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改善我国“三农”生存发展环境
题 , 行 社 会 化 农 业 技 术 服 务 , 育 和 完 善 农 业 科 政 企 分 离 的 多种 所 有 制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的 新 的 管 理 进 发
技 成 果 市 场 ; 一 方 面 , 级 政 府 还 必 须 建 立 一 个 体 制 ; 内部 来 看 , 是 通 过 产权 改 革 , 立 产 权 关 再 县 从 就 建 以基 础 教 育 为 依 托 ,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为 主 体 , 科 系 明晰 、 权 主 体 多 元 化 、 权 利 统 一 的 现 代 企 业 以 以 产 责 技 普及 和 推 广 为 重 点 的 农 村 教 育 体 系 , 就 一批 有 制 度 , 造 以充 分 发 挥 乡 镇 企 业 在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中 的
场上, 此众 多的农 业生 产经 营者 为 1 如 3亿 人 口提 1亩 左 右 ; 均 经 营 耕 地 规 模 , 户 3亩 以下 占 3 . % . 03
供 接 近 相 似 的 农 产 品 , 且 他 们 自身 提 供 的农 产 品 3 9亩 占 5 . % , 1 而 3 1 9 5亩 占 9 8 , 5 3 . % 1 0亩 占
一
块, 的几
有 占 1 . %, 体 占 5 . % , 营 占 8 7 私 营 、 我 国 平 均 每 个 农 业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仅 有 从 业 人 员 2 03 集 97 联 . %, . 个体 占 2 . %, 商 、 澳 台 占 0 4 09 外 港 . %。 在 国 内市 7 3个 人 ; 户 户 均 经 营 耕 地 面 积 为 4亩 左 右 , 均 农 人
数 量 只 占农产 品 总 量 的很 小 一 部 分 , 场 竞 争 十 分 4 9 , 0亩 以 上 占 1 9 ; 经 营 的 耕 地 地 块 中 , 市 .% 3 .% 在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两种主要模式分析
求 各 个 市 场 主 体 都 必 须 具 备 较 高 的 组 织 化 程 度 与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我 国农 业 在 组 织 化 方 面 至 少 存 在 两 大 缺 陷 :农 户 经 营 规 模 过 于 细 小 和 农 户 经 营 行 为 过 于 分 散 。从 各 地 探 索 的 实 践 看 . 高 农 民 组 提 织 化 程 度 主 要 有 以 下 四 种 途 径 : :农 户 + 头 企 即 “ 龙 业 ( 司 ) 市 场 ” 式 ( 下 简 称 龙 头 企 业 模 式 ) 公 + 模 以 、 “ 户 +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市 场 ” 式 ( 下 农 农 模 以
场 ( 地 ) 市 场 ” 式 和 “ 户 +中 介 组 织 ( 人 ) 基 + 模 农 个 +
和 专 业 协 会 这 三 种 形 式 。它 能 够 代 表 农 民 的 利 益 , 为 农 民 提 供 产 前 、 中 、 后 服 务 。 正 实 现 农 民 产 产 真 之 间 的 联 合 与 合 作 , 接 农 户 与 市 场 。 高 农 民 市 连 提 场 经 营地 位 。这 两 种模 式能 够 把分 散 的 农户 组织
第 9卷 ( 第 4 总 4期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 的两种主要模 式分析
陈庆 福
( 南市委 党校 马克思主 义基本 理论 教研 室 , 淮 安徽 淮南 2 2 0 ) 3 0 1
[ 要 】 龙 头 企 业 模 式 和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模 式 是 提 高 农 民 组 织 化 程 度 的 两 种 主 要 模 式 。文 摘
简 称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模 式 ) “ 户 + 业 市 小 农 户 所 固 有 的 缺 陷 , 高 了农 产 品 的竞 争 力 。 、农 专 提 市 场 ” 式 。这 四 种 途 径 又 可 以 衍 生 出 如 “ 户 + 较 模 农 龙 头企业 ( 司 )专业 市 场 ( 地 )市 场 ”“ 户+ 公 + 基 + 、农 龙 本 文重 点 对 上 述 两 种模 式进 行 对 比分 析 . 发 头 企 业 ( 司 ) 专 业 协 会 + 场 ” “ 户 + 头 企 业 现 各 自 的 优 势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较 优 劣 。 而 为 完 公 + 市 、农 龙 比 从 ( 司) 中介组织 ( 人 ) 市场 ” 多种模 式 。 公 + 个 + 等 善其 不 足提 供一 种新 的思路 客 观 地 说 .这 些 模 式 在 提 高 农 民组 织 化 程 度 1 内 部 运 行 机 制 不 同 导 致 约 束 力 不 同 龙 头 企 . 上 都 发 挥 了 一 定 的 作 用 .但 真 正 作 用 较 大 的 只 有 业 模 式 中 . 为 “ 头 ” 公 司 本 身 并 不 代 表 农 户 作 龙 的 龙 头 企 业 模 式 和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模 式 这 两 利 益 。 平 衡 双 方 的 利 益 关 系 。 要 遵 循 市 场 机 制 为 主 种 。 的要 求 , 户 与 公 司签 订契 约 , 共 同遵 守 。 很 农 并 而
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思想库经济导刊902011 / 03我国农民数量众多,且分散度高,这些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难题之一。
各地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协会等组织,为解开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公司空前活跃。
2009年,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4%;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带动1亿以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64万个,实际入社农户2100多万。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在农产品生产向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营销的农户的需求不再仅是生产过程的统一,除了对生产服务、资产积累、管理协调、资源开发等功能的需求外,他们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有力的金融支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他们需要为其产品的销售提供完整、准确、迅捷的市场信息,以及更好的市场营销渠道;他们需要有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质量检验检测机制,产品就能打出品牌,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使我国的农业产业从劳动密集转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为满足农民市场化导向的需求,近几年大量突破社区界限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形成了各类由从事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专业农户组成的、超越社区界限的专业合作组织与社区集体组织相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如何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如何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农业则是保障未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当今时代,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如何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土壤保护和改良。
土壤是农业的根基,然而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土壤肥力下降、板结和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良土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实行轮作和间作制度,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轮作和间作可以减轻土壤的负担,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的生态平衡。
此外,还可以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如少耕、免耕等,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水分和肥力。
其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农业用水在水资源消耗中占据了很大比例。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一方面,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相比传统的漫灌方式,这些技术能够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同时,通过种植耐旱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方式,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
再者,发展生态农业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
例如,发展沼气池,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同时沼渣沼液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还田。
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地中种植农作物或者养殖家禽家畜,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此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科技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组 织 化 水 平 实 现农 民 增 收 的有 效 途 径
农 民专 业合 作 经 济 组 织是 农 民 自愿 参 加 的 , 以 农户经 营 为基础 , 以某 一产 业或 产 品为 纽带 , 以提高 竞争 力和增 加成 员收 入为 目的 , 在技 术 、 资金 、 息 、 信
市场风险较大 , 很难获得完整 、 准确 、 及时 的市场信 息, 导致农 民在生产经营中, 面对激烈 的市场竞争 ,
规避市场风险。 以我区远丰酥梨产销协会为例 , 协会
位 于 小清 河西 岸冲 积 平原 上 的务滋 村 。该村 栽植 梨 树 历史 悠 久 , 果树 栽 植 面积 达 到 20 亩 , 中梨 树 80 其 是 主栽 树 种 , 占果 树 总 面 积 的 9% , 村 民 的主 要 5 是
经 济来 源 , 9 被 区政府 定 为梨树 专 业村。但 是 , 1 4年 9
— —
知名的科研院所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培育出了多个具有国
际 先进 水 平 的小豆 新 品种 。
有 利 于 降 低 农 业 生 产成 本 ,提 高 了农 户 的生 产 效
率 。一 家一 户 的分 散经 营 , 管农 民有 采 用新技 术 、 工艺 的 尽 新
作社通过义务为养殖户提供运雏、 运料、 防疫、 销售 、 结账等相关配套服务手段 , 使养殖产足不出户 , 就能
踏踏 实实 赚钱 。 目前 , 合作社 已辐射 带动 本地及 周 该
边 l 1个 乡镇 共 3 0多个村的 60多户农 民从事 肉 0
鸭 养殖 , 产值 1 60 元 , 农产 获 利 润 10 万 年 30 万 使 60 元 。此外 , 区 的红小 豆产 销协 会 、 耳 岗食 用菌 产 我 庙
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如果以组织形式作标志划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那么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人民公社、家庭经营两个阶段,现在到了进行组织创新,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阶段。
形式早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一部分人饲养生猪,一部分人从事运输、销售,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特色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产品销售从省内扩大到省外乃至全国,平均每天运输生猪2000多头。
三是股份公司型。
这是较高水平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公司采取股份制,具体操作上,可将原有的集体资产经过权威机构评估,折价入股,集体资产可作为集体股参股,也可平均分配到农户个人名下,农民可以资金、土地、机械、劳动等入股,成为公司股东。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坦平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是由村干部牵头兴办的农民股份公司。
村集体以山林、预留地入股,村干部带头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带动村民以土地自愿入股。
目前公司利用山林和林缘坡地,发展林下参、林下天麻、五味子等药材1000多亩,年收入超过50万元,集体和个人按比例分红,实现集体农民双增收。
小岗村农民的新一轮合作采用的就是股份制公司形式。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民营庄园。
通过土地使用权承包、租赁、转让、买断等方式,建立农业庄园或园区,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种、养、加、销等生产经营活动。
比如吉林省长春的可达公司,农安县伏龙泉镇的龙泉山庄,东辽县的白泉科技示范园区等。
这是一种资源特色鲜明的新型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特点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都较高。
最近,在吉林省扶余县又出现了全国首例用企业资金与农民土地经营权融合组建的股份公司。
今年4月10日,扶余县政府与吉林省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绿集团)在扶余县共同签约,建设“绿色乡约新村”项目。
该项目由吉绿集团投入资金,扶余县三骏乡投入土地,在乡约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法 律地位 。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 国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 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的性质 、 , 主管部 门、 登记部 门、 注册 登记条件 、 承担责任的形式 以及权益保障 、 利益分配等等 , 使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第三要落实相关 的优惠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 国家扶持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 的政策规定。按照民办、 民 管、 民受益的原则 。 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协会 、 合作经济组织和农 民经纪人队伍 , 切实解 决农 民组织程度不高的问 题 。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 自身建设紧密 结合起来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 行业 自律等方面
达 10 6 0元 , 占农业收入 的 1. 1 %。 7
我市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以下特 点。 一是经营品种规模逐渐扩大。 既有经营粮油、 棉花的 。 也有经 营畜禽、 蔬菜及一些特种养殖产 品的。 二是营销手段更加先进。 运输方式更加具有现代化特 点。 更加快捷、 方便 ;
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 也由过去的听广播 、 看报纸 , 发展到利用移动 电话 、 传真、 因特 网等现代通讯手段 。 减缩交易 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 三是合作空间逐步拓展。 从过去的血缘、 亲缘、 地缘内农 民之 间的联合 。 逐渐拓展为跨区、 跨
所有制 的合作。四是服务领域 日益广泛。由单纯 的生产领 域 , 拓宽到产加销 、 农工商等诸多领域。 五是区域特色
初步显现 。
由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 其发展过程 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 问题 : 一是思想
认识不到位。 一些乡镇、 村领导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带动农民致富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
关于且末县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了产 品生产 规模 , 高 了产 品 的知 名度 , 降低 了交 易 成本 , 得 了 比单打 独 斗更丰 厚 的利润 , 与合 提 还 获 参 作 的农 民也 不 再为 寻找 品种 、 息和 产 品销 路 等发 愁 , 信 要求 通过 合作 发展 生产 、 开拓 市 场 、 效 致 富 的 增
一
他 产业 总体 规模 不大 , 从事 农业 专业 化生 产 的人 员和所 占农 业 G P的 比重 不 高 , D 乡镇 问发展 水平 差 异 大。 经营水 平上 看 , 乏 品牌 意识 。 从 缺 从生产 方 式上看 , 主要 农产 品加 工与 原料生 产基地 没有 实现对 接 , 公司+ 农户 的 生产方 式没 有得 到合 理理顺 。现 有行 业 间 的合作 社 、 工厂 、 司等 没有 相应 的行业 协 会对 公
[ 键 词] 民 合 作 组织 关 农 发 展 [ 编 码 ]o: . 6/i n17 — 2 72 1 . . D0I di 03 9js .64 6 8 . 20 2 1 9 .s 0 22
[ 中图分类号 ]3 7 [ F 2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文章编号 】 64 6 8 (0 2 0 — 0 2 0 17 — 2 7 2 1 )2 0 7 — 3
农户+ 商标 + 作社 ” 合 的模 式 , 应 了不 同层次 的需求 。 适 二、 问题 : 民生产 经营组 织化 程度 有待提 高 农
[ 稿 日期 ]0 2 0 — 7 收 2 1— 3 0
[ 作者简介】 杨绍霞(9 5 )女 , 17 ~ , 新疆且末县委党校教师 。
-
7 2・
杨 绍 霞
( 中共且末县委党校 新疆 且末 8 10 ) 4 9 0 【 内容提要】 当前 ,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轨时期 , 如何解决农 民千家万户的小生 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 高农 民进入市场 的组织化程 度 , 提 持续稳定地增 加农民收入 已成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战略性 问题 , 也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近 , 通过对且末县发展农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情况进行 了深入调研 , 并作 了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调研报告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生产主体,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措。
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而不断推进“三农”工作向纵深发展。
根据省委财经办(省农办)《关于做好开展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调研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连日来,咸宁市农办联合各县(市、区)农办、市直相关涉农部门,采取实地调研与听取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市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培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咸宁市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发展的基本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加快培育农业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咸宁市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本次调研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1429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57个、农业股份合作社57家、农业股份公司82家、种植养殖大户12797户、家庭农场30个,网络农户11万余户,覆盖面积达到264万亩。
按照生产主体从事的产业类别来划分,主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一)种植业。
全市种植业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2437个,网络农户39504户,覆盖面积万亩。
其中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新型主体达到1571个,占65%,网络农户13026户,占33%,覆盖面积达到万亩,占%。
(二)林业。
全市林业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2123个,网络农户29481户,覆盖面积万亩。
其中以油茶为主的新型主体达到603个,占%,网络农户5604户,占%,覆盖面积达到万亩,占%;以茶叶为主的新型主体达202个,占%,网络农户4587户,占%,覆盖面积达到21万亩,占%;以水果为主的新型主体达到472个,占%,网络农户3490户,占%,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
(三)畜牧业。
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农业一、概念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增长动力,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集约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对现代农业,有几个标准是世界各国比较认同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平均95%以上;农业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地区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于20%。
二、基本特征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生产技术科学化。
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推进的动力源泉,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
(二)生产过程机械化。
是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不可能有现代化农业.(三)增长方式集约化。
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实现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四)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
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到实现。
(五)生产组织社会化。
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六)生产绩效高优化.我们所要的农业现代化,是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
能否做到高产优质高效,是我们检验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如:单位产量、优质品率、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等.(七)劳动者智能化。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问题和建议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问题和建议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组织意识:许多农牧民缺乏组织意识,往往只关注个体利益,没有形成集体行动的意愿和习惯。
2. 缺乏组织能力:农牧民对组织管理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利益。
3. 缺乏专业知识:许多农牧民缺乏相关农业和畜牧业的专业知识,不了解最新的科技和市场信息,导致组织化程度不高。
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建议如下:
1. 加强组织宣传和教育:政府和农牧业专业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农牧民对组织化的认识和意识,同时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
2. 建立农牧民合作社:鼓励农牧民建立合作社,通过集体行动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经营和管理农牧业,实现资源的集中优势。
3. 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政府和农牧业专业机构可以提供农业和畜牧业的最新技术支持,并向农牧民提供有关市场行情和需求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建立农牧民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农牧民组织之间的合
作交流,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整体组织效益。
5. 加大财政支持:政府可以增加对农牧民组织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发展壮大,提高组织化程度。
6. 加强农牧民代表的参与和发言权:在农牧民组织中设立代表机制,让农牧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保护。
综上所述,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需要政府、农牧业专业机构和农牧民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组织宣传和教育、建立农牧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建立合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和加强参与等措施,推动农牧民组织化水平的提升。
如何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
如何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概念现代化农业生产是指在现代科技、管理、市场等条件下,通过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设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特点1.高度科技化: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2.高度机械化:广泛应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高度产业化:形成产、供、销、加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4.高度绿色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可持续发展,生产出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
5.高度组织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三、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内容1.农作物生产:优化作物布局,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广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
2.畜牧业生产: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3.林业生产: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木材和非木质资源的生产和利用水平。
4.水产养殖: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
5.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6.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7.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8.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途径1.政策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
2.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水平。
3.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4.人才培养: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的农业人才队伍。
5.社会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稳步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北镇市的工作实践
卜 通过积极引导 , 雨点扶持 、 配套联 动 . 使我市 个行业对 口l农 民专 业合作经 济组织 , 确保了帮扶的实效性 。 用电 予 以优惠。 通过合作经济形 式 . j 成立 了以农业 市长 为红【 f 的北锁市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快速发展 。
省农机 局曾先后两 上下大力量 。 次 , 其 充分发挥农民的丰体作 用。 第三 , 按照市场 农 民群众和胡晓华副省长的肯定与好评 ,
推广了这一先进经验 。 北镇市廖屯食用 经济规律组建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 ,改变按行政 手段 建设 次在该地召开现场会 ,
服务组织I 做法, 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转变行政干预太 菌生产合作社 ,虽然去年才开始建立 ,却展示 了较 强的生命
位” 问题 。
了农村经济 工作的突 出位置 。 纳入到了的农业 目标考 绩 , 纳入
2 典 型引路 、 、 逐步推进, 营造农 民合作 经济组 织 到全市 “ 十一五 ” 计划的重点工作 , 明确 任务 , 明确 奖惩 。 动 调
一
5 一 4
各级领导干部 引导发 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 。其 合作经济 组织的生产经营和 科技 推广项 目 ,经 论证 筛选后纳 次是实行了领导帮扶和 各业务部门的对 口帮扶 ,四大班子领 入政府农业开发和技术开发项 目. 实行专顼扶持 。 三是加大金
双丰水稻机械化合作社 , 市肉鸡养殖协 会 , 养牛协会 北镇 柳家
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些组织既有发展十多 年的 , 这 在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 中,社会化服务 等 8
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组 织化 水 平 , 够增 强农 业综 合生 产 能力 和 市场 竞争 力 , 能 优 化 农 村 组织 结 构 和功 能 , 高 农村 社 会 治理 效 率 。 四 , 提 第 提
乏合 作传 统 ,因 而对 发展 农村 合 作经 济组 织持 不 屑一 顾或
消极 无 为 的 态度 。 有 人担 心 , 国农 民 那 么 多 , 村 又面 也 我 农
临 着 紧迫 的 发展 压 力 , 民一 旦 组织 起 来 可 能会 削 弱 基 层 农 政 府 的职 能 和权 威 , 至影 响社 会 稳定 , 甚 因而 对农 村合 作 经
维普资讯
工作研 究
现代 农业 科技 }0 7年 第 1 20 8期
关于提 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高 健康
( 南 省 周 口市 』汇 区 农 林 局 , 南 周 口 4 6 1 ) 河 I 『 河 6 0 1
摘要
关 键词
农 业进 入 新 的发展 阶段 后 . 动和提 高以 农 民组 织化 程度 为 重心 的农 村经 营体 制创 新 是有 效 增加 农 民收入 的重要 制 度保 障 。 推
高 农 民组 织 化水 平 是发 展现 代 农 业 的需 要 。 几乎 所 有 农 业
与政 府 及相 关部 门有着 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行 政力 量 的过 多 介 入 。 曲 了农 民 合作 经 济 组织 “ 办 、 扭 民 民营 、 受益 ” 原 民 的 则 。 些 由地 方 政 府 出面 组织 的 农 民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实 一 其 际 控 制权 仍 掌 握在 政 府 部 1 中 。 些 专业 协会 的农 民 只 ' 5手 有 是 名 义 上的会 员 ,实 际上 却 与协会 无 关 。许 多用行 政手 段 “ 合” 捏 的农 民合 作经 济组织 , 转 十分 困难 。 运
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努 力开辟 中国特色农业 现代化道路
>文/ ) 姚作汀 徐星明 党 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报告 指 出: 我 “ 们要 牢牢把握 我国社会 主义初 级阶段 的 基本 国情和当前发展的 阶段性特征” “ ,努 综合效益 。 第二 , 既要坚持 以家庭 承包经营为基 础, 又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家庭经营 是最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这是农业生 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为国内外实践所 量安 全状况 已经成 为影响农 业效益 和消 费者健康 的关键 因素。而且 , 质量安全 已 经成 为农业 和食 品业 国际竞争力 的决定 性 因素 , 国的农业也必须保证农产 度
推进 , 国际形势继续 发生深 刻变化 , 内 国
改革 发 展 进 入 关 键 阶段 的 重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努力开辟 中 国特 色的农 业现代 化道
路 ,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 、
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 , 无疑
第五 。既 要坚持 大量转 移农 村劳动 力, 又要加快培养新型农 民。我 国有 5 亿 多农村 劳动力 , 必须加快转移农 村剩余 劳 动力 , 这是实现农 民增加就业 和收入的客 观要 求 , 也是克 服农业 小规模 、 分散化经 营, 发展现代农业 的必然要求 。 20 但 O 5年
质量安全 。
力 开 辟 中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广 阔 道
路 ” 农 业是 安天下 、稳 民心的战 略产 。“ 业 ” 在工业化 、 , 信息 化 、 城市化 、 场化 、 市 国际化 正 以前所 未有 的深度 和广度快 速
证明的。但是我国有 2 . 5亿左右农户 , 小农
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健全 严格 规
范 的农村 土地管理 制度 , 完善 土地承包 “ 经营权权能 , 依法保 障农 民对 承包 土地 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组织创新
农 村 经 济 组 织 创 新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完善 家庭联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 制 , 发展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 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 ,极 大地推动 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新形 势下 ,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 ,需要
通过创新组 织形式 ,构建新型生产 关系和
入 世贸组织 , 以农 户为单位 的小规 模分散
市场信息不对称 、资金量 不对称 、专业化 不对称 , 竞争能 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弱化 , 进
入 市场的难度加大。
生产 力布局 ,在稳定并完善 以家庭承 包经
营 为基础 、统分 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基础 上 ,有 条件的地方可根据 自愿 、有偿 的原 则依法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
经 营如何 与国 内外市 场衔接 , 如何 提高农
部 只剩下盈利较少的生产环 节。这造成 了 农业 发展过程 中投入不足 与利益流失 、效
益低 下并存的问题。再加之 个体 农户与大
民的组织化 程度 ,帮助农 民进入 市场 , 使 农业和农村 经济真正 纳入社会主义 市场 经 济 的轨道 , 已经成 为人们 普遍 关注 的一 个 热点 问题 。《中共 中央关于 制定 国 民经 济
指 明了方 向。
发挥 组织作用 , 尊重农 民意愿
农 民是 农村 经济组织创新 的主体 ,建
立 新型 经济 组织 ,不能搞行政命令 ,要按
照 自愿 、 自治 、民主管理 的要求 ,尊重群
农村 经济组织创新 的理论依据
农村经济组 织创 新 ,提高农业 的组 织 化程度 , 是新形势下对农村 改革 的深化 , 是 生产力和 生产关 系矛盾 运动 的内在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