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你如何看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你如何看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广泛的话题。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
思考这个问题。
一方面,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上。人类对自然资源
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这种需求导致了资源的
过度开采和消耗,进而导致了环境的退化和破坏。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
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土壤侵蚀,过度的化石燃料使用导致了空气污染和气
候变化等。
另一方面,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污水和废气的排放,污染了空气、水体和土壤。同时,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也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这些污染
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威胁。
此外,人类的行为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过度的捕猎和非法采集导致了
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人类的生态位扩展和入侵物种的引
入也改变了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综上所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的活动直接导致了许多环境
问题的出现,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此,我们需要
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轻我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资
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浅谈城市人居环境
浅谈城市人居环境
摘要: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1954 道萨迪亚斯在“人类集聚学”中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其涵盖了从个体建筑到建筑群,以致城镇、城镇群,从小庭院到大的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作为人类聚集的中心,城市属于人居环境的范畴,且与人类的关系最为紧密,有着自己独特的肌理和发展结构。
关键字:人居环境城市结构肌理延续
Abstract: in early after world war two, the Greek scholars way bartholomew diaz, and put forward “living environment science” concept 1954 word in gaza bartholomew diaz “human cluster learning” stressed in the country, including towns, cities, all human settlements as a whole, from human settlements elements “(nature, man and society, houses, network) of the generalized system. Its range from the individual building to buildings, so that town, city, from the courtyard to big scenic spot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s the center of the human gathered, cit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most closely, with a uniqu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development.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步,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日益
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
态系统与人口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人口与生态环
境互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冲突等方
面分析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互动
人口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人类从生态环境中获
取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
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因此,在探
讨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1.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人
类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土
地开采、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导
致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导致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这对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繁荣起到了极大的阻碍。
1.2 生态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利。例如,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或环境污染等事件中,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此外,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这会影响
到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福利。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是由人类城市化的程度引起的现象。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重要的问题。城市化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实践报告(范本)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实践报告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实践报告
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可爱。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上稍有些做作。静园草坪上的萱草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这种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实习目的、内容: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实习线路: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实习时间:20XX年4月5日实习“明细”: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
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
浅谈我国环境问题
浅谈我国环境问题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持续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浅谈经济与环境问题
浅谈经济与环境问题
经济与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
断增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将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污染
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浅谈经济与环境问题。
经济增长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增长也意味着资源
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于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导致
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资源的消耗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供给面临日益
严峻的挑战。能源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紧缺、土地资源的有限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污染排放是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的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环境污染,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加剧。空气污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水污染
和土壤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粮食安全。要加强环境治理,控制污染排放,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经济与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的保护好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
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推动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
管理,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与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控制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作为全球公民,每个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绿化,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由于绿色意味着生命和生长,它又来自于大自然,所以绿色即成为活力与希望的象征而被人们所向往。为此绿色人居环境的意义就可以理解为具有生命与活力的城镇住区环境了,它们是具有优化的生存条件和使人们能够在住区环境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绿色住区环境还可理解为是自然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无污染、无公害、
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居住质量、高性能、高生活品位及具有文化意韵的住区环境空间场所。
根据组织分工,我负责社区管理、两区绿化,在工作中,积极发挥指导管理和督促作用,建全制度,狠抓管理,一步一个脚印,分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圆满完成了任务。
浅谈老龄人群体生活居住环境
计资料表 明两国在人 口和经济发展 过程上 的相似性 , 以认 为研 所 究 日本一 系列老龄 问题对策 , 对我 国老 龄问题 的制定有着现 实的 参考价值 。2 日本 根 据本 国的 国情 和 民情 , 出不 收入保 障 、 ) 提 保 东方特色 的福 利服务对 象 , 充家庭 养 老服务 功能 , 家庭 护理 扩 派
属 和家庭 观念 很强 , 有子女照顾老人 的传统 , 由于人 口基数 大 , 老 特别重视 日本 的经 验 , 和欧 美 国家有很 大 的不 同, 应 不但 是 因为 年人数量也相对很 多 , 现行 的住宅体 系在设计理 念上对 老年人需 我 国与 日本有 着极其相似 的传统 文化和家庭 伦理观 , 而且 因为统
素质 、 健康状况 、 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习惯等都有较 大差异 。应 该承认 , 在现 实生 发 展 。
活中 , 同辈分 的人在 观念 、 不 爱好 、 格 、 性 兴趣 以及价值 观等诸 多 4 对 我 国老 龄居 住环 境 问题 的建 议 方 面 都存 在差 异 。老 年 人 居 住 环 境 既 要 安 宁 , 害 怕 寂 寞 孤 独 , 又 1 对 老龄人 居住 区规划 建设要 进一 步的研 究探讨 、 订 , ) 修 结 这就要求 居住 空间既能满足他们居住 活动独立 性的要求 , 又能在 合 老 龄 人 居 住 行 为 特 征 和 心 理 需 求 的特 点 从 细 节 上 推 敲 , 各 类 把 需要时得到子女和邻居 的帮助 , 同时还能得 到社 区提 供 的各 种服 老 人 福 利 设 施 列 入 规 划 项 目 , 以 老 年 人 设 施 为 中心 展 开 社 区空 并 务, 包括 医疗保 健 、 家务照 料 、 精神慰 藉 , 以说 是老 年人共 同的 间服务 , 可 为了提高设施 利用率 , 老年家庭 应有适 当的集 居规模 , 形 心理需求。4 刺激性与弥补性 。由于老年人感知系统的退行性变 成 相 对 集 中 的老 年 社 区 。2 实 行 倡 导 家 庭 养 老 模 式 , 定 相 应 的 ) ) 制 化, 肌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感受性减退 , 老人 的行为空 间环境应考 住宅 政策 , 鼓励 多代 同居或分 户 近居 的养 老模式 , 励 已婚 子女 鼓 虑老人某些能力的下 降, 加大刺激的弥补老人感知能力的退化 。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者:熊章正刘凯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第11期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遍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各个国家的政府和学术团体以及个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推广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类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以及进化的基础,也是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前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不断觉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斷发展,人们享受充裕物质、便捷生活设施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人居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城市规划、建设之类的各种复杂问题,人居环境的体系并不完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不断增加,人居环境受到威胁,限制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及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中国人居环境目前的状况,探索如何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居环境概述
(一)人居环境的概念
本质上,人居环境就是人们密集居住的地方,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总称。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表面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和改变自然的主要场所。
(二)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虽然人居环境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缺乏系统的研究。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人口、住房需求量猛增,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引发人们的担忧。联合国在1972年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会议,都引发了对人居环境研究和实践的激增。1990年以来,中国人居环境的研究表现出了全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特点。目前,中国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个是以大学和国家科学研究所的学术领导者为中心;第二个是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由多个大学或其他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部门;第三个是不同层次的研究团队。
人类是否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符合自己的需求?- 辩论辩题
人类是否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符合自己的
需求?- 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人类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符合自己的需求。
首先,人类是地球上的主宰者,我们有责任和权利去改变自然
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自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类的需求。
其次,改变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人
类通过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改变自然环境的行为,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人类的进
步是不可阻挡的”,改变自然环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再者,改变自然环境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比如,人口增
长和城市化进程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只有改变自然环境,开发新的资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经验所示,改变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反方观点,人类不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符合自己的需求。
首先,改变自然环境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了全球变暖、生物灭绝等严重问题。正如著名环保主义者瑞秋·卡森所说,“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妄加干涉”,改变自然环境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改变自然环境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例如,过度开发森林、矿产资源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如印第安酋长西雅图所说,“人类不能把大地当作永久的私有物”,改变自然环境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再者,改变自然环境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往往会使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平等问题。正如印度的著名环保主义者维克拉姆·萨拉布哈伊所说,“改变自然环境会使弱势群体受到更多的伤害”,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浅谈人类聚居对环境的影响
空 气假 设 能加 热 到 8 0 ~ 9 0℃ , 所 形成 的快 速气 流 足 以发 电 , 根据 这 一 初 步 的试 验 结 果 计 算 , 假 设 中 国 只要设 立 一处 这样 的电站 就 足够 人 们使 用 了 , 玻璃 覆 盖面 积 1 0 0 0 k m z , 可设 在 新疆 的沙 漠地带 。这 是 高 技术 还是低 技 术 呢? 其 基 本能 源来 自阳光 , 但 与 高 技 术 的太 阳能 电池 板 发 电又 不 同 它利 用 的是 最传 统 的烟 囱 。 其 原 理 应 是 低 技术 , 但 它 里 面 的发 电 机
成气流 . 进 而用 气 轮 Biblioteka Baidu 带 动发 电机 发 电 ; 在 沙 漠地
区数平 方公 里覆 盖一 片玻璃 , 阳光 照射 在玻 璃上 , 把
下 面 的空 气 加热 , 中间 有一 个 拔 风 的烟 囱 , 里 面 的
的 心理需 求 , 人类 寻求 和谐 、 亲 和 的邻里 单元 。 聚居
布 局 存 在 着 有 趣 的周 而 复 始 的循 环 : 集 中( 始 前 文 明) 一 分散 ( 农耕文 明 ) 一集 中( 工业 文 明 ) 一 分 散 ( 后 工业 文 明 ) 。聚居 密度 : 现代 高于 古代 , 城 市高 于 乡村。 但是, 我 国城 市人 均用 地 面积 从古 至今 , 大 多 在 1 0 0 m 左右 , 大城 市 不 到 1 0 0 m , 中小 城 市 超 过 1 0 0 m2 , 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 城 市 人 均 用 地 面 积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原因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使得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他们期望拥有更好的住房条件、更舒适的交通工具、更健康的饮食、更高品质的衣物等。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便利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例如,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享受便捷的网络购物体验、利用智能设备提高生活效率等。这些科技和信息化的需求推动了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此外,人们对于身心健康和精神层面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他们希望拥有更好的医疗保健条件、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等,以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最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期望能够生活在一个清洁、健康的环境中,并且对于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生活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信息化、健康关注和环境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1
浅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和未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仅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我将就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首先,环境问题的现状是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了洪涝、干旱和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水资源短缺使得许多地区面临着饮水困难和农田干旱;空气污染使得很多城市的居民需要戴口罩才能呼吸到相对清新的空气;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带来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城市化带来的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难题。其次是过度的资源开发和能源消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再次是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那么,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呢?首先,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应该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政府、媒体、教育机构等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其次,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鼓励和支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再次,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和能源转型。人们应该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污染。同时,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
居住环境舒适性影响因素
浅谈居住环境舒适性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影响人们居住环境舒适性的因素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居住环境舒适性影响因素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阐述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居住环境是人们周围环境的一个生活方面,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极为明显。如今,舒适的居住环境逐渐成为设计者和居住者关注的焦点。分析影响居住环境舒适性的因素,有助于我们发现和改善居住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适。
1 人口因素
在社区建设中有一个专业名词称作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容积率越高就意味着小区的人口规模越大,人均空间就越小,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率,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就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太过拥挤的生活空间会给人们一种拥堵的感觉,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与生理的不适。因此,确保居住环境的舒适,首先要保证居住的环境人口密实度。
2 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设计居住环境实际上就是设计生活。只有居住环境与人的生活方式相一致时,才能使人们生活舒适,达到生理、心理的平衡。因此,居住环境是社区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区绿化直接影响和参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对于保护社区居住环境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丰富居民生活、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环境卫生、保持坡地的稳定以及分割空间、丰富空间层次。由此可见,绿化环境是社区生态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社区居住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是否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辩论辩题)
人类是否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
求?(辩论辩题)
正方:人类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
首先,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宰者,有责任和权力来改变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自然环境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例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改变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比如,通过治理河流和湖泊,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开垦荒地,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可以解决用水问题。这些都是改变自然环境带来的好处。
此外,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行为并不是一味地破坏,而是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的。例如,人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会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会采取环保措施。因此,改变自然环境并不意味着破坏生态环境。
最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类的智慧在于能够控制自然,而不是受制于自然。”这句话表明了人类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满
足自身需求的观点。
反方:人类不应该改变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
首先,人类改变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比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草原开垦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些后果不仅对人类自身造成了威胁,也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
其次,人类改变自然环境往往是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长期的生态影响。比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负担。
此外,改变自然环境也会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过度开发河流和湖泊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过度开垦荒地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干旱的发生。这些都是改变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
02城市规划刘畅 00213113
实习目的、内容:
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实习线路:
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
实习时间:
2003年4月5日
实习“明细”:
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
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
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
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可爱。
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
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
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
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上稍有些做作。
静园草坪上的萱草
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
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一位57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脏、乱、差。”尽管小区管理不到导致了“脏乱差”,但这位老人仍表示不愿搬走,毕竟有山有水,人们对于“山水”的需求,可见一斑。蔚秀园有一中心花园,其中包括一个“康乐园”,有各式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是附近居民的健身去处。让人欣慰的是适于儿童玩耍的设施周围地面都换成了软毡,虽然在一众水泥地面中略显突兀,也算是一大改进了。
挨着畅春园是畅春园文体公园,地方不大,主要的设施是健身设施,分儿童娱乐区,残疾人康乐区和老年健身区,甚至把卵石半嵌入地面而成的足底按摩区,吸引很多人在那里活动。公园里主体部分是一土坡,上面草皮也不用很整的草坪,任杂草生长,只是树比较少。
途中经过万泉河,见到河道中唯余污浊泥水,这得归咎于河岸修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完全割裂的形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大量污水排入的情况下,河流水质变坏,逐渐导致干涸。这种河道设计在规划中是极不可取的。同样的是颐和园外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河),98年以前,是自然覆岸,现在都已修成了石砌河岸,它有无万泉河的后果尚不可知,但河边的钓鱼人却表示在这样的河岸钓鱼还是有些不方便,不舒服。这大概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吧。
海淀展览馆前面有很大一片草坪,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片草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而若要给这样一块地植上绿色,似乎大可以采用耐性好的普通树种来种植,而草地上仅有的几棵树居然还包括杜仲,可笑的是为防止杜仲的树皮被刮去,每棵树的下半部分都要用铁丝网围住,很是影响外观。不知为什么要种杜仲这不大常见的树种,反倒添了麻烦。
走过六郎庄时,几乎没有人有心情细细观察,大都匆匆而行,似乎想要快些走出这逼仄、肮脏、杂乱的地方。这附近曾是有名的京西稻区,但建设部门竟因农业耗水多,而将稻田一律清除,这样一来,留下的是今天看到的尘土飞扬、脏乱落后。
现在又在大动干戈的建设绿化隔离带,不知道具体的恢复植被的方法,但实际上依靠自然地从这种恶劣环境中长起来的野草来恢复植被,就已经能达到绿化的生态要求。又想到在颐和园的西堤行走所见。傍堤有一片湿地,听老师说长的是茭白和芦苇,这种滨水生长的植物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作用。曾见到向昆明湖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这些植物无疑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停的削减湿地面积,却又不得不利用人力来清理净化湖水,真是舍本逐末。
昆明湖西堤边的湿地
昆明湖好像在修整,围拦之后,西侧只剩极少水。意外见在那边浅浅的并不清澈的小水湾边也有孩子们玩耍。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可观湖光山色的昆明湖,也需要可以让小孩子们摸鱼嬉戏,而父母可以放心任之的浅流。
万寿山是自然成山,现在看,山路两侧的山坡,一侧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已经种了人工草坪,另一侧虽然还保持自然风貌,改种人工草坪据说也在计划之中。然而事实是,人工草坪不仅比不上古时候修成的鱼鳞状坡面保持水土功能强,还能导致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比如草皮层与地面之间的积水最终导致滑坡;径流量加大稀释土壤碱性,影响喜碱性土壤的侧柏的生长……有些可能是多年后才能显现的问题,这样不考虑或者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进一步思考:
以上是整个实习过程所想,回头看看,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因此就想就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这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实习之后的思考。这里讨论基本上是针对城市人群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