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第4讲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7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1、人口和劳动力
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
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 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
ppt课件ppt课件
16
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 度、危害极其成因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
ppt课件ppt课件
22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壤资源 2、水资源
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 ⑶水质
ppt课件ppt课件
25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
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
ppt课件ppt课件
26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 2、水土流失的灾害 3、气象灾害 4、生物灾害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二地理教学设计:选修3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专题五生态工程第二节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生态工程实例之三——湿地生态工程和城市生态工程无锡市第一中学顾军【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湿地生态工程和城市生态工程的实例,及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教学,加入湿地的功能,我国湿地面临的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
3、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教学,一种方式是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分专题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调查城市生态工程的现状,以小专题的形式设计城市生态工程,撰写调查报告和开展辩论会等。
另一种方式带领学生调查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湿地生态工程和城市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基本原理2、面临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和城市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问题【教学方法】1、教师调查、学生调查和课堂展示2、一曲“丹顶鹤的故事”歌曲引入本主题3、视频展播“红树林——生命的天堂”【学生调查】1、案例分析调查之一:无锡城市生态调查2、案例分析调查之二:无锡城市生态工程建设2、【教学过程】导言:本专题的题图寓意深刻: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例如江西赣中、赣南一带植被破坏后的山丘都呈现赤红色);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幼苗和大地;幼苗又可寓意生态工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题图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的学习。
示丹顶鹤的图片,播放“丹顶鹤的故事”一首歌。
教师讲述这首歌创作的背后故事:有一位姑娘叫徐秀娟。
她的父亲哈尔滨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第一养鹤人。
徐同学大学毕业回到盐城又当起养鹤人。
有一次为救一只丹顶鹤不幸掉入沼泽地泥潭中,那年1987年9月15日。
她的弟弟部队转业回到扎龙养鹤二十年至今。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天堂鸟”。
盐城湿地保护区实施万亩芦苇湿地和3000亩水禽湖的生态改造工程,在其周围设置缓冲带作为二级保护区。
3.工程伦理——第四讲

可及与普惠
工程产品(或服务)是联系工程与社会(消费者)的重要纽带,
其价格直接反映着工程主体(即企业)与工程用户(即消费者)之间 的利益关系。
企业、 工程
产品(或服务)
社会、 用户
价格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它还内涵着强烈的社会伦理意蕴。
产品价格的社会伦理问题
价格过高——普通大众难以分享工程的成果和好处
组织者
管理者
投资者
设计者
利益 相关者
使用者
建造者 其他
环境 社会
2.2 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
• 工程决策中的利益冲突 政府与投资方
工程施工者的利益冲突 施工方与公众 施工方与监理方 环保组织与决策方、施工方
• 工程评估中的利益冲突 工程师与管理者 工程共同体与公众
2.2 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
• 个体利益(工程师)与群体利益(公司)的冲突
二、工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冲突
工程活动中存在利益差别甚至冲突的不同参与者,如何公正 合理分配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利益、风险与代价,是工程伦理必然 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1.工程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 企业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 ——弗里曼
——2007年厦门PX(对二甲苯)化工项目 ——2009年广州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 ——2011年北京海淀西二旗餐厨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
理站项目 ——2012年宁波镇海PX项目……(16年8月连云港核废料处
理)
邻避行为突出地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利益—损害 承担不公正问题:
预期的公共效益为广大人群享受,但项目周围居民 蒙受危害或者担心受到危害,即大众与周围居民之间出 现利益—损失分配上的不平衡。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复习计划1复习目标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的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本阶段时间为一个学期,复习内容按章节顺序进行,以教材为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过程等,并辅以适量的训练题。
学生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能够理清知识点,自己能画出知识网络。
在复习的同时对以前学习的不足进行修补,而且习题要跟上,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高考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重视能力的考查,而生物学中一般要考查的能力有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这些能力需要在一轮复习中,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分析训练来培养和加强。
第二轮:专题复习本阶段时间大约为2个月,在已经复习过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夯实基础,对知识加宽加深,适当兼顾知识的综合,以专题的习题将知识进行合理的综合、归纳、整理,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掌握知识。
本阶段主要分七个专题专题一:实验专题专题二:细胞及其生命历程专题三:细胞的代谢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七:生物技术实践。
在每一个专题的复习中,进一步将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把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强调知识的整合,迅速提高学生解答题目的能力。
第三轮:综合强化训练本阶段时间大约为1个月,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通过大量接触最新的各地模拟试题适应高考的要求并进入备考状态。
在这段时间内,还应该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对不熟的知识加强记忆。
通过最后的练习等给学生以信心,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考试。
【2024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苏教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0年3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将是21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
一、课程目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应当实现以下课程目标,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1)获得关于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遺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获得适应现实生活所需要的自我保健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
(4)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28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可以得出A地河流上游有数量众多的聚落分布,势必有居民产生生活污水,同时河流上 游有化工厂分布,化工厂属于污染水源的工业,因此有工业污水的产生;这些污水会造成河流水质下降,导致水生 生物死亡等生态问题。第(2)题,B流域与A流域相比,B流域有大量林地的存在,试题出现了等高线说明地形有起伏,因此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20
聚焦点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关键是把握其概念、危害与防治的原则与具体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4)措施主要是节能降耗减排等。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第20讲 环境保护(选修Ⅵ)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地形起伏、有沉积物、植被少、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而一旦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减少,混浊天气减少或消失。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重用轻养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防护林建设、实施封沙育草工程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较多。 据图可以判断出空气重度污染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与该地区的绿化美化有密切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自然灾害加剧,危及人体健康 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河段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10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4章 第3节 生态工程 讲义

第3节生态工程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生命观念—通过相关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建立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及解决对策。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突出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自生原理①概念: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②注意事项a.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2)循环原理①概念: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②意义: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③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3)协调原理①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②注意事项:a.需考虑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b.需考虑环境容纳量。
③意义: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原理①注意事项a.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b.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②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碱基互补配对 模板、原料(dCTP、dATP、dGTP、dTTP)、能量、酶、引物等 解旋酶催化氢键逐步断裂 主要在细胞核中
引物
酶
DNA
热稳定DNA聚合酶 (Taq酶) 在短时间内形成 大量的DNA片段
RNA
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结果
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问题讨论:
1.为什么要扩增目的基因?(学生不理解)
(08海南高考)右图为某种质粒表达载体简图,小箭头所 指分别为限制酶EcoRⅠ、BamHⅠ的酶切位点,ampR为青霉 素抗性基因,tctR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P启动子,T为终止 子,ori为复制原点。已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包括 EcoRⅠ、BamHⅠ在内的多种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 (1)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与质粒分别用EcoRⅠ酶切,酶 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后,其中由两个DNA片段之间 连接形成的产物 有 、 、 3种。若要从这些连接 产物中分离出重组质粒,需要对这些连接产物进 行 。 (2)用上述3种连接产物与无任何抗药性的原核受体细胞 进行转化实验。之后将这些受体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 养基中,能生长的原核受体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 是 ;若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 基中,能生长的原核受体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 物 。 (3)目的基因表达时,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是 ,其合成产物是 。 (4)在上述实验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在 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 是 。
质粒的构建与改造 1)删除不必要的DNA区域,缩小分子量,提高 外源DNA片段装载量。 2)灭活某些质粒的编码基因。 3)加入易于识别的选择标记基因。 4)加入特殊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一般来说,天然运载体往往不能满足人类的所有要 求,因此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对某些天然的运 载体进行人工改建。
生态农业工程-苏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

生态农业工程-苏教版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2.了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3.了解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4.掌握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5.了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够理解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2.通过阅读资料,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3.通过实践、观察等方式,学生能够了解生态农业的实际效果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农业环境的重视;2.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1.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2.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3.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解释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2.掌握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引出现代农业的概念。
再通过对比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引出生态农业这个概念。
2.讲解环节教师讲解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并分别进行解释。
(1)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均衡、高效地运转,实现农业资源利用优化、生产方式生态化、生产品质高效化和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生态农业的目标生态农业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维持与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对食品的健康需求。
(3)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实践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效益;•保证生态平衡,注重物种多样性;•针对气候、土壤、水分、作物类型等条件因素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维护生态农业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

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自身的生命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目录编排合理,知识体系清晰,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介绍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让我们了解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阐述了细胞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详细讲解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介绍了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讲述了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说明了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和结构特点。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详细讲解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阐述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讲述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及特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介绍了酶的作用和本质,以及酶的特性。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讲解了 ATP 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详细阐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过程和影响因素。
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讲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介绍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讲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生态工程(含解析)一、单选题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准则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随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本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终于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均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3.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沃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产,大猛进步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图布局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劳动最可靠的是()A. B. C.D.5.下面是一个天井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剖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进步经济效益B.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与能量多级循环利用等原理C.饲养鸡鸭能进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建沼气池和制作生态缸需要思虑的因素是一样的6.从根本上抵达造林和护林目的措施是()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连合B.生态与执法制度相连合C.生态与经济相连合D.经济与法则相连合7.当前我国农业的成长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猛进步,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混浊,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联合的生态农业。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固性比现代农业的高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特殊突出8.西部洞开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在洞开辟的同时,西部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将受到影响.为了西部的可持续成长,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发起的合理建议是()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接纳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用量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太过开辟及工农业成长的环境混浊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观察生态系统的布局,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④在防治土地水藻化方面,退耕还林还草,阻止采伐林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1>2”表现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均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0.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浑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浑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4讲 生态工程课时作业(选修3)-人教版高三选修3生物试题

第4讲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2015年某某普通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答案】C【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2015年海淀区期中考试)我国南方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 A.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B.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D.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系统的能量始终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所以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循环再生是系统设计遵循的原理之一,C正确;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遵循整体性原理,D正确。
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②该生态工程运用了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③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④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①正确;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该生态工程没有运用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错误;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③正确;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④正确。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教案-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

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
2.简述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3.分析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1.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类型。
(重点)2.农业生态工程的意义以及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难点)生态工程的概念1.生态工程诞生的背景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2.生态工程原理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
3.生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1.2.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3.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4.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1.下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什么?【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1.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2.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1)核心技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2)洁净可再生新能源开发技术:如太阳能、沼气、风能等。
(3)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如退耕还林、还草,设计高效可行的套种、间种和轮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2.在一个经常发生虫灾的林业管理粗放地带,人们提出了营造混合林和单纯林两个方案,并产生了争论。
请你判断:哪一个方案比较合理?道理是什么?【提示】营造混合林比较合理。
因为混合林的物种数目比单纯林多,生态结构较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3.农业生态工程对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的意义(1)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等进行优化,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将节能、应用清洁能源、生态建筑及人口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结合起来。
(2)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的畅通、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细胞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第6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7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8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及其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1讲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3讲细胞的增殖第14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15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6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7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8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0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第21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3讲染色体变异第24讲人类遗传病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6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30讲免疫调节第3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3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37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3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第4讲酶的研究与应用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第3讲胚胎工程第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5讲生态工程。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与环境第3节生态工程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解析】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甘薯→奶牛。该生 态系统的特点是物质循环利用,主要利用了循环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 理。图中甘薯、花木等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底泥 中的腐生微生物等都属于分解者,奶牛属于消费者,沼渣、底泥属于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甘薯藤青贮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无氧呼吸),将 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分解为较易吸收的有机物,提 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微思考 你认为我国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我国生态危机不是单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 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
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走中国特色的道
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
3.例析某生态工程示意图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 便等废弃物进行了合理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2)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 用量,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3节 生态工程
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1.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 1.通过具体实例,尝试设计简
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单的生态工程(科学思维)
2.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 2.关注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 关注生态系统应用的实例 (社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2015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x3-4 生态工程课件

(3)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生物多样性非常高,珊瑚虫和藻类组 成了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因此珊瑚礁能够保持很高
的系统生产力。此生态系统体现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
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 )。
(6)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要依据不同的原理,因地制宜,不能 生搬硬套 ( )。
(7)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种树,又要考虑生活
问题遵循了整体性原理
答案 (1)× (2)√ (3)√ (4)× (5)√ (6)√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基础原理 物质循环 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 意 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 物质循环 其对系统稳定和发 无废弃物农业 展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三北防护林” 物种多样 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 可提高系统的抵抗 建设中的问题; 珊 稳定性 力稳定性, 提高系统 瑚礁生态系统的 的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问题 实 例
[对点强化] (2013·重庆巴蜀中学模考)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主要基本原
理对应正确的是
( A.“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整体性原理 C.“桑基鱼塘”——物种多样性原理 )。
D.“太湖富营养化”——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析
本题是基础题,所列案例全部来自教材。“前面造林,
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属于________信息传递。 (2)图二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该恢复工程中, ①②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措施。该生态工程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工程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生态工程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工程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等。
2. 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生态工程设计原则、流程、案例分析等。
3. 生态工程实施与管理: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环境监测、效益评估等。
4. 生态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生态工程案例介绍与分析。
5. 生态工程发展动态:生态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工程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生态工程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生态工程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介绍。
2. 第3-4周:生态工程设计原则与流程。
3. 第5-6周:生态工程实施与管理。
4. 第7-8周:生态工程案例分析。
5. 第9-10周:生态工程发展动态。
6. 第11-12周:生态工程实践项目。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
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生态工程学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图文并茂、易于理解的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国内外典型生态工程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4
考纲要求
全国卷五年考题
考点命题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全国卷无单独考查
多以当今生态问题为背景考 查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1 考点一 2 考点二 3 课末总结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建设目的 遵循自然界___物__质__循__环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_环__境__污__染___,达到经__济__效__益____和生_态__效__益_____的同步发展。 2.特点 __少__消__耗____、多效益、_可__持__续_____的工程体系。
价。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项目 物质循环
再生原 理
物种多样 性原理
协调与平 衡原理
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生物与环境的 协调与平衡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 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 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 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 和破坏
3.基本原理
(1)物质_循__环__再__生___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__环__往__复____、分层分级利用
。
多样性
抵抗(2力)物稳种定_性_________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_______________。
环境(3承)协载调力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
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该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物 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 者开始的,因而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的,消费者是蚕、禽、畜等。(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 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5)该生态系统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 ,可利用蚕沙碎屑养鱼,鱼塘的塘泥还可作肥料。
_____________。
自然生态系统
(4)整体性原理经:济进和行社生会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_______________的规
律,还要系考统虑学到______工__程__学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5)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
整体性原理。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①物种多样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
1.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
传统经济
生态经济
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
方式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 生产方式。
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了 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
。
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
特点 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展水平的地区,生态工程模式应各具特色
实例
大区域生态 系统恢复 工程
湿地生态恢 复工程
原理
重点注意问题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 理、整体性 原理
①考虑树种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 ②考虑树种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稳定性
③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策略
协调与平衡原 ①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
(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了物质的循环、能量的多级利用,
_提_高__了__农__产__品_的__产__量__;__减_少__了__化__肥__、_农__药__的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药。
2.(2014·重庆理综,7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 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 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 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分__解__者__转化为无 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_种__子__或_繁__殖__体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量增加;t1→t3 ,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增__强_____;群落中植物物 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竞间争_______加剧。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桑__、__油_菜__等__生__产__者_固__定__的__太__阳_能_____开始,
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蚕有、__禽__、_畜_______。
(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
__粪__便_等__“_废__弃__物__”被__及__时__利__用______。
(1)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2)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
(3)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
×
最大化( )
(4)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
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
A.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C.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农业生态工程能有效地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但能量不能循
环利用。
技巧点拨
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 (1)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思维导图〕
课末总结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经济 轮种 消费者 C
A.减少水土流失
B.减少土壤肥力
C.减少环境污染
D.减少生物多样性
[解析] 构建农业生态工程基地需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
业进行优化设计。如种植业中采用套种、间种和轮种等技术,可使农作物为消
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另外,为减少环境污染,农业生态工程要求尽量不施用
√
理( )
(5)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
× 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
(6)“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
(7)“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利用系统整体性原√理( ) (8)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4)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
√
恢复工程( )
(5)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
)
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技巧点拨
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
①含义: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与平衡。
②举例:林业工程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如
种树的同进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2)系统整体性原理。
①含义:指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原因是系统保持有很
实例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 问题,珊瑚礁生态系 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整体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 统与社会、经济 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 和 工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于 集中式和环式
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
②举例: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变式训练〕
C
[解析] 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 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将豆科植物和固氮菌分开,破坏了它们的整 体性,所以这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理和D 实例选中项,错误的是(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析] 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
②减少或禁止工厂污水排放 ③节水,使用无磷洗涤剂
[高考警示] (1)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
境污染,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 (2)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
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A程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理、整体性 ②退耕还湖,还要解决迁出居民的生活和就
原理
业问题
实例 矿区废弃地
生态恢复 工程
城市环境生 态工程
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
学原理、协 调与平衡原 理
协调与平衡原 理、整体性 原理
重点注意问题
植被恢复措施是植树种草
①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禁止使 用含铅汽油,鼓励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无污 染能源的新型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