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3.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探究陶渊明人生选择的时代意义,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5)“三十年”根据课本注释应为十三年,诗人为何如此说呢?(6)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五、品读诗歌,欣赏田园风光(1)请大家联想或想像,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2)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3)仿写,细品田园情趣在陶渊明看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六、悟读诗歌,讨论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也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结合“不忘初心”,谈谈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道路。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作辨证的分析)七、作业: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补充材料1、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2、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

3、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重、难点: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文化常识回顾:1、陶渊明,又名,字,(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位诗人。

自号,世称。

2、主要作品收录在,其中包括诗、文、词、赋。

如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等。

疏通课文,并给画线的字注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听读课文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请找出直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的?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描绘这些田园风光时,运用了那些技巧?景物描写的方法:方法归纳:诗人归隐后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归园田的直接原因是?归田园的根本原因是?三、题目解析“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四、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五、课堂检测: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荫:罗: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归园田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较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导入结合初中所学陶渊明诗歌,写下自己心中的陶渊明形象。

二、初步感知(一)学生齐读诗歌,思考:1、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2、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引入背景1、阅读下面背景材料,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句子评价陶渊明。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2、阅读《归去来兮辞》部分语句,完成下面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查阅资料,弄懂字面意义。

(2)读出了陶渊明怎样的心情和人生追求。

3、还原诗人创作情景,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何时何地何景何境何情。

请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写下。

4、小结诗人形象三、深度探究1、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2、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写下自己的思考。

补充: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四、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它四首归园田居(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2、写作背景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4、题目解说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难点】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

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知人论世: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和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学生回答:陶渊明其人其事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狗吠()暧.暧()墟.里烟()樊.笼()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4)守拙(5)方宅:(6)荫:(7)罗:(8)尘杂:(9)虚室:(10) 暧暧: (11)樊笼: (12)羁鸟:4、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听读,个人范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解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

2、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讨论交流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思考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思考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思考3:还有哪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归来?明确:思考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思考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修辞、炼字、情感)(3)归向何处?明确:思考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2024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4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4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文。

2.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田园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教学重点]品味陶诗的语言[教学难点]领会诗中“拙”字的实质内涵[教学方法]朗读、品读、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桃花源记》里,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优美的景象。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良田美池,鸡犬相闻,民风淳朴%一派和平与安宁的景象。

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从桃花源出来你会干什么?(预设)生:课文上说他又回去找,可是没有找到;他会带上自己的家人逃离到这个地方;他会按照那样一个桃花源再建一个世外桃源。

师:其实陶渊明与他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桃花源。

建在哪里?生:归田园建。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么?生:田园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步入他的《归园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一、朗读文本(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文本,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扫除文字读音障碍。

(三)请学生齐读文本。

过渡:文章和诗歌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从标题来看,给我们传达了哪些基本信息?明确:归田园居追问:从这标题来看,我们应着重抓哪个字?归。

下面就让我们围绕“归”字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那么作者归在哪里?明确:归到田园;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他的归之所(板书) 过渡:归之所是哪几句,同学们一起齐读出来。

追问:除了讲归之所还讲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诗歌内容的前6句讲的是什么?)明确:归之因追问:那么除了刚才所归纳的:归之所归之因,还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两句:“户庭无尘杂....返自然”明确:归之情(趣)追问:哪个字更好?“趣”字我觉得更好,情:只是当时的一种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种(在田园生活里)乐在其中的感觉表达了出来,并且作者回归到田园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趣味、一种情趣。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预习检测1、知人论世结合初中所学和档案卡补充,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考虑,用3个词语表达)结合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知识点,让学生概括,答案不唯一,但需要注意除了性格词汇外,还需给其定性,如文人、农夫、诗人等。

参考:一个安贫困乐道的文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农夫,一个寄情田园的诗人。

【档案卡】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创田园诗一体,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辨明字音羁鸟(jī)守拙(zhuō)荫后檐(yìn)(yán)暧暧(ài) 墟(xū)樊笼(fán)二、合作探究,吟咏诗韵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明确】原因1——性本爱丘山(本性);原因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重点)【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1)抓住诗中意象分析,在文中标注其营造的田园景色的特点?【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意境:恬静淡雅、空阔简陋、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2)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笔下显得那么美?明确:运用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一幅恬静幽雅,空阔简陋,一片祥和、美似仙境的田园美景,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归园田居(导学案)黄尹

归园田居(导学案)黄尹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背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围绕“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合作讨论、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中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领悟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理解诗人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1、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诗中动静结合、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白描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并掌握诗中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课堂导入第二环节:吟咏诗韵1、学生美读(1)自由读(2)默读:看文中注释(3)学生朗读,学生评价(4)男女合作读(5)齐读2、教师评价第三环节:采访陶渊明,结合诗歌赏析1、假设你是陶渊明,采访你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为什么?(结合诗歌文本作答)2、陶渊明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他之前不幸福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第四环节:以讨论、分享、情景还原等方式,讨论解决“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进行鉴赏。

1、诗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由不幸福转到幸福?2、思考: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又自称作“___________”,死后世人称他为“_________”。

4、陶渊明是否一开始就想要隐居?第五环节:分析意境,把握情感1、官场如此黑暗,对比之下,田园生活如此美好,田园生活到底美好在哪里呢?2、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田园风貌。

3、现实生活中,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是否真的如此美好?第六环节:自由讨论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归隐还是做官?1、归隐or做官的行为,你会在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你如何作好你的生涯规划?。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人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

归园田居是世界上许多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体现。

今天我们将通过中学教材《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来一起深入探讨归园田居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它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一、导入我们的世界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变化着:城市化、工程化、电子化、网络化、全球化……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它不断地吞噬着工业时代的残骸,让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种变革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和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疏离、文化的流失等。

因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传统文化如何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影响,了解归园田居对我们有何启示。

二、阅读理解1. 归园田居指的是什么?归园田居是一种生活方式,指人们离开城市,回归自然,向诗意生活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主流。

2. 归园田居的内涵是什么?归园田居的内涵是“喜树荫而不喜桑落”,即“愿意在眼前的自然界之中,寻求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同时为自然界的现状而忧虑。

”3. 归园田居有哪些优点?归园田居能够让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缓解内心的压力;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味、审美和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拓宽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讲了什么?《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讲了朱自清先生亲身经历田园生活的感悟。

他提到了田园诗的美妙,描述了乡村的美景和生活,倡导了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三、思考探究1. 归园田居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归园田居意味着一种向内的回归,追求自由、自在、安详、平和的生活状态。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归园田居正是一种重新审视人与世界关系的文化图景。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预习检查1、填空:陶渊明又名___ __ ,字__ __, 自号__ __,谥号靖节先生,是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_________诗风的先河。

2、生字词的读写羁.鸟()守拙.()荫.后檐()樊.笼()暧暧..()3、解释下面字词。

韵:_________ 荫:__________ 尘网:____________ 罗:_________暧暧:_____ _ 樊笼:_________ 尘杂:______ ___ 羁:__________ 三、感情诵读或背诵,读出节奏与情感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四、品赏、探究1、品诗意。

全诗的“诗眼”是字,品赏诗意,找出原句回答以下问题并译句。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2、品诗艺。

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自行设计板书)3、合作探究:阅读链接材料,探究陶渊明为何会仕隐不定,多年后才毅然决然走向归田之路?五、品读陶渊明陶渊明的诗作和坎坷的人生历程带给你什么启示?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附:链接材料①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陶渊明少年大有“济苍生”之壮志,但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五六年后又做幕僚,为时不长,后又时隐时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一直做官到41岁,他才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

②《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2、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个性、高洁的人格精神;3、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赏析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体会陶渊明诗歌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山水田园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

2、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知识链接】:1、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幼年家道中落,家境贫寒。

29岁出仕,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

陶渊明对现实极端不满,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这一年他41岁,此后终老农村。

2、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3、作品相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一、明确目标(1分钟)(一)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和田园诗的相关文学常识。

2.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鉴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怀,感悟其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

(二)学习重点1.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人情怀。

(三)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

2.合作探究法。

二、独立学习(8分钟)(一)知识链接1、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2.了解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

东晋。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时代背景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羁.()鸟守拙.()荫.()暧.暧()樊.()2.解释词语:①适俗:②韵:③尘网:④三十年:⑤羁鸟:⑥池鱼:⑦野:⑧守拙:⑨方宅:⑩暧暧:⑪依依:⑫户庭:⑬虚室:⑭樊笼:(二)诵读感悟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三、探究活动活动1:畅谈感受任务:读了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活动2:研读内容(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二)从何而归?1.诗人把“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羁鸟”、“池鱼”指的是什么?(三)为何而归?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四)归向何处?1.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2.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五)归去如何?1.“返”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返自然后的“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的田园生活环境与官场的“尘网、樊笼”对比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活动3:感受“意境美”任务:分析诗句的手法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活动4:诗人笔下的田园是宁静祥和、充满诗意的,但是我们知道,农村生活还有艰辛的劳作。

诗中有没有透露出农村生活艰辛劳作的诗句?活动5:请同学们联系学过的诗文,看看有没有反映陶渊明耕作辛苦、生活艰辛的内容。

活动6:概括诗人形象活动7:对比阅读比较阅读陶渊明的下面二首诗,完成习题。

《归园田居》(节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举出诗句作具体分析。

(2)陶渊明的田园诗,因淡远的风格为人称颂。

“淡”指平淡自然;“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

请联系上面的诗歌,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四、概括艺术特色【任务活动】分析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一、1.潜,元亮,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陶靖节,田园诗,平淡自然二、(一)1.给加点字注音:羁.(jī)鸟守拙.(zhuō)荫.(yìn)暧.暧(ài)樊.(fán)2.解释词语:①适俗:适应世俗。

②韵:气质,情致。

③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④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⑤羁鸟:笼中之鸟。

⑥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⑦野:一作“亩”。

际:间。

⑧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⑨方宅:宅子四周。

⑩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⑪依依:隐约的样子⑫户庭:门庭庭院。

⑬虚室:静室。

⑭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二)诵读感悟1.明确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全押ɑn韵)。

三、活动1:明确感受一:感受到田园诗意美,如宁静祥和、清新自然等;感受二:觉得这些不过是农村很普通的景物,似乎没有什么诗意;但多少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田园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回归田园的轻松愉悦。

活动2:研读内容(一)明确归。

(二)明确“尘网”、“樊笼”1.明确在这里“尘网”“樊笼”指代的是官场生活,并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2.明确在这里,诗人用“羁鸟”和“池鱼”自喻,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三)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明确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已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明确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明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四)明确归向田园。

1.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感受: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2.明确久在樊笼的缘故,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乐无穷。

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

(五)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表现了归后的感受。

1.明确“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狂野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等则写出了诗人此刻的自由、安逸、喜悦。

2.明确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活动3:(1)明确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一方面说明诗人生活俭朴,一方面体现出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满足感。

“十余亩”“八九间”,乍看就是几个约数的集合,其实这正是乡里人散淡心情的写真,充满乡居生活的独特情趣,反映出诗人的洒脱率真。

(2)明确近景描写,色彩之美,榆柳青绿,桃红李白,给人生机盎然之感。

炼字,“荫”和“罗”,赋予榆柳桃李人的情趣,榆柳似乎有情,洒下清阴,荫蔽屋檐,为主人遮风挡雨;桃李似乎有意,含笑开放,罗列堂前,迎接主人归来。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内心轻松愉悦满足。

(3)明确远景描写,“暧暧”“依依”,叠词之美,给人轻松惬意之感,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这种感受;远望朦胧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鸡鸣狗吠,以声衬静,田园生活宁静祥和。

(4)明确通过一组鲜明的对比,“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一方面说明诗人居住环境的洁净;一方面也写出诗人生活闲适,心灵虚静。

活动4:明确开荒南野际。

活动5:明确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活动6:明确(1)诗人爱自然山川的天性。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不慕名利宁静淡泊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清高自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他用本性的洁白对抗一切黑暗,用自我的纯洁拒绝所有污浊,用生存的贫寒鉴证高度的不可或缺。

(4)追求自由如:“既自以心为形役”(5)守拙抱朴,返璞归真,大智若愚如“守拙归园田”。

(6)安贫乐道安贫乐道的本质是坚守清贫,精神不为身体的欲望而牵绊、劳累,实现精神世界的极大自由。

《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活动7:(1)明确厌恶官场、回归自然或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明确“淡”指平淡自然;如内容上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平常的农村生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作者在此抱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又如形式上,诗中使用的是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叙事抒情。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的手法,毫无斧凿痕迹。

“远”指意境深远,思想深刻。

如语言上虽是白描,但经过高度的提炼,含有丰富的形象:榆柳、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这是一种宁静安谧,怡然自适的境界。

作者营造一个淳朴宁静的田园,对抗黑暗污浊的官场,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孤傲之情。

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四、明确①比喻手法如:用樊笼里的一只鸟自喻,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的庸俗,用“故渊”、“旧林”比喻乡土。

②对比手法如:诗人归隐的田园和官场构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返归田园的喜悦,写人时把“适俗”与“守拙”对比,写鸟时将“飞翔”与“囚于樊笼”对比,把回归自然、厌恶官场的心情表达得生动又自然。

③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④情景交融: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