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精神养生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从内外 两个方面,揭示中医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恬惔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即思想清静、畅达情
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 态,有利于防病祛疾,促进健康。
二、思想清净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1.少私寡欲 少私,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老子《道德经》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问·上古
精神养生
【学习目的】通过对精神情志与人体关系 的学习,认识精神情志与人体的重要关系, 掌握精神养生的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掌握调养精神和调摄情志养 生的方法。
【能力要求】运用调养精神的知识,学会 制定调摄情志养生的方法。通过实践,掌 握精神养生的具体运用。
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调摄,
二、思想清净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3.抑目静耳 眼睛与耳朵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目清耳静,则神 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
老子《道德经》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另
外,老年人因阅历丰富,思虑易起,故神更是易动难静。 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大例》针对老年人这特点,强 调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 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三.转移法 (一)升华超脱 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 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 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积极的工作和生活 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 苦,寄托自己的情思。 超脱,即超然,思想把事情看得淡,行动上脱 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
二、思想清净 "清静。一般是指思想清静,亦即心神之静。 (一)清净是养生之本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道家养生学概要》“万法唯心, 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 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第四章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

1.戒骄戒躁, 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 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 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3.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 怨气和闷气。
第一节 修德怡神
修德怡神,指通过道德品质的修养,使自身 的精神情绪较少受外界影响,长久保持开朗、乐 观、恬愉的状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之, 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认为世间万物的形 成与发展都以道、德为基础。道无形而承载一切, 德真实而体现一切。道尊德贵,敦厚朴实,简单 自然,源于本能,得于教化。
暗示时要特别注意:人的受暗示性各不相同, 这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密 切相关,亦与年龄有关,而人的智力水平及文 化程度在能否接受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作用。 施术之前要取得对象的充分信任与合作,每次 施术过程应尽量取得成功。如不成功,则易动 摇对象的信心,影响其对施术者的信任,做第 二次暗示时就会困难很多,成功的希望也就相 对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五味对人体既有滋 养作用,还有伤害作用,故饮食养精需注意食 饮有节。仅合五味发育期的青少年,经带胎产 的特殊时期的女性,日趋衰弱的老年人。则需 根据其个体情况避免饮食禁忌,选择合适食物。
三、方药补精
《类经·摄生类》指出:“精不可竭,竭则 真散。”精能化气生神,神能驭气统精,严重 的精亏往往引起神的异常,即所谓精病神变, 可表现为精病之后,伴见神情恍惚,失眠健忘, 悸怔忡,神情呆钝等神变,此时已非单用饮食 可以调养而愈。对于已有明显精气耗伤之象者 选择方药以针对性地补养脏腑精气,也是积精 全神之重要方法。
1.神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 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 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 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第四讲+精神养生

第四讲+精神养生

第五讲现代竞争与精神养生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保障你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可以使你走极端,不理智,作出后悔莫及的蠢事,表现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精神活动。

●概念:精神养生,亦叫心理养生, 或叫心理保健。

它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理念上和具体生活实践内容的调摄,增强心理的负荷力和心理素质,以达到与环境和社会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表现为健康稳定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一.二十一世纪养生的新课题———心理养生一)二十一世纪的特点——“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1.高科技时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2.知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心理负荷加重;3.因心理障碍引起的疾患日渐增多;●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那一种灾难会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一代青年无与伦比的痛苦。

●美国权威机构调查表明:96.5%的美国青年解决生活难题都依靠心理咨询。

美国大约有5000多万人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中国有30%以上的大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潜在心理障碍,社会青年的心理疾患更为严重要。

例如,2002年在北京高校发生的《伤熊事件》。

●据调查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空巢感。

●亚洲地区精神医学专家认为,21世纪的精神医学将与内、外、妇、儿并列,成为第五大医学学科。

●对精神、心理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

心理咨询的作用:了解自己,认识人性,树立信心,化解痛苦,减轻压力,摆脱困境●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存在着心理保健的问题,如儿童的心理保健,青少年的心理保健,成年人的心理保健,妇女的心理保健,老年人的心理保健等等。

WHO 对心理健康的界定:1.认识活动是否正常;2.行为表现是否正常;3.与其他人的关系是否和谐;4.对外界刺激反应是否适中;5.对周围环境反应是否正常。

心理健康的概念:智力正常,思维有序,情绪稳定,行为有矩,适应社会,精神充实、人际协调。

精神养生 ppt课件

精神养生  ppt课件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流行病学资料
心理因素已逐渐成为各类疾病发病和致死最主要的致病 因素。
心理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等 严重精神心理疾患,而且在糖尿病、冠心病、肿瘤、高血压、 脑卒以及一些严重的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 作用。
ppt课件
19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动荡 家庭变故 人际纠葛
(二)环境因素
四时更迭 月廓圆缺 颜色气味
(三)病理因素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
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ppt课件
20
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1 体质差异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有一定的 差异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 久 则 心 宽 体 ppt课件 胖 等 等 。 10
喜伤心
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
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
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



ppt课件
17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 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 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 脾主运化;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 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有关。
ppt课件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


2 养心敛思


保养心神,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除烦恼 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 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者是决然不同的。 《医钞类编》:“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 气聚则神全;若日逐相扰烦,神不守舍,则 易衰老”


1、道德修养
(二)养性修德
孔子:德润身 仁者寿 《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四看”是看什么?




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 能不能勇于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 担当起来。 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 顺境了,这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 够承受得起。 第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 怒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 是失,就要看你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 第四,群行群止看识见。所谓行止,也就是去留 的意思,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你的识见了,看你 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就留。
讲道德的人, 待人宽厚大度, 心旷神怡,体 态安详舒泰得 以高寿

孙思邈《千金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 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 经也”

2、哲理养性 明末清初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提 出了一些哲理方面养生的说法,叫做 “六然四看” 。
“六然”是指什么呢?





第一,自处超然。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自己怎么样来 看待自己呢?要超然。态度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豁达。 第二,处人蔼然。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人要非常的 和气,与人为善。 第三,无事澄然。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 非常清澈、非常宁静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事的时候要非常宁静。 如果说自处超然有点淡泊的意思,无事澄然就是宁静,宁静就 可以致远。 第四,处事断然。就是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 犹豫豫。 第五,得意淡然。就是说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 忘乎所以。 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那么 重。

第四章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

二、调神养生法
•清静养神 •清静养神
立志养德 开朗乐观 调畅情志
心理平衡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 –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 •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 •《内经》 “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思想 •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大脑电 波波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
暨南大学


2017 — 2018
学年
春 季学期
所在单位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 称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各专业公选 孙升云 教授,主任医师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教材名称
暨南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授课时间 第四章 精神养生 授课形式 授课学时 课堂讲授 2 学时
主要参考资料 或相关网站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四章 精神养生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情志变化
调神养生法
调摄情绪法
一、情志变化
•情志变化的保健
–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有益于健康 –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 病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 的情绪 一、情志变化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变迁 •男女之间的婚恋纠葛 •家庭生活不协调 •家庭成员的生离死别 –环境因素 •四时更迭、月廓圆缺、声音、气味、颜色、食物等 –病理因素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止 一、情志变化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 •性质差异 –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 –七情伤人,惟怒为甚 –惊恐致病较为难治 •程度差异 –暴发性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 »暴发性刺激致病,多发病急、病情重、甚或天亡 »心阳暴脱而卒死,肝阳化风而卒中,以及暴聋、暴盲、发狂多与喜怒惊恐有关 –渐进性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 内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 »忧、思、悲的情志刺激以刺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而成疾

第四章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

1.常存仁爱之心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性既自喜, 内外百病皆悉不生,此养性之大经也”,明代的 《寿世保元》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 延年”,明代王文禄也在《医先》中说:“养德、 养生无二术”。
由此可见,古代养生家把道德修养视作养生之 根,养生和养德是密不可分的。
1.常存仁爱之心
仁者寿,仁者爱人,德润身
情志变化与健康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 ,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使脏腑气血功 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情志变化与健康
《儒门事亲》说:“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 《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 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 《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 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3.常做乐善之事
性自为善,乐善好施
以奉献为荣,乐于助人。 常做乐善之事,保持心情豁达。 缓解焦虑、维持脏腑阴阳协调,气血 调和、身心健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常做乐善之事
老年人应重视健身养体,心胸开阔,情 绪稳定,热爱生活,为社会发挥“余热”, 从而使内心感到无愧于一生的无限快乐的 思想,这种思想又有益于健康。
爱心发端于恻隐之心:与医德、医疗服务 水平、养生相关。 常做换位思考: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 以自身行为感染他人,营造爱心的环境: 感化。 树立理想、坚定信念:长寿、健康、有爱。
2.常存坦荡之胸
胸襟坦荡、宁静淡泊;泰而不骄
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 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 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 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 使“形与神俱”,健康长寿。
5.常以恬淡为务

第四章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恐伤肾。 情志的变化还可导致气机异常: 情志的变化还可导致气机异常: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 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 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 2、充分了解自己,能够对自己的能 、充分了解自己, 力作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生活目标、 4、与现实环境保持正常接触 、
5、个性良好 6、人际交往和谐 7、能够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 能够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 持心境良好 8、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
我的情绪我作主, 我的情绪我作主,拥有健康快乐人生
自杀已成为我国25岁----35岁青年人死亡 自杀已成为我国25岁----35岁青年人死亡 25 35 的第一原因 自杀是中国人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因素 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100万人自杀未遂 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100万人自杀未遂 25万人死于自杀 心理问题对我们的伤害是巨大的
(二)宠辱不惊 二、疏泄法 (一)直接发泄 宣泻橡胶人、 大哭一场 、叫喊疗法 、宣泻橡胶人、 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二)疏导宣散(即倾诉法) 疏导宣散(即倾诉法)
宣泻橡胶人
三、转移法 (一)升华超脱 升华: 升华: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 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超脱:即超然,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 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 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
二、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 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 良性刺激。 良性刺激。 “喜”较少致病,狂喜、暴喜,刺激强度大 较少致病,狂喜、暴喜, 则可致病。 则可致病。 愤怒、惊恐致病最速且较重,如暴怒、骤惊、 愤怒、惊恐致病最速且较重,如暴怒、骤惊、 大恐等勃发性冲荡激情和应激状态皆易致病。 大恐等勃发性冲荡激情和应激状态皆易致病。 忧思致病较缓慢,情绪波动且不强烈, 忧思致病较缓慢,情绪波动且不强烈,但多 反复多次作用于机体,刺激时间连续持久而致病。 反复多次作用于机体,刺激时间连续持久而致病。

《精神养生法》课件

《精神养生法》课件

2 增强抗逆能力
3 促进发展和成长
积极心态可以增加快乐和满 足感,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应对挑战和逆境。
积极心态鼓励我们追求目标, 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降低压力的方法
1
正念冥想
通过冥想和专注力训练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身体锻炼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锻炼和运动来释放紧张和压力。
3
社交支持
寻找和建立支持系统,与他人分享并寻求支 持。
定期参加社交活动和参与有意义的任务可以促进快 乐感和满足感。
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来保持精神健康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良好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心理养护。
室内锻炼
在家中进行室内锻炼,如瑜伽或普拉提,以保持活力 和心情愉悦。
大自然的接触
尽可能多地与大自然接触,如散步或参观公园,以减 轻压力。
积极思维
采用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挑战和困难。
五种方法改善心理健康
身体锻炼
通过户外运动和锻炼来提高心理健康。
冥想
通过冥想练习来舒缓压力和焦虑,提高专注力。
压力管理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时间管理和放松技术。
培养爱好
发展和追求自己的爱好,以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1 提高幸福感
《精神养生法》PPT课件
通过采用一系列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改善精神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本课 件将介绍五种方法,包括积极心态,降低压力,放松训练,社交网络和日常 活动的影响以及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精神养生?
心灵护理
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状况是精神养生的核心。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

第四章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 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积精 全神、调气安神、四气调神、修德 怡性、调志摄神等多种途径,保护 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 神高度统一的养生目的。
第一节 积精全神
积精: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
一、节欲保精
欲望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性欲,本是一 切动物正常的生理要求。 “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心 中欲望过度可使相火妄动,暗耗阴精。 正常而有节制的性生活—--使人心情愉快, 情怡欢畅,有利于调神摄生。 纵欲无度—--心身俱劳,耗竭阴精,扰乱元 神,损害健康。
(一)宁心神以息相火妄动
不单直接的性行为可耗精伤神,即便是对 性的过度欲望也能暗耗阴精。 怎样保持心神宁静? 1.避免引起欲念过度的环境刺激因素; 2.保持理智,不放纵情欲,不使相火妄动。
(二)慎房事以防阴精过耗
临床所见,因房劳过度而致病致衰者,确 属有之。尤其是少数年轻人,先是手淫, 婚后又纵欲,以致遗泄无度,精关不固, 轻则体弱肾亏,未老先衰;重者诸恙缠绵, 寿短命折。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孙思邈养生歌
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切莫贪色欲。 坐卧莫当风,频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各人。
三、方药补精
(一)补精的单味中药
1.山萸肉:补肾益精,收敛固涩—标本兼顾的保 健药。 适用于肾精不足之脑力衰退者。 2.熟地黄:滋阴补血 《本草经疏》:“补肾家之要药,益阴之上品。” 3.枸杞:补肾生精,益血明目—滋补肝肾之佳品 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神经衰弱,贫血。常用可 ,吐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课件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课件


❖ 是指心中害怕、 精神过分紧张。 例如临深渊、履 薄冰、人将捕之 等。严重者亦可 导致神昏、二便 失禁。
惊与恐
❖ 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 生。
第二节 精神养生法
❖ 方法:清静养神、立志养德、 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 平衡等方面。
养生贵在养心,养心首重 养德。
1.清静养神
❖ 清静,是指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情志致病(精神因素致病 )
❖ 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 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
❖ 情绪变化的利弊
❖ 《养性延命录》说: “喜怒无常,过之 为害” 。
《东医宝鉴·内景篇》
“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 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
情志保健的重要性
❖ 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产生与社 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情志保健 必须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节 调节情绪法
一、节制法 二、疏己的感情, 维护心理平衡。
(一)遇事戒怒 (二)“宠辱不惊”
二、疏泄法
❖ 把心中的不良情 绪,发泄出去, 恢复心理平衡。
❖ 运动能改善 不良情绪, 使人精神愉 快。
谢谢
《黄帝内经》强调
“恬淡虚无”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立志养德
(1)坚定信念 所谓立志,就是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念,
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2)道德修养
❖ 孔子提出 “仁者寿” 的理论。
仁者寿
3.开朗乐观
❖ 性格开朗、精神乐 观是长寿的法宝。
《素问·举痛论》
中医养生学----精神养生-课 件
精神养生最重要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
“淡泊养心” “静以养神”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所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长期以来,对精神心理卫生重视不够。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必须重视精神心理卫生的研究和运用。

第一节情志变化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一、情志变化的保健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

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因为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

若能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但是,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此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子。

因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单取决于情志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

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速康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

总之,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重视精神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外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可以影响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变化又能影响健康。

《精神养生》课件

《精神养生》课件

精神养生的原则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 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情感支持和交流, 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
坚持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释放 压力、调节情绪,保持 身心的活力。
注重内心修炼
通过冥想、瑜伽等内心 修炼的方法,提高自我 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精神寄托可以是宗教信仰、文 化传统、艺术创作等方面,通 过寻找精神寄托来获得内心的 平静和安宁。
精神寄托法可以帮助人们摆脱 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 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放 松技巧来减轻身心压力、缓解紧
张和焦虑的一种养生方法。
常见的放松训练法包括深呼吸、 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等。
精神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向上 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绘画 等,能够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B
C
建立社交网络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 经历和感受,能够增强情感支持和社交满足 感。
心理平衡法
01
心理平衡法是指通过调整心态、保持内心平静来达到身 心健康的一种养生方法。
02
心理平衡法强调的是内心世界的平衡与和谐,通过自我 调节和自我暗示等方法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03
心理平衡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等 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精神寄托法
精神寄托法是指通过寻找精神 寄托来达到身心健康的一种养 生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之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之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之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中医养生保健之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以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所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历来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的基础,目前可行的主要的精神养生的方法是清心静神和怡养情志。

3.1.1清心静神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

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修炼才能够达到。

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

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

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

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少思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

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

这是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如果能减少私心和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中医养生学》之精神养生法

《中医养生学》之精神养生法

《中医养生学》之精神养生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是认识了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因此精神养生很是重要。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所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首先是情志变化的保健,这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速康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

那么想要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

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外因素。

这些因素各位肯定都会有所了解,这里就不在过多解说。

因此第一步要想养生就得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志。

第二、调神养生法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

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精神调摄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

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第三则是调摄情绪法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七情调援。

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一、节制法:(一)遇事戒怒,首先要知道怒对人体伤害极大,《千金要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和寿长
看得开
想得开
丢的开
三得:想得开、看得开、丢得开。
三寡: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 . 三自:珍惜自己、开发自己、看得起自己. 三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
精神养生保健法
修德怡神 调志摄神
四气调神
第二节 调志摄神
调志摄神的基本原则
调志摄神的方法
调志摄神的基本原则
1、和喜怒 2、去悲忧 3、节思虑 4、防惊恐
有研究表明,道德修养高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 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 泌正常,脑中激素释放适度,可强化神经正常活动, 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
养生以修德为首务,修德以修心为中心
修德怡神
精神养生 的核心要素
修德怡神的方法
精神养生 的核心要素
宽容 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善良
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眼睛:笑得强烈,泪腺就会受到刺激,即所谓的“喜 极而泣”。无论悲伤还是欢乐的泪水,都具有减压作用。
嘴巴:笑会让人自然地张大嘴巴。研究表明,大笑之 后,唾液里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血液中的“疾病杀手”T 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笑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发音系统:大笑时,为了配合大脑歇斯底里般的快乐 感,发音系统需要更加卖力地工作。人的肺叶下有一块强 有力的肌肉——横膈膜,它将空气向肺里压入或从中吸出。 当空气穿过喉咙时,笑声就产生了。为了发出更高的笑声, 肺会吸入比平时更多的空气,血液中的含氧量因此更加丰 富。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 昏,多事则形劳”.(《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多练静功 先让神静,而后调气
人之学养生,日打坐,日调息,正是主 静功夫。但要打坐调息时,便思要不使 其心妄动,妄动则打坐调息都只是搬弄, 如何成得事。(《养生四要》)
少私寡欲
《太上老君养生诀》曰:“且夫 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 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 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 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 妒忌”,“六害不除,万物纠心, 神岂能内守?”
2、善于解脱:
“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 此降火最速之剂。昔人云:要做快活人,切莫寻烦恼, 烦恼与快活,都是自家讨。大抵人能退步思量,莫寻 烦恼。” (《中国养生说辑览》)
3、近喜远恶:
“养老之法,凡人平生未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有 好书画者,有好琴棋者……但以平生偏嗜之物,时为寻 求,择其精绝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已。” (《寿亲养老新书》)
调志摄神的方法
1、以情制情法 3、升华超脱法
2、移情法 4、暗示法
5、开导法
6、节制法 7、疏泄法
1、以情制情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 情志及五脏间存在阴阳五行生克乘侮原 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 转移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藉以 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如《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指出的:怒伤肝,悲胜怒;喜 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 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缓解疼痛: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心理学家罗斯科 根发现,笑具有止痛作用,它能增强我们对疼痛的忍耐 力。
意志坚强
意志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且和生活锻炼等 密切相关,意志坚强者,从主观上能够控制自己, 能够经受磨练,对外界不良刺激耐受性强,即就 是在险恶的环境中也能战胜困难,保持心态稳定, 气血流畅,抗病能力较强,能将外环境对人体的 刺激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反之意志薄 弱者,稍遇刺激,精神颓废,脏腑气血功能受损, 易遭邪侵。
血液: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 脏病专家迈克尔·米勒发现,人在大笑时,血管内皮扩 张并释放一氧化氮,它能减少血液凝块和病菌感染,从 而降低心脏病风险。
肌肉:研究发现,一次捧腹大笑相当于在跑步机上 运动10分钟,能让全身主要的肌肉组织得到一次锻炼。 因此,笑可以说是一次“内部的慢跑”。虽然大笑时血 压和心率会升高,但笑过后,血压和心率则会低于平时 水平,和锻炼的效果差不多。对于不能参加运动的老人 和病人,大笑是最重要的锻炼方式。
4、乐 观 常 笑
笑是人类最普通又最神秘的表情。尽管每个人笑的程 度、声调不一样,但只要你开口一笑,大脑就会迅速 向全身的肌肉和腺体发出信号。美国《读者文摘》杂 志为大家描述了身体各器官在大笑后的一系列反应。
脸:当你发出笑声时,脸部15块肌肉挤压、变形,组 成你特有的笑容。面部的血流量增加,让你面颊绯红,展 露高兴的神采。
2、移情法
《理淪骈文》说:“七情之病者,看书 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实践证明,情绪不佳时,听听音乐,观 赏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的活力, 而且能改善不良情 绪,使人精神愉快。 运动可以有效 地把不良的能量发 散出去,调整机体 平衡。
精神养生四要素 健康长寿之秘诀
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
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
修德怡神的方法
思想清静 少私寡欲
精神乐观
意志坚强 心和寿长
思想清静
抑目静耳 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 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千金 翼方·养老大例》)
凝神敛思 精神内守而不耗散
精神乐观
1、陶冶性情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以下简称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 方艺术瑰宝,中华民族的国粹,已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成文历史,是我 国瑰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书画艺术不仅以其抽象美、 韵律美、抒情美、含蓄美、章法美、意境美激发人的灵感,激发 情思,而且以其习书作画运动量不大,要求凝神静气,缓缓用力, 精力集中,摒除杂念,不急不躁,经常不断,由如在打一场太极拳 的特点,令人从中得到乐趣,修身养性,养心健体,延年益寿。
第四章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保健法
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 法则指导下,通过主动地调摄、保护 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 高度统一的养生方法。
精神养生保健法
修德怡神 调志摄神
四气调神
修德怡神
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 他在《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 仁”,“大德必得其寿”。他认为讲道德的人,待人 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貌安详,舒泰得以长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