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一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产生背景1.1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产生背景,了解其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1.2 分析国内外形势,理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3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形成过程,了解其理论来源和发展。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内容2.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核心思想,理解其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2.2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原则,掌握其方法论和基本要求。

2.3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实际应用,了解其在中国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实践探索3.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3.3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提出完善和发展的建议。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现代意义4.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理解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

4.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探讨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3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价值,了解其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

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传承与发展5.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传承意义,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5.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要求,探讨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5.3 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未来的发展建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国际影响6.1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了解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6.3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新时代的发展7.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理解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价值。

7.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了解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1年)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1年)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十三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专题十七 专题十八 专题十九 专题二十 专题二十一 专题二十二 专题二十三
高级社
初级社
互助组
30
• 到1956年底全 国入社农户占总 农户数96.3%, 其中加入以土地 和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的高 级农业生产合作 社又占总农户的 87.8%。
17
▲ 1952年党中央提出:“现在就要开始 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 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即“改 建并举”的思想。 毛泽东修改过的文件
18
1953年12月,中央对过渡时期总路
线作了完整的正式表述:“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8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毛泽东论证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认为 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是巩固工 农联盟的需要 。 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 。 第三、阐明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富 农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政策。 第四、阐明了循序渐进的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 级社的“三步走”的步骤。 29
9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关于党在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 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基本确立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 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956年1月,毛泽东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 年 月 毛泽东亲自主编的《 义高潮》出版,促进了合作化运动的迅猛发展, 义高潮》出版,促进了合作化运动的迅猛发展,席卷整个 中华大地。 年底, 中华大地。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了全国农 年底 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 户总数的 , 的87.8%。这样,包括毛泽东在内,原来预计 年完成的 。这样,包括毛泽东在内,原来预计18年完成的 农业合作化,仅仅用了7年时间 提前11年完成了 年时间, 年完成了。 农业合作化,仅仅用了 年时间,提前 年完成了。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 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 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 及其历史经验, 及其历史经验,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 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改变了原来设想 的在革命胜利以后首先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 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而是要在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课件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课件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 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
家 本工上二业改化变。我只国有经一实 济现 落国 后家 的的 面社 貌会 ,主 提义 高工 人业民化生,活才水能平从,根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
我二国从新民主一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的初步设想:
视频\七大上毛泽东对未来的设想AVI00186.AVI
第一,关于过渡时间,大约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 主主义建设阶段,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才能第实二三现,私关营于企过一业渡国步有骤化和和方个式体,农认业为的当集工体业化发。展了、国
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社会主义工商 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2年党中央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到来,于是对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间和步骤作了重新思考,提出“现在(52年) 就要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 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即“改建并举” 的思想。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精品课教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是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选择,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和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认清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和成功的历史经验。

教学难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即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究竟在何处,有些什么样的成功经验。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度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1)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证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新中国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

(3)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重点难点
党 在 过 渡 时 期 的 总 路 线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道 路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经 验 总 结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
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 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 大意义,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改 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 改造的总路线、原则、方针及历 史经验;使学生懂得中国走社会 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 期(从1949年到1956年)。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
命阶段的开始。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新
民主主义建设要经历相当长的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任务 和工作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工业化。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工 在文化上,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 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 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 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 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 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

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问题。

3.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4.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

5. 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2.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

教学学时:4学时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的一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如何实现中国革命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则成为当时党的思考重点之一。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依据马列思想,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进行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了。

从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毛概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概述
改造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
任务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和方法
1
准备阶段
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2
过渡阶段
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法权的消亡。
3
基本完成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阶级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需要正确处理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土地革命
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解放 了农民阶级,加强了农村经济 和社会稳定。
农村集体化
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提高 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历史意义
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和经验。
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核心地位和集中统 一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设的中心。
3 科学技术创新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1 彻底改变社会性质
从剥削制度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3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2 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铺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 础。
4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激发了全球社会主义 运动。
矛盾与斗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doc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doc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 党的十三大的召开3.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B)A.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 坚持无产阶段及其政党的领导,依靠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C.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A)A. 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C.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 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5.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D)A. 消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 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6.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会全上发表的讲话是(B)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不要四面出击》C.《关于抗美援朝的问题》D.《关于三反.五反问题》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A. 国营经济B. 个体经济C. 合作社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8.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指导思想是(A)A.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社会民主主义D. 民粹主义9.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B)A. 中国人民同台湾国民党政权的矛盾B.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民族大团结与分裂主义的矛盾10.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B)A. 新民主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共产主义性质1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2.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B)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1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 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 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13.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B)A.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D. 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ABCD)A. 委托加工B. 计划订货C. 统购包销D. 经销代销2.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ACD)A. 自愿互利 B .互相合作C. 典型示范D. 国家帮助3.下列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是(ABCD)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4.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在全国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C)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ABC)A.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B.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C. 恢复了国民经济D. 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6.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CD)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镇压反革命的胜利C.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7.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采用的形式依次是(ABC)A. 农业生产互助组B. 高级农业合作社C.初级农业合作社D. 中级农业合作社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我国(AC)A. 已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 推翻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 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 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包括(BC)A.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B. 它是独立的社会形态C. 它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 它带有过渡性质,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1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主要是(ABC)A. 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B. 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 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D. 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11.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有(CD)A. 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B.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C. 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D.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2.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主客观依据有(ABCD)A. 中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B.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社会生活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C. 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D. 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13.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ABCD)A . 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B. 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 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4.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5.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主要经济命脉,领导地位)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7.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8.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1)工人阶级(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3)民族资产阶级9.过渡时期,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主要)10.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2.总路线的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总路线的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4.总路线的内容概况: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物质基础);“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条件)5.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6.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7.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8.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七届二中全会,“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ⅰ农业:(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2点)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 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国营农场的收割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其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 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 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 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 分利润,所以“最便宜不过 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 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改造逐步过 渡:
第一阶段: 初级形式的 国家资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4点)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 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 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
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93%入社
1956年社员们利用工余时间评分记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第一步: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为什么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为什么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基础上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生产力和社会发 新中国成立后 展水平十分落后 ——中国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中国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物质条件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之,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总之,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反映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尽快消灭 反映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剥削,摆脱贫困,迅速发展经济,变农 剥削,摆脱贫困,迅速发展经济, 业国为工业国的愿望,其基本方向是正 业国为工业国的愿望, 确的。 确的。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基本经验
三、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创造了和平改造的成功典范: ——创造了和平改造的成功典范:不仅没有造成生产 创造了和平改造的成功典范 力的倒退,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7年与52 年比, 年与52 年比, 力的倒退,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7年与 农业总产值增长近1/4 工业产值增长128.6%);变革 农业总产值增长近1/4,工业产值增长128.6%);变革 1/4, 128.6%); 没有引起动荡,反而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得到人民拥 没有引起动荡,反而加强了人民的团结, 护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 ——“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家资本主义的改造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初级形式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改造形式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工积金
职工福利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工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3)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的改造内容 企业、制度的改造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难点: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社会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社会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 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 重大成果。
2) 实现的政治条件
完成了全国解放的任务; 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 坚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报告 《不要四面出击》讲话
3_2
3) 实现的国际条件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
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 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外来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 (3)工人阶级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 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取 政治方面,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 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 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 并有一些发展。 将中国的资本主义区分为官僚资本主 改变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形成了强大的政治 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义与民族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限制就是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 优势。 经济方面,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方人 的消极作用。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和平改造 员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物质基础。 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1950年2月,签订《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为 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4) 实现的思想条件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 产主义思想进行学习和宣传,使这些思想 日见深入人心,是实现的思想文化条件。
三、社会主义革命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必要性: 可能性:
毛泽东在撰写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按语
1.对农业的改造
原 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
方针步骤: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条件 1952比1949
工业总产值增长145% 1) 实现的经济条件 农业总产值增长48.5%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巩固,是过渡得以实现 钢产量增加753.8% 的关键因素。 煤产量增加105% 农民个体经济已开始走合作化道路,是转变得以实 现的重要因素。 原油增加260.3% 粮食增加42.8%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国家资本主 棉花增加193.4% 义轨道,是转变得以实现的又一重要因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 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 行业公私合营。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偏差和不足:
主要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以致在长时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改造基本 完成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 理也不适当。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2%,产值占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和平赎买的改造方法
马克思: “赎买” 列 宁: 国家资本主义
毛泽东: “和平赎买”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使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 和必要条件; 2)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 需要。
毛泽东指出:资本 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 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 的道路。因此,这条道 路,中国走不得。
2.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
2) 4)
实现了中国几千年的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是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创
3) 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胜利。
造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今天成就
本章阅读文献
– 1.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2.《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 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 3.周恩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周恩来选集》下卷, 人民出版社1984年。 – 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 – 5.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 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6.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7.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的意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版。
•一化: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 同时并举: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
并举,即把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 命同时并举。
逐步实现:逐步改造 逐步过渡
1956年底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合作社
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2)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阶级结构的变化使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都发生了变化。
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变农业国为 工业国;
变革生产关系,变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 国家。
国 民 经 济 恢 复 成 就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初步构想
“将来突变论” “逐步发展论”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 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入社农户 96.3%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2.对个体手工业改造的理论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形式:供销合作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和119岁的老艺人握手
1956年手工业者涌跃报名入社
思考题
• 1.怎样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 • 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 会主义? • 3.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 路?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