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车的运动
《运动的小车》 教案 教学设计
《运动的小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掌握简单的物理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车的运动原理2. 简单物理实验:小车滑行实验3. 观察和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的现象4. 探讨小车运动的影响因素5. 创新设计:制作一个能实现特定运动的小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车的运动原理,简单物理实验的操作与观察。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的现象,探讨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车的运动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车滑行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现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分享创新设计思路。
4. 创新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具有特定运动功能的小车。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小车、滑轮、轨道、阻力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记录表、画笔等。
3. 教室环境:设置实验区,保证学生的安全。
4.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车是如何运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小车的运动原理,介绍相关物理知识。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小车滑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运动过程中的现象。
4.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的现象,探讨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5. 创新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新设计思路,动手制作具有特定运动功能的小车。
6.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和创新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2. 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现象分析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3. 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的思路是否独特、合理。
4. 学生合作意识:关注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表现。
科学下册《小车的运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总结词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制动轮缸的油压来防 止车轮抱死,从而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仍能 保持转向能力。
详细描述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车辆的制 动性能和安全性,特别是在湿滑路面上。它 的优点是能够保持车辆稳定性和转向能力, 减少轮胎磨损和滑移,但同时也需要较高的
科学下册《小车的运 动》
目录
• 小车的运动概述 • 小车的运动方式 • 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 小车的动力系统 • 小车的传动系统 • 小车的悬挂系统 • 小车的制动系统
01
小车的运动概述
小车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车是一种由动力系统驱动的车 辆,通常用于运输货物或人员。
分类
根据动力来源,小车可分为电动 小车和燃油小车;根据用途,小 车可分为货车、客车和特种车。
实例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 驶。
加速运动
定义
小车沿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增加,称为加速运动。
特点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越来越快。
实例
汽车启动时加速行驶。
减速运动
定义
小车沿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称为减速运动。
特点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越来越慢。
实例
汽车刹车时减速停车。
曲线运动
定义
01
在手动变速箱中,驾驶员需要根据车辆行驶状况和需求,适时地换挡,以保证车辆 平稳、经济地行驶。
手动变速箱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方便等优点,但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 频繁换挡可能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自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是一种无需驾驶员手 动操作换挡杆的传动系统。
初中物理 1小车的运动与静止
1小车的运动与静止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
2、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
教学难点:描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做小车
活动目标:利用所给材料制作一辆小车。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活动器材:制作好的小车
活动二:小车靠什么动起来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发现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
活动器材:斜面板、弹簧等
活动三: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发现小车从运动到静止也许要力的作用。
活动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活动目标:1、收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加深对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2、四、教学过程
(一)制作小车
(二)小车靠什么动起来
(三)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
(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学生展示法。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
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车运动的了解和体验。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模型。
第二章:小车直线运动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小车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小车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直线运动的原理、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2.4 教学准备:准备小车、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直线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直线运动的原理和速度、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车直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和距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小车曲线运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小车曲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小车曲线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曲线运动的原理、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3.4 教学准备:准备小车、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车曲线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曲线运动的原理和速度、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车曲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和距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小车动力与阻力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动力与阻力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动力与阻力的概念、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小车实验记录报告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小车实验记录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进一步认识力的效果。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书籍、斜面、直线轨道、各种物品(如铁球、球、书等)【实验步骤】1. 实验一:直线运动的小车(1)将小车放在平直的桌面上,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再用绳子将小车拴在桌边上,拉动绳子,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 实验二:倾斜面上的小车(1)将小车放在倾斜的斜面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在斜面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再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 实验三:受力的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将小车放在直线轨道上,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在小车前方放置各种物品(如铁球、球、书等),再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记录】实验一:直线运动的小车(1)用手推动小车时,小车会沿着直线平稳地前进。
(2)用绳子拉动小车时,小车会沿着绳子的方向运动,但速度较慢。
实验二:倾斜面上的小车(1)将小车放在倾斜的斜面上,小车会沿着斜面向下滑动。
(2)在斜面上放置较重的物品,小车滑动的速度会加快,放置较轻的物品,小车滑动的速度会减慢。
实验三:受力的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用手推动小车时,小车会沿着直线轨道平稳地前进。
(2)在小车前方放置物品时,小车会受到物品的阻碍,无法沿着直线轨道前进,而是改变方向或停止运动。
【实验结论】1. 小车在直线运动时,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速度较快;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速度较慢。
2. 小车在倾斜面上滑动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所放置的物品的重量会影响小车的滑动速度。
3. 小车受到的阻力会影响其运动方向和速度。
【实验思考】1. 为什么用绳子拉动小车时速度较慢?答:用绳子拉动小车时,受到的拉力较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使小车快速运动。
2. 小车在倾斜面上滑动时,为什么会加快或减慢速度?答:小车在倾斜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重力分解成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
《小车的运动》导学案
《小车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你是否看过《速度与激情》电影系列中的赛车场景?小车的速度在赛道上飞驰,引擎轰鸣声震耳欲聋。
小车的运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而我们今天将通过学习《小车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小车的运动形式及基本运动情况;2. 掌握描述小车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基本概念;3. 探究小车在运动中所受的力及其影响。
三、学习内容及步骤Step 1:观察小车的运动购买一个小车模型或准备一辆遥控车,观察小车在直线或曲线轨道上的运动情况。
记录下小车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信息。
Step 2:了解小车的速度与加速度1.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速度公式v = Δs / Δt来计算,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加速或减速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来计算,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Step 3: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1. 小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运动时,速度恒定,加速度为0。
2. 小车在曲线轨道上会产生向心加速度,使小车朝向轨道的中心运动。
Step 4:分析影响小车运动的力1. 小车在运动中受到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重力使小车向下运动,摩擦力使小车在平直轨道上减速。
2. 通过实验或观察,分析不同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四、实验设计与讨论1.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轨道、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小车运动中不同力对速度、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
五、知识总结与拓展通过学习《小车的运动》,我们掌握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了解了小车在运动中受到的力及其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如汽车行驶、火车运行等领域。
六、课后作业及反思1. 完成《小车的运动》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车的运动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1、小车的运动
实验题目: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计时器(手表、闹钟)、小车、尺子、垫圈(或用螺丝帽、曲别针)、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能拉动即可)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使用的时间。
2.增加垫圈数量(如:5个),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3.继续增加垫圈数量,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注意问题:1.尽可能使小车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便于计时。
2.每次增加垫圈数量要多,否则效果不明显。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原理:垫圈个数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一课时《小车的运动》。
本节课将围绕小车的运动,详细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状态及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速度、距离的含义,掌握运动状态的改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教学重点:速度、距离的概念,小车运动状态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计时器、尺子、绳子。
学具:小车、斜面、计时器、尺子、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运动?(2)学生回答:平移、旋转等。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运动——小车的运动。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距离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速度、距离的含义。
3. 探究活动(15分钟)(1)教师出示小车、斜面等教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面、不同高度的运动状态。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4)学生回答:小车在斜面高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斜面角度越大,小车运动速度也越快。
4.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小车的运动》2. 内容:(1)运动基本概念:速度、距离(2)运动状态:斜面高度、斜面角度(3)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斜面高度、斜面角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在不同斜面高度和角度下的运动轨迹。
《小车的运动导学案》
《小车的运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小车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物理观点;
2. 掌握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点和变化规律;
3. 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小车的运动规律;
2. 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点;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引出小车的运动规律。
2. 进修:介绍小车在平直道路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度的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点和变化规律。
5. 总结:总结小车的运动规律,并讨论小车在其他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
四、导学问题
1. 小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之间有何关系?
2. 小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之间有何关系?
3. 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 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五、导学作业
1.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2.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小车的运动规律。
3. 提出小车在其他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讨论。
六、拓展延伸
1. 了解小车在圆周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探究小车在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情况。
3. 钻研小车在空气阻力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小车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物理观点,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进修物理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一名好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
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讲给他们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小车的运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接触“控制变量”实验的第一课,而且还是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的第一课,所以这一课在教学中要以教方法为主。
本节课在控制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由于本课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个别的内容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来展开研究。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还可以放大数据,把小车行驶的距离加长一些,这样使实验数据更严谨更科学。
另外学生最后对巩固应用“控制变量”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再充分展开讨论,并把这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研究迁移到课外进行研究。
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没有现成的活动器材的条件下如何寻找替代品而不影响活动效果,这样,教师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的。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是按科学探究的“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结论”四个环节进行的,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小车的运动作业设计方案》
《小车的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规律,掌握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车在不同地形下的运动规律。
2. 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方式。
3. 小车在不同材质的路面上的运动表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小车在不同地形下的视频,引入小车的运动主题。
2. 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钻研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比如在斜坡上放置小车,观察小车的滑动情况;在不同摩擦力下放置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等。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5. 结论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小车的运动规律。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设计。
四、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每组学生需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课后作业:安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资源:1. 小车模型:用于实验操作。
2. 视频资源:展示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3. 实验设备:包括斜坡、不同材质的路面等。
六、扩展延伸:1. 小车的运动与牛顿三定律的联系。
2. 利用小车模型进行其他实验,如小车的碰撞、加速度等。
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小车的运动规律,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解读及综合练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教材解读及综合练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让小车运动起来聚焦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小推车马车蒸汽火车自行车汽车太阳能汽车车的类型和动力探索1.让小车运动起来[实验器材]小车、绳子、垫圈、回形针。
[实验步骤](1)把回形针做成一个挂钩,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看能否拉动小车。
(2)在回形针上挂一个垫圈,看能否拉动小车。
(3)逐个增加垫圈,研究至少几个垫圈才能拉动小车。
(4)直到小车刚好动起来,实验结束。
[实验分析](1)垫圈挂在挂钩上,垫圈受到的重力使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绳子对小车的拉力是小车的动力。
(2)一定数量的垫圈才能拉动小车,说明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外力作用。
[实验结论]垫圈受到的重力使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让小车动起来。
2.认识重力(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受到的重力就越大。
(2)对重力的理解①地球上的任何物体,无论是地面上的、水面下的,还是天上飞的,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我们拿东西感到吃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往上抛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③建筑工人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用铅垂线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小朋友们滑滑梯等,也都是利用了重力。
3.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器材]安装好的小车一辆、垫圈若干、秒表-个记录表一份。
[实验步骤](1)分工合作,一人控制小车,一人放垫圈,一人计时并发口令,一人记录。
(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3)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运动起来。
(4)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5)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6)每种情况要做三次实验,求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的小车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的小车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运动需要力,探究小车的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会制作一辆可以持续运动的小车,并能对小车的性能进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力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并亲手制作了一个小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小车运动需要力,同时探究小车的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会制作一辆可以持续运动的小车,并能对小车的性能进行评价。
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机械、动力等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教学应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车运动时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出本课主题——运动的小车。
2. 探究小车运动需要力:教师演示小车运动需要力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小车运动是否需要力,并汇报交流。
3. 探究小车的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车的运动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设计实验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小车的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4. 制作一辆可以持续运动的小车:学生在掌握制作持续运动小车的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一辆可以持续运动的小车。
5. 小车性能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小车行驶的距离、速度、稳定性等方面。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1.小车的运动
第1课
小车的运动
试一试: 试一试:
• 怎样使你手 里的小车运 动起来呢?
拉力
推力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做一做: 做一做:
要求:同桌间合作完成图示动作, 要求:同桌间合作完成图示动作, 感受推力与拉力的存在。 感受推力与拉力的存在。
小组课下讨 论,设计推力影 响小车快慢的实 验。
家庭作业 • 1.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 容。 • 2.把实验方案抄到科学 作业本上。 • 3.预习第二课的内容。
•
保持不变的:A.小车的重量;B.小车经过的距离。 保持不变的: 需要改变的: 需要改变的: 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即钩码 的数量)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统称为变量 变量,如实验中的 变量 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钩码的数量等。人为 改变的因子称为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钩码的数量就是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 应变量, 随着调节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子称为应变量,即小车 应变量 通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除了一个因素以
至少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我的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大小有 关系,要想让小车运动的快, 关系,要想让小车运动的快,就 要用比较大的力, 要用比较大的力,如果用的力比 较小,小车运动的就慢。 较小,小车运动的就慢。
想一想:
在实验过程中, 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条 件是保持不变的, 件是保持不变的,有哪些 条件是需要改变的? 条件是需要改变的?
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 对比实验。
课堂评估:
• 1.推和拉都会产生 ,推力和拉力都会 使物体 。推力和拉力也有 和 。 •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 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参考答案: 2.答:用手推墙,由
1、小车的运动
三下科学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2、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3、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课前准备】1、玩具小车、木板、线绳、米尺、秒表、螺丝帽(大小一样)。
2、观察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过程】探究1.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我的玩法:用手推或拉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我的发现:推和拉都会产生,和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探究2.小车过桥。
我的玩法:。
我的发现:推力和拉力有和。
探究3.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我的猜想:。
我的方案:可以参照课本第3页的图。
第一步:用1个螺丝帽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使用的时间。
第二步:用3个螺丝帽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使用的时间。
第三步:用5个螺丝帽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使用的时间。
我的记录:我的发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实验时,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需要改变的条件是,这样的实验叫做。
【课堂达标】1、画龙点睛(1)推和拉都会产生,和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2)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3)通过实验发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拉力越,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4)通过实验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或。
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有向的拉力,推小车时推力是往的,由此我发现推力和拉力都有。
2、当好法官(1)不同的小车从同一座桥上往下滑,滑出去的距离是一样的。
()(2)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3)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而且方向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3.科学与生活用手推和拉一个同样重的物体,感觉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拓展活动】运动的小车为什么会自己停下来?我们共同研究。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小车的运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探究小车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摩擦力、重力、推力等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摩擦力、重力、推力等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重点:小车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滑轮、测力计、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车、斜面、滑轮、测力计、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车为什么会运动?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 知识讲解(1)小车运动的原理:小车受到推力、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2)摩擦力、重力、推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控制变量法:介绍如何通过改变一个变量,观察小车运动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以小车在不同斜面角度下的运动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面角度、不同摩擦力情况下的运动。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与摩擦力、重力、推力的关系。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原理2. 摩擦力、重力、推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3. 控制变量法七、作业设计(1)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2)小车在不同摩擦力情况下的运动速度。
答案:略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与摩擦力、重力、推力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探究其他物体运动的规律,如滑板、自行车等,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6篇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6篇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1《小车的运动》是科学三班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同学从低段进入中段的一个开头,同学通过半年科学课的学习,具备不太多的科学学问、学习方式和规律思维力量。
我通过对本课教材屡次的研读和上课后,感受较深。
一、激发同学爱好注意教师引导爱好是学校生学习的源动力,失去爱好的学习是没有生气的。
为此《小车的运动》的设计在导入局部,首先让同学观看桌子上的小车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引导同学通过演示试验让同学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
同学对探究产生爱好后,教师应当要保护和利用同学的探究欲望。
教材中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合在一起让同学进展讨论,但在试教中,我觉察同学在安装小车时就已经在讨论小车的运动了,同学既然感爱好,我就顺水推舟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安装小车同时进展。
这样做既能保护同学的探究爱好,又能分解“拉力与小车运动”的试验难度,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我认为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的、正确的引导作用仍旧很重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让同学明白小车的安装留意点时,我问“要让小车开得又快又直,你有什么决窍?”同学虽然知道绳子的长短与小车的运动距离有关,但是对绳子太长了也不行却缺少一些感性的熟悉,于是我就演示给同学看,通过演示试验同学立刻明白了怎样做这个分组试验了。
二、课堂上表达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气氛注意小组合作通过《我们的小车》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主体地位的表达,不仅单纯是形式上、时间上的安排和简洁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最根本的应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假设在课堂上把时间更多地给了同学,教师的讲解少了,同学的活动更多了。
这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但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以同学为主体了,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同学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学习的主体,是否主动参加了课堂的活动,是否把教师的主导与同学的主体关系处理得恰当。
小车的运动-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车的运动-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车的物理运动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形式;
3.理解小车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关系。
二、实验准备
1.平面实验室;
2.彩色的小车或者木头车模;
3.直尺、运动轨迹图。
三、实验步骤
1.玩具车在平板上的运动:首先把玩具车放在平板上,让学生看到玩具车在平板上的运动情况,指出玩具车运动的基本形式和运动的特征。
2.探究玩具车的力:然后拿出小木块,采用不同的方式放在小车上,比较小车的速度和方向,以说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小车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影响。
3.画出小车的运动轨迹图:用一张纸和直尺为工具,放置一段长约20厘米的矩形轨道,在轨迹上使小车行驶,学生完成轨迹图的勘探。
4.讨论小车的运动特征:引导学生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对小车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实验现象。
四、小结分享
通过这次实验,孩子们学习了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形式和运动的特征,了解并掌握了运动物理这一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力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做一做:
要求:同桌间合作完成图示动作, 感受推力与拉力的存在。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钩码、棉线。 • 实验过程: • 1.用1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 使用的时间。 • 2.用3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 使用的时间。 • 3.用5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 使用的时间。 • 注意事项:小组分工明确,做好观察记录。每组实验
自由活动2:
小组课下讨 论,设计推力影 响小车快慢的实 验。
课外拓展
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往下跑?
因为小车受到重力(地球引力) 的作用。
• • • • • •
A.小车钻山洞 我的玩法: 我的发现: B.小车过桥 我的玩法: 我的发现:
推力有方向,只有 按一定得方向施力才 可以让小车顺利的通 过山洞。拉力有大小, 施力小了车过不了桥 梁,要施力适当才能 拉起小车过桥梁。
议一议
• 小组讨论
推力和拉力还能使 哪些物体运动?还 有哪些活动需要使 用推力和拉力?
认识“力”
• 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是有别的物 体对它施力。 • 2.力的作用效果: •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 (2)使物体发生形变 •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作用点
第1课
小车的运动
试一试:
• 怎样使你手 里的小车运 动起来呢?
拉力
至少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我的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大小有 关系,要想让小车运动的快,就 要用比较大的力,如果用的力比 较小,小车运动的就慢。
想一想:
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条 件是保持不变的,有哪些 条件是需要改变的?
•
保持不变的: A.小车的重量;B.小车经过的距离。 需要改变的: 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即垫
课堂评估:
• 1.推和拉都会产生 ,推力和拉力都会 使物体 。推力和拉力也有 和 。 •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 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参考答案: 2.答:用手推墙,由
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 力,使小孩后退。
自由活动1
• 除了对小车施加推力和拉力,你还能想出 哪些办法让小车运动? • 想办法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
圈的数量)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统称为变量,如实验中的 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钩码的数量等。人为 改变的因子称为调节变量,垫圈的数量就是调节变量。 随着调节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子称为应变量,即小车 通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除了一个因素以
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 对比实验。
玩一玩:小组同学合作,Fra bibliotek据课本图示内容,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