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改革地方官制
掌民政和财政
掌军务 掌司法
一家独大
行中书省:中书省派出机构;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中央分权于地方。
一分为三,权力分散
互相牵制,互不统属,直接由朝廷指 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科举考试竞争越激烈,限制越严,知 识分子也就越易于驯服,对皇帝和上级 官僚越卑躬屈节。这一切软骨症,他们 作为政治权力的依附者始终缺乏独立的 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始终只善于考试 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金诤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不许阐述个人见解,成为加强皇权,钳制思 想的有力武器,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改革地方官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改革中央官制
中央:(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 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 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朱元璋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
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 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 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 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1)内容: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2)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4)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 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 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 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 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管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基础过关】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创立殿试 武举
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
科举考试的变化
阅读课文,说出明朝科考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哪些变化?
1.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 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 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 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 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 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 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 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朱元璋像 明太祖
(1328-1398)
世之寒微有能 过我者乎?斯 寒微之至极也!
朱元璋听取刘伯温的建议: 高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筑
九字真诀。在其他起义军高调 墙
称王之时,朱元璋却在南京闷 头搞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战略 资源。后消灭了东南的起义军 势力,一路北进,攻占大都,
广 积 粮
统一全国。元朝灭亡。
课堂练习
3. 我国的科举制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的思想、
D 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
B.设置明经科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八股取士
4.明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有关明朝手工业发
B 展状况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棉纺织业在明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 B.苏州是明代的棉纺织业中心 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D.著名的瓷器是青花瓷
——顾炎武
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败坏人才,使读书人成为皇 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了社会进步。
重点知识
朱元璋废除丞相,改革 科举,强化皇权,这一 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 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 朝的统治。
弊:皇权不受约束,天 下治乱系于皇帝一人之 手。君明则治世;君昏 则乱世,给明朝的统治 埋下了危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安每旦然入朝朝,中必与坐妻,子诀别, 却知天下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 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 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不入啊。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 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 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 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 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 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 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 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 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 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推荐13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推荐13篇〕篇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文化课,本课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热爱新奇的心理特点及以形象思维才能为主的认知习惯,角色扮演、词句接龙、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化地感悟宋元时期的历史,生发对宋词等文学艺术作品的热爱。
由于文化课头绪较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和梳理信息的才能,通过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积极参与来开展思维,张扬个性发挥才能,培养学生浓重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教学理论,也确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到达了教学目的的要求;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中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展知识擂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让学生们最快乐的上好这节课。
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积极思维,分享探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在师生互动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学生的动与学,老师尽量不讲,少讲,凸显了新课改的'要求。
课下也发现了一些缺乏之处,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过粗,没有充分表达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原那么。
比方“列表比照《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设计哪些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此项教学目的呢?第二,对历史学科特色凸显不够。
类似于这种不同朝代的文学成就课,假如没有正确的教育目的,稍不注意,就会成为文学赏析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为解惑者的我还要不断进步自己的教学才能,多从教学设计入手,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在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改良,使学生更加喜欢上历史课。
篇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本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创造中三大创造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特务机构
思想文化
问题探究: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 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 宰相“上佐天子彼理阴此阳、抗顺四衡时,;下不抚万敢民、相明庶压物;,外镇事四夷皆诸侯朝,廷内使总卿大之夫各,尽职所务”以。
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问题探究:评价八股取士
材料一:“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
考后试 的规 考范 试化 制的 度结 也果 有, 借增 鉴大意了义考考。试试”标标准准的客化观、性规,—对—范于万化以新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禁坏锢人才思,想有甚,于扼咸杀阳之人郊才所
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措施
赵某某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②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
①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
特务机构 思想文化
问题探究: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材料一:“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
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
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 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 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皇帝政务多 工作效率低 无法广泛吸收—建—议《,明决代策政容治易史出》错
有一些大臣把 持着军政,军队都 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可不得不防啊!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
措施
赵某某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营销经理/Marketing Manager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共45张PPT)
都司 (军政)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8
32 38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 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 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 圣门高第,可知道“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清)徐大椿
472(件)
19
4﹪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的“人才”成为皇帝
的顺从者,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年代 汉代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世界主要 中国 科技发明 45(件)
45(件) 67(件)
占百 分比 62﹪
71 ﹪ 57 ﹪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
课堂小结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强君权,固统治,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材料二: 清初学者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 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共24张PPT)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制瓷业和棉纺织业发展。
3.商业:出现了商业城市、商业中心,出现了 有名的商帮。
长知识
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 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最初传入欧洲(哥伦 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布)。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哥伦布)。 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 16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 世纪传入我国。
①考试范围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四书》《五经》 《中庸》;五经:《诗经》《尚 ②答题标准 朱熹《四书集注》 书》《礼记》《周易》《春秋》
③文体
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 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 部分组成。
隋朝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创立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入我国。
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
棉织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 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 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 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 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 “五彩青瓷”之称。
丝织业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代青花扁
景德镇青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 了军事大权
(3)特务: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3.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中央 地方
措施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 直接向皇帝负责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 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科举制发展过程(P10)
隋炀帝
创立科举制
唐太宗
武则天
宋初
明初
增加科举考 试科目
创立殿试
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
八股取士
评:二、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取士
1.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 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迁移运用: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钹望之继世。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与秦焚书之术无异, 特明巧而秦拙耳,欲愚天下而心则一也。 1.材料一中的“科第”是指什么制度?何时创立?标志是什 么? 2.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的历史作 用。 3.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的发展以 及完善。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这一措施变革的消极影 响。
元朝的灭亡是由 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 力过大所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2张PPT)
D.四书五经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 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 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 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 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明太祖时,为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授予侦察、 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 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 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 刺心等种种酷刑。明成祖时还设了东厂,明宪宗 又加设了西厂,三大机构统称为厂卫特务机构。
材料一: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宦官控制,“缉访谋逆、 妖言、大奸恶”,甚至连锦衣卫的活动也在东厂侦查范围内。东厂只对皇 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 之端。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酷刑,制造了大量冤案。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谋臣之一,在 明朝建立初期,被任命为丞相,独揽中 书省大权。他在任期内,结党营私,权 倾朝野,几乎一个人垄断了朝政,对皇 权造成极大的威胁,引起朱元璋忌惮, 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 胡惟庸,并株连九族,牵连致死的人有 三万多,史称“胡惟庸案”。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
童生
殿试
贡士 秀才
会试
举人
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建立
背景、建立者 时间、都城 元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 材料: •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
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 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 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 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 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 ,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结果: 皇帝 直接 掌握 全国 军政 大权
2、厂卫制度 (1)目的: 监视官民
锦衣卫 (2)机构:
东厂
明代锦衣卫
东厂公公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厂卫设有监狱、法 庭,对犯人采用剥皮、 抽筋、刺心等酷刑,制 造了大量冤错案。
锦衣卫印
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西厂)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府(南京)
像义朱的开元璋国皇这帝样灭还参元有加朝时谁过间?农: 民136起8年 汉高祖刘邦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汉光武帝刘秀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 政局不稳, 人心浮动, 我当如何巩 固统治、加 强君权呢?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景象?
一 新课探究
1.背景
元朝末 年,政治腐 败,社会动 荡,民不聊 生,导致农 民大起义的 爆发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一、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都 城: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6张PP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景 德 镇 青 花 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 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 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 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 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八股取士”的影响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 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 意的顺从者。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朱 元 璋 锦 强 衣 化 卫 皇 权
目的: 为监视官民
职能:掌管侍卫、缉捕、
刑狱诸事,保护 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 特点: 不受法律的约束。
结合材料,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 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材料一: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 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 的奏章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 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 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 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 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 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 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专权, 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 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它是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 上的表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2022年最新课标版)
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
历史解释
皇帝
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
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史上最后 一个宰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吏户
礼
兵
刑
工
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
目的何在?
封
建 王
秦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图文,说说明朝建立的简单概况。
1.建立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 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 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1368年,明军攻占 大都,元朝灭亡。
2.建立时间: 1368年 时空
3.建立者: 朱元璋
观念
4.都城: 应天府(今南京)
“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 元氏之手” ——《明太祖宝训》·卷四
复习: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一 朝代?它的结局如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内容结构 一 明朝的建立
皇帝
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 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2022版)
1.通过宋元时期的文献史料、图像史料与实物史料,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 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史料实证) 2.通过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唯物史观) 3.通过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当下的考试制度对比,理解时空的变迁与延续。(时 空观念) 4.结合史料分析,解释皇权加强的特点、影响和八股取士的影响。(历史解释) 5.通过明朝手工业品的畅销海内外,认识中国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培养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 凝聚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你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废除 积(极方评面价:)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
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消极方面:
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 维系在皇帝身上,而且皇帝一人精力、 能力有限,影响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3)改革官制之军事方面: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 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自秦始置丞相,无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②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
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③西班
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
再传入中国福建。
清代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载,明万
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商
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购
得薯藤数尺,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
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 苏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 绣 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印为木质印信,印面边宽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大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大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二、朱元璋强化皇
设厂卫特权务机 宦官专
构
魏 魏忠权贤自称九
忠 贤
千岁,阉党遍
布全国,权势
达到顶峰。
明朝时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但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 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种文章完全 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束缚了 读书人的思想。顾炎武讥之曰: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文体 不限制 八股
文
股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考取 后
第。
功人
名讽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的 刺
文章,
人明 说朝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 : 以
来
帝?……
凭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八
就叫他骗得高官,
八股取士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
人教版七年级
下温册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 面试考生
宋朝发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 展 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第三篇章 簇锦团花观经济
下面是某电视剧一个场景,这个场 景在当时能出现吗?
• 唐太宗宴请群臣时,为了展示他的节俭一 面,给每位大臣的盛放食物的盘子里放二 个煮熟的玉米和一些花生
板书设计
布政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
群臣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都指挥使 司
明朝经济的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课型:新课审核: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
鉴》;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2、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
代书画家“赵孟頫”。
3、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4、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
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
鉴赏力。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学习难点】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故事: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
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
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
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
有一次,他跟小
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
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
司
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
“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四、巩固小结:(教师讲述)宋元时期创造了继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高峰,是什么因
素促使这一时期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各民族、各地区
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
之二:继承了隋唐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
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五、达标检测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
史教科书类似的是()A《资治通鉴》 B《史记》 C《梦溪笔谈》 D《诗经》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
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4、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5、《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 )
A.唐都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南宋都城临安 D.元大都
6.作品被誉为"神品"的画家是(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赵孟甫 D.顾恺之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欧阳修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1)上面词句是谁的作品?
(2)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3)上面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8、(1)苏轼
(2)三国时的吴国将领周瑜曾在赤壁与曹操大战,结果周瑜指挥孙刘联军打败曹操。
(3)作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给词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