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f033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4.png)
毕业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语言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场景,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2. 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如链表、树、图等。
3. 掌握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算法竞赛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具有实际意义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分析并优化C语言程序的运行效率,提高编程质量。
3.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写规范、易读、高质量的C语言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C语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设计前的预备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了解编程基本概念,但实际编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以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独立完成C语言基础语法的学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程序。
2. 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的实现与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编写具有一定规模的C语言项目,具备初步的软件设计能力。
4. 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语法: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控制语句(顺序、选择、循环)、函数、数组、指针。
2. 常见数据结构:链表、栈、队列、树(二叉树、查找树)、图(邻接矩阵、邻接表)。
3. 编程技巧与优化:算法复杂度分析、递归与迭代、内存管理、程序调试与优化。
4. C语言项目实践: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简易计算器、文件压缩与解压缩、小型游戏等。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C语言概述、基础语法、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c语言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c语言毕业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7bf3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1.png)
c语言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结构,理解指针、数组、函数等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如链表、树、图等。
3. 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型的C语言项目,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C语言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注释,提高代码质量。
2. 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难题。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编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设计前的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C语言知识,提高编程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基础语法复习: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函数等基本概念,参考教材相关章节,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 数据结构实现:教授学生运用C语言实现常见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二叉树等,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讲解数据结构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3. 指针与数组:深入讲解指针的概念及其运用,数组与指针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指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文件操作:介绍C语言文件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文件的打开、读写、关闭等,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文件操作技巧。
毕业了教案设计模板(精选)
![毕业了教案设计模板(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bb269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0.png)
02
01
结题验收
组织学生进行结题验收,评价学生的毕业设 计成果,并给予相应的成绩评定。
04
03
03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感恩母校,珍惜友谊
回顾在母校度过的美 好时光,表达对母校 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思考如何以实际行动 回报母校和老师的辛 勤付出。
分享与同学、老师之 间的感人故事,珍惜 彼此间的友谊。
展望未来,寄语毕业生
坚守初心,勇攀高峰
希望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和追求 ,不断挑战自我,勇攀事业高峰。
拓宽视野,追求卓越
鼓励毕业生拓宽国际视野,关注学科前沿动态,追求卓越成就, 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学会感恩,回馈社会
引导毕业生心怀感恩之情,感谢母校和师长的培养与关爱,积极 回馈社会,传递正能量。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活动。
04 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培养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01
02
03
发散性思维训练
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 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 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 定势。
批判性思维训练
教授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 深入分析,提出质疑,并 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创新性思维训练
分析团队协作中常见的角色和职责,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和责任。
通过案例分享,展示成功团队协作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协作的价值。
沟通技巧和领导力培养
讲解有效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 、反馈等,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 论等,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领导力 。
介绍领导力概念和领导力要素,引导 学生认识领导力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 性。
大学毕业班教案设计
![大学毕业班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48e3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8.png)
教案设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一、教学背景1. 课程性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2. 学生情况:本节课面向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但听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听说交流,提高他们的听说技能,为毕业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日常生活、工作场景的英语听说交流2. 重点词汇:job interview, business meeting, daily communication等场景相关词汇3.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职场场景的英语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教师介绍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系列职场场景的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进行英语听说交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英语听说技能:通过听力练习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
3.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英语听说教程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 网络资源:英语学习网站、听力材料等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大学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英语听说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8546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d.png)
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的功能与写作要求。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至少两种研究方法,对其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分析。
3. 学生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引用文献,并遵循学术诚信原则。
技能目标: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
5.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评等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评价和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
6.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专业软件、在线数据库等,辅助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 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术探究态度,对所研究的课题产生兴趣和责任感。
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
9.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术诚信意识,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并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守学术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本科毕业论文概述:介绍毕业论文的定义、作用、基本要求及论文写作流程。
- 教材关联章节:第一章“毕业论文概述”2. 选题与开题报告:讲解选题原则、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及开题报告撰写。
- 教材关联章节:第二章“选题与开题报告”3.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授文献检索技巧,培养学生文献综述能力。
- 教材关联章节: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利用”4. 研究方法: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并指导学生根据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 教材关联章节:第四章“研究方法”5. 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详细讲解论文各部分结构、功能及写作方法。
- 教材关联章节:第五章“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6. 数据处理与分析: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 教材关联章节: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7. 论文修改与答辩准备:讲解论文修改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答辩准备。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48730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毕业设计》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安排、评分标准和导师指导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细则。
一、课程目标:1.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的实施,学生需要独立选择研究方向、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与导师和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要求:2.1 选题要求。
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2 设计方案要求。
学生在制定设计方案时,应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 实施和报告要求。
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并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结果。
完成毕业设计后,学生需要撰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实施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三、课程安排:3.1 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通常在学期末进行,学校会提前安排相关时间表,包括选题、制定设计方案、实施和报告等环节的时间节点,学生需要按照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时间。
3.2 导师指导安排。
学校会分配导师给每一个学生,导师将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和监督。
学生需要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汇报发展和寻求指导。
3.3 设备和资源安排。
学校会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研究资源,保障学生的实施需求。
毕业课程设计重要吗
![毕业课程设计重要吗](https://img.taocdn.com/s3/m/edfec27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5.png)
毕业课程设计重要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课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技能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新进展学习:关注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使学生了解前沿知识。
4.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开展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
4.实验设备: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关注领域内的最新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毕业主题相关课程设计
![毕业主题相关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0615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d.png)
毕业主题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课本中所学的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学生能够结合毕业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掌握毕业主题相关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汇报等课堂活动,提高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完成毕业主题相关的课题研究。
3. 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2. 学生通过探讨毕业主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同伴,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主题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毕业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毕业考试和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知识回顾:系统梳理课本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关键知识点和难点。
2. 毕业主题探究:a. 分析毕业主题涉及的学科知识,如第五章的案例分析、第六章的实验研究等。
b. 探讨毕业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第七章的社会实践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研究性学习:a. 教学大纲明确第八章至第十章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b. 安排进度,确保学生在第十一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
毕业音乐课程设计
![毕业音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db4a9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b.png)
毕业音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毕业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知识、音乐史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乐器进行演奏,培养良好的音准感、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理论、乐器演奏、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四个方面。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音乐理论:包括音阶、和弦、节奏、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以及音乐史的相关内容。
2.乐器演奏:教授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常见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音乐创作:教授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原创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乐理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魅力。
4.实验法:通过实践演奏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演奏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
4.实验设备:提供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演奏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毕业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https://img.taocdn.com/s3/m/93313b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f.png)
换热器课程设计毕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掌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熟悉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
(4)了解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换热器。
(2)能够运用换热器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换热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换热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计算方法,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3.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
4.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5.换热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换热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换热器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换热器性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换热器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毕业课程怎么设计
![幼儿园毕业课程怎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a299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c.png)
幼儿园毕业课程怎么设计幼儿园毕业课程的设计:从孩子出发,为未来启航幼儿园毕业课程是孩子们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最后一站,它标志着他们从幼儿园走入小学,开始新的学习旅程。
因此,设计一门富有意义、充满乐趣且充满启发性的毕业课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幼儿园毕业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课程目标首先,我们要明确毕业课程的目标。
它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孩子们的毕业,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回顾与整合:回顾幼儿园阶段所学的知识,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社会情感培养: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
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内容设计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主题式学习:选择一个与毕业、成长、小学等相关的主题,如“我们长大了”、“小学,我来了”等,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
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邀请小学生来幼儿园与孩子们互动,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组织模拟课堂、作业等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艺术表现:通过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毕业、成长等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知识回顾: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回顾和巩固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知识。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在实施毕业课程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灵活性: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
互动性: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与同伴、老师、小学生等进行互动交流。
个性化: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还要对毕业课程进行评价,了解课程的效果和孩子们的收获。
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测试、观察等方式了解孩子们对幼儿园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社会情感发展: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社会情感发展情况。
毕业实习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8997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3.png)
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专业实习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如XX(具体理论知识);2. 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实习相关的实际工作流程,包括XX(具体工作流程);3. 学生能够掌握实习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如XX(具体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协作、组织等综合能力,完成实习任务;3. 学生能够通过实习,提升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2.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能够通过实习,增强自信心,形成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实习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
2. 实际工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 内容:介绍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业务操作等。
3. 专业技能提升:-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 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操作、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复习基础知识,了解实习单位概况;第二周:学习实际工作流程,熟悉岗位职责;第三周:专业技能培训,实际操作演练;第四周: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第五周: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升职业素养;第六周:实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毕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
![毕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6e3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c.png)
毕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一、引言毕业课程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和锻炼。
因此,毕业课程设计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毕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毕业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案1.选题与立项毕业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和研究的价值。
在选题之后,需要进行立项,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预期成果,形成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
2.文献综述在设计方案中,还需要进行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3.研究方法设计方案中还需要明确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进度安排最后,设计方案还需要明确研究的进度安排,包括研究的时间节点、阶段性成果的完成和验收等,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1.调研与实地考察在毕业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领域的调研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2.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实施方案中,还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论文撰写与答辩最后,毕业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包括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环节,确保研究成果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四、结语毕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只有做好了设计和实施方案,才能保证毕业课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成果。
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毕业作业课程设计
![毕业作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e2d8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7.png)
毕业作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学科核心概念,如……(列出相关核心概念);2. 掌握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如……(列出具体知识点);3. 了解本节课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举例说明);2. 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列出具体策略和方法);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3.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作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毕业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以下标准:1. 知识掌握:能够准确描述并运用所学核心概念和知识点;2. 技能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积极的学科情感,勇于面对挑战,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
具体内容包括:1. 知识点讲解:依据教材第……章,讲解……(列出具体知识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案例分析: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依据教材第……章,设计……(列出实践操作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针对……(列出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be847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3.png)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以规范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要求。
一、毕业设计选题1.1 确定选题范围:学校规定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方向,并符合学科发展趋势。
1.2 选题审批流程:学生需提交选题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查后,再提交学院审核。
1.3 选题指导: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提供选题建议和指导意见。
二、毕业设计进度管理2.1 制定进度计划: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如文献综述、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等。
2.2 指导教师监督:指导教师应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进度情况,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2.3 进度评估:学院应定期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进行评估,确保毕业设计按时完成。
三、毕业设计成果展示3.1 成果报告撰写:学生需按照学院要求,撰写毕业设计成果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实施过程和结论等。
3.2 成果展示形式:学生需通过口头报告、展示海报或者演示软件等形式展示毕业设计成果。
3.3 评审和答辩: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并安排答辩环节,学生需回答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成绩评定4.1 毕业设计评分标准:学院应制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包括选题质量、设计深度、论文质量等方面。
4.2 评定流程:学院应组织专家评审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4.3 成绩发布:学院应在规定时间内发布毕业设计成绩,并将成绩计入学生的绩点和学位评定中。
五、毕业设计管理制度5.1 监督管理机制:学院应建立健全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的责任和义务。
5.2 纠纷处理机制:学院应建立毕业设计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3 不端行为处理:学院应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毕业设计的公平和规范。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71020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f.png)
《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毕业设计》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制定了一系列的细则。
本文将详细阐述《毕业设计》课程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将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1.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程中,学生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团队,并与其他成员共同完成项目。
这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毕业设计》课程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开展独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问题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安排2.1 选题和导师分配学生将在课程开始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由学校分配导师进行指导。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匡助学生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2.2 课程计划和进度安排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学校将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和进度安排。
学生需要按照计划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并及时向导师汇报发展情况。
2.3 中期评审和答辩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学生需要进行中期评审。
中期评审是对学生项目发展的检查和反馈,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
最终,学生将参加毕业设计的答辩,向评委展示他们的成果和研究过程。
三、学术要求3.1 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前,需要进行相关领域的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
3.2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采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实验、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等工具进行。
3.3 结果呈现和论文撰写学生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呈现,可以使用图表、表格、图象等方式展示。
毕业专业自考课程设计
![毕业专业自考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ba05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1.png)
毕业专业自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学科核心概念,如XX理论、XX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2. 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探究精神。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沟通与表达技巧;3. 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筛选、整理和应用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专业自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顺利毕业和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需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实践运用;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顺利毕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理论:涵盖XX理论、XX原理等核心概念,参考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参考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科前沿动态:介绍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参考教材第七章。
4. 综合训练:通过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参考教材第八章。
详细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基础理论(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周:实践应用(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第三周:学科前沿动态(教材第七章)第四周:综合训练(教材第八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大学毕业班教案怎么写
![大学毕业班教案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cfa23bc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8.png)
教案名称:《大学》毕业班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古代教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大学》文本,使学生掌握儒家基本思想,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针对毕业班学生,本课程强调对《大学》思想的领悟和实际应用,以期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文本的基本内容,掌握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
2. 培养学生对人生、道德、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立见解。
3. 提高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和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大学》文本解读:详细讲解《大学》八个章节的内涵,阐述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
2. 儒家思想与人生规划:分析儒家思想在人生目标、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应用。
3. 儒家思想与社会实践: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详细讲解《大学》文本,阐述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讲解《大学》文本,阐述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2课时)。
2. 第二阶段:分析儒家思想在人生规划中的应用(2课时)。
3. 第三阶段: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2课时)。
4. 第四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课程收获(2课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其对儒家思想的领悟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或心得体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全面考察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将其融入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实际行动中,成为具有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5632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2.png)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区别与联系。
2. 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在所学专业中的重要性,了解其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意义。
3. 学生掌握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选题、策划、执行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参与毕业设计,提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职业素养。
2. 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将所学知识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毕业年级,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二、教学内容1. 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区别- 教材章节:第三章“设计的基本概念”- 内容:理解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定义、目的和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2. 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内容:介绍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策划、执行、总结等阶段,讲解各阶段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的选题与策划- 教材章节:第五章“设计的选题与策划”- 内容:分析选题原则,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进行选题,以及如何制定详细的设计策划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绪论 (3)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 (4)2.1设计要求 (4)2.2 设计思路 (4)2.3 设计方案 (4)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5)3.1 A/D转换模块 (5)3.1.1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 (5)3.1.2 ADC0808 主要特性 (6)3.1.3ADC0808的外部引脚特征 (6)3.1.4 ADC0808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 (7)3.2 单片机系统 (9)3.2.1 AT89C51性能 (9)3.2.2 AT89C51各引脚功能 (9)3.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10)3.3.1 复位电路设计 (10)3.3.2 时钟电路设计 (11)3.4 LED显示系统设计 (12)3.4.1 LED基本结构 (12)3.4.2 LED显示器的选择 (13)3.4.3 LED译码方式 (14)3.4.4 LED显示器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14)3.5 总体电路设计 (15)第4章程序设计 (17)4.1 程序设计总方案 (17)4.2 系统子程序设计 (17)4.2.1 初始化程序 (17)4.2.2 A/D转换子程序 (17)4.2.3 显示子程序 (17)4.2.4程序代码 (17)第5章总结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第1章绪论什么是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压表就是采用数字化技术,把需要测量的直流电压转换成数字形式,并显示出来。
通过单片机技术,设计出来的数字电压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通过网上资料显示,目前由各种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工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等各个领域。
在电量的测量中,电压、电流和频率是最基本的三个被测量,其中电压量的测量最为经常。
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常需要测量高精度的电压,所以数字电压表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
数字电压表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
由于数字式仪器具有读数准确方便、精度高、误差小、测量速度快等特而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数字电压表的内部核心部件是A/D转换器,转换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电压表的准确度,因而,以后数字电压表的发展就着眼在高精度和低成本这两个方面。
本文是以简易数字直流电压表的设计为研究内容,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转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显示模块。
其中,A/D转换采用ADC0808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控制核心AT89C51再对转换的结果进行运算处理,最后驱动输出装置LED显示数字电压信号。
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2.1设计要求⑴在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组成一个直流数字电压表。
⑵采用1路模拟量输入,能够测量0-5V之间的直流电压值。
⑶电压显示用4位一体的LED数码管显示,至少能够显示两位小数。
2.2 设计思路⑴基于AT89C51单片机来设计。
⑵用ADC0808芯片做为A/D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为P1口和P2口的高四位引脚。
⑶电压的输出显示采用4位一体的LED数码管。
⑷LED数码的段码输入,由并行端口P0产生:位码输入,用并行端口P2低四位产生。
2.3 设计方案电路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 A/D转换电路,2.AT89C51单片机系统,3.LED 显示系统、4.时钟电路、5.复位电路以及测量电压输入电路。
硬件电路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3.1 A/D转换模块现实世界的物理量都是模拟量,能把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的器件称为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A/D转换器是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接口电路,按照各种A/D芯片的转化原理可分为逐次逼近型,双重积分型等等。
逼近式A/D转换的转换速度更快,而且精度更高,比如ADC0809、ADC0808等,它们通常具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及地址译码、锁存电路等,它们可以与单片机系统连接,将数字量送到单片机进行分析和显示。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转换速度快,因而在实际中广泛使用[1]。
3.1.1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是由一个比较器、A/D转换器、存储器及控制电路组成。
它利用内部的寄存器从高位到低位一次开始逐位试探比较。
转换过程如下:开始时,寄存器各位清零,转换时,先将最高位置1,把数据送入A/D转换器转换,转换结果与输入的模拟量比较,如果转换的模拟量比输入的模拟量小,则1保留,如果转换的模拟量比输入的模拟量大,则1不保留,然后从第二位依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低位,最后寄存器中的内容就是输入模拟量对应的二进制数字量。
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3.1.2 ADC0808 主要特性ADC0808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带有使能控制端,与微机直接接口,片内带有锁存功能的8路模拟多路开关,可以对8路0-5V输入模拟电压信号分时进行转换. ADC0808主要特性:8路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8位;具有锁存控制的8路模拟开关;易与各种微控制器接口;可锁存三态输出,输出与TTL兼容;转换时间:128μs;转换精度:0.2%;单个+5V电源供电;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 +5V。
3.1.3ADC0808的外部引脚特征ADC0808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图如图3所示。
图3 ADC0808引脚图下面说明各个引脚功能:IN0-IN7(8条):8路模拟量输入线,用于输入和控制被转换的模拟电压。
地址输入控制(4条):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入线,高电平有效,当ALE为高电平时,为地址输入线,用于选择IN0-IN7上那一条模拟电压送给比较器进行A/D转换。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择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 ADC0808通道选择表START:START为“启动脉冲”输入法,该线上正脉冲由CPU送来,宽度应大于100ns,上升沿清零SAR,下降沿启动ADC工作。
EOC: EOC为转换结束输出线,该线上高电平表示A/D转换已结束,数字量已锁入三态输出锁存器。
D1-D8:数字量输出端,D1为高位。
OE:OE为输出允许端,高电平能使D1-D8引脚上输出转换后的数字量。
REF+、REF-:参考电压输入量,给电阻阶梯网络供给标准电压。
Vcc、GND: Vcc为主电源输入端,GND为接地端,一般REF+与Vcc连接在一起,REF-与GND连接在一起.CLK:时钟输入端。
3.1.4 ADC0808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ADC0808由8路模拟通道选择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型寄存器,定时和控制电路和三态输出锁存器等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ADC0808的内部结构其中:(1)8路模拟通道选择开关实现从8路输入模拟量中选择一路送给后面的比较器进行比较。
(2)地址锁存与译码器用于当ALE信号有效时,锁存从ADDA、ADDB、ADDC 3根地址线上送来的3位地址,译码后产生通道选择信号,从8路模拟通道中选择当前模拟通道。
(3)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型寄存器,定时和控制电路组成8位A/D转换器,当START信号有效时,就开始对当前通道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转换完成后,把转换得到的数字量送到8位三态锁存器,同时通过引脚送出转换结束信号。
(4)三态输出锁存器保存当前模拟通道转换得到的数字量,当OE信号有效时,把转换的结果送出。
ADC0808的工作流程为:(1)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经地址译码器从8路模拟通道中选通1路模拟量送给比较器。
(2)送START一高脉冲,START的上升沿使逐次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并使EOC信号为低电平。
(3)当转换结束时,转换的结果送入到输出三态锁存器中,并使EOC信号回到高电平,通知CPU已转换结束。
(4)当CPU执行一读数据指令时,使OE为高电平,则从输出端D0-D7读出数据。
3.2 单片机系统3.2.1 AT89C51性能ADC0808主要特性:8路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8位;具有锁存控制的8路模拟开关;易与各种微控制器接口;可锁存三态输出,输出与TTL兼容;转换时间:128μs;转换精度:0.2%;单个+5V电源供电;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 +5V,无需外部零点和满度调整;低功耗,约15mW[6]。
3.2.2 AT89C51各引脚功能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B的Flash闪速存储器,128B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震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AT89C51采用PDIP 封装形式,引脚配置如图5所示。
图5 AT89C51的引脚图表2 P3口各位的第二功能3.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3.3.1 复位电路设计单片机在启动运行时都需要复位,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MCS-51单片机有一个复位引脚RST,采用施密特触发输入。
当震荡器起振后,只要该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即可确保时器件复位。
复位完成后,如果RST端继续保持高电平,MCS-51就一直处于复位状态,只要RST恢复低电平后,单片机才能进入其他工作状态。
单片机的复位方式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图6是51系列单片机统常用的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组合电路,只要Vcc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它们都能很好的工作。
图6 复位电路3.3.2 时钟电路设计单片机中CPU每执行一条指令,都必须在统一的时钟脉冲的控制下严格按时间节拍进行,而这个时钟脉冲是单片机控制中的时序电路发出的。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各个微操作所对应时间顺序称为单片机的时序。
MCS-51单片机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震荡器,XTAL1为该放大器的输入端,XTAL2为该放大器输出端,但形成时钟电路还需附加其他电路。
本设计系统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利用单片机内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外部电路简,只需要一个晶振和 2个电容即可,如图7所示。
图7 时钟电路电路中的器件选择可以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也可以参考一些典型电路的参数,电路中,电容器C1和C2对震荡频率有微调作用,通常的取值范围是30±10pF,在这个系统中选择了33pF;石英晶振选择范围最高可选24MHz,它决定了单片机电路产生的时钟信号震荡频率,在本系统中选择的是12MHz,因而时钟信号的震荡频率为12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