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雨说
轻声呼唤着他们。
此刻雷电停止了喧嚷,风也飘然了。
孩子们,我来了,我来亲近你们了。
轻轻地,我拂过你们的发梢;轻轻地,我
亲过你们的脸颊。
你们跟着我的脚步,去探访大自然的气息。
新笛奏出悦人的流淌
之音,鱼儿笑吟着洗衣谣……多么美妙的四月啊!
你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白云托我带来祝福,小水滴们汇集而创造了我,飘落
在人间与你们相遇。
慢慢地,我与大地相触,渐渐渗入他的身体,呵护着花草的成长,使大树长出
甜蜜的果实……总算,我可以快乐地安息。
我的灵魂升上了天空,望着这片乐土,望着乐土上的生灵,嘴角上已挂上一丝
丝幸福。
区别: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炼形象、意义深刻且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讲究韵律美。
而散文讲究语句的优美和寓意的深刻。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从语言及写法入手,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另外,在目标导学二的教学实施中,通过一句话的形式让学生去感悟雨的形象,学生的思维在那个瞬间被调动了起来,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诗歌教学应该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但这节课,感觉学生读的时间还不是很多,以读促学的效果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白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意象,把握木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 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追溯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屮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乂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识记字音、字形田圃(pd) 禁锢(jin gu) 留滞(zhi) 喑(yin)哑(yd) 披蓑(suO)戴笠(li) 襁(qifing)褓(bdo)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彖。
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雨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关爱、友善、勇敢等美好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帮助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作业点评: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逻辑、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评价。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作业反馈:
-教师应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互相传阅优秀作业,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撰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雨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结合课文《雨说》,分析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以及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2.作业要求:
-作文内容要充实,语言表达要流畅,注重情感的真实体现。
-分析现代诗歌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深入剖析,避免泛泛而谈。
2.学பைடு நூலகம்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观点,达成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如填空、翻译、分析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练习难度适中,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雨说【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品读诗歌,学习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重点)【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把握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难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播放《三月里的小雨》)伴随着音乐,我们仿佛听到了春雨在沙沙作响,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因而成了文人笔下的宠儿。
杜甫的《春夜喜雨》(多媒体示)成为千古绝唱;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又获得了灵气,幻化成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雨”的魅力。
导入二:自古至今,春雨伴随着人类成长的足迹,走进无数诗人的心中,化成一行行优美的诗句,诉说着诗人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郑愁予的诗歌——《雨说》。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2.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田圃.(pǔ)禁锢.(ɡù)留滞.(zhì)襁褓..(yīn) (yǎ)..(qiǎnɡ) (bǎo) 润如油膏.(ɡāo) 喑哑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却心系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
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4.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1至3节):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4至5节):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6至8节):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9节):雨的祝福5.想一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雨说》是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是通过描绘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苦难与挫折、成长与坚韧,从而践行人生中的规律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生规律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习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人生中的挫折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探究能力。
4. 通过评估和反思,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所认识和反思,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生规律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难点:让学生了解人生中的挫折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课堂讨论、问题导学、反思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内容1. 预习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情绪。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你们对上节课讨论的什么问题有疑惑和思考?(2)预习过程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激发学生的前瞻思维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阅读,让学生对课文了解更深入;通过提供阅读导图,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思维框架;通过提供问题导引,让学生形成预习策略和思考模式。
2. 正式教学(1)读课文教师通过逐段阅读,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句子的理解及语境的分析。
(2)学习重点难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人物性格、人生经历、道德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篇1一、通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字典,读准每一个字音1、读准字音。
2、重点词语的解释。
3、熟悉诗的内容:借助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二、反复朗读,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1、借助注释和字典,逐句理解,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八节,雨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2、教师解决疑难问题: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区别: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三、仔细品读,熟读成诵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
诗人海子说过:诗是抒情,抒情是血。
朗诵能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从而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意象美、语言美。
1、品析语言,感受艺术美: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入手,体悟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的语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
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人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等,将无形的爱,形象化,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2、揣摩,体味意境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词的意境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意象包括“薏”和“境”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虚实相生。
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涵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言《雨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歌,通过雨水,表达出人生的沉浮、喜悦、追求和矛盾。
本篇文章将介绍针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雨说》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评价方式。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形式及特点;2.理解并感悟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意义;3.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意象;4.能够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5.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2.掌握细致入微的诗歌分析方法;3.能够独立思考并感悟诗歌内涵。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雨与人生的关系的兴趣。
2.呈现:投影或手写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含义和背景。
3.分析:引导学生逐字解析诗歌,并针对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抒情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义和修辞手法。
4.感悟:鼓励学生发表对诗歌的感悟、体会和理解,让学生理性思考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5.运用: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朗读、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1.诗歌分析:给学生分发《雨说》的分析题目,让学生逐步分析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2.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与《雨说》相关的诗歌,从而发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3.口头表达: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诗歌的朗诵、解读和感悟,提高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思考、参与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等方面。
2.诗歌写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质量及表达能力进行打分,主要包括文学素养、创新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
3.阶段性测试:将该诗歌作为阶段性测试内容,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雨说》教学涉及诗歌形式与特点、内涵分析、修辞手法运用、创作和表达等多个方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四、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一、你遇到哪些生字词?出示课件,解决字词圃锢滞嚷蓑笠膏耸喑哑襁褓二、概括各部分内容1、春雨到来之前的序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课文《雨说》,分析课文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歌主题,学习诗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课课题《雨说》。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句的表现手法,教师给予指导。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说》2. 诗歌主题:雨的赞美,自然的关爱3. 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4. 作者情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2. 拓展练习:尝试写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课文”、“例题讲解”和“小组讨论”环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雨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雨说知识与技术理解、累积“看管”、“喑哑”、“留滞”、“喧嚷”、“浸礼”、“温声细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频频朗读,感觉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2.掌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育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尝境地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会诗人对小孩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虑。
要点1.用欢喜、快乐的语调朗读全诗,意会本诗明亮清爽的风格。
2.理解意象,掌握本诗的主题,感觉作者饱含的真情。
3.认真地观察光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
难点1.创办情境,指引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意会诗歌的境地。
2.指引学生进一步意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获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1.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频频朗读,从语言下手,充分入境。
2.联想一想象法:指导学生张开想象掌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赏识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踊跃性,使他们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研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研究,依据学生实质酌情进行。
1.郑愁予的相片。
2.雨景的图片。
2课时王曾写一首《阳关三叠》,此中有“渭城朝雨浥,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句,它向我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境地。
所以我,可以目、耳、心。
在中歌的宝里,不有些久弥新的名篇,有多若银河、异彩呈的代,它汲取了几千年深沉的风采,借了外国歌自由的脚步,感觉着新代清爽的气味,装点了中国以致世界。
今日,就我和着欢喜、快的拍,去倾听《雨》,去感觉代的魅力。
愁予,代人,原名文,祖籍河北。
他的作以美、洒、丰饶抒怀风采著称,意象多,温柔美,自成格。
20 世 80 年月曾多次身中国台湾“最受迎的作家”之列。
代表作有《》《梦土上》《窗外的女奴》等,大多以旅人抒怀主人公,所以被称“浪子人”。
此中《》是他流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 代抒怀的唱”。
首有一个副“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孩而歌”,我从中即可看出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了表达小孩在春雨到来之的惊喜之情。
副起了揭示主旨的作用,者解首歌供给了一条捷径,在欣首有了可供参照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歌的深刻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雨说》一、教学内容选择⒈写字与识字:田圃禁锢忍冬寒浅滞留喑哑丝缕喧嚷蓑衣斗笠润如油膏洗衣谣襁褓温声细语⒉理解“雨说”与“诗人说”之间的诗意转化,了解文学作品中拟人艺术表现手法与拟人修辞的区别。
⒊梳理“雨说”的内容及情感,理解“雨”与孩子的关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深层含义。
⒋诵读诗文,理解“雨”的仁慈、无私、博爱的奉献者形象,感受作者对春之生命和希望的赞美,即诗人对祖国儿童的关爱和祝福。
⒌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⑷“雨说,我要教你们,”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⒍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二、教学安排⒈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雨”的形象;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的深邃;⒊要以知识为先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⒋拟用2课时授完。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雨说》。
㈡作家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概括: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㈢正确地朗读诗歌。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变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雨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感悟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
诗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方式。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思考。
情感教育: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参考书目:相关诗歌解析和评论书籍。
网络资源:郑愁予的诗歌作品和相关访谈。
3.2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雨说》的打印稿或电子稿。
图片或音乐: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音乐素材。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参与程度。
理解与感悟: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判断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自我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郑愁予的其他诗歌作品,探讨其创作特点。
创意写作: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分享并进行互评。
5.2 教学延伸文化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活动,提高其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设计详解6.1 诗歌背景深入教师详细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特别是《雨说》的创作背景。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对诗人的经历和创作意图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雨说》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雨说》这首诗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雨说》,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雨说》诗歌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雨说》诗歌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雨说》,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情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
a. 第一段:描绘雨的来临,分析韵律特点。
b. 第二段:描绘雨中的景象,分析意境。
c. 第三段: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和期待,分析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说》的阅读理解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解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雨说》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说》2. 诗歌韵律特点:押韵、对仗3. 诗歌意境:雨的来临、雨中的景象、作者情感4. 作者情感:喜爱、期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说》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雨说》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期待。
诗歌描绘了雨的来临、雨中的景象,以及作者在雨中的愉悦心情。
这首诗让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雨说》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
雨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它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词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探究新知: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3.朗读指导: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并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精读细品,深入赏析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雨说》优秀教案新人教版.doc
《雨说》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写作特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雨这大自然的精灵浸润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眼中诗意的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道出了诗人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部不寒杨柳风”写出春雨的湿润柔和……听,用心地听,这位春天的使者,又悄悄地来到了孩子们的屮间,让我们去倾听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111, “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写作背景《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经历十年浩劫后的屮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三、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禁锢(jin gu )枯黄(ku )喑哑(yin )留滞(zhi )蓑衣(suO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一读雨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说一说。
①当雨未来时,田圃是一一,牧场是-------- ,鱼塘是一一,溪水是一一。
(雨未来与来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②雨来时,使田圃——,使牧场——,使鱼塘——,使溪水——。
明确:①雨未来时:田圃一一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的种子,牧场一一枯黄失去牛羊的足迹,鱼塘一一寒浅滞留着游鱼,溪水一一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法
引导朗读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美妙意境吗?导入本节。结合课本上注释明确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作品。(展示幻灯)理解写作背景(《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用时3分钟)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六问题5: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6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引导明确5“快乐地安息”6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引导归纳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展示幻灯)
五问题:4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引导找出关键语句--“教你们勇敢地笑”。点拨: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展示幻灯)(用时3分钟)
明确问题,找出相关语句,个别回答,共同明确。
四组织学生再读诗,找出1雨水到来之前的景象;2雨水对于大地的滋润。布置二选一,自由朗读,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个别指导。组织朗读与点评学生的练习,点评板书两种不同场景的特点:1大地枯旱2大地复苏
(用时10分钟)
再读诗,明确问题,自由选择与描绘,当堂交流,共同概括两种景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借助诗中形象进行赏析的能力。
四:(九节)雨的祝福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生活。/题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三问题2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3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明确: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板书关键词语。(用时3分钟)
明确问题,个别回答,共同明确。
找出诗中形象,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诗的能力。
第一单元教案:雨说
钱桥初中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重点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布置课下作业:轻巧中2、3、4题。课下预:3、4课。
明确问题,找出相关语句,个别回答,思考结合语句来自由发言,点评,共同明确。
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板书设计
2雨说一:(一至三节)雨的到来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之前--大地枯旱
﹨到来--大地复苏二:(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三:(六至八节)雨的来意--希望儿童自由自在﹨主
诵读诗,明确作者及相关的常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二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组朗读,比赛式进行,点拨朗读的语气
问题:“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概括各节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板书关键词。
点评板书。(用时15分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组朗读,比赛式进行,小组进行朗读与概括,代表板书关键词语,共同点评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