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_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59f41f580216fc700afdfb.png)
赤 壁赤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壁
战
前之 的 形战
曹 操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幻灯片
Hale Waihona Puke 5万军队势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翦伯赞
袁绍
官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战
延津
前之
的战
形
曹操
势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曹
万 军
操
队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 “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 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 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 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 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 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 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最新人教版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课件
![最新人教版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d8c2989b89680203d825c5.png)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10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建业 孙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11袁绍字本初,东
汉末年拥兵割据 的世族大地主。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12
曹操字孟德,我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 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5
魏、蜀、吴三分天下
220年曹丕 洛阳建魏
221年 刘备 成都 蜀
229年 孙权 建业 吴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6
三国时期天下形势示意图
曹 操
刘
备
孙
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7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3曹操和诸葛亮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 一定贡献,是我国历史杰出的政治家。
• 学习重点:
•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学习难点: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6
袁绍 208 年
刘备
三国鼎立 洛阳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荆州 7
5分钟预习导航
• 1曹操崛起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辟荒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1
请阅读课文导读部分和第一段后回答一下问题:
(1)你认识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人 物有哪些?
(2)请简述一下东汉末年的混战 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
东汉王朝的崩溃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e26bc4aa00b52acfc7ca34.png)
A)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 一
京剧舞台上 的曹操是个 白脸奸臣,历 白脸奸臣 历 史上真实的 曹操又是什 么样的呢?谈 么样的呢 谈 谈你的认识! 谈你的认识
京剧脸谱 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赤 壁 之 战
骄 曹操 骄傲轻敌 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人和战术地利
三.三国鼎立
1.形成原因: 1.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轻 易南下,孙权在江东的势 易南下 孙权在江东的势 力得到巩固,刘备有了新 力得到巩固 刘备有了新 的地盘站稳了脚,三方形 的地盘站稳了脚 三方形 成了一种平衡局面. 成了一种平衡局面
5.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结果: 结果 6: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 影响
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 败曹军,是老天安排的 是老天安排的.因为 败曹军 是老天安排的 因为 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天晚 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 那天晚 上恰好又刮东风,这都是老天 上恰好又刮东风 这都是老天 的意思呀! 的意思呀 你怎么看呢?那晚恰好又刮 你怎么看呢 那晚恰好又刮 东风是怎么回事? 东风是怎么回事
比一比: 比一比 你能从 史书中 这些数 据里看 出什么 呢?还 还 能想到 什么? 什么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蜀 吴
103万 28万 52.3万 443万 94万 230万 60万 10.2万 23万
魏实力最强,蜀实力最弱 魏实力最强 蜀实力最弱. 蜀实力最弱 三国鼎立局面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 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第18课 三国鼎立 同步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同步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ab6916a27d3240c8447efd6.png)
结果: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曹 20万大军 刘 刘 刘
刘 刘 208年
赤壁之 孙刘联军 孙 不足五万 战
念奴骄· 赤壁怀古
图示小结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吴
蜀
刘备
课堂练习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
A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B、昆阳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2年 C、221年
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重视 水利,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屉,丝织业电很发达。诸葛亮 还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
吴国船只
三国
吴-青瓷灯
吴国造船业水平较高,水上交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 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吴国和南洋许多国家保持友好贸易往来,大秦商人从海路 到达吴国,也受到孙权的招待。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导入
滚滚江东逝水
第18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第18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701b2b83c4bb4cf7ecd1f2.png)
• •
• •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 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 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 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 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 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 的兴趣。
• (二)讲授新课 • 1.官渡之战 •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背景, 增强教材的直观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曹操 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5、下列朝代的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的是
A东汉
动 手 测 试
B魏
C蜀
D吴
1、最早派人到达台湾的是:
台湾当时叫:
夷洲 2、建立魏国的是:
3、三国建立的顺序是:
吴国
曹丕 魏蜀吴
识图: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成都
曹丕
C的国号是
吴
A B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 • • • • • • •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 之战为什么发生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等基本史实。 (2)对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及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的能力、 对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历史辨别与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对比历经两次战争考验的曹操在两次战争中采取的不同策略后取得的不同结果,认识官渡之战中曹操 “以少用多”的原因及正确的策略对战争的影响。 (2)提取有效的学习材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观察历史事实及表述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 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2)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 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4.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eccbe34afe04a1b071deb5.png)
10万人
乌巢
官渡 之战 3 、4 万人
曹 操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看图说话
曹
刘 刘 刘
刘
刘 赤壁
曹军
之战
孙、刘 孙 联军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结果
作用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pī)
洛阳
成都 建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
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 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第18课
三国鼎立
历史上曹操真的就是一 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曹
操
粉白脸细眉 长目。 在脸谱中, 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2)重视人才 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乌巢
官渡 之战 3 、4 万人
曹 操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看图说话
曹
刘 刘 刘
刘
刘 赤壁
曹军
之战
孙、刘 孙 联军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结果
作用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pī)
洛阳
成都 建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
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 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第18课
三国鼎立
历史上曹操真的就是一 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曹
操
粉白脸细眉 长目。 在脸谱中, 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2)重视人才 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3f3c5e6529647d2628520c.png)
蜀吴
三国恢复和发展经济
魏:兴修水利 蜀: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吴:造船业发达,
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 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 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 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 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袁绍
三国鼎立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 出来迎接。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我有一个计策,不出三日,就可以使袁绍 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愿闻良策。
许攸:袁绍军粮全部屯积在乌巢。您可选精兵假 扮成袁绍的部下要护送粮食,乘机烧其粮 草辎重,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不出三日, 将不战自乱。
曹操统一北方
袁绍
曹操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客观方面: 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
历史发展的趋势。
主观方面: 曹操顺应民心,采取了适应统一发展趋势的正
确的政策措施。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 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赤壁之战
曹操
20多万大 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 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人教版) 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七年级上)
![(人教版) 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2be4940667ec102de2bd89e9.png)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形
曹操
势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曹
万 军
操
队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影响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问:您在统一北方后,有怎样的雄 心壮志? 曹操:…… 问:要实现您的雄心壮志,有什么 障碍吗? 曹操:……
——曹操《蒿里行》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处有利地 位。
重视人才
曹操…总是抓住汉 献帝不放手,企图躲 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 作皇帝的一切准 备。…他把皇袍当作 衬衣穿在里面。
——翦伯赞
经济上: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实力不断增强。
袁绍
官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战
延津
前之
的战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形
曹操
势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曹
万 军
操
队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影响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问:您在统一北方后,有怎样的雄 心壮志? 曹操:…… 问:要实现您的雄心壮志,有什么 障碍吗? 曹操:……
——曹操《蒿里行》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处有利地 位。
重视人才
曹操…总是抓住汉 献帝不放手,企图躲 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 作皇帝的一切准 备。…他把皇袍当作 衬衣穿在里面。
——翦伯赞
经济上: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实力不断增强。
袁绍
官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战
延津
前之
的战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人教新课标版0PPT课件
![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人教新课标版0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3c3ca6fab069dc502201ab.png)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32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具有
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 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但我们认
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 曹操是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联想记忆法
•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 • “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
(22)饼(0)”。 • 公元221年,刘备建蜀,定都于成都, • “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
(1)” • 公元222年,孙权建吴,定都于建业, • “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
(222)”。
16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孙权——巩固江南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之
全国的条
战
刘备——巩固与发展
件
17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三、三国
鼎立局面
的形成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魏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229 年,孙权称 帝
用人:采纳谋士建议,善于用人
•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5
请记住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 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曹
操
袁绍
统
曹操
一 北
方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思想上,顺应民心。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பைடு நூலகம் 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雄。”
—— 鲁迅
32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具有
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 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但我们认
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 曹操是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联想记忆法
•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 • “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
(22)饼(0)”。 • 公元221年,刘备建蜀,定都于成都, • “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
(1)” • 公元222年,孙权建吴,定都于建业, • “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
(222)”。
16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赤 壁
孙权——巩固江南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之
全国的条
战
刘备——巩固与发展
件
17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三、三国
鼎立局面
的形成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魏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229 年,孙权称 帝
用人:采纳谋士建议,善于用人
•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5
请记住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 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曹
操
袁绍
统
曹操
一 北
方
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思想上,顺应民心。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பைடு நூலகம் 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人教版】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七上) (4)
![【人教版】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七上) (4)](https://img.taocdn.com/s3/m/9381ce4751e79b89690226d0.png)
课堂练习
找一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成语?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舌战群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蒋干中计
火烧连环船
东汉末年,钟繇跟随 献帝西迁东流(西指长安, 东指洛阳),并帮助献帝 成功东归洛阳。曹操去 洛阳将献帝迎到许昌,
“挟天子以令诸侯”。 阅读课文,思考:
1.东汉末年汉献帝为什么会西迁东流?
2.曹操又为何有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
1.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生产遭受破坏,民不聊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曹操南下意欲取荆州、败刘备指的是什么战役?
这场战役的战况如何?
曹操
公元208年 时间
孙刘联军
公元208年
赤壁
地点 赤壁
2战0万争特点 兵以力少胜多5万
锁影连响战船 奠定必了杀三国技鼎立的火基烧础战。船
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钟繇又任大理。 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三国的统治者均注意发展经济。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2.诸葛亮治蜀 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3.孙吴开发江南
造船业发达 卫温通夷洲
课堂总结
三国鼎立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
220年 曹丕 洛阳
三
魏
国
鼎
立蜀
吴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曹操在哪里与袁绍相持?这场战役的战况如何?
时间 曹操
公元200年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 三国鼎立》PPT课件 (17)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 三国鼎立》PPT课件 (17)](https://img.taocdn.com/s3/m/891dda7a482fb4daa58d4ba5.png)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 的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220年, 曹丕称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
魏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蜀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政权名称
魏
三国鼎立
时间 创建者
220年 曹丕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天下形势示意图
天下形势示意图
曹操
20多万大军
曹操进军路线
赤 壁 赤
刘备败退路线
作用: 奠定了三国孙权鼎进立军路局线 面形
刘备
成的基础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 壁
以少胜多
战
前 之 的 形 战
第18课
三国鼎立
魏
洛阳
成都
建业
蜀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
,
烈老 士 驥 (jì) 暮伏 年 枥 (lì) 壮志 曹 心在 操 不千 已里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 的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220年, 曹丕称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
魏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蜀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政权名称
魏
三国鼎立
时间 创建者
220年 曹丕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天下形势示意图
天下形势示意图
曹操
20多万大军
曹操进军路线
赤 壁 赤
刘备败退路线
作用: 奠定了三国孙权鼎进立军路局线 面形
刘备
成的基础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 壁
以少胜多
战
前 之 的 形 战
第18课
三国鼎立
魏
洛阳
成都
建业
蜀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
,
烈老 士 驥 (jì) 暮伏 年 枥 (lì) 壮志 曹 心在 操 不千 已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 三国鼎立》PPT课件 (9)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 三国鼎立》PPT课件 (9)](https://img.taocdn.com/s3/m/f431dbaf7c1cfad6185fa736.png)
长坂桥边怒气腾, 一声虎啸退曹兵。
张飞
关羽
马骑赤兔行千里, 刀偃青龙出五关。
轻松闯三关
Hale Waihona Puke 你能做对吗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3.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成语有 关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三国时期,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5.三国时期丝织业最兴旺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诗 看看以下的诗是 三 描写三国时的哪 国 一位英雄豪杰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曹操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成都
C的国号是
吴
识 图 题:
A BC
辨析题: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
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错误: 三国时期 理由: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
错误: 赤壁之战 理由: 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材料解析
材料:“臣本布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 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微,三顾臣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是 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
刘 刘 刘
刘刘
赤壁 大孙战、刘联军 孙
二、赤壁刘联军
战争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形 势 图
三 国 鼎 立
魏 220 曹丕 洛阳
蜀 221 刘备 成都
吴 229 孙权 建业
请你畅所欲言
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 么?
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社会生产
1、魏国的水利 2、蜀国的丝织业 3、吴国的造船业(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二、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 能够以少胜 多打败袁绍?
第 15 课
教师:周秀丽
一、 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三国鼎立
东
汉
匈奴
袁绍
末
年
马腾
军
曹操
阀
割
刘璋
袁术 孙策
据
刘表
10万人 官渡 约2 万人
曹 操 之战
一、 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A )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D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9年
胜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利
就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A、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取得优势。 B、招贤纳士等等。 C、袁绍的骄傲自大。 2、官渡之战的影响如何?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你认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
军以少胜多有哪些必然性和偶然 性?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③三分天下: 魏 蜀 吴 ④四个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在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前 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 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鼎
请你绘制一个三国鼎 立的示意图。
魏
洛阳,220
曹丕
蜀
刘备
221,成都
孙权
吴
229,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