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青岛版

合集下载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比的定义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2. 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和解题2.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比的运用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翻译数学的信心2.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比的定义的讲解2.比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和总结2. 教学难点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进行解答2.学生轻复习和掌握比的运用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比的定义2.比的基本性质3.比的运用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步骤20分钟比的定义 1. 引导学生回忆简单分数的概念2. 讲解比的概念及表示法3. 分享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50分钟比的基本性质1. 放映教育视频2. 归纳总结比的基本性质3. 练习习题巩固30分钟比的运用 1.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2. 讲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的方法3. 练习习题巩固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应用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3.讨论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教学评价及反思1.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堂回答问题的质量等)2.学生的考试成绩2. 教学反思1.教学进度的安排:需要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合理分配时间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练习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自主练习和归纳能力3.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难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难点是理解当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比值不变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演示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来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我会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并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展示如何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将比的基本性质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

六、作业设计1. 2:32. 6:93. 12:18答案:1. 2:3 = 2/32. 6:9 = 2/33. 12:18 = 2/3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和计算。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比的其他性质,如比的后项乘以一个数,比值也乘以相同的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比的概念时,我选择了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这个实际例子。

这个实践情景可以帮助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比的概念。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和实践的热情;2.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同比、反比、比的分离及其应用等。

2. 教学步骤(1)导入和预习教师准备比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比的现象,引出比的概念。

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做好预备知识。

(2)讲授比的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并交替示范同比和反比。

(3)掌握比的性质在讲解比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性质,包括同比、反比、等比、基准比例和不等比等。

(4)巩固比的应用教师利用课堂互动和分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比的应用习题,激发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比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课堂讲授法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明确比的性质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小组合作法设计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并应用比的知识。

5. 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课件,辅助教学。

(2)白板和黑板用于讲解和练习。

(3)教材、练习本用于教学和练习。

三、教学评价1. 教学方式教师以引导为主,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价方法对于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团队协作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四、教学延伸1. 作业布置对于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师生互动的讨论,并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 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教学目标•理解比及其基本性质。

•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材料。

•学生准备好课本、课堂笔记、工具书、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复习•利用“个人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快速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点。

2. 引入•通过观察两张图片,让学生了解比的含义。

–示例图片1:一张钞票折成三份,其中两份相等,请比较这两份的大小。

–示例图片2:同一身高的两位人,请比较他们的体重。

•提问: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3. 概念讲解•解释比的概念:比又叫做比值,是一种描述两个或多个数值大小关系的方法。

其中大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小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的大小,是后项与前项的商,记作“:”或“÷”号。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大小不会因为前项或后项的乘、除、加、减而改变,只和两项数由同一个单位表示的数值大小有关。

4. 案例分析•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示例1:甲买了10根铅笔,乙买了20根铅笔,问乙买铅笔的数量是甲的几倍?–示例2:某地6月降雨量为80毫米,7月降雨量为60毫米,哪个月的降雨量较多?5. 深化扩展•提供更复杂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示例:小明将240元钱按比例分成两部分,其中大部分比小部分多60元,则大部分分到的钱是多少?6. 练习•布置相应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及时批改。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采取口头提问和书面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是否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以及能否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成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但部分学生对于比的概念掌握不够理解深入,此处可以加强教师引导,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对于比的概念的理解。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小、比较长短等情况?这些比较其实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讲解比的定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比可以用分数线表示,如a:b(a比b)。

-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反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c/d。

- 比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 比的倒数性质:如果a:b=c:d,那么b:a=d:c。

-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 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速度、比较价格等。

-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 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规律。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强调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的基本性质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引出比的含义。

2. 探究新知(1)比的含义: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2)比的性质:比的大小不变,当两个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时。

(3)比的运算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检查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4. 教学氛围是否融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5.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与化简比》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与化简比》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与化简比》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人体的奥秘——比。

比的基本性质与化简比第2课时第38-4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比较、类推能力体验化归的数学方法。

3.在解决化简比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用时约5分钟)1.出示情境图引入复习师:赵凡想用自己身体高度中的一些数据考考你,敢接受挑战吗?(敢)2.课件出示练习题:比大小(1) 7.2÷18○72÷180○0.72÷1.8(2) 96180○3260○815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以上问题的?预设:(1)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运用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4)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成最简分数。

问:那你能说说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总结: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的大小不变.3.引入课题.师: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会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学习的一个内容。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比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复习建造了由已知知识向新知的学习迁移过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用时约7分钟)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预设:(1)我觉得比也应该有自己的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2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提示类比得出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比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

师:这三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生:相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问这三个分数可写成比的形式吗?分别是什么?生:3 :4,6 :8,9 :12师:这三个比相等吗?生:猜测,应该相等。

(3 :4=6 :8=9 :12)师:为什么?生:……有困难生:通过求比值,我发现它们比值相等。

师:这三个比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3 :4=6 :8=9 :12生:由一个比到另一个比是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师:想一想,我们刚才复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

生: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需要注意乘的相同的数的范围吗?生:……(疑惑)生:0不行。

师:很好,还是有同学在类比分数基本性质的时候比较细心。

师:共同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师、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

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下面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总结: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简称—最简整数比师:请哪位同学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2)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教具(课件)准备】每名学生写出5个准备好的比例【教学流程】一、预学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值?3、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4、什么是比例?5、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学生回忆并解答二、互学1、课件出示两个按比例缩小后的三角形:⑴师:你能根据图中的四个数据写出比例吗?⑵学生动手操作。

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⑷师生总结、归纳,共同纠正。

2、以“3:6=2:4”为例,认识比例的基本特征。

⑴认识比例的基本特征。

3 :6=2 :4⑵引导观察: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它们的乘积相等3×4=6×2⑴学生独立写出这个比例,认真观察,寻找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请你说一说比例的外项与内项。

⑴生齐读。

⑵师: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又有什么关系呢?(3×4=6×2)引导学生观察,填空。

( 3.6)×( 0.25 )=( 0.9 )( 1.8)×( 0.5)=( 0.9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写出相应的比例。

⑶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它们的乘积相等。

4、归类总结: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写成ad=bc(a×d=b×c)。

5、推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基本性质的意义。

三、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做题)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1.8和0.5:0.25 0.2:2.5和4:502、下列那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介绍本节课。

一、教材第一、讲课内容:我讲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包括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和比例的区别等三部分内容。

第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概念教学,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是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第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充分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五、教学准备:为了教学信息的直观呈现,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服务于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

二、学情本学期,是小学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五年多数学知识的连续学习,以及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该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好动,缺乏踏实,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至42页。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比。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能用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比。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比。

教学过程:(一)、求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 :3= 1 - 31 = 4÷6= 0.2:0.5= 1 × 2= 0.6÷1.5= 21 :41 = 41:81 =8 : 12= 1.8:4.5= 161÷321 = 0.1+0.3=(二)、把上面各题整理和分类。

1、预设学生按得数分。

2、预设学生按符号分。

3、预设学生按整数、分数、小数分。

(三)、交流按得数分。

1、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比。

2、问:那么是否有些式子不符合今天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把1- 31、1x2、0.1+0.3除外)3、为什么4÷6 、0.6÷1.5、161÷321 不用除外?复习比和除法的关系。

(四)、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2:3 = 4÷6 = 8:12(1)、从左往右看, 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从右往左看, 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分组讨论)(2)、指名汇报。

(要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如:比的前项2到4乘2,比的后项3到6也乘2.)(3)、让学生概括结论。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出示:0.2:0.5 =0.6÷1.5 =1.8:4.5(1)、从左往右看, 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从右往左看, 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分组讨论)(2)、指名汇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和复习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复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复习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简单解释比的含义。

2. 比的基本性质: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前项和后项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复习,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2. 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 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和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优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优秀

比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1):=:5 (2) =猜数: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2.合作交流,讨论问题验证:(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

(3)合作要求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3.看书质疑,解决问题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ad=bc或bc=ad(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1.基本题(单项复现性练习)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和:5 (2):和:(3)和2.综合题(综合发现性练习)根据“2×9=3×6”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3.思考题(思考创造性练习)如果a×2=b×4,则a:b=():();如果a:b=4:2,则a=4,b=2。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五)布置作业思考:6:()=5: 4 ()填什么?(下节课内容解比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内容,化简比则是在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通过探索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用化简比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对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有了认识,因而,学生通过对比比值相等的比后,可以猜想比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的性质,继而联系已有知识说明所作猜想的合理性,进而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商不变性质求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分数,因此,学生能过用迁移的方法,独立探求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通过实践,总结概括出化简比的各种情况的方法。

本班的两位特殊教育学生(潘翌扬、郭智涛)上课基本上只会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郭智涛偶尔会听一下课),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业要求会有所不同,要求潘翌扬在家能会算二年级及三年级的计算就行,郭智涛的作业虽然与同学布置的一样,但会降低作业的要求。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4、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前面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你还记得吗?(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2、求比值: 2︰0.5 4︰1 20︰5独立完成,汇报答案时强调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训练,巩固求比值的练习,为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作铺垫。

二、新授:(一)推导比的基本性质1、观察黑板上的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的发现:三个比的比值相等。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第二个红点以及相应的“练一练”,自主练习的习题。

【教材简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组织教学的。

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比的基本性质”为教学重点,以“猜想”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验证猜想——质疑、完善猜想——形成结论”等过程。

学好这一内容为“化简比”和“比例的意义”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2.让学生在经历和探索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 在探索、推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吗?看,这是村长慢羊羊为对付灰太狼而配制了两种药水,倒入四个瓶子中,但是,慢羊羊太粗心了,他忘记贴标签了。

现在,它也分不明白到底那几瓶是同一种药水。

不过,他记录了每瓶药水的质量和体积。

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你能帮助他分清哪几瓶是同一种药水吗?(课件出示)谈话:怎样才能知道哪几瓶是同一种药水?(学生可能说出:可以比较它们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比值相等,就是同一种液体)。

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它们的比值,组织学生汇报交流:4:5=4/5 16:20=4/5 50:50=1 40:50=4/5谈话:比值相等的有哪几瓶?也就是说,——1、2、4瓶是同一种药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比的概念及比的表示方法。

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例如:同比例、反比例、分离、合并等。

3.了解比的实际运用,在生活中能够使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表示方法。

2.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如何合理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比的概念及比的表示方法(1小时)1.引入:通过询问学生身高、体重等来了解他们对比的概念的认识。

2.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

3.案例分析:使用图形、词语、数字等方式表示比。

4.练习:自编比的题目,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比的理解。

第二课时:同比例(1.5小时)1.复习:比的概念及比的表示方法。

2.讲解:同比例的概念,同比例中存在的基本关系,同比例的判断方法。

3.案例分析:使用同比例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形的相似、物品的组合等。

4.练习:自编同比例的题目,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同比例的理解。

第三课时:反比例(1.5小时)1.复习:同比例。

2.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反比例中存在的基本关系,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3.案例分析:使用反比例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等。

4.练习:自编反比例的题目,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反比例的理解。

第四课时:分离、合并(1.5小时)1.复习:同比例、反比例。

2.讲解:分离、合并的概念,基本求解方法。

3.案例分析:使用分离、合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薪资分配、液体浓度的混合等。

4.练习:自编分离、合并的题目,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编题目进行练习,老师进行抽查评估。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并批改,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测验:定期进行教学测验,以检验学生对比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

2.PPT课件: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进行辅助讲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涉及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

我将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导和运用,难点是理解比例的内涵和外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练习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它在2小时内行驶了多远?”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然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相关的比例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比例的运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思维的关键。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发现比例的奥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3)
6÷8=(6×2)÷(8×2)=12÷16
2、借助商不变的性质你发现比中有什么规律?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根据108︰18=6,说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54︰9=()648︰108=()10800︰1800=()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6︰7=(6×0)︰(7×0)=0(2)1︰2=(1+2)︰(2+2)=0.75
(3)2︰8=2︰(8÷2)=0.5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的?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学练考P34页。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
后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题
比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小芳和小丽都喜欢折纸鹤。有一天,她们俩人在争论谁折纸鹤最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了解比的基本性质:相等比的比值相等,比例倒数相等的两对比成比例。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

2.比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

2.讲解法。

3.组织讨论法。

4.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1. 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展示一个装有苹果和橙子的篮子,问学生苹果和橙子的数量谁多?引出比的定义。

2.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例如,苹果和橙子的数量比为2:3,可表示为2/3或2:3。

2. 比的基本性质1.相等比的比值相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例如2:1和4:2是相等比,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

2.比例倒数相等的两对比成比例。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例如2:3和4:6比例倒数相等,因为它们都为2/3。

3. 比的应用能力训练1.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校初中一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600人,男女比例为5:6,求该校学生总数及其中女生的人数。

2.情景模拟训练。

例如,学生们自己编写一组实际问题,然后通过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最后展示在班级上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

2.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如将概念讲解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组织讨论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

但是,对于学生的基础掌握程度和学情变化的情况,教师要灵活应对,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性质和比值的计算。

-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

-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 比是两个数的比较,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 比可以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2. 比的性质- 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差来确定。

- 如果两个数的差为正数,则第一个数大于第二个数;如果差为负数,则第一个数小于第二个数;如果差为零,则两个数相等。

- 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来保持不变。

3. 比值的计算- 比值是两个数的比较结果,表示为分数、小数或整数。

- 比值的计算方法是将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比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定义、性质和比值的计算。

难点-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

2. 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差来确定,以及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来保持不变。

3. 讲解与示范- 讲解比的定义、性质和比值的计算方法。

- 通过示例题,示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内容,化简比则是在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通过探索化简比的方法,为后面用化简比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对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有了认识,因而,学生通过对比比值相等的比后,可以猜想比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的性质,继而联系已有知识说明所作猜想的合理性,进而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商不变性质求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分数,因此,学生能过用迁移的方法,独立探求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通过实践,总结概括出化简比的各种情况的方法。

本班的两位特殊教育学生(潘翌扬、郭智涛)上课基本上只会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郭智涛偶尔会听一下课),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业要求会有所不同,要求潘翌扬在家能会算二年级及三年级的计算就行,郭智涛的作业虽然与同学布置的一样,但会降低作业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4、正确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前面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你还记得吗?(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2、求比值: 2︰0.5 4︰1 20︰5
独立完成,汇报答案时强调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训练,巩固求比值的练习,为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作铺垫。

二、新授:
(一)推导比的基本性质
1、观察黑板上的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的发现:三个比的比值相等。

(1)板书算式: 2︰0.5 = 4︰1 = 20︰5
(2)观察两个比之间,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
①课件演示,
②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③同位说说其他各个比的前后项变化。

(3)综合小结:
①学生试小结
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出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3、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①8︰10 =(8+10)︰(10+10)= 18︰20 ()
② 2︰16=(12÷6)︰(16 ÷ 4)= 2︰4 ()
③0.8︰1=(0.8×10)︰(1×10)=8︰10 ()
④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让学生先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设计意图】:第一道题考察“乘或除”这个关键词,这里是同加一个数,比值是变化的;第二个考察“同一个数”这个关键词,前项后项同时除的不是一个数,第一个除的是6,第二个除的是4,因此比值也是变化的;第三道题是正确的;第四道考察的是同乘和同除。

此处的练习是为了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5、理解概念,找出关键词。

(1)通过完成刚才的判断题,你认为在比的基本性质中,有哪些关键词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
(2)有重点的再回顾一下,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印象,为后面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作铺垫。

(二)学习化简比
1、过渡:那么我们刚刚学过的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2、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观察黑板上的等式,哪一个比最简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像4: 1 3:2这样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2)请学生举出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板书学生的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举例的同时,加深了对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认识。

(3)观察,说一说:最简单的整数比有什么特征?
学生总结,教师课件演示: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4)提示:以后我们写出的比应该都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探索化简比的方法:
(1)化简整数比
出示例题:“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另一面长是180厘米,宽是120厘米。

写出这两面旗长与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口答写出比: 15︰10 180︰120
① 师生共同探究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学生讲解化简过程,教师规范化简格式。

15︰10
= (15÷5)︰(10÷5)
= 3︰2
问:为什么要除以5,5是15和10的什么数?
②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180︰120
= (180÷60)︰(120÷60)
= 3︰2
(2)共同探究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
①出示:分数比: 61︰92
小数比: 0.75︰ 2
②小组讨论
A . 观察这两个比与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B . 可以先用什么方法变成整数比,再化简?
③ 汇报:先把分数和小数化成整数比
④ 完成课本的例题。

⑤ 看书质疑:
A . 为什么要乘18?
举例判断:乘54可以吗?为什么?
B . 为什么要乘100?
举例判断:乘10可以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交给孩子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讲解。

(3)练一练:课本第51页:“做一做”
(4)最后让学生讨论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

化简整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化简分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化简小数比时,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孩子,通过小组讨论,尝试练习,最后小结方法,加深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掌握。

三、看书,质疑
1、打开书50,51页,看今天学习的内容,把书中重点的内容划起来。

2、看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四、巩固提升:
1、选择题
(1) 9︰6的比值是( )
(A )3 ︰ 2 (B )23
(C ) 2 ︰ 3
(2)3
.09的最简比是( ) (A )30 ︰ 1 (B )30(C ) 1︰ 30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第二题是求最简比,结果是一个比。

通过对比练习,加深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2、课本第53页,第6题。

(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拓展提升,通过练习,明确不同单位的比,要先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五、全课小结: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
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2) :(0.5×2) 2︰0.5 = ︰ = 20︰5
(20÷5)︰(5÷5)
化简比:先化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1 3︰2 3︰8
(1)15︰10 180︰120
= (15÷5)︰(10÷5) = (180÷60)︰(120÷60) = 3︰2 = 3︰2
整数:除以最大公因数
(2) 61 ︰ 92
0.75︰2
= (61 ×18)︰(9
2×18) =(0.75×100)︰(2×100) = 3︰4 = 75︰200
= 3︰8
分数: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小数:乘10 ,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