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哲学史

合集下载

哲学发展历史

哲学发展历史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领域里它们互相交叉,而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知识论也就是在架构主体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伦理学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方面都有良好的说服力。(伦理学就先不谈了,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多数的哲学家往往只专精一个领域,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完整理论。他们的理论通常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改变了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
与古希腊同时,在古老的中国,也产生了哲学的萌芽。西周以降,传统的社会制度发生巨变,周室衰微,列国纷争。这时候,一些具有社会抱负的士人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著书立说,设坛施教,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说人和自然。后世称其为“诸子百家”,这就是中国的哲学的开端。其中出现了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家,对后来整个的东亚哲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些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yti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中国哲学史大纲(参考)

中国哲学史大纲(参考)
2.谈谈董仲舒的刑德理论?
3.论述董仲舒的性情论?
4.谈谈董仲舒在儒学中的地位。
第十二讲:
1.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有什么不同?
2.谈谈谶与纬的区别?
第十三讲:
1.谈谈王充的元气论。
2.王充的效验思想。
3.比较王充和董仲舒的人性论。
第十四讲:
1.玄学是如何产生的?
2.谈谈王弼的“以无为本”思想?
3.如何理解“得意忘言”?
2.《易传》的“三才之道”包括那些内容?
3.如何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九讲:
1.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什么不同?
2.荀子对于当时谬误学说的批评?
3.谈谈“虚一而静”的内容?
第十讲:
1.为什么说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韩非子是如何论述道和理的。
3.谈谈韩非子的历史观?
第十一讲:
1.谈谈董仲舒德天人感应思想?
2.解释方以智的“质测”与“通几”,并论述二者的关系。
3.论述方以智“随、泯、统”思想。
第二十九讲:
1.论述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思想。
2.王夫之是如何看待能、所关系的。
3.谈谈王夫之的人性论。
4.谈谈王夫之的历史观。
第三十讲:
1.论述颜元的理气思想。
2.颜元的格物说有什么特点。
3.谈谈颜元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二十五讲:
1.论述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
2.谈谈陆九渊与朱熹思想的不同。
第二十六讲:
1.谈谈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思想?
2.论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3.谈谈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第二十七讲:
1.谈谈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思想。
2.论述王廷相“理载于气”思想。

黑格尔的“哲学史”思想评析

黑格尔的“哲学史”思想评析

黑格尔的“哲学史”思想评析一、黑格尔“哲学史”概念的界定黑格尔认为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哲学本身,“换言之,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它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因此,对于“哲学史”的概念的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哲学所昭示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历史讲述的是不断消逝的过去,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必然。

一方面,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精神把它的“自在”的理性揭示出来,成为意识,达到“自为”的实在,或者是说“精神的发展是自身的超出,自身分离,并且同时是自身回复的过程。

”因此,“哲学史”是一个精神不断觉醒的过程。

另一方面,他认为历史是精神运动的本质内容和精神合理性发展的必然的外化形式。

“因为这些形式不是别的,只是理念自身的原始的区别。

理念之所以为理念,只是因它在它的区别中;区别对于理念仍是本质的,并构成理念的内容。

”历史作为理念自身的原始区别的表现形式,是理念本质的内容,因此“概念的发展在哲学里面是必然的,同样概念发展的历史也是必然的。

”同时,这些多样的形式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上的联系,也成为了精神扬弃“多”,回复到“一”的诸环节,因此,他说“哲学系统的分歧和多样性,不仅对哲学本身或哲学的可能性没有妨碍,而且对于哲学这门科学的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联盟是绝对必要的,并且是本质的。

”其次,黑格尔批判了将“哲学史”看作“分歧意见之堆积”的普遍观念。

他认为哲学不是意见的产物,如果将“哲学史”看作意见的罗列,那么“哲学史”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无聊之物;更有甚者,如果人们“只在哲学史里面去寻找意见或以为在哲学里面只能发现意见”,则会让人们离真理越来越远,并且失去对哲学的兴趣。

因此,他认为“无论哲学派别是如何地分歧,却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同是哲学。

”同时,他提出了自己对于“哲学史”概念的进一步界定:第一,他认为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即“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哲学史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哲学史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哲学史的看法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哲学史,而且这个看法影响深远。

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钱穆教授也曾明确表示:“黑格尔说的很对,中国哲学必须包括整个西方的哲学史。

”一、方法论上: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哲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需要以历史实践活动作为基础和起点,具有客观的本质性。

(一)历史实践活动在历史进步中的决定作用人类通过实践创造了文化,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

历史由人来创造,又为人服务。

离开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就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死寂世界。

因此,人类的每一次实践都是历史的活动,都是从内部改变世界的活动,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都是促使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活动。

人类实践是内发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手段,也是人类得到自身的力量的源泉。

离开了实践,就失去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是一个无限上升的过程,但却不能任意加速,更不能任意超越。

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条件的变化经常打断人类实践活动的进行。

因此,历史实践活动虽然具有内发性,但其发展的进程却是外在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历史就是实践的历史。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依赖于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认识。

同时,人们的认识能否得到真理性的保证,还取决于实践是否具有正确的指导。

(三)坚持辩证法的方法我们要学习科学知识,形成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我们要从事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注重事物发展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性,掌握好规律性。

二、历史观上:批判继承前人的成果,全面揭示出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我们要学习科学知识,形成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我们要从事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注重事物发展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性,掌握好规律性。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义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西方哲学史》讲义”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就字面上言,哲学史,应该是关于哲学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或者说,哲学史就是关于哲学的历史。

因此,在了解哲学史之前,应该了解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界定(一)、一般的理解(或人们关于哲学所持的成见)1、哲学是科学。

我们关于科学的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八九世纪,那就是将科学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典型。

但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总是哲学的危机,曾经是哲学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分离出去,剩下的还给哲学留下点什么。

既然科学的进步划分为各种领域,成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部门,则哲学研究的领域在当代应如何确定,在某一门具体科学部门之上,再设置一门关于它的哲学部门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这里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分界问题。

科学与哲学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面对不同问题(事实与存在)的不同学科,是不能混淆的,否则,它们谁都找不到自己。

科学对哲学是必要的,因为科学提供的世界的清晰图景是哲学家所必须了解的,否则,哲学家就无法自觉为哲学家。

哲学对于科学也是必要的,一是科学通过哲学了解自身以及自身的意义,二是科学需要有哲学才不会陷入不知所措,科学需要哲学的批判思维。

哲学还要吸收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那就是接受批评,而这尤其是哲学本身的反思性所要求的。

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的确,现代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出来的,哲学作为母亲生出了各个学科,然后它自己反而让人们认识不清而视为无用了,然而,它却是无用之大用。

哲学追问的是一个非因果的东西:是能辩明的理由。

不是找原因,而是找理由,reason,不是cause。

原因有实证科学去找,而我们有什么理由要这样理解而不是那样理解,则是哲学家所追问的。

具体来说,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主要是程序和前提的区别: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究竟是程序性研究还是前提性研究?程序是指的时间上的序列性,一种方法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接一个,不能随意更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运动的和谐性与可成功性。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简述中国哲学观——章平平中国哲学并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洋溢着科学的智慧,更多的是人文思想。

而中国的哲学思想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它始终依附于政治而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哲学思想是脱离政治而存在的。

这点在很大方面区别于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在很多方面是在治学和科学实践方面的。

像检验论,心理学等。

当然,他们也不缺乏政治方面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部强有力的政治哲学。

而今天,我要讨论的,还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简要发展史。

中国哲学萌芽于夏殷周时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

但是在夏殷周时期,所谓的中国哲学只是一种神权统治观念。

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说是一种哲学,只能说是一种意识,但是他确确实实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像商朝,便设有“巫”这种职位,君王在做重大决策前都需要请巫来占卜。

还包括一些图腾的出现,都是神权统治观念的影响。

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九家十流,百家争鸣,其中最为提出的便是儒墨法道。

我只是稍微讲解一下儒法道。

春秋战国儒家学说仁:仁在中国是一种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

而我想要明白的是,它到底是属于哪种范畴,究竟是内心情感还是一种人格塑造,是道德意识还是一种人伦纲常?再通俗点说他是一种心理学还是一种社会文学?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就是有多种的。

首先,仁本指相互爱人,例如“樊迟问人。

子曰:‘爱人’”。

而在爱人方面,就我个人而言,可能与当时的殉葬制有关。

在频繁出现活人陪葬的时代,孔子能提出仁者爱人,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当然这种爱人也是区别于墨家的兼爱。

兼爱是无差别的爱,而仁爱是种有差别的爱。

兼爱不分亲属厚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任我彼此,爱人就是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都要互相爱护。

而仁爱,它建立在长幼尊卑顺序上,涉及君臣上下,亲疏有别等关系上。

这是种有等级的爱。

儒家看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是平的了,那就没有尊严,没有敬畏,那就没有秩序了。

再有他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意识,最有名的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我们常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绪论:哲学与哲学史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对哲学的三种界定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

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

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

——尼采▪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

——尼采▪(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

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都是研究中国哲学的重要著作,但它们在侧重点和风格上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哲学简史》通常是对中国哲学历史的简要概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总体的了解。

它可能会突出重要的哲学思潮、主要哲学家及其思想观点,以及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这样的简史可能更注重梳理中国哲学的脉络,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则可能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哲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哲学流派的演变、重要哲学家的思想体系、哲学概念和理论的分析等。

它可能会更详细地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对不同思想家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

哲学: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西方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名词解释新历史主义正确答案:文论意义上的“心理式主义”是指美国批评家格林布拉特所代表的一种批评倾向。

简单地说,这种倾向主要是力图抛弃结果主义以来的“共时性”批评方法,主张在美学、(江南博哥)文化和历史的张力之中研究不同的文本。

这一理论倾向在美国也被称为“文学诗学”,在英国则有“文化唯物主义”之说。

不过一般而论,人们通常是用“新历史主义”予以概括的。

新历史主义的两个关键词是由蒙特罗斯提出的,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这构成了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立场。

2、单选圣奥古斯丁固定了一直到宗教改革为止的教会神学,以及以后路德与加尔文的大部分()。

A、教会B、宗教C、教义正确答案:C3、单选巴门尼德的学说表现在一首()的诗里。

A、《论自然》B、《论哲学》C、《论神学》正确答案:A4、问答题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逻各斯”思想基础之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同时也是世界秩序和原则。

这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逻各斯”,它即是火的内在本原。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1)转化的关系。

事物无时无刻不再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万物皆变,无物常驻”。

(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或相反的性质共存,产生出和谐。

如不同的颜色绘出逼真的肖像。

(3)同一的关系。

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如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

(4)相对的关系: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对立面的转化、和谐、同一和相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A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

这种表达方式称为后来哲学家的一个重要话题。

巴门德尼否认了他所表达的变化观,柏拉图认为它只适用于不可靠的感觉对象。

亚里士多德则以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否定了它的逻辑可能性。

但后人却从中发掘出辩证法的源头。

5、问答题简述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基本原理。

哲学史之古罗马哲学

哲学史之古罗马哲学

一、古罗马的唯物主义哲学卢克来修1.对原子论的阐述和发展卢克来修认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生无,万物生灭变化,但始基不变。

世界存在两种物体即始基与始基形成的东西,始基就是原子,是构成万物的基础,它绝对坚固,不可毁灭,形状有限,每一种形状的原子数目无限,原子极小,不可看见,但客观存在,原子具有可触性。

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和条件,是使坚实的东西具有可透性,以及体积相同但重量不同的原因。

世界万物都是原子和虚空的特殊表现的偶然性。

颜色和感觉是由于原子的形状不同造成的。

认识是外物表面的流出物,作用于感官产生的影像,影像不断的作用,产生感觉,思想是比感觉影像更精细的影像作用于心灵的结果。

2.批判宗教他以其著作《物性论》为基础,批判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迷信,认为宗教宣扬的死后的痛苦让人远离真理,否认唯心论的神灵。

自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神灵的干预,只有自己的升沉变化。

他批判灵魂不死说,认为灵魂是一种物质,依赖于肉体,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灭。

批判目的论哲学,认为世界的各种现象不是神的匠心和自然的目的,而是物质始基的存在和运动。

二、古罗马唯心主义哲学西塞罗的折衷主义1.西塞罗反对用原子和虚空说明世界,认为世界上不存在虚空和看不见的形体,坚持神和灵魂等精神实体的存在。

2.伦理方面,继承斯多葛学派的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反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认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单纯追求肉体快乐,类似于禽兽。

他认为道德和物质是不相容的,道德是灵魂的高尚和德性的完善。

3.政治方面,主张国家是应君主,贵族和民主派势力联合的政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公正和稳定。

新斯多葛主义==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塞内卡宣扬奴隶和奴隶主的平等,奴隶和主人都是自然所生,主人要对奴隶和善,奴隶要对主人超出日常的服务。

鼓励顺从,责任并提到维护宇宙的统一和谐秩序和发挥人性的高度。

发挥斯多葛派鄙弃物质欲求,追求心灵安宁的道德理论,肉体的快乐是不足的,短暂的,有害的,不要这些东西,就得到一种有力的愉快的提高。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哲学既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一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Hale Waihona Puke (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绪论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的本意由“爱”和“智慧组成”,来源于古希腊,它有两层含义:1)爱智慧的本身是珍惜自我思考的结果2)对爱智慧的追求,珍惜过程2,哲学界对哲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哲学就是爱智慧;狭义有四种说法:1)是科学的科学2)对科学的反思批判(孙正聿:它是一种游戏的多种玩法,哲学是引起人们头痛的一种办法)3)人类精神的反思(冯友兰)4)是讲道理的科学(陈嘉映)3,哲学的定义最重要的就是反思,人反过来以人为对象进行的思考就是反思二,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个人的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哲学与哲学史冯友兰认为:哲学不是哲学史,哲学史只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它不等于哲学,他把哲学史分为本来的哲学史分为本来的哲学史和写的哲学史。

四,哲学的作用:教人如何成为圣人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的推理,根据某一证据相信某一事件的习惯1,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钱钟书说:”哲学教授的目的就是造出几个不受诱惑的人”)2,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自然世界,功利世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五,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与基本特点“九流十家”:儒家,道家,法家, 墨家(哲学四家),名家(律师鼻祖),小说家(不入流),纵横家,阴阳家,农家,杂家(西汉时期).发展过程: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基本特点:1)封建社会的哲学具有典型性;2)以儒学哲学为主干;3)具有悠久而持续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传统;4)对伦理道德的重视;5)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六,中国有没有哲学有:先秦诸子形成了中国的哲学,重人伦没有: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的纯思辨哲学。

第一章第一节夏殷周时期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殷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自然力量-----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王权至上。

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哲学起源于宗教,哲学起源于科学和宗教之间。

哲学一方面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所以诉诸理性,哲学的对象是具体的,有限的,现实的;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

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导言一、西方哲学史研究对象哲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

列宁认为,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哲学史研究涉及面广,它涉及本体论、知识论、自然观、社会观、伦理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观和价值论等多种人类认识发展。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西方哲学史,就是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

二、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它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相关,然而哲学史正是各个不同时代哲学发展的缩写。

它再现各时代哲学家的精神思想的风貌。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学问。

而哲学史从哲学历史发展上体现着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理论观点与看法。

每一时代哲学家都有其思想体系,而哲学史就是历史上这些哲学体系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的过程,这些思想系统表面上是一个打倒另一个,但实质上它贯穿人类认识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是有规律性的。

因此哲学史是体现各时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过程。

它是具体的,因此研究每一时代具体哲学思想,它又是发展的,是螺旋式地前进,它超越个个时代,但它又在个个时代之中。

三、哲学史的研究哲学史是哲学历史思想发展的科学,因此,研究哲学史要贯彻历史主义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上,对历史的哲学思想的接受有一个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整理,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既反对无批判的兼收并蓄,又反对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

对哲学史上哲学家思想的评价,要看他们对他们前辈提出了什么新的东西,他们思想本身的价值何在。

不能用“两军对战”、唯物唯心划线的方式去简单而不正确地评价历史上哲学家的思想。

四、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通过学习西方哲学史,能提高我们哲学专业知识的素质。

它概观整个西方哲学,对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西文化对比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中国哲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这些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对中国智慧的积淀和人类智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哲学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流派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尊为儒家学派的祖师。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发扬者,他强调仁爱和天命,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后来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之一。

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塑造,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有关观点。

朱熹则强调儒家思想的精华赤化,将儒家思想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影响了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

道家思想流派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在古代哲学史上与儒家思想齐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等。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基础,强调顺应自然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所以,老子的思想关注生命的平和和节制,以及通过抛弃拘束来达到自由。

庄子认为世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强调人们需要放弃一切的欲望和追求,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列子则认为人性本质上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练习和修炼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墨家思想流派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友爱、克己等精神。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墨子、荀况等。

墨子被尊为墨家学派的祖师,强调“兼爱”、“非攻”等思想,提出以“相爱”、“中和”和“节制”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荀况在哲学思想方面主张去除做作,提出了“天人相应”这一思想,认为人们的言行和思想应该符合客观规律。

法家思想流派法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制、秩序和真理的精神。

法家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

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

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

标题: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探析一、引言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阶段,是随着西方哲学思想的引入和本土传统哲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阶段,西方哲学的影响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变革共同塑造了新的哲学观念和思考方式。

二、主要思想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阶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现代新儒家哲学:现代新儒家哲学强调“心性”的内在本质和个体精神对于社会道德的推动作用,是对传统儒家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3. 自由主义哲学:自由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阶段中也逐渐兴起,它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至高无上性,主张民主、平等和自由。

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之一是陈独秀,他提出了“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倡导科学、实证的思维方式,强调人权、民主和自由的价值。

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胡适,他倡导实用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应该关注现实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此外,还有冯友兰、金岳霖等新儒家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思想,提出了新的哲学观念。

四、影响与变革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推动了传统哲学的变革和创新,使中国哲学逐渐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国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五、结语中国哲学史近代哲学阶段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既是对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西方哲学的吸收和借鉴。

这一阶段的哲学观念和思考方式,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哲学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面貌。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

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

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

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

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

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

这一点双方一致。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

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

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

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

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

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

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

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

《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在中国哲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民意、与人为善、利 群利他、忧国忧民、严于律己、推己及人、向往高尚人格等合理思想,曾对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发生极大的影响。
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精神
内在超越
价值观的基本态度。 与以人为本的精神相一致。 所谓“内在”,是指肯定人生的价值,肯定在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 的内在根据,因而不必否定人生的价值,不必寄希望于外力的拯救与 超拔;所谓“超越”,是指设定理想的价值目标,以此作为衡量自我 完善的尺度,作为意义追求或形上追求的方向。在中国哲学中,超越 性与内在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同彼岸世界相联系,因而没有神性 的意味。
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精神
有容乃大
兼容性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石, 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展中国哲 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西方进化论的传入,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传统哲学相 结合,促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使中国哲学获得新的 理论形态,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人性本善
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孟子· 公孙丑上》)
一切人的本性中都与生俱来“四端”,即儒家极其强 调的仁、义、礼、智。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

哲学:中国哲学史必看考点(最新版)1、名词解释以辞抒意正确答案:后期墨家指以判断表达思想。

《墨子•小取》:“以辞抒意”。

辞,相当于判断,意,事物的种种关系在人这里形成的思想。

以辞抒意,必须在名实相符的基础上,所下的判断才是正确(江南博哥)的。

《大取》强调:“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者也。

”立不明此三者,必然“妄也”、“困矣”。

荀子也有类似思想:“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

2、问答题简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启蒙思想。

正确答案:《明夷待访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民主主义思想的著作,是17世纪启蒙思潮的代表作。

首先,黄宗羲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君权展开猛烈的批判。

其次,黄宗羲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关的政治理想。

再次,黄宗羲在经济上提出一系列“工商皆本”、重定田赋,改革币制等“富民”的改革方案。

3、名词解释贵无论正确答案:魏晋玄学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

创始人为何晏、王弼。

主要观点是以“无”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有)以无为存在的根据,贵无论促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但错误地以空洞的抽象观念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故受到后来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批判。

4、名词解释达道正确答案:人所共由的准则,有普遍真理的含义。

语出《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朱熹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

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四书章句集注》)5、名词解释通幾正确答案:方以智用语,与质测相对,指研究事物变化的深微根源的学问,即哲学。

原出《易&b ull;系辞上》:“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方以智《物理小识•自序》:“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幾。

”即“所以为物之至理也。

”并认为通幾与质测的关系是“质测即藏通幾者也”,通幾又“护质测之穷”,两者“不相坏”。

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史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哲学是指对人生、社会、宇宙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学科,它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哲学史则是研究哲学思想和学派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前人哲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哲学史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它为哲学家提供了前人的思想和观点,使得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和创造。

同时,哲学史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哲学思考的历程,展示了哲学思考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哲学和哲学史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哲学与历史的关系

哲学与历史的关系

哲学与历史的关系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人类社会以往的一切活动领域及其过程。

因而 ,史学和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和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哲学为史学提供世界观 (历史观 )和方法论 ,史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史实的依据。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它为史学提供了世界观(历史观 )和方法论 ,西方古典史学的萌芽和优良传统以及中世纪史学的发展充分说明 :有什么样的哲学 ,就有什么样的史学.1、先说一下历史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吧,因为这是比较“亲密”的直接关系。

历史学是否是科学,这在近代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因而可以说,历史学必然伴随着历史哲学的探究。

维科的《新科学》即是一本历史哲学的著作,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真正的历史学著作。

要注意的是,历史学并不是纯粹的述说历史事件,而必须要把历史事件当作一个规律来表述。

那些纯粹述说历史的著作,很早以前就有了(比如希罗多德的《历史》),但那些只是“历史编撰学”著作,而不是科学的历史学著作。

2、对于不同的历史哲学,便有着不同的历史学。

实际上一种历史学就蕴含着一种历史哲学。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已经宣称了“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而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则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同时也是一本历史学著作,只不过蕴含的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而已。

如果没有一种历史哲学,那么历史学便不是科学的,因而也就称不上“历史学”。

3、其实,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就是历史哲学而已,有着不同的哲学,也有着不同的历史学,也有着不同的历史哲学。

4、你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历史与哲学的关系”。

不过这样的关系似乎就显得太随意了。

哲学当然可以从历史中获得其源泉,而历史也可以通过哲学的作用而变得不同。

如果要看历史与哲学的关系,你更应该去看一些“历史逸闻趣事(历史智慧之类的)”,或者“哲学家在历史中的生活(哲学家的传记之类的)”,等等这方面的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哲学史
作者:吴昊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一,“哲学史”的开山之作。

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中其“哲学史本身是哲学的”的哲学史观,以及其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评价两个方面品读黑格尔的这部巨著,并希冀借此叩开哲学殿堂的大门。

关键词:哲学;哲学史;哲学史观;中国哲学
正如恩格斯所言:“《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之一”。

文德尔班也说过,只有通过黑格尔,哲学史才第一次成为独立的科学。

同时,由于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我们只有对哲学史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把握哲学本身,所以哲学史对我们学习哲学无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部《哲学史讲演录》无疑是我们学习哲学史必读的经典著作,同时黑格尔著作中闪耀的辩证法的火花也是我们掌握哲学的金钥匙的金钥匙。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与最高峰。

代表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等。

他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是整个哲学史上最为闪耀的巨星之一。

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就必须要了解其口中的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统一。

书中,黑格尔首先指出,哲学史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体系,这个必然的体系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哲学史是“ 绝对精神思维自身”的内在逻辑在时间中的显现方式,是不变的绝对精神在流动的时间中的“现身”。

哲学史中的个别哲学家的“特殊哲学”都是在与绝对理念自我意识的逻辑体系的关系中而获得其存在意义的:“个别部分之所以有其优良的价值,即由于它们对全体的关系”,“历史里面有意义的成分,就是对‘ 普遍’ 的关系和联系。

看见了这个‘普遍’也就是认识了它的意义”。

第二,哲学史中各个时代不同哲学的前后连接的次序是必然的:“哲学体系
的递相接连的次序不是偶然的,而是表明了这门科学发展阶段的次序。

”而哲学史的历史必然性,是由哲学的逻辑必然性决定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史不过是绝对观念自我意识的历史,是“一系列的哲学精神形态的进展过程”,“这一长系列的精神形态乃是在精神的生命过程中跳动着的个别的脉搏”。

因此,在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中,绝对观念是哲学史的实体和主体,是全部哲学史的实质和灵魂。

它决定了哲学史进展的必然性,而哲学史则不过是“ 哲学本身”的摹本、“形式”、“现象”。

因此从本质上说,“哲学史就是哲学”。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还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

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断主要分三个部分——孔子、易经、道家。

其中尤其郑重提到《易经》。

他认为《易经》是研究宇宙间最根本的原理原则的书,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具有绝对的权威,已经“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是还很肤浅,不够深入找不到有意义的认识。

但他对其评价也是相当中肯的。

他认为《易经》是中国古代探讨宇宙间最根本的原理原则的书,在简单的图线中包含了“ 极抽象的范畴”,体现了“最纯粹的理智”,是中国文字的基础,也是中国哲学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黑格尔认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是“道家” 的创始人老子。

他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是一部关于理性和道德的书。

他认为在中文就是“道路”含有理性本性、原理之义,是发展方向、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和基础。

他肯定老子的“道”是产生宇宙、主宰宇宙的“原始的理性”,是宇宙一切所不能离开的。

但是,对于孔子,黑格尔这样评论道:“实际的世间智者”,甚至提出“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可见对于孔子,黑格尔是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的。

黑格尔批评孔子主要是因为他的哲学太过具体,没有思辨,不够纯粹,换句话说,与政治联系太过紧密。

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的整体判断,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不存在纯粹思辨的哲学”,这是由他的判断标准决定的。

这对于我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特性大有裨益。

当然,黑格尔的辩证法也适用于他自己,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也不是达到了绝对的真理。

我们在他那里学习他高于前人的新思想,也应当发现他的不足之处予以克服,以提高我们的思想。

他对于非欧洲哲学路线的哲学体系的不重视,也提醒我们在对待其他哲学体系时应该持有的态度。

结语:
《哲学史讲演录》无是伟大哲学家黑格尔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

在方法论上,这部著作立足于辩证法的基础上,揭露了当时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摧毁了束缚哲学史实现科学化的形而上学藩篱,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哲学史的重大原则和方法,为哲学史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建立科学的哲学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哲学思想上,他对于东西方哲学都发表精辟见解,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哲学史的脉络,而且对于我们反思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和认识东西方迥异的哲学观都有重要帮助。

他的思想无愧于近代哲学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李雪涛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克劳斯·杜辛:《黑格尔与哲学史》,王树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版.
[4]參见伽达默尔《黑格尔的辩证法》,英文版,耶鲁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