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质量_教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

2. 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桌椅等。

2.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提问:重力是什么?重力的方向在哪里?二、探究重力的方向(10分钟)1. 实验一:让学生用细线悬挂钩码,观察钩码是否垂直向下悬挂。

2. 实验二:让学生改变钩码的悬挂角度,观察钩码的受力方向是否变化。

3.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重力的方向。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实验三: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钩码所受的重力。

2. 实验四:让学生保持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悬挂高度,观察重力的变化。

3. 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重力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一)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一)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一)班级姓名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定量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原因,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实际现象和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定性向定量的学习,感受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全面理解。

课时:一课时辅助教学:托盘天平、锥型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

教学——学习过程:引入: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新课学习:问题: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呢?可能发生哪些变化?作出猜测:一、探究实验1、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实验实验仪器:锥形瓶、橡皮塞、托盘天平、酒精灯、玻璃棒实验药品:白磷实验操作:在装有细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塞上带有玻璃棒的橡皮塞,玻璃棒刚好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其质量,取下锥形瓶,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在锥形瓶口,引燃白磷,反应完毕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的白磷被点燃后燃烧,冒浓白烟,锥形瓶变热,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相等。

实验结论:①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②白磷与氧气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讨论:①怎样分析出参加反应的白磷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呢?②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呢?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托盘天平、试剂瓶实验药品:铁钉、硫酸铜溶液实验操作:反应前称量小烧杯中装入硫酸铜溶液何铁钉的质量,小铁钉放在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后称量其质量。

实验现象:铁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两次称量的质量相等。

实验分析:铁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质量工作方案

教学质量工作方案

教学质量工作方案•相关推荐教学质量工作方案(精选7篇)编写工作方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设计。

当决定做某个项目时,领导会根据提交上来的工作方案整合选出最优方案,工作方案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质量工作方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质量工作方案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鉴于过去的一个学年我校的教学质量落后,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学质量严重滞后,为了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扭转落后的局面,新学年打个翻身仗,特别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领导,建账三制,完善考评细则,民主管理。

开学伊始,学校领导班子就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经过商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每两位领导分包一个级段,每位领导分包一个或两个教研组,负责该级段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正主任以上的领导,没人分包两个毕业班级,协同任课教师提高分包班级的教学质量,对分包班级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

确保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提高质量。

其次,加大学校的制度管理,保证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向管理要质量,让管理出效益。

众人拾柴,集思广益,在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的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切合我校实际,注重实效的条例和制度,我校相继制定了《学校目标管理奖惩意见》、《级段目标管理量化考评细则及奖惩意见》、《教职工绩效量化考核细则》、《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汇编成册,人手一份,逐条学习、领会,使领导、教师增强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三,根据我校班大人多的现状,修订完善了考评细则,班级目标管理量化考评的1000分中,教学管理及质量占500分,期中教学质量就占400分。

变原来每次质量检测两率一分的300分为500分,增加了每班前40名的平均分和后15名的平均分,毕业班在春秋两期的期末考试后,还要以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排序,语文、数学奖惩前600名,英语奖惩前300名,每生5元。

这样,加大了教学质量的权重和奖励,真正使每位教师心系教学,心系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主要途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课堂教学质量,本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二、行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2.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实效性。

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

4. 强化课堂管理: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5. 提升课堂教学设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入口门槛:对新入职教师实行严格的选拔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进修:支持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2.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1)注重学科素养: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2)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分配课时,强化课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实效性。

(3)拓展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3)讨论式教学: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强化课堂管理(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营造师生和谐关系。

(2)提高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规范学生行为,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3)落实学生评价: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2. 进行实验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天平。

2. 实验材料:各种质量不同的物体。

3. 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出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和测定方法。

Step 3: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定实验。

2. 学生需按要求选取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5:讨论
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深化对质量测定的理解。

Step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测定方法的掌握。

课后拓展:
1. 学生可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可设计不同的实验探讨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材料和指导书。

2. 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课堂讨论和提问回答。

《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研究》课题方案摘要:中小学的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影响作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进步。

关键词: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学生成长,措施,建议正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小学作业设计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业是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同质量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果和综合素质。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设计没有有效落实学校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做作业机械化,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探讨如何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旨在从多个角度对中小学作业设计进行探究与分析,进一步挖掘中小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当前中小学作业设计提高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讨中小学作业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作业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中小学作业设计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作业设计的情况,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3)对比法:选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作业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比较优秀的作业设计在设计思路、实践方法等方面的共性和特点。

(4)实验法:选择几个重点学校和班级进行实验,将提出的策略和建议实际应用于作业设计中,并比较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习成果。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研究结果为:(1)探讨中小学作业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作业设计的影响。

《质量》教案

《质量》教案

《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换算率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因形状、位置、状态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什么是物质?如金、银、铜、铁、塑料、纸张、布条等等,这些物体的组成成分就叫做物质。

不同的物质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同一种物质也能组成不同的物体。

比如铁,是一种物质。

用铁可以做成吃饭的勺子这种物体,也能做成炒菜的铁锅这种物体。

勺子和铁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但是他们的组成物质是相同的。

那么,勺子和铁锅,谁含有铁这种物质比较多呢?(勺子)像这样,一个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说起来太麻烦,科学家引入一个简单的概念,叫做质量。

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导学新课(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质量?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3测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仪器?4天.平的结构如何?怎么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巡视三()知识梳理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常用字母表示。

则一个物体越大,含有的质量越多。

)(2质)量的单位国际制单位千克,常用的单位吨、克、毫克单位换算:吨(t)..千克(kg)..克(g)..毫克(mg)(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时间、温度等的改变而改变。

(4常见)物体质量(课本事例及日常用品)2.质量的测量(测1量)质量的仪器:天平,生活中常见的还有案秤、杆秤、磅秤、电子秤等。

初中科学质量教案

初中科学质量教案

初中科学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等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密度、比热容等。

2. 水的化学性质:水的电解、酸碱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水的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与理解。

2. 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性质。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提出问题:“水有哪些性质?”2. 探究水的物理性质:(1)密度实验:让学生用不同体积的容器装满水,观察水的深度,探讨水的密度。

(2)比热容实验:让学生用同一个烧杯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液体,观察加热时间,分析水的比热容。

3. 探究水的化学性质:(1)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用直流电源对水进行电解,观察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探讨水的电解过程。

(2)酸碱性实验: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了解水的酸碱性。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理解水的性质,并提出拓展问题:“水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 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4. 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 质量教案

初中物理 质量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4. 通过对质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平衡美、对称美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2. 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 天平的使用方法4. 质量的测量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质量?2. 学生分享对质量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质量的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并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质量的特性,即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三、天平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演示天平的结构和作用,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天平的调节和物体质量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四、质量的测量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概括出质量的特性。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2. 提问: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质量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讲解质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质量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学生概括出质量的特性,提高了分析概括能力。

同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质量的知识。

初中物理液体的质量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质量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液体的质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质量的概念,掌握液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液体质量的概念及特点2. 液体质量的测量方法3. 液体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固体和气体的质量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的质量,那么液体的质量又是怎样的呢?二、探究液体质量的概念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介绍液体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质量是指液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液体质量的特点,如:液体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等。

三、学习液体质量的测量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液体质量测量工具——量筒和电子秤,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不同液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如:直接测量、转换测量等。

四、应用液体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水箱中水的质量?如何判断一个瓶子是否装满液体?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液体质量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量、控制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液体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液体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液体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教案
教案标题: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难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讨论质量的概念,并引出测量质量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
介绍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讲解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天平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台天平和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指导他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总结测量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实践应用
布置作业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或实验室中继续测量物体的质量,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手段
1. 实物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天平和物体样品
3. 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的评价
2.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精确的质量测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与盐的混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水与盐的混合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实验演示(1)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 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适当的药品和仪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质量的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质量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质量测量。

3. 学生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质量的特性。

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2. 质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1. 质量的计量单位换算。

2. 物体质量的特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衡量物体质量的?2.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总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kg)、克(g)等单位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讲解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讲解质量的换算关系:1千克(kg)= 1000克(g),1克(g)= 1000毫克(mg)。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砝码、量筒等器材,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无关。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进行质量填空题、选择题等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教师讲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配料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计量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质量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无关。

2. 教师强调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质量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质量练习题,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食品质量、产品质量等,撰写调查报告。

《质量和密度》教案

《质量和密度》教案

《质量和密度》教案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在实验中测量。

2. 理解密度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四、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1)引入活动:通过让学生手拿不同重量的物品来感受物品质量的轻重差别,引发学生对质量的认识。

(2)讲解概念:给出物质质量定义,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3)应用实践:利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

2. 密度的概念(1)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

(2)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图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基本单位及计算公式。

(3)应用实践:教师布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并分析得出结论。

3. 应用实例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工程实践、船舶浮力、汽车美容鉴定等,巩固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情境教学法4. 问题教育法六、教学效果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 组内互评:组内互相评价实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堂作业: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并完成作业。

七、教学资源实验性用具:刻度尺、扁平板、直尺、密度试剂等多媒体课件:示意图、实验图表等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均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掌握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复杂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强化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

同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质量》教案

《质量》教案

《质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笔、文具盒等,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品都有质量,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新课讲授
(1)讲解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介绍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等。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展示天平,讲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

3.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和单位,以及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案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案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记录反应时的现象、天平是否平衡?变轻了,还是变重了?
[实验5-1]:
[实验5-2]
3、讨论:上述两个反应是否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3:从微观看质量守恒定律
[交流与展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否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所有化学变化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三、拓展运用: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备课时间:10.29审核人:叶青上课时间:班级:姓名:总课时数:
主备人
吴德康
课型:新课
课时:1
课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小组
评价:O优O良O中O差
二、感悟课本:
活动1: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吗?
2、猜想与假设: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实验验证:齐读实验内容,体会关键要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方案一:红磷的燃烧(观察记录反应时的现象、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方案二:见课本P91页(观察记录反应时的现象、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4、分析得出结论:
5、反思与评价:该结论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成立呢?
活动2:(实验再探究)体验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总和”的含义
1、再读课本P93页[实验5-1]和[实验5-2],体会要领。
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物理《质量及其测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质量及其测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质量及其测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学习流程:任务一: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性质:一、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1-102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二:自我检测:1、叫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还有、、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t= Kg 1g=Kg 1mg= Kg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变化,不变),这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试牛刀: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一张纸的质量约为750 。

2、你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 Kg ,当宇宙飞船把你带到太空中时,你的质量将()A.大于60 Kg B.小于60 Kg C.等于60 Kg D. 变为0任务二:质量的测量:一、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104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二:自我检测:1、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分为和。

2、使用天平时要注意:(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能,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身边事物引入物质的多少,木椅、铁锤、铝锅等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木椅是由木头组成的,铁锤是由铁组成的,铝锅是由铝组成的,我们说木头、铁、铝是组成木椅、铁锤、铝锅这些物体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就是组成物体的材料。

显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一杯水和一碗水都是由水组成,它们含有的水一样多吗?思考、比较物质与物体。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质量的概念
2. 掌握化学质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化学质量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2. 化学质量的计算方法
3. 化学质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例子引入化学质量的概念,并和学生讨论化学质量的概念
是什么。

2. 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或计算练习,掌握化学质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3. 操练: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实验让学生巩固和运用化学质量的知识。

4. 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白板报告等形式,讨论化学质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总结: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式:
1. 实验演示
2. 计算练习
3. 小组讨论
4. 白板报告
六、教学工具:
1.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2. 计算题卷
3. 小组讨论的题目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化学质量的计算题目
2. 思考化学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馈:
1.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6.1质量教学案

6.1质量教学案

义安一中 八 年级 物理 学科学案课题:6.1质量 主备教师:陈喜平 义安一中 2012.12 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一、导入: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物体是指:在空间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具体的东西。

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一类材料。

例如:桌子是 ,木材是构成桌子的 。

铁锤是 ,铁是构成铁锤的 。

铁锤含的铁比铁钉含的铁 (填“多”或“少”) 二、新授: (一)质量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叫 ,用符号 表示,其基本单位是 。

2、质量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是?并写出进率。

3、练习:(1) 240kg= t ; (2) 750mg= g ;(3) 980g= kg= mg 。

(4)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 (5)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是5 (6)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7)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 (二)质量的测量1、简单说一下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2、在实验室我们经常用 来测量质量。

3、认识天平的构造及各个部分的名称。

看书110页,对照书找一找天平的每一个部分。

4、使用天平前回答几个问题:(1)被测物体的质量有没有什么限制? (2)砝码盒中的镊子是干什么用的?(3)所称量的物体都可以直接放在托盘上面吗? 5、练习使用天平。

测一个橡皮的质量。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

(2)将天平的游码拨到零刻度线上,看一下是游码的左边还是右边对着刻度线。

(3)调节平衡螺母,是天平保持平衡。

平衡螺母如何用?如何判断天平是否平衡了。

义安一中 八 年级 物理 学科学案课题:6.1质量 主备教师:陈喜平 义安一中 2012.12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一、导入: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物体是指:在空间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具体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教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
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
1.质量
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g),吨(t)
1kg=103g, 1g=103mg, 1t=103kg
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
2.质量的测量
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
磅(秤)、杆秤(生活中用)
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感量:天平能称量出的最小质量叫感量。

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感量)。

③测量原理:天平两臂等长,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④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P10)
⑤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放、调、称、记。

a.放:把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调到零刻度,再移动游码(哪端高就往哪端调),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称:把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减小砝码),直到横梁两次平衡。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表示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为准)。

d.记:记录测量结果(要记住写单位)。

[注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两次平衡的调节方法不同:
空载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

载物平衡(称量时):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

⑥练习测量物体的:橡皮,铅笔等。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

其中质量的测量是重点。

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么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二、进行新课
1.想一想
①在左盘上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大的还是先加小的?为什么?
②在读测量的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③如果要称粉状物体(例如盐),应该怎么做?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①想想做做(P11):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②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三、随堂练习
课后练习:1,2,3,4,5
四、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意义、特性及测量方法。

质量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我们应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放、调、称、记)。

五、作业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二质量
一、质量
1.定义
2.单位
二、质量的测量
1.工具
2.方法
三、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