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_谷聪

合集下载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共同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

而在这一战略框架下,产业转移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转移问题,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和必要性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旨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1.2 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产业转移是必然的选择。

北京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

天津和河北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引进更多的产业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

产业转移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要的。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现状2.1 产业转移的形式和特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产业转移形式多样,包括纯粹的产业转移、技术转移、资本转移等多种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链的延伸和分工的细化也在逐渐发展。

在特点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单向的,还包括多向的、多层次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还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是产业转移的一个特点。

2.2 产业转移的效果和问题产业转移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果非常显著。

一方面,产业转移加速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增加了新增长点,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转移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了地区收入。

产业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转移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加,地区之间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出现了不均衡。

产业转移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就业问题,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的转移,会对原产业工人带来就业不稳定性和生活困难。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正积极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挑战,在产业转移和承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需求。

对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提供了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为河北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北京城市功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也将为河北省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河北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促进河北省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推进,河北省将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促进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有效缓解地区产业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形成了以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但随着国家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从产业结构上看,河北省的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和平衡。

特别是在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河北省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大省,经济总量较大,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区域协调性较差。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雄安新区、保定、石家庄等地,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的区域发展状况,既是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任务的重要背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难题之一。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工业经济增长“黄金三角”,在过去几十年里,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些传统产业在京津冀地区逐渐面临着产业转移的问题。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出发,探讨产业转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京津冀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旨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协同发展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一些传统产业在京津冀地区逐渐面临着转移的问题。

一方面,受到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一些传统产业不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和政策调整,产业升级转型面临挑战;由于人口和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产业需要进行搬迁和转移。

随着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需求变化,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

1.环保和产业政策的影响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传统产业面临着环保压力,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环保政策的加强对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些企业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压力。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对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产业需要进行转移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2.人口和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人口集中地和工业区,人口和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对产业转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一些地区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的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和搬迁。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焦点。

本文将在此背景下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一、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1 原产业结构重叠由于历史原因,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重叠现象。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类似甚至相同的产业布局,造成了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面临较大阻力。

1.2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进驻。

天津与河北省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一定的产业支撑和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了产业发展的滞后和不平衡。

1.3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环境承受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传统产业的高排放、高污染性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需求。

二、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2.1 优化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地优化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将重复和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其他地区,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产业转移有助于实现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减缓了地区间的经济不均衡状态。

通过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提高了地区的产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

2.3 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也有利于减轻京津冀地区的环境压力,降低了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

通过将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减少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负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共同推动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充当着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

河北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一部分,河北省靠近北京和天津,交通便利,与两个直辖市之间的物流畅通,便于产业转移和交流。

河北省也积极发展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北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制造业发展。

河北省还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适合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河北省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产业链。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多个重点产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如河北经济开发区、廊坊开发区等。

这些园区和区域具备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能够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

河北省还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河北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还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移和创新发展。

河北省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制定了一系列产业转移政策,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河北省投资兴业。

河北省还加大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提高产业转移承接的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并通过政策支持和措施推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成为了重要的工业转移和协同发展中心。

河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强劲的产业基础,吸引了来自北京和天津等地的一大批工业企业和投资。

这些企业的转移,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河北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河北省的产业转移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是影响其发展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首先,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人才不足。

由于河北省的产业转移还处在初期阶段,缺乏相关的人才 support (技术、管理等),很难快速响应北京、天津等地的需求。

同时,部分企业在河北省承接之前并未评估外来转移的时效、风险等,导致河北省公司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重工业占比过高。

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工业。

同时,大量的污染排放也使得河北省在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不足。

这不仅影响外部企业的进驻,也为河北省本地企业的转型创新带来了很大压力。

然而,针对以上问题,河北省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在不断地推进中。

例如: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河北省当前产业转移承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此,河北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的深度合作,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旨在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同时,加快推进高铁、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加强各地城市之间的连接与互通,也为外部企业扩大河北省落地等提供了更优秀的条件。

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屏障建设。

数年来,河北省面向外部企业,推进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升级计划,例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制造等一系列项目,同时,加大环保、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扶持环保、清洁能源企业落户河北省,作为新的环境屏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三地之一承担着产业转移的重要任务。

由于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产业转移需求也不断增加,而河北省作为这一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需要具备较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河北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东临渤海,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西邻山西省,南界河南省。

地处京津冀的交汇点,交通便利,为产业转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河北省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河北省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为产业转移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

与此河北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河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河北省的劳动力素质也在逐步提升,为产业转移提供高质量的人力支持。

河北省还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

河北省拥有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这些园区和开发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培育本地产业的方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河北省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工业占比较高,与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比较缺乏。

这制约了河北省在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河北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由于部分传统重工业的存在,河北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了河北省的形象,也制约了产业转移的进行。

河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虽然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但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河北省在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提升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河北省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
能 实现 , 需要 注入 一 些 科 技 含 量 高 的 产业 以带 动 现 有 产业 发展 和产 业结 构升 级 。
1 京 津地 区 向河北 转移产 业 的发 展现 状
当前 ,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已经为北京 、
天津 、 河北 省 三地 的角 色定 位进 行 了确定 , 北京 是全 国的政治 中心 、 文 化 中心 、 国 际交 往 中心 、 科 技创 新
京 津冀协 同发展形势下 , 河 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
于 敏 靳 楠 许 晓春 彭 东华
( 1 . 北华航 ̄s - 2学 , 院 科 学技术处 , 2 . 廊坊市科 学技术 局, 3 . 北华航天工业 学院 经 济管理 系 ;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0 )

要: 京津冀协 同发展是我 国的一项重要 的战略布局 , 在 这个转 型的过程 中, 依托河 北省人 力成本 低 、 自然资 源
作者 简介:于敏( 1 9 8 2 一 ) , 女, 讲师 , 内蒙 古巴彦淖尔 市人 , 主要
从 事区域经 济研究 。
2 0 1 7年 4月
北华航 天工业学 院学 报
第2 7卷
力 求在 自身 产业 发展 上寻求 突破 。只有河 北省 将着 眼点放 在大 力进 行 产 业 发展 方 面 , 河北 省 的 区域 综 合 实力 才能 得到 提 升 , 才 能 真 正 的 实现 和 京 津 的 协
就河北省而言, 在 区域 经 济发 展 方 面 和京 津 的 差 距很 大 , 这种 差距 主要 体 现 在 京 津 区域 经济 发 展
相 对较 好 , 而河 北 省 发 展 相 对 较弱 。河北 省 首 先 应
强劲 的工业 发展 , 形 成 了 以石 化 、 钢铁 、 装 备 制 造 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研究□ 华北理工大学 陈爱丽斯 孙玉娟 / 文河北省以广阔的面积、充足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为优势,遇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的机会,这对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不仅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推动河北转型发展,使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更进一步。

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 产业对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三省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已经明确,其中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多年积累的“大城市病”弱化了其首都功能。

疏解其他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即非首都功能,进行产业转移,已迫在眉睫。

北京市发改委明确四类非首都功能: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在京津冀区域内,河北是最明显的“落后者”,人均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发展质量差,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拥有丰富资源和充足劳动力的河北,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对象。

面临如此全方位、深层次的重大机遇,河北省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理顺在三地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条,形成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利用比较优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河北实现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理论基础(1)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分工理论是实行区域间资源合理流动、调整组合配置,以促进产业发展,在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等产业布局方面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区域分工理论是结合了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区域分工的基础是因为生产商品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条件不同而导致的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的差异。

多种生产要素在数量及质量上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地区在区域分工上产生产业梯度现象,区域分工带来的是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因此形成产业集聚,促进了规模经济效应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内的产业梯度。

(2)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核心是区域生命周期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研究

劳动力密集 型产业 、技术含量 低的简单组 装设备 以及 受环保政 策限制 开了推动 京津冀 区域经济 发展的策 略研 讨会 ,河北省 也致力于 京津冀 的污染较 大的企业 转移到河北 ,如果河北 在承接产业 转移方 面控制不 的协 同发展 ,比如 : 河北 省 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 年规划 严 ,不加 筛选地承 接一些高污 染行业 到本 地 ,从短 期来看 ,增 加 了就
可 以加 快 对 其传 统 产业 的 改造 升 级 ,优 化 产 业结 构 ,加快 “ 四个 转 变 ,” 实现 绿 色崛 起 。 为 了使河北有效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本文将河北省承接 北京地 区产业转移作 为本 文的研 究对 象。文章开 头论证 了河北 省 承 接 北 京地 区产业 转 移 的必 要 性 ,然 后运 用 S W O T 方法 分析 了河 北省 的 经 济现 状 ,进 而 阐述 了河 北省 承接 北 京 产 业 转移 的战略 ,最后基于 以上研 究结 果对河北省如何在承接 北京地 区产业转移过程 中实现跨越提升提供 了三点建议 。 关键 词 : 京 津 冀协 同发展 ;业 转 移 ;S W O T 分析 ;建 议
( 四) 河北省承接北 京地 区产业转移的挑 战( T ) 分析
首 先河北承接 北京产业转 移是一把双 刃剑 ,对河 北省的 经济发展 来说 ,有 利有弊 。北 京地区 出于经济发展 和转型升级 的需要 ,将一些
较丰富 ,同时拥有 丰富的矿 产资源 ,具有明显 的劳动力 和资源优 势。
再 次 ,在 政策方 面 ,各地政 府和高 校积极响应 政策号 召 ,多次组 织召
纲要 中也提 出河北省要 在更深层 次上加 强与北京地 区的经济 合作 ,
积极承 接北京技 术、人才 、资金 、要 素等方面 的转 移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稳步推进,河北省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很大的转
移承接任务。

然而,河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和落后,对于产业转
移的承接能力也较为薄弱,这意味着河北省在未来的协同发展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
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河北省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和粮食、棉花等
农业,这些产业比较落后,且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技术和人才水平相对较低。

河北省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落后,难
以吸引和承接高端的产业转移。

三、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河北省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落后,也使其无法
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

针对以上问题,河北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提升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一、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通过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技术和
服务业转型,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快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河北省与周边城市的联通性,为产业转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河北省应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层面提出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协同发展的“核心区”,河北省在推动这一战略实施中承载重要责任。

其中,产业转移是当前推进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问题。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旨在解决首都北京面临的城市问题,缓解京津两地的人口和产业压力,提升这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其中,实现产业转移和分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核心区”的一部分,其位于首都城市带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河北省人均GDP较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于产业转移来说有着吸引力。

因此,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业向河北省转移,并在这里进行产业布局。

这对于河北省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河北省产业转移现状河北省位居我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具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业转移到河北省。

目前,河北省已成为企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根据2017年的数据,河北省新增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中,转移项目占90%以上。

尽管河北省具备较好的转移条件,但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差。

同时,河北省还面临着产业链不够完善、技术水平相对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时依然存在。

为使河北省能够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转移的优质环境。

2、大力发展产业链相关产业,完善河北省的产业结构。

3、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成本效益、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

但由于受限于环境容量、公共资源短缺等问题,京津冀地区发展已经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移承接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与京津两大城市相邻,交通便利,便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规模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该地区。

河北省还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条,能够满足产业转移的需要。

河北省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不适合转移至该地区。

河北省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河北省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制约了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为提高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以首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建立合理有效的产业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与京津两地的合作,河北省可以提高自身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承接地之一,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数据分析,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为主体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模式。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重点领域。

在该策略的指导下,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京津冀地区的产能过剩,环境质量等问题,需要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承接地之一,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但在河北省某些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能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通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现状分析1.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和服务业占比较小。

其中,煤炭、钢铁、水泥、玻璃和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但是产能过剩,环境质量较差。

2. 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河北省西部和南部的发展相对滞后,投资环境欠佳,基础设施薄弱。

3. 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不足,科技研发经费占比较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1. 加强河北省和京津冀地区的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产业转移。

加大对河北省西部和南部的投资和服务支持力度,提升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

2. 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和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3. 优化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加大对服务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4. 加强环保工作,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行绿色生产,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提 出合理 化建 议和 对 策。
的专业化分工 , 基 本上是建立 在各 主要 城市资 源差异和 比较优势 基 础上 , 京津 与河北在技术 上存 在梯度差 距, 并进而 形成 了产业 的 梯 度差距 。京津尤其是北京 的技 术水平 、 产业 结构水 平都 高于河 北。这就使得河北承接 经济产业 转移 拥有 了可能性 。事实 上 , 从 2 O O O 年 以来 , 已经有 超过 4 0 0家企业从北 京转移到了河北各市 。 表 1 京津冀地 区部 分产业转移情况
北京 河北 高碑 店 北京顺义 河北
奔驰配套企业
北京
河北廊坊
河北香河
北京福 田生产 的五 十铃 和皮 卡车型配套厂 北京
北京汉王高科技有限公Βιβλιοθήκη 司 北京 河北 廊坊
医药 、 新 能源 和环保 产业等 潜力产业 , 优 化发展 都市工 业 、 石化新 材料等基础产业; 同时,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在此过程 中, 北京形成 以信 息技 术、 生 物医药 、 新 能源 、 节 能环保 、 新能源汽车 、 新材料 、 高端装备 制造 、 航空航 天为 支柱产业 的 不分 隶属关 系 , 多种经济形式 、 行业 相对集 中的分 布格 局 , 产 业发 展呈 现 出内部结 构细分 、 相 近产业集 聚 , 产 业 间相互渗 透与融 合加 快 , 创新集 聚区呈现高 端化 、 服务 化趋 势 , 国 际化程 度不 断 提高 等特

北京 丰台 河北 固安

京津冀产业布局特点
北京 白菊公 司洗衣机 生产基地 北京第一机床 厂铸 造车间 北京 现代汽车配套厂
北京
河北霸州
研 究河 北省对京津产业转 移 的承接 , 首先需 对京 津冀各 自 产

浅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如何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浅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如何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浅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如何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准着区域发展战略趋向均衡发展,河北如何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快速发展,承接更多的北京产业,对加速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绿色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京津冀协调发展;河北;北京;产业转移如何将化工和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出去,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河北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有“短板”,因此河北如何有效的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1 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京津冀协调发展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基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如何有效的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实现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结合河北省现状以及北京产业结构转移成果,河北省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中的优劣势主要体现在:1.1 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一是地理位置。

河北省毗邻北京,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北京和张家口合办“冬季奥运会”更加说明了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承接北京产业中的优势;二是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不仅体现在河北省的交通便利,而且还体现在河北省的人力资源,河北省人口众多,相比北京人力资源成本支出比较少,另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利于承接重工业产业;三是政策优势。

河北省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京津冀协调发展,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确定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即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界定河北的功能定位。

1.2 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一是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河北省经济主要是依靠资源消耗型经济支撑,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这样容易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系列问题,例如河北省的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罗霍、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问题都会制约北京产业转移;二是河北人力资源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发展的影响。

然后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转移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转移政策进行了研究。

通过全面分析这些内容,结论指出了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的关键性意义和挑战,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促进产业转移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现状分析、影响、模式研究、问题、挑战、政策研究、结论。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转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极其区域,各自拥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

为实现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需要推动产业转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与调整,促进各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等方面。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转移将会对各地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产业合作的深化、市场规模的扩大等多重效应,推动京津冀地区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产业转移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人才流动、社会影响、环境压力等,需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产业转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模式选择、问题挑战及政策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提供参考。

2. 正文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现状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现状研究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一、河北省经济发展基础(一)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上次总值大幅度提高1978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是183.06亿元,大幅上升至29501.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元增加至39984元。

表明河北省总体经济发展良好。

但是比较京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从人均GDP 看,2015年,北京、天津人均GDP 均超1.6万美元,而河北仅6500余美元,不足京津的1/2;从产业结构看,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比重达到77.9%,并呈明显的高端化趋势,天津第二产业比重为42.2%,第三产业比重为52%,河北第二产业比重仍在一半左右,为48.3%。

(二)河北省三大产业占比持续调整河北省三大产业在持续调整,200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是12.7:54.2:33.2,经过国家政策调控和宏观市场经济影响,2015年三大产业比重是11.5:48.3:40.2,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比重在不断下降,由2008年的12.7下降到11.5,第二产业一直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由2008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48.3,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由33.2上升到40.2。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调整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的产业发展过渡。

(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263元,2015年上升至26152元。

增加1.61倍。

一方面说明,河北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

(四)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河北省产业结构以畜牧、蔬菜等农业为支柱产业;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建材、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服装为七大主导产业,其中,钢铁、汽车制造产能过剩。

4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供给不足;生产方式粗放,能耗大。

医药行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 河北廊坊
资料来源: 马云泽、常燕《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对 策研究》。
二、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障碍 ( 一)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 1、河北具有非常好的资源禀赋,能源原材料、煤炭、钢铁、石油 等储量丰富; 环境分布上既有沿海又有平原,地理条件优越。无论 是自身工业发展还是承接京津工业,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同 时又能够利用良好的临港产业、物流运输业带动其他产业的流通 和发展。 2、河北具有优厚 的 位 置 优 势。京 津 冀 地 域 相 连, 三 地 间 的 交 易成本和生产要素结合成本低廉,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 效率,降低产业 结 构 的 转 移 和 调 整 成 本。同 时,河 北 的 腹 地 很 大, 北京和天津的腹地都是河北的腹地,都可以为河北利用。“内环京 津”不仅有助于河北借助京津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也有利于河北主动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 3、京津冀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大北京规划把京津冀北地区 都包括在内,京津对加强与河北经济合作有着内在需求,河北也早 就提出了充分利用环渤海、环京津优势的两环开放带动战略”,近 年来环首都经济圈、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 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行产业承接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支持。 4、京津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都高于河北,并且都正在面临 着城市功能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这就需要向外转移 一些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由于京津与冀北地区在产业上的 梯度差,使河北具备了承接京津产业的客观可能。 ( 二)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障碍
整,这样下去河北的产业结构升级无望,经济发展也永远实现不了 化工等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实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不仅帮
( 二) 大力建设工业园、产业基地,促进产素之间的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市工业园、产业基地广泛出现; 但存在规
跨区域流动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在现有体制之下,各自省区都 模不大、布局分散等问题,有的甚至仅仅局限在“概念”,并没有起
不愿意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边界地区,跨省区的行政区域基础 到更为广阔的集聚效果。加大“载体”建设力度,有规划、更合理
产业带来的经济效应。具体表现在政策制定上、载体建设上,以及 持技术引进与创新,使河北有足够的“实力”来承接京津产业转
配套能力培养上的滞后,使得京津产业承接机械、效率低下。
移。通过引进京津技术成果、吸引高技术人才、进行科技项目合作
3、一直以来,河北省无论从政治地位上,还是从经济实力上, 等,带动河北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
的专业化分工,基本上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 基础上,京津与河北在技术上存在梯度差距,并进而形成了产业的 梯度差距。京津尤其是北京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都高于河 北。这就使得河北承接经济产业转移拥有了可能性。事实上,从 2000 年以来,已经有超过 400 家企业从北京转移到了河北各市。
都难以吸收优秀人才,缺乏先进技术、资金支持,自身的产业结构
( 四) 立足自身特点,做强特色产业
欠佳,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较滞后。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河北省 11 个地市,大体分为三类: 廊坊、承德、张家口、保定划
的战略调整下,河北的定位停留在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到环首都经济圈,沧州、秦皇岛、唐山为地处环渤海经济隆起带,石
表 1 京津冀地区部分产业转移情况
转移项目
转出地 转入地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成为又一最具活力的经 济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 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接受京津产业转移辐 射,并且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承接,发挥积极的反辐射作用,对于河 北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理模式,在管理上实现质的飞跃。
就业工作;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健全统
( 2) 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 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构建失业预防和
切实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要加大从源头上堵住和治理乱收费行 调控机制,降低失业风险;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
政府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相应政策,其核心多围绕土地
经济发展归根 结 底 是 人 才、是 技 术。 河 北 作 为 京 津“后 方 ”,
供给和税收优惠展开。一味追求利税,“积极”吸引产业落户,却 历来处于人才、资金与技术劣势。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改善工作
缺乏思考当地的产业基础和集聚条件,忽略立足产业集聚来承接 待遇着手,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河北,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支
设施配套并不很完善。而且,京津也都会立足本市的经济发展,发 的实现产业集聚,以具有基础设施保障和良好经济效益的产业群、
展良好、有前景又无污染的产业根本不会交予河北来承接。
产业带来吸引京津关联产业转移。
2、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思考缺失。河北省各级
( 三) 加大经济投入,支撑人才、技术的培养与吸收
为的力度,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立法,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宣传 益。
力度,要将各项政府许可的收费项目公开化、透明化,要使企业做 【参考文献】
到心中有数,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督的力 [1]曹洪军,牛盼强,安玉莲等.山东各地市经济发展环境评价研究[J].
度,严肃查处对民营企业乱收费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 3) 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各级政府和金
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人民创收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切实做
山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好就 业 工 作 才 能 保 证 人 民 的 收 入,提 高 人 民 的 幸 福 指 数,增 加
( 1) 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 GDP 含金量。山东省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扩大就业规模,进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2]王霞,曹洪军. 我国民 营 经 济 发 展 的 体 制 性 障 碍 分 析 及 对 策 建 议
[J].理论学刊,2004(5) [3]张韶天.山东真的富吗[J].商周刊,2010(8) [4]李传殿.江苏 GDP 含金量低于浙、沪的原因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
一、京津冀产业布局特点 研究河北省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首先需对京津冀各自产 业布局特点具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北京作为我国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中 心, 在 人 才、技 术、资 金 上 具 有 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也决定其产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与升级。 近年来,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大力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光电显示、生物产业等高技术产业; 适度 发展现代制造业,着 力 提 升 汽 车、装 备 等 优 势 产 业, 积 极 培 育 生 物 医药、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潜力产业,优化发展都市工业、石化新 材料等基础产业; 同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在此过程中,北京形成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为支柱产业的不分 隶属关系,多种经济形式、行业相对集中的分布格局,产业发展呈 现出内部结构细分、相近产业集聚,产业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快, 创新集聚区呈 现 高 端 化、服 务 化 趋 势,国 际 化 程 度 不 断 提 高 等 特 点。 天津以构筑三高产业结构、打造高端产业高地为目标,以三个 层面联动发展 为 战 略,提 升 产 业 结 构,快 速 发 展 八 大 优 势 支 柱 产 业。实现了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石油化工产业从小到大、装备 制造业从弱到强、电子信息产业抢占高端、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新 能源新材料异 军 突 起、轻 纺 产 业 优 化 升 级、国 防 科 技 产 业 稳 步 发 展。同时,由于天津地理优势,其工业发展呈现出“换成辐射、临港 聚集、沿路发展”的空间特点。 “十一五”期 间,河 北 形 成 了 十 大 主 导 产 业,即 钢 铁、装 备 制 造、石油化工、医药、建材、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轻工、流通服 务业。“十二五”期间,河北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重点推进 对以上八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由大变强、上 档升级; 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七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作为粮食主产区、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 心以及能源、原 材 料 基 地 的 定 位,使 得 河 北 经 济 仍 以 投 资 驱 动 为 主,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市化率较低。 从大的行业结构分析,京津冀三省市行业分布广泛,几乎都包 含了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化学制造等,但京津冀各主要城市间
2011(7) [5]汪孝宗等.GDP 含金量哪个省更高[J].中国经济周刊,2013(8) [6]刘丽萍.进一步提升 GDP 含金量的几点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
报,2012(4)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
( 上接第 92 页)
首都钢铁
北京 河北迁安
北京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
北京 河北泊头
丰台服装加工基地
北京丰台 河北固安
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
北京 河北霸州
北京第一机床厂铸造车间
北京 河北高碑店
北京现代汽车配套厂
北京顺义 河北
奔驰配套企业
北京 河北廊坊
北京福田生产的五十铃和皮卡车型配套厂 北京 河北香河
北京汉王高科技有限公司
(下转第 100 页)
— 92 —
础设施、服务功能等方面要积极与大中城市对接,为承接产业转 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
移、吸纳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要科学推进迁村并点,新建 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在社会
农村新型社区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人口 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