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内控风险点及防范
预算控制风险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各种资金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是投资决策的结果。
它包括各种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营,就会面临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如社会经济是否景气、金融市场利率是否变化、通货膨胀程度、市场销售和生产技术、各种成本因素(原料、劳动力、设备等)价格的变化等,都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企业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经营风险是直接影响其生死存亡的大事。
因此,如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防范化解各种经营风险,有效避免由此造成的各种损失以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很有现实意义。
以全面预算为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在企业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就是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面向未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通过编制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预算执行和偏差的纠正,并配合有效的奖惩措施,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各级主管人员。
在企业,全面预算一方面起着如何在各部门之间分配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企业战略控制的一种方法。
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要管理好风险,及时化解其负面效应,充分利用其正面效应,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很多共同特点:①都是面向未来的。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销售及财务所做的量化的预测和计划;风险控制也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做的监测、评判及其运行状态的控制管理;②都遍及企业的各部门、各领域;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各专门的业务预算组成了全面预算。
企业的经营风险涉及面更广,既包括人力资源变化、劳工关系变化、信息系统变化等带来的内部风险,也包括货源、技术更新、债权人要求、竞争者行动、经济形式、政治形式、法律、自然灾害等变化带来的风险。
既包括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也包括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③都是过程的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内控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一、引言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以预算为中心,通过制定、执行和监控预算,实现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全面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展开阐述,旨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1. 合规性原则:内控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确保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合法合规。
2. 内部控制原则:内控制度应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有效运作。
3. 风险管理原则:内控制度应考虑组织内外部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4. 适度原则:内控制度应根据组织规模、性质、特点等因素确定,既要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又要适应组织实际情况。
三、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1. 预算策划与编制(1)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预算指标,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合理分配:根据组织的资源状况和需求,合理分配预算,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
(3)参与公开:鼓励部门和员工参与预算编制过程,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2. 预算执行与监控(1)责任制定: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预算执行的责任制度。
(2)执行监控: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3)信息披露: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披露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透明度和监督效果。
3. 预算调整与决策(1)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确保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决策支持: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的预算决策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内控制度的实施步骤1. 内控环境的建立: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组织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控工作氛围。
2. 风险评估与防范: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将预算运用到全部事业单位活动的管理中,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控制等各个方面。
而内控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财务风险的可控性。
一、预算编制
1.设立预算编制组织和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2.建立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指标体系,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和规范,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加强与事业单位的运营计划和目标的对接,将运营计划和目标融入到预算编制过程中,使预算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预算执行
1.建立预算执行的责任制,明确各级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
2.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效率,及时调整预算,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3.建立预算执行考核机制,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促使预算执行更加严格和规范。
四、预算控制
1.建立预算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包括资金的管理、支出的审批和合同的执行等方面,确保预算控制的科学和规范。
2.加强对预算控制过程的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确保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建立预算控制的评估和改进机制,通过对预算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提高预算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
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对事业单位每项支出的计划和监控,以确保财务预算的合理和完整。
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和调整。
其中,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也是预算管理的第一个重点。
1、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需要遵循合理、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
预算编制应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级、业务功能、经费收支等特点组织实施。
预算编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制定预算方案事业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考虑实质性支出和各种收支情况,确保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2)强化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应依据程序,程序中应包括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预算编制的信息完整和准确。
(3)建立预算编制规则预算编制规则是预算编制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为预算编制提供规范和指导。
2、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
(2)加强预算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种财务报表和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汇总与分析。
(3)进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之关键环节,要求事业单位建立起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和预算控制机制。
3、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求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
(1)健全监督模式实现监督的全方位和多角度,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点和盲点加强监测。
(2)加强监督机制预算监督机制应建立完备的预算监督网络,加强对各项财务支出的实时监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
ACCOUNTING LEARNING19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曾雯思 中山日报社摘要:如今,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内经济环境逐渐呈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一般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时候,都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定要全面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可以得到全面实施。
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内部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引言如今,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所占据的核心地位,将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转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重点突出内部控制与核算管理的重要地位。
在此背景下,针对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对内部控制全面实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各项财务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与防治,通过这种方式对于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有着很大的意义。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规避能力,同时,通过对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问题进行及时防范,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财务资金安全性与有效性,当采取以上措施之后,可以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如果是站在客观角度上进行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要想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明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开展中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安排。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全面预算管理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确保经费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内控建设则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风险控制等方面确保事业单位运作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以下是具体的措施:一、预算管理方面:1.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编制预算的时间表、流程和责任人,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2.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将年度预算细化为月度或季度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定期监控与评估;3.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申请、审批、支付等环节,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额度,避免财务风险;4.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5.完善预算评价体系,定期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内控建设方面:1.准确划定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权限,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和协调;2.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确保规章制度的严密执行,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3.加强风险管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财务舞弊等违法行为;5.开展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建设,事业单位能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金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公共事务的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国企财务内控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国企财务内控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财务内控是指国企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防范和削弱各种内外部风险对财务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程序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国企财务内控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1.操纵财务信息的风险国企可能存在操纵财务信息的风险,以达到业绩目标、获取更多奖励等目的。
为预防此风险,国企应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审计,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内外部监督。
2.资金流失的风险国企可能存在资金流失的风险,例如通过虚假转账、重复报销等方式将资金转移至他人账户。
为避免此风险,国企应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审计,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
3.不当支出和挪用资金的风险国企可能存在不当支出和挪用资金的风险,例如未经批准的支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等。
为降低此风险,国企应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批和报销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的监控。
4.财务信息安全的风险财务信息安全是国企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例如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
为保护财务信息安全,国企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二、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国企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权限制度、审批流程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
2.强化内部审计国企应加强内部审计,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3.加强风险管理国企应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例如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定期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
4.提高员工培训和意识国企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财务内控的重要性的认识,防止内部人员对财务活动进行不当操作。
5.强化外部监督国企应接受外部监督,例如通过独立审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接受股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监督,增加透明度和公开度。
工程预算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工程预算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可预见的市场变化:如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都可能导致工程预算超支。
为了防控这一风险,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价格调整条款,或者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价格。
2. 设计变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或者技术问题,可能需要对工程进行调整和修改,这会导致额外的成本支出。
为了防控这一风险,可以在设计阶段尽可能详细地进行方案确认,并与设计方签订明确的变更协议,以减少后期的额外成本。
3. 施工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天气、施工队伍问题等,工程可能出现延期情况,这会导致额外的人力、设备和材料成本。
为了防控这一风险,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施工期限和延期责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进度的控制。
4. 不可预见的风险事件: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动等,都可能对工程造成损失和额外的成本支出。
为了防控这一风险,可以购买适当的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分担和责任承担方式。
综上所述,为了防控工程预算风险,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及时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
预算单位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预算单位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预算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预算单位内部各级部门及所属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合规性。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覆盖预算单位所有业务领域,实现全面覆盖。
(三)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为导向,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预算单位各类风险。
(四)权责明确原则:明确各级部门及所属单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预算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
第五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机构:(一)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工作。
(二)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和纪律审查工作。
(三)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三章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第六条财务预算管理(一)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编制部门预算,经内部控制办公室审核后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批。
(二)预算执行:各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的,由内部控制办公室审核后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资金管理(一)资金收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预算单位财务制度进行资金收支,确保资金安全。
(二)账户管理:建立健全账户管理制度,明确账户使用范围和权限,确保账户安全。
(三)资金支付:资金支付应遵循授权审批制度,确保资金支付合法、合规。
第八条采购管理(一)采购计划: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编制采购计划,经内部控制办公室审核后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批。
(二)采购实施:按照批准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严格执行采购程序,确保采购质量。
(三)采购监督:审计监察部门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采购活动合法、合规。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环节与控制要点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环节与控制要点文/杜 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环节一、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的融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与此同时,资金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就要充分配合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引进双向收支管理理念,对企业每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要尽量避免收入和支出混合的状况出现。
如果企业真正能够将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充分融合,企业在后续发展中,每一笔资金的入账和支出都会有详细的记录,这样就可以变成一对一的跟踪记录,形成一套完善的资金收支档案,能够在未来的决策过程中为管理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资金流动依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资金流动不明的情况。
尽管大多数企业在深化改革的驱动下,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预算管理的相关职能无法发挥实效,现有的理论指导也不能很有效地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导致管理工作较为形式化,组织体系成效不佳。
虽现已有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但是其职能依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预算决策、预算管理、决策执行等工作。
再加之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联动的缺点,妨碍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沟通,使整体预算管理的功能更加弱化。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融合资本是公司整体运作的基础,如果能够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实现预算管理,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这样不仅可以控制企业成本,而且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结合起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都处于可控范围内。
但是在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虽然有预算编制作为基础,如果想要持续发展,还需要引进全面成本控制理念,对于企业中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都要时刻关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后勤部门的工作对外承包,这样就可以转嫁成本,还可以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真正地把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类事业单位在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单位做好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稳定财务状况,进而实现良性发展的目标。
内控建设则是事业单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单位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
预算管理与内控建设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是当今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对社会和公众负有特殊责任,需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以确保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和透明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措施和内控建设措施,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稳健性和风险防范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的相关内容,可以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为其提供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对于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本研究也将有助于加强对预算管理和内控建设的重视,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益。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措施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程序,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和流程,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4篇)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以下是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1. 环境不稳定:市场、政府政策、经济等环境因素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风险,如纳税政策变化、货币政策波动等。
2. 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如果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出现误差,从而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控制不足:如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如制度执行不力、审批程序混乱、资金管理不当等。
4. 员工行为不当:员工的不诚信行为可能导致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风险,如制定虚假预算、贪污腐败等。
5. 外部合作伙伴不可靠: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如果其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等不可靠,可能会导致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风险,如合作方不能按时履行合约、付款能力不足等。
6. 预算目标设定不合理: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中,如果预算目标设定不合理,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如预算目标过于激进,无法达成等。
以上是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一些常见风险点,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信息管理与稽核,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并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2)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其中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____号—全面预算》,旨在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仅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论述。
我所在的单位为大型国有、中央直属企业,其发展历程与机制转换、公司治理、内控制度的应用与完善息息相关,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为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中的运用
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全面计划、预算和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方法。
它是指企业在规划和执行各项经济活动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政策,全面地计划、编制和执行各项预算,并通过不断监督、检查和评价的方法,实现经营目标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2 为什么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中重要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和预算执行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内部各个部门的支出,避免因为财务失控而导致企业面临风险和损失。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内部员工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约束。
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监控措施,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财务异常,提升企业内部的自律性和纪律性。
全面预算管理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
预算是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和决策,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在内控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全面预算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是通过制定全面的预算计划来实现企业内控的有效管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订立明确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确立清晰的目标和指标,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便为内控提供一个明确的参考框架。
2. 制定详细预算: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预测,包括财务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以确保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
3. 落实责任分工: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对各个预算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确保预算的执行和监控。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预算,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并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包括:
1. 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制定预算编制的规范和流程,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和程序,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加强预算审核和监督:建立预算审核制度,对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严格按照审核结果进行执行,并建立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3.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技术支持,引入预算管理软件和信息化系统,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落实预算目标管理:设立预算指标,明确预算目标和绩效目标,确保财务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投资的有效利用,提高财务绩效。
二、内控建设措施
内控建设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内控建设的措施包括:
1. 建立内控制度:制定内控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确保内控制度能够适应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
2. 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风险。
3.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控制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4. 加强内控培训:加强内控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能力,确保内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5.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中也需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以保障其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和良好的运作。
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建设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合理规划资金运用,提高经营效率,还能够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及内控建设措施进行探讨。
一、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年度预算、经费预算、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等,其核心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预测和安排。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的财务计划和指导,确保单位经营活动能够稳步进行。
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单位的经济实力、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是针对事业单位经费开支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
经费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的经费利用效率,合理配置经费资源,防止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单位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在制定经费预算时,必须考虑到单位的实际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支出预算支出预算是对单位支出款项进行详细规划和预测。
支出预算的重点是对单位各项支出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管理,避免因为支出不足或超支导致单位财务出现问题。
在制定支出预算时,必须考虑到单位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因素,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实际可行性。
4. 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是对单位的收入款项进行详细安排和预测。
收入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的收入利用效率,科学规划并调配单位的收入资源,确保单位的经济运行稳步进行。
在制定收入预算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竞争环境等因素,确保单位收入的合理性和可实际实现性。
二、内控建设措施内控建设是指在事业单位日常经营中进行财务、运营和管理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内控建设的目的是使单位的经营活动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单位业务的安全和规范进行。
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建设相辅相成,前者提供财务规划和指导,后者则提供财务监控和保障。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风险识别分析及对策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风险识别分析及对策作者:刘晓军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10期引言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使用预算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其中各个单位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有效考核,并且对企业多制定的相关经营目标以及经营策略内容加以必要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利润是其关注的主要内容。
而企业利润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企业收入的增加和成本减少等途径加以实现的。
在对企业收入增加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对企业市场的扩展和客户的增加,对企业成本的压缩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等内容的有效增加而实现的,市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比较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企业的成本是能够加以控制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公司利润管理的时候,对企业内部进行比较全面的预算管理,并且对其中的风险加以有效识别和不断降低。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的识别分析(一)预算的指标与实际操作不相符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具有的预算指标往往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变化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和实际操作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和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和误差,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时间和金钱浪费的现象。
在对企业进行必要预算管理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按照相关的预算标准进行企业各个事项的有效处理,就会导致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不按预算制度办事的现象发生,使得企业在指标完成的过程中,出现随意挤占和挪用各项预算指标的现象,发生越权审批等问题。
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逐渐作为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企业各个部门自身的经济利益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二)缺乏全面预算指标进行考核的机制企业的各部门和企业的所有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对预算完成的情况以及预算完成的质量和员工的相关奖惩制度等方面内容,都需要企业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定和必要界定。
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一些相关考核指标内容的严格规定,或者企业的相关规定具有不明确的特点,使得企业在进行预算的指标完成的情况,无法进行有效考核,并且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失去管理的相关作用。
全面预算内控风险点及防范
公司建立预算调整机制,至少每半年对预算进行调整。各分子公司(如有)和职 能部门向预算管理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在预算调整申请未被核准前,各分子 公司(如有)或公司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原预算指标执行。 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编制人员汇总调整后的预算信息并更新相关文件后,组织相关 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所有调整事项进行会审,最终由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财务总 监审定后上报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由预算管理部门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与预算考核相关的奖惩制度。规定考核结 果与各分子公司(如有)和各职能部门以及个人的薪酬情况进行挂钩,并进行合 理的奖励与惩罚。 预算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人力资 源部门、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公司管理层审批。人力资源部根据经批准的绩效 考核情况计算员工奖金,对考核结果进行兑现。
预算考核不严格 、不合理、不到 位,对考核结果 的奖惩不公平、 不合理
预算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 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制度,制度详细规定公司预算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预算 编制的内容和方法、预算编制的审核程序、预算的执行控制、预算的反馈和分析 程序、预算的调整程序、预算的考核机制。 公司应建立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如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 等),明确相关部门(如财务部)牵头负责公司预算管理中的各项事务。各职能 部门以及分子公司是各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部门,负责就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收支 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同时配合做好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 每年末由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管理层下达的下年度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发展战 略、企业发展目标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制定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目标并下 达各分子公司(如有)和职能部门进行预算的编制,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 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汇总各分子公司(如有)和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预算 报表及报告,由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初稿进行审议 后,就下年度预算进行具体磋商,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自上而下逐级发回各分子 公司(如有)以及各职能部门进行修改。 各分子公司(如有)和职能部门将预算报表及报告或依据修改意见修改后的预算 报表及报告上报公司预算管理部门。 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汇总修改后的预算报表及报告,编制年度预算方案 。预算方案经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如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审核后, 上报公司总经理及最高权力机构审批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执行。预算管理部 门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经批准、分解的预算,确定分子公司、经营单位 经营目标任务,由公司与其签订经营责任书。 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将经批准的年度预算方案进行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 门、环节和岗位,形成季度/月度预算方案,经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预算管理 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公司对于各预算执行单位和部门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审批程序交由部门负责 人审批。预算外项目支出,原则上不予审批。如有特殊需要,由业务发生部门提 出书面申请,需要上报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后执行。 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每季 度结束后需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各分子公司(如有)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执行情 况进行比较分析,在规定的时限内向规定的上级单位上报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 题,形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提交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审核后提交预算管理决策 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的收集、汇总采用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模式。
内控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1.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设立战略、审计、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1) 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2) 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者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制定后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审查批准。
3.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4.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6.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战略规划 1.企业应当遵照《公司章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出资人对企业主业范围、功能定位及业务分类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宏观政策、国内外市场人力资源管理2) 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主业或者实际能力,导致过度扩张,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失衡;3)战略规划实施不持续,经营主业与投资方向时常变动,导致资源浪费,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1) 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导致人员2)人力资源缺乏或者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战略规划难以实现;3)人力资源,,导致人材流失或者关键技术、商业秘密泄露; 4)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筹资、经营和投变化、科技创新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资源利用及自身优劣势等因素制定战略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预算考 核
预算考核不严格 、不合理、不到 位,对考核结果 的奖惩不公平、 不合理
预算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 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制度,制度详细规定公司预算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预算 编制的内容和方法、预算编制的审核程序、预算的执行控制、预算的反馈和分析 程序、预算的调整程序、预算的考核机制。 公司应建立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如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 等),明确相关部门(如财务部)牵头负责公司预算管理中的各项事务。各职能 部门以及分子公司是各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部门,负责就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收支 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同时配合做好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 每年末由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管理层下达的下年度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发展战 略、企业发展目标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制定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目标并下 达各分子公司(如有)和职能部门进行预算的编制,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 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汇总各分子公司(如有)和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预算 报表及报告,由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初稿进行审议 后,就下年度预算进行具体磋商,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自上而下逐级发回各分子 公司(如有)以及各职能部门进行修改。 各分子公司(如有)和职能部门将预算报表及报告或依据修改意见修改后的预算 报表及报告上报公司预算管理部门。 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汇总修改后的预算报表及报告,编制年度预算方案 。预算方案经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如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审核后, 上报公司总经理及最高权力机构审批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执行。预算管理部 门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经批准、分解的预算,确定分子公司、经营单位 经营目标任务,由公司与其签订经营责任书。 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将经批准的年度预算方案进行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 门、环节和岗位,形成季度/月度预算方案,经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预算管理 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公司对于各预算执行单位和部门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审批程序交由部门负责 人审批。预算外项目支出,原则上不予审批。如有特殊需要,由业务发生部门提 出书面申请,需要上报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 审批后执行。 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每季 度结束后需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各分子公司(如有)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执行情 况进行比较分析,在规定的时限内向规定的上级单位上报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 题,形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提交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审核后提交预算管理决策 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的收集、汇总采用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模式。
预算管理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业务/子流程 风险点 一、预算编 1、预算体系不 制与分解 健全
2、预算编制不 准确
3、预算授权审 批不当
4、预算分解不 够详细、具体 二、预算执 行与控制 三、预算反 馈与分析 预算执行不力
预算执行过程未 进行有效监控
四、预算调 整
预算调整依据不 充分、方案不合 理、审批程序不 严格
公司建立预算调整机制,至少每半年对预算进行调整。各分子公司(如有)和职 能部门向预算管理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在预算调整申请未被核准前,各分子 公司(如有)或公司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原预算指标执行。 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编制人员汇总调整后的预算信息并更新相关文件后,组织相关 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所有调整事项进行会审,最终由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财务总 监审定后上报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由预算管理部门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与预算考核相关的奖惩制度。规定考核结 果与各分子公司(如有)和各职能部门以及个人的薪酬情况进行挂钩,并进行合 理的奖励与惩罚。 预算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人力资 源部门、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公司管理层审批。人力资源部根据经批准的绩效 考核情况计算员工奖金,对考核结果进行兑现。
备注 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指引
预办法/ 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