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例题教案资料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模型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章:学生心理与发展3.1 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3.3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差异个性发展与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学策略4.1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4.2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4.3 课堂管理与发展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估与测量5.1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估的定义与目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与方法5.2 教育测量的基本技术教育测量的原则与工具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5.3 教育评估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评估与课程评估教学评估与教师评估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激励6.1 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定向理论6.2 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培养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3 学习激励策略与实践奖励与惩罚的运用任务设计与管理第七章:课堂交流与合作7.1 课堂交流的基本原理交流的模型与过程有效沟通的技巧7.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合作学习的定义与原则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7.3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第八章:特殊教育与差异教学8.1 特殊教育的需求与策略特殊教育的定义与范围特殊教育的学生评估与适应策略8.2 学习差异与个体教学学习差异的类型与识别个体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8.3 多元文化教育与包容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与实践包容性教学策略与实践第九章:教育技术应用9.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种类与用途9.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9.3 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教学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的概念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10.2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中的1.3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三章“学习动机”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和第三节“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提高自身学习动机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发与维持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动力来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动机。
2. 新课内容:(1)讲解学习动机的定义、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介绍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3)阐述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学习动机案例,并分析其动机类型和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学习动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类型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
2. 答案:(1)学习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满足学习需要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
类型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任务动机、成就动机等。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等。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以及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能够分析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3. 学会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机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讨论学习动机在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动机理论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动机问题,巩固所学。
5.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激发与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教育心理学教案:学习动机2. 板书内容:(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2. 答案:(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任务动机、自我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具有激发学习行为、调节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作用。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第二节: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2. 第七章第一节: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3. 第七章第三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掌握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
2. 理论讲解:a. 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b. 讲解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要领。
c. 讲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中的幼儿进行心理发展与教育策略分析。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性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b. 针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方面,设计一个教育活动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书籍,加深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
b. 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在园所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作业设计:分析幼儿发展特点及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1. 情绪发展:婴幼儿期情绪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教育者需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如出生至1岁的基本情绪表达、13岁的情绪多样化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一、引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教学教研和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特点有:感知能力的逐渐成熟、观念由具象向抽象转变、社会性意识开始形成、情绪由简单向复杂发展、主动行为增加等。
三、幼儿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幼儿期心理发展主要经历了感知期、动作期和符号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四、幼儿游戏与心理发展幼儿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3. 布鲁纳认知发展理论二、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个体差异和阶段性的特点,其中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力等方面。
三、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实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环境。
第三章: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与教育一、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同伴关系的建立、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等。
二、幼儿社会性认知与教育实践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对于教育实践的影响较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适应幼儿社会性认知发展的教学环境、开展社会性活动等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发展。
第四章:幼儿情感发展与教育一、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感经历的多样性、情感经验的转变、情感表达的多样性等。
二、幼儿情感发展与教育实践幼儿情感发展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电子教案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
知欲;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2012年材料分析
样例:
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马老师,在课堂上并 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 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 位女孩刚鼓起勇气抬起头,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由于心 理过于紧张,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 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 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 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 生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第三,学习教育机智。马老师在遇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课堂问题情景时, 用温和的、鼓励式的语言化解尴尬,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这要求老师在课 堂上如果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因势利导。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可老师一旦发现,批评会更加严厉,到后来连规规矩矩考高 分的同学也跟着倒霉,因为杨老师怀疑这些高分也是假的。有一 次叫十几个同学到办公室接受“审查”,好几个同学当场跟她发 生了冲突。
同学们和杨老师的关系越来越僵,矛盾也越来越深。开始3个 5个,一直发展到这次全班同学一起逃课。
1、从学生逃课事件分析杨老师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2、立足于人本主义学生观和教师观向杨老师提出改进建议。
某校英语课竟然发生了全班学生一起逃课的事件,经了解 这同任课的杨老师有关。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习迁移

教案(第19-20次课4学时)一、授课题目:第六章学习迁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迁移的含义、分类2.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3.了解迁移的理论4.掌握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迁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促进幼儿发生学习迁移的方法难点:迁移的理论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迁移的定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学会了英文,再学习西班牙语,就会受到英语学习的影响,这就是迁移。
二、学习迁移分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并不一定都是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迁移的效果来看,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就是正迁移现象。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负迁移通常表现在学生新旧概念互相混淆,因而产生干扰现象。
【讨论】学生针对正迁移、负迁移的特点,举例子。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迁移可以是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也可以反过来是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讨论】学生针对顺向迁移、逆向迁移的特点,举例子。
3.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根据迁移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和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和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相对而言,非特殊迁移产生的内在原因不像特殊迁移那么直接明了,常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
如学生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育心理学教案范文

教育心理学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3.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3.学生学习困难及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觉得自主学习是什么?2.你为什么要学习?你对学习有什么期望?二、知识讲授(20分钟)1.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讲解PPT1页)。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讲解PPT2页)。
三、案例分析(2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找出解决办法。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四、归纳提升(25分钟)1.教师将学生的解决办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供一些建议。
2.学生就自己的学习困难逐个进行反思,思考解决办法。
五、拓展行动(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困难,提出解决办法,并制定行动计划。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台汇报,并接受其他组的评议。
六、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教学评价:1.讨论案例时,教师观察学生思考的活跃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小组讨论情况和汇报情况。
3.学生制定的行动计划是否合理和可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并学会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制定行动计划得到了解决办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都很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拓展行动环节,部分学生的行动计划可能不够具体和实施性,需要进一步指导。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
内容包括动机的基本概念、主要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尔伯格的期望价值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动机理论等)、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机的基本概念,掌握主要动机理论及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2. 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运用相应的策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动机,提高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机的基本概念、主要动机理论及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动机理论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制定有效的激发和维持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学习动机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概述动机的基本概念。
b. 介绍主要动机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a. 分析一个实际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动机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b. 讲解如何制定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自身学习动机,并提出改进措施。
b. 老师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主要动机理论a.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 赫尔伯格的期望价值理论c. 奥苏贝尔的认知动机理论3. 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分析一个你熟悉的学习场景,探讨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b. 请列举三种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2. 答案:a. 略。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机理论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教育心理学书籍,深入了解动机理论。
b. 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变化,以便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代表人物。
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桑代克的试误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观点。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习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学习理论的原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三、第三章:学生差异与教育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掌握不同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理解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性格差异等。
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学生激励和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差异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案(第18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五章技能的形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技能的概念、特点。
2.理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5阶段3.理解动作技能的特点、分类、阶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高原现象。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就是在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掌握改行业的技能,成为专家。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是什么?(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其中,智力动作方式就是指的心智技能,这是发生在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动作,是内在的,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如解数学题、写作等。
肢体动作方式就是指动作技能,这是外部的,可观察到,如骑车、写字、折纸等。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本能是人们不用学就会的动作方式,例如吮吸、抓握、咀嚼、打喷嚏等。
技能则是后天学会的,会随着练习而逐渐熟练,如骑车、写字、打羽毛球。
在技能学习中,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练习是技能熟练的必经之路。
2.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前面讲过,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和第四章“学习动机”,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的分类和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学习动机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和激发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 了解学习动机的内涵和类型,掌握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高自身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习动机的内涵、类型和激发策略。
难点:学习理论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实际学习案例,引出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讲解案例,提出问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学习理论: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阐述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学习动机:讲解学习动机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和激发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分析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斯金纳、班杜拉(2)认知主义:皮亚杰、奥苏贝尔(3)建构主义:维果斯基、斯滕伯格2. 学习动机:(1)内涵: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学习过程的心理状态(2)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3)激发策略:设置目标、增加互动、激发兴趣、给予反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2)分析学习动机的内涵、类型和激发策略,并结合实际学习经验进行举例说明。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学习动机内涵:见板书设计;类型:内在动机如好奇心、兴趣,外在动机如奖励、惩罚;激发策略: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等。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管理3.3 学生的个性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认知与教学能力4.2 教师的情绪与管理4.3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第六章:学习动机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七章:教学设计7.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7.3 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第八章:教学评价8.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8.2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8.3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保障第九章:特殊教育心理9.1 特殊教育心理的概念与特点9.2 特殊教育心理的诊断与干预9.3 特殊教育心理的支持与促进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0.1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补充和说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研究方法多样,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认识逐渐深化。
2. 第二章:学习理论补充和说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内部认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这三个理论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 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补充和说明:学生认知发展涉及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情绪与管理关注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以促进学习,个性与教育探讨如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心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
2. 培养学生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3. 让学生掌握指导幼儿学习策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理解,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 教学重点: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理论讲解: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策略的指导。
时间:15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时间:15分钟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3. 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七、作业设计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分析合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 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4.3 教师的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4.4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纪律与学生行为管理5.4 课堂氛围的营造与维护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教育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4 学习动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七章:知识学习与教育7.1 知识的分类与加工7.2 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7.3 知识学习的困难与解决办法7.4 知识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技能学习与教育8.1 技能学习的理论基础8.2 技能学习的策略与方法8.3 技能学习的评价与反馈8.4 技能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9.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9.2 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9.3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9.4 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评估与反馈10.1 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方法10.2 教育评估的过程与标准10.3 教育反馈的有效性与策略10.4 教育评估与反馈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与教育11.1 智力差异与教育11.2 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11.3 性格差异与教育11.4 特殊需要学生与教育第十二章:群体动力与教育12.1 群体动力理论12.2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12.3 同伴关系与社交技能培养12.4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实践第十三章:家庭教育与教育13.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影响13.2 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3.3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13.4 家庭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四章:跨文化教育与心理14.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跨文化教育的挑战与策略14.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适应14.4 跨文化教育心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5.1 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15.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15.3 数据分析和解释15.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法律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方法。
2024年教育心理学教案(多场合应用)

教育心理学教案(多场合应用)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以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育评价心理等方面。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2)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潜能的实现过程。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学策略:包括直接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等。
(3)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自我概念、学习动机等。
(4)教师心理: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信念、教师期望、教师效能感等。
(5)教育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4.角色扮演法:模拟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0年后该书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因》三大卷。
此书的出版被认为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dA. 奥苏泊尔B. 华生C. 杜威D. 桑代克1.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大体来说,量化研究和两种范式都有广泛的应用。
d调查研究B. 行动研究C. 现场研究D. 质性研究1.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答案cA.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行为B. 望梅止渴C.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D. 婴儿看见医生就开始大哭2.3. 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
答案a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答案cA.动作技能B.言语信息C.态度D.智慧技能圆圈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答案aA. 言语信息B. 智慧技能C. 动作技能D. 态度1 分问题7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
答案dA. 无条件反射B. 回避条件作用C. 经典条件反射A. 动作技能B. 意志C. 知识D. 态度D. 高级条件作用1 分问题8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问题而产生了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的恐惧,可以用解释。
答案cA. 高级条件作用B. 无条件反射C. 经典条件反射D. 回避条件作用1 分问题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答案cA. 准备率B. 练习律C. 效果律D. 强化律1 分问题10斯金纳在其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cA. 认知地图B. 条件反射C. 强化D. 观察学习1 分问题11下列描述的行为培养策略实例,符合普雷马克原则的是。
答案dA. 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星期准时到校,就奖励一朵小红花B. 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优秀,就给你买玩具C. 如果帮忙做家务,就给零花钱D. 做完作业后,就可以出去玩游戏1 分问题12下列属于负强化应用例子的是。
答案aA. 谁将这一类题做对了,晚上就不用做作业B. 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C. 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 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1 分问题13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老师要组织纪律通常会表扬一个同学,其他同学就会以那个同学为榜样自觉坐好。
这里其它同学发生的是一种。
答案dA. 负强化B. 普雷马克原则C. 正强化D. 观察学习1 分问题14课前没有认真背课文的孩子要扣除他的小红花,并且找班主任老师。
“找班主任老师”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
答案bA. 负强化B. 惩罚1(呈现性惩罚)C. 正强化D. 惩罚2(取消性惩罚)1 分问题15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监督,家长要检查完学生的家庭作业,分析完错题后才能让他上网,聊天。
如果检查结果错题过多,就减少他的上网时间,甚至不让孩子上网。
“减少他的上网时间,甚至不让孩子上网”这是一种。
答案d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1(呈现性惩罚)D. 惩罚2(取消性惩罚)1 分问题16分析做出判断:下列不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
答案dA. 体育课上一个同学总是闹,体育老师让他到外边站着,过一会对他说:“如果你可以表现好一点,我就不让你罚站了。
”B. 这一个星期表现好,活动课可以不用在教室里写作业了C. 谁能背好语文词语,就不用重复抄写了。
D. 语文老师上上午最后一节课时强调,谁的表现不好就要留下来,不能回家吃饭1 分问题17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
答案bA. 试误学习B. 顿悟学习C. 接受学习D. 意义学习1 分问题18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呈现的方式,从发展的角度,将人类智慧成长分成了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和符号模式三个不同层次的表征模式阶段答案bA. 奥苏泊尔B. 布鲁纳C. 加涅D. 布卢姆1 分问题19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答案aA. 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B. 学生是否主动学习C. 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直接呈现D. 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1 分问题20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
”这是理论的观点。
答案cB. 有意义学习C. 认知结构学习D. 社会学习1 分问题21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已有知识),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新知识)的学习,是。
答案b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学习D. 结合学习1 分问题22下列学习过程不属于上位学习的是。
答案bA. 学生原有头脑中已经有诸如胡萝卜、豌豆、甜菜和菠菜这些概念,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
B. 学生过去已经知道“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的爱护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进一步学习“不强行过问他人的隐私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尊重还包括尊重他人的感情、人格等等,以及包括尊重自己等等”C. 学生已经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现在来学习新命题: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D. 学生在学习了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础上,再学习新命题: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1 分问题23是20世纪60、70年代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第三思潮。
这种思潮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能决定论。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
答案aB. 建构主义C. 认知主义D. 客观主义1 分问题24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答案cA. 认知主义学习观B. 行为主义学习观C. 人本主义学习观D. 建构主义学习观1 分问题25下列心理学家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aA. 罗杰斯B. 斯金纳C. 皮亚杰D. 布鲁纳1 分问题26下列属于罗杰斯的教学观点。
答案bA. 教师中心B. 学生中心C. 逐渐分化原则D. 先行组织者策略1 分问题27学习理论是心理学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
学习理论的发展流派纷呈。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被称之为三大学习理论,而近些年来正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实质上只是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aA. 认知主义B. 行为主义C. 折中主义D. 人本主义1 分问题28建构主义学习者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他们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
答案dA. 尝试错误学习B. 有意义学习C. 结构化教学D. 情境化教学1 分问题29下列表述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的是。
答案bA.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B. 学习是对知识的由外向内的传递C. 学习应该和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被人理解D. 学习成员之间的协商、互动和合作、分享对知识获得有重要意义1 分问题301. 布兰斯福德(Bransford)等提出了,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者真实问题基础上。
答案bA. 随机通达教学B. 抛锚式教学C. 支架式教学D. 结构化教学1. 问题1 如果所学新知识和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不能发生实质性联系,学生只是学到了“惰性的知识”,请参照教教材166中经典事例,想想在你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你听说的、阅读了解到的学习事例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呢?请试着写出来一个。
2. 问题2 今天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你们(学生)在做些什么?我(李老师)又在做些什么?请试着结合教材185-187页“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在这种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3. 问题3 请结合你自己上课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行为,至少给李老师一条建设性建议: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我在引导大家进行建构性地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