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1讲+产业转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1讲+产业转移

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投资建厂)
①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 ②拓展国际市场; ③避开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它是运用关税手段来限制进口,通过征收高额 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等对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用以保 护绿本色国贸商易品壁的垒竞:争也力称和绿垄色断壁国垒内,市是场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 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 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 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 选择 进行生产经营
必备知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产业转移的原因和 规律。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产业转出区和承接区的区
2.产业转移的影响。 域差异,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承接区区域发展的不同影
2.方式:
产业 转出区
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建厂等方式
在外建立企业、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
产业 承接区
考点一:基础知识回顾
3.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通过对外直接
投资建厂等方式,实现生产地转移。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 图所示:

【知识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及路径微课课件

【知识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及路径微课课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背景及路径
课程导入
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思考:为什么北京要联合张家口申办?其地理背景是什么?
张家口
延庆 北京
课程导入
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思考:为什么北京要联合张家口申办?其地理背景是什么?

京 赛
国家体育馆

首都体育馆
水立方 五棵松体育中心
体育场馆丰富 大赛举办经验丰富 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备
全年积雪平均1.5米左右
举办所有 雪上项目
课程导入
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思考:为什么北京要联合张家口申办?其地理背景是什么?
北京
张家口崇礼区
优势
体育场馆众多 基础设施完善 大赛举办经验丰富
优势 互补
优势
自然条件利于 开展雪上项目 滑雪产业基础
举办所有冰上项目
举办大部分雪上项目
“喜事儿”
(资料来源:《2015北京生态环境公报》)
2020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 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资料来源:《2020北京生态环境公报》)
知识梳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背景及路径
本课小结
什么是“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为什么能够实现“京 津冀协同发展”?
如何实现“京津冀 协同发展”?
自然地理条件 人文地理条件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篇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协同发展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该地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本文将深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多个城市,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协同发展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该地区的整体发展和提升。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1.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发达,而河北部分地区相对落后。这种经济差异导致区域内的合作存在一定难度。

2. 资源环境压力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是京津冀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

3. 交通拥堵与城市病

北京等大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等问题严重,如何通过协同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4. 政策协调与执行难度大

由于涉及多个省市和不同层级的政府,政策协调与执行难度较大,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

1. 产业转移与升级的困境

如何实现产业的有序转移和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和定位的差异,产业转移与升级存在一定困难。

2. 城市功能定位与协同发展的矛盾

北京、天津等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在保持各自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实现协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困境。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

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12.22

•【字号】冀政[2010]151号

•【施行日期】2010.12.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外资利用

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

(冀政〔2010〕15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型河北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为促进全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形势。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京津两市,受产业结构升级、要素成本增加、发展空间制约、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竞相承接产业转移,态势逼人。我省内环京津、外临渤海,海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禀赋优越,产业体系完整,要素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具有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我省与京津产业互补性强,已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主要承接地。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开放。积极改善发展环境,打造产业集聚高地;积极构建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探索产业承接模式,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着力加强与沿海及京津等发达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编制《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编制《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编制《京津冀产业指导目

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公布日期】2014.09.29

•【字号】冀工信明传[2014]114号

•【施行日期】2014.09.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编制《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的

通知

(冀工信明传〔2014〕114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沧州市石油化工局,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26日专题会议工作部署和《关于印发<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信规〔2014〕713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总体部署,推进三地产业合理分工、有序转移、协同发展,构建区域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决定组织编制《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各地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和淘汰类项目,作为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现对相关工作布置如下:

1. 各市负责编制辖内工业产业指导目录的编制,《目录》条目内容为行业名称或产业环节、工艺和产品,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标准。

2. 目录编制要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衔接,目录中的具体产业发展要与《工业转型规划》(国发〔2011〕47号)、《重点产业布局

和产业转移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4〕2001号)以及国家总体规划、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石化产业布局方案等文件和专项规划对接,与我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近年来发布的各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导意见等衔接。编写具体格式可参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等。

京津冀发展措施

京津冀发展措施

京津冀发展措施

简介

京津冀是指中国的首都北京、天津市和河北省所组成的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

济发展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京津冀发展措施。

一、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是指通过促进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协同发展,形成一个紧密

联系、相互依赖、良性互动的经济区域。为了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内的交通效率。

•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在京津冀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增强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京津冀一体化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

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二、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京津冀地区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整个地

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下是一些与产业转型升级有关的措施:•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向高技术产业转型。

•环保产业: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动绿色发展。

•服务业升级: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1、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

(一)积极引导京津冀六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区域优势产

业的支持,挖掘和激发六省以内的消费空间,在全国推动转型升级,

实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京津冀六省将创新、技术、资源、服务和市场有机融合,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绿色发展等新

产业在京津冀六省的蓬勃发展,实现紧密联系、协同作用、深度融合、全方位发展。

(三)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大力支持新

兴产业的发展,抑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推动高端制造业和实用服务

业发展,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提供资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环境改造等政策,促进承接企业逐步

实现规范化发展。

(五)构建便捷管理体系,完善精准财税政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

建立绿色供应链,建立创新孵化和产业承接体系,为京津冀六省的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承接支撑。

(六)发挥政府承担的责任,强化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加强

技术创新支持,完善新能源应用评估机制,完善环境监管,建立绩效

考核机制,推动六省制定和建立上市条件等向企业开放的支持政策,

给企业有效支持,营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空间格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空间格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空间格局作者:李国平

来源:《前线》2017年第12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产业升级转移作为三个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要求到2020年,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明确三省市产业发展定位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探讨如何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对接和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与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应以实现国家赋予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导向,探索符合京津冀三省市发展阶段性特征、资源禀赋条件、发展基础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分工合作及空间格局优化,建立健全现代高效共赢的京津冀现代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历程、成效及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津冀产业合作步伐加快、力度加大、领域拓宽。随着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在加强产业区域合作方面达成共识,产业合作进入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河北省确定“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带动”战略,提出要深入开展冀京津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冀京津三省市产业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推进冀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1996年,北京市组织完成的《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建设京、津、河北省环京津七个地级市的“首都经济圈”;1998年,北京市正式提出“首都经济”战略,将区域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北京市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开始有了开放合作的“区域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
【课堂练习】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雄 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洋淀成为华北平原唯一常 年积水洼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C )
A.冬季气温低,蒸发弱 B.夏季降水多,雨水补给量大 C.地势低,多河流注入 D.上游水库较多,调蓄作用强
【课堂思考】 1、雄安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2、雄安新区建设的意义?
雄安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1、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 理位置优越。 2、多条公路、铁路通达,机场在建, 交通便捷通畅。 3、生态环境优良(白洋淀附近)、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4、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较低,发 展空间大(土地丰富廉价)。 5、资源丰富(水资源、油气资源)。 6、政府政策支持。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1、范围:京津冀地区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 空间上相毗邻,利于统筹规划、 协同发展。
2、地位:京津冀地区是我国
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 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 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3、地形:京津冀地区西部、北部地势
较高;东部、南部为华北平原北部,地势 较低,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不同运输方式间换乘不超过10分钟;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 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卡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会心得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会心得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会心得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体会心得为标题,我将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与发展。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深感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带来了更加均衡的发展机遇和资源配置。以前,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导致其它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而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各地区的发展机会更加平等。例如,天津通过建设自贸区和港口经济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河北则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自身的经济竞争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交通网络的完善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快速。工作在北京的人们可以选择在天津或河北居住,通过高

速铁路每天往返工作,享受到了更加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例如,北京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天津和河北的院校进行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也为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京津冀区域协同案例

京津冀区域协同案例

京津冀区域协同案例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举措,旨在推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互补发展、环境协同治理、人口有序流动等目标。以下是十个京津冀区域协同的案例。

1. 多式联运一体化:京津冀地区加强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实现了货物和人员的高效流动。

2.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京津冀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机制,通过互派教师、学生交流等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教育水平。

3.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京津冀地区联合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共同解决了环境问题,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

4. 优化产业布局:京津冀地区通过推动产业转移和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5. 跨区域就业创业:京津冀地区建立了就业创业政策的协同机制,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口有序流动。

6. 医疗资源共享:京津冀地区开展了医疗资源共享,通过互派医生、

共享医疗设备等方式,提高了整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7. 文化旅游合作:京津冀地区通过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8. 跨区域科技创新:京津冀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了科技研究和技术转移,推动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9. 教育培训合作: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了合作,共同推动了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了整个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10. 金融服务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的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转移特征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转移特征

一、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分工结构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逐渐形成了北京以相对高端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天津资本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举,河北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兼顾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差异化、梯度化的区域制造业分工格局。

北京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16个行业。但近年来上述行业增长率偏低,具有产业转移趋势。

天津具有明显优势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

材料回收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个行业。不具备优势的行业有纺织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126业5个行业。

河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相对较多,从高到低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

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纺织业,橡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热力电力的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 个行业。不具备优势的行业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 5个行业。

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共生新模式

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共生新模式

融合现象日渐频繁。传统的以行政单位划分的管理方式面临挑
[1-2]
战,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诉求不断增强 。探究三地制造业产业
[3]
生态共生模式,对京津冀产业融合有重要意义 。同时,汽车制造
业在制造业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一个兼具资金密集、技
[4]
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行业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
大值为 300、400和 700。设京津冀三地种群的初始独立存活率。
λ =CAI-CWI。 0<λ<1, 因 此 对 其 进 行 归 一 化 处 理 , 得 到 i
λ =0.584,λ =0.342,λ =0.074。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京津
1
2
3
冀三地汽车制造业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解构和模拟,分析各阶
表 3各阶段参数设置
汽车制造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互利共生模式是京津
冀汽车制造生态系统的最佳演化模式。现阶段京津冀汽车制造
生态系统整体仍处于偏利共生模式,加强津冀合作可以使津冀
汽车制造企业获得显著增益。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和一体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间
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区域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城市间跨界
北的汽车制造业发展,整个生态系统偏好天津发展。由于京津冀
r中一者为 0而另一者大于 0时,表示两种群是偏害共生关系; ji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要措施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要措施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要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也备

受关注。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主要措施,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措施,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协

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了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提升了区域内部和与外部的联系。例如,京津冀地区正在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城际铁路网,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提高了区域内部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结构相对成熟,但也存在着产业

集聚度高、资源环境约束大等问题。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产业转移和升级。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京津冀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向京津冀地区集聚,提升了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但也是中国的环境压力大区。为了促进京

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区域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产业发展的空间维度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产业发展的空间维度探究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通过资源整合、消除壁垒、统筹发展等多方面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区域产业一体化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空间维度,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将创新与环保结合,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空间维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近年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通过资源整合、消除壁垒、统筹发展等多方面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其核心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以实现京津冀交通、环保、产业和公共服务的多方面一体化的目标。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努力寻求促进发展的路径及办法。

北京、天津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具有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等功能,而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有许多国际港口,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但是,对于河北地区将如何发展,如何定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河北地区需要在承接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寻找发展机遇,京津冀三个地区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应注意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创造机遇,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空间维度,促进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涵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党中央近年来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决策,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是十分必要且正确的决策。纲要中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有疏解功能、调控人口、协同发展、要素市场这四方面的内容。

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产业一体化以地区合作理念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一个相对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内,运用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而进行区域内资本、商品、技术、人员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之间的合作。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分析

27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分析

一、前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民经济发展要不断寻找新路径,我国在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而对于北方经济而言,北京、天津、河北在地理位置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社会资源、产业基础方面也比较完善,因此,京津冀地区在促进北方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经济圈,在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国家正努力重新部署京津冀地区发展战略,并相继颁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1]。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性进行分析,通过区位商(LQ)的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产业。

(一)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公式:

(1)

其中,i、j 代表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S ij 代表i 与j 地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X ik 代表i 地k 产业占产业的比,Y jk 代表j 地k 产业占产业的比。S ij 的值介于0和1之间,S ij 的值越大表示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高。

(二)区位商(LQ)区位商公式:

(2)

其中

代表r 地区i

产业的区位商,

代表r 地区i

产业所占的比重,考察区域内i

产业所占的比重。

的值大于1时表示r 地区i 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考察地区的平均水平高,i

地区在该产业上具有优势;的值小于1时表

示r 地区i 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考察地区的平均水平低,i 地区

在该产业不具优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

为全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接、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发展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

一、总体导向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力、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简称“1555N”)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国。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重点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高端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二)建设五区五带五链

1.以“五区”为突破建设重要引擎

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

2.以“五带”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

——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涵盖北京、廊坊、天津为轴线的区域。利用北京技术优势和天津、廊坊等地的制造能力,承担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沿海临港产业带。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滨海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滨海型产业带。

——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以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利用本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涵盖衡水、邢台东部、

邯郸东部、沧州西部地区。着力发挥本地区交通、土地、劳动力、农产品资源等优势,承担农副产品和轻工业用品供给功能,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轻工业等。

——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包括北京、天津山区和张家口、承德山区地区。以支撑京津冀地区生态保障为导向,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3.以“五链”为特色形成区域优势

发挥京津冀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引导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合理布局,协同发展。

(三)发展若干(N 个)特色产业基地

以点状经济作为带状经济的重要补充,依托现有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鼓励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强化集群的创新力;通过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夯实集群的凝聚力;通过兼并重组,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提升集群的竞争力。围绕节能环保、医药、家具、食品、皮革等行业,形成区域品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信息集散中心。

(四)完善政策支持措施

1.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支持政策

加强产业、金融、财税、科技等政策的协同,以改革精

神和创新意识推进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工作。产业政策要精准发力,严格执行京津冀三省市发布的产业负面清单,严禁超出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项目落地建设。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压减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为优势企业腾出资源和市场空间,支持京津冀地区企业跨省区兼并重组。推进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进一步简化纳税人跨省(市)迁移手续。在三地推行企业和人才资质互认、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改革,最大限度方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2.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协调机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框架下,三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围绕京津冀产业规划与项目建设定期进行会商和协调,跟踪监测三地产业发展态势,细化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三省市政府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地区和园区间对话机制,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滨海新区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在河北省有关园区落地。

3.深化区域合作,建设承接平台

围绕五区五带五链,合理配置三省市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开展不同

层次、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为政产学研用各方创建交流沟通平台。鼓励三省市共同出资,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和承载园区建设。鼓励跨省市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汇集、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二、优先承接发展产业导向

产业园区(基地)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按照总体导向要求,京津冀各产业园区(基地)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将承接新产业与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相结合,将谋求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并同步开展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引导相关产业向园区转移集聚,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

各产业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以及每个载体(园区、基地)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如下:

(一)京津走廊高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

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健康诊疗与

服务

2.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综合保税、电子商务、航空服

务保障、航空金融

3.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集成电路装备、重大疾病药物、现代服务

4.北京林河经济开发区微电子、关键汽车零部件、智能成套装备、

生物医药

5.中关村顺义园研发服务、信息服务

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医药健康

7.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