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的试题
一、选择、填空、判断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揭示事物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5、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7、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8、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0、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11、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12、(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13、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
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活的、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4、(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
15、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
16、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困惑、诊断、假设等)五个步骤。
17、根据强化的效果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心理学家不提倡运用负强化。
18、依随于是否作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
1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罗还将七层次需要分为两大类,其四个层次称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20、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满足感,用I来表示)。
21、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
22、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23、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
24、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
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5、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
26、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
27、道德行为的形成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单靠行为方式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行为方式的不断练习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为了能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必须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道德行为的训练可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角色扮演法、价值观辨析法、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
法。
28、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远离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
29、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以得到反馈信息。
30、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特点上。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31、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名词解释
1、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