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系统论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
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一个系统论的视角摘 要: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企业环境系统进行解析,有利于建立起较完整的企业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也有利于企业全面认识和把握企业环境变量,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与环境的互动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企业; 环境; 互动关系; 系统一、引言企业成长过程中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倾向于将企业系统理解成为非线性系统、复杂系统, 并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企业发展的过程,解决和解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随着科学范式由牛顿范式向系统范式的转换,管理科学也要进行范式的转换。
如何从系统论、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如何将企业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提升到一般管理理论之上进行分析,乃至如何改变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行为失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已经成为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研究, 盛行于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还形成了一股“系统热”, 形成了“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级主管人员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基本观念和一般方法,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
西蒙(Simon)指出“系统这个术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指那种特别适用于解决复杂组织问题的科学方法。
” 孔茨(Koontz)断言“不论哪一种管理著作,也不论哪一个从事实务的主管人员,都不应该忽视系统方法。
”斯科特(Scott)甚至称系统理论的引入是管理理论的真正革命,并把这比作是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变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分析企业系统演化的概念、内涵和企业系统演化的基本原理,研究企业系统演化的模式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探讨复杂环境下企业系统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管理的原则与法则,对开拓现代系统理论与管理理论之间交叉的研究领域、发展系统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复杂条件下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基于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
Forum学术论坛2402012年5月 复杂条件下企业与环境的互动—— 基于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罗连妹 刘汉民摘 要:传统的企业与环境的互动研究忽略了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因此,以复杂性思想分析企业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了企业与环境互动的分析框架,并分析了股东、债权人、经理和员工与环境的具体互动过程,为企业的管理和治理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复杂系统 内部利益相关者 耗散结构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240-02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企业的领域、边界和组织形式已发生重大改变,由简单的直线型组织变为H型组织、M型组织甚至网络化组织,企业已经演变为一个复杂系统。
传统条件下企业与环境的互动研究忽略了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那么在复杂条件下,企业与环境是如何互动的,它们的互动对企业的管理和治理有什么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寻找研究新视角。
第二部分,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内部利益相关者与环境的具体互动。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为企业管理和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三种结论:第一,环境占主导地位,企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代表学派有权变理论学派(Lawrence & Lorsch,1976)、种群生态学派(Hannan & Freeman,1977)、新制度理论学派(Meyer & Rowen,1977)。
第二,企业和环境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代表学派有:资源依赖学派(Preffer & Salancik,1978)、战略选择理论学派(Child,1972)。
第三,企业与环境共同演化。
代表学派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学派(Moore,1993; Chiles et al,2004)。
论企业与环境的互塑共生性
论企业与环境的互塑共生性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称。
它们都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而企业应该说是环境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企业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共存于客观世界,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是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
因此,企业行为必须与环境和谐协同,才能真正反映企业与环境的互适特征。
一、企业与环境是互塑共生的关系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是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之一。
企业作为一个小系统与环境之间联系紧密,其互塑共生关系更加突出。
一方面,环境对系统的塑造作用。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有两种,一是给系统提供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资源、激励或其他条件,是积极的作用、有利的输入,统称为资源。
二是给系统施加约束、扰动、压力甚至危害系统的生存发展,是消极的作用、不利的输入,统称为压力。
这种作用都会在系统的形态、特性、行为等方面打上环境的烙印。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对环境的塑造作用。
系统对环境也有两种相反的作用。
一是给环境提供功能服务,是积极的作用,有利的输出,统称为功能。
二是系统自身的行为,与其他系统为争夺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有破坏环境的作用,即不利的输出,称为对环境的污染。
从上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中,我们应进一步明确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一是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合作的成分,也有竞争的成分。
二是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二、企业与环境的互动互适机制分析企业环境状况与可持续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环境状况的改善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反之亦然。
这种互动互适机制的运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环境质量是企业素质与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既定的行业市场内,集中体现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如人力及生态负效应所造成的预计人口发病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潜在劳动力供应数量和质量,而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质量的改善,主要依赖于高质量人力资源的不断输入。
对企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几点认识
一
、
企业与环境 问题 : 企业是 环境污染 的
主要制造者 , 解决环境 问题 , 企业责无旁贷
环境 是人类进 行 生产和生 活活动 的场所 , 是人 类 生存 和发展 的物质基 础。 当前讨 论 得最多 的环境 问 题 , 一般 是
指生 态环境 问题 。环 境 保护 , 要是 保 护 自然生 态 环境 主 在《 中华人 民拱和 国环境保 护法》 中规定 :本法 所称 环境 , “
-
【 来稿日 2 —1一】 期】∞1 】 3 f 作者简介】 鲍洪刚(96 , 山东泰安人, 1 一)男. 7 西南交通大学人丈社会学院研究生
维普资讯
鲍洪 刚 : 对企业与 环境相 互关 系 的几点认识
风性 气候 , 平 均 气 温 l.℃ , 年 57 年平 均 降 雨 量 1 8毫 米 。 0 9
相应 的义务 和 责任 , 已经成 为现代企 业家 和学 者们 的共 这 识 。企业 是污染 物质 的主要排 放者 , 也是环境 污 染 的受 害 者 之一 . 决 环境 问 题 , 解 企业 责无 旁 贷 , 且 也 将从 中 受 并
益
环境问题 的凸 现 始于 工业 革 命 。工 业革 命 大 大地 提 高 了人 类 的劳动生 产率 , 强 了人类刺 用 和改造 环境 的 能 增
出 了盘 业对环境 问题应持 的 态度厦 对 策。
【 关键词】 环境保护 ; 环境经济; 环境伦理 【 中圈分类号】 0 0 雎7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O8 48 【 。)1 03 — 3 l0 — 86 020 — 07 0
认 识不足 , 资源 的利 用不 够合 理 要 解决 此 间题 , 根 对 从 本 上还要 优化资 源利 用 的管 理工 作 , 建立 一 个低 消 耗 、 高 效 益的社 会生 态经 济 系统 , 使大气 、 、 水 土等 自然 资源 的社 会 和经济价 值最 大化 。传 统社 会 的生 产力是 “ 自然 ” , 反 的 当前 就是要 创 造“ 色生产 力” 多层 次 分级利 用 生产过 程 绿 . 中的物质 和 能量 , 高资源 利用率 . 立“ 业生 态系统 ” 提 建 工 。 企业 作为社 会的 基本 经 济单 元 , 不但 具 有经 济 性 . 也 具有 社会性 , 不仅要 以盈 利 为 目的 进行 生 产经 营活 动 、 刨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
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
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企业发展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
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企业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没有必要的企业发展、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企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对企业与环境关系几点认识
对企业与环境关系的几点认识【摘要】目前国内公认的12种关键环境因素,归结为企业环境本身的运动和企业的发展变化。
非市场机制传导的中国特征更加剧了企业环境的非均衡性。
环境的非均衡性决定了企业调适的方向、速度、空间和方法。
在企业成长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与日俱增的今天,通过实践验证与整合企业与环境关系理论,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
【关键词】企业环境关系特征建立起较完整的企业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有利于企业全面认识和把握企业环境变量,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与环境的互动性和适应性。
在企业成长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与日俱增的今天,通过实践验证与整合企业与环境关系理论,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学者的四种基本观点1、环境决定论(hannan and freeman,1977)“环境决定论”是对种群生态学基本理论观点的概括。
其基本内含是,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如同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样,遵循生物进化中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在企业的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中,企业能做的事情很少,适者生存是最高法则。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选择企业,环境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环境适应论(lawrence and lorsch,1967)“环境适应论”是对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概括。
与环境决定论的消极、被动的观点不同,环境适应论的基本内含是,企业的组织方式和管理行为方式有赖于环境的特质,但企业可以采取权变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
3、相互影响论(pfeffer and salancik,1978)“相互影响论”是对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概括。
与“环境决定论”和“环境适应论”不同,“相互影响论”认为,在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中,企业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
环境是企业的约束因素,因而环境影响企业;但企业可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通过各种措施,调整或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也能努力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企业。
环境保护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平衡与协调
环境保护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平衡与协调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各大国家和地区相互共同的任务和责任。
然而,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参与和贡献。
其中,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经济领域内的一种重要力量,也承担着重要的环境保护责任。
目前,众多企业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过程中,都需要与环境保护进行平衡和协调。
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也与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福祉息息相关。
为了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需要深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指企业为了符合社会公众的期望和要求,承担的超出法律规定和经济利益范畴之外的责任。
就其本质而言,CSR是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方式。
它推动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寻求平衡,使企业和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正因如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合法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CSR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它也对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经济增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CSR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其贯穿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企业在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实践证明,CSR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顺利实现。
1.主动关注环境问题企业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需要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保护环境。
例如,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对污水、废气等进行治理和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更好地履行自身社会责任。
2.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CSR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把环境保护考虑其中,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企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
企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企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强调企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不仅拓宽了企业管理的思路,更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的相关概念企业生态系统是在“生态系统”概念基础上对企业运营的新颖解释和新型模型,相比传统经济系统理论的“资源—加工—产品—市场”的简单路径,企业生态系统强调了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看似简单的“资源—加工—产品—市场”路径被扩充为充满变数的“内互动—外互动—适应性变化”路径。
与传统企业相比,企业生态系统着重强调了长远性和可持续性,企业视野不再仅仅是为了一个或几个产业,而是把所有相关产业和环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都考虑在内,努力构建出一个长期稳健的、多元发展的企业生态系统模型。
企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企业内生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企业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企业动态平衡;外部生态系统由五部分组成:顾客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企业组织架构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部门、职责、权责和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成员间的信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企业内部的动态平衡,是指企业在外部环境中要与市场、竞争对手、社会政策等外部实体进行权衡调整,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财务状况始终保持稳定。
顾客生态是指企业最终的用户群体,他们是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最后消费者,也是企业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产业生态是指与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所有参与者,包括供应商、销售商、银行、政府机构、研发机构等。
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的类型和数量。
社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等。
技术环境则是指与企业所在领域有关的技术水平、产业研发进展等。
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研究,始终围绕两个主要目标展开:一是提升企业的商业生态,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经营;二是推动企业的创新生态,实现企业在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环境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研究
环境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迅速进步,环境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环境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互动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环境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互动关系。
企业的社会责任承诺企业是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们不仅承担着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责任,同时也应该承担着保护环境的责任。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许多企业都通过自己的社会责任计划来展开行动。
这些计划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使用环保材料等一系列措施。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其“可持续发展和在华利益共享”项目,从供应链优化、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来降低环境和社会风险。
这表明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在同样的时间也增强了企业对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和权威性。
政策和法规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不仅限于他们承担的自愿义务,同时也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在保护环境的方面,各国政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根据这些政策和行动,企业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定,制定符合法规的环保策略。
例如,在欧洲,德国实施的《循环利用与废物管理法》就规定企业必须遵守一系列的环保要求,对于违规的企业将处以高额罚款和其他处罚措施。
这种规定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国家对企业的监管水平。
投资者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计划也受到来自投资者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环保实践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他们关心企业的环境表现和对社会的贡献。
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数相关的投资流入不断增加,这表明投资者重视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表现和长期可持续性。
一些调查显示,企业的环境、社会行动或治理实践对投资者的影响与企业财务绩效同样重要。
如果企业的环保实践违背了消费者和市场的期望,那么企业也将面临着严重的舆论和声誉危机。
论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宋湘王志亮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6期摘要: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是一对和谐共生且又不断相互激烈冲突的矛盾,任何企业都无法脱离环境而存在,企业的飞速发展冲击着自然,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和人类依存带来了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自然环境对企业影响很大,企业又反过来作用于环境,改变着环境。
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企业;自然环境;环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6.0150 引言环境问题愈发的受到大家关注,我们在保证日常生活的便利之余,开始考虑如何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随着各种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出台,新型企业也纷纷出现。
然而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依然在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上,面临很多困难。
在如今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企业要把控好生产经营与环境互动关系,来尽可能避免在决策和施行中走错路,走弯路。
1 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企业相对于环境是一个很小的个体,但与环境的联系十分亲密。
环境可以给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先决条件,空间和背景,而企业的消极行为,例如危害环境的行为,都会给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企业与环境关系十分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1 人类利益中心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环境价值观就是人们对环境价值的理解。
从上古至今,人类的环境价值观在不停的改变,不断的提升,起初人们认为,人类的利益远远凌驾于万物之上,人类即是大自然的主人并且“人定胜天”。
人们大肆破坏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欲望,忽视了如果离开环境,人类也根本无法生存,这起源于“人本主义思想”。
1.2 生态利益中心价值观人类渐渐明白自身不能控制、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则能够控制更多事物。
人是属于自然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的发展原则,设法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仅仅让自然只满足我们的需要,更不能去破坏,改变自然。
企业成长与外界环境关系分析
主题:组织发展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影响分析企业成长与外界环境关系分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关注各种企业排行榜,并从排行榜中惊异地发现,这些排行中处处体现了进化论中反复强调的“适者生存”的观念。
企业就如同自然界中生长的物种,一旦发现适合自己兴旺发展的特定环境,它们自然就会生生繁衍,并不停地通过“有利变异”来适应环境,最终得以生存。
那些无法适应环境的企业大都被市场淘汰掉,而这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则将继续在不停地适应环境与改变环境的循环中顽强生存下去。
我们发现:外界环境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做出反应,并造成环境的进一步变化。
而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包括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企业深层的改革。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变化所引发的企业改制,企业作坊纷纷化身变作国际企业,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⑵科技进步的影响。
当今是科技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企业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这时,企业不应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应该积极寻求变化,接受新鲜事物。
工厂的流水线作业给工厂创造的高效率生产就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福音。
⑶环境资源的影响。
企业发展依赖于环境资源,其必须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并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对内部机构进行变革及对产品进行创新,才能长久发展。
如企业不断研究出各种稀缺资源的可替代产品。
⑷竞争观念的改变。
社会信息大量膨胀,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市场发展与日俱新,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长盛不衰,就要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权。
环境的变化既可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威胁。
环境是对企业经营产生持续影响或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总和。
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⑴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绩效。
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分析
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地球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同性,以及二者如何相互促进。
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的工作。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废气排放、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制定环境法规、建立环境保护部门、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等。
与此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环境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遵守环保法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境保护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保护表现,就很难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现如今,消费者对企业的环保形象越来越重视,环保已成为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如果能够在环保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就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从而提升销售额和企业形象。
其次,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环境资源的支持。
如果环境因污染过度而无法持续提供资源,企业的发展也就面临困境。
而且,环境资源的匮乏也会导致原材料的价格上升,进而增加企业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企业如果能够采用清洁能源、降低排放、推动循环经济等措施,就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环境保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还体现在政策支持和合作平台的建立方面。
政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环境保护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与共赢
环境保护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与共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而企业管理也成为了传统企业的必备能力。
然而,环境保护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呢?是零和博弈呢?还是双赢共赢呢?第一节:环境保护与企业管理的联系环境保护和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如果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没有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就可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由于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问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如影响企业的声誉,甚至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和政府的不满和抵制。
其次,对环境的高度关注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和竞争优势,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减轻环境负担和使用环保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环境保护和企业管理的双赢模式环境保护和企业管理的关系可以实现双赢和共赢模式。
双赢模式意味着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经济利益。
事实上,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在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经营风险和提高收益等方面寻求平衡和优化。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可以被认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就会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排放等碳足迹,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样地,采用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的企业,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好评和信任,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共赢模式的实现除了双赢模式外,共赢模式的实现也有利于企业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和形象。
共赢模式通常表示的是,企业、社会和环境之间的互利关系。
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跨界合作的方式,其中企业与政府、市场和消费者合作,共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共赢模式的实现要求企业对外部信息保持敏感、灵活和适应性,从而通过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实现企业目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
例如,企业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实现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doc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良好的企业环境不仅美化了企业内部,由此产生的无形的广告效力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外部形象,而反映出更为重要的是经营者观念的转变,品牌战略的灵活运用,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创造出的显著经济效益。
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希望您能喜欢。
摘要:一方面,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与环境是在局部与整体的基本架构之下的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
不断加以改进和治理企业环境,可以增强企业综合能力,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新疆新化化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企业工艺装置的环保治理、厂容厂貌的有效治理和文化环境的营造等有效举措,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企业环境;推动;发展良好的企业环境创造生产力是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观点。
企业环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环境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
企业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企业内部环境又称企业内部条件,是企业内部物质和文化因素的总和。
企业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能给企业带来机遇,也会造成威胁,问题在于企业应如何去认识环境、把握机遇、避开威胁。
另一方面,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在局部与整体的基本架构之下的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
生产力就现在而言,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
它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经营战略能力等多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充分体现在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上,包括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环境治理、职工福利等等,只有将这些基础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综合能力,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近几年来,新疆新化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对企业各项制度进行改革,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论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6期35㊀基金项目:本文获2018年度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企业环境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其改进研究 资助.作者简介:宋湘,女,北京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王志亮(1973-),男,河北邯郸人,管理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㊁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论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宋㊀湘㊀王志亮(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摘㊀要: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是一对和谐共生且又不断相互激烈冲突的矛盾,任何企业都无法脱离环境而存在,企业的飞速发展冲击着自然,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和人类依存带来了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自然环境对企业影响很大,企业又反过来作用于环境,改变着环境.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更好的环境.关键词:企业;自然环境;环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06.0150㊀引言环境问题愈发的受到大家关注,我们在保证日常生活的便利之余,开始考虑如何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随着各种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出台,新型企业也纷纷出现.然而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依然在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上,面临很多困难.在如今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企业要把控好生产经营与环境互动关系,来尽可能避免在决策和施行中走错路,走弯路.1㊀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企业相对于环境是一个很小的个体,但与环境的联系十分亲密.环境可以给企业生存㊁发展提供先决条件,空间和背景,而企业的消极行为,例如危害环境的行为,都会给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企业与环境关系十分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1.1㊀人类利益中心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㊁观点环境价值观就是人们对环境价值的理解.从上古至今,人类的环境价值观在不停的改变,不断的提升,起初人们认为,人类的利益远远凌驾于万物之上,人类即是大自然的主人并且 人定胜天 .人们大肆破坏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欲望,忽视了如果离开环境,人类也根本无法生存,这起源于 人本主义思想.1.2㊀生态利益中心价值观人类渐渐明白自身不能控制㊁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则能够控制更多事物.人是属于自然的,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的发展原则,设法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仅仅让自然只满足我们的需要,更不能去破坏,改变自然.人们同时应该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命,维护大自然的稳定性.人们更要保存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友好关系.人类开始克制自身的利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就是所谓的的 环境价值 ,同样是传统环境价值观的直观表现.1.3㊀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可持续发展为的是让后代能够更好的生存,我们对后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既不是对人类利益中心价值观的否定,也不是对生态利益中心价值观的否定.他使明白了我们要尊重环境,善待自然,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越拉越少,可持续的发展就是人类能得以生存的基础,从而我们更应该该做到:尊重一切物种,保障大自然的稳定,顺应自然,改变环境时要极其谨慎,把伤害降到最低,同时要,杜绝浪费的现象.当代的我们更要有预见性,要确保未来人们的利益.如今我们还不能做到完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这仍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2㊀自然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2.1㊀自然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企业环境研究是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一般只研究环境的一个有限的部分,把企业的外部环境作为外生变量,主要考虑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自然环境和企业之间有繁杂的互动关系,观念上也有很多差异,它们通过各种彼此联系的方式相互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变换,又或者为了开发未知的机遇从而创造新的优势,企业在不停的变通.环境不停的改变反馈到了企业自身,这样的反馈行为不仅仅让企业与环境产生了相互的影响,还对环境造成了改变.鉴于环境㊁企业的互动影响机制,在大家认同的企业与环境匹配的框架内形成了多层次的战略集.2.2㊀自然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日渐重要,企业更应该.在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可持续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起来,大家纷纷把绿色环保等理念与企业经营相结合,使节约能源㊁节能减排与大自然㊁人文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终目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导向作用.如今关于环保的政策有许多,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就是其中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只有企业将环境保护与自身经济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企业和环境才能更加区域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6期36㊀㊀和谐的发展.2.3㊀与自然环境协同共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因要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对北京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集团就为这个庞大的钢铁产业找到了新的落脚点,河北省唐山市.据报道称,首钢在北京的时期, 北京市的上空有个黑盖,黑盖的中心是石景山. 首钢基地,就是坐落于石景山.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2005年,北京市的污染物排放量达到82647吨.首钢集团的搬迁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6000吨的污染物,可见仅首钢排放的污染物就占整个北京市区的很大一部分.首钢的搬迁为首都的环境做出了贡献,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首钢园区也有了他新的身份.即将建设成为石景山景观公园㊁冬奥广场㊁工业遗址公园等.这也同时带给我们思考企业与自然环境应协同发展.企业应该做到:对环保政策有高的理解成度,将环保与节能充分贯彻在企业的每一环节中.只完成环境清理是肯定不够的,还需要从源头上加大改进力度.将环保设施与环保材料加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让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达到最好的结合.3㊀企业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1㊀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企业应在与环境的关系当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努力给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并提供有利的保护和改善,环境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大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经营策略,做到绿色管理,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3.2㊀企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企业生产的废物主要有:废水,废气,废渣等.从环境伦理学上看,我国国情很特殊,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生态环境也很丰富,但自然灾害频发,生态也较为脆弱.自古以来,我国都依赖农业生活,所以生态环境压力很大,很大一方面体现在农耕活动对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化;与此同时,长期的农耕文明也避免了我们的环境过早受到工业污染的侵袭.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环境的压力增大,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显然还较为落后,更多人仅仅关注到了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十分表层的环境问题.现代企业是我们生产和财富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民幸福感指数提升,同时我们的环境付出了一定代价,污染物的排放超出了环境承载力,在我们的日常新闻中总能看到:水源,土壤,大气污染愈发严重,环境问题在企业快速发展之余显露无疑.而我们就是要处理好环境与企业的关系.3.3㊀企业对自然环境的生态补偿企业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一系列如酸雨,沙漠化等问题.(2)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企业经营的成本增加,利润则大大降低.(3)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使人们患病的几率增大,影响了人们的健康.通过分析来看,企业要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付出治理的成本.企业与环境存在一些矛盾,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立统一,只要我们做法得当,就可以实现双赢.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的目的就是通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如果企业要投入环保资金,那势必会增加企业成本,进而影响经济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注重不仅限于物质,人们渐渐明白了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也同样很重要.这等于需要企业去转变观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治理,例如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的经营与环保难以兼顾,就会去想办法规避环保问题,从而更大的获利,但是这样做来,环境问题只会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使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3.4㊀企业对环境问题的治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㊁废气若不处置就轻易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阻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造成资源很大程度上的浪费,并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应从源头上重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到污染问题给人们㊁给企业㊁给社会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所以,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优化企业的环保行为,主动治理环境污染,从而减少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对社会带来的影响.4㊀结语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把环境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组织结构到决策体系来看,管理者应确保企业运行机制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其相应运营模式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达到完美的融合.企业还需特别强调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和共享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所产生污染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注重产品的质量效能的持续改进及产出效率不断提高,在生产经营上更多地采纳现代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注重有效资源的相对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企业应做好环境保护,去做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这样做来,获得的利益与口碑远远大于忽视环境.所以我国企业需贯彻执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完成自己在环境保护上的使命,担负起应负的责任,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平衡,提升自己与同行的竞争优势,在保证经济利益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同时,谋求更好的经营策略,实现理想中的双赢.参考文献[1]谭力文,田毕飞.战略视角下企业与环境的关系[J ].经济管理,2005,(04):13G19.[2]卢胜.企业与环境匹配:企业战略抉择的天性[J ].当代经济,2008,(07):138G140.[3]庞艳桃,赵光辉.论企业与环境的互塑共生性[J ].当代经济,2004,(12):33.。
企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企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企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备受关注。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环境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企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紧密关系,以及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一、企业环境行为对生态保护的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首先,企业的生产活动会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若处理不当,会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产生破坏。
其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开采活动可能导致森林破坏、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因此,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作用1. 倡导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倡导环保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环保纳入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
通过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重视环境影响,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碳排放量等。
2. 提高环境监管与保护水平企业应加强环境监管与保护水平,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完善环境保护设施,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要求履行环保义务。
同时,采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措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企业应积极拥抱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减少环境影响,并加大对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可持续产品,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升级。
4.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主动公开企业的环境行为和影响。
通过提供真实、准确的环境信息,增加企业的透明度,促进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和参与。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与非政府组织、社区等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三、企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企业环境行为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企业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系统论分析
环境的关 系可将 系统分为孤立 系统 、 活动必然 受到外部环境的的制约 封闭系统和开放 系统 , 作为从事生产
适应环境 变化的要求 , 才能获得持 久
上 的 构 与 要 素 ; 是 文 化 、 术 、 二 技 自然 及 竞 争 态 等 外 部 环 业不断调 整生产经营方略 。 使企业 内 各 构成要素之 问、 各 境 因素 , 且 要 对 企 业 内统 之 问 、 物 、 牌 、 术 水 平 等 内 部 资 源 条 件 品 技 当 前 ,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日新 月
利 生 物 学 家 贝 塔 朗 发 展 , 子 系 统存 在 与 发 展 的 前提 , 是 因 业 的 生 存 与 发 展 会 起 着 推 进 或 制 约 菲 ( V・ etln 而各 子系统本身的发展 ,就受到系统 作 用 。社 会 外 部 环 境 对 企 业 的 制约 作 L・ B raa —
蕈
联 系 、 互 作 用 的 , 业 管 理 要 提 高 应它 才能进 行正常 的生产经营 活动 , 相 企
管理运行 效率 ,做 出科学的决策 , 实 才 能 得 到 生 存 与 发 展 。
须 由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现管理 目标 , 既要研 究社政治 、 经济 、
三 . 部环境的不断 变化要求企 外
系统与环境之 问, 存 进行 科学 的分析研究 , 把企 业 内部环 异 , 国际形 势瞬 息万变 , 企业 所面 临 从而进行科 的市场竞争对手层 出不穷 。对于外部 在 着 相 互 作 用 和 相 境与 外部环境融为一 体 ,
互 联 系 ; 是 任 何 系 学 的 决 策 。 三
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动力的互动关系研究
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动力的互动关系研究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企业的创新动力则往往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动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如何优化创新环境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
创新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氛围,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创新环境的外部条件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了创新活动的不断发展。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突破,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府的投资和税收优惠,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
同时,创新环境的内部氛围也对企业的创新动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创新环境的内部氛围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和管理模式等方面。
一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开放的沟通渠道,可以促进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团队、设立创新奖励制度等方式,激励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鼓励员工的错误和失败,可以打破员工的传统思维模式,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想法。
此外,企业的文化也是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土壤。
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动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创新环境的优化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创新环境的优化包括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政策的支持等。
例如,建立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为企业提供研发设施和资源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动力也可以推动创新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成功的企业创新案例往往会得到广泛关注和学习,政府和其他企业也会受到启发,加大对创新环境的优化力度。
因此,在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动力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最新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
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
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企业发展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
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企业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没有必要的企业发展、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企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一个系统论的视角摘要: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企业环境系统进行解析,有利于建立起较完整的企业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也有利于企业全面认识和把握企业环境变量,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决策与环境的互动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企业;环境;互动关系;系统一、引言企业成长过程中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倾向于将企业系统理解成为非线性系统、复杂系统,并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企业发展的过程,解决和解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随着科学范式由牛顿范式向系统范式的转换,管理科学也要进行范式的转换。
如何从系统论、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如何将企业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提升到一般管理理论之上进行分析,乃至如何改变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行为失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已经成为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研究,盛行于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还形成了一股“系统热”,形成了“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级主管人员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基本观念和一般方法,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
西蒙(Simon)指出“系统这个术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指那种特别适用于解决复杂组织问题的科学方法。
”孔茨(Koontz)断言“不论哪一种管理著作,也不论哪一个从事实务的主管人员,都不应该忽视系统方法。
”斯科特(Scott)甚至称系统理论的引入是管理理论的真正革命,并把这比作是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变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分析企业系统演化的概念、内涵和企业系统演化的基本原理,研究企业系统演化的模式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复杂环境下企业系统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管理的原则与法则,对开拓现代系统理论与管理理论之间交叉的研究领域、发展系统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系统论思想引入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尝试,概括起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可归结如下: 1)企业内部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确定的非线性关系,可以导致简单确定的企业系统行为,比如销售收入的周期性变化,也可以导致复杂的企业系统行为,比如R&D投入与销售收入之间的非线性的不确定性变化. 2)确定的决策模式可以产生相同的企业系统行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企业系统行为,仅仅因为环境的细微变化;即使企业所处的环境保持不变,企业系统行为也具有内在不确定性. 3)决策者应该对企业内、外部所发生的变化作出恰当的反应,对于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过分敏捷或者过分迟钝,都容易引起企业系统行为的混沌变化.4)在一定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条件下,企业系统行为仍然具有突变性,使得任何基于趋势的预测都是不可靠的. 5)企业系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使得相近的初始条件并不能产生相近的行为,有时甚至是性质上完全不同的行为,因而长期的较为精确的预测是困难的. 6)管理的战略参数(比如,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与企业系统动态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为通过战略参数的调整而获得预期的系统行为或避免危险的系统行为,提供了决策依据. 7)企业系统具有的内随机性,可以用来解释诸如企业突然“破产倒闭”这样一类的奇异现象,而不必从企业外部寻找原因。
随着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学科交叉性的增强,运用系统论基本思想进行企业理论研究和探讨的方法将会越来越丰富,内容也将趋于完善。
三、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1.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系统”一词由来已久,在古希腊是指复杂事物的总体。
到近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统一词来表示复杂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基本粒子到宇宙,从细胞到人类社会,从动植物到社会组织,无一不是系统的存在方式。
从不同的研究和目的出发,可对系统作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划分,例如一个细胞、一个器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条街道、一座城市等,都可相对独立地划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一个系统可以包括若干子系统,但它本身又是另一个更高层次系统的子系统。
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研究理论生物学时,用机体论生物学批判并取代了当时的机械论和活力论生物学,建立了有机体系统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理论的思想。
从三十年代末起,贝塔朗菲就开始从有机体生物学转向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观意义一般系统理论。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这可以看作是他创立一般系统论的宣言。
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问题。
贝塔朗菲研究了机体系统、开放系统和动态系统的理论,试图以机体系统理论解释生命的本质。
他还把开放系统作为系统的一般情形,全面考虑了开放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状态等基本因素,科学地解释了与开放系统有关的稳态、等终极以及有序性的增加等问题。
关于动态系统,他用数学的方法描述了系统的各种性质,如整体性、加和性、竞争性、机械性、集中性、终极性、等终极性等。
所有这些工作,为他的一般系统论奠定了理论基矗关于系统的认识,目前科技界和哲学界的认识很不一致,众说纷纾国内外学者给系统所下的定义不下几十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系统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整体性。
如上所述,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构成一个综合的整体,以实现一定的功能。
这表现为系统具有集合性,即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但要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因此,系统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要有统一性和整体性,要充分注意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协调和连接,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
(2)相关性。
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3)目的性和功能。
大多数系统的活动或行为可以完成一定的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系统都有目的,例如太阳系或某些生物系统。
人造系统或复合系统都是根据系统的目的来设定其功能的,这类系统也是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例如,经营管理系统要按最佳经济效益来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军事系统为保全自己,消灭敌人,就要利用运筹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组织作战,研制武器。
(4)环境适应性。
一个系统和包围该系统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
为了保特和恢复系统原有特性,系统必须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反馈系统、自适应系统和自学习系统等。
(5)动态性。
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各种物质的特性、形态、结构、功能及其规律性,都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要认识物质首先要研究物质的运动,系统的动态性使其具有生命周期。
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内部结构也可以随时间变化。
一般来讲,系统的发展是一个有方向性的动态过程。
(6)有序性。
由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层次的动态演变有某种方向性,因而使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点。
一般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有序能使系统趋于稳定,有目的才能使系统走向期望的稳定系统结构。
2.系统论的基本原理(1)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一个控制系统,无论是物理系统、生物系统,还是社会系统,其信息通道必然是一个闭合回路。
既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也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其中输入信息、控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以及环境变化引起的随机的干扰信息——这几种信息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控制部分是根据反馈信息的量进行比较、纠正和调整其发出的控制信息的量,从而实现控制的。
(2)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系统开放即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必要条件;“涨落”指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而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3)整体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整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
一个系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边界”组成,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E整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E整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的总和∑E联。
公式表示为:E整=∑E部+∑E联四、系统论视角下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系统论及其对环境的重视被移植到工商管理领域,出现了系统管理理论。
它把企业作为一种开放的系统来看待,认为它是一个物质的、人力的、信息的各种资源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这些资源构成的子系统与系统本身有紧密联系,又与环境相互作用,它对企业的运行进行系统分析,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投入———产出系统,各种资源依次经过一定流程,达到组织设计的目标,该理论特别强调企业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1.开放系统理论(OpenSystemTheory)――企业要认识环境的重要性以Bertalanffy为代表提出的开放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要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否则就会死亡.因此,企业必须象生物体一样对环境开放,建立一种与周围环境融洽的关系.环境是一个值得时刻注意的关键要素.开放系统理论的出现开辟了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新思路,打破了官僚和封闭式的思维方式.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对环境开放。
环境不仅是企业管理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而且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里的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影响企业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其管理目的,不仅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和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而且要掌握员工的价值观、组织其所拥有的资源等内部环境因素,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现代企业而言,其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空前的,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也是空前的。
2.组织生态学理论(Organizational Ecology)――组织与环境是合作关系与生物体类似,企业不是孤立地存在,也不是自给自足的,它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
组织生态学的观点认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演变包括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集合的演变。
正如自然界中生物组成环境一样,组织的环境也是由大量组织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