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三章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然辩证法概论》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的、⾰命的⼒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发展民⽣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物,为唯⼼主义的产⽣提供了借⼝,最终导致⼈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及其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最根本的看法,主要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等。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科学技术观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总的看法。
它在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考察科学技术自身内部矛盾发展的规律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的是科学技术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方法加以总结,概括出适用于各门科学技术的普遍的原则。
⏹科学社会学是阐明各种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深刻揭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这一本质属性,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一部分:自然观⏹从静态看自然,自然是什么?如何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层次性从动态上看自然,自然是如何发展的?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第一讲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概念、物质实体、物质属性1 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2 物质实体⏹能独立存在、自我支持而不需要别的东西作为载体加以支持的自立体,是属性、关系、变化过程的主体、载体和基体。
⏹因此,相对属性、关系和过程来说实体是“第一存在”。
而属性和性质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依附于实体而存在,是形容、刻画与表征实体的东西(所以又被称为“第二存在”)。
自然辩证法123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即正在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的思想理论基础(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科学技术哲学也是研究科学技术的。
但与自然辩证法不同:1.自然辩证法包括自然观,并以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石。
科技哲学不包括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的不同:2.科技哲学一般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过程、方法等方面相对孤立地研究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研究,注重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而且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特点。
1、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自然辩证法又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居于一个中间层次。
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规律去探索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既不具有最高的抽象性,也不具有完全的具体性。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李弘毅教学计划●本课程讲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哲学●本讲义分三个部分:本体论、认识方法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
●本体论(自然观)主要探讨物质论、实在论及本体论在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论主要探讨在科学中的认识方法(科学观与技术观)。
●科学与社会之关系主要探讨科学技术本身的社会组织问题、伦理问题、科学与人文和宗教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等。
本讲义的教学目标●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把握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第二,系统了解科学技术思想史;●第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第四,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本身的社会运行制度;●第五,正确认识哲学、文化、艺术对科学与技术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计划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方面的智慧水平;●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时间12周,36学时。
考核形式:考试绪论●自然辩证法在研究些什么问题(W h a t)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何以可能(W h y)第二节自然辩证法何以可能及其意义(历史发展)●这些研究如何进行(H o w)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要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专题三 系统自然观
1)整体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系统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新性质、功 能和规律,处于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 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们在孤立状态时的 性质、功能和规律。
❖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 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 是手了。” “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 才获得它的地位。” ——黑格尔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物理学家对非 线性、复杂性问题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普利高津提出了以耗散结构为核心的系统 自组织理论。
哈肯研究了多组分大系统怎样由无序态, 经过其中的子系统的合作运动,转变为有序结 构,建立了协同学(1969)。
艾根提出的超循环论,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形 成的自组织形式,架设了从无生命向生命过渡 的桥梁。
叶):信息学是关于系统的信息 传递和处理的科学理论。
❖ 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 论》,宣告了信息论的诞生。申农的信 息论提炼出了包括信源、信宿、信道的 信号传输的普适模型,定义了信息量, 提出了信源编码定理等重要定理,为一 般意义上的信息传输奠定了理论基础。
❖ 1948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计算机的诞生意味着人工信息系统的出 现,它也反映了人类对系统的信息处理 本质的更深刻认识,同时也表明信息科 学有了一种技术表现形式。
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提出能量子基本 假设——量子力学诞生。
❖ 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 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客体规律的 微观客体规律,阐明了连续性与间断性、 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凸现了量 子(微观)世界的概率随机性,打破了 机械决定论的观念。
量子力学的建立,使自然科学进展到 了人类日常经验以外的微观世界,反映 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征,表明人并 不是在自然之外的独立存在者和观察者, 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参与自然现象的; 表明人只有在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才能 认识自然。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
自然界是无限的,它不断地发展和演化,不断地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同时,任何一个具体的自然物都是有限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过程。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自然界可以分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宏观世界是指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感知到的自然界 ,如天体、地貌、生物等;微观世界是指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所构成的物质世界。
物质不灭定律表明物质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能量守恒定律则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熵增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中无序程度增加的规律,即自然界的演化总是向着更加无序 和混乱的方向发展。
03 自然界的系统观
自然界系统的整体性
总结词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生命的层次结构
生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层次,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生命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细 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规律。
自然界的自组织和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事物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外部 力量的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自组织和他组织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组织方 式。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经历了从宇宙大爆炸至今的 漫长岁月。
VS
在演化过程中,自然界经历了从无机 物到有机物,从简单生物到复杂生物 的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也经 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如物种大灭绝和 生态系统重组等。
自然界的演化规律
自然界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等。这些规律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 律,是自然界演化的重要基础。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四、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层次结构 :由若干系统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 的系统再通过相干关系而构成的新系统的逐级构成 的结构关系 2、特点 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纵向关 系] 同层次系统之间带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相干性[横向关系]使得[纵向关系]可以向更高层次 发展。如H O H2O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结构统一性 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碳、氢、氧、 氮四种基本元素,在不同生命物质中98%) 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6 夸克,6氢子,107化学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转化定律证实了统一性 物质多样性来源于演化 实物和场具有统一性: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
(2)演化 非细胞生命——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无脊-有脊-人 植物-菌藻-苔藓-蕨-裸子-被子
二、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一)可逆与不可逆性 (二)时间之矢与不可逆性 (三)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 退化:不可逆性如果发生在近平衡附近,不 可逆过程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进化:若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平衡的非线性 平衡区,则起到重要建设作用,产生有序结 构
(四)、系统的稳定性 1、涨落 由于要素性能偶然变异,要素耦合关系偶然起伏或 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 难始终保持在平衡中。这种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落, 叫涨落。 2、稳定 对涨落的不变性。涨落发生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 原来状态 3、涨落与稳定总是实现于一定条件下
3、根据人对自然的参与程度上分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人造系统,各种机器、交通工 具等 复合系统——部分地改造、参与:农业系统、
【自然辩证法】学习指导
导论学习要点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一词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
1873年5月,恩格斯开始构思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断断续续撰写该书,但直到1995年去世时都未能完成全书。
1925年苏联出版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遗著,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关于自然辩证法的作用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自然辩证法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
自然辩证法
编辑锁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自然辩证法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目录1 简介2 概念3 来源4 传播发展5 主要内容▪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相关学科▪学科简介▪学科创立▪研究对象▪逻辑主线▪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形态▪著作名称▪写作过程▪内容简介▪发现▪出版情况▪影响▪评价6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内容简介7 研究会▪成立▪组织机构自然辩证法简介编辑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
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
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哲学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等。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整体看法和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构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必须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结合,遵守科学道德和社会伦理,防止科技滥用和伦理冲突。
三、主要内容1、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本质、演化、结构、规律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自然界的分类、演化、运动等的研究,以及自然界的可分性、系统性、整体性等方面的理论,是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观:包括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作用、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3、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科学实验和科学方法的研究,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认识的理论,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4、科学技术社会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其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技术社会论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点总结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累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考点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考题形式:随便给一段话,让谈对其理解、其实是让你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作答。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首先,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连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再次,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区别于分门别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具体研究,这是自然辩证法作为独立学科的存在根据之一。
自然辩证法从整体上去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存在于各门科学技术所揭示的特殊自然本质和特殊自然规律之中,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等。
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02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能源危机等。
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03
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
的方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 式。
和谐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发展, 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解决新的问题。
3
科学技术的现代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 要力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正面影响
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福利,如医疗技术、
古代自然哲学家的观点
古代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自然界 和宇宙的理论和观点,如泰勒斯的“ 水是万物的本原”、亚里士多德的“ 四元素说”等。
近代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更加系统和 深入的研究。
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如哥白尼的日心 说、牛顿的经典力学等。
现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自然界的辩证法
自然辨证法第三章
系统创生与演化机制
➢ 系统的创生源于与环境交流过程中,总熵递减或信息量累积而 将系统组织自发地拖向空间的某些稳定态的结果,其后续的演 化是具有不可逆性的动力形态。
➢ 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会表现出控制与反馈、自组织与自适应的 特征,这些机制反过来使得系统更加结构化与秩序化。
第45页,共84页。
第35页,共84页。
➢ 系统的活动牵涉到一个交往的过程——在众多的部 分之间发出同时的、互相依存的活动。
➢ 系统一旦拆开成为孤立的元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理论 上的,系统特性就消失了。
第36页,共84页。
动态开放性
自然界任一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都在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第9页,共8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努力发掘马克思思想中主体作用的观点时 ,却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甚至用某些唯心主义的看法解
释马克思的理论,同时对恩格斯、列宁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映论进行了 批评,进而得出了恩格斯自然观同马克思哲学立场有根本分歧的结论 ,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分析批判。
第10页,共84页。
“正统解释”。
第20页,共84页。
物质观
就物质状态以及物质运动规律而言
➢ 出于量子概念,物质体系便显露种种量子化效应
➢ 微观物质体系的运动不满足严格的因果律,不符合纯粹的决 定论原则
➢ 所遵循的量子统计规律是固有的,由作用量子存在而引起
第21页,共84页。
波粒二象性
➢ 一切原子过程引起的现象既可以用波概念也可以用粒子概念 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揭示,不管是微观粒子,还是粒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场,都具有波粒二重性
第28页,共84页。
混沌理论
《自然辩证法》3
第二、在人与自然这个共同体中, 人是中心,是主导方,只有人类才能 自觉地认识到,生态恶化的结果无益 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的实现,主动地 反思和计划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调节 和控制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 并能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履行对自 然的责任。所以,人应该成为人与自 然关系的理性调控者;
第三、为了人与自然的生存和 进化,人类应该而且必须妥善地解 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利益发生 冲突的时候,也不要以破坏环境为 代价去赢得某一方面的胜利。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的具体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阶段人类文明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文明阶段
(四)当前,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 使全球生态危机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 最大矛盾,主要原因是: 1、人类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 的内在统一性,无视自然界存在的价 值,这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思 想认识根源。
3、劳动推动人类发展的决定作用
(1)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 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劳动是维持人的生存需要的根本条件,离开了劳 动,人类就不能存在下去,马克思说:“任何一亿, 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个,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 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选》3—368) 劳动还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就是说,人 们首先必须通过劳动解决吃、住、穿等问题,然后才 能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社会活动,这是在生产 劳动的基础上才能的一个根本问题。
2、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社会发展 与“五个统筹”有机的结合,是自 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注意: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019年《自然辩证法》题库及答案
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抚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是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 1895)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对过去自然科学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
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其基本内容是:其一,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即系统自然观;其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按其内在的固有规律运动、演化、发展和灭亡的,即演进自然观;其三,人、自然与社会可以而且应当协调发展,即生态自然观。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全球或区域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系统、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整体。
系统科学: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
系统工程: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技术。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不断革命模式。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当面对问题时,人们通过提出猜测性的理论,试探性地去解决问题,再进一步通过证伪或反驳以排除错误。
如果理论未被驳倒,就可以成立,得到接受;如果理论被证伪,驳倒了,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上述过程就循环往复。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王阳明: 王阳明:心外无物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 基本形态之一,其特征是主 张某种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 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并存在 于这种主观精神之中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黑格尔 绝对精神产生 自然界、 自然界、社会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基本形 态之一,其特征是主张某种离开人 类而独立存在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客 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系统中的两对矛盾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矛盾关系 ) 系统各部分耦合有三种情形: 整体等于部分之 系统各部分耦合有三种情形:a整体等于部分之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和 b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c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稳定与涨落的矛盾关系 ) 刻划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对于平均值的起伏或 偏离就是涨落。 偏离就是涨落。
第三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 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不同的人由于各自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会 形成不同的自然观。但是, 形成不同的自然观。但是,代表性最广 的自然观, 的自然观,主要来自对该时期科学成果 的概括和提炼。 的概括和提炼。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精品资料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zìrán)观创立 的自然(zìrán)哲学思想渊源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 •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pī
pàn)和继承
精品资料
2、主要缺陷(quēxiàn),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精品资料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 重大贡献 • 局限性
精品资料
第三节、19世纪(shìjì)自然科学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zìrán)确立的自然(zìrán)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zìrán)科学的产生 2、18—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zìrán)科学的主要成就:
精品资料
2、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可逆和不可逆 如果系统从一种状态(zhuàngtài)转变为另一种
状态(zhuàngtài)后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zhuàngtài),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 带原来状态(zhuàngtài),这过程就是可逆过 程,反之就是不可逆过程。 时间之矢,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 现实的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
1、从存在到演化(yǎnhuà) 2、确定性和随意性的统一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4、线形和非线形的统一
精品资料
三、系统(xìtǒng)自然观确立的重 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shǒuxiān),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
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有机 整体, 其次,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 组织性, 再次,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 念。 最后,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的有序与无序、进化 与退化的辨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