而循环经济以回收再利用为核心,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轻了环境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最后,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使得废弃物变废为宝,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途径。
1.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循环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实施细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加强科研创新。
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资源再利用的效率和水平,同时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循环经济的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开始,践行循环经济的理念。
4. 建立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市场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
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攀枝花是四川省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攀枝花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分析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
一、有利条件1.产业基础雄厚攀枝花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尤其是在煤炭、化工、电力等行业方面,攀枝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地理位置优越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依托川南丘陵和盆地,地处国家西部重要的能源、古义、铁路、公路大通道上,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巨大的交通和物流便利。
3.产业结构较早转型攀枝花在产业结构的转型上较其他地区较早,已经在化工等高污染产业上进行了调整,这为推动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政府支持力度大攀枝花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支持循环经济企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等,这为推动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存在问题1.循环经济意识不足攀枝花部分企业和居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导致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不足。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攀枝花一些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缺乏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撑,无法开展循环经济的相关项目。
3.生产方式落后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实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目标。
4.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健全攀枝花循环经济体系中缺乏配套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5.废弃资源处理不当攀枝花存在大量废弃资源,如煤炭矸石、化工固废等,处理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对策1.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加大对企业和居民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资源循环利用。
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为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和措施:1.制定循环经济战略:公司应该制定明确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目标、计划和时间表。
该战略应考虑到公司的资源使用情况、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公司应采取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等。
例如,公司可以使用节能设备、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3.推进产品循环化设计:公司应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过程。
产品设计应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性、可再利用性和可降解性,以实现产品的循环利用。
此外,公司还可以采用更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建立循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应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建立循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废弃物的互换利用等。
此外,公司还可以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等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5.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公司应加强对员工和消费者的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6.制定激励政策:公司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如奖励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员工和合作伙伴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公司还可以参与和支持政府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和计划。
7.建立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公司应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以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在循环经济方面的表现。
这有助于公司了解当前的循环经济实践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8.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创新和研发:公司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实践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公司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推动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制定循环经济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品循环化设计、建立循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以及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创新和研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6新视野我国自2002年开始广泛推进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工作,2005年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一、国外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与内涵国外循环经济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几乎有着相同的思想起源和历史背景,其出发点都是基于破解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古代和近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都处于较低水平,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基本处于自然界容量能够承受的范围。
自从1765年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并应用于经济活动以后,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石油化工、生物工程、核能发电、IT 技术和网络产业,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速运转的经济体系之中。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以来奉行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好转。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建设和摘要: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论述了我国循环经济概念与国外的差异及其原因,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系,总结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伦理道德与社会文化是循环经济的三大支撑条件,从优先产业选择、优先地区选择以及区域层面、企业层面、农村层面上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政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内涵;途径;政策措施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5)06-0021-03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与对策文/齐建国 尤 完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日益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有识之士早已开始反思大工业化生产的二重性,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创造高速增长和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
1970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地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警觉环境问题。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所揭示的问题和阐述的观点进一步引发人类对环境、生态、资源问题的重视。
联合国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召开的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这是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在这三次全球性会议的呼吁和推动下,各国以对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采取实际行动。
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问题的哲学理念的话,那么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主张的“用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早期基础。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了实质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即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进行垃圾填埋和无害化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当时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但处理不断增长的大量垃圾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这些财力的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这使得环境保护的经济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人们开始寻求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出路。
降低成本的出路有三条,一是充分利用可燃废弃物进行垃圾焚烧发电或供热;二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生产肥料;三是对废弃物中所有能够再生利用的物质进行循环利用。
最终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样,大大减少了最终废弃物的处理量,降低了处理废弃物的总成本,同时获得了收益。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政府的参与下,通过法律、政策和市场机制来实施的。
以德国为代表,这种处理废弃物的模式被称为“废弃物经济”。
在发展废弃物经济的同时,发达国家也认识到,废弃物经济比起单纯的末端治理要好得多,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出路也只有两条:一是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
二是对产生的废弃物充分回收循环利用。
如,德国制定了《物质闭合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该法被中国学者译为《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
总结国外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可把循环经济定义为,它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以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回收和循环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5.6新视野22用与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涵,强调资源消耗的3R 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reduce, reuse 和recycle );在中观区域层次上,则强调构建产业链为载体,实现全社会范围的资源优化循环利用;在宏观层次上,它是在政府参与下,将废弃物与环境要素纳入市场并利用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利用。
从技术层面看,所有体现3R 原则的生产活动、消费活动都属于循环经济范畴,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这可以说是广义的循环经济概念的内涵。
从经济运行层面看,广义循环经济中的相当一部分活动是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来运行的,这部分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循环经济活动,可以称为狭义的循环经济。
事实上,按照实践发展过程,不论是从强调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来看还是从其技术共有的特征来看,生态经济、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循环经济并没有本质区别,而区别在于作用机制上,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循环经济引入我国后之所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也是因为存在这一区别。
二、国内循环经济概念与国外的差异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内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国外并不完全一致。
总体来说,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在生产领域已基本实现,常规工业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在末端处理不能从根本上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的。
因此西方国家的循环经济概念内涵重点在于解决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和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概念从国外引入后,很快得到国内环境保护部门和从事环境、生态、资源工作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我国具有的优良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
循环经济之所以在人均GDP 仅12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被提到了国家战略这个层次,是由于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压力,同时还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短缺压力。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例如,石化能源折合成标准油当量只占世界的11%;中国能源的主要支柱是煤炭,但中国煤炭占也只占世界总量的16%,远低于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
中国主要固体矿产储量占世界的比例也很低,其中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铬矿石只有0.1%,铜矿石不足5%,铝土矿不足2%,钾盐矿小于1%。
与占世界21%的人口比例相比,中国已发现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都不丰富。
与资源储量少相对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
例如,火电单位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同纬度发达国家的2~3倍。
中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1/4,但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灌溉系数仅为0.4,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城市供水管网损失率超过20%。
显然,资源短缺对中国的制约很大。
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循环经济就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实践途径之一。
因此,在中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在发达国家基于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被扩展了。
这种扩展体现为,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次上,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与环境效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并把节约资源,即资源消耗的“减量化”置于了循环经济的首要地位。
因此,中国的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与废弃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而是在技术经济范式、生产与消费方式、制度安排、经济发展模式上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并且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战略意义上的定位。
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相比较,在中国,建立节约型社会与从源头保护环境、预防污染,促进经济增长共同构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目标。
三、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的关系按照目前的理解,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在企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在区域层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国家社会层次,通过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改变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显然,建立节约型社会是针对资源短缺而提出的一种综合解决方案。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和部署,又要做好近期安排。
短期内要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显然,节约型社会是以资源节约为初始动机,虽然这与循环经济从源头预防污染而强调的资源消耗减量化是一致的,但解决环境问题不是节约型社会的初衷。
从这个角度看,循环经济是比节约型社会具有更广泛的视角和更高的目标追求。
从经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节约应该是企业的微观行为。
价格竞争机制能够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政府没有必要去干预。
因为资源节约本身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
“经济”的基本含义就是节约。
但有四个原因促使中国政府把节约利用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核心资源储备不足,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此,资源效率也具有外部性。
第二,中国的大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尤其是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了国家总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需要政府从外部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增强资源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5.6新视野识,推进节约利用资源。
第三,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但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普遍存在“炫耀性消费”和“形象性过度消费”等浪费资源的现象,这需要政府发起倡导新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