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论文毕业设计
光纤通信毕业设计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技术需求也非常高。
而光纤通信技术使得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得到重大的突破,计算机光纤通信技术逐渐得到了认可和普及应用。
通过学习《光纤通信系统》课程知识,按照老师所布置的要求,完成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工程作为这门课程的毕业设计。
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方案,使得学校实训楼到学习8幢宿舍之间开通一套34MB/S光纤系统。
使得两幢大楼之间实现正常的通信。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走线线路,使施工过程简单化和工程造价尽量减到最低,同时也达到预期效果。
而且要计算线路的总长度和光缆的长度、光纤使用的芯数,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纤、光缆和光端机。
最后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工程造价、光通保护、光端机安装后系统调测,并且说明如何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通信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从广义上说,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只要将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均可称为通信。
从古到今人类的通信就重来没有停止过一天,而且通信技术也日渐提高。
从基本语言交流开始到文字之间的信息交流。
从古代的烽火台、击鼓、驿站快马接力、信鸽、旗语等,到现代的电报、电话、电子邮件.......。
通信技术的提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
在新一代超高速光线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事指在2000年,光波分复用系统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在一根光纤上实现了3.28Tb/s的传输速率。
光波分复用的突出优点是可有效地利用单模光纤地损耗区所带来的巨大带宽资源,明显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同时将相应增加的成本降到很低的程度。
目前,“掺铒光纤放大器+密集波分复用+非零色散光纤+光子集成”正成为国际上长途高速光纤通信线路的主要技术方向。
同时,光交叉链接设备和光分插复用设备以及基于波长选路的密集波分复用全光网正在大力研究和试验。
毕业设计(论文)-光纤通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光纤通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b9c6c1ef8c75fbfc67db275.png)
xxxxx毕业论文光纤通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摘要目前,光纤通信正在向着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方向迅猛发展,其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在系统高速化、网络化,光线长波长化,光缆纤芯高密度化和光器件高度集成化等方面。
为了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光纤通信系统的特点、关键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以及光纤通信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我选写了本文。
本文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清晰,论证简明扼要,避免繁琐的推理,着重论述结论,注重将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特别注意以形象、直观的图标形式来配合文字的叙述,能使人抓住技术关键并全面理解本文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与应用,其中主要介绍了SDH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且简单介绍了几种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纤通信SDH技术DWDM技术AbstractAt presen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are in a high-capacity, high-speed, long-range dire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its technical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in fully reflected in the high-speed systems, network-based, long wavelength of light, high-density core of the fiber optic cable and optical devices highly integrated Of,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le of ke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an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I wrote a paper elec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easy-to-digest, step by step, the basic concept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ccuracy clear, concise proof, to avoid the complicated reasoning, focused on the conclusion will focus on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organic integration,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mage, intuitive map Standard form to cope with the narrative text, people can seize the key technology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t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mainly on SDH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moder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rends.Key words: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SDH technology DWDM technology目录引言 (1)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2)一、光纤通信的定义 (2)二、光纤通信发展过程 (2)第二节光纤通信的特点与应用 (3)一、光纤通信的特点 (3)二、光纤通信的应用 (4)第三节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分类 (5)一、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5)二、光纤通信系统分类 (5)第二章光纤通信——SDH技术 (8)第一节SDH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8)一、PDH存在的主要问题 (8)二、SDH的产生 (9)三、SDH的概念 (9)四、网络节点接口 (9)第二节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10)一、SDH的速率 (10)二、SDH的帧结构 (10)三、SDH的特点 (12)四、SDH应用的若干问题 (13)第三节映射原理与同步复用 (14)一、基本复用映射结构 (14)二、基本复用映射步骤 (15)三、映射方法 (16)四、复用方法 (16)五、指针 (18)第四节SDH开销 (18)第五节SDH 网元 (19)一、终端复用器(TM) (19)二、分插复用器(ADM) (19)三、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19)四、再生中继器(REG) (20)第六节SDH自愈网 (20)一、自愈网的概念 (20)二、线路保护倒换 (20)三、ADM自愈环保护 (20)四、DXC网形网保护 (20)第七节SDH网同步 (21)一、SDH网同步结构和同步方式 (21)二、SDH网元的定时 (22)第三章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简介 (23)第一节DWDM技术 (23)一、DWDM概述 (23)二、DWDM系统结构 (24)第二节光纤通信新技术 (26)一、相干光通信 (26)二、超长波长光纤通信 (26)三、光集成技术 (27)四、光孤子通信 (27)结语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引言自从199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的概念以来,光纤通信的发展速度之快实为通信史上所罕见。
毕业设计(论文)-用于波分复用的全光纤通信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用于波分复用的全光纤通信技术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近年来,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大量的通信新业务不断涌现,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建立起来。
所有这些应用都对大容量通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光纤通信技术向着速度高、容量大、可伸缩性好的方向发展。
波分复用(WDM)系统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潮流。
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多路信道,从而使通信容量成倍的扩大。
不过,随着掺铒放大器(EDFA)在系统中的大量使用,也会带来一系列相关问题,如:色散、增益失衡、非线性效应等等。
在建立一个WDM光纤通信系统的时候,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文中,将讨论这些WDM 系统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一个WDM光纤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
主要工作如下:1.在对国内外WDM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实现WDM 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如何克服色散、增益失衡和非线性等影响性能的因素。
2.基于国际电联的ITU-T系列参考标准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标准,进行32×10 Gbit/s480km的WDM光纤通信系统总体设计和规划。
给出系统的详细参数并对系统性能进行相关计算,讨论优化系统的技术和手段。
关键词:WDM 光纤通信传输系统大容量系统AbstractRecently communication industry develop very fast,a large new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ppered,the world is now building Cyber-high way. All these bring the need for larger and larger communication capacity,which stimulate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develop towards adaptive,high speed,large capacity data transmission.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system developed following the trend. The system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by increasing th channels in a single fiber. But multi-wavelength transmission and thd employment of Erbiumdoped Dr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 will cause a number of new problems,such as chromatic dispersion,gain fluctuation,fluctuation and non-linear effects etc. Ths problems should be solved in building WDM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the key technologeis in WDM system are discussed. The main parts in this project are as follows:1.Based on the widely studing of references,the development on the theory and experiments of WDM system is reviewe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which is caused by chromatic dispersion,gain fluctuation and fluctuation and non-linear effects in fiber,is analysed and some scenarios are suggested to solve them.2.Based on the revelant standards of ITU-T and related references,is designed. The general scheme of 32 X 10Gbit/s 480km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designed for the most systems which fiber are model G.652. The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are defined,and the performance is calculated.Key words: WDM;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Large capacity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第一章引言............................................................ - 1 -第二章全光纤OWDM通信系统. (2)2.1 波分复用技术在光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2)2.2 系统构成描述 (2)2.2.1 光纤激光器 (2)2.2.2 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 (4)2.2.3 FBG滤波器 (4)2.2.4 光检测器 (5)2. 2. 5 OWDM系统的指标 (6)2.3 波分复用技术的优点及其特点 (7)第三章光纤通信技术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8)第四章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12)4.1 波分复用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13)4.2 光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14)4.3 波分复用未来的发展趋势 (17)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第一章引言在新一代高速全光通信网的研究中,作为相应的用于传输节点的高速信息传输技术, 光波分复用(OWDM)技术必将得到普遍推广,将成为未来全光高速率、长距离、大容量光通信系统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
光纤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光纤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为电力通信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完善电力通信系统有重要的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光纤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光纤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篇1浅析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起步,还需要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但是,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所应用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当前的社会是离不开光纤通信技术的。
本文将会从新形势下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分析为题,分别从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希望本文可以对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由于当前在全球范围之内都已经步入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
所以网络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
而光纤通信技术对于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在电线干线传输网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就一一为大家介绍光纤通信技术在这几个领域的应用。
(一)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我国供电网络的环境,改善了我国电力网络不稳点的问题。
那么,光纤通信技术为什么会被应用到电力通信网中。
这主要是因为光纤通信技术拥有了诸多的优点,这些优点对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正在朝着光纤的方向发展下去。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善的体系。
近几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
(二)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出了广泛的应用于电力通信网中,在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的。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2.5Gbps光传输SDH网络设计

毕业论文2.5Gbps 光传输SDH网络设计目录1 绪论 ............................................................................................................................................................... 1....1.本文的研究背景........................................................................................................... 1...1.PDH 技术的缺点 .................................................................................................. 1...1.2SDH 技术的特点 ..................................................................................................2...1.3SDH 技术的应用 .................................................................................................. 3...1.2本文的研究内容........................................................................................................... 3...1.2设备和网管选择.................................................................................................... 3...1.2组网方式的确定.................................................................................................... 4...1.3论文的结构.......................................................................................................................................... 4...2 SDH 技术分析............................................................................................................................................ 5...2.1SDH 的帧结构和复用 ................................................................................................... 5...2.1SDH 的帧结构...................................................................................................... 5...2.1SDH 的复用.......................................................................................................... 6...2.SDH 的组网方式 ......................................................................................................... 8...2.1SDH 的网络层次 .................................................................................................. 8...2.SDH 的网络单元 .................................................................................................. 8...2.3SDH 网络的拓扑类型............................................................................................................... 9..2.2.4 SDH 的自愈组网..................................................................................................1..0.2.2.5 SDH 的网同步......................................................................................................1..2. 2.3 城域网概述..................................................................................................................1..3.2.3.1 基本概念...............................................................................................................1..3.2.3.2 基本结构...............................................................................................................1..3.2.4 选定方案......................................................................................................................1..3.3 ZXMP S380 系统..............................................................................................................1..5..3.1 ZXMP S380 系统概述.................................................................................................1..5.3.1.1 支持标准...............................................................................................................1..5.I3.1.2 业务功能...............................................................................................................1..5.3.1.3 网管支持软件.......................................................................................................1..5.3.1.4 保护功能...............................................................................................................1..5.3.1.5 适用范围...............................................................................................................1..5.3.2 ZXMP S380 系统介绍.................................................................................................1..6.3.2.1 硬件系统...............................................................................................................1..6.3.2.2 软件系统...............................................................................................................1..7.3.3 ZXMP S380 单板概述.................................................................................................1..8.4 2.5Gbps SDH 网络的配置实现.........................................................................................1..94.1 创建网元......................................................................................................................1..9.4.2 安装单板......................................................................................................................2..0.4.2.1 选择单板的规则...................................................................................................2..0.4.2.2 本组网所需单板...................................................................................................2..0.4.2.3 安装单板步骤.......................................................................................................2..1. 4.3 连接网元......................................................................................................................2..1.4.4 公务配置......................................................................................................................2..2.4.5 时钟源配置..................................................................................................................2..3.4.6 业务配置......................................................................................................................2..4.4.7 复用段保护配置..........................................................................................................2..6.4.8 检查配置......................................................................................................................2..8.5 2.5GbpsSDH 传输网的应用和发展..................................................................................2..95.1 2.5GbpsSDH 传输网的应用........................................................................................2..9 5.2 2.5GbpsSDH 传输网的发展前景................................................................................2..96 结论....................................................................................................................................3..0.. 致谢.......................................................................................................................................3..1.. 参考文献...................................................................................................................................3..2..II1 绪论1.1 本文的研究背景我们都知道,如今的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更加广泛的电讯服务,同时,在通信网络中传输的交换、处理也在不断增加信息量,无论是从数据传输的用户数量还是从单个用户需要的带宽来讲,都在飞速增长着,特别是后者,它的增长将直接需要系统的带宽以数量级形式增长。
光纤通信的发展及后续维护设计通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光纤通信的发展及后续维护设计【摘要】内容提要:当今的通信方式是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全面格局。
也正因如此,光纤通信的发展显得越发重要,随着国际互连网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加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这要求光纤通信向着大容量,高速率,远距离方向突飞猛进的发展。
光纤网络的发展又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新一代的全光网络要求光缆提供更宽的带宽、容纳更多的波长、传送更高的速率、便于安装维护、使用寿命更长等。
由此光缆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对一些特殊环境更有特种光缆来满足特殊的要求。
近年来得到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扶持,贵州黔南州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的富裕度得到迅速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商贸、工作中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通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贵州移动通信黔南分公司加大了光缆线路传输设备的建设及后续日常维护工作。
【关键词】:光缆线路光纤日常维护一、绪论光纤通信技术是近四十来年迅猛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的诞生和发展,给世界通信技术带来了跨时代的革命。
随着国际互连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光纤通信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光缆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缆的种类更加多样化,通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种光缆的产生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光缆敷设上面的技术难题。
对于我国来说,进几年政府对通信行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偏远落后地区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对通信质量的要求,都促进了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
因此,光缆线路维护及新建在当今社会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光纤光缆技术以及如何进行光缆线路后续日常维护。
文章总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光纤通信概论,包括光纤通信的发展史等;第二部分阐述了光纤及光纤的测量等;第三部分介绍光缆的相关知识;第四部份介绍光缆线路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相关知识;第五部分详细阐述光缆线路防护要求与措施等;第六部分为光缆线路的后续维护等。
最后是结束语、致谢以及参考书籍。
光纤毕业设计

光纤毕业设计
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信息的重要通信介质,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等优点。
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光纤传输的信号质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光纤传输信号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本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通过对光纤传输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其次,对光纤传输信号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光纤本身的损耗、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等。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光纤传输的影响程度,并评估其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在实验部分,设计并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光纤通信系统模型,包括光源、光纤传输介质、接收器等。
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研究改变某一影响因素对光纤传输信号质量的影响情况,如改变光纤长度、改变光纤材料等。
同时,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并对比不同方案的性能差异。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给出光纤传输信号质量改进的方案和方法,包括优化光纤材料、减小光纤损耗、补偿色散效应等。
同时,对新兴的光纤通信技术,如非线性光纤和低损耗光纤等进行介绍和讨论,展望未来光纤传输信号质量改进的发展方向。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将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深入理解光纤传输信号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
进方案。
通过本毕业设计,我相信能够对光纤传输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光纤通信论文-毕业设计

光纤通信专业: 通信技术班级: 0701 姓名: 学号:完成日期: 2009 年 11 月 30 日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较全面的向大家展现了制作 "光缆开剥与接续"多媒体课件的过程。
与此同时,还对课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器材及作者的心得体会作了基本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一、前言光纤通信自问世以来,通过其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重量轻、资源丰富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市内局间中继,长途通信和海底通信等公用通信网以及铁道、电力等专用通信网,同时在公用电话、广播和计算机专用网中得到应用.并已逐渐用于用户系统.光缆将取代过去用户系统无法实现宽频信息传输的传统线路,这样便可提供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等新业务,以满足人们广泛的生活和业务的需要.光缆线路,是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光缆线路的建设质量是确保光通信系统性能良好和长期稳定的关键,而光缆开剥接续则是光缆线路施工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复杂的一道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寿命,光缆开剥、接续、封合的快慢将影响整个工期的进程,对于20芯以上光缆的接续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技术熟练,而且要求施工组织严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的时间。
.二、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及动向2-1发展概况光波是人们最熟悉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微米级,频率为100000亿HZ 数量级.由电磁波谱中可以看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均属于光波的范畴.目前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范围是在近红外区内,即波长为0.8-1.8um可分短波长波段和长波长波段,短波长波段是指波长为0.85um,长波长波段是指1.31um和1.51um,这是目前采用的三个通信窗口.利用光导纤维作为光的传输介质的光纤通信其发展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以1960年美国人Mainman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和1966年英籍华人高琨博士提出利用SIO2石英玻璃可制成低损耗光纤的设想为基础,直到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损耗为20db/km的光纤,才使光纤进行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自此以后,光纤通信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得到迅猛发展,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时间中,以从0.85um短波长多模光纤发展到1.31um-1.55um的长波长单模光纤,同时开发出许多新型光电器件,激光器寿命已达十万小时甚至百万小时,许多国家相继建成了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80-90年代是光纤通信大发展的年代,在世界各国都是按照两步来走的第一步是长途干线缆化;第二步是进入用户家.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实现了长途输干线光缆化.现在正在研究光纤到用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光纤通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80年代来,邮电部计划在1990----1995年用近5年的时间实现全国通信干线光缆化,具体安排打三大战役:首战中轴,为京广、京沪东南沿海开放地区;攻坚两翼,左翼为郑州、西安至成都,右翼为东北三省成网;第三战役为横穿东西,有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干线,北线为北京、包头、兰州至乌鲁木齐,南线为福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重庆、成都.三大战役光缆目前已在全国长途直拨自动电话网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九五"期间我国新的光缆干线将全部采用同步数字体制技术,以高速率、大容量干线为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设周期短,采用技术新.全部敷设完成后,将在全国形成大容量干线网,具备数字、数据信道、可输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并可为计算机网及各专用网提供所需要的信道.2-2发展动向光通信以它独特的优点被认为是通信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光纤通信网将在长途通信网与市话通信中代替现用的电缆通信网,这已成为各国所公认.在未来的住信息社会中,交换大量信息的信息网络将由光纤网路来构成.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学科来讲,其发展的速度与潜力在通信历史上很少有其他技术能与之相比.目前,单模光纤的生产以完全实用化,它的传输频带达几十GHZ以上.在1.31um窗口的损耗是0.5db/KZ,在1.51um窗口的损耗是0.2--0.3db/KZ,已接近理论极限值.三、多媒体CAI的认识十年前,"多媒体"这个名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连听也没有听说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名词同"信息高速公路""CD-ROM"等一起,连同与他们相关的专栏、评价、广告,如同潮水一般地涌上电视和报刊,成为人们茶前饭后最感兴趣的话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是因为它有以下特点:一、超媒体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通信
专业: 通信技术班级: 0701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2009 年11 月30 日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较全面的向大家展现了制作"光缆开剥与接续"多媒体课件的过程。
与此同时,还对课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器材及作者的心得体会作了基本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一、前言
光纤通信自问世以来,通过其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重量轻、资源丰富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市内局间中继,长途通信和海底通信等公用通信网以及铁道、电力等专用通信网,同时在公用电话、广播和计算机专用网中得到应用.并已逐渐用于用户系统.光缆将取代过去用户系统无法实现宽频信息传输的传统线路,这样便可提供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等新业务,以满足人们广泛的生活和业务的需要.
光缆线路,是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光缆线路的建设质量是确保光通信系统性能良好和长期稳定的关键,而光缆开剥接续则是光缆线路施工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复杂的一道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寿命,光缆开剥、接续、封合的快慢将影响整个工期的进程,对于20
芯以上光缆的接续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技术熟练,而且要求施工组织严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的时间。
.
二、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及动向
2-1发展概况
光波是人们最熟悉的电磁波,其波长在微米级,频率为100000亿HZ数量级.由电磁波谱中可以看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均属于光波的范畴.目前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范围是在近红外区内,即波长为0.8-1.8um可分短波长波段和长波长波段,短波长波段是指波长为0.85um,长波长波段是指1.31um和1.51um,这是目前采用的三个通信窗口.
利用光导纤维作为光的传输介质的光纤通信其发展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以1960年美国人Mainman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和1966年英籍华人高琨博士提出利用SIO2石英玻璃可制成低损耗光纤的设想为基础,直到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损耗为20db/km的光纤,才使光纤进行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自此以后,光纤通信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得到迅猛发展,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时间中,以从0.85um短波长多模光纤发展到1.31um-1.55um的长波长单模光纤,同时开发出许多新型光电器件,激光器寿命已达十万小时甚至百万小时,许多国家相继建成了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
80-90年代是光纤通信大发展的年代,在世界各国都是按照两步来走的第一步是长途干线缆化;第二步是进入用户家.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实现了长途输干线光缆化.现在正在研究光纤到用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光纤通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80年代来,邮电部计划在1990----1995年用近5年的时间实现全国通信干线光缆化,具体安排打三大战役:首战中轴,为京广、京沪东南沿海开放地区;攻坚两翼,左翼为郑州、西安至成都,右翼为东北三省成网;第三战役为横穿东西,有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干线,北线为北京、包头、兰州至乌鲁木齐,南线为福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重庆、成都.三大战役光缆目前已在全国长途直拨自动电话网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九五"期间我国新的光缆干线将全部采用同步数字体制技术,以高速率、大容量干线为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设周期短,采用技术新.全部敷设完成后,将在全国形成大容量干线网,具备数字、数据信道、可输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并可为计算机网及各专用网提供所需要的信道.
2-2发展动向
光通信以它独特的优点被认为是通信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光纤通信网将在长途通信网与市话通信中代替现用的电缆通信网,这已成为各国所公认.在未来的住信息社会中,交换大量信息的信息网络将由光纤网路来构成.
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学科来讲,其发展的速度与潜力在通信历史上很少有其他技术能与之相比.目前,单模光纤的生产以完全实用化,它的传输频带达几十GHZ以上.在1.31um 窗口的损耗是0.5db/KZ,在1.51um窗口的损耗是0.2--0.3db/KZ,已接近理论极限值.
三、多媒体CAI的认识
十年前,"多媒体"这个名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连听也没有听说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名词同"信息高速公路""CD-ROM"等一起,连同与他们相关的专栏、评价、广告,如同潮水一般地涌上电视和报刊,成为人们茶前饭后最感兴趣的话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是因为它有以下特点:
一、超媒体结构。
传统的体,不论是书本报刊还是音录像,都只以线性的方式,顺序地组织内容,而人的思维常常是跳跃的、联想的,唯有计算机才能够提供超媒体的结构形式,可以按照人的思维习惯组织信息.
二、表现力强.信息除了有文字、声音、视频影像以外,还可以创造出MIDI音乐、图像、动画这些新型的信息载体.行为心理学认为,学习起因于对刺激的反应,认为把学习者置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给它以特殊性刺激,当它做出明确反应
时,也就已经产生相应的效果.利用丰富的媒体既具有特殊性的学习方法,又能使学生更接近学习的内容.另外,利用CAI课件,易于进行重复练习,促进学生记忆.而且.CAI课件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有很好的强化作用和引导作用.
三、交互性强.人类正在进入高速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已不满足于那种传统的,被动的接收信息的方式.他们要求参与创新,追求个性发展,也唯有计算机可以提供多种的人机交互手段,以满足这种需求.认识理论认为,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是神精系统产生相应的活动.它是从内部心理过程来解释人类的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概括这种理论,学习过程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志愿、需要、兴趣和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余地的信息加工过程.
CAI课件所提供的响应环境与各种丰富的媒体方法的刺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交互性是CAI课件优越性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通过CAI课件的交互,能确保学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和课程特点的注意,能促进具有认知联系的回答,能补救错误的回答,恰当的刺激回忆,有效的让使用者使用控制,能及时对做出的回答进行反馈. 四、可以进行网上传输.当今的世界已构建起一个以光纤为骨干的全球通讯网,随着信息压缩和传输技术的改进,计算机多媒体无疑将成为网上最重要也最具有表现力的信息载体.
四、软件开发平台的介绍
4.1硬件平台介绍
CPU:Cyrix 6x86 200;
内存:32M;
显卡:Cirrus Logic 5446PCI,支持1024*768分辨率,因为现在计算机的配置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分辨率一般在800*600以上,所以本系统选用了800*600的分辩率;
4.2软件平台介绍
4.2.1软件平台概述
早期的教学软件开发工作主要利用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如BASIC、PASCAL等语言来完成.但采用这种制作方式需要依赖专业的系统分析员,而且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就很需要有一些开发工具来帮助我们摆脱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得课件的制作人员能够把精力放在主题的表达、交互特性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等方面.有了这些工具,即使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也能够方便的开发课件.
多媒体创作系统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一种特殊工具的软件,它使开发周期短.创作系统对于多媒体(包括文字、图画、动画等)的实现提供了完美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面
向对象的特点,使编程变得直观,可称为所见即所得,同时使结构变得更清晰明了,为编程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轻松有趣的环境.
在制作中主要运用的这种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是Authorware 5.0,另外也选用了其它辅助工具软件,如:
动画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Flash 5.0
动画处理软件:Animitor 5.0
图片处理软件:Potoshop 5.0
视频、声音处理软件:Rido Edictor
4.2.2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Authorware
5.0
一Authorware 5.0的特点:
Authorware 5.0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用于集多媒体信息的多媒体程序创作工.Authorware 5.0使用户能够制作基于数据库的售货系统、个人及商业简报、广告制作基于计算机交互培训(Computer--based training)以光盘的主画面等.Authorware 5.0具有制作逼真的仿真系统和超媒体参考字目的能力,其强大的交互功能更加倍受用户青睐,制作的程序可以通过刻录的光盘的方式永久地保存下来,也可以打包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行,实现多媒体的远程教学方式.
二Authorware 5.0的新增功能:
1、外部素材
Authorware 5.0允许发者将声音\图形及电影文件与Authorware文件分开存储.由于增强了连接功能,甚至可以将这些媒体文件存储在Web页上,每次更改多媒体作品时无需重新导入这些文件.
2、ActiveX 控件
所有的ActiveX控件都可以用于Authorware 5.0项目中,本软件在背景音乐的播发上就利用了外部的ActiveX控件.
3.交叉平台兼容能力
Authorware 5.0是唯一能使用户在Windows及Macintwsh 这两种平台上开发及发布的多媒体程序的创作工具,便于了用户的使用.
4、对图像文件的支持
Authorware 5.0支持如下格式TIFF、BMP、DIB、RLE、GIF、JPGE、LRG、PICT、JGA、WM和FPOTOSHOP格式,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才使得在多媒体中大量应用图像,完成各种效果成为现实.
三Authorware 开发课件的一般步骤
任何一个Authorware 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计划的完善,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其开发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