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杨教案设计精修订

白杨教案设计精修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用途,掌握白杨的基本形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白杨的关爱,增强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地观察,掌握白杨的特点和基本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实际中感受自然的美和资源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白杨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20分钟)学生带着放大镜和工具包,来到学校附近的白杨林中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白杨的树干、树叶、花果等特点,并让学生进行记录。
3.分组讨论与互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并交流观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和分析,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提问。
4.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白杨的特点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白杨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对白杨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白杨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对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树木,并选择一种树木进行观察、拍照,并写出观察心得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改进,将白杨的学习和实地观察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提示和措施。
最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在外的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一、设计思想及对象分析1、教学设计思想本文利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任务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任务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课本。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5个生字;技能目标:理解重点段落,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借物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3、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4、学习内容简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羊,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学习者基础特征分析1、学习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字,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2.象征手法的理解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白杨》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人对白杨的感情)2.作者简介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那就是(板书)——《白杨礼赞》3.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4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5.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三、初步感知课文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3.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4.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5.学习象征手法《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四、总结作者到底是怎样对白杨进行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深入地研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2.熟读课文。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白杨》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1.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1.1.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背景介绍2.1.1 《白杨》是现代作家萧红的一篇散文,写于1937年。
2.1.2 文章以白杨树为线索,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1.3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让学生朗读并熟读《白杨》一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1.2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1.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白杨树代表家乡、坚韧不拔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白杨》一文。
4.1.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1.3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5.1.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和感悟。
5.1.3 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白杨》一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5.2.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5.2.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
6.1.2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文章相关图片。
6.1.3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设计和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
6.2.1 学生教材,包括《白杨》一文。
6.2.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练习。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6【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⑶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⑵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⑴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⑵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3、疑点:⑴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⑵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4、解决办法:⑴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
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白杨教案教学设计

白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白杨树的介绍1.1 了解白杨树的基本信息,包括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
1.2 学习白杨树的外观特征,如树干、树叶、花朵和果实等。
1.3 探讨白杨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例如提供木材、防风固沙等。
第二章:白杨树的生长过程2.1 学习白杨树的发芽、生根、成长等生长过程。
2.2 了解白杨树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如耐寒、耐旱等。
2.3 探讨白杨树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等。
第三章:白杨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1 探讨白杨树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家具制作等。
3.2 了解白杨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
3.3 学习白杨树在文化、艺术和文学中的表现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白杨树的生态保护4.1 学习白杨树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
4.2 探讨白杨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4.3 学习如何保护白杨树,包括合理利用资源、植树造林等。
第五章:白杨树的观察与研究方法5.1 学习白杨树的观察方法,包括观察树干、树叶、花朵和果实等特征。
5.2 探讨白杨树的研究方法,如采样调查、实验研究等。
5.3 实践白杨树的观察与研究,提交观察报告或研究论文。
第六章:白杨树的形态特征与环境适应性6.1 分析白杨树的树干、树叶、花朵和果实等形态特征。
6.2 探讨白杨树如何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如耐寒、耐旱等。
6.3 学习白杨树的生长周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白杨树在我国的分布与保护状况7.1 了解白杨树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及生境类型。
7.2 分析白杨树在我国的保护状况,包括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等。
7.3 探讨白杨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八章:白杨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8.1 探讨白杨树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的象征意义,如勇气、坚韧等。
8.2 分析白杨树在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表现。
8.3 学习白杨树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的角色。
第九章:白杨树的生态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9.1 分析白杨树的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
《白杨》教案(最新10篇)

《白杨》教案(最新10篇)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白杨》或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如白杨树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描绘方式等。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3)从字面上看。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⑴认读生字词: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晰()介()疆()析()价()僵()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__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是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
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
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我么一起学习袁鹰的散文佳作《白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之后,谁能最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谁就会被老师聘请为本节课的“教学小助手”。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播放视频《小白杨》师:听过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生:《小白杨》师:这首歌是歌唱谁的?生:边防战士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画面(观察很认真)通过歌词(很会学习)请两位做小助手,让小助手到台前宣读他的任务。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阅读指导》一、教材选取本次教学选取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白杨》。
二、课程目标1、通过阅读《白杨》,了解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2、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3、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祖国的赞美;4、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5、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生活启示和文学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白杨》,了解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独立阅读法、讲授法、解读法和互动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文章,感受文中情感和气氛。
2、讲授:讲解文中生词、语言、情感等关键信息。
3、解读:分段解读文章,让学生得到更深层的理解。
4、互动研讨: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植物、草木和自然风光。
2、让学生想象做一件事情时,突然发现身边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树,会有什么感受?3、导入小结: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探究。
第二部分:讲授1、根据文章的背景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他对自然的热爱。
2、讲解生词、词语及情感色彩,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3、讲解文章的实质内涵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第三部分: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想象自己置身其中。
第四部分:解读引导学生分段解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第五部分:互动研讨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总结出本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第六部分:复习让学生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并深入分析写作者表达教育意义的语言和手法。
六、教学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了解了自然风光的美好与人自然的关系,还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力量,并理解了作者对祖国赞美的深情。
通过独立阅读、讲授、解读和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写作启示,并在阅读理解和文章分析的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白杨》教案设计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教 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 堂氛围。
提升教学能力
01
不断学习新知识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
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02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经验,从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白杨的更 多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筛选 能力。
组织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
布置作业与要求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一种植 物并撰写观察报告,巩固所学知识并 提高实践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反馈机制
作业批改与点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错误 和不足之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
指导。
A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 给予肯定或建议,让学生明确自己
的优缺点。
B
C
D
个别谈话
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一 对一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 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期末总结报告
课文讲解
总结词: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解
详细描述: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象征意义,同时解析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 法。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白杨树的理解和感受,或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 手法,创作一篇以“树”为主题的短文。
《白杨》《桃花心木》《乌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白杨》《桃花心木》《乌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白杨》《桃花心木》《乌塔》,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杨》1.导入简介作者林清玄,引导学生关注其作品风格。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白杨吗?它在我国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白杨是树中的伟丈夫”等。
分析白杨的特点,如坚韧、挺拔、无私奉献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白杨,感受白杨精神。
4.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具有白杨精神的人吗?他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桃花心木》1.导入简介作者席慕蓉,引导学生关注其作品风格。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心木吗?它在我国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桃花心木,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等。
分析桃花心木的特点,如优雅、坚强、生命力顽强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桃花心木,感受其精神内涵。
4.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桃花心木一样的人?他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三课时:《乌塔》1.导入简介作者林清玄,引导学生关注其作品风格。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乌塔吗?它在我国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乌塔,那是一种怎样的鸟”等。
分析乌塔的特点,如勇敢、坚毅、忠诚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乌塔,感受其精神内涵。
《白杨》教学设计 5篇

《白杨》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一、引导性导入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出示课件: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
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
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
2、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励。
3、引导学生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借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你们见过白杨吗?请结合文中的图简单介绍一下白杨。
3、我们都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二、了解白杨特点,析句悟情4、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自然段。
5、指名读这一段,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讨论:从这一段里你们知道了白杨的什么特点?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直适应性强生命力强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这是本文的重点之一,认识白杨的特点为后文认识建设者们响应党的号召,克服困难建设边疆的精神作铺垫)8、这棵白杨长在什么地方?(大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地方?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大戈壁给你的印象。
学生根据有关语句谈。
9、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长得怎样?(高大挺秀)比较“高大挺秀”与“直”哪个好。
它为什么会长得“高大挺秀”?(板书:把“直”换成“高大挺秀”)(在认识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回顾前三自然段,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对它的特点有更深入地认识,从而对它产生敬佩之情。
)三、理解爸爸的心,析句悟情10、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他还在干什么?(理解“表白”)他的“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十六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孩子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方法是读一句停下来想一想,他们不知道什么,把你的理解补出来。
1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12、学生交流汇报。
(1)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2)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3)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白杨》教学设计

一
个生理正常的孩子 。其说话能力 的强弱 主要取决 于语
言 素 养 的 积 累 。所 以我 们 应 利 用 多 种 途 径 , 充分发挥学校、 家 庭和社会 的主体作用 。 不断增加孩 子的语 言积累。课堂上 , 我 见缝插针 , 时 常会 送 给 孩 子 几个 新 颖 的 词 语 , 教 给他 们 说 话 的 技巧 ; 班级里 , 我布置 了图书角 , 每 天 总 要 和 孩 子 一起 阅 读 一
些生动有趣 , 文字流畅的读物 , 并鼓励他们在看后试着复述故 事 并 谈 谈 自己 的感 受 。不 定 期 的我 们 还 会 举 行 讲 故 事 比赛 或 编故事 比赛 ; 回家后 , 我还争取 家长的配合 , 一 有 针对性地鼓励 孩 子 收 看 一些 少 儿 节 目 , 学 习优 美 词 句 , 规 范 自己 的语 言 。 新 课 程 如 一般 春 风 , 唤醒 了站 在 三 尺 讲 台多 年 的 园 丁 们 。 让 我 们 转 变课 堂教 学 观 念—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体 。是 一 个 独 立发展的人 ; 课 堂是 师 生 情 感 交 流 , 积极 互 动 的 阵地 。让 我 们 重 视 低 年级 说 话 教 学 , 从说话写作教学抓起。因此 , 说 话 是 写 话的先导。 写话 是 作 文 的准 备 。 如 果小 学 生 从 入 学 开始 便 得 到 行之有效的说话训练 ,就能更好 地促 进说话 和写话 的同步发 展。 有 利 于 提 高 整个 小 学 阶段 的 作 文 教学 质 量 。
顽 强 了。
、
师: 今天 。 我 们 学 习 一 篇 和 白杨 有 关 的课 文 。 ( 板书课题 , 请用 响亮 的声 音 齐 读 课 题 。 ) 二、 检 查 预 习 ( 1 ) 师: 课 前我们进行 了预习 , 有没有信 心接受老师 的挑 战? 出示 词 语 : 枝干 、 抚摸 、 清晰 、 介 绍、 浑黄一体 、 高大挺秀 、 大 戈 壁 指读 、 齐读 。 ( 2 ) 师: 我 们来 看这个 词 , ( 点击 课件 , 词语 “ 大 戈壁 ” 变 红) 谁 来 介 绍 一下 大 戈 壁 ? 学 生 交 流 。 ( 3 ) 生根据课前收集有关大戈壁 的资料进行交流 。 ( 4 ) 师: 文 中有 一 段 话 描 写 了 大 戈 壁 , 出示 课 文 第 一 自然 段 。谁 来 读 , 大 戈壁 给你 一 种 什 么 样 的感 觉 ? ( 5 ) 生抓住这一 自然段中“ 茫 茫” 和三个“ 没有 ” 体会大 戈 壁 的广 阔和 荒 芜 。 师: 出示戈壁 图片 。 这里就是 大戈壁 , 大风刮起 时, 黄沙漫 天, 分不 清天和地的界限 , 天地间一片 黄蒙蒙 , 用 书 上 的一 个 词形容就是“ 浑 黄一 体 ” 。 师: 谁来 读 , 读 出 你 的感 受 来 。齐 读 一 遍 。 三、 感悟、 学习、 练习 ( 一) 白杨 树 的 特 点 师: 荒芜的大戈壁上寸草难生 , 却生长着 一排排郁郁 葱葱 的白杨树 。 1 . 师: 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 的?请默读课 文 。 用 横线 画出相关语句 , 写下你的感受。 2 . 师: 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 根据学 生交 流。 引导学生体 会 白杨 树 的 特 点 。 ’ 3 . 学习 1 2自然 段 预设 : 根据学生回答 的语句 , 来 引导学生 朗读理解。 预设 一 : 如 果 学 生说 到第 一 句 ( 1 ) 第一句
《白杨》的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小白杨教案

《白杨》的教学设计小班语言小白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杨》的教学,引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白杨树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对白杨树的感受。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事物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杨树的特点和外观2.描述白杨树的形状和颜色3.描述白杨树的动作和声音三、教学准备1.一棵真实的白杨树或白杨树的图片2.一些形容白杨树特点的图片或图表3.一些形容白杨树形状和颜色的形状卡片和颜色卡片4.一些形容白杨树动作和声音的动作卡片和声音卡片5.一些与白杨树相关的故事书籍或绘本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0分钟)1.通过展示一棵真实的白杨树或白杨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白杨树的兴趣。
2.和幼儿一起观察白杨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的特点和外观。
步骤二:认知白杨树的特点和外观(15分钟)1.让幼儿观察一些形容白杨树特点的图片或图表,引导他们认知白杨树的特点。
2.通过问答和讨论,让幼儿描述白杨树的外观、树皮、叶子等特点。
步骤三:描述白杨树的形状和颜色(20分钟)1.准备一些形容白杨树形状的形状卡片和形容白杨树颜色的颜色卡片。
2.让幼儿观察这些卡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的形状和颜色。
3.分成小组,让幼儿合作选择适合描述白杨树形状和颜色的卡片,并进行展示。
步骤四:描述白杨树的动作和声音(20分钟)1.准备一些形容白杨树动作的动作卡片和形容白杨树声音的声音卡片。
2.让幼儿观察这些卡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的动作和声音。
3.分成小组,让幼儿合作选择适合描述白杨树动作和声音的卡片,并进行展示。
步骤五:情景故事(15分钟)1.和幼儿一起阅读与白杨树相关的故事书籍或绘本,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丽和神奇。
2.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白杨树的各种问题,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

高青县黑里寨镇孟集、草地小学 张叶生 赵素英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
(3) 处理学生在读中出现的字词问题 介绍中的”介”易读成jiai “,多音字“干” 两种读法及干旱 枝干 ,“强”两种不同读音,让学生分辨清楚。再就是“限”要和恨、根、很、狠、跟等字区别开来。抽几名学生快速找一下课文中词语 如:清晰 高大挺秀 浑黄一体 根据课文上下内容说一下大体意思,为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课堂中可进行你说反、我对正、成语接龙和词语类型扩展,如接龙高大挺秀----秀丽无比-----比比皆是----
师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新词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教师启发诱导 (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读懂了吗?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能说一说你在读书中快速理解记忆的好方法吗?同桌之间然后自由交流。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再进一步精读,启发,诱导:同学们,本课表面上是在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际上是在赞扬白杨树的品格,赞美具有白杨树不屈不挠、拼搏顽强的人。引领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表白”是告诉、说明的意思。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而不动摇。这种写作手法是借物喻人,(拓展 七册中我们学过的《落花生》、《古井》、《丑菊》)都是借物来赞扬人的美好品质的。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多尝试这方面的题材,你会体味到独特的无穷的乐趣。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白杨》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阅读教学必须抓住“学习语言”这一根本。
只有抓住“语言”这一本体,才能让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得以充分落实。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学要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
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在语言的学习中得以构筑的。
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接受过程来看,它需要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接触语言符号→形成物象→提升意象→构筑思想。
因此,本教学设计试图在逐层深入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1、播放课件: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⑴你们看到了什么?⑵看完后有什么感受?3、作家袁鹰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写下了《白杨》这篇课文,我们想不想跟随作家袁鹰,走进白杨树坚强而又美丽的世界?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白杨(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在于酝酿学生学习的心理场,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和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张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提出以下要求: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⑵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⑶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检查自学情况:⑴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⑵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铺垫。
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学生自读自划──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句子二: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重点词语: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