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肠内营养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c3a5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2.png)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肠内营养护理实践与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管道选择与放置技巧
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管道,如鼻 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等,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
放置肠内营养管道时,需遵循无 菌操作原则,确保管道放置位置
准确、稳定。
定期检查管道通畅性和位置,避 免管道堵塞、脱落等问题的发生
。
喂养液配制、保存及输注方法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对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 的神经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3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式
包括口服、鼻胃/肠管、胃造瘘等途径,应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实施方式。
专家共识制定背景及意义
制背景
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尚缺乏针对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或专家共 识,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能 力,配制个体化肠内营养喂养 液。
喂养液应严格遵循无菌配制原 则,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 免污染和变质。
输注喂养液时,需控制输注速 度和温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 起患者不适。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肠内营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反应、代谢并发症、感染等,需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 预防和处理措施。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营 养师提供个性化营养配方建议,护士负责 准备相关器材和药物。
实施过程
监测与调整
护士按照医嘱执行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营 养师提供营养咨询和指导,医生定期查房 了解患者情况和营养支持效果。
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共同监测患者营养指标 和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和护理 措施。
--脑外伤病人的营养支持_【PPT课件】
![--脑外伤病人的营养支持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5ab0f2284ac850ad0242f4.png)
EN 的特点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
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 维持肠粘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 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 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 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危重病人的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供代谢 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
原则: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 国内:“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它”。
具有专利的螺旋形管道将其自身固定在空肠 锚定效果:减少自发的移位
螺旋型胃管的特性
容易放置
Hydromer包裹的鼻肠管头部,经水激活后有 润滑作用,使整个操作更便利
能方便确认管道已插入的位置
长度145厘米,管壁有多个距离刻度 完全不透X光的聚氨酯(PUR)管,X线下可见
能迅速拔除引导钢丝
推荐意见2: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返流和误吸高风险 的重症病人,宜选择经空肠营养。(B级)
哪些危重病人需要营养支持?
对能量需求增加的患者 :
外科手术患者: 腹部手术 口咽部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烧伤患者
有下列危险情况增加的患者:
返流 呕吐 大脑损伤后胃肠痉挛
重症胰腺炎
颅脑外伤患者营养 代谢与肠道功能改变的情况
分泌。 研究发现,只要提供不低于总热量20 % 的肠内营养就可避免肠道屏障
功能的破坏与肠道的菌群易位。
美国EN与PN的应用比例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演稿PPT课件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演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66e8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5.png)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吸入性肺炎
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应立即停止肠内营养,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呼吸道管 理。
胃肠道并发症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应调整营养制剂的种类和剂量,给予 对症治疗。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紊乱。
05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车祸导致 重度颅脑损伤。经过积极的肠内营养 支持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营养 状况明显改善,最终成功康复出院。
营养剂配制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营养剂的种类、 用量和输注速度等。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营养剂的 配制,确保营养剂的质量和安全。
输注途径及护理要点
输注途径
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包括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和空肠造瘘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
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包 括营养剂的种类、剂量、给予 方式等。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 者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提高他们对肠内营养支持的认 识和配合度。
提高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支持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胃肠道并发症和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应密
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03
注重多学科协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外科、营养科、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科等。各学科之间应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有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ppt课件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e228a0e53a580217fcfe24.png)
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1
危重症治疗的三大支 柱性技术
机械通气
持续血液净化
营养支持
2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
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
原则: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
20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患者营养评估 营养途径选择
肠内营养并发症观察
胃肠道并发症 代谢性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21
常见并发症的分类
胃肠道并发症 代谢方面的并发症 感染方面的并发症 机械方面的并发症
要小心噢!!!
22
胃肠道方面的并发症
恶心、呕吐、胃潴留、腹胀、腹痛、腹泻、上消 化道出血 原因
10
管饲途径的选择
需要肠内营养
短 期 长 期
鼻 饲 管
有/无 内 镜辅 助
经 皮 导 管
内 镜 辅 助 外 科 手 术
胃管
十二指肠/空肠管
胃造口喂养
胃造口/ 空肠造口喂养 空肠喂养
11
鼻胃/肠管短期肠内营养的首选
12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percustan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国内:“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
它”。
3
“All deaths are hateful to mortals, but the most pitiable is to starve to death” - Homer
人类痛恨死亡,但最可 悲的是被饿死; 所以 及早喂养你的病人,选 择适合他的营养制剂!
1
危重症治疗的三大支 柱性技术
机械通气
持续血液净化
营养支持
2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定义: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体提
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
原则: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应首选肠内营养。
20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患者营养评估 营养途径选择
肠内营养并发症观察
胃肠道并发症 代谢性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21
常见并发症的分类
胃肠道并发症 代谢方面的并发症 感染方面的并发症 机械方面的并发症
要小心噢!!!
22
胃肠道方面的并发症
恶心、呕吐、胃潴留、腹胀、腹痛、腹泻、上消 化道出血 原因
10
管饲途径的选择
需要肠内营养
短 期 长 期
鼻 饲 管
有/无 内 镜辅 助
经 皮 导 管
内 镜 辅 助 外 科 手 术
胃管
十二指肠/空肠管
胃造口喂养
胃造口/ 空肠造口喂养 空肠喂养
11
鼻胃/肠管短期肠内营养的首选
12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percustan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国内:“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
它”。
3
“All deaths are hateful to mortals, but the most pitiable is to starve to death” - Homer
人类痛恨死亡,但最可 悲的是被饿死; 所以 及早喂养你的病人,选 择适合他的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330596137ee06eef9180e.png)
营养需要量轻度增加:髋关节骨折, 慢性病急性发作--肝硬化、COPD、血 液透析、糖尿病、一般肿瘤患者
中度/2分
2个月体重减轻>5%或在最近1周内食 营养需要量中度增加:腹部大手术, 物摄入比正常需要量减少50~75% 脑卒中,严重肺炎,血液恶性疾病
重度/3分
1个月体重减轻>5%(或BMI<18.5且 一般情况差)或在最近1周内食物摄 入比正常需要量减少75~100%
由于某些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证据不足,建议对于这些重症患者延 期肠内营养: 尚未控制的休克 尚未控制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尚未控制的上消化道出血 胃引流量>500ml/6h 肠缺血、肠梗阻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高排量瘘且无可靠的远端喂养入径
15
二、肠内营养的时机
选择胃营养还是空肠营养? 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
肠内营养护理
渭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 苗
1
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
营养需要量重度增加:颅脑损伤,骨 髓移植,ICU患者(APACHE>10分)
评分
年龄:如果年龄≥70岁,总分加1分
总评分:
注:分数≥3,说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分数<3,患者需要每周测重。如果安排 有重大手术,要考虑预防性的营养支持以避免联合风险状况。
重型颅脑损伤-PPT课件
![重型颅脑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d26c306bd97f192379e902.png)
环血量、血压、通气和通氧,不主张 采用干扰这一目标的其他措施,如不 适当的过度换气。
三、颅内压监测指征
ICP监护的优点包括: ①有助于鉴别脑干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并协助早期判断颅内有无继发性出血; ②利于为决策其他综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③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④植入脑室的导管尚可引流脑脊液以降低颅 内压; ⑤是脑灌注压监测的基础。
十四、亚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 试验研究,国内江基尧教授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 • • •
实施亚低温治疗,其死亡率为9%,而正常脑温下, 动物死亡率为37.5%。 美国Mayion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 (39℃),取得明显疗效。 Clifon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六小时内实施亚低温 并维持48小时,三个月后亚低温治疗后恢复良好率 为52.2%,正常温度恢复良好率仅为36.4%。 国内内江基尧教授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 低温治疗,其死亡率仅为27.3%,常温对照组为 41.3%。
四、急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 2.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指征:(1)不管病人
GCS评分,成人急性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 或中线移位>5mm的病人,须立刻采取手术 清除血肿。(2)有条件的单位,所有GCS评 分<9分的病人都应行颅内压监测。(3)对 于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 >9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出现伤后 进行性意识障碍,受伤到医院就诊时,GCS 评分下降>2分,应立刻采取手术治疗。
• • • •
十、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 1.大部分现有资料表明糖皮质激素不能降
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也不能改善其 预后。 • 2.建议
三、颅内压监测指征
ICP监护的优点包括: ①有助于鉴别脑干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并协助早期判断颅内有无继发性出血; ②利于为决策其他综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③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④植入脑室的导管尚可引流脑脊液以降低颅 内压; ⑤是脑灌注压监测的基础。
十四、亚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 试验研究,国内江基尧教授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 • • •
实施亚低温治疗,其死亡率为9%,而正常脑温下, 动物死亡率为37.5%。 美国Mayion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 (39℃),取得明显疗效。 Clifon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六小时内实施亚低温 并维持48小时,三个月后亚低温治疗后恢复良好率 为52.2%,正常温度恢复良好率仅为36.4%。 国内内江基尧教授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 低温治疗,其死亡率仅为27.3%,常温对照组为 41.3%。
四、急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
• 2.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指征:(1)不管病人
GCS评分,成人急性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 或中线移位>5mm的病人,须立刻采取手术 清除血肿。(2)有条件的单位,所有GCS评 分<9分的病人都应行颅内压监测。(3)对 于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 >9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出现伤后 进行性意识障碍,受伤到医院就诊时,GCS 评分下降>2分,应立刻采取手术治疗。
• • • •
十、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 1.大部分现有资料表明糖皮质激素不能降
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也不能改善其 预后。 • 2.建议
重型颅脑外伤代谢改变和营养支持PPT课件
![重型颅脑外伤代谢改变和营养支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26f1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3.png)
04 代谢改变与营养支持策略 调整
不同阶段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变化
急性期代谢特点
颅脑外伤后,急性期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脂 肪动员增强。此时,营养需求以高能量、高蛋白为主。
恢复期代谢特点
随着病情稳定,患者进入恢复期。此时,代谢逐渐趋于正常,但仍存在一定程度 的蛋白质丢失和能量消耗。营养需求以适量高蛋白、高能量为主,同时注重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
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不同,可分 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 损伤两大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是 导致重型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职业、饮酒、药物使用 等均可增加发生重型颅脑外伤的风险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是重型颅脑外伤的常见症状。
代谢异常对预后的影响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04
感染风险增加
蛋白质丢失和免疫功能下降导 致感染风险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
负氮平衡和微量元素缺乏影响 伤口愈合。
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长期卧床和脂肪动员可能导致 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死亡率上升
代谢异常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导致死亡率上升。
03 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外伤 治疗中的重要性
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
01
营养状况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以评
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02
代谢指标监测
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蛋白质代谢等代谢指标,以了解患者的代谢状
态。
03
ICU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PPT模板
![ICU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7e7487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9.png)
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 开放。 期间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余护理同脑室引流管护理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三)
硬 膜 外 引 流 管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 同硬膜下引流管
思考题
• 脑室引流管的抬高标准?引流不畅的处理?
营养支持
• 及时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 早期可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肠蠕动恢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波
动幅度为10mm,示通畅。反之不畅。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无菌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方法:先夹管用0.1%典伏由内向外消毒引流
管管口及外周,长度>3㎝,更换新的无菌引 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 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2)用大号(8号)头皮针快速滴注既> 100d/min。
➢20%甘露醇250ml,15-30分钟内输完。
➢3)静脉滴注时如漏出血管外,可用0.5%普鲁卡 因液局部封闭,并热敷处理。
➢4) 如有结晶可用力振荡或置于70°温水中至 结晶完全溶解才可用
➢5)观察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口干、恶心、
➢呕吐、排尿困难和水电解质紊乱。
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散失,对光、声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 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可存在。
深昏迷
意识完全散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 进与病理反射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机体仅能维持呼吸及循环的最基本功能。
1.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想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 出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三)
硬 膜 外 引 流 管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 同硬膜下引流管
思考题
• 脑室引流管的抬高标准?引流不畅的处理?
营养支持
• 及时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 早期可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肠蠕动恢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波
动幅度为10mm,示通畅。反之不畅。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无菌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量 方法:先夹管用0.1%典伏由内向外消毒引流
管管口及外周,长度>3㎝,更换新的无菌引 流袋,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 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2)用大号(8号)头皮针快速滴注既> 100d/min。
➢20%甘露醇250ml,15-30分钟内输完。
➢3)静脉滴注时如漏出血管外,可用0.5%普鲁卡 因液局部封闭,并热敷处理。
➢4) 如有结晶可用力振荡或置于70°温水中至 结晶完全溶解才可用
➢5)观察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口干、恶心、
➢呕吐、排尿困难和水电解质紊乱。
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散失,对光、声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 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可存在。
深昏迷
意识完全散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 进与病理反射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机体仅能维持呼吸及循环的最基本功能。
1.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 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想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 出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PPT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078b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2.png)
在为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堵塞和移位 。同时,注意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温度,以适应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此外,还需 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制动等原因,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受损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和骨折愈 合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内营养支持,如3D打印胃管、机器人输注等,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脱落,同 时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堵塞。
控制营养液温度
营养液的温度应适宜,避免过冷或过 热,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
根据病人的胃肠道功能和营养需求, 调整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避免过快或 过慢。
观察病人反应
密切观察病人对肠内营养的反应,如 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 及时处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如胃肠道疾病、胰腺炎等 。
营养不良风险患者
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 等。
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胃肠道梗阻
由于肠内营养支持需要通过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胃 肠道梗阻患者不应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严重肠道炎症或感染
如急性胰腺炎、克罗恩病等,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可能会加重炎症或 感染。
短肠综合征
定义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指为严重疾病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和促进康复的过程。
重要性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通常无法正 常进食或消化食物,而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和促 进康复。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制动等原因,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受损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和骨折愈 合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内营养支持,如3D打印胃管、机器人输注等,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脱落,同 时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堵塞。
控制营养液温度
营养液的温度应适宜,避免过冷或过 热,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
根据病人的胃肠道功能和营养需求, 调整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避免过快或 过慢。
观察病人反应
密切观察病人对肠内营养的反应,如 出现腹胀、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 及时处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如胃肠道疾病、胰腺炎等 。
营养不良风险患者
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 等。
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胃肠道梗阻
由于肠内营养支持需要通过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胃 肠道梗阻患者不应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严重肠道炎症或感染
如急性胰腺炎、克罗恩病等,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可能会加重炎症或 感染。
短肠综合征
定义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指为严重疾病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和促进康复的过程。
重要性
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通常无法正 常进食或消化食物,而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和促 进康复。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ppt课件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7fbb86336c1eb91a375dd5.png)
-
6
多参监护
颅内压监护 经颅多普勒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rSO2 脑电图
EP 神经系统监测
脑灌注压,脑脊液引流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 脑组织代谢 局部代谢 皮层功能 皮层下功能 脑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PH、温度
-
7
1st Tier
颅内高压处理
ICP >20 mmHg
脑脊液引流3-5cc 镇静药和肌松药
23.0±2.5 22.3±2.4 22.9±3.1
0.9±2.6 -0.2±2.5 0.3±2.7
-
33
Hypertonic Saline 3% 200c.c./hr
180
160
140
120
100
Na
80
ICP
60
40
20
0
05:00 07:00 09:00 11:00 13:00 15:00 17:00
当前趋势
GCS, 神经评估
颅脑监测
ICP
ICP, CPP, CBF
限制入量
扩容
晶体
晶体,胶体
(-)
不可或缺
(-)
(+), 代谢
-
59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60
CPP > 60 mmHg CVP 6~15 mmHg PaCO2 35 mmHg SaO2 100% Hb, Na, BT Head, neck
过度通气
Mannitol 头CT检查
去骨瓣减压
2nd T- ier
8
神经系统监测VS神经系统评估,
GCS 早于4-6小时
-
9
-
最新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肠内营养治疗-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肠内营养治疗-药学医学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68b40baaea998fcc220ed8.png)
肠内营养的定义
• 广义定义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 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营养物质至胃肠 的方法。 • 狭义定义 肠内营养专指经管饲方法将 营养物质送至胃肠内。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高能量代谢
– 能量消耗和需求均增高,为正常静息的114倍,这 种高能量的需求导致机体蛋白质及脂肪动员一起供 能!出现高分解代谢。 – 当然,为什么机体在颅脑损伤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 代谢特点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科研在里面!
– 输注白蛋白后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上述现象的解释
– 白蛋白血管内外重分布
应激、感染时血管 通透性增加,白蛋白从血管内向血管外转移明显 增加; 基因表达迅速下降,说明应激后有抑制白蛋白基 因形成。
– 抑制白蛋白基因形成 应激、感染时白蛋白的 – 血浆蛋白合成下降 应激、感染时细胞因子生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
• 在应激早期营养支持是为了减轻营养 底物的不足,防止细胞代谢紊乱发生; 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参与 机体调节免疫,维持器官正常功能、 预防器官功能障碍发生。
– 在后期营养支持的目的为加速组织的修 复,促进病人康复。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营养要素的选择
• 神经—内分泌激素增加
– 应激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 血糖增高,但糖氧化直接供能却减少,糖无效循环 增加,组织对糖的利用也发生障碍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细胞因子生成增加
– 与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有TNF、IL、PGE2、 NO等。其中最重要的是TNF、IL-1、IL-6, 它们均能够增加急性相蛋白质合成,氨基 酸从骨骼肌中丢失增多,肌蛋白降解增加, 体重减轻。 – IL-1能够引起谷氨酰胺酶活性下降,使肠 道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减少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cc258d804d2b160a4ec0b2.png)
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降低脑水肿用甘露醇与 脑出血相同。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复发。及时测量体温, 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如出现剧 烈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应警惕再出 血,如出现神志障碍加深,呼吸、脉搏变慢、瞳 孔散大等,提示脑疝形成,应立即通知医师,给 予及时抢救处理,并做好抢救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
咽拭子标本,出现口腔感染时可使用1%-3%的碳酸 氢钠棉球清洗口腔。 O9:2014.1.17患者口腔破溃处愈合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6:有肺部感染的危险:与患者昏迷呕吐误吸有关。 I6: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
的温湿度 2、准确记录患者体温变化,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 处理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 吸痰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5、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观察患者实验室检查 结果
增大,或为小脑幕切迹疝的一个症状。
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
临床护理
一、卧位:颅内压增高和颅脑手术后清醒患者,取头高位 15-30 度,以利颅脑静脉回流;昏
迷患者取半卧位(昏迷体位)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以减少肺炎发生的机会;休克或
者取平卧位。
二、呼吸道护理: 1 、多采用半俯卧位或侧卧位。 2 、每 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叩背,
扭曲、受压 2、保持胃管通畅,喂食前应回抽胃管,确定胃管在
胃内方能喂食 3、观察胃管的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
通知医生 4、定时更换胃管胶布,观察鼻尖皮肤情况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13: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昏迷不能经口进食有 关
I13:1、指导家属提供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喂养时 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注意食物的 清洁、温度及喂注时的速度 2、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血浆白蛋白 、血红蛋白指标及皮下脂肪的厚度,出现腹泻时 可适当减少牛奶的摄入量 3、正确输血及静脉营养的供给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复发。及时测量体温, 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如出现剧 烈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应警惕再出 血,如出现神志障碍加深,呼吸、脉搏变慢、瞳 孔散大等,提示脑疝形成,应立即通知医师,给 予及时抢救处理,并做好抢救记录。 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
咽拭子标本,出现口腔感染时可使用1%-3%的碳酸 氢钠棉球清洗口腔。 O9:2014.1.17患者口腔破溃处愈合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6:有肺部感染的危险:与患者昏迷呕吐误吸有关。 I6: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
的温湿度 2、准确记录患者体温变化,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 处理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 吸痰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5、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观察患者实验室检查 结果
增大,或为小脑幕切迹疝的一个症状。
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
临床护理
一、卧位:颅内压增高和颅脑手术后清醒患者,取头高位 15-30 度,以利颅脑静脉回流;昏
迷患者取半卧位(昏迷体位)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以减少肺炎发生的机会;休克或
者取平卧位。
二、呼吸道护理: 1 、多采用半俯卧位或侧卧位。 2 、每 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叩背,
扭曲、受压 2、保持胃管通畅,喂食前应回抽胃管,确定胃管在
胃内方能喂食 3、观察胃管的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
通知医生 4、定时更换胃管胶布,观察鼻尖皮肤情况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13: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昏迷不能经口进食有 关
I13:1、指导家属提供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喂养时 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注意食物的 清洁、温度及喂注时的速度 2、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血浆白蛋白 、血红蛋白指标及皮下脂肪的厚度,出现腹泻时 可适当减少牛奶的摄入量 3、正确输血及静脉营养的供给
【精选】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PPT资料
![【精选】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0bd959f121dd36a22d8210.png)
( 3) 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高渗非酮症性昏迷
或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 推 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A)
性并发症
( 4) 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 推荐使
血浆蛋白 有条件情况下选择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J)喂养 (具体说明,大概怎么做,为什么?好处?)
营养支持 ( 6) 下述情况均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 肠
体
重
床头持续抬高≥30°-45°
水电解质 的监测 营 养 指 标 胰岛素输注初始每1小时~2小时检测血糖1次,血糖稳定后每4小时检测血糖1次。
ASPEN和ESPEN均在其指南中推荐对于长期 ( 2~3周或更长) 接受肠内营养患者使用肠内 营养输注泵
研究表明, 输液泵恒温下持续喂养较传统注射 器分次推入显著降低腹泻、低血糖、吸入性肺 炎、恶心、呕吐、胃管堵塞的发生率
哪些病人使用肠内营养泵? 推荐意见(说明神经外科患者的营养 支持就可以了)
2.营养需要量和种类
2)蛋白质需要量 ①平均氮的损耗为0.3~0.5g/Kg/d ②热氮比=100:1. (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共识 ) ③蛋白质需要量 1.5-1.76g/kg/d 3)糖4-5g/kg/d 脂肪1-1.5g/kg/d
3.营养途径选择
首选肠内营养,包括经口和管饲喂养(鼻胃管、 鼻肠管和经皮内镜下胃/肠造瘘)
中心法则
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 如果有一段肠道功能正常,就利用这一段肠道 如果肠道有一部分消化功能,就利用这一部分
消化功能 如果一段肠道有部分功能,也要使用这一段有
部分功能的肠道 EN不足,用PN补充
4.营养开始时间
营养支持应在充分复苏、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状态、纠正严重的代谢紊乱的前提下及早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IL-1及TNF还能够减少白蛋白mRNA转录, 并促进白蛋白由血管内向血管外间隙转移,加重 低蛋白血症。
❖ 脂代谢改变 脂代谢改变的特点为脂肪运动增加、脂肪氧化加 速、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游离脂 肪酸增加并形成酮酸血症。 同时游离的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甘油三酯。如果 甘油三酯转运障碍,则可形成脂肪肝。
应用含脂肪较高的食物则能够使CO2生成量降低, 使氧耗量和每分钟通气量减少。
无疑选择具有高脂肪而低碳水化合物营养配方, 是对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最佳选择。
13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 低蛋白血症原因 —病程较长的危重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这是 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 低蛋白血症后果 —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不足→ 组织缺血水肿→MOF。 —血浆蛋白是体内物质(内源、外源及药物) 转运的主要工具,因此,低蛋白血症患者使许多 药物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10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受体抑制; —钾、钠、镁、锌等电解质摄入减少、排出增加; —钾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胰岛素促进ATP合成,使磷消耗增加,血磷下降; —胰岛素增加机体对镁的摄取而导致低镁血症; —应激时结合蛋白锌在肝内浓度增加,锌离子从血
浆向肝脏转移,锌在肾脏的排泄增加,导致血清 锌下降。
14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白蛋白的代谢 白蛋白在肝内合成,降解于外周血管内皮细胞。
以往认为白蛋白半衰期为17-20天。
最近有人应用I125标记,在各种疾病中其半衰期有 很大差异,一般为12.5天,降解速度取决于血液 中的浓度。
15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营养不良是导致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但无法 用营养不良解释以下几种现象: 创伤、感染等应激时,血浆蛋白水平迅速下降。
❖ 组织对糖的利用障碍是应激状态下糖代谢的另一 特点,虽然胰岛素的分泌量正常甚至增加,但是 因胰岛素受体受到抑制,糖的氧化代谢发生异常, 糖利用障碍。
9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改变 临床观察发现,严重的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患者,极易出现低血钾、低血镁、低血 磷、低血锌及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改变的发生原因
3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高能量代谢 能量消耗和需求均增高,为正常静息的1-2.5倍
❖ 神经-内分泌激素增加 应激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 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血糖增高,但糖氧化直接供能却减少,糖无效循 环增加,组织对糖的利用也发生障碍
4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细胞因子生成增加 与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有TNF、IL、PGE2、NO 等。其中最重要的是TNF、IL-1、IL6,它们均 能够增加畸形相蛋白质合成,氮基酸从骨骼中丢 失增多,基蛋白降解增加,体重减轻。 IL-1能够引起谷氨酰胺酶活性下降,使肠道对谷 氨酰胺的摄取减少
1 2 3 4 5 6 7
1
主要内容
肠内营养的定义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法 热量与氮需要量的计算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防治
.
前言
❖ 在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 营养支持治疗重视不够,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 降,使本来已得以控制的原发病患者,却因机 体衰老而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
17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输注白蛋白对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 一般认为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与病人的预后有很大 关系。 血浆白蛋白水平在3.0-3.5g%时,死亡率升高 15%。 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2.0g%时,死亡率几乎达 100%
18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能否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白蛋白用于危重病人低蛋白血症的治疗已有50余 年的历史,其利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现在认为输注白蛋白并不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预 后。 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危重病人死亡率并没有降低。 有人对1419例病人临床观察,应用白蛋白组,死 亡率反而增加6%。
7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糖代谢改变 糖原异生增加,血糖浓度升高,但糖的直接供能 却减少,糖的无效循环增加。 糖无效循环途径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8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这些循环不产生能量却消耗ATP,因而被称作为 无效循环或能量浪费。这些循环也可能有其有利 的一面,即增加应激时热的产生。
❖ 早期积极合理的营养治疗不仅可增加病人的能 量和氮摄入量,促进蛋白质合成,恢复氮平衡, 而且可以降低感染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 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营 养支持治疗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2
.
肠内营养的定义
❖广义定义 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营养物 质至胃肠的方法。
❖狭义定义 肠内营养专指经鼻饲方法将营养物质送 至胃肠内。
5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高分解代谢 蛋白质代谢改变 —表现为高尿酸和负氮平衡 应激时蛋白质分解代谢较正常增加40%-50%,尤 其是骨骼肌分解可增加70-110%。 分解出来的氨基酸部分经糖异生作用后供给能量, 部分供肝脏合成急性相蛋白(C-反应蛋白,α-抗 胰蛋白酶等)原料。
6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11
.
营养支持治疗的要性
❖ 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
在应激早期营养支持是为了减轻营养底物的不足, 防止细胞代谢紊乱发生;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 与功能,参与机体调节免疫,维持器官正常功能、 预防器官功能障碍发生。
在后期营养支持的目的为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 病人康复。
12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营养要素的选择 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饮食可增加CO2生 成量,加重患者呼吸衰竭。
高热卡供应不能防止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输注白蛋白后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
16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上述现象的解释 白蛋白血管内外重分布 应激、感染时血管通透 性增加,白蛋白从血管内向血管外转移明显增加; 抑制白蛋白基因形成 应激、感染时白蛋白的基 因表达迅速下降,说明应激后有抑制白蛋白基因 形成。 血浆蛋白合成下降 应激、感染时细胞因子生成 增加,肝细胞白蛋白mRNA表达下降,血浆蛋白 合成下降。
❖ 脂代谢改变 脂代谢改变的特点为脂肪运动增加、脂肪氧化加 速、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游离脂 肪酸增加并形成酮酸血症。 同时游离的脂肪酸在肝内转变成甘油三酯。如果 甘油三酯转运障碍,则可形成脂肪肝。
应用含脂肪较高的食物则能够使CO2生成量降低, 使氧耗量和每分钟通气量减少。
无疑选择具有高脂肪而低碳水化合物营养配方, 是对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最佳选择。
13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 低蛋白血症原因 —病程较长的危重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这是 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 低蛋白血症后果 —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不足→ 组织缺血水肿→MOF。 —血浆蛋白是体内物质(内源、外源及药物) 转运的主要工具,因此,低蛋白血症患者使许多 药物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10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受体抑制; —钾、钠、镁、锌等电解质摄入减少、排出增加; —钾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胰岛素促进ATP合成,使磷消耗增加,血磷下降; —胰岛素增加机体对镁的摄取而导致低镁血症; —应激时结合蛋白锌在肝内浓度增加,锌离子从血
浆向肝脏转移,锌在肾脏的排泄增加,导致血清 锌下降。
14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白蛋白的代谢 白蛋白在肝内合成,降解于外周血管内皮细胞。
以往认为白蛋白半衰期为17-20天。
最近有人应用I125标记,在各种疾病中其半衰期有 很大差异,一般为12.5天,降解速度取决于血液 中的浓度。
15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营养不良是导致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但无法 用营养不良解释以下几种现象: 创伤、感染等应激时,血浆蛋白水平迅速下降。
❖ 组织对糖的利用障碍是应激状态下糖代谢的另一 特点,虽然胰岛素的分泌量正常甚至增加,但是 因胰岛素受体受到抑制,糖的氧化代谢发生异常, 糖利用障碍。
9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改变 临床观察发现,严重的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患者,极易出现低血钾、低血镁、低血 磷、低血锌及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改变的发生原因
3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高能量代谢 能量消耗和需求均增高,为正常静息的1-2.5倍
❖ 神经-内分泌激素增加 应激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 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血糖增高,但糖氧化直接供能却减少,糖无效循 环增加,组织对糖的利用也发生障碍
4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细胞因子生成增加 与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有TNF、IL、PGE2、NO 等。其中最重要的是TNF、IL-1、IL6,它们均 能够增加畸形相蛋白质合成,氮基酸从骨骼中丢 失增多,基蛋白降解增加,体重减轻。 IL-1能够引起谷氨酰胺酶活性下降,使肠道对谷 氨酰胺的摄取减少
1 2 3 4 5 6 7
1
主要内容
肠内营养的定义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法 热量与氮需要量的计算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防治
.
前言
❖ 在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 营养支持治疗重视不够,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 降,使本来已得以控制的原发病患者,却因机 体衰老而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
17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输注白蛋白对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 一般认为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与病人的预后有很大 关系。 血浆白蛋白水平在3.0-3.5g%时,死亡率升高 15%。 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2.0g%时,死亡率几乎达 100%
18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能否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白蛋白用于危重病人低蛋白血症的治疗已有50余 年的历史,其利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现在认为输注白蛋白并不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预 后。 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危重病人死亡率并没有降低。 有人对1419例病人临床观察,应用白蛋白组,死 亡率反而增加6%。
7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糖代谢改变 糖原异生增加,血糖浓度升高,但糖的直接供能 却减少,糖的无效循环增加。 糖无效循环途径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8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这些循环不产生能量却消耗ATP,因而被称作为 无效循环或能量浪费。这些循环也可能有其有利 的一面,即增加应激时热的产生。
❖ 早期积极合理的营养治疗不仅可增加病人的能 量和氮摄入量,促进蛋白质合成,恢复氮平衡, 而且可以降低感染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 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营 养支持治疗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2
.
肠内营养的定义
❖广义定义 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营养物 质至胃肠的方法。
❖狭义定义 肠内营养专指经鼻饲方法将营养物质送 至胃肠内。
5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 高分解代谢 蛋白质代谢改变 —表现为高尿酸和负氮平衡 应激时蛋白质分解代谢较正常增加40%-50%,尤 其是骨骼肌分解可增加70-110%。 分解出来的氨基酸部分经糖异生作用后供给能量, 部分供肝脏合成急性相蛋白(C-反应蛋白,α-抗 胰蛋白酶等)原料。
6
.
颅脑损伤下机体代谢的特点
11
.
营养支持治疗的要性
❖ 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
在应激早期营养支持是为了减轻营养底物的不足, 防止细胞代谢紊乱发生;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 与功能,参与机体调节免疫,维持器官正常功能、 预防器官功能障碍发生。
在后期营养支持的目的为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 病人康复。
12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营养要素的选择 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饮食可增加CO2生 成量,加重患者呼吸衰竭。
高热卡供应不能防止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输注白蛋白后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
16
.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 上述现象的解释 白蛋白血管内外重分布 应激、感染时血管通透 性增加,白蛋白从血管内向血管外转移明显增加; 抑制白蛋白基因形成 应激、感染时白蛋白的基 因表达迅速下降,说明应激后有抑制白蛋白基因 形成。 血浆蛋白合成下降 应激、感染时细胞因子生成 增加,肝细胞白蛋白mRNA表达下降,血浆蛋白 合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