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不仅如此,在学生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以下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
1感知语言,加强训练
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做到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中“如烟,如雾,如尘”,写也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神态。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瀑布在风中的美,可以先让学生按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标点去读,进行比较,体会出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再让学生随优美的音乐感情朗读,这样就会真切感受到瀑布的缥缈、朦胧。
2教给技巧,培养兴趣
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具体怎么读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如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小公鸡要跟小鸭子下河捉鱼,“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会淹死的!’”两个“不行”显示了小鸭子很着急,怕小鸡出危险,要读得快些。“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偷偷地”一词要读得轻一些。小鸭把小鸡救上岸后,“小公鸡说:‘鸭子哥哥,谢谢你!’”这时的小公鸡又后悔又感激,朗读时声音应低些、慢些。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
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
老师常常会遇到学生朗读能力不佳、兴趣不高的情况。为了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
效果,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
和方法,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要想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
1. 模仿朗读: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篇文章的朗读内容时,可以通过老师或其他同学
的朗读来进行模仿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地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帮助他
们建立正确的朗读模式。
2. 分段朗读:对于较长的文章,可以将其分成若干段进行朗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
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的效果。
3. 反复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同一篇文章,直至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这样不
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注重情感表达
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
以下策略进行引导:
1. 情感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情感的线索,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3. 听音练习:可以让学生配合朗读的内容,通过音乐或其他声音的方式来增强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熟读文章,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文章。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掌握语调、语速和语感,把握文章的重心和情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含义和精神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和朗读评估,通过发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技能和自信心。
二、纠正发音错误
发音错误是许多小学生在朗读中容易犯的错误,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发音错误,组织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和模仿练习。而且,教师要具有严格的标准,依靠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朗读计划,以督促学生慢慢地改正发音错误,从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加准确规范。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朗读这一活动可能存在疲乏或者缺乏兴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特别是在朗读分组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以及良好的班级团结意识。
四、创建良好的朗读环境
良好的朗读环境是朗读训练的基础,这需要提供给学生富有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比如摆放优秀的文学作品、读书角落等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应当设置合理的朗读时间和场所,使得学生有时间、有地点进行朗读训练,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
重要环节。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和
提高阅读水平。
一、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
1.创设浸入式的语言环境,如在教室设置语言角落,增添与语文相关
的图片、书籍和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2.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有趣的录音、故事和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3.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二、使用多种朗读形式
1.整体朗读:教师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提前给学生大致了
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随后逐步加深理解。
2.小组朗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个别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
们克服发音、停顿等问题。
三、注重模仿和训练
1.模仿:教师可以先模仿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要求学生跟读,
训练学生的发音技巧和口腔肌肉的灵活性。
2.慢速训练:将文章分段,先进行慢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
思和表达方式,然后慢慢加快速度。
3.逐句训练:让学生逐句进行朗读训练,重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
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掌握朗读技巧。
四、结合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肢体语言:通过观察和模仿,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语文内容,增加语文表达的多样性和活跃性。
2.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文章中的情感,如欢喜、
悲伤、愤怒等,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五、设计丰富的朗读任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本学期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落实理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及学生的朗读能力。
本学期我们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方案展开: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抓实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度,激发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要求。
3、通过研究和实验,使学生的朗读习惯有较大的改变,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有所提高,语文知识面有一定程度的拓展,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朗读说话练习,促进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两个方面组织了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工作。
1、创设情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朗续练习,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进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进步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笑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如在教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中,古诗、儿歌较多,大多都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配上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诗歌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之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朗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琅琅书声回到语文课堂上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本环节,而朗读则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和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古人早就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XX先生在《朗
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
存在的。”他认为只有通过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每个词语和句
子的意义,同时感受到它们的节奏。XXX教育家也曾说过,
朗读时要设身处地,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宋代大理学家XXX则主张逐句玩味,反复精详,
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读书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一篇好文章,如果不经过反复阅读,就很难掌握其中的含义。只有通过反复阅读,领会越深,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主要手段之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20T01:21:58.22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8月第16期作者:姓名:祁冰莹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强调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姓名:祁冰莹
单位: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邮编:321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强调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够提出有效的见解,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前言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大多数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识字和背诵能力,培养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方面的技巧,忽视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事实上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要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基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生字词拼音的认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
一、在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我国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情况下只是将朗读这一环节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导环节,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没有进行专业地指导,只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只是理解文本内容的一个“跳板”,而并非将它真正地作为一个教学板块。由此看来,教师对朗读教学方面缺乏了正确的认知,没有考虑到朗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价值,因此,需要从教师自身入手,提高教师的正确认识,让教师正确了解朗读教学的价值和影响。
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一、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过于困难:小学中低段阶段,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限,很多
学生在发音、语调等方面尚不够准确,教材内容难度过高会导致学生无法
理解,从而影响朗读效果。
2.缺乏情感投入:由于课堂教学有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
情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对应起来,导致朗读时缺乏情感投入,影
响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基础训练不够:小学中低段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尚不够扎实,教
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发音准确、字词理解和语调把握等基础训练上,然而实
际情况是,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普遍缺乏相应的训练策略,导致学生的基础
训练不够。
二、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为了改进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阶段特点,制定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发音、把握语调,理解文
本内涵,并能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出与文本情感相一致的情绪。
2.分阶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朗读教学分为多个阶段,逐步提高难度。在初期阶段,可以从单字音、双字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词语、语句、篇章的朗读。同时,在每个阶段都要注重发音、语调、情感等
方面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融入情感教育: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
可以通过解读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感动自己,真实地表达出相对应的情感。
4.注重基础训练: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包括对发音的纠正、对字词理解的加深、对语调的把握等。教师可以通过
浅谈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誊 :兰 妄 等 要 苎竺 譬 摹 : 夕 叁 要 恙 , J 、
,
二
‘ 、 、苎篓 誊 、 勇案
。
意 巴 嚣 奎 先 外 : 篓 L苫 - L , 1 指
。 口 女
一
四“”小 生 说主 是 “写 、 对 学 来 。要 指书 ” 写
想象力是创造 力的源泉 , 没有想 象就没有仓 新 。学 生在阅读 4 和写作 的过程 中更需要 借助想象 , 因此 , 作文教学 称得上 培养学
生想象力的一片沃土 。
一
三、 利用抽象图形 。 激发学生想象意愿
学 生认识事 物的心理 过程是 由具体到抽象 再到具体 的过程 , 且绝 大多数学生都 十分喜爱绘画 , 而且也有一定 的基础。教师应善
在 阅 渎教 学 中 ,朗 读 和 讲 解 都 是 经 常 运 用 的 主要 教 学 方 法 。 能 比较流利地朗读 , 但却 读不 出感情来 。 这些学生或者 是因为对课
8 Hale Waihona Puke Baidu锄 2
21 0 2年 3月 8日
学 科 教 学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探究
文, 李冬梅 摘 要: 作文教学 中经 常需要借助学 生的想象 , 通过特定材料、 音乐、 抽象 图形、 外活动就 可以让学 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 课 关键 词 : 想象 ; 写作题材; 资源
浅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
力的培养
摘要:在语文课堂的发展之中,朗读一直都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础而有实用
的方法,它占据着语文学习方法的一席之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语文课本之中的内容,
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因此,朗读也变成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
关注的一个教学方式。如何培养朗读能力是小学教师一直都存在的困惑。本文将
围绕着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小学
语文老师更好的运用朗读。
关键词:小学朗读能力低年段语文语文课堂
引言:朗读,作为学习语文的一种常见方法,其朗读能力也是语文综合能力
的一种表现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正式因为朗读
的重要,也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与朗读质量,从而进一
步的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朗读的技巧与习惯。但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学
低年段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朗读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对朗
读的重视度不够,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存在问题等情况。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浅
谈小学低年段的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希望能让小学语文教师引起重视,
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上取得更快的进步,在学习语文的路上越走越好,在以后的人
生路上越来越顺利。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朗读能力本质上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但实际上
撒航,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时,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加深学生自己对朗读内
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语言表达的方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作者:朱华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3期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了三个阶段,即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环节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初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中的“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句话不大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二、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2)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3)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了朗读。又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炫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
三、品读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的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如《颐和园》一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通过品读欣赏,学生理解了游览顺序,作者写颐和园的不同景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写长廊抓住长而美的特点,写万寿山抓住主要景物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昆明湖采取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又如《采蒲台的苇》一课,讲的是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配乐朗诵课文的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师生共同研究各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措施研究 (2)
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措施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其中语文朗读教学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和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而如今,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朗读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表现不佳、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种现状。
二、研究现状
1.学生表现不佳
在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往往不够理想。这主要与学生语音、语调、语感的熟练度有关。对于一些发音不准、节奏不清、语调不正确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在朗读过程中遭遇一些困难,导致朗读表现不佳,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不合理
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朗读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方法不合理的现象。一些老师可能会采用教条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注重朗读的速度和准确度等表面现象,却忽略了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念诵,而无法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解决措施
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语文朗读教学的关键人物,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解决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阅读学术文章和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2.注重朗读练习和情感投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练习和情感投入。朗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的技能,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情感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08T05:29:05.40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8月15期作者:李鹤[导读] 国家教育部提出各门学科均需做出一定的调整,
李鹤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实验小学校 132000摘要:国家教育部提出各门学科均需做出一定的调整,语文课程属于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各个小学在语文朗读训练的模式上进行优化与调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充分发挥朗读训练在语文学习之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可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逐渐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之中,注重抑扬顿挫,清楚阐明作者
的思想情感,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有效措施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关注学生对语文素材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类型的语文素材的理解都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教师聚焦新课标打造新课堂。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就可以从学生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出发,制定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就能够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等各项工作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当学生发现朗读的魅力,就能够从这些朗读的文章出发,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制定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案,假设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之中,被逼参与到语文教学之中,就难以通过课文的朗读,对课文之中的内容有所体会,并且将朗读的文章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当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之中,将文本的内容与朗读的节奏相适应,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之中,要给予学生的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让学生在朗迪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可以认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会逐渐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认识,朗读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方式与方法,就能够凸显出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作用以及意义。那么学生在认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之后,就能够积极参与到朗读训练的过程之中,加深自己对于阅读内容以及素材等方面的体会[1]。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二、要重视范读课文
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所谓“示范法”,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会十分深刻。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丑小鸭》,当教者声情并茂地读到丑小鸭一系列凄慘遭遇时,学生们都为之动容,有的紧皱眉头,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31T09:17:27.78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期作者:彭惠群
[导读] 朗读有助于理解文字、记忆知识、启迪思考,是培养语感的有利途径。
彭惠群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七小学510800
摘要:朗读有助于理解文字、记忆知识、启迪思考,是培养语感的有利途径。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升语感,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
引言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学科,而朗读是一种高效的辅助学习的方式,具有加强语感、锻炼表达能力和启迪心智等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年龄的限制,很难做到自主朗读和流畅朗读,所以,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教学的意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和措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一)朗读教学可启迪学生的心智
现代教育者认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启迪心智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课文朗读时,充分感受文章的内容、精神和情感,有利于将文章中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这与乔姆斯基先生提出的心智语言学论不谋而合。同时,朗读又是一种积累与经历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文章内容,可以感受到不同个体的思想、文化和意识,拓展眼界,丰富思想,从而形成深厚的文化素养。
(二)朗读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学生语感形成的重要影响。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首先,应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中的情感逻辑,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语音语调中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提升课文朗读的情感层次;最后,逐字逐句地解析课文,细细品味文章细节和立意,最终升华对文章的主题理解。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总结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总结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总结范文
篇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
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
练
摘要: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体验情感,达到有效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关键词:激发兴趣;咬文嚼字;情感体验;有效朗读
《课程标准》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与纯真的情感,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然而由于认知和识字量的局限,使得他们在朗读课文时“唱读”多,感情朗读少,背诵快,情感体验少。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抓住低段孩子的这些特点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如何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用朗朗书声表达童真,童趣。以下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他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朗读的海洋中,使他们在朗读中乐而忘返,教育者都愿我们的孩子能插上理想的翅膀,遨游在回旋着琅琅书声的艺术天堂
1.利用课文情境图。低段课文一般都有与课文内容结合的情境图,教学课文前让学生先看图,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课文。例如在教学课文《雨后的森林》时,我先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情景图,激发学生对雨后森林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读到“蘑菇撑开小伞,木耳爬满老树,红果枕着绿叶,葡萄滴着水珠”时,我让学生边看书上的情境图,边表演“撑开”“爬满”“枕着”“滴着”这几个动词。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在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
2.多种形式朗读相结合。低段孩子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但注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对对子识字,“云对雾,雪对霜,鸟语对花香,山清对水秀”,老师可以带领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连女生,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念,当轻而脆的击掌声,柔而温的叩击声和着甜津津的童音送出古老而清新的韵句时,孩子们早己把朗读当成了乐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小时候养成的,越早受益越大。随着孩子们周围生活日益扩展,情感世界也得到了丰富,朗读感悟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在更高层次的品味赏析朗读中,我佑更应该让意趣多些,以保护他们朗读的兴趣。
3.师生共读。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执着的做法,那就是师生“美文共欣赏”,平时向孩
子诵读优美的散文、诗歌、有趣的童话等,也确实享受到美妙的效果。班上订阅的《学语文之友》,《少年百科知识报》,当我看到好文章时,我会绘声绘色地读给孩子们听,有好听的故事,我会讲给他们听,孩子们总会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或热情地鼓起掌来,我就趁机告诉学生好文章、好故事是读不完、讲不尽的,你们想知道得更多,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看、自己读,你们会读得比老师更棒,从而激起他们看书的欲望,读书的劲头一个比一个足,朗读的样子一个比一个入情入境。孩子还相互推荐好书,把自己最喜爱读的书赠给班级,设立读书角。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只要手上拿到文章,就能找到感觉,语感就在这美读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二、咬文嚼字,有效朗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有时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重点的词语进行朗读训练。
1.咬文嚼字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由于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我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对小鸟们的“争论”中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争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到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清楚,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
2.咬文嚼字与说说写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例如在教学《学校是我家》时,引导学生从“爱”字入手,体会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让学生用“爱”字说话,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快说出了“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的家人。”等很多的句子,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引导了学生的朗读。通过让学生转述、复述、谈体会等方式带动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这就是以说带读。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来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有关的情节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树叶》一课,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树叶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向大家作“我是谁.我拿树叶做什么”的介绍。这样学生自然会抓住文中的重点动词,自然地复述课文,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滋发学生读的积极性。只有突出多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只有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