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问题是压力也是动力

合集下载

思而优教育·思想品德信息卷(一、二、三)参考答案

思而优教育·思想品德信息卷(一、二、三)参考答案

思而优教育·思想品德信息卷(一)·参考答案第页(共1页)参考答案思而优教育·思想品德信息卷(一)1.B 2.D 3.B 4.B 5.A 6.D 7.C 8.A9.D10.B 11.C12.C13.A 14.D15.C 16.A17.B 18.C 19.C20.D 21.B 22.B 23.C 24.A25.B 26.A 27.D28.B29.(1)有利于打击违法犯罪现象,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②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③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认真学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习各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

30.①儿子的言行表明自立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依赖心理是非常有害的。

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儿子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提高自立能力。

②儿子的言行也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儿子已是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不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还应该帮助父母做家务才对。

儿子应该理解父母的难处,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

31.(1)表明我国政府和人民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2)这种说法不对。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打砸抢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不是爱国,要负法律责任。

表达爱国热情要富有理性、充满智慧。

要依法表达抗议诉求,我们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坚持科学发展,稳增长、促和谐的强大动力,切实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观 , 区域 生 态 系统 结 构破 坏 严重 ,
生 态 文 明建 设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面I i 的挑战和压力 f l
率或 患病 率持 续上 升 "
环境 问题 危及公 共 安全 与社
染 型行 业依 然存 在 增 长 的 空 间 , 污 染物排放 总量还 有进 一步增 加
的 可能 "
会 和谐 "我 国重 大环境 突发 事件
我 国生态 文明建设 与 可持 续 发展 面临诸 多挑 战和压 力 , 既有 经 济发展 方 式的 问题 ! 体制机 制 方 面 的障碍 ! 人 口压 力以及 文化 价 值观 念的偏 差等 , 也 有 资源环 境 的约束 " 前者是 挑 战 , 也是 造成 后 者的原 因 " 总体上 , 我 国现 阶段 生 态文明建 设 与 可持 续发展 面 临 的直接 挑 战和 压 力是 资源 能源短 缺与 利 用效 率不 高 ! 生 态环 境破 坏与 污 染严 重及其 对 经济社会 发 展 造 成 的约束 " 生态 环境 形 势严峻 我 国生 态保 护 的形势 不容 乐
续 加大
生 态服 务 功能 持 续下 降 " 主要 表 现 为 :水 和 大 气环 境形 势危 急 ;土 壤 质 量退 化 ;生 态 系统 更加脆 弱 ; 环境 噪 声扰 民 问题 突 出; 固体废
物 污染 程度加 重 ; 核 与辐射 安全 隐 患不容 忽视 ;环境 问题 凸显 "
农业 发展 方式和 农村 生活方 式可 能进 一步加 大环 境压 力 " 随 着农 业现代 化 加速推 进 , 农 业源
将 达到 5 0 % , 城 市生 活 污水 和垃 圾 产 生 量将 比 2 0 0 年分别增 长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在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问题。

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个方面的原因:1、发达国家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大量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我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引进这类企业,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2、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保护环境。

甚至净化污染物的设备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平时随意排污。

3、政府有关部门只追求经济指标,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凡是出现的重大污染事件,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渎职有关。

4、对于造成污染的企业,处理不力。

发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罚款,起不了警示作用,当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纵容。

5、对于洋垃圾走私的处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从国外搞了洋垃圾来赚钱,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

6、城市的盲目扩大、发展,忽视公共交通,不切实际地发展私家车,造成交通堵塞,机动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7、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没有好好处理,没有分类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中国环境问题及水资源问题解决中国环境十大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

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

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

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一、界定概念:1、环境保护:通过各类方式,达至环境改善与生态优化的目的2、自然:世间万物生存的环境3、本:根本,最重要的事物二、解释辩题保护环境应以自然为本,就是说,在环境保护这件情况上,应将自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人应当以自然利益为重,顺应自然,敬畏自然。

三、分论点1、从理论上看,保护环境应以自然为主,是基于两大理由:(1),环境是环境保护的对象,而人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当主体利益与客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有保障客体利益才真正做到了环境保护;(2)、人类有限理性与意志力,决定了以人为本(中心)的保护环境是不能达至保护环境的目的的(我们现在以为是在保护环境的情况,有可能事实上是在以另一种方式破坏环境,而当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2、从现实层面看,保护环境应以自然为本,表达在三个方面(1)、环境的要紧问题是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奢侈的生活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由此带来了人对自然无度的索取了破坏。

因此,保护环境应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部分与整体,孩子与母亲),讲自然利益作为根本,约束人类的欲望。

(2)、保护环境应顺应自然的规律。

逆自然规律的行为不但不能保护环境,而且会南辕北辙(从动物园到野生动物保护区)。

(3)、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而人类仅有百万年的历史,人对自然的认识依然是太过年轻了,因此,人应当认识到自己有限的理性,敬畏自然,减少对自然的不良干预,才是最大的保护环境。

价值——不合人情,但顺乎天理操作1——将以人为本的保护环境与人类中心主义做同化处理。

操作2——自然是地球与人类的本,因此环保就以自然为本。

保护环境就成了人类局部利益让位于自然整体利益的选择,自然是所有的本,一切活动包含环保就务必以它为本。

正方立论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一、界定概念:1、环境保护:在人类生存需要超过自然负荷的背景下,人类协调生存进展与自然矛盾的一种活动,表现为人类遏制自身对自然的过度耗用,改善环境,优化生态。

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认识。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1.经济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以重工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另外,中国式现代化还表现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实现国际地位的提升。

2.社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社会制度的现代化、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社会风气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制度领域,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在社会文明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社会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国家文明程度。

3.文化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还包括文化领域的现代化,这是维系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环节。

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方面要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1.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2.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条路径是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还包括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经济竞争力、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参考答案1

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参考答案1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春《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及参考案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

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

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

注意:只可提交1次!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o字。

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参考答案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

1.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且正在继续证明,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反映高水平保护的成效,高水平保护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本质上、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系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O重点攻坚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为协同治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生态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和关联要素的多元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有利于更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攻坚。

5.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把握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既要遵循自然界演化的内在规律,给予其充足的自我恢复、休养生息的时间空间,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已经受损或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单独依靠自然恢复无法逆转或逆转周期长的,必须借助适度的人工修复措施,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和环境,加速恢复进程、提升恢复效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
深刻理解把握国内外形 势 新 变化,坚 持 把 科 技 创 新 作为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 续的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推 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国家安 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内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挑战 显著增加。要充分研判形势,把握方向, 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对科技创新提出全方位的迫切需求。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人均G D P已超过1万美元,向 高收入阶段迈进,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 调整,亟需依靠科技创新为“平衡”和 “充分”发 展提 供 强大 支撑。同时,应 对人口老龄化、防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等 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 果不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就 难以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 发展,正在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从 微观到宇观各层次各领域的技术都在加 速突破,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信息 技术与生物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区块链、脑科学、基因编辑等 新兴技术加速迭代。科技的渗透性、扩 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对全球产业体 系、经济发展方式、伦理规范、治理规则 等产生深刻影响。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 述,贯 彻 落 实十 九 届 四 中 全 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 论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是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升华和智慧结晶, 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 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坚 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 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 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贯彻新发展理 念、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 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 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 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美国(20世纪80年代)
• 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数15251座,其中二级以 上处理厂占78.1% • 80年代,美国总人口约2.2亿,居住在城市 的人口约1.54亿。平均每1万城市人口建一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从1972年---1982年 建设污水处理厂投资共562亿美元。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截止2005年6月底)
香港吐露港污水治理的教训
大浦
吐露港
沙田
沙田、大浦(新发展市区)
• 人口约100万 • 80年代初建设沙田污水处理厂 • 处理水量21万m3/日 • 投资7.5亿港币 • 经海底排水管排放至吐露港 • (排海管d=2.5m,长1km) • 1987年吐露港水质仍然下降, • 1988年发生赤潮达40次 对沙田污水厂曝气池进行改造,进行脱氮,但水质 仍未改善。
全国661座城市,已建污水处理厂708座 • 处理能力4912万m3/日 • 城市污水处理率45.7% • 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297座,占全国 城市总数44.9% • 其中地级以上城市63个(包括50万以上大 城市8个)
上海市

• • • • •
2003年GDP居全国第一(6240亿元) 财政收入居全国第一(899.3亿元) * 早在1926年就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 * 2005年初 城市污水量560万吨/日 2004年底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5.94% • 在全国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中排在第80 位。
谢 谢!
2004年500个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状况 500个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75.6%
平均 >60% 为0 生活垃圾无害化 平均 处理率 >60% 为0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特 平均 指医疗废物) 为0 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 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 32.3% 28.6%(143个城市) 38.6%(193个城市) 57.8% 50.6%(253个城市) 32.0%(160个城市) 60.4% 31%(155个城市) 81.4%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水专项首席科学家陈吉宁:解锁中国水环境叠加压力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水专项首席科学家陈吉宁:解锁中国水环境叠加压力

高 压什 么?— 水 境 染 荷 力 — 环 污 负 压
陈 吉宁在 分析水污 染 负荷压力 时谈到 如 果 按 照 现 在 的 趋 势 所 有 工 业 污 水 排 放 都 达 标 .城 市 达 到 9 % 以上 的 处 理 率 ,那 么 到 2 5 0 0 0年 主 要 污 染 负 荷 会 发 生 什 么 变 化 7 一 方 面 城 市 水 污 染 有 所 下 降 如 从 有 机 物 上 看 农 业 污 染 有 一 些 增 加 。即 使 过 了 2 3 0 0年 高 压 力 时 期 .总 量 还 会 有 所 上 升 。我 们 的 工 业 化 、城 市 化 过 程 和 人 口 增 长 在 时 间 上 同 步 .另 外 农 业 基 地 和 城 市 化 、工 业 化 基 地 在 空 间 上 是 叠 加 的 .如 果 错 位 的 话 会 缓 解 我 们 的 压 力 但 是 非 常 不 幸 的 是 在 时 间 上 重 叠 ,在 空 间 上 也 是 重 叠 的 。如 果 考 虑 自然 条 件 比 如 水 资 源 情 况 .北 方 压 力 更 为 突 出 。 污 染 负 荷 压 力 来 看 中 国 城 市 水 环 境 面 临 着 非 常 明 显 的 区 域 性 问 题 , 从 不 同 区域 面 对 的 压 力也 有 相 当 大 的 差 别 ,有 不 同 的 特 征 。 陈 吉 宁 说 .如 果 按 照 目 前 的 控 制 方 式 .基 本 上 可 以 作 出 一 个 战 略 性 判 断 : 就 是 常 规 性 污 染 物 会 长 期 成 为 中 国 水 环 境 的 突 出 问 题 。从 目 前 来 看 常 规 污 染 物 的 问 题 还 比 较 突 出 .不 仅 是 有 机 物 的 问 题 突 出 的 问 题 是 营 养 物 质 问 题 。节 能 减 排 只 减 排 COD不 能 解 决 根 本 问 题 . 养 物 质 问 题 会 变 得 越 来 越 突 出 。 有 营 还 难 降 解 的 有 毒 有 害 物 质 在 空 间 中 的 积 累 ,跟 常 规 的 污 染 物 叠 加 之 后 使 我 们 解 决 中 国 城 市 水 环 境 问 题 的 任 务 更 为 复 杂 .更 为 艰 巨 。从 空 间 上 看 各 个 区 域 所 面 临 的 压 力 和 负 荷 完 全 不 同 ,所 以 表 现 出 非 常 强 烈 的 区域 特 征 。 总 体 来 看 ,西 部 是 问 题 的 基 础 .在 上 游 是 保 证 生 态 安 全 非 常 重 要 的 区域 。东 部 是 重 点 .大 量 问 题 在 东 部 。但 关 键 是 中部 中部 一 旦 出 了 问 题 由 于 水 文 特 征 是 从 西 向东

[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新机遇新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新机遇新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新机遇新挑战我们所走过的60年发展历程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积累的问题和必须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我国正承受着比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更大的压力。

近几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经济、资源环境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既构成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 充分把握好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变外部压力为内在发展动力从20__年岁末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危机面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发展步伐均出现明显放缓,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甚至呈现衰退现象。

这场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国际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联合国发布的《20__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估计, 20__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为负2.6%,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长为负3.9%。

受金融危机影响,从去年开始,我国的出口额大幅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__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1.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但出口仅为8 46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1.3 %。

这对我们的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金融危机是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带来了契机。

我国经济能够保持近30年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资源消耗与初级产品的出口,以及以重化工为主的高耗能的产业结构。

从“九五”开始,我国政府就开始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调整结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作者:陈和《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8日02版)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发展重点任务举措,首先要辨明大势、把握大局,认清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这是一个大判断。

准确理解这个一分为二的判断,对于我们把握“十三五”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主动全面深化改革,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国际环境的基本特征未来五年,外部发展环境有望总体保持和平稳定,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外部有利条件。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际环境变化趋势和基本特征继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势。

一是经济全球化整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深,利益也进一步融合,面对共同挑战、维护和平共谋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在调整中曲折复苏。

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2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将大幅提高,这有利于推动国际治理平等化、民主化。

三是文化多样化受到更多尊重,各国坚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展现更多制度和文化自信,发展模式多元化态势增强。

四是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信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流动,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人类“地球村”、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有利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二)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和挑战上升国际金融危机自身演化的逻辑还没有走完,隐含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

一是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内部压力与政策走向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内部压力与政策走向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内部压力与政策走向摘要: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稳步增长,调控宏观成果日益显现。

同时,必须注意到目前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如国际债务危机、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价格压力持续、局部地区风险暴露等各种问题可能会阻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因此,在保持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要根据最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积极贯彻“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原则,力争让我国经济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流动性;宏观调控;美联储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走势。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稳步增长,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形势转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社会货币信贷水平企稳,经济增长模式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开始逐步调整,这都是我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工作的成果。

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可能阻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因此,我国政府在保持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将根据最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积极贯彻“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原则,力争让我国经济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持续良性发展。

一、外部环境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重创了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救援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直接提高总需求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间接支持总需求的复苏。

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刺激政策延续的过程中,政策的边际效应却不断下降,特别是全球实体经济无法吸收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全球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总需求的扩大、流动性的过剩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频发,使得全球物价指数不断上扬,全球经济面临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内容摘要: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财政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面临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问题;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特别是欧元状况脆弱,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稳定性形成冲击;世界经济景气下降,全球贸易量锐减,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外贸出口不振。

二是国内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必然会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货币存量依然较大,形成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提高服务业比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在此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关键词:经济运行环境措施正文: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形势与2011年有较大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在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基础上,既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继续抑制通胀,同时要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分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逐步加强,中国经济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而存在,当前,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形势复杂多变。

根据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2011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1.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一是市场对发达国家政府是否有能力稳定财政金融状况和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怀疑,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

欧债危机影响深远,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已持续两年多,2011年下半年进一步恶化,存在继续向欧盟核心国家传染、向银行危机转化以及威胁欧元稳定性等风险。

浅谈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Page 11
森林资源锐减 森林资源锐减造成中国目前水土流失严重。建国以来虽已治理51万 平方千米,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泥沙50亿 吨,河流带走的泥沙约35亿吨,其中淤积在河道、水库、湖泊中的泥沙 达12亿吨。湖泊不合理的围垦,面积日益缩小,也使其调洪能力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的供给。森林有涵养水 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 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所以,保护森林资源应该和保护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Page 14
粮食危机
关于我国的粮食危机的问题,我更想讨论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前几 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红心鸭蛋还没尘埃落定,三聚氰胺奶粉、绝育黄瓜、 染色花椒、染色豆瓣、牛肉膏、染色馒头、回炉面包、自杀西瓜、毒血 旺、毒豆芽、硫磺姜、瘦肉精、胶水猪、假葡萄酒等等等等又接踵而来。 真的很佩服我们伟大民族创造力,也很佩服我们自己,能活到现在确实 很不容易啊。
Page 6
环境污染
正如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样地不会 让人乐观。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 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很明显,造成我国大气污染 的主要因素不会是前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大 量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进入空气中,短短几十年,天不再蓝了,水不再 绿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已经被很多专家证明是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很多人担心的是,N年之后,我们的子孙还 能不能看见绿色。
Page 8
噪音污染 过去的2010年,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涨”,而涨的最惊心动魄的, 莫过于房价。楼市的蒸蒸日上引得全国到处争相建房,由此引发的噪音也 就不难理解。当然了,建筑噪音只是一部分,交通噪音还有工业噪音才是 现代噪音污染的最大症结。并且这种情况也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 法改变的。

中国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

我国现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我国能源开采量大但能源利用率低,而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过程均产生大量污染。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互相维系的。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工业多转移到我国,不仅利用中国的能源,而且将污染转嫁到中国。

中国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球26%的钢,37%的棉花、47%的水泥。

中国已经消耗或污染了大多数的传统工业化需要的土地,水,矿产资源等自然要素。

二、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

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

例如,天然湿地大学的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

三、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问题最严重。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据世界第一,此外每年中国的烟尘排放量及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均达到千万吨以上。

中国的主要水系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其中,42%以上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36%以上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此外,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四、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

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五、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

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

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问题是压力也是动力
作者:夏光
来源:《公务员文萃》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多雾霾天气事件,从社会一般层面来讲,对环境形势的看法比较负面,大家都感觉很糟糕,并且是越来越严重。

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需要全面科学地对其进行评价。

否则就很容易在政策上出现偏差,影响未来各种政策的实行。

我认为,可以用十六个字综合判断中国的环境形势,这就是趋稳向好、形势严峻、风险增大、利害分化。

这个判断中,最有争议的就是趋稳向好,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外面这么严重的雾霾,你还说趋势向好,没有道理。

我想强调的是,这里的趋稳向好是指一种动态连续的观察,是指近几年全国的环境形势有趋于稳定开始改善的态势。

特别是,过去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地区、工业园区、大河流域等地区环境治理开始有所好转。

过去一些城市就是简单搞搞广场、花坛这些环境建设,现在也已经大规模进入生态化理念的时代,每个市长书记都要在城市里搞大面积水系公园这类生态系统,他们认为这才是现代的城市理念。

总体趋稳向好,但并不否认形势十分严峻。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经过医生的治疗、手术等,他的病情能有所好转,但他还是一个重症病人,还需要继续治疗。

现在中国的环境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去年年初,在黄浦江水源区发现了上万头的死猪漂在水体中间,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触碰到了我们的一个道德底线。

另外,从大气污染来讲,问题也比较突出,PM2.5已经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

从全国情况来看,去年年初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也一直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本来雾和霾属于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在这种雾霾天气的作用下无法扩散消解,所以形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污染城市排名,全球1100城市北京污染排1035名。

当然,最为突出的可能是农村环境问题,过去农村都是青山绿水,但是现在我们很难再说农村就等于环境好,很多地方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特别是对土地粗放的开发利用,几乎不留任何原生态的开发利用方式,这是不可持续的。

随之而来的便是风险增大,这个比较好理解。

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系统运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出问题可能性就大了,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就跟开车一样,跑的公里数多,发生剐蹭的情况可能会比你开得少的时候要多,这就是我们当今的这种环境形势,风险非常大。

关键是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事件导致的后果是引起社会不公平。

过去环境问题是所有人共同承担,但是现在不是,现在环境的污染是由当地的民众来承担,而享受经济发展好处的人
不承担环境的后果,甚至有的人移民了。

所以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相关的事件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情况比较突出。

这表明中国进入环境事故的高发期,风险明显增大。

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也最难。

但是反过来讲,越是最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越有动力、越有积极性。

去年是中国发展环保事业40周年,做好环境形势评价非常重要。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环境保护有一个目标叫做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如今,距离十二五结束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了,我们能不能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十二五原来提出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摘自《小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