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导学案

合集下载

《伯牙绝弦》 导学案

《伯牙绝弦》 导学案

伯牙绝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们要读正确,读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2.我们要知道句子的意思,并能讲这个故事。

3.我们要感受到友谊的珍贵,珍惜友谊。

学习过程:

(一)第一环节

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一、自读导航。

(1).第八组单元导读。

阅读P136页“单元导读”,我了解到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有:

()

(2).读通课文,疏通词句。

1.先让试着读一读,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不懂的查字典。并把查处的字写在黑板上。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重音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出。

4.互相交流读。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借助注释理解单词、句子意思。不懂得在组内交流。

2。用白话文讲这个故事。

(4).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1. “伯牙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3.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4.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

6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7.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友谊,体会友谊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

1.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运用。

3. 小组讨论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生字词、故事情节等。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等。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

4. 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故事内涵。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伯牙绝弦》课文。

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3. 生字词学习

(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友谊的珍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换位思考,提升同理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的理解。

2. 换位思考,理解伯牙和子期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堂讨论所需的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伯牙绝弦》,提问:“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

4. 课堂讨论:

(1)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伯牙和子期的情感。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精选7篇)

《伯牙绝弦》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店铺!

《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课前播放《高山流水》

一、导入: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高山流水》

从这委婉动人的旋律里,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一段委婉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在这段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伯牙绝弦》的故事。

板书《伯牙绝弦》指名读,齐读。解题,质疑。

二、初读古文。

1.自由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

2.范读,出示画停顿的内容自己再读古文。

3.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几遍读下来我们知道了文章写了两个人?(伯牙,钟子期)

1.(出示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说你有何了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善:善于,擅长)请生读,“鼓”作何意?从哪里了解到?(下面注释)从文中的注释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齐读,读出二人的特点来。

师: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画出。指名回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细细读读第一句:你有何体会?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心中浮现怎样的高山?

(巍峨,高大)文中用一个词来形容是?(峨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公开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公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注意停顿恰当,读出节奏和韵味。背诵文言文。(重点)
2.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重点)
3.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难点)
4.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习轨迹
纵情吟诵识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心怀敬意唱知音
2.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绝弦已无声,最后让我带着无限的敬意和向往,回家背诵
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必得之
(高山流水遇知音)
(破琴百度文库弦谢知音)
教学反思
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比较陌生,但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比较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本堂课,我主要分为四个板块:一是纵情吟诵识知音;二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三是破琴绝弦谢知音;四是心怀敬意唱知音。其中高山流水遇知音部分,我主要分成四步:第一步再读课文,找出具体写出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知音”的句子,第一次指导朗读。第二步理解句子中的“善”字的意思,并第二次朗读指导。第三步:想像写话,伯牙志在大海,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1)弦,正音齐读。
(2)知道“绝”是什么意思吗?
(3)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2.通过预习,老师发现同学很多同学摘录这个句子,觉得难读,哪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

三、教学难点:目标3

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

2、释题――大屏幕出示

“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绝:断绝。“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

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

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讨论回答)

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一、揭题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伯牙绝弦》。师生读课题。

二、初读吟诵———整体感知古文行文格局

1、初读正音: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古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争取做到字正腔圆。

师范读,生跟读;自练,争取读得有有板有眼。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滋有味。

2、讲故事──整体感知行文格局。

出示:

“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的两个人……”

三、朗读品味,感受高山流水意象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知识点:

善,鼓。是什么意思?

读出他们两个人的`特点。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知识点:

同样的一个字却有不同的意思,如“善”;不同的字却表达同样的意思,如“志”和“念”;哉、兮语气词的妙处。

个性朗读,体悟:

峨峨泰山与洋洋江河。

3、回读: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走进所念,咀嚼体会词句意味。

出示:

“志在……,钟子期曰:“……”

四、高山流水,道是无琴缺有情

1、追寻思念,感怀千古寂寞、万般惆怅;切己体察,感动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补充伯牙与子期相遇材料。

2、诵读倾诉,感悟高远志向、宽阔胸怀:

体会朗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钟子期仅仅听懂我的琴声吗?还听懂我的什么?

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触景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反复叩问,体悟伯牙“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2023年《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名师教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名师教案(人教版)

《伯牙绝弦》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问: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呢?

学生举手回答,(李白,岳飞,诸葛亮等)大胆发言,老师作适当点评。

师小结:今天我们也学一篇有关历史人物的小故事,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老师简单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师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

课件出示俞伯牙的图片及介绍: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被人尊为“琴仙”。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课题:《伯牙绝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

学科:小学语文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鉴赏水平高超,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于是把琴摔碎,立志终身不再弹琴。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选择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感受艺术的美好。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今年来的插班生,学生语文水平良莠不齐,作为六年级学生,这是他们第二次接触古文,虽说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但他们已有一些文言文、白话文的阅读基础。而且从文字上看,本文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因此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设计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美读引进课堂,“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理解“知音文化”的丰富和玄妙。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伯牙子期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背诵。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理解“知音”,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之情。【教学难点】:理解“知音”,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设计意图: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练笔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融汇自己的情感入情融境,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学会如何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谊,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理解并体会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懂得信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3)学会感恩,明白知音难求,珍惜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伯牙绝弦》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以及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绝弦的故事。故事传达了友谊、信任、知音等主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3.3 课堂讲解

(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故事道理。

3.4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友谊、信任和知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3.5 课堂小结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问答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篇一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较为生动、较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较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

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友谊的珍贵。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语言的美妙和韵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尊重他人,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句式。

2. 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文本《伯牙绝弦》。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珍贵和意义。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

(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讲解伯牙绝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4. 朗读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和韵味。(2)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

5. 拓展延伸:

(1)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感悟和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伯牙绝弦》语文教案范例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学生能够领悟到“知音难觅”的道理,培养对友谊的珍视。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哲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培养对朋友的关爱和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合作与共享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伯牙绝弦》的故事。

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知音难觅”的哲理。

2.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哲理,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章:教学准备

3.1 教学材料:

《伯牙绝弦》的故事文本。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2 教学环境:

教室环境布置舒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

4.1 导入:

通过引入“知音难觅”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4.2 故事讲解:

朗读《伯牙绝弦》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4.3 讨论与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知音难觅”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音,建立真正的友谊。

第五章:教学评价

5.1 学生表现评价: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伯牙绝弦》教案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五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伯牙绝弦的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会伯牙绝弦的寓意,学会生字词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伯牙绝弦的寓意。

4. 课堂练习

(1)学生口头背诵课文。

(2)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5. 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伯牙绝弦》。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3. 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

1. 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对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的评价。

3. 对学生合作探讨和课堂练习成果的评价。

4.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伯牙绝弦》导学案

《伯牙绝弦》导学案

25《伯牙绝弦》导学案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肖集小学张安春

学习目标:

1﹑我能读出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我还要尝试背诵课文。

2﹑我要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我要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读课文至少四遍,读准、读通。

2﹑读138页资料袋,并完成本文的《长江作业》和《练习册》。

学时安排:40分钟

知识链接:

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曾任晋国大夫,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MP3播放乐曲《高山流水》,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听得懂吗?“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2﹑(师述):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同时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朋友之间的那种真挚情谊。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感受《高山流水》优美旋律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尽可能快速地走进文本,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展示互动:

展示第一单元:赛收集

1﹑“五岳”指的是我国著名的五座大山。它们分别是﹑﹑﹑﹑﹑。其中被尊称为“五岳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伯牙绝弦》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自主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书上标画停顿符号。

2、我知道课题《伯牙绝弦》的意思:。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善:绝:鼓:

志在高山:善哉:

峨峨:洋洋:兮:

4、我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什么是“知音”?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3、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3、伯牙为什么“绝弦”?(用书中原文回答)你体会到什么?

4、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试着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三、达标检测。

1、我会背诵课文。

2、伯牙鼓琴,钟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乃,终身。

3、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用“高山流水”比喻

知识链接:

史载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伯牙学琴: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