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语文导学案模板修改版 - 副本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

高二语文讲评导学案第一部分:第四大题一、文言文:(一)请找出下面各句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

1、曾经叹息说:“知道我的本心的人,恐怕只是南面各山峰上的隐者。

虽然行坐寝食,仍然一直坚持艰苦作诗不放弃。

”2、宣宗微行到寺,听到钟楼上有吟诵声,就登楼,在岛案上拿一张卷子看,贾岛不认识,因此很生气,攘起胳膊,怒视着夺了过来。

(二)总结反思文言文翻译常见的错误及原因:(三)方法技巧总结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翻译方法:(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高二语文导学案NO.11春江花月夜第二课

高二语文导学案NO.11春江花月夜第二课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研读第一层,翻译诗句,体会诗歌语言美。

2、赏析第一层的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文本学习】一、萌生入境(一)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二)诗歌赏析方法1、什么是置身诗境?反复诵读诗文,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2、如何置身诗境?A、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和诗人取得共鸣;B、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审美体验;C、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3、什么是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诗歌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4、怎样缘景明情?A、意象组合法:将诗中意象连缀起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情思;B、补充联缀法:把诗中那些跳跃性大,色彩不一,情绪起伏的意象,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以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C、品读词句法(尤其是结尾句):对精妙词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精妙而使全诗意境、诗趣全出;尤其对那些诗意含蓄、余味久长的结句,反复吟哦,细细品味,以体会诗境之隽永、高妙。

二、咀华竞妍品读鉴赏,探知诗情1、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2、开头八句写景的顺序是什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皎皎孤月,高悬夜空,情思涌动,不绝如缕。

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 其间虽然在唐宪宗 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 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 长庆四年(824), 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 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 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 四海为家, 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 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
预习导学(10 分钟)
1、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自 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 于诗”( 《刘白唱和集解》 )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 地位。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 虽其时其宦途不顺, 然这段时间的经历, 却为他后来的文 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 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1、解释加线的词句
陈集中学校本课程



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2014 年


星期
主备人:
审核人:周夕稳
高二语文备课组
<< 西 塞 山 怀 课型 课时 古>> 1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 学 习 目 2 了解咏史诗的特点。 标】 3 理解诗歌借古喻今的写法。 【 学 习 重 1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点】 2 了解咏史诗的特点。 【 学 习 难 理解诗歌借古喻今的写法 点】 【 学 法 指 导】 【导学过程】 (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 整 理 反 序,问题) 思 课题名称
高二语文备课组
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课堂自主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

王羲之你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

砚纸是你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

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

国人由此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由此知道了什么是博大。

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强风潇洒地舞蹈。

名句集萃(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6)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9)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庄子·德充符》)(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学习目标】(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技能目标: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法。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表达的生死观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悠远的文思,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知人论世】一、走进作者: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

著有《王右军集》。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

《荷塘月色》导学案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作家作品: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年留学英国,后又漫游欧洲;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战胜利后,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咐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主要作品: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诗论《诗言志辨》,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认识新的修辞手法:通感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你的歌声真甜啊!”中的“甜”字,本来是味觉用词,在这里却应用到听觉上,这个“甜”字细腻、生动地表现了歌声的柔美、动人,比“亮”“脆”更有味道。

二、诵读,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给加点字注音煤屑.( ) 蓊.蓊郁郁( ) 踱.着( ) 弥.望( )点缀.( ) 羞涩.( ) 霎.时( ) 酣.眠( ) 梵.婀玲( ) 鹢.首徐回( ) 櫂.将移( ) 敛裾.( )、内容与结构把握()“我”为何于夜静时出去漫步(用原文句子回答)?()根据你的理解,画一画“我”月夜漫步行踪示意简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导学案(word版,1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导学案(word版,114页)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

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4、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1.荷塘月色一学习目标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辞效果。

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2、相关知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例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例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例本店铺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高二语文组阅读导学案模板

高二语文组阅读导学案模板

《》第一课时
编写: 审核:寇建荣时间:.学习目标:
1、。

2、。

学习重点:
1、。

2、。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
1、?
2、?
3、?
第三部分高考训练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做在作业本)
《》第二课时
编写: 审核:寇建荣时间:.学习目标:
1、。

2、。

学习重点:
1、。

2、。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
2、?
3、?第三部分高考训练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编写: 审核:寇建荣时间:.学习目标:
1、。

2、。

学习重点:1、。

2、。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
2、?
3、?第三部分高考训练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1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1

【学习目标】1. 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3. 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重点难点】1、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重)2、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难)【学习内容】一、自主预习,疏通字词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为二十四史之一,其中二十四史前四史为《》、《》,《》《》。

2、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长恨歌》体裁:乐府诗主备人:辛刚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3、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4、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学习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自主预习】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机。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二、诗人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高中语文导学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学法指导: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2、诵读(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知识链接:介绍作者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鲭( )鲨两颚( ) 脊鳍( )嘎吱( ) 囊( )进吞噬( )鳐( )鱼嗜( )杀蹂躏( )黏( )液戳( )进榫( )头桅( )杆残骸( )二、辨析形近字(A级)(1)戳穿杀戮 (2)攥住积攒 (3)树梢俊俏(4)仓皇苍白 (5)锥形脊椎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阅读课文填写下表第一次攻击者数量老人作战工具结局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可以讨论作答(C级)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B级)六、学习反思: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第二课时一、回顾桑迪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以及他的硬汉形象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特色主要是(1)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间短,如鲨鱼出现时的情形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试着再找出一例(A级)(2)大量的文章独白,在文中找出例子(A级)(3)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B级)三、了解关于文中象征性的评论,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四、桑迪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面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C级)五、文章的结尾是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回到了家,那么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C级)六、完成下列练习题(D级)1、阅读课文29页第3段到第7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2)文中连用几个“看不见”,最后还说“他连一只鸟也看不见”,其用意是什么?(3)既然“呀!他嚷了一声”,作者为什么还说“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七、学习反思:熟悉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和他的矛盾心理,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完成资料上面本科相关的练习《老人与海》精彩语句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第一课时答案第三题答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攻击者鲭鲨星鲨犁头鲨星鲨鲨鱼数量一条两条一条两条成群结队老人作战工具鱼叉绑着刀子的桨绑着刀子的桨短棍短棍、舵把结局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鲨鱼,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使星鲨受重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了老人被打败,大鱼只剩下残骸第四题答案1、“消灭掉”在这里指肉体上的消失,“打不败”更多的指一个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只要这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肉体受多大的折磨,他的精神也始终不会垮掉2、一身的老伤疤说明桑迪亚哥的身体上曾经受过很多磨难,但是“除了眼睛”又说明不管受多少的磨难桑迪亚哥依然很有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更突出了他的硬汉形象3、这句话是桑迪亚哥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首先是为了打消他自己犹豫不决的性格,然后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桑迪亚哥已经是精疲力尽,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他的硬汉形象让他再次站起来面对困难第五题答案文中很多省略第二课时答案第二题答案1、文章34页课后题第二大题第二小题的例句2、第一课时第四大题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文章那个还有很多3、主要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第三大题1、课文28页倒数第三段,桑迪亚哥做了一个明确的自我解释,类似的事情还有但最后桑迪亚哥自己都解决了,“别想了,老家伙”“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的事就担当了下来”这些矛盾都表现了人无完人的描述,但在关键时刻能战胜自我,在精神挣扎中更能体现自我第四大题答案他是位身体强壮的老人,他是位有旺盛的精力和毅力的老人,他是为聪明的老人,他是为有丰富打渔经验的老人,他是为永不放弃的老人……等(总结要建立在课文原话的基础上)第五大题答案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桑迪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的笔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是一个无论再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凭自己的勇气、毅力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第六大题答案1、因为马林鱼的气味散到了水中,这样会吸引鲨鱼,鲨鱼的到来会很麻烦,这突出了桑迪亚哥有丰富的打渔经验2、“看不见”也表现出桑迪亚哥他想看见,突出他盼望早点到岸上的心情,想避免与鲨鱼搏斗,另外,也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桑迪亚哥跟鲨鱼的搏斗做一个铺垫还反衬出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3、用看见东西的稀少反衬出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这些,更突出他的孤立无援衬托英雄形象4、因为前面桑迪亚哥已经预示到鲨鱼的出现,但鲨鱼的出现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惊讶,所以这个“呀”即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氓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氓

【学习设想】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

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把握《采薇》的主题。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靡.室劳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二、文本探究1、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 2、从全诗看,女子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划出原句。

其用意是什么?4、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课后检测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3、《采薇》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4、《采薇》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它在整首诗里起什么作用?四、拓展训练1、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2、历史上典型的伉俪情深的和负心男子你熟悉哪些?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3、今日爱情观:爱是一种默契,爱是一种牺牲,爱是一种谅解,爱是一种吸引,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能力,爱是一种创造,爱是敬畏,爱是神圣,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爱更是一种责任。

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使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度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4.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5.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度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设问导读】(一)自读课文第9页,“引入话题”。

讨论:1.这4段文字总共说了几个意思?试加以概括。

2.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9-12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资料或者网络复习关于孔子的相关知识。

2、参照课文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温故互查】(一)、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1.为以下加点字注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耰.()辍.()荷蓧..()食.之()2.解释以下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君子:无道:耦而耕:津:易:怃然:谏:趋:荷:食:3.掌握以下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通()桀溺:()通()而.谁以易之:()通()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通()植其杖而芸.:()通()使子路反.见之:()通()(二)、结合注释,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展示的内容有以下几个局部:①典型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②整句的翻译;③整段的意义概括。

【自学检测】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2.在文中,孔子出现的时候并不多,孔子的话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却活灵活现地表达在我们面前。

这是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实行分析。

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高中语文必修2全册导学案(全册精排)

高中语文必修2全册导学案(全册精排)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个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

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4、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1.荷塘月色一学习目标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辞效果。

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1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2、相关知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20份) 苏教版14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20份) 苏教版14

祝福(第三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如: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等。

3、找出祥林嫂两次露出笑容的描写,并分析其用意。

4、找出次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并分析所表示的情感。

【学习难点】
、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如: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等。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五从”
“五从”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来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情节入手。

4、从分析环境入手(社会环境)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二、探究未知
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以“”祥林嫂再到鲁镇”为例)
细节描写:
三、合作学习
、找出祥林嫂两次露出笑容的描写,并分析其用意。

、找出次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并分析所表示的情感。

高二下册语文导学案

高二下册语文导学案

高二下册语文导学案1.第一单元:第一课《胡同文化》 (2)2.第二单元:第七课《鸿门宴》 (9)3.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祝福》 (18)4.第四单元:第二十一课《想北平》 (26)5.第五单元:第二十六课《六国论》 (30)6.第五单元:第二十六课《孔雀东南飞》 (35)7.《综合性复习》复习导学案 (41)《胡同文化》导学案《胡同文化》测试题1.下列加粗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luï)噌(chēng)惊闺(guī)B.喧(xuān)闹房檩(lǐn)挪(nuî)C.庠(xiáng)垿(xū)凭吊(diào)D.怅(chàng)望摞(luî)镊(nuâ)2.下列词语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车水马龙挺而走险哀草离坡怅望低徊B.走投无路罔然若失逆来顺受奉公守法C.冷眼旁观西风残照重蹈复辙肺腹之言D.毫无生气置身事外供人凭吊安善良民3.作者举了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对话“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

这会儿,全乱了。

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

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

……”对作者引用这段对话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这段对话来佐证前文自己所讲的胡同文化的内容。

B.通过这段对话表明北京人对待世事的心态。

C.证实胡同文化的精义。

D.说明北京人奢求不高,只要有棒子面吃就满足了。

4.对下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栓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梭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

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20份) 苏教版18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20份) 苏教版18

荷塘月色(第三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手法。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

年出版诗集《踪迹》。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2、写作背景本文写与年月,作者当时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

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

南方的这一变乱,使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又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超然”,使他觉得“这几天似乎有点异样。

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理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

需要明白什么;但什么也没明白。

”作者在当时黑暗的日子里,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

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没有自由可找的,但作者还是要去一个地方——荷塘寻找自由,做个自由人。

本文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无法超脱的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两套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两套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划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2、找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理出感情线索;分析作者感情与景物特点(意境)是如何交织融合的,从而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3、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4、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会造通感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1、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有层次)描摹荷塘美景?2、作者怎样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能根据作者的描写概括这种特点,能领会有些语句描摹景物的传神之处。

3、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我们能根据直接表达感情的语句和融于写景中的感情,理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线索)。

4、”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学法指导】:《荷塘月色》及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应先着眼于文章内容,看他写了哪些物、景,这些物与景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去揣摩作家借此表达的情感。

有的情感就在文字里,要找出这些语句来,看看这些情与景的关系。

有的情感就比较含蓄,你可以从景的特点中去感受。

有时还要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等,“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本文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独立性,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8个自然段还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的,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就能较好地去探索内容和主旨了。

我们还要对散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品味,主要从某个词或某种修辞怎样把景物的形象逼真地写出来,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联想等。

【知识链接】:比喻又叫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比喻可分为: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甚至不用比喻词。

最新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最新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最新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教案模板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教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教案模板1一、导入,介绍作者。

1、第三代诗群:他们诗群的诗人认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韩东,1961年生,南京人。

8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曾在南京审计院任哲学教师,现从事专业写作。

韩东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发表了诗歌《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

他的诗大多是带有一种哲理味,严密、细致、反复说明而语言比较平直。

二、明确目标: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节奏,体味诗歌语言特点。

2、抓住意象,领悟诗歌主旨三、朗读,整体感知,播放音频,朗读指导。

齐读(朗读节奏划分,语气感情,用一种纯客观的叙述性口语,让题材本身出来说话。

诵读时要注意从平淡的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明确:《山民》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一个寓言故事,山民不安于“山”,向往“海”,但怯于行动。

本诗语言平淡直白,通篇叙述是纯客观的,句式单调没有任何描写性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直抒胸臆的表达。

(这样的语言恰恰合于诗歌内容的沉闷,起到了加重这种感觉的作用。

四、解读意象:1、这首诗出现了哪些意象?你觉得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2、“山民”父与子有何同与不同?点拨:诗中的“山”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山”了,它具有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它引起读者的联想将是多方面的。

这“山”可以让人想到艰苦的环境,想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想到前进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想到人类进化中的漫长历程……这“海”则让人想到光明的前程,想到理想的目标,想到期望的事业,想到丰硕的成果,想到追求的境界,想到人生的金顶……山民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_____,______。
2.“飘如陌上尘”一句,把_____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_____。
3.《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
4.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5.“斗酒”,是说酒多还是酒少?“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潜什么思想?
总课题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总课时
课题
《春江花月夜》
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
学习过程
补充
内容
任务一自主先学
一、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常会错写成“升”。“生”与“升”有何区别?为什么必须用“生”而不能用“升”
任务三检测反馈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杂诗
陶潜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皎皎浦上
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
三、思考问题
1、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3、读诗歌前八句,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理:哲理思考
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三、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
1、诗歌第三部分是总分结构,请具体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6.人生的“盛年”不会重来,就好比。(用自己的话填写)
7.有一首《长歌行》,其中有四句诗是这样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写出此诗中与这个意相近的诗句。
二、课后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2、提问: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任务二合作探究
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1、在前几画面。
2、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