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刑法风险(大学刑法学选修课小论文)
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五篇
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五篇第一篇: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
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对的大学生不仅因自己的犯罪而身陷泥沼,断送大好前程,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
为此,必须对大学生的犯罪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有效抑制大学生犯罪的措施,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正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社会群体,有着无限的前途,但也有着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群体不是脱离社会发展环境而孤立存在的,社会中的各种风气在他们身上产生各种折射和反映。
而资料显示,大学生犯罪正在日益增长,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以及高隐蔽和高危险性。
甚至有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种种迹象都表明,大学生犯罪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导致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不难看出,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多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1、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对大学生造成极大地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配套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改革是对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经济的巨大改革,却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地建立起与改革后相适应的新体制,使得地域的贫富差距拉大,下岗职工增多,也使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贫困生和特困生,生活的贫困和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铤而走险。
而相当一部分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滋生,见利忘义,丧失了道德和良心。
大学生对是非分辨能力还不强,极易受影响。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偏颇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对孩子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影响。
刑事犯罪防范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安全常识
刑事犯罪防范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安全常识对于预防和应对刑事犯罪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防范家庭犯罪、交通安全、网络安全以及身份保护等方面逐一探讨。
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努力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一、防范家庭犯罪家庭是每个人最亲密的社交圈,因此,保持家庭安全令人尤为关注。
以下是一些预防家庭犯罪的常见措施:1. 家庭安防:安装门禁系统、防盗门窗等设施,并确保定期检查和维护。
2. 线下安全:在外出期间,确保家中有人照看,避免流窜犯罪分子的机会。
3. 个人防范:加强警惕,注意陌生人进出家门;尽量不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财物。
4. 提高法律意识:知道家庭成员的法律权益,了解家庭财产的合法保护方式。
二、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无论是行车还是步行。
以下是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要点:1. 驾驶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超速或者使用手机等干扰驾驶的行为。
2. 行人安全:过马路时应使用斑马线或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保持警惕。
3. 自行车安全:未满18岁的人员必须佩戴头盔,避免在夜间骑行或超载。
4. 公共交通安全:站内应遵守秩序,上下车时保持队列,切勿挤压他人。
三、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以下是几条防范网络犯罪的建议:1. 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且不要将其透露给他人。
定期更改密码并定期备份重要的个人文件。
2. 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以及其他安全软件,确保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安全。
3. 社交媒体安全:谨慎添加好友,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
4. 警惕网络诈骗:不相信来源不明的链接、电子邮件或短信,不随意泄露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四、身份保护身份保护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身份保护的重要事项:1. 个人信息保护: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大学生犯罪预防
大学生犯罪预防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大学生犯罪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应该扮演起犯罪预防的角色。
本文将从家庭、校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犯罪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社会法律,并树立法律意识。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规定,大学生才能明白犯罪的法律后果,进而远离犯罪行为。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让他们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在面临诱惑时能够保持理智和克制。
最后,家庭要加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大学生有依靠和安全感,减少犯罪的诱因。
二、校园犯罪的防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方应该对校园犯罪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保力量,提高学生的安全感。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如犯罪预防讲座、法律知识普及等,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各类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帮助,减轻学业和生活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的关怀与帮助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让他们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减少犯罪的诱因。
其次,社会可以建立相关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促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不走上犯罪道路。
此外,社会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正能量。
综上所述,大学生犯罪预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要加强教育和沟通,校园要完善安全管理和开展教育活动,社会要提供关怀和帮助。
.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少于200字
.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少于200
字
1、一般预防。
指通过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条件性防范措施,减少犯罪的机遇和条件等。
2、特殊预防。
指采取特殊手段来预防犯罪,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监禁和改造,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通过死刑的适用,从肉体上消灭罪大恶极的罪犯,彻底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无期徒刑的适用,将罪犯与社会终身隔离,剥夺其在社会上重新违法犯罪的条件;通过有期徒刑的适用和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亲身体验到刑罚的痛苦,使犯罪人自觉地消除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
3、微观预防,指设置各种防线,预防和减少社会犯罪和重新犯罪。
通过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方式减少犯罪的发生。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渐增多,这不仅对个人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论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以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1. 充分认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危害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肩负起建设社会的责任。
如果大学生陷入犯罪,不仅会给自己的前途造成巨大影响,还会给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违法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2.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其次,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白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够避免犯罪的陷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防范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贪念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避免犯罪的诱惑。
4. 提高安全意识再者,提高安全意识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关键。
大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警惕周围的各种安全隐患,并学会适时报警求助。
只有保持警醒,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应对,避免危险的发生。
5. 加强教育宣传最后,加强教育宣传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宣传,才能够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远离犯罪。
综上所述,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
大学生犯罪预防
大学生犯罪预防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
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因各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这不仅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损失。
因此,探讨大学生犯罪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弱。
部分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虚荣心强,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容易产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想法。
其次,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犯罪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过分严厉,导致孩子性格存在缺陷。
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使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再者,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容易侵蚀大学生的心灵。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
家庭方面,父母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关爱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犯罪案件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预防大学生犯罪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2. 合理的安全意识教育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大学生刚刚迈入社会,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安全意识。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其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安全讲座、组织安全活动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加强安保措施学校应加强校园安保措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加强巡逻、安装监控设备、设立安保巡查岗位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此外,学校还应设立相应的处置机构,及时处理犯罪事件,提高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感。
4. 搭建良好的心理辅导服务平台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进而可能引发犯罪行为。
因此,学校应搭建起完善的心理辅导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指导等帮助,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减少心理压力,降低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5. 加强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建设家庭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基础,因此,加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应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子女的正确价值观,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并与学校形成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应积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和发展空间,避免一些不良影响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6.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7.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大学生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论文
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论文在当今社会,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参与预防犯罪的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规范道德观念。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违法犯罪。
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要秉持诚实守法的原则,远离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
同时,要明白法律的底线,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做损人利己、侵害社会利益的事情。
其次,大学生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抵制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犯罪的机会。
要自觉做一个守法公民、遵纪守法的模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私利而违法乱纪。
此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会到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违法犯罪,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坚守法律底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新时代青年,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铭记这些理念,传承美德,预防犯罪,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论文
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论文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违法犯罪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了解和预防违法犯罪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大学生面临的违法犯罪风险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然而,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风险。
首先,大学生通常是社会新鲜人,对各种违法犯罪手段缺乏了解和经验,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其次,校园环境中也不乏一些不良行为的存在,例如校园欺凌、电信诈骗等,这些行为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再次,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网络犯罪威胁,例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二、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预防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安全和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只有预防违法犯罪,才能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预防违法犯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法律和权益。
最后,预防违法犯罪有助于塑造正面的社会形象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思维方式。
三、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建议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应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关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参加法制教育课程、参与社会实践和加入法律社团等方式来提高法律素养。
2.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个人和财产安全的保护。
在外出旅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前往危险地区或深夜独自外出。
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遭受网络诈骗等。
3.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并与身边的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文范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首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此外,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让孩子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及时纠正,避免孩子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其次,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同时,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此外,学校还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避免学生因空虚无聊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再次,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环境,社会风气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政府应当加大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会。
同时,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少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如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特长培训等,让青少年在健康、正面的环境中成长。
最后,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让青少年明白违法犯罪的代价。
同时,对青少年犯罪案件要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注重犯罪分子的改造,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此外,要加强司法援助工作,为青少年犯罪分子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共同努力。
大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400字
大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400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违法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安全健康地生活和学习,预防违法犯罪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从多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些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道路交通法规、窃盗罪、诈骗罪等。
第二,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清醒思维,对疑点行为及时警惕和防范,例如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擅自进入他人房间等。
第三,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自我防卫,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例如遇到危险要学会拨打紧急电话、学会自卫知识(如跑、躲、反击)、学会防身器械的使用等。
第四,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的泄露往往是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线索,因此,大学生要注意个人信息的安全,勿在公共场所、网吧、游戏厅随意留下个人信息,不轻易加入陌生人的微信群、QQ群等。
第五,培养自己遵纪守法的习惯。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明的代表,应该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操守,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严格遵守社会公德、敬畏法律法规、不做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极其细致地去做,大学生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增强法律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这不仅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也是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的贡献。
如何规避刑事犯罪的风险
如何规避刑事犯罪的风险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刑事犯罪不仅会给个人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如自由的丧失、声誉的损害,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如何规避刑事犯罪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刑事犯罪。
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刑法所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故意杀人、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受贿等。
这些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会对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造成威胁。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刑事犯罪的风险呢?增强法律意识是关键。
我们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哪些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可以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关注法律新闻、参加法律讲座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只有清楚地知道法律的红线在哪里,才能避免不小心越过。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矛盾,但不能让冲动支配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因一时的愤怒而动手打人,否则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
同样,在面对经济压力时,也不能选择盗窃、抢劫等非法手段来获取财物。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预防刑事犯罪的基础。
一个有道德的人,往往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不会轻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在社交活动中,要谨慎交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身边的朋友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者经常参与违法活动,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误入歧途。
所以,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人为友,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守法律法规。
不参与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的经济活动,不偷税漏税,不进行商业欺诈。
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要认真审查相关条款,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对于一些容易引发刑事犯罪的场所和活动,要尽量远离。
比如,赌博场所、毒品交易场所等,这些地方往往充满了诱惑和风险,一旦涉足,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深渊。
大学生刑事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行为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社会经验的不足,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触及刑事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大学生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措施。
一、案例背景小李,一名大学三年级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
某日,小李在游戏中结识了一名自称是游戏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网友。
该网友邀请小李加入一个名为“游戏推广团队”的组织,承诺给予高额回报。
在利益的驱使下,小李加入了该团队,并按照网友的指示,在网络上发布大量虚假游戏推广信息,骗取不明真相的玩家财物。
二、案例分析1. 案例类型:本案属于诈骗罪。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案例分析:小李明知自己发布的信息是虚假的,却故意编造并发布,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三、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1. 法律风险类型:(1)诈骗罪: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财物。
(2)盗窃罪: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窃取他人财物。
(3)故意伤害罪:大学生因个人恩怨,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4)聚众斗殴罪:大学生参与聚众斗殴,扰乱公共秩序。
2. 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教育: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其明白触犯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困境时,要学会调整心态,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参与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4)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
预防犯罪心得体会500字作文
预防犯罪心得体会
一、引言
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预防犯罪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
通过
学习和总结经验,我深刻体会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下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探讨。
二、认识犯罪的根源
犯罪不是突发事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成。
部分犯罪源于社会环境、经济压力、心理问题等,因此了解犯罪根源是进行预防的基础。
三、加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重要保障,了解法律的常识和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可以有
效避免犯罪行为。
例如,不轻易侵犯他人权益,遵守交通规则等。
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尊重他人、珍惜生命、遵
纪守法,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有效避免被犯罪所诱导。
五、加强安全意识
在生活中,加强安全意识,警惕各种潜在威胁,避免犯罪为重要。
例如,不随
意接受陌生人的邀约、不让陌生人进入家门等,都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
六、教育宣传预防犯罪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犯罪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
和能力,进一步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七、结语
预防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预防犯罪的经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宁和美好。
如何避免刑法风险了解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和惩罚
如何避免刑法风险了解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和惩罚在现代社会中,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刑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避免刑法风险呢?本文将探讨了解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和惩罚以及避免刑法风险的方法。
一、了解常见犯罪行为和惩罚在避免刑法风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犯罪行为和其对应的惩罚。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法惩罚:1. 盗窃:根据盗窃的金额和手段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盗窃、抢劫、入室盗窃等,对应的刑法惩罚为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2. 诈骗:指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采取其他诡计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骗取金额的大小,刑法惩罚为拘役、有期徒刑。
3. 聚众斗殴:对于聚众斗殴的行为,将根据实施者的主观故意和斗殴的后果来确定刑罚。
除了以上列举的犯罪行为,还有很多其他的刑法犯罪行为,如贩卖毒品、故意伤害、强奸等。
二、避免刑法风险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犯罪行为和刑法惩罚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避免刑法风险:1.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是每个人的基本义务,也是避免刑法风险的首要条件。
要时刻保持法律意识,不要触犯法律底线。
2. 提高法律意识:对于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劳动法等,我们要深入了解,避免因为无知而触犯法律。
3. 加强安全防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意识。
比如,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等。
4. 做到谨言慎行: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定。
避免言行过激,不做恶意中伤他人的事情,避免引发纠纷。
5. 维护自身权益:如果遇到侵害自身权益的情况,不要轻易妥协。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成为犯罪行为的受害者。
6. 提高社会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通过了解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和刑法惩罚,以及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刑法风险。
如何预防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与解决应对策略
如何预防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与解决应对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因此,预防刑事法律风险并采取适当的解决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计策,以帮助人们减少或避免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
一、了解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首先,了解与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预防刑事法律风险的基础。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并遵守相关法规。
及时关注并了解相关法律的修订和更新,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预防刑事法律风险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企业内部的规定。
同时,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防止风险的蔓延和恶化。
三、加强对合同和协议的管理合同和协议是预防刑事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与他人进行业务往来时,应该注重合同和协议的起草和签订。
在起草过程中,要详细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严格约定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
此外,对于重要的合同和协议,应该进行法律审核,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对付款和财务管理的控制刑事法律风险往往与财务管理和资金流动有关。
因此,在预防刑事法律风险过程中,加强对付款和财务管理的控制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查。
同时,对于涉及财务的重要决策和行为,应该形成相关的审批程序,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五、积极应对并解决纠纷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刑事法律风险仍然可能发生。
当面临刑事法律风险时,积极应对并解决纠纷是必不可少的。
在解决过程中,应该与法律专业人士合作,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意见。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沟通和合作态度,以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六、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有效的保护。
通过真诚友善的待人接物和公正诚信的经营行为,个人和企业不仅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还可以降低与他人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
防范犯罪的小技巧
防范犯罪的小技巧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犯罪事件屡见不鲜,防范犯罪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保护自己,防范犯罪,掌握一些防范犯罪小技巧很有必要。
一、不要随便放松警惕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随便放松警惕。
犯罪分子往往会选择人流密集、交通便捷或人少无人区等场所作案。
在出门前,我们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和人身安全,保持警觉。
二、做好防护措施在家里,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首先是门窗安全,一定要安装优质的门锁、窗锁,并且平时不要随意打开门窗,避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其次是家庭安防系统的安装,可以安装一些监控摄像头和报警系统,提高室内外安全防范的能力。
三、不要轻信陌生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遇到一些陌生的人。
一些不法分子常常会冒充他人,诈骗或者威胁他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认真辨别对方身份,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多加注意。
四、要尽量避免夜间外出夜间,人们的警惕心理会相对降低,也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高峰期之一。
在夜里外出,我们要尽量选择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单独一人出门,尽量和家人或者朋友结伴而行。
五、常备工具在出门前,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常备工具,如警报器、手电筒等,这些工具可以在关键时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女性朋友,更是需要做好防范措施。
因为女性往往身材较为瘦弱,防范能力相对较低。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与陌生男性接触,防止被骚扰或者遇到危险。
六、学会自卫技巧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自卫技巧。
例如,掌握一些打人的方式,会几种解脱绑绳的方法等。
但是在危急关头,我们更需要冷静、果断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总之,防范犯罪的小技巧,需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人身安全,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尽可能避免夜间外出等,善于运用自卫技能,提高自身防范能力。
这些小技巧虽然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大有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掌握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如何预防刑事责任的发生
如何预防刑事责任的发生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的发生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了威胁。
因此,预防刑事责任的发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刑事责任的方法和措施。
一、正确教育和引导教育是预防刑事责任的基础。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
通过正面的引导和榜样的示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
二、加强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预防刑事责任发生的重要途径。
政府、媒体等要加大力度推广普法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解读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校加强法律教育,将法律常识纳入课程中,让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从而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刑事责任的发生往往与社会治安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是预防刑事责任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全。
警察力量的加大和警务工作的提升,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的维护,加强社区安全防控和群防群治,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四、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预防刑事责任发生的重要保障。
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刑罚的效果和威慑力。
同时,要做到刑法公正透明,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和公平,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刑罚的多元化,注重对犯罪人员的改造和教育,减少再犯率,从根本上预防刑事责任的发生。
五、加强社会关怀和援助很多刑事责任的发生与个人心理问题、犯罪动机等有关。
因此,加强社会关怀和援助,对于预防刑事责任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刑法风险(大学刑法学选修课小论文)
《刑法与生活》课程论文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刑法风险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它用刑罚与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目的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等。
从中可以看出刑法的任务有两个:以惩罚犯罪为手段,保护人民为目的。
因此,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权利和义务总是紧密联系、对立统一的,以保证公民能行使合法权利,同时又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对于公民自身的都是不利的。
在生活中,我们若不善于利用刑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就可能因他人犯罪行为受到过多侵害;若不依照刑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则可能因刑事犯罪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刑法风险。
我们应结合刑法知识采取一定方法加以预防,或者将其损害降到最低。
因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刑法风险。
1 预防犯罪犯罪是根据四个要件,按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的。
它与刑法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从刑法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犯罪,但它又不仅仅与刑法相关。
它是一个受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环境等多学科的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
所以,我们不仅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犯罪的构成要件加以明晰,还可以从其他多个学科角度研究犯罪发生的机制,从而得出一些全面、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一,预防犯罪必须知晓法律常识,避免超出法律约束的无知行为。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感到犯罪离自己很远,盲目相信自己不会违反刑法中的规定。
的确,多数人在良好的教育引导和社会环境下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道德修养,树立了较好的行为规范。
然而,道德规范并不等于法律规范。
有不少人因缺乏对刑法知识的了解,不知法而犯罪;或因忽视对法治理念的培养,轻易触犯法律。
以下便是常见的不知法而犯罪的事例,令人感到可惜。
苏某原来是某村委会的主人。
一次他的堂弟为了结婚需要买房,便请他帮忙。
苏某觉得这点忙应该帮,心想借了钱只要记清楚,到时还上就可以了。
于是他从村委会借了3万元给堂弟,让会计记了账。
预防犯罪心得体会
预防犯罪心得体会在现代社会中,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免于受害,我们应当做好预防措施。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的预防犯罪心得体会。
一、保持警惕犯罪分子往往会选择无人的地方进行作案,比如偏僻的胡同、偏远的路段等。
因此,我们在行走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尽量不要走偏僻的路线,选择嘈杂人流量大的地方通行。
此外,出门前最好将家中闲散现金、贵重物品等随身携带,避免让犯罪分子有侵犯的机会。
二、加强安保意识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等,我们应注意随身携带贵重物品,不要将包挂在椅子上或放在身后,尽量将贵重物品放置在身体前面,以便随时观察和保护。
此外,我们还应学会正确使用紧急报警器具,对于遇到不法分子时,尽可能地向周围大声呼救,并拉响报警器。
在自驾车时,我们也要保持车内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遇到不法分子时,无处可逃。
三、学会自我防卫技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我们也要学会自我防卫,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传统武术、散打等自卫技能,增强自身防护能力,减少受伤风险。
当然,学习防卫技能并不是要让大家成为“武林高手”,关键是要加强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合理运用身体力量和技巧,达到防御的目的。
四、加强信息安全如今,网络犯罪如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屡屡发生,我们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比如,在使用互联网时,尽量避免浏览非法网站,不要随意泄漏个人信息,以免被不良分子利用。
同时,我们也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反欺骗软件、浏览器插件等工具,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预防犯罪是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下手。
在平日里,我们应该多加留心、多加思考,加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安全防范的水平,增强对犯罪的抵抗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与生活》课程论文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刑法风险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它用刑罚与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目的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等。
从中可以看出刑法的任务有两个:以惩罚犯罪为手段,保护人民为目的。
因此,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权利和义务总是紧密联系、对立统一的,以保证公民能行使合法权利,同时又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对于公民自身的都是不利的。
在生活中,我们若不善于利用刑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就可能因他人犯罪行为受到过多侵害;若不依照刑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则可能因刑事犯罪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刑法风险。
我们应结合刑法知识采取一定方法加以预防,或者将其损害降到最低。
因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刑法风险。
1 预防犯罪犯罪是根据四个要件,按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的。
它与刑法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从刑法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犯罪,但它又不仅仅与刑法相关。
它是一个受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环境等多学科的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
所以,我们不仅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犯罪的构成要件加以明晰,还可以从其他多个学科角度研究犯罪发生的机制,从而得出一些全面、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一,预防犯罪必须知晓法律常识,避免超出法律约束的无知行为。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感到犯罪离自己很远,盲目相信自己不会违反刑法中的规定。
的确,多数人在良好的教育引导和社会环境下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道德修养,树立了较好的行为规范。
然而,道德规范并不等于法律规范。
有不少人因缺乏对刑法知识的了解,不知法而犯罪;或因忽视对法治理念的培养,轻易触犯法律。
以下便是常见的不知法而犯罪的事例,令人感到可惜。
苏某原来是某村委会的主人。
一次他的堂弟为了结婚需要买房,便请他帮忙。
苏某觉得这点忙应该帮,心想借了钱只要记清楚,到时还上就可以了。
于是他从村委会借了3万元给堂弟,让会计记了账。
但是一年后案发,案发时这笔钱尚未归还村委会。
在审判中,苏某表示不知道借用村委会的钱属于犯罪,否则坚决不会做,请求法庭判为无罪。
但是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3个月未还,根据刑法规定,此人犯了挪用资金罪,故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一年。
还有一人林某是某印刷服务中心经理,因妻子要做一笔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就把印刷中心账上的一张10万元支票给了妻子,后来他用妻子经营所得的钱将这10万元归还印刷中心,最终仍被人民检察院抓获。
在庭审中林某辩解该笔钱借出后早已收回,未给公司造成任何损失,不应认定为犯罪。
但他确实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犯了挪用资金罪,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
不知道借用公款就是犯罪行为,不知道即使借用后归仍是犯罪,是刑法学所说的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受什么处罚理解不正确。
苏某、林某的情况属于其中“假想的不犯罪”。
原则上,不能因为这种误解而不追究行为人应负的刑事责任。
若是确实不了解法律禁令也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只能不令其承担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适当从轻处罚。
类似的犯罪事例很常见,例如出租车司机明知所拉的乘客携带赃物,觉得与自己无关就照常开车;窃取道路上的窨井盖,觉得够不上盗窃罪的数额就不用被追究刑责等等。
其中共同的特点,是行为人往往无视或轻视了自己的主客观恶性,根本的原因还是存在法律认识错误。
所以,社会上、学校里应加强普法教育,每个人应积极学习刑法知识并实践到生活中,避免不知法而犯罪。
第二,预防犯罪须拥有健康的人格,避免狭隘、偏执、冲动等病态的心理激起犯罪。
犯罪心理学理论重视研究人格、道德发展、精神疾病等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如果在生活中人的一些欲望或动机得不到满足,调节不适可能导致个性改变和精神疾病,从而引起犯罪。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麦科德曾发表《精神病态者:犯罪心理论》等论著,认为精神病态者的其中心理特征有:高度的冲动性,攻击性,缺乏罪恶感,受无法控制的欲望驱使等等。
这些人格可能成为犯因性心理因素,当周围环境出现犯罪诱因时,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就会被诱发和助长,很快引起犯罪行为。
2006年某天晚上,赵某等人在某酒店就餐,赵某喝酒后准备驾车离开时发现自己的车被其他车挡住,让保安找车主也很久没来。
赵某就指责保安指挥停车不力,与保安秦某发生争执,把秦某脸部打伤后欲驾车强行离开。
几位保安拍打车窗阻止其离开,赵某不听,继续行驶。
秦某见阻止无效,就顺势趴在车前盖上企图阻止其离开。
赵某强行快速逆向行驶并左右晃动,意在把秦某甩下车。
后在路口撞死周某夫妇二人,甩下秦某致伤,又开了一段与前车追尾后才停车报警。
最终,赵某因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冲动、逞强、暴力等心理特点使赵某遇到事情失去了理智,诱发了犯罪,产生了惨痛的后果。
停车场被堵住导致车主不满意,保安可能是有一定的责任。
但是赵某如果不冲动、不逞强,而是耐心找保安寻求帮助或向酒店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哪怕报警请交警来处理,而不是率先动手打伤保安的话,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能正常解决的。
赵某已经打人有错,还强行开车甩下保安,撞人后又继续向前开更是缺乏罪恶感的表现。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纠纷非常常见,而双方处理纠纷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结果。
从犯罪原因论的纵向层次看,犯罪原因的范畴可以分为犯罪根源、基本原因、直接原因和条件、犯罪诱因、犯罪人的犯罪个性等。
即使一个人长期与社会上某方面制度间存在矛盾,或在某纠纷中处于权益受损的一方,甚至受到挑拨、刺激等诱因,如果没有与人的主观方面因素结合,犯罪行为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主观方面因素包含一个人综合的个性与心理特征,与社会因素联合有机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我们从青年时期个性养成阶段开始,就应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
在生活中待人应宽容大度,处事应理智耐心,避免暴力冲动造成犯罪;还应养成谦逊,仁义的品质,避免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损害了他人的合法利益,造成犯罪。
第三,预防犯罪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纠正可能推动犯罪的行为倾向。
刑法的机能之一是规范机能,对人的行为起到引导、约束、规律作用。
它是评价公民行为性质的标准,也是引导公民行为的准则。
懂法、守法的人,至少具备用法律衡量自己行为习惯的意识。
有的人则缺乏规律意识,长年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作风,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统计研究表明,这一类人有更高的犯罪倾向。
这方面的案例也很多见。
2006年,夏某以帮助朋友完成信用卡办理任务为名,骗得黄某等四人的个人资料,以四人的名义在中信、广发、民生等多家银行办理信用卡22张,恶意透支并挥霍赃款11万元。
法院判被告人夏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和罚款6万元。
另一例中,2006年10月,梁某将自己的轿车租借给王某,并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盗抢险。
后因王某与轿车下落不明,梁某于同年12月分别到派出所、保险公司报案,谎称车辆被盗,骗取保险金7万元。
07年1月公安机关查获梁报案的车辆,怀疑梁形迹可疑时,梁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最后梁某因犯保险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和罚金,并偿还保险公司保险金7万元。
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本是建立在持卡人良好的资信基础上的功能。
但夏某却将这视为可乘之机,牟取巨额赃款并挥霍,严重妨害了金融机构的秩序以及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保险业本是维护社会经济安定,分散风险的社会保障制度。
有的人却只看到其中的金钱收益,编造虚假的原因骗取巨额保险金,侵犯了保险公司的财产所有权,扰乱了国家的保险制度。
这些人想必明白自己的做法有上述危害,还是抱着贪婪和侥幸的心态,挑战法网,铤而走险。
这类犯罪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不诚实的习惯,常常通过说谎来逃避困难;或有好逸恶劳的习惯,渴望舒适安逸的生活,却不愿意用正当的劳动来换取。
更有甚者实际上具备很高学历,却把精力花在研究犯罪技能上,幻想全凭这种手段一夜暴富。
我认为,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对避免这些不当的习惯和作风,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师长应该以身作则,避免将成年人当中某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带入下一代。
我们大学生在工作中应注重培养自己乐于奉献、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回报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维持良好学风,恪守学术诚信;在课余时间培养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爱好,不沉迷于奢侈和颓废的享乐生活等等,将勤奋和求实的行为作风带到今后的生活中。
高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引导,在抓好学校风气的同时也是带动整个社会心理。
总的来说,小到培养个人的行为规范,大到降低社会环境滋生犯罪行为的几率,都在为防范刑法风险做出贡献。
2 避免受害上文主要是从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考虑如何预防犯罪。
当然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犯罪现象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
以下简单谈谈生活中我们能如何避免受到一些刑事侵害。
第一,应提高警惕,做好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防护工作。
例如从社区群体来说,可以加强居民片区的警戒和监控,加大犯罪者实施犯罪的难度;从个人来说,为避免成为盗窃罪受害者,可在家中设置防盗设施和报警装置,在外要将自己的贵重财物以可靠方式存放,不要外露。
至于人身安全,比如女子外出时要注意个人装束,不应太过暴露;夜间尽量不要走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等等,防止歹徒的侵犯。
这些是从西方犯罪学中日常活动理论得出的防范措施,即不暴露犯罪目标,不留下犯罪条件。
第二,遇到犯罪分子的威胁要沉着应对,采取理智措施。
多数犯罪者在作案时不会以伤害他人生命为直接目的,而有的却是;强烈地反抗有时会帮助自己摆脱,而有时会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在第一时间应保持冷静,让自己与犯罪者都先平静下来,再审时度势,考虑逃跑、求援或屈服以保全生命。
总之,惊慌失措的表现会引起犯罪者的紧张,加大受害可能性。
概括地说,学习刑法学和犯罪学知识有利于规避刑事受害风险。
因为刑法中规定的各项罪名都由四要件构成,其中的客体和客观方面都是针对受害方而言,熟悉这些要件能使我们明白规避风险的具体情形。
而犯罪学对犯罪行为的机制、犯罪现象的发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能帮助我们预测犯罪行为,提早加以规避。
总之,懂得法律、遵守法律、善用法律,提高个人身心修养,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生活的不同方面防范刑法风险。
参考教材:【1】《刑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新犯罪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